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区之间的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现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问题1. 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衷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然而目前三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北京依靠国家政治和文化资源,天津侧重于港口经济和制造业,河北则以产业转移和资源环境承载为主要优势。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三地经济结构不够协调,难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也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 交通不畅京津冀地区的交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集中,这一地区的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京津两城之间的距离,容易造成通勤、物流等各种交通问题。
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建,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需求。
3. 生态环境治理亟待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公共服务不均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目标就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三地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导致了不公平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影响了区域内的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二、发展方向1. 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各地可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
建立统一的投资促进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河北省转移,加快三地之间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建立跨区域的教育、医疗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区域内的整体发展水平。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
河北金融学院
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融投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 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 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河北 省商业经济学会 邯郸银行,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注 册会计师协会,河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河北 兴达集团,河北蓝海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河北省精神文明办,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 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河北省人大 法工委,河北省综治委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中国铁建上海设计院,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 院,河北省房地产协会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古代 建筑保护研究所
燕山大学
河北港口集团、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发改委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
燕山大学
秦皇岛市委政策研究室、曹妃甸湿地管理委员 会、北戴河新区、北京京津冀协同研究基地、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河北省政 法委,河北省政府法制办,河北省高级法院, 河北省检察院 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联合大学、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处、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燕山大学党委 宣传部、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师范 大学党委宣传部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 南开大学中国 社会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
3
河北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 究中心
4
河北大学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研 究中心
5
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 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问题与路径研究
商业2.0 管理观察146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问题与路径研究李 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青岛市 266500)摘要:当前,京津冀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战略。
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战略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京津冀协同可持续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沿革本世纪初,廊坊共识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愿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1.产业协同创新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活跃度差异较大,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培育了以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产业群,构建了以飞机、火箭、卫星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群,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
此外,三地间产业对接协作模式日益成熟,以“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和跨区域布局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产业升级。
2.科研协同发展科技园区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100家,津冀地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了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11个协同创新共同体。
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联盟等主体跨区域组建了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平台。
京津冀地区河流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地区河流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京津冀地区的河流水质状况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河流水质现状,深入剖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京津冀地区河流的水质状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污染的严重加剧,京津冀地区的河流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非法排放和过度使用,造成了河流水质的严重恶化。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长期积累,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危害,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饮水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河流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的原因。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引发京津冀地区河流水质问题的原因。
首先,工业化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
由于排放标准的缺失和监管不力,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其次,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过度开采的威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了河流水质。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河流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缺乏长期规划,也是引发水质问题的因素之一。
在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来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河流水质。
首先,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格限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并对超标排放的责任人进行严格追责。
同时,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排污企业依法进行废水处理。
其次,应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遏制过度开采。
再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河流治理和水环境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最后,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落实每个人的环保责任。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河流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只有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河流治理和水环境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水质,实现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水十条解读
环保部官网解读“水十条”编者按:今日(4月16日)上午,环保部官网头条推出“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并以“附件”的形式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进行了解读,分为“管理篇”、“技术篇”和“国外案例”三部分。
现整体呈现,以飨读者。
一、管理篇一、出台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
自“九五”开始,就集中力量对“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十一五”以来,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水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水环境质量差。
目前,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远超环境容量。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近十分之一(9.2%)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于Ⅴ类),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
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比例为15.7%。
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二是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
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严重挤占生态流量,水环境自净能力锐减。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水生态受损重。
湿地、海岸带、湖滨、河滨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减少,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5万平方公里减少至0.91万平方公里,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减少了83%。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问题及科技发展对策
第32卷㊀第1期2019年1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2ꎬNo.1Jan.ꎬ2019收稿日期:2018 ̄07 ̄03㊀㊀㊀修订日期:2018 ̄09 ̄04作者简介:席北斗(1969 ̄)ꎬ男ꎬ安徽砀山人ꎬ研究员ꎬ博士ꎬ博导ꎬ主要从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等研究ꎬxibeidou@263.net.∗责任作者ꎬ李娟(1981 ̄)ꎬ女ꎬ陕西岐山人ꎬ副研究员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评估技术研究ꎬlijuan@craes.org.cn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18ZX07109 ̄001)SupportedbyNationalMajor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forWaterPollutionControlandTreatmentꎬChina(No.2018ZX07109 ̄001)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㊁问题及科技发展对策席北斗ꎬ李㊀娟∗ꎬ汪㊀洋ꎬ唐㊀军ꎬ洪㊀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ꎬ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12摘要: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ꎬ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ꎬ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ꎬ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ꎬ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ꎬ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ꎬ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ꎻ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ꎬ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ꎻ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ꎻ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ꎬ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ꎬ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ꎬ并提出 十三五 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ꎬ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ꎻ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ꎬ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ꎻ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ꎬ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ꎻ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ꎬ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㊁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地下水ꎻ地下水系统防治ꎻ污染监控预警ꎻ地下水安全回补ꎻ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图分类号:X523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19)01 ̄0001 ̄09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18 09 27StrengtheningtheInnovationCapabilityofGround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toSupport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StatusQuoꎬProblemsandGoalsXIBeidouꎬLIJuan∗ꎬWANGYangꎬTANGJunꎬHONGHui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KeyLaboratoryofSimulationandControlofGroundwaterPollutionꎬ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Beijing100012ꎬ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strategicwaterresourceanddrinkingwatersourcein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ꎬgroundwaterhasnotbeeneffectivelycurbedinitsover ̄exploitationproblemandenvironmentalqualitydeteriorationꎬwhichseriouslyendanger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safetyofdrinkingwateroftheregion.Inorder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implementimportantnationalstrategiessuchasthe WaterPollutionPreventionActionPlan ꎬfocusingonimprovingthequalityofgroundwaterenvironmentin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ꎬthefourmainproblemsofgroundwaterenvironmentin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wereanalyzed:(1)Groundwaterisseriouslypollutedꎬandlacksscientificriskmanagementandpollutioncontrolstrategiesꎻ(2)Groundwaterpollutionsourcesarewide ̄rangingꎬpollutionsupervisionsystemneedstobeimprovedꎻ(3)Integratedinnovationandengineeringdemonstrationofgroundwaterpollutionclassificationandtreatmentneedtobecarriedoutꎻ(4)Theproblemof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isseriousꎬandthereisanurgentneedtodevelopgroundwatersafetyreplenishmenttechnology.Theexistinggroundwaterenvironmentalmanagementfoundationsin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weresystematicallysortedoutꎬandfourresearchdirectionsandobjectivesofgroundwate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the 13thFive ̄YearPlan wereproposed:(1)Carryoutresearchongroundwaterpollutioncharacteristicidentificationandsystematicpreventionꎬandimprovethetop ̄leveldesignofgroundwate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ꎻ(2)Developbreakthroughtechnologiesforaccurateidentificationandmonitoringofgroundwaterpollutionandimprovethegroundwaterenvironmentalmonitoringcapabilityin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ꎻ(3)Researchanddevelopsource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2卷controlandpollutionrepairtechnologiestoimprovethegroundwaterremediationcapacityofcontaminatedsitesꎻ(4)Carryoutreplenishmentsuitabilityand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ofthereplenishmentareaꎬandestablishacoordinatedandefficienttechnologysystemforsafereplenishment.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technicalandmanagementsupportforimprovingthegroundwaterenvironmentalqualitymanagementlevelandensuringdrinkingwatersafetyinthe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Keywords:groundwaterinBeijing ̄Tianjin ̄HebeiRegionꎻgroundwaterpollutionsupervisionꎻgroundwatersafetyreplenishmentꎻgroundwatersystempreventionꎻsitegroundwaterpollutionremediation㊀㊀地下水是重要的战略水资源ꎬ在保障饮用水供给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ꎬ特别在京津冀地区ꎬ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资源ꎬ75%以上城镇生活饮用水均来自地下水ꎬ地下水环境质量是京津冀地区的饮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ꎬ京津冀地区地下水面临着水质污染和水量超采严重的双重挑战ꎬ并且存在地下水修复技术落后㊁监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ꎬ再加上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ꎬ使得地下水环境安全受到严峻挑战[1].2014年2月ꎬ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作出了明确指示ꎬ提出要坚持 以水定城㊁以水定地㊁以水定人㊁以水定产 的水资源㊁水生态㊁水环境管理原则.«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 202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 2020年)»等均着力布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安全保障工作[2 ̄5].为落实国家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安全保障战略ꎬ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ꎬ客观分析和科学判断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问题ꎬ明确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切入点㊁着力点和突破点ꎬ确定 十三五 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方向与目标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1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存在问题1 1㊀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ꎬ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根据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项目2013年的调查结果ꎬ京津冀地区有72%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ꎬ且深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正在逐年加大ꎬ总体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见图1).京津冀地区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指标以砷㊁铅㊁铬为主ꎬ污染比例为7 98%ꎻ浅层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ꎬ污染比例为29 17%ꎬ主要污染指标依次为1ꎬ2 ̄二氯丙烷㊁四氯化碳㊁苯㊁1ꎬ2 ̄二氯乙烷㊁苯乙烯等.统计数据显示ꎬ自2010年以来ꎬ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逐步升高ꎬ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中甚至出现了致癌㊁致畸㊁致突变污染指标[6].另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ꎬ2017年全国5100个地下水监测点中ꎬ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监测点占66 6%ꎬ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㊁锰㊁铁㊁溶解性总固体㊁三氮㊁硫酸盐㊁氟化物㊁氯化物等ꎬ个别监测点存在砷㊁六价铬㊁铅㊁汞等重(类)金属超标现象[7].目前对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相关关系不明㊁成因不清ꎬ并且缺乏科学的污染风险管控和污染防治策略ꎬ因此亟需在顶层提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㊁思路和战略体系.注:质量分级依据GB∕T14848 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图1㊀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评价Fig.1ComprehensivequalityevaluationofshallowgroundwaterinNorthChinaPlain1 2㊀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ꎬ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亟待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ꎬ工业园区㊁填埋场㊁加油站㊁生活㊁农业污染源均大量分布[2].据调查ꎬ区域内分布有1 26ˑ104个地下水污染源ꎬ涵盖加油站㊁垃圾填埋场㊁危废处置场㊁矿山开采区㊁高尔2第1期席北斗等: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㊁问题及科技发展对策㊀㊀㊀夫球场和再生水农用区等多种污染源类型.加之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㊁复杂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8]ꎬ因此ꎬ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和防控压力十分巨大.然而长期以来ꎬ由于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ꎬ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布设密度不够ꎬ缺乏针对典型污染源的监测网络ꎬ难以查清地下水污染现状ꎻ地下水监测层位不足ꎬ多针对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ꎬ缺乏对地下水三维空间的立体分层监测ꎻ地下水环境监测指标不足ꎬ不能准确的反映地下水污染问题ꎻ地下水监测方法落后ꎬ未能实现多指标在线监测ꎬ很多地区仍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进行监测[9 ̄11].现有的监测网布设密度㊁监测层位㊁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等均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控与预警需求ꎬ亟待构建和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ꎬ将区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精度提升至1ʒ50000.1 3㊀地下水污染修复难度大ꎬ亟待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京津冀地区典型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状况复杂ꎬ存在无机盐㊁重金属㊁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的多组分复合污染问题ꎬ地下水修复技术选择难度大ꎬ单一修复技术存在修复效率低㊁污染易反弹等问题[12 ̄13].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与装备落后ꎬ国产化水平低ꎬ无法满足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亟需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场地的污染特征㊁水文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ꎬ开发高效及适应性强的地下水污染强化修复与组合技术.1 4㊀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ꎬ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匮乏ꎬ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3 70ˑ1010m3ꎬ不足全国的1 3%ꎬ却承载了全国约10%的人口.由于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ꎬ地下水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ꎬ占区域供水量的70%以上[8].地下水长期大量开采导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见图2)ꎬ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华北平原 ̄环渤海复合大漏斗 ꎬ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㊁地表裂缝等地质灾害[14].近20年来ꎬ京津冀地区已累计超采9 00ˑ1010m3ꎬ其中浅层地下水3 50ˑ109m3ꎬ超采面积达8 66ˑ104km2ꎬ超采造成部分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差接近30mꎬ诱发了400多条地裂缝[15].南水北调和雨洪作为回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的重要水源ꎬ对有效解决地区地下水资源短缺和超采问题意义重大ꎬ而目前地下水回补适宜区分布工艺技术㊁工程实施与风险防控尚处于探索阶段ꎬ针对不同水源回补地下水后造成回补区水动力场㊁水温度场㊁水化学场变化而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㊁回灌堵塞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ꎬ缺乏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标准和污染风险防控政策ꎬ因此亟需构建适宜的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体系[16 ̄17].图2㊀2013年京津冀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分布Fig.2Distributionofshallowgroundwaterover ̄exploitationareainBeijing ̄Tianjin ̄HebeiPlainareain20132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管理技术发展现状2 1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污染防治策略已初步形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相继启动了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行动计划ꎬ开展了大量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ꎬ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㊁指南和标准.2006年ꎬ欧盟出台了«欧盟地下水指令»ꎬ该文件是欧盟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ꎬ确立了欧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框架和目标ꎬ为了实现该目标ꎬ欧盟各成员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最佳技术指南等.美国㊁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针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㊁指南和标准ꎬ用以指导地下水修复决策㊁修复目标制定㊁修复技术实施㊁监测及效果评价等行动.国外这些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指南和标准ꎬ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修复顶层设计㊁综合决3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2卷策和修复技术实施㊁监测等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基础[18 ̄19].近年来ꎬ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ꎬ相继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 2020年»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地下水污染防治文件ꎬ提出了未来我国和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保护总体目标ꎻ同时ꎬ在国家 863 计划㊁环保公益专项等项目支持下ꎬ针对典型工业园区㊁有机化学品泄漏场地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㊁高风险污染场地等重点地下水污染防治对象ꎬ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㊁污染过程识别㊁风险评估等研究ꎬ初步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价㊁污染防控方法ꎬ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20 ̄24].2014年以来ꎬ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陆续编制印发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等标准规范ꎬ科学指导㊁推动各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㊁防治区划分㊁规划评估㊁污染修复等工作.已取得的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㊁污染识别㊁风险评估成果ꎬ对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关键技术及管理政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3ꎬ25 ̄26].2 2㊀初步形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ꎬ京津冀地区就已开展了地下水水位㊁水量和水质监测.目前ꎬ河北省共有地下水监测井752眼(承压水井133眼)ꎬ其中ꎬ5日观测井603眼ꎬ逐日观测井130眼ꎬ开采量观测井130眼ꎬ水质观测井421眼.天津市共有地下水常规监测井422眼ꎬ控制着第Ⅰ㊁Ⅱ㊁Ⅲ㊁Ⅳ㊁Ⅴ组及第Ⅴ组以下各含水岩组地下水动态ꎬ各监测层组站网密度:第Ⅰ组183 84km2∕眼㊁第Ⅱ组79 47km2∕眼㊁第Ⅲ组161 08km2∕眼㊁第Ⅳ组195 41km2∕眼㊁第Ⅴ组及第Ⅴ组以下238 4km2∕眼.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埋深㊁开采量㊁水质㊁水温等.北京市针对地下水含水层建立监测井822眼ꎬ针对工业开发区㊁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井360眼ꎬ总数达1182眼ꎬ达到了1ʒ50000的立体分层监测精度[27].到2019年底ꎬ北京市将实现山区 ̄平原全域覆盖㊁岩溶 ̄裂隙 ̄第四系全覆盖㊁无机 ̄有机并重的监测体系ꎬ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监测体系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线监测设备及技术的研发方面ꎬ美国㊁荷兰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即已开始重点研发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及设备ꎬ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荷兰的Diver系列㊁美国的LevelTroll系列及日本的KOSHIN ̄DL ̄N ̄Series系列等ꎬ实现了地下水数据的实时监测[28].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地下水采样与检测一体化移动式设备研发与应用项目 (No.2013YQ060721)㊁环保公益科技专项 地下水污染监控预警与事故应急技术体系研究 (No.201409030)等项目支持下ꎬ我国针对地下水采样与实时监测技术和设备ꎬ研发了包含重金属铬㊁苯系物等20多种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一体化地下水无扰动采样设备ꎬ并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地下水污染预警技术框架㊁应急监控管理的联动机制与响应流程ꎬ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技术[29 ̄31].国内外现有研发的在线监测设备ꎬ可实现水位㊁水温㊁电导率以及部分水化学指标的在线读取㊁存储和分析.这些前期的基础条件ꎬ均为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奠定了技术和理论基础.2 3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与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ꎬ欧美发达国家在化工行业及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材料㊁技术和装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ꎬ积累了较多的成果[32 ̄34].荷兰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就投入15ˑ108美元进行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试验ꎻ德国政府在1995年投资60ˑ108余美元进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施ꎻ美国通过超级基金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ꎬ至2009年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工作.目前ꎬ西方发达国家在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㊁工程应用以及产业化方面日趋成熟ꎬ已成功应用于不同污染状态下的场地治理工程ꎬ形成了完备的监管体系㊁政策法规㊁技术集成和材料装备产业化综合体系ꎬ为构建京津冀地区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政策体系提供了借鉴[35].在 九五 至 十二五 期间ꎬ我国已开展了典型化工场地及填埋场㊁加油站等地下水污染调查㊁修复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研究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技术成果ꎬ初步形成了典型行业与场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在污染物空间刻画方面ꎬ形成了系统的污染场地调查㊁精确识别和风险评估体系[36 ̄37]ꎻ在地下水污染扩散阻断方面ꎬ研制了立体防渗㊁抗腐蚀物理阻截材料ꎬ创建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等修复技术[38]ꎻ在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ꎬ针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㊁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ꎬ研制了双层活性介质材料㊁双层过硫酸盐缓释材料等多种针4第1期席北斗等: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㊁问题及科技发展对策㊀㊀㊀对典型场地地下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修复材料[39 ̄42]ꎬ为发展和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在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场地应用方面ꎬ京津冀地区已针对化工行业重点污染区域内的污染场地开展了大量地下水污染调查和修复工作.据统计ꎬ在京津冀地区已完成的化工污染场地调查项目有21个ꎬ已完成的场地修复工程项目有50余项ꎬ包括北京化工三厂土壤修复工程㊁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司北厂区污染土壤处置工程㊁北京化工二厂土壤修复工程㊁北京炼焦化学厂南厂区土壤修复工程等.这些工程主要采用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㊁阻隔填埋处理㊁固废填埋处理等修复技术对场地的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ꎬ修复后的场地土壤各项指标经检测均符合居民土壤健康风险评价建议值标准ꎬ为开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基础.2 4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发状况围绕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ꎬ国外尤其是澳大利亚㊁美国等在地下水回补关键技术㊁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ꎬ建立了相关技术规程ꎬ为京津冀地区典型区域回补和风险管控实践提供了技术借鉴.早在19世纪初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回补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ꎬ至20世纪初ꎬ已经开展一系列的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ꎬ如美国的ASR系统㊁比利时的SAT系统等地下水回补工程至今仍运行良好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下含水层的补给水源ꎬ恢复了生态环境[43 ̄45].我国在京津冀地区也开展了一定的地下水回补试验研究工作.北京市曾多次开展不同入渗途径的地下水人工调蓄的试验研究ꎬ先后建立了廖公庄均衡试验场㊁西黄村人工回灌试验站和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等ꎻ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ꎬ在潮白河地区开展了试验性回补ꎬ估算了河道的入渗强度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ꎬ评价了南水北调水源入渗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ꎬ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发提供了重要经验.3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方向与目标京津冀地区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㊁风险大ꎬ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体健康ꎬ已成为城镇化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十三五 期间ꎬ亟需以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质㊁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为总体目标ꎬ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管理技术为出发点ꎬ按照 顶层设计 ̄监测与平台支撑 ̄重点行业示范 ̄系统风险防控 ̄管理政策 的研究思路ꎬ形成适用于遏制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趋势的污染风险管控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和综合保障方案ꎬ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支撑ꎬ综合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和污染修复治理能力.3 1㊀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ꎬ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3 1 1㊀系统识别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特征京津冀地区已经开展过较多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ꎬ但在污染区刻画方面存在精度不高㊁边界模糊㊁未考虑污染物迁移特性和驱动机制等问题ꎬ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单元㊁地下水运移特征㊁土地利用过程等多要素耦合关系ꎬ构建地下水污染因素链与行业特征关键参数相耦合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分类分区方法ꎬ科学划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分区和污染等级ꎬ系统识别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特征ꎬ明确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与空间分布ꎬ这是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前提.3 1 2㊀精准判定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主要任务ꎬ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地下水环境分级管理的基础.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ꎬ污染防治难度大ꎬ因此ꎬ建立基于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分布特征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强度评价技术方法ꎬ精准识别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并形成重点风险源防控清单ꎬ对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防控尤为重要.3 1 3㊀科学辨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过程及其主控因子地下水污染过程是一个多来源㊁多路径链接㊁多介质组合㊁多因素影响㊁多时间重叠的复杂过程.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与复杂环境因素的组合ꎬ极大地增加了地下水污染作用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和识别难度ꎬ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控方向不明㊁措施不力.因此ꎬ以重点区域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ꎬ通过数值模拟和野外试验等研究方法ꎬ识别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过程ꎬ分析污染源要素㊁地形因素㊁含水层因素等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程度ꎬ识别特征污染物地下水污染过程主控因子ꎬ探明地下水污染来源和驱动机制ꎬ是正确优选地下水污染防控对象㊁准确切断污染路径和科学采取管控措施的关键.3 1 4㊀建立京津冀地区重点行业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5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2卷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复杂ꎬ重点行业如化工㊁冶炼㊁垃圾填埋场等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繁多ꎬ然而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清单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因此ꎬ结合该地区的具体特点(如产业结构㊁污染源分布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ꎬ识别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ꎬ分析特征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环境行为ꎬ建立基于环境和毒性综合指标的优控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及多层次筛选模型ꎬ确定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ꎬ是有效开展京津冀地下水环境监管和污染综合防治的必要前提.3 1 5㊀明确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工作的进度仍远远落后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提升和科学管理决策的迫切需求ꎬ地下水污染风险水平和等级不清ꎬ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因此ꎬ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体系ꎬ明确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ꎬ将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 1 6㊀形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体系与防控方案尽管目前已经在不同层面开展了有关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方案的研究ꎬ但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ꎬ导致污染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制订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ꎬ形成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优化方案和指南ꎬ是提高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水平的关键.3 2㊀突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监测技术ꎬ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控与预警能力3 2 1㊀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突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ꎬ是提升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的基础.目前ꎬ我国水利㊁国土和环保部门均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了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工作ꎬ但不同业务主管部门㊁不同空间尺度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㊁同一监测网的不同类型监测井之间缺乏协同与优化ꎬ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提升ꎬ亟需研究不同空间尺度地下水污染识别与监测井优化方法ꎬ建立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体系.3 2 2㊀构建不同尺度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创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体系ꎬ是提高地下水污染应急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针对京津冀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地下水系统污染指标多样㊁指标阈值差异较大ꎬ污染物在包气带 ̄含水层间的迁移转化机制尚不明晰等问题ꎬ需开展京津冀地区不同空间尺度地下水系统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综合指标体系ꎬ确定地下水系统污染预警阈值ꎬ研发包气带 ̄含水层污染迁移协同模拟技术ꎬ为地下水系统污染监测㊁风险预警和污染防控与强化修复提供关键指标㊁工艺参数和预警模型技术支撑.3 2 3㊀突破分层连续采样和多因子快速监测设备与数据传输关键技术针对地下水污染原位监测技术方法落后㊁监测指标不科学㊁系统监测网缺失的现状ꎬ亟需研发地下水污染原位监测技术㊁小型化便携式地下水多层采样设备和多因子在线监测设备ꎬ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度㊁多尺度地下水水位㊁水质等污染相关数据动态采集㊁远程传输技术体系ꎬ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3 2 4㊀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预警与数字化技术平台搭建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及数字化技术平台ꎬ是地下水污染防控㊁饮用水安全保障科学决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受地下水污染关键指标提取分析技术㊁地下水数据分析技术的制约ꎬ目前京津冀地区缺乏能业务化运行并可复制㊁可推广的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及数字化㊁可视化平台ꎬ亟需建立立体多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预警体系ꎬ形成模块化㊁标准化监测预警与数据信息处理平台ꎬ实现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及数字化平台业务化运行ꎬ为地下水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㊁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平台.3 3㊀针对京津冀地区重点区域和行业ꎬ研发地下水污染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3 3 1㊀研发场地尺度地下水污染准确识别与快速诊断技术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场地存在污染监测井布点不合理㊁监测指标不科学等问题ꎬ制约了地下水污染诊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ꎬ因此需开展地下水污染过程㊁范围及程度的识别研究ꎬ研发污染准确识别与快速诊断技术ꎬ提升典型污染场地调查评估的科学性㊁可操作性和经济性.3 3 2㊀突破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与总量削减技术地下水污染的源头控制与总量削减是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关键环节.对于污染物源头长期存在的污染场地ꎬ需开发源头控制技术ꎻ对于污染源头已经去除的污染场地ꎬ污染物以自由相形式或介质吸附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地下水含水层ꎬ需开发污染物总量削减技术ꎬ最大程度地从源头阻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6。
京津冀协同立法:立法技术机制构建与模式创新
京津冀协同立法:立法技术机制构建与模式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为了推动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协同立法机制。
协同立法是指多个区域在立法过程中进行相互协调、沟通、合作,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立法的目的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京津冀协同立法的技术机制和创新模式。
一、技术机制的构建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了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联席会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是协同立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目的是协调相关部门,对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并协商通过立法方案。
2.建立专项工作组为了加强协同立法的实施,建立专项工作组是必要的。
专项工作组由三地立法机关牵头,由各领域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专门负责协同立法的研究和制定方案。
工作组将建立协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三地立法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3.建立协作网络在协同立法过程中,建立协作网络是必要的。
协作网络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协同平台,把三地立法机关连接起来,提高协同立法的效率和质量。
协作网络还将为立法实施和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二、创新模式的探索1.共同研究议题三地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议题,三地联合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立法方案。
比如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标准、交通管理规范等。
2.分工合作在协同立法的过程中,三地可以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比如:北京可以承担主要的科技立法工作,天津可以承担基础建设立法工作,河北可以承担生态环境立法工作。
3.立法互通京津冀三地的立法体系存在着许多差异,为了达到协同立法的目的,在协同立法过程中需要建立立法互通机制。
立法互通不仅可以促进三地立法的协同合作,也有利于三地之间的法律交流和法律学术研究。
4.法律援助为了保障协同立法的公正和科学,在协同立法过程中可以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当有困难和问题时,可以由三地法律援助机构对立法进行咨询、辅助等工作,保证立法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总体来看,为了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建立协同立法机制是必要的。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03•【字号】京政发〔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22〕2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水是生态之基,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推动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立足北京自然资源禀赋、山水格局和发展阶段,遵循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规律,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加强规划引领,强化空间管控,探索机制创新,科学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
(二)主要原则保护优先、尊重自然。
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低碳节约,促进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引领、顶层设计。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并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
流域统筹、系统治理。
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的新视角——读牟永福教授的《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有感
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的新视角读牟永福教授的《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有感穆瑞丽(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北石家庄050061)《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模式及创新机制研宄: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的视角》(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出版)是牟永福教授继《循环经济与河 北绿色发展之后》又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力 作!仔细阅读该著,最突出的印象是“视角新颖”。
作者以当前京津冀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为 切入点,提出京津冀实现有效环境治理,必须跳出 封闭的思维方式,打破“一城一地”的行动习惯,实施跨区域合作、一体化治理。
而对于如何实现跨 区域一体化治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核心 思想是: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的有效实现需要最 大化地发挥市场与政府的配置作用,整合政府、市 场和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方式。
首先,独到的阐释。
作者对对生态服务和政府 购买生态服务两个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牟永福 教授认为,生态服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系统 服务,政府购买生态服务也不是西方人所主张的生 态系统服务付费和环境服务付费,而是为改善生态 功能而生产或提供生态产品的公共行为,更多指向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而是将生 态产品商品化和价值化,实现由行政机制向市场机 制、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无价生态向有价生态、静态投入向动态投入、国家微效投入向显效投入、政府单一投入向全民多方投入转变的新模式。
这一 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观点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著作的 始终。
其次,多维度的分析。
作者从现实性、理论性 和政策性三个维度分析了京津冀政府购买生态服务 合作的可行性,在归纳总结以往京津冀购买生态服 务合作方式、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外 在因素、内在因素和关系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 响京津冀政府购买生态服务合作的几个因素,并从 话语权、行政刚性、生态服务产权及价值、利益协调机制和非正式规则等五个层面探讨了目前京津冀 政府购买生态服务合作面临的难点问题。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编者注:本文将详细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主要成效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文章将首先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背景和目标,然后详细讨论该政策在各个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最后,文章将总结分析这些成果的积极意义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1. 背景和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又称”雄安新区规划”,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通过加强各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京津冀地区形成现代化、协调发展、绿色低碳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 经济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为区域发展和全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过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京津冀地区实现了高效的跨区域经济交流和资源要素的共享。
这不仅提升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全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了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
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园区、创新中心和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吸引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3 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整合。
特别是在创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京津冀地区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不仅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的提质增效,也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
《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解读
政策解读 ④ I J i n i n J i ) ( i e T o n g F a Z h a n I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在生态环境准入门槛和 日常监管
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能 导 致 污 染 企 业 在 区 域 内转 移 , 同时 企 业 在 不 同省 市 的治
意见》 ( 以下简称《 贯彻意见》 ) , 明确了北京市全面 落实京滓冀协同发展战略 的有关要求 。受人 口过 度聚集 , 产业结构 、 能源结构不合理等 因素影 响 , 北京的空气污染等“ 大城市病 ” 、 区域 的生态 环境
境 方面 , 京津冀水质优 良( 达到或优于 Ⅲ类 ) 比例 分别达到 2 4 %、 2 5 %、 4 1 . 9 %, 丧失使用功 能 ( 劣V 类) 的水 体 断 面 比例 分 别 控 制 在 4 4 %、 6 0 %和
《 京津冀 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 合作框架协议》 解读
北京市环境保 护局
2 0 1 5 年1 1 月, 北京市 与天津市 、 河北 省三地
签署协议 , 统筹京津冀 区域环境保护的T作方向。 第二个原因 ,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保率先突破 , 可 以为全国类似_ 丁作提供示范和借鉴。京津冀地
《 京津冀协 同发展规划纲要》 的出台, 明确 了今后
一
个时期区域协 同发展 的顶层设计 , 市委市政府
印发的《 关于贯彻 ( 京津冀协 同发展规划纲要 ) 的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对于中国而言,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更是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地区在地理上紧密相连,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自的发展需求和规划差异,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问题。
例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结构以传统能源为主,加重了环境压力。
此外,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更是备受关注。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协同治理,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有助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生态宜居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再者,能够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行政分割导致的管理体制不畅。
三地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标准和执法力度存在差异,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其次,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不同地区在产业转移、生态补偿等方面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再者,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生态环境数据的不统一、不及时,影响了对问题的准确判断和决策的科学性。
为了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政策法规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和政策法规。
明确三地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跨区域的环境监管和执法机制,打破行政壁垒。
产业协同发展是关键。
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转移和承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1.04.23•【文号】水政法〔2021〕123号•【施行日期】2021.04.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水政法〔2021〕123号部直属有关单位,北京、天津、河北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取用水等违法行为,我部决定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并制定了《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2021年4月23日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水资源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整治取用水突出问题,决定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执法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问题事关首都水安全,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压实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管理责任,结合水利部等四部委组织开展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取用水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取用水等水资源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执法工作,切实维护水资源管理秩序。
二、执法重点及行动范围(一)执法重点1.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包括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取水、取水许可证逾期未及时延续等;2.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包括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取水许可事项变更未履行批准手续,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量和取水用途等发生改变等;3.未按照规定安装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4.伪造、涂改、冒用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许可证的;5.其他违反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
中国京津水城项目发展战略和概念性规划总报告
中国京津水城项目发展战略和概念性规划总报告摘要:
一、项目背景
1.1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2京津水城项目的重要意义及目标
二、项目发展战略
2.1水资源调度和优化利用
2.2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2.3水生态恢复与建设
2.4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
三、概念性规划
3.1建立跨行政区划的统一管理体制和机制
3.2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
3.3加强水环境监测与保护
3.4推动水生态建设和恢复
四、建议和措施
4.1制定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计划
4.2建立多级协同管理体系
4.3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4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五、总结
通过本报告的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5.1中国京津水城项目是解决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5.2项目发展战略涵盖了水资源调度、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
5.3概念性规划提出了建立统一管理体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等重要内容。
5.4建议和措施包括制定管理计划、加强协同管理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等。
综上所述,中国京津水城项目的发展战略和概念性规划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我们应积极采取建议和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完善系统高效的生态制度体系
完善系统高效的生态制度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科技创新动能,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与国际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相匹配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一、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
区委生态文明委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本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及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一办六组双主任”工作机制,抓好区域内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各专项小组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本领域的重点工作。
建立“年初建账,月度收账、季度查账、年底对账”的运行机制。
同时,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形成有效指导、逐级推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
按照国家、市级核算要求,制定延庆区GEP核算技术规范、核算说明,搭建自动化核算与管理平台,对全区和各乡镇GEP进行核算,全面掌握生态保护的工作成效、区域间的生态差异及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将GEP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发挥乡镇政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形成以生态保护优先、抢抓绿色发展机遇的行动自觉。
二、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
强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导向,推动考评重点向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等高质量发展指标转变。
落实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指标及重点任务,定期进行绩效评估,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
推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促进地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保护落到实处。
河道硬化对傍河地下水源补给结构及范围的影响
Keywords: numerical simulationꎻ riverside source fieldꎻ river hardeningꎻ flow budget analysisꎻ well recharge area
傍河地下水源因水量充足、水质较好等优点成为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 Y 傍河地下水源地为研究对
我国常见的水源类型. 然而ꎬ国内河道整治经常采用
象ꎬ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ꎬ模拟研究区地下水流场ꎬ对
护岸与河床固化的方式ꎬ形成浆砌三面光河道来满足
研究区地下水进行水均衡分析ꎬ并运用质点追踪技术
防洪需求或达到减少河道渗透损失量与河水污染物
现为河道硬化后傍河地下水 pH、总硬度、氨氮浓度等均下降ꎬ有效减少了地表水污染物的入渗ꎬ但地下水的化学环境发生改变ꎬ
潜在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ꎬ河道硬化极大地阻碍了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ꎬ严重影响了傍河地下水源的补给量和补给范
围ꎬ使水源井群的补给区域发生偏移ꎬ给傍河地下水水源安全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收稿日期: 2019 ̄11 ̄17 修订日期: 2020 ̄03 ̄28
作者简介: 刘昶(1994 ̄) ꎬ男ꎬ江西吉安人ꎬ747221734@ qq.com.
∗责任作者ꎬ席北斗(1969 ̄) ꎬ男ꎬ安徽砀山人ꎬ研究员ꎬ博士ꎬ博导ꎬ主要从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研究ꎬ
Environmental Sciencesꎬ Beijing 100012ꎬ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flow budget of the riverside source field and the effects of river hardening on the recharge range of riversi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一、研究目标
以支撑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深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和水质目标管理,以永定河、北运河和大清河流域三个“山水林田湖”河流生态廊道为示范,开展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制定与排污许可管理、跨界水质-水量联合生态补偿等技术研究和跨区域综合水管理制度创新,开发京津冀水环境保护大数据智慧平台,集成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技术,提出京津冀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的水环境保护中长期综合战略,支撑京津冀水生态环境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提出京津冀水环境保护中长期实施战略和“十四五”水环境质量改善行动方案建议,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完成京津冀分区目标制定,提出水生态功能分区管控方案,融入到“十四五”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提出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排污许可制度、跨界水质-水量联合生态补偿、再生水价格制定等技术方法3项;开发京津冀水环境保护大数据智慧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至少5年数据动态更新;完成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设计与
制度示范,重点覆盖污染源清单、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流域排放标准以及监测评估等;完成京津冀板块水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集成报告和标志性成果集成。
2、管理(治理)考核指标
建立实用化的京津冀地区水环境预测模拟平台,提出保障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中长期战略;提出京津冀“十四五”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制定技术规范和基于水质改善的排放许可证管理技术指南或规范;完成永定河、北运河和大清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制度与政策创新实施方案与示范;建成京津冀水环境管理系统平台,在相关管理部门得到应用。
三、研究内容
课题1、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管理政策研究研究内容:结合流域水污染控制分区,研究提出融入“十四五”流域规划的京津冀地区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开展“水十条”京津冀地区实施效果评估和水专项“十一五”和“十二五”京津冀地区成果集成,建立业务化的京津冀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合预测模拟平台,预测京津冀地区中长期水环境保护趋势;研究提出重点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的京津冀水环境保护中长期实施战略,以及“十四五”京津冀地区水质
改善行动方案,特别是确保冬奥会区域、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行动措施;针对京津冀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以及城市和农业面源等,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源排放与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研究基于水质目标的京津冀流域排放标准制定方法。
结合当前的排污许可证实施方案,研究提出基于流域水质改善、与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挂钩的排放许可证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工作机制;针对京津冀地区多水源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研究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及再生水定价方法,提出面向水环境保护的京津冀地区水价改革方案;结合目前京津冀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和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总体实施方案;系统研究林草湿地等土地不同生态服务价值、水体流量(水位)及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等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估技术方法,开展京津冀重点流域、重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提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方案;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国家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分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管理目标,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京津冀地区“三水”综合模拟与预测系统;提出保障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及“十四五”
水质改善行动路线图,重点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提出基于水质目标的京津冀地区流域排放标准和许可证制定技术指南2项;提出基本符合管理部门需求的京津冀地区水价改革方案、区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方案、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案各1个;提出京津冀“十四五”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方案1套。
课题2、永定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研究和水生态健康评估,识别影响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的控制因素和永定河流域生态退化机制;围绕官厅水库水质保护目标,开展永定河流域污染来源解析与近10年污染源动态清单;建立水质与污染源响应关系,制定永定河流域综合排放标准,开展上下游统一的排污许可管理示范应用;围绕永定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恢复目标,提出永定河流域“山水林田湖”为核心全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河湖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功能提升和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等管理方案;提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构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提出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对永定河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评估,研究建立跨省界的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编制近10
年流域污染源清单与动态数据库;发布永定河流域综合排放标准,进行基于流域排放标准的排污许可示范;提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方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跨省界水量-水质双补偿方案及试点示范。
课题3、北运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水环境、水生态、底质现状调查和时空演变趋势评估,结合“水十条”任务措施落实要求,预判北运河污染来源变化,建立近10年的污染源解析谱和动态清单;以氮磷等主要污染指标为研究对象,建立北运河水质与污染源响应关系,设计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需求的点源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和点源面源减排市场机制,开展上下游统一的排污许可管理应用示范;研究构建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技术体系,动态评估北运河承载力动态变化,初步建立北运河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根据北运河不同支流、河段使用功能,研究河流廊道重要节点生态修复路径、再生水补给量和水质改善需求,研究编制北运河水质持续改善方案;研究北运河水生态系统特征及改善目标,提出基于流域水资源优化的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及机制建议;以跨界补偿、主体责任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内容为重点,构建基于流域精细化管理的“河长制”技术支撑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近10年的污染源解析谱和清单;提出北
运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技术方案体系;提出北运河“十四五”水质持续改善方案;提出北运河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提出北运河落实“河长制”的技术支撑方案;提出基于氮磷水质要求的北运河排污许可管理以及减排市场机制实施方案。
课题4、大清河流域(白洋淀)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大清河流域及白洋淀水环境、水生态、底质现状调查和时空演变趋势评估,结合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优化要求,确定中长期水质改善目标及其指标体系;开展流域污染源排放清单和解析,分析不同类型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编制近10年的流域污染源动态清单和数据库;结合区域水环境功能要求,建立流域污染源与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研究制定达到水环境质量目标下的流域“十四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以及雄安新区、白洋淀等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提出构建基于水质目标的淀区流域排放标准体系,开展基于流域排放标准的排污许可管理示范;构建涵盖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内容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承载力调控与功能提升方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构建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在本项目课题五的总体设计框架下,开发流域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物联网体系以及业务化管理系统,最终形成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