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阴阳之“生生”特性

合集下载

周易生死观

周易生死观

周易生死观
周易生死观如下: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学原理。

它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探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虽然《周易》本身并不专门探讨生死观,但我们可以从它的哲学思想中推导出一定的生死观。

阴阳互生:《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这种观念对于生死观而言,意味着生与死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生中有死,死中有生,二者相互循环,构成了生命的规律。

生生不息:《周易》强调“生生之谓易”,即宇宙万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观念对于生死观而言,意味着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生死也是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生死并非绝对的终点,而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环节。

顺其自然:《周易》提倡“顺天而行”,即遵循自然规律行事。

这种观念对于生死观而言,意味着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生死,顺应自然规律的安排,不过度追求长生,也不恐惧死亡。

道德修养:《周易》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可以影响命运的走向。

这种观念对于生死观而言,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生活,从而超越生死的束缚,实现精神上的永恒。

总之,从《周易》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种辩证、自
然的生死观。

这种生死观强调生命的变化和发展,鼓励人们坦然面对生死,追求精神上的永恒。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的“生生”之道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和指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文字中找到对“生生”之道的阐释。

在《周易》中,“生生”一词是指事物的生长发育和循环变化。

比如在《周易》的卦象中,有一些卦象体现了“生生”的意义,如乾为天卦中的“玉出昆冈”,坤为地卦中的“炎阳刚健”,这些都体现了事物生生不息的本质。

《周易》通过“八卦六十四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从而表达了“生生”之道的精神内涵。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哲学思想中深入探讨“生生”之道的意义。

根据《周易》的观点,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这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周易》告诉人们,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只是短暂的,而生命的喜悦和美好是永恒的。

人们应当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生生”之道也体现了《周易》的和谐思想。

在《周易》的哲学中,天人合一、阴阳互补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

天地万物均以阴阳之道相生相克,而《周易》中的卦象和六爻则是通过阴阳的相互变化,体现了世间万物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存续不息的动力,也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条件。

“生生”之道还反映了《周易》观念中的“变通”理念。

《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状态。

《周易》主张人们应当以变通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而不是僵化固执。

只有不断变通,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生生”之道中找到对人生的启示。

在古代的中国哲学中,人们一直对生命和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而《周易》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生生”是一种追求永不止息的生命力、生命循环的哲学思想。

那么,“生生”之道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生生”之道是一种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

在《周易》中,“生生”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能量。

“生”是指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和孕育的力量。

“生”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生命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万物的生命中,是人类和自然永远紧密相连的重要因素。

同时,“生”的过程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对万物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其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生命态度。

“生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信念,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对于人类而言,要实现“生生”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进步。

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生命的永恒不息。

再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

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协调共生关系。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万物才能繁荣生长并得以延续。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之,“生生”之道是一个顶层的哲学思想,也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实现“生生”之道,并努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旗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共同的繁荣与进步。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它既是占卜的手段,也是一部关于宇宙与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哲学著作。

其中,阴阳是《周易》理论的基础,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既对立又统一,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周易》的阴阳相生方面的句子进行500字以上的详细阐述。

1.天地之大经,万物之纲纪,阴阳是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原则。

《周易》曰:“天地之大经,互相为用,不可一而弃。

”阴阳相辅相成,阴雨润泽,阳光照耀,才能保持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万物繁荣。

2.阴阳相生的具体形式可以用“少阳生阳,阳生太阳;少阴生阴,阴生太阴”的方式来概括。

这种阴阳相生的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像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3.阴阳相生不仅在自然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人类社会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阴阳两极保持平衡,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发展。

如果阴阳失衡,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周易》曰:“故天地者,阴阳之大也,升降之本也,变化之父母也”。

4.阴阳是一对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

两者的相互关系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包容。

正如《周易》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合历数而有常,动而生乎无穷”。

阴阳的相互作用既可能造成冲突,也可能产生新的合理结构。

只有掌握阴阳的相互关系,才能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益。

5.阴阳相生的过程中,阳始于百度,阴始于九数。

这是因为阳可扩散性强,广易行,故始于百度;阴可聚敛,所处相对狭窄,故始于九数。

两者相互辉映,以成互补之妙。

6.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医学等许多领域中,阴阳相生的观念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经济学中钞票的流通、市场需求与供应、金融风险等都有明显的阴阳相生之处。

政治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左派与右派、利益集团与平民百姓等也存在着阴阳相生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人类情感的阴阳极性,如愉悦与忧郁、欣喜与沮丧等,也都是阴阳相生的表现。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它承载了丰富的阴阳观念。

阴阳观念在周易中表现出多种形式,包括天地、人事、自然现象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首先,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体现在对天地的理解上。

在周易中,天被视为阴阳的最高体现,代表着宇宙的运行和秩序。

天的阴阳二分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

阴阳的交替变化,使得天地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同时,天的阴阳观念也影响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例如,日月的昼夜交替、四季的更迭等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变化。

这种对天地的阴阳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人事关系中。

在周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人事关系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关系。

例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对立统一。

君臣关系中,君为阳,臣为阴;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人们在处理人事关系时,注重平衡和谐,追求阴阳的统一。

此外,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自然现象中。

自然现象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相生相克、变化不息。

例如,水火相克、阴阳交替、五行相生等都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水火相克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交替体现了阴阳的变化循环,五行相生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促进。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古代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人事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阴阳观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天地的对立统一、人事关系的相生相克、自然现象的变化循环等。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以卜筮的方式来解读天地人事,可以被视为一本有关宇宙运行规律和人生道义的书籍。

而其中的“生生”之道则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循环往复地生生不息。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通过一系列的卦象来阐述。

卦象是由六个互为阴阳的爻组成的,分为两个三爻的卦卦与三个二爻的卦辞。

由阴阳爻所组成的八卦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象征与意义,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

卦象中的阴阳爻象征着宇宙间的阴阳两极,例如天地、阳寒、阴燥等。

而在“生生”之道中,这种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发展都遵循着这种规律。

它表达了宇宙万物不断变化的状态,无论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还是万物生长的过程,都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中。

通过卜筮,人们可以从“生生”之道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比如在卜筮中,如果问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是坤卦,则代表着柔顺、随和、沉稳等特点,这时候人们应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不可贸然行动。

而如果问到的答案是乾卦,则代表着刚健、果断、坚定等特点,人们应该以刚克柔、积极主动地行动。

“生生”之道也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得到顺利与成功。

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遭受挫折和困难。

《周易》中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与相互依存,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在当代,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生生”之道的智慧。

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环境和谐相处。

我们要学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寻找平衡,遵循自然界的养生之道,保持身心健康。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相互依存,互相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皆因而生,因而息。

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得到持久的幸福。

这不仅是对古代人们的启示,也是对当代社会的警示与教诲。

让我们学会从《周易》中汲取智慧,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一部至今仍然被许多人研究和借鉴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命运和道德的哲学理念。

其中“生生”之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道理。

本文将着重探讨《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并探究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最早出现在卦辞中。

卦辞中所描述的是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如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

在这一观念中,“生生”代表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它是宇宙间最基本的能量,贯穿了万物的生长、衰亡和再生。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之道代表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宇宙图景,也是一个包含了无尽可能性的循环系统。

在《周易》中,卦象的变化也体现了“生生”之道。

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象都描绘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状态。

卦象的变化代表了世事的变迁,无论是人的生活、国家的兴衰,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能在卦象的变化中找到对应。

这种变化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则,是无法逃避的。

而在人生层面,“生生”之道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在《周易》中,“生生”代表了人生中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

人生如同卦象一般不断变化, 时而顺遂, 时而困顿。

在这种变化中,人们需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机遇,同时也要保持谦逊与清心寡欲。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在吉凶祸福之中保持平和心境, 坦然接受挑战。

“生生”之道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

人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生命体验。

只有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生不息的洪荒之力。

在当代社会,“生生”之道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人们往往被快速的节奏和变化所迷失。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生生”之道的价值。

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更好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生生”之道也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保护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迅猛壮大,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阴阳学说源于古⽼的经典《易经》,它是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建⽴起来的⼀种朴素的唯物和辩证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理论之根。

阴阳也是有变化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五个⽅⾯:阴阳相互对⽴;阴阳相互依存;阴阳此消彼长;阴阳互相交配;阴阳互相转化。

阴阳相互对⽴,是指⾃然界的万事万物,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阴阳对⽴的两个⽅⾯。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与⽕等等。

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互为因果,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

阴阳此消彼长,是指这队⾥的两个⽅⾯始终处在彼此消长,此近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这样才保持了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

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异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例如⼀男⼀⼥结合才能⽣出孩⼦,两个男⼈和两个⼥⼈结合是不能繁衍后代的。

阴阳互相交配,说的是对⽴的双⽅,⼀⽅进⼊另⼀⽅的内部,相吸引和联结,这是产⽣新事物的前提条件。

如⼈体中⽓和⾎的关系⽽⾔,⽓属于阳,⾎属于阴,⽓为⾎之帅,⾎为⽓之舍,阳依赖于阴⽽存在,阴也依赖于阳⽽存在;没有阴也就⽆以⾔阳,没有阳亦⽆以⾔阴。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这种互根互⽤关系遭到了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独阳不长”,也就是说,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关系失常,机体的⽣⽣不息之机也就遭到破坏,甚则“阴阳离决,精⽓乃绝”⽽死亡。

在奇门遁甲中,也分阴遁和阳遁。

由冬⾄到夏⾄间,是阴⽓减少,阳⽓增加的时期,所以奇门遁甲称之为阳遁。

由夏⾄到冬⾄间,是阳⽓减少,阴⽓增加的时期,所以奇门遁甲称之为阴遁。

⼀年之中半年阴遁,半年阳盾,如此周期循环,年年往复。

当《周易》把阴阳作为世界模型的结构性要素时,可以这样理解。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当前可见的⼀⾯(显性的阳⾯)于当前不可见的⼀⾯(隐性的阴⾯),正可谓“⼀阴⼀阳谓之道”。

总⽽⾔之,阴阳学说告诉我们这样⼀个事实:阴阳对⽴统⼀、⼀分为⼆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宇宙普适法则。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作者:姜岩来源:《祖国》2019年第05期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得生命哲学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生生之道”折射了遵循天道以做到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周易》一书对此生命哲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历史的烙印。

接下来本篇文章就针对这一生命哲学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周易》; ;生生之道; ;生命哲学《周易》是一本涵盖了天下万物的奇书,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

生生之道在于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是指人类在自然和社会活动当中所持有的一种对生命永恒、精神不朽的敬畏心理态度,这种态度不同于其他理智的和实践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一种千百年来内化于心的道德涵养积淀。

生命哲学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开端,而生生之道也是保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必不可少维护器,对于提高个体精神境界、促进中国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周易》糅合了古人思想精髓对此生命哲学做了科学详细的阐述,再加上现代文学的系统解释,它便成为了一种系统的生命发展理论。

这本书利用道教的阴阳理论巧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其中“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书为了说明社会构成基础,将万物分为男女,又将人类的生育繁殖与天地孕育万物有机结合起来,放弃了对世间万物的孤立看法,将一切融为一体,从微观和宏观的两个角度来阐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理论内涵。

一、生生之道《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是用天道给人以启示,倡导天人合一和“阴阳之道”。

历代国学家都对生命的本质和特征进行过分析和探讨。

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之上,又创作了《周易正义》,写道“生生,不绝之辞。

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

前后之生,变化改易。

生必有死,《易》主劝诫,奖人为善,故云‘生’,不云‘死’也。

”自古以来,国人对于生命的追求在于延寿,只有更长的生命才能够为个体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世间一切都需要以生生之道作为条件,最终达到自由的状态和精神的超越。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描述了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或性质,即阴和阳。

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周易》中的阴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阴阳相互对立:阴和阳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

比如,明与暗、
上与下、男与女等,这些都是阴阳对立的表现。

2.阴阳相互依存:阴和阳又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阴就
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比如,男性和女性,男性为阳,女性为阴,男女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阴阳相互作用: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互为消长,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种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四季更替,冬天为阴,夏天为阳,四季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4.阴阳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比如,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总之,《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它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阴阳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变易之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生生”之道是《周易》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涵盖了关于生命、变化、发展的原理和方法,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将对《周易》中的“生生”之道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生生”在《周易》中有两个重要的含义。

一是指生生不息,二是指生生相生。

这两个含义构成了“生生”之道的核心。

我们来看看“生生不息”这一方面。

《周易》中强调了变化的不断发展和延续。

在《易经》的“乾卦”中就有“元亨利贞”,其中的“元”表示元始、原初,亨通畅达,正如天空一样广阔无边;“亨”表示通达、流通,正如天地万物的发展循环;“利”表示取之有道,正如大地给予万物生生不息的能量。

我们可以看到,周易中的“生生不息”体现了天地万物的发展和延续,强调了变化的不断创新和进化。

在人类社会中,“生生不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社会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是科技、文化、经济还是政治,都在日新月异之中发展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也都在不断地改变和更新。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把握时代的脉搏。

只有在变化中求得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才能在时代变迁中不被淘汰。

周易中的“生生”还包含了“相生”之意。

这一含义主要体现在《易经》的“八卦”中。

在《易经》中,“八卦”各有对应的天地万物及其属性和变化规律。

“乾”为“天”、“坤”为“地”,无论是天地还是其他六个卦,都有一种“相生”的关系。

在《周易》中,“相生”表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

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相生、相互渗透”一样,万物在变化的过程中也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

只有在不断的相生中,才能保持事物的平衡、和谐和稳定。

在人类生活中,“相生”也同样重要。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或者是个人内心的“众善之源”的追求,都需要依托于“相生”的原理。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

有一种观念被称为“生生之道”,它在《周易》中被多次提及,并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指南。

“生生”之道,首先来源于《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名为“家人卦”,代表的是家庭和亲情。

在这一卦中,“生生不息”的观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生生”之道强调了相互依存的观念。

在《家人卦》中,“生生不息”的意象表现了人们之间紧密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现实。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为他人提供这些帮助与支持。

这种相互依存的观念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只有当我们懂得给予,才能得到更多的回馈和支持。

从道德层面来看,“生生”之道也教导了人们要善待他人。

在《家人卦》中,“生生不息”的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亲属之间,更是表达了一种普世的善良和仁爱。

通过这种观念,我们得以认知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行为和做法,将会对我们身边的人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善待他人,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般关爱,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

“生生”之道还鼓励了我们要善于承担责任。

在《家人卦》中,“生生不息”的观念也暗示了我们需要承担起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享乐和利益,而忽视了对家人和对社会的责任。

只有当我们承担起这些责任,才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生生”之道还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和珍惜时间。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依存关系,更是指人与生命和时光之间的联系。

生命短暂,时光匆匆,我们应该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也要善用时间,做出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益处的事情。

从《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它提醒我们相互依存,善待他人,承担责任和珍惜生命。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1. 引言1.1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源自于先秦时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

生生,即生生不息、生生不已,代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变化。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被视为宇宙和人类生命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万物生成、生长、衰败、再生的规律。

这一思想贯穿于《周易》的各篇卦象中,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普遍价值的修养和生活指导。

根据《周易》的观点,宇宙万物皆有其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是源源不断地生成和流动的。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强调了变化和运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变通和适应能力。

这种思想教导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理解《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人们可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和变化,拥抱生命中的变迁和挑战,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修养和生命的价值。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之一,它是由伏羲氏编纂而成的。

伏羲氏是中国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神灵之一,被认为是八卦的发明者。

据传,《周易》最初由伏羲氏以八卦为基础而创作,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传承了古代先贤的智慧,集合了占卜、哲学、天文等多种学科知识,成为一部涵盖广泛内容的经典著作。

2.2 《周易》中的“生”的意义《周易》中的“生”的意义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刻的概念。

在《周易》中,“生”代表着万物生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生”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首先,“生”在《周易》中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律动,是宇宙间各种事物运行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生”从无到有、从微小到庞大,一切皆由“生”而来,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这种“生”的力量贯穿于整个宇宙,使得万物都能源源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如何理解《易传》阴阳的生命理论

如何理解《易传》阴阳的生命理论
理论化、哲学 化。通过《易传》的解释,《易经》中阴阳的外延扩为 刚柔、昼夜、寒暑、天地、日月等,并被定位为万物背 后引起自然现象变化的本质或原理。朱伯昆对《易 传》此类意义解释为“依据于《易传》来确立阴阳刚 柔的法则,即《易传》的阴阳概念解释《易经》而建立 阴阳变易的概念,考察阴阳的变化而设卦,发挥刚柔 的原则而生爻”i) 。我们该如何理解《周易》的阴阳 概念? 本论文从生命活动价值出发,对《易传》阴阳 进行讨论,欲将阴阳对立、循环、渗透、转化、等概念 囊括其中,并从生命活动的感应与协调层面上重新 构成阴阳理论。当代生命、生态、环境成为时代核心 主题,本论文从生命活动的概念再构成《易传》阴阳 是理解《易传》与现实社会相关性有效的研究方法。
摘要:《易传》阴阳具有阴阳对立、循环、渗透、转化的属性。本文从生命活动的感应与协调层面上重新构成这些阴阳属 性,进而主张人类必须懂得阴阳的感应和造化是事物的产生变化的道理,必须实践生命价值和其活动的重要性。这就是《易 传》阴阳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 易传、阴阳属性、感应、协调、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 B22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2) 02—0150—03
此处的对立是指阴阳性质上互为相反的,例如 东阳西阴、南阳北阴等。此类区分属于同一事项中 分离出来的正反两面的对立现象,并不是本质上无 法统一的、带有两极性( 绝对的善恶,自然和超自然 等) 的区分,而是以相互一寸不可分离为基础的区 分。因此《序卦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把 表现已区分的阴阳成为“道”,而是把表现阴阳在不
《周易》64 卦体系以对立协调的方式解释万物 有机的变化。乾坤构 成 整 个 过 程 的 框 架,贯 通 62 卦。剩余 62 卦从屯卦到未济卦形成一个轮回。但 未济卦又是另一轮回的开始,一个轮回的结束又开 始另一个轮回,表现出没有终止。它象征着卦象中 从初爻到上爻六个爻的对立协调关系的变化周期。 乾卦六个爻意味着万物元亨利贞,即创始、成长、形 成、变化的阶段。上爻属于形成变化、回归原点的阶 段,并不是 指 变 化 的 终 止。 这 就 是 周 易 谈 到 的“终 则有始”的变化论。6 卦每卦有六个爻,从下到上称 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初爻在底,上爻在顶。从 对应关系来看,初爻应与末爻、上爻与下爻相对应, 但却初 与 上 相 对 应。 其 中 蕴 含 着 深 刻 的 意 味。 “初”为始生,表示时间。“上”为最高位,表示空间。 六个爻的变化象征着万物的变化,既表示时间又表 示空间。各爻表示时间上的空间和空间上的时间, 即时空关联上的位置。然后通过卦象强调周易的原 理存在于时间和空间变化中。阴阳二气的神秘互动 无始末,空间上也无定位。周易的变化原理便是始 即是终,上 即 是 下。 乾 卦 六 爻 相 对 应 的 便 是 坤 卦。 坤卦的六爻都呈现出柔和温顺让步的过程。即与乾 为显相反,坤卦则为隐。画乾坤六爻时,我们会发现 它们是一个起点与终点相连的圆形。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智慧之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生生”之道是《周易》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该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及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展开探讨,并对其思想进行深入解读。

我们需要了解“生生”之道在《周易》中的基本含义。

在《周易》中,道家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化、运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包含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生生”之道则意味着这种生成、变化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永无止境的。

在这一过程中,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且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生生”之道在《周易》中象征着生命的持续、变化的永恒。

我们可以从《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中找到许多关于生活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宇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细密复杂的网络中,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学会与周围的一切和谐相处,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还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不变的。

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不变,它们都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学会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固步自封,执着于过去或者期盼不可能的未来。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从《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在世界的变化中,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困难而艰巨,甚至迷失方向,这时候我们需要坚持信念,不要放弃希望。

就如同《周易》中“生生”之道所表明的那样,世界虽然是变化的,但我们总有机会和希望去发现新的道路、新的可能性。

从《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一种生活的态度:积极进取。

在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断进取,不畏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丰富。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介绍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有一部被誉为“易经”的经书,全称为《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其中,阴阳五行理论是《易经》一个重要且独特的部分,它是古代哲学家们研究万物变化规律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什么是阴阳五行理论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古代哲学家们观察自然界现象的产物,它描述了一切事物都由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元素组成。

阴代表黑暗、阴冷、内敛、收敛等特性,阳代表光明、炎热、外放、扩张等特性。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五行的概念五行是古代哲学家们关于物质和能量的分类,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阴阳相互转化和五行生克的规律。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阳是创造、扩张的力量,而阴是保存、收敛的力量。

五行之间有着相互克制和相互生生的关系。

1.阳生阴:阳气盛,阴气生。

2.阴生阳:阴气盛,阳气生。

3.水生木:水能滋养木的生长。

4.木生火:木燃烧会产生火。

5.火生土:火能让土壤更加肥沃。

6.土生金:土能产生金。

7.金生水:金可以凝结成水。

阴阳五行在生活中的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文化中融入了许多方面的生活应用,无论是民俗习惯、饮食健康还是医学等领域,都能找到其身影。

1. 日常生活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注重阴阳平衡的观念。

例如,在饮食方面,人们会根据季节和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居住环境中,人们也会注意阳光的照射和空气流通,以保持居住环境的阴阳平衡。

2. 饮食养生阴阳五行理论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的搭配。

例如,夏天人们多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来平衡高温天气对身体的影响;冬天人们则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羊肉等,来保暖身体。

生生之境————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切

生生之境————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切

生生之境————《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切内容提要:《周易》的“变通”观念清楚而明确地表达了《周易》的运动性、生命性特征,更以一种内在的方式表现了《周易》中包含的生态关切。

“变”揭露了生态系统的创生性、丰硕性和可持续进展性;“通”则通过对“变”的进展与延续,对“穷”的超越,对“利”与“文”的追求揭露了生态“为人”而更需“人为”的本质。

“变”“通”结合,表现的就是作为生命第三种状态的“生生之境”,即是生态。

作为儒、道两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周易》的这种生态关切是整个中华文化生态性的集中表现,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变”“通”生生之境生态《周易》是“六经”之首,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腹地位。

它不仅率先建构了中华民族思维的形而上学体系,其中的许多观念更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思想史乃至咱们每一个人的思想理路。

任何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都不能不读《周易》。

《周易》之“易”有三:变易、不易、简易。

简单的六个字,归纳出整个宇宙运生转化的全数玄机。

它们能够说是《周易》的精神之所在。

三者当中首当其冲的变易精神更是《周易》的主旨。

《周易》的英文译名就是《TheBookofChanges》(《转变之书》)。

这种变易的精神既潜在地体此刻《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中,又以明确的“变”“通”观念加以诠释,它们不仅表征着生命的创生与繁荣,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着咱们生存于其中的那个生态世界。

本文就试图从“变”“通”观念来一窥《周易》所包含的生态关切。

一、《周易》中的“变”“通”观念《周易》以阳爻(——)和阴爻(——)两种符号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从而演化出整个宇宙。

无论是以科学的目光仍是以美学的目光来看,《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一个极为和协和完美的系统。

之所以能如此,就在于《周易》的卦与卦,爻与爻之间存有着内在的变通规律,正是这种变通规律支撑起了整个《周易》体系。

阴阳变化的法则

阴阳变化的法则

阴阳变化的法则阴阳运动时有着其变化的规律和法则的,又有着怎样的哲学内涵呢,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运动变化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运动变化阴阳学说揭示宇宙的本质属性——变。

宇宙唯有变动不居、生生不已,才能成就缤纷万物。

而万物之变则依赖于阴阳无穷更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据专家考证,殷代甲骨文“易”字字形象征“日出”:上半部表示初出的太阳,中间弧线表示山或地平轮廓线,下半部三斜劈线表示太阳光,由此认为“日出”象征阴阳变化。

孔颖达在论证《周易》“易”的含义时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

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

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阴阳变化的法则1.阴阳对立:阴阳对立就是分清界限区分其形质的表现。

阴阳生而天地立,阴阳形质经纬分明、判然有别。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周易·系辞》),知晓阴阳对立原则,就能认识事物对立的两面,细心区别并了解其不同特征,以期获得不同的功效和结果。

如判别了恶,就知道何为之善;善恶分明,就知晓如何去损益。

洞察了盛衰之机,就能做好进退之举。

所谓居安思危,就是察觉阴阳对立存在,而采取的智谋通变的处事谋略。

2.阴阳依存:阴阳学说认为万物变化靠的是阴阳更迭推动,两者不可缺或。

阴阳形质判然有别、水火不容,然而它们并非孤立对峙。

各自孤立,互为对峙就没有变化,就是一片死寂的世界。

所以《周易·说卦传》说:“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又说“男女媾精,万物化醇”。

概要地说,万物、生命存在于阴阳依存的平衡关系中,一旦阴阳失衡,生命就会出现病态,如果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 子学刊
2 1 年 第4 00 期
古今 论 坛
周 易 阴 阳 之 “ 生 " 性 生 特
贾志 璞 , 盖 光
( 东理 工 大 学 文 学与 新 闻传播 学 院 ,山 东 淄博 2 5 4 ) 山 5 0 9
[ 要 ]《 易 》 过 “ 阴一 阳” 此 互 补 、 合 的“ 生 ” 程 , 建 起 一 个 充 满 “ ” 节 律 的宇 宙 自然 , 命 彼 此 “ 化 ” 现 出 流 转 摘 周 通 一 彼 交 创 过 构 生 之 生 互 呈 不 息 的 “ 生 ” 演 节 律 , 时 为 自然 天地 提 供 了 多样 、 复 、 环 及 演 化 的可 能 。《 易 》 释 的 这 一 充 满 节 律 、 环 往 复 、 样 统 一 的宇 生 运 同 繁 循 周 阐 循 多 宙 自然 所 彰 显 的 魅 力 , 际 是 对 生命 的颂 扬 及 多样 之“ ” 实 和 的赞 美 , 这一 切 也深 远 地影 响 着 中 国 古 典 美 学 。 而 [ 键 词 ]《 易 》 阴 阳 ;生 生 ” 关 周 ; “
阳造 化 之性 , 别 天 地 万 物 之 情 态 。《 易 》 类 周 中的 乾坤 二元 各 有其 性 , 司其 职 。《 易 ・ 卦 ・ 各 周 乾 彖
自然界 中两种 基本 的 物质 , 于朴 素唯物 主 义 。 属
到 战国 时期 , 子 用 阴 阳解 释天 地 万 物 的性 老 质 。《 老子 ・四十 二章 》 :道 生一 , 云 “ 一生 二 , 二生 三, 三生万 物 。万物 负 阴而抱 阳 , 冲气 以为 和 。[ ,] ,
成生 命 的繁衍 与发 展 , 由此保 证 了 自然万 物 的“ 生 生不 息” 。如《 周易 ・系 辞 上 》 论 述 “ 极 ” 在 太 时所 言 :是故 《 》 太 极 。是 生 两 仪 。两 仪 生 四象 。 “ 易 有 四象 生八 卦 。八 卦 定 吉 凶 。吉 凶生 大业 。①《 ” 周
命 及 不断 “ 人化 ” 的律 动 , 且 彰显 出对 生 命 的颂 而
扬 以及 多样 之Leabharlann “ 的赞 美 。 和” 一
易 》并 构 建 了《 易 》 阳“ , 周 阴 生生 ” 的思想 体 系 。
1 以阴 阳说 明乾坤 的性 质 , . 通过 乾坤 构建 《 周
易 》 门 户 的

《 易 》 阳 的 依 循 之 理 — — 生 周 阴
地 之宜 , 取诸 身 , 近 远取 诸物 , 是始 作八 卦 , 于 以通
神 明之 德 , 以类 万 物 之 情 。 这 里 明确 了《 易 》 ” 周 创 制 的过 程 和 目的 : 人 根 据 天 地呈 现 出动 静 辟 阖 圣
释为 , 阳气潜 伏 于地下 不 能 出来 , 阴气压 迫 阳气不
传 》 : 大哉 乾 元 , 日 “ 万物 资 始 , 统 天 。 乾 元 使 万 乃 ” 物 得 以 萌 生 , 且 统 领 主 宰 自然 界 的运 作 过 程 。 并
《 易 ・坤卦 ・ 传 》 :至哉 坤 ‘ ’ 万物 资生 , 周 彖 云 “ 元 ,
在老 子 看来 , 道作 为一 种 独 立存 在 、 始 、 沌 未 原 混
[ 图分类号] 21 中 B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0 2—3 2 (0 0 0 文 10 8 8 2 1 )4—0 9 —0 09 5
《 易 》 过 阴 阳互 补 、 合 构 建起 一个 充 满 周 通 交 “ ” 动态 的 宇 宙 自然 。在 这其 中 , 生 之 生命 实体 间
[ 稿 日期 ]2 1 0 收 0 0— 9—2 1
乃顺 承 天 。坤 元 使 万 物 得 以 长养 , 且 顺 成 大 自 ” 并
[ 者 简 介 ]贾 志 璞 ( 9 5 ) 女 , 东 济 南 人 , 东 理 工 大 学 文 学 与新 闻 传播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文 艺 学 研 究 ; 光 , , 东 作 18一 , 山 山 主 盖 男 山
阴 阳的观念 在原 初 时被先 民们 视 为是 自然 界 中的两 种力 量 。《 国语 ・ 周语 上 》 : 阳伏 而不 能 云 “ 出, 阴迫 而不 能燕 , 是有 地震 。[ 国 内学者 多解 于 ”1
《 易 ・系 辞 下 》 : 古 者 包 牺 氏 之 王 天 下 周 云 “ 也 , 则 观 象 于天 , 仰 俯则 观 法 于 地 , 鸟 兽之 文 与 观
通过 物 质 、 量 、 息 交换 构 建 起 存 在关 系 , 完 能 信 并
分 的统 一体 , 由一 到 多 的生 成 过 程 。万 物 背 阴 是 而 向 阳 , 阳两 气 互 相 激 荡 而 成 新 的 和谐 体 。老 阴
子通 过 阴 阳解 释 事物 的性 质 和变化 并论 证 宇宙 万 物之 “ ” 生 的可能 及运 行 的节律 。战 国中后期 的阴 阳家 又称 阴阳五 行 学 家 , 十分 重 视 阴 阳互 化 以及
易 》 阐释 的 “ 生” 转 的 宇 宙 天地 是 由一 到 多 所 生 流 的转换 、 演过 程 , 运 不仅 内蕴 着多 样 丰富 的 自然 生
五行 运转 的机 制 , 并把 两者 融 合为 一体 , 强调 以阴
阳互 化 和五行 运 转 的机制 为人 事活 动所 必须 遵循
的原则 。道家 、 阳家 的 阴 阳思想 , 阴 都是 以阴 阳二 气 的互 补 转化 说 明万 物变 化 的过程 实 际也是 “ ” 生 的过程 。这一 观点 被 易学 家所 吸收 , 用来 解 释《 周
能 上升 , 以有 了 地 震 。事 实 上 , 国语 》 在 说 所 《 意
明 , 地之 气 , 能 错 失 自己 的秩 序 , 果 错 乱 了 天 不 如
应 有 的位 置 , 民众 就 会 大 乱 。 阴 阳二 气 在 此属 于
的变化 , 效仿 之 从 而 创 造 了 乾 、 二元 , 坤 以此 通 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