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的阴阳观
浅谈周易的阴阳之道
浅谈周易的阴阳之道摘要: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阴阳;和谐;一、何为周易《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
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五经之首”这个界定似乎不足以表达周易对于中国人思想影响的程度,我同意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把周易列为“五经之始”。
有了周易,后来才发展出中华灿烂的哲学体系。
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之中最深刻的一点是其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又称《易经》,“易”字,主要是变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无究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
“阴阳观”,这恰恰区分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界限,同时阴阳之道在东方人心里烙下深深的痕迹。
回到我们生活的年代,《周易》的影响持续了数千年之久,有人会说它的影响只存在于思想上,如果你这么认为这可就太错了,《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集,我们的祖先还通过卦象造出来很多字(例如:“水”字)、成语(例如:“否极泰来”)。
浅谈周易的阴阳观
浅谈周易的阴阳观《周易》的“易”,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成为“易”字,以示“易”的含意,就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
现在把易当作容易的“易”,就是说,按阴阳运行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容易做到;再如交易的“易”,这实际正是指阴阳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的一个表现。
说明这“易”字的含意,正是由这阴阳(即日和月)的关系引申而来。
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后人从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这就是:(1)阴阳对立观,(2)阴阳互根观;(3)阴阳消长观;(4)阴阳转化观;(5)扶阳抑阴观。
我们下面把周易的阴阳观和矛盾观对比来证明周易的阴阳观。
(1) “阴阳对立观”,这是说在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是有阴和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所组成,事物中如果没有了这种矛盾对立的运动,这个事物同时也就不存在了。
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 “阴阳互根观”,这是在说,阴阳两方面的对立,都是把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说,当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了对方也就没了自己。
这一观点同样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
《矛盾论》中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3) “阴阳消长观”,这是讲,阴阳在每一事物中所体现出的矛盾与斗争的力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相互处在长期势均力敌的地位上,而往往是以一方为主,—方为次。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它承载了丰富的阴阳观念。
阴阳观念在周易中表现出多种形式,包括天地、人事、自然现象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首先,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体现在对天地的理解上。
在周易中,天被视为阴阳的最高体现,代表着宇宙的运行和秩序。
天的阴阳二分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
阴阳的交替变化,使得天地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同时,天的阴阳观念也影响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例如,日月的昼夜交替、四季的更迭等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变化。
这种对天地的阴阳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人事关系中。
在周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人事关系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关系。
例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对立统一。
君臣关系中,君为阳,臣为阴;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人们在处理人事关系时,注重平衡和谐,追求阴阳的统一。
此外,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自然现象中。
自然现象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相生相克、变化不息。
例如,水火相克、阴阳交替、五行相生等都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水火相克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交替体现了阴阳的变化循环,五行相生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促进。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古代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人事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阴阳观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天地的对立统一、人事关系的相生相克、自然现象的变化循环等。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经济与管理学院 104140282 施云飞内容摘要: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阴阳是《周易》的基本理念,但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易经》的阴阳观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然后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两个小小的符号基础之上。
《庄子·杂篇·天下》里说:“《易》以道阴阳”,意思就是说《周易》是讲述“阴”和“阳”的道理的书。
《周易》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阴阳”二字在《周易》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的全部文字都是紧紧围绕着阴阳变化这一主题展开的。
从逻辑上来讲,先有阴阳思想,然后有八卦和六十四卦,最后才有《周易》卦辞、爻辞;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由阴阳思想创造出来的模型,《周易》卦辞、爻辞等文字都是对“六十四卦模型”进行说明的。
“动静”、“刚柔”、“起伏”、“进退”、“明暗”、以及“雌雄”、“男女”这些相对概念,都是对阴阳所做的简单阐释,但却不是“阴”和“阳”的本初含义。
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阴阳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阴”是暗的意思,“阳”是高或明的意思。
但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因为“阴”和“阳”这两个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广泛使用了,比如《诗经》和《尚书》里都很多次出现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先哲们在最初的文化创造中,非常注重直观,他们往往用最简单的概念直接把握住本质世界。
《周易》的阴阳说
《周易》是部什么书?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或谓之筮书,或谓之史书,或谓之哲理之书。
笔者以为三论皆不为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实际上,在《周易》作者那里,筮为其用,史为其据,而哲理则为其根??。
其哲理蕴含博大,核心是它的阴阳学说(以下简称阴阳说)。
《大传》作者硬易入几,悟及这个道理,于是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著名论断,并且竭力在全部卦、爻辞的阐释中来揭示《周易》的阴阳说。
其实,《传》与《经》的阴阳说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是一致的,有的则不一致,还有些则是《传》作者所不曾悟及的。
本文受篇幅所限,仅扼要地阐释《周易》的阴阳说。
好在《传》的阴阳说为读者所熟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比较。
一、阴阳的普遍性《易经》有六十四别卦,每卦皆有六爻。
爻象只有两种,要么是阴爻,要么是阳爻。
为什么把爻称谓阴阳呢?据郭沫若先生生前考证,卦、爻象由来已久,它们最早是生殖文化时代的象形文字,阳爻最初的形状是,象征男性生殖器,谓之阳根;阴爻最初的形状是,象征女性生殖器,谓之阴根。
阴阳称谓由此而来。
到了《周易》作者时代,字已改为用"-"即一长横来替代,而字也改为用"--"即两个短横来替代。
这样做很可能是缘于书写的方便。
周易的八经卦都是由三个阴阳爻的不同排列构成的,而六十四别卦则是分别由两个经卦的排列构成的。
这就是说,阴阳在卦象中具有普遍性,即任何卦象都是阴阳的组合,卦象的不同,仅在于组合情形的不同而已。
更主要的是,在《周易》作者那里,六十四卦分别代表社会与自然不同类别的事物,所以六十四卦都是专卦。
例如乾卦是官贵者专卦、坤卦则是民佣者专卦、师卦是军旅专卦、震卦是雷电专卦、丰卦是农业专卦、蒙卦是教育专卦、咸卦是婚恋专卦等等。
当然,《周易》作者也注意到六十四卦不能涵盖天下万事万物的情况,而在大量的实际占验中也存在某一专卦占验它事的情形,所以大多数专卦都有关于专卦事类之外它事的附载。
易经的阴阳学说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
易经的阴阳学说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易经的核心理论之一。
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文献,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阐述了宇宙的演变、人生的智慧和事物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探讨其在人生、自然界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阴阳的概念与含义阴阳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阴爻”和“阳爻”。
阴爻通常用实线(称为阳爻),阳爻通常用虚线(称为阴爻)表示。
阴阳是一对互补对立的存在,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古代哲学家看来,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基本面,也是人生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法则。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阴阳学说认为,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由阴阳构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它们的关系可以通俗地解释为:阴是夜晚、寒冷、阴沉的一面,而阳是白天、温暖、充满活力的一面。
具体来说,阴阳学说强调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相互转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白天的阳光逐渐转为夜晚的阴影,而夜晚的黑暗则会转化为早晨的阳光。
这种转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一方的衰减必然伴随另一方的增长。
2. 相互制约: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的和谐共存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例如,温暖的阳光和适度的雨水使植物生长茂盛,而缺乏阳光或过多的雨水则会导致植物枯萎。
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运转。
3. 动静变化:阴阳具有动态的性质,不断变化和互动。
例如,白昼的阳光移动成阴影,而黑夜的阴影又转化为旭日。
这种动静变化的循环也反映了事物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三、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易经作为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文献,包含了丰富的阴阳观念和运用。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易经八卦:易经中的八卦是由爻(阳爻、阴爻)组合而成的符号,每个卦象都包含了阴阳的关系。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不同的卦象,代表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八卦的变化和组合,展示了阴阳转化和相互依存的法则。
《易经》的阴阳之道
《易经》的阴阳之道《系辞》中讲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总体哲学思想。
宇宙万有,肇源于气化,易学钩深致远,探本求源,故从气化着眼,其所作之卦爻,无非都是气化的指标。
太史公曰:'易以道阴阳也。
' 因为阴阳可以概括整个宇宙两大类型的气化,阳,是指阳气化,'轻清之气上浮于天″,以成万有之'能″。
阴,是指阴气化,'重浊之气下坠于地',以成万有之'质'。
阳之所以成能,是由于阳的性质是挥发的、向外的、进展的、亦即天道左旋。
阴之所以成质,是由于阴的性质是凝聚的、向内的、收敛的,即地道右旋。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它的表现为气,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互动,和谐统一。
而易经的卦象就建立在阴爻和阳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成为八卦,八卦的构成与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
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成为64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除了卦本意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它把许多具体的事物,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含义。
从自然现象看,它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系辞》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从社会现象方面看,它又以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所以它讲'乾到成男,坤道成女','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此外,它还将自然和社会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如刚柔、进退、伸屈、贵贱、高低,从这个角度看,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理解易经中的阴阳二元对立思想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理解易经中的阴阳二元对立思想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经典”。
其中的阴阳哲学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对于理解易经的整体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互关系以及阴阳哲学的应用等方面,对易经中的阴阳二元对立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一、易经的起源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卜筮文化,它是古代先民观察天象、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
易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象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变化,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二、阴阳的概念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阴阳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系辞上篇》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中,太极代表了宇宙的起源,而两仪则代表了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体。
三、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阴阳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来体现。
八卦是由阴阳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八个卦象。
六十四卦则是由八卦的变化而来,它们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阴阳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变化,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四、阴阳哲学的应用阴阳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是基于阴阳哲学的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在建筑学中,阴阳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
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常常采用阴阳平衡的原则来设计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
此外,阴阳哲学还在文学、艺术、农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起来,易经中的阴阳哲学是一种关于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它们通过相互关系来体现宇宙的变化规律。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描述了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或性质,即阴和阳。
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周易》中的阴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阴阳相互对立:阴和阳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
比如,明与暗、
上与下、男与女等,这些都是阴阳对立的表现。
2.阴阳相互依存:阴和阳又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阴就
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比如,男性和女性,男性为阳,女性为阴,男女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阴阳相互作用: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互为消长,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
种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四季更替,冬天为阴,夏天为阳,四季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4.阴阳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比如,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总之,《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它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阴阳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易经和国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易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方法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国学作为中国传统学问的宝库,也包含了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本文将探索易经作为国学中的一部分,对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进行解析,探讨其深远影响和价值。
一、阴阳的哲学观念阴阳是易经中一个核心的哲学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和统一。
阴阳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人们发现了阴阳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通过相互转化和互补的方式,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动态平衡。
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通过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使得宇宙万物能够和谐共生。
阴阳的特点是相对的、互补的和变化的。
在易经中,阴阳被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阴阳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意义,无所不在。
一个事物或者现象中蕴含着阴阳的元素,其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阴阳关系的影响。
所以,在易经中,通过研究阴阳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应对和指导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二、五行的哲学观念五行是易经国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代表了事物间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属性。
这些元素通过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行的理论来源于古代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和相互影响,发现了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顺序和关系。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就是五行互生的关系。
而五行相克的关系,比如火克金、金克木等,表示了事物间的制约和相互作用。
五行的哲学观念在易经国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解释。
通过对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通过观察五行之间的生克制约关系,可以预测和指导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阴阳思想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天下之章程,堪称东方文化的瑰宝。
其中,阴阳思想是周易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周易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阴阳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周易阴阳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阴阳的概念在周易中,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两个相对、对立且统一的方面。
阴阳二象本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哲学概念,用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类生命的变化与运动等问题。
阳始于阴,阴生于阳,阳虽主动,阳中有阴;阴虽柔顺,阴中有阳。
在阴阳相互作用和变化中,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体现了宇宙的无限循环、无限运动的规律。
二、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在周易中以相对的、互相转化的关系进行描述,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相互对应与转化。
首先,天地为大阴大阳之始,并以阴阳变化带动万物生成与衰亡的过程。
其次,日与月、白天与黑夜、四季交替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第三,男性与女性、阳刚与阴柔等生物体呈现出阴阳特点的差异。
第四,光与影、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现象也彰显了阴阳的交替变化。
第五,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波动,同样是阴阳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体现。
最后,社会的和平与动荡、战争与和谐等状态也可以归因于阴阳的相互作用。
三、阴阳思想的应用周易阴阳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理论启发作用,还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医学等领域。
在文化方面,阴阳哲学为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影响了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风格和审美体验。
在政治方面,阴阳思想促进了君子治国的理念,主张宽容、和谐、互补的治理方式,为古代统治者提供了具有智慧和行动指南。
在经济方面,阴阳哲学认为天地万物具有无限供给的特性,鼓励人们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倡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在医学方面,阴阳思想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紧密相关,从而将调理身体的方法与阴阳关系联系起来,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平衡生命的对立面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平衡生命的对立面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平衡生命的对立面阴阳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植根于易经中。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通过阐述阴阳哲学的思想理念,揭示了世界万物的平衡与变化。
本文将探讨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并着重分析其对平衡生命的作用。
一、阴阳的概念及起源易经将世界划分为两个相对而对立的概念:阴和阳。
阴阳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人对日月升降、昼夜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阴阳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哲学认为,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世界万物运行的基础。
二、阴阳的象征意义阴阳的象征意义在易经中有着广泛的体现。
阴德阳截图和例示,在当中也可以通过更为细致的总结,阐述阴阳的象征意义。
比如,“太极养阴阳,天地静平衡”,这句经文揭示了阴阳平衡对于宇宙万物的重要影响。
此外,“阴阳不同则多,同则无妄”,这句经文强调了阴阳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及对于平衡的必要性。
三、阴阳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阴阳哲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阴阳哲学的思想理念进行思考和指导。
比如,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养生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平衡的阴阳关系密不可分。
此外,中国传统艺术也深受阴阳哲学的影响。
例如,中国画在构图、用色等方面都追求阴阳平衡。
四、阴阳哲学对于个人内心平衡的作用阴阳哲学对于个人内心平衡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而通过运用阴阳哲学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人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阴阳哲学倡导人们在行为、思维等方面的平衡,并通过调和得失、知行合一等原则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五、阴阳哲学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阴阳哲学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同样重要。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构成的,而每个个体的平衡与和谐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阴阳哲学通过倡导平衡、调和和共生的原则,为社会和谐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只有当每个成员都能够理解和应用阴阳哲学的原则,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共存。
周易阴阳五行解析
周易阴阳五行解析周易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又称《周易》、《易经》。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周易阴阳五行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宇宙观。
一、阴阳的概念与作用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自然和人体等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对立的对面。
阴阳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形成了世界的各种变化。
在周易中,阴阳被运用到各个层面,如天地、四时和万物等,以解释宇宙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二、五行的含义与相互关系五行又称为五行相生相克,它们是水、火、木、金和土。
这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构成了自然界万物运行的基本模式。
在周易中,五行不仅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也被运用到政治、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五行理论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改变命运。
三、阴阳五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阴阳五行的学说不仅仅是理论的探索,它还具有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在人类生活中,阴阳五行的应用被应用到医学、饮食、建筑、风水等诸多方面。
比如中医学中通过平衡阴阳五行来调节人体健康,风水学中通过布局来调整人居环境的阴阳五行平衡,提升人的运气等。
四、阴阳五行对个人修养的启示阴阳五行的学说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理论,它还蕴含着人生智慧和修养的启示。
通过研究阴阳五行的变化,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要顺应天地之道,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身心平衡,内外兼修,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总之,通过对周易阴阳五行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哲学的思想和宇宙观。
阴阳五行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框架,也是实践的经验总结。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我们认识自然界、改变命运、提升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阴阳五行,将其发挥到最大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做出贡献。
周易观后感阴阳之道变化无穷
周易观后感阴阳之道变化无穷周易观后感——阴阳之道,变化无穷周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哲学。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周易深邃而丰富,其中所包含的阴阳之道更是引人深思。
近日,我有幸研读周易,对其中的阴阳哲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悟,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阴阳,被称为宇宙间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也是周易理论体系的核心。
周易将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二者,并以六十四卦象形式进行编排。
这些卦象,或单卦、或复卦,展现了宇宙无穷的变化。
在周易中,阴阳被视作是一对互生互根的对立统一体。
阴性代表了消极、内向、柔顺;而阳性则象征着积极、外向、刚强。
然而,同样是对立的阴阳,却能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存在于世间。
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用包容、平衡的心态看待问题,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让我深感阴阳哲学的智慧所在。
阴阳之道在自然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昼夜的更替、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人体的运行等,无一不展现着阴阳变化的规律。
周易以其独特的视角解析了这些变化。
例如,在阳春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这是阳气渐长的时刻。
而到了冬季,万物休眠,阳气收敛,阴气逐渐占据上风。
这个变化过程如同阴阳的舞蹈,温柔而有力。
我意识到,只有理解这种变化的对立统一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迁,融入自然的规律。
除此之外,周易还通过六十四卦象揭示了人类活动中的阴阳变化。
卦象中的阐述,不仅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还能引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的进步。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周易凝聚了诸多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与他人,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周易中寻找到启示,找到破解困境的方法。
而当我们竭力追求进步时,也可以从中找到指引,助力我们不断成长。
纵观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人类始终对周易的阴阳哲学产生深远的兴趣与影响。
《周易》文化第六讲:阴阳、五行学说
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传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传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 成之者性也。 也,成之者性也。”意为宇宙间每个事物都有阴和 二者互相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阳,二者互相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周 作者认为, 就是以“阴阳” 易》作者认为,《易》就是以“阴阳”为范畴来确 立卦象、爻象,以及说明阴阳爻变易原则的, 立卦象、爻象,以及说明阴阳爻变易原则的,“分 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说卦 它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着两重性, 传》)它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着两重性,要求人们从 阴阳两个方面去观察事物的性质,这既是《周易》 阴阳两个方面去观察事物的性质,这既是《周易》 哲学的基础, 哲学的基础,也是对先秦以来的辩证思维的概括与 总结。 总结。这一命题对后来的易学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对立统一。称谓虽有不同,究其实质都是阴与阳, 对立统一。称谓虽有不同,究其实质都是阴与阳,只不 过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说法不同而已。 过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说法不同而已。天、地、人 万物都是阴阳规律大“ 流行的产物。分而言之, 万物都是阴阳规律大“道”流行的产物。分而言之,天 有天之“ 地有地之“ 合而言之, 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合而言之,天、地、 人都是一个“ 统称“三才” 人都是一个“道”,统称“三才”之“道”。 在宇宙衍化的过程中, 在宇宙衍化的过程中,分阴分阳只是这一过程中的 一个阶段,阴阳相当于天地。推而至于万物,则日为阳, 一个阶段,阴阳相当于天地。推而至于万物,则日为阳, 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 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由是而 将宇宙万物划分为两大类。 周易》认为, 将宇宙万物划分为两大类。《周易》认为,一阴一阳既 是对立的, 同时又是统一的。 彖传》 是对立的 , 同时又是统一的 。 《 睽 ·彖传 》 说 : “ 天地 彖传 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 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 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为乖异, 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睽为乖异,也就是矛盾 对立。然而,矛盾对立着两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 对立。然而,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却 有着统一性和互相联系。天在上,地在下, 有着统一性和互相联系。天在上,地在下,是睽乖对立 但其令相通而生息万物之事则是相同的。 的,但其令相通而生息万物之事则是相同的。男与女
《易经》的阴阳观指的是什么?
《易经》的阴阳观指的是什么?阴阳是《易经》最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构成《易经》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的基本元素。
1、阴阳符号:阴,在六十四卦中也称“阴爻”,用“六”代表,符号为:--;阳,在六十四卦中也称“阳爻”,用“九”代表,符号为:—;2、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是宇宙万物孕育、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存在形式,代表万物循环、变化的对应关系,也是中华民族先圣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其基本含义为:阴阳相对而生。
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内外、善恶、贫富、苦乐、成败、优劣、正负、好坏、光明黑暗、先进落后等,均代表阴阳两方面。
其中,阳代表主动、创造、阳刚的一面,阴代表被动、守成、阴柔的一面,阴阳相对而生,构成事物不可或缺的整体。
在《易经》64卦384爻中,阴阳各占192爻,体现了阴阳平衡,相对而生的原理。
阴阳同源同体。
阴阳代表事物的一体两面。
如相对整个人类来说,男女,分别代表阴阳;相对一人来说,体肤代表阴阳;相对一片树叶来说,朝上一面为阳,朝下一面为阴。
在《易经》64卦中,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外,其余62卦均由阴阳两爻组成,体现阴阳同体;而《乾》、《坤》作为《易经》之门户,又构成一个整体,代表62卦之父母,阴阳之本源。
阴阳相互转化。
阳极转化为阴,阴极转化为阳。
如一日之中,昼为阳,夜为阴,相互转化;一年之中,冷热变化代表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贯穿《易经》六十四卦的普遍规律,如《否》极《泰》来,《剥》极至《复》,《夬》极至《姤》等。
阴阳相互依存。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互依存;一般地情况下,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但又不是绝对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在《乾卦》中,九二利见九五大人,九五亦利见九二,而九二、九五同为阳爻;在六十四卦中,此类情况较多。
阴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源于太极,内含丰富,外延广泛;作为《易经》初学者,须把握上述基本内涵。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解析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解析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其中,阴阳观念是易经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易经中的阴阳观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阴阳的概念及起源阴阳是由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事物进行抽象化、对立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阴阳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察和观察方法。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发现事物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不断运动、变化而成的。
二、阴阳的含义及相互关系阴阳代表着事物的两个相对并相互依存的方面。
具体而言,阴代表负、阴暗、阳代表正、光明。
阴和阳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是由于它们的相对性。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阴阳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产生恒动的力量和无尽的变化。
三、阴阳的运行规律在易经中,阴阳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阴阳之间不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阴阳不断地交替运动,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稳定。
阴阳的运行规律也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它形成了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周期。
四、阴阳的应用与哲学意义易经中的阴阳观念在哲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阴阳既可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也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阴阳观念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农业、家庭生活等方面。
阴阳观念帮助人们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以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五、阴阳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阴阳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阴阳观念与事物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等概念相契合。
人们可以通过阴阳观念深入理解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并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变化与挑战。
同时,阴阳观念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身的能力与适应性。
六、结语阴阳观念作为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阴阳的解析和理解,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指导生活和工作,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素养。
浅谈周易的阴阳观
浅谈周易的阴阳观浅谈周易的阴阳观《易经》的阴阳观《周易》有64卦,这些不同性质的卦象是由不同的数所决定的。
在这里,数的不同,归根说来,就是数的或奇或偶,或阴或阳。
故卦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说到底是取决于数的偶奇或阴阳。
《周易》思想的精华就是在于根据蓍草之数的阴阳来确定卦象,亦即所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这个思想蕴含了用阴阳来解释天地万物及其变化的观点,因而带有朴素辩证法的性质。
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是《易经》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重要源头的内在根据。
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之核心的阴阳学说,在《易经》毕竟还处在萌芽状态,只是到了《易传》,这种思想萌芽才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形态。
《周易》对后世所发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极大程度上是通过《易传》来实现的。
倘若没有《易传》,《易经》就难于为后人读懂,从而也很难对后世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了。
《易传》的阴阳观从《易传》的思想内容来看,它是一部地道的哲学著作,其性质有别于《易经》——如前所述,《易经》是一部用来占卦的宗教书籍,尽管其中也包含某些哲学思想的因素。
《易传》的哲学思想是在吸取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首先是表现在它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命题,把“阴阳”概念与“道”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使原始阴阳说发展为一种“道”论,更使诸子百家常用的特别是作为道家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概念改造和发展为以“阴阳”为其独特内涵的辩证矛盾概念。
2、“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传.系辞上》一开头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传》作者赋予了自然秩序以社会伦理和政治意义,把经验直观中天在上、地在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说成是自然界的尊卑贵贱关系,并宣称这种自然秩序是定位不移的。
这是论证社会上夫妇、父子、君臣的尊卑贵贱的伦理和政治秩序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是不可改变的。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1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1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1
万物之源终在其中
一、阴阳,两种思维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文化的全部秘密——所谓大道,就是阴阳。
所以《黄帝内经》又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二、阴阳,天地间最大的学问
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你可以用它去阐释任何事情,一切无不以阴阳为准则。
“概括起来,阴阳有着六大规律。
掌握了这六大规律,你就拥有了一种辩证、全面、整体、圆融的思维。
”
1、阴阳一体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
它们虽对立又互相统一,变化之中而生成万物。
2、阴阳互生
阴阳互相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互为作用,都不能孤立存在。
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3、阴阳消长
阴阳的变化始终处在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
4、阴阳转化
阴阳消长的程度会不断拉大,拉大到临界点就会物极必反,向反方向转化,阳变阴、阴变阳。
比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
5、阴阳互补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阴阳既是互补,又是彼此变化的内因。
6、阴阳吸斥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比如男女才会组成一个家庭,两个公鸡在一起就会相斗.。
《周易》的阴阳学说及其对实在的理解
摘要:《周易》体现的是周代的哲学意识,它的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的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的参与性。
《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完全建立在阴阳观念上。
阴阳在《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
在《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的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的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的特征,实在的显现总是具有新奇的面相,不断的自我更新是实在的本性;而且,实在的显现具有时间性的特点。
《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不是建立在主体—客体的模式上,而是以人与实在的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的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的水平,随时的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的基本途径。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区别于夏商的《归藏》与《连山》,它是周代哲学意识的集中体现。
周代的哲学意识肇始于殷周之际的政治鼎革。
本来隶属于大邦殷的小邑周在政治上却战胜了大邦殷,但其在文化上却仍然是大邦殷的“殖民地”。
这种局面使周代知识阶层面临着政权合法性的解释问题。
在周代之前,政权合法性的源泉在于天帝、天命,但是,这种构想很难解释周取代殷的合法性:天命为什么会转移呢?周代知识阶层把人的因素纳入到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之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命题,这一命题确立了周代哲学意识的基本方向。
“配天”蕴含着天人之辨上的深刻抉择:通过人道来顺应天道,与天道相配。
“配”既意味着人道在天道之外具有的独立价值,也意味着天道与人道之间的所有关联方式都必须建立在人道的地基上。
而且,周代对于天道有了不同于夏商时代的独特理解。
在《尚书·泰誓(中)》中,可以发现如下的观念:“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在这里,天命必须以人为依归,天道必须以人道为其具体内容。
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周代哲学意识的基本方向:它意味着一种把人道从天道的笼罩下独立出来、以人承天的总体性规划。
《易传》虽然成书晚于《易经》,但是,就其以“继善成性”学说完善以人道继承天道的精神方向而言,它展现的正是周代的哲学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易的阴阳观《易经》的阴阳观《周易》有64卦,这些不同性质的卦象是由不同的数所决定的。
在这里,数的不同,归根说来,就是数的或奇或偶,或阴或阳。
故卦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说到底是取决于数的偶奇或阴阳。
《周易》思想的精华就是在于根据蓍草之数的阴阳来确定卦象,亦即所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这个思想蕴含了用阴阳来解释天地万物及其变化的观点,因而带有朴素辩证法的性质。
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是《易经》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重要源头的内在根据。
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之核心的阴阳学说,在《易经》毕竟还处在萌芽状态,只是到了《易传》,这种思想萌芽才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形态。
《周易》对后世所发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极大程度上是通过《易传》来实现的。
倘若没有《易传》,《易经》就难于为后人读懂,从而也很难对后世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了。
《易传》的阴阳观从《易传》的思想内容来看,它是一部地道的哲学著作,其性质有别于《易经》——如前所述,《易经》是一部用来占卦的宗教书籍,尽管其中也包含某些哲学思想的因素。
《易传》的哲学思想是在吸取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首先是表现在它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命题,把“阴阳”概念与“道”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使原始阴阳说发展为一种“道”论,更使诸子百家常用的特别是作为道家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概念改造和发展为以“阴阳”为其独特内涵的辩证矛盾概念。
2、“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传.系辞上》一开头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传》作者赋予了自然秩序以社会伦理和政治意义,把经验直观中天在上、地在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说成是自然界的尊卑贵贱关系,并宣称这种自然秩序是定位不移的。
这是论证社会上夫妇、父子、君臣的尊卑贵贱的伦理和政治秩序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是不可改变的。
《易传.文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用《矛盾论》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周易》的“易”,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成为“易”字,以示“易”的含意,就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
现在把易当作容易的“易”,就是说,按阴阳运行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容易做到;再如交易的“易”,这实际正是指阴阳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的一个表现。
说明这“易”字的含意,正是由这阴阳的关系引申而来。
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后人从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这就是:(1)阴阳对立观,(2)阴阳互根观;(3)阴阳消长观;(4)阴阳转化观; (5)扶阳抑阴观。
现在将这些观点和毛泽东《矛盾论》中的有关内容做个对照,便可看到这些观点正是唯物辩证法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阴阳对立观”,这是说在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是有阴和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所组成,事物中如果没有了这种矛盾对立的运动,这个事物同时也就不存在了。
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 “阴阳互根观”,这是在说,阴阳两方面的对立,都是把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说,当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了对方也就没了自己。
这一观点同样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
《矛盾论》中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3) “阴阳消长观”,这是讲,阴阳在每一事物中所体现出的矛盾与斗争的力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相互处在长期势均力敌的地位上,而往往是以一方为主,—方为次。
但在发展中,这主要的一方也会变成次要的一方,使自己在矛盾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得到消失;而次要的一方,又会成长为主要的一方,即在矛盾中成长为具有支配地位的—方,从而使矛盾斗争的主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阴阳转化观”,这又是讲,阴和阳本身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互相转化就是指阴变阳,阳变阴,即指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矛盾论》中也作了充分肯定。
《矛盾论》中说:“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5) “扶阳抑阴观”,在这个问题上,《周易》的作者是把阳当作是正义的象征,把阴当作是邪恶的象征。
“扶阳抑阴”,就是教人们都要站在正义者的立场上,扶持正义战胜邪恶,让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这种观点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是这样论述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灭亡的东西。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写《实践论》时就已经指出:辩证唯物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因为无产阶级是代表新生事物的一方。
《周易》阴阳论的层级结构性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所特有的一种理论架构,阴阳论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并且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
这种体系的理论目标与其现实目的无疑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我们对它服务于上述两项任务而具有的多方面理论内涵,以及基于这些内涵相互之间内在联系而结成的理论架构的整体特征研究,则似乎比较薄弱。
本文拟以《周易》文本为范围,针对这个目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
一、阴阳相对与阳主阴从《易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
又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系辞下传》)易理兼及“天”、“地”、“人”三者而包举天下。
《易传》又以乾“为天”、“为君”、“为父”,而坤“为地”、“为母”(《说卦传》)。
坤卦六三《文言》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这里涉及夫妻、君臣、天地三对关系,具备三个层次的区域范围,即“家”、“国”、“天下”,其中“家”最小,“天下”最大也是极大,而高一级的则兼摄低一级。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可见,在“家”、“国”、“天下”三者中,又以“家”这个层次最为根本。
显然,易理兼及了“天道”、“地道”与“人道”,这里有自然,也有人伦,并且人伦中还兼有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它们都在易理、易道的层次上获得一致,但所讲的“天”、“地”、“人”三者则都要服务于其中的“人”,也即以“人”为旨归。
那么,《周易》这个哲学体系具体是如何来关注人的呢?从前段看来,作为普遍真理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至少可以剖立出两层紧相联系的含意。
第一,阴阳对立普遍地存在于整个宇宙内,而万物也都必然是不断地处在阴阳对立的系统以内的。
第二,正是在这种普遍存在的不断阴阳对立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意,存在着不断孕育出生命的现象,而任意生命也都必然是经由阴与阳的不断相对立而不断孕育出的。
这后一层含意显然最为关键。
同时,基于这两层含意,以下结论同样可以成立,即任何新生命一旦产生,它就要不断处在阴与阳的对立之中,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孕育生命的发展。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周易》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力。
哲学家自不必说,《周易》发展成一套系统的中国哲学思想;科学家根据它观察天文地理;医生根据它决定治病的方式;艺术家相信,艺术创造的原理都囊括在《周易》中;军事家说,用兵之道,关键是要精通《周易》的道理,等等。
《易传》上说,易道“广大悉备”。
意思是说,天底下一切事情都可以包括在“易”的道理中。
它根据什么如此夸口?如果用简洁的语言说,《周易》的秘密就在两个字:阴、阳。
《周易》用符号表现它们,阳写作,阴写作。
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
这样的思想,明显是从感性直观中抽象而来的。
就人生活的空间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来说,有白天,有黑夜;就一个白天来说,有中午阳光四射的时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黄昏日落的时分;就人的生命来说,有朝气十足的青年,又有迟钝的暮年;就人的事业而言,有顺利的时候,又有处于逆境的时候,等等。
中国人将诸如光明的、正面的、处于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阳,将阴暗的、负面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阴。
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这两个小小的符号的基础之上。
《周易》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生命的看法。
如《周易》有六十四卦,开始两卦是关键,一卦为乾,一卦为坤。
乾卦由六个表示阳的符号所组成,坤卦由六个表示阴的符号组成。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
二者各有特点:乾卦说的是健,是阳刚之道,坤卦说的是顺,是阴柔之道。
二者构成了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开一合的关系。
《周易》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人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世世代代谨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包容,像天地那样,勇于承担。
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阴和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即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承载着生命的变化。
他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是思想基础的源泉,通过阴阳传承了古老的中国文明。
她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了世界。
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周易》的阴阳观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