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之生态居住思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_以豫北民居为例_鲁艳蕊
豫北石板岩民居利用自然资源和应对环境的设计探讨
33 对 地 域 材 料 的合 理 利 用 .
3 利用 自然资源
足分不开的 。从 高家台和益伏 口村 的百板房 可 以看 …它们在利 用 自然资源 上的一些方 法特 。
石 板 岩 民 居 均 以 石 块 做墙 ,石 板 瓦 ,木 粱 承 重 , 的白板岩使建 筑与基地之间产生联 系 ,具有生 长的意 谷朴与泥土形成 的 “ ”予作石 卡 与梁 架的结 合层 。主 象。可 ,石板 乡人民在营建 自己睹住模式的 同时 , 耙 叵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Nhomakorabea普资讯
维普资讯
除 了人们的心理 习惯及 审荚情 趣外 ,还有一 个重要的 及石板。屋顶坡度的变 化是古 今建房的 主要 区别 ,这 是 由于生 J 力水 平的提高 , 物粮食的凉 晒可以轻易
石板 岩民居 的存在 与延渎 ,与 其特定 的 自然 环境 要使用 的建筑 材料是石扳 ,谷杆 及木材 , 们均果直 也是对 环境 做 反悔 ,戢长 补短 , 断创造 的过 程。 于 当地 ,按其 属性分别可分为天然材料 ,冉生材料 和 石 板 民居综合利用 资源和 对 地环境 ,达 到
冉 过 多 纠缠 J ‘ 法 、主 义” 一 — r ;在 设 计 方 面 ,找 到一 个
3 1 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
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稳 定性 ,且来源 充足 ,故破大量使 用。“ ”子的主要成分为谷杆 ,存当地是 随季节性种 耙 r 也被适量应用 而术材住 当地虽不缺乏 , 能达到 t 建房承重要求 的却较 少,故存建房时对拆 除f 口房后的
回收 材 料 。 南 于 当 地 百 材 质 地 均 匀 ,具 有 抗 强 度 高
, 、生活 、生 态的高度统一 ,彤 成了 良好 的生态 系 丰产 统。其中有些或许 足惯1 的绎验做法 ,我们都 习以为 【 _ } j 常 ,不以为然 f} }是仔细分析 ,这种把 资源 、环境有 机地纳入到 规划设 计巾的做法很值得我 们认真反思和 习:设 汁结合 资源 、』 环境 , 、 助 于我们走 对 民居 “ 承和发 展”的误 区,在 义脉 的传承方面 ,不 继
豫北传统民居生态化建筑节能研究r——以林州市石板岩乡草庙村为例
豫北传统民居生态化建筑节能研究r——以林州市石板岩乡草庙村为例芦伟;张世豪【摘要】我国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数以万计的房屋在建造,在新建房屋的同时,也有很多年代久远的传统民居面临着拆除与改造的问题.这些古老的房屋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也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在没有取暖制冷系统的年代,满足了冬季保暖、夏季避暑的基本要求,这其中显示着当地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了解,以及对本地建筑技术的充分理解.文章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草庙村为例,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生态化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异性.【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化;豫北;草庙村【作者】芦伟;张世豪【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碰撞交流的中心地带,其建筑技术也受到四方文化的影响,本文选取豫北地区作为研究的区域,文中的豫北包含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和焦作市。
近几年,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基建的进程中,建筑废料也成为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豫北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希望在探索先人建造技术的同时,能总结出对环境造成最小破坏的生态化建筑技术,以应用到日后的建设中。
1 传统民居生态分析1.1 传统民居选址与院落布局分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为豫、晋、冀三省交界,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7′~114°51′,北纬35°40′~36°21′,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气候受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气温高且降雨充沛,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全年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
石板岩乡位于太行山脉东南部,由于村落地处高山之中,冬季气温较低的弊端也突显出来。
豫北地区农村住宅的生态设计
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城镇人口的总量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据统计,“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人口突破七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2%。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必然会逐步提高,这意味着我国的城镇人口逐将增长,城镇数量和规模也将继续增长和扩大,城镇建设会有很大发展。
据预测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左右,城镇总人口增加到8.28亿。
[1]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村镇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农村相应改造一些旧房,也新建了一大批新房,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有些生产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地区,还先后建起了一批新村新镇。
如上海市嘉定县、江苏省江阴县、河南省新乡县、浙江省肖山市等。
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总的看来,全国像这样的地区还为数不多,广大农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其主要的原因是住房比较紧张,卫生条件差,设施配套差,功能布局不合理等。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改革多年来,我国国家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不应回避的是城乡差别却在不断加大。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农民人均收入低,负担重,生活条件差。
农村和农民问题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陶佳佳1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陶佳佳1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区域背景下,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但却因产权、资金等问题难以开展,正面临着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巨大压力。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机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历史、社会、人文和生态魅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一、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1.1 乡村城镇化建设,村庄肌理破坏严重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旧村立面整治,乡村旅游开发等等一系列政策,导致了众多传统村落已变换成大同小异的模式。
同时随着农民对居住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村落中大力修建公园广场、现代化风格建筑以及道路拓宽、市政管网敷设,这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导致传统村落的自然肌理与格局受到严重破坏,同时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1.2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欠佳目前,除少数传统村落外,成千上万的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欠佳的状况,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传统村落本身落后,无力承担基础设施的投资。
②当地政府忽视对村民的教育及引导,以至于许多传统村落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当地村民文化素养的落后也影响环境卫生的改善。
③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长期人畜混居、脏、乱、差严重,很难改善。
1.3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保护意识欠缺近年来,传统村落大力打造文化旅游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许多传统村落都在不余遗力打造旅游业,人们在享受经济实惠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资源与民俗的破坏,成为“人为”传统村落。
有的村民为了经商需要,随意搭建用房,甚至还有旅游开发的主体企业,无视修旧如旧的文物发展原则,修建大型建筑设施,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价值受到破坏,没有形成文物保护意识欠缺。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共3篇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共3篇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1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监管。
在建筑领域,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也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话题。
本文将从传统民居经验的理论基础、生态建筑的特点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理论基础民居生态建筑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
传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核心概念即为“健康、和谐、稳定、循环、节约”。
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传统民居建筑不追求豪华的装饰和形式,而是将生态、文化和功能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建筑的设计通常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环境适应,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理论基础主要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环境适应的生态理念。
二、生态建筑的特点生态建筑旨在创造环保、节能、健康的建筑空间。
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筑的特点是较为突出的,以下便是其主要的特点:1. 相对较小的空间生态建筑空间通常会做到因地制宜,尽量生态化运用自然景观,使得空间较为小型,节省了建设的成本。
2. 绿色环保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会运用大量天然建材,如:木材、石头、黄土等等。
与现代建筑相比较,传统建筑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低碳环保,符合现代生态的要求。
3. 能源使用生态建筑在能源的使用方面,也风马牛不相及。
一般建筑使用的电力、空调、电梯等等,是生态建筑所舍弃的,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能够提供的光、热、风等等自然力量。
4. 感官体验生态建筑会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在设计上会尽量将自然几何、音乐、图像等等自然元素进行结合,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生态建筑通常会有许多的绿植及绿色插画装饰,拥有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创造出一个更加有生活质量的感受。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对当代特色小镇建设的启发与建议
都城建设:秦代咸阳城,汉长安,魏邺城,南朝建康,南宋 杭 州 ,明 清 北 京 ;地 方 城 市 :福 州 城(一 个 耐 人 寻 味 的 城 市 设 计),常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现代创作:北 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造,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北京中 央美术学院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传统人居环境;特色小镇;传统建筑
1 传统人居环境规划理念 1.1 区域自然环境
中国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其将建筑 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结合为一体共同发展。中国古代就有 将城市中心与周边区域共同考虑,统一规划的“体国经野”的 规划体制,在《商君书·徕民》中就有阐述区域的土地利用,以 山陵沼泽、溪谷流水等自然环境为基础为人们创造财富,城市 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汉书·晁错传》 中也有阐述建设程序与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如果移民边远地 区时,首先要找到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的地方,然后城市规划, 道路建设,房屋建筑,室内设计,使得人们对新环境感到有归 属感。总而言之,人类聚居地建设要结合城市规划利用土地, 保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当代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2.1 当代特色小镇建设的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各地大范围实施, 为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节点,以美 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加快城乡一体化 发展步伐,新型加大城镇化推进力度。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层次融合低、内容 混乱和同质化、庸俗化、产业体系概念不清等问题:一是特色
2019.06
147
Doors & Windows
应用与实践
定位不准,存在低层次重复的现象,缺乏创新独特性,特色不 明显,没能较好地融合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产业等功能;二 是产业支撑缺乏,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 和培育。制约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筹集困难,限制了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三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需要不断的完 善与更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与当地文化、生态环境、产业 支撑相结合。
豫北农村自建房功能性宜居现状与对策
豫北农村自建房功能性宜居现状与对策党巧红【摘要】Rural vast territory, a larger population,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in income to farmers, and farmers generally would be built a new house as a major event to do, which is the blueprint for China's new rural planning and building one of the goals:to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thus improv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Housing survey foun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farmers from functional self-help housing and living comfort is not satisfactor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feasibl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较多,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农民带来收入的增长,而农民一般会将建新房作为大事来办,这也是我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蓝图目标之一:改善居住环境,进而改善外部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大量的农户自建房调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自建房的功能性和居住舒适度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其中原因,提出较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中原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 计理 念 .
华 夏文明是 古老 的农耕 文 明。古 人在 农耕 生产 中认识 到 自然 条件 与人 的生产 、 活息 息相 关 , 生 因此在 民居 的选址 和 营造 活动中 , 无不表现 出顺应 自然 、 和 自然 、 求与 自然 亲 力 融合的因地 制宜 的环 境意 识。 中原 传统 民居 建筑 实践 中以
文脉和独特的地域风格 。
简便 的手法 创造 出宜人的居住环境 , 现 出了中国传统 建筑 体
的 理性 精 神 。
中原传统合院式 民居 的建筑 形制 基本 上是南北 中轴对 称, 由一重或 多重 院落组成 。平 面方正 , 布局 紧凑 , 与传 统的
环 境 学 说 中 的“ 有 四 时 , 有 四方 ” 呼 应 。 由于 中 原 地 区 天 地 相
自然 与 人 相 类 相 同 、 调 统 一 的境 界 协
外墙 不仅可以阻挡风 沙 , 成温 和 的庭院小 气候 , 形 而且 所有 的房屋都 面向庭 院的中心 , 体现 出传统 观念所倡 导的家族 向
心 力 与 凝 聚 力。 房 屋 的 正 面 最 大 限 度 地 开 设 门 窗 , 得 庭 院 使
与室内空间似隔非隔 、 相互 渗透 , 形成 内外相生 、 虚实对 比的
效果。
民居是一种 内涵丰 富的文化 形态 , 传统 观念 、 是 社会 意 识、 风俗习惯 的物 化。崇 尚 自然 、 尚文化 , 中原传统 民居 崇 是
中原地 区的窑 洞 民居形式 是 因地制 宜的典 范 。在 苍茫
【 摘 要】 通过对 中原传统 民居环境设计 思想的分析 , 指导现代 民居 的建设 , 出有 中原特 色的新民居 走
设计道路 。
【 关键词 】 中原 ; 民居 ; 现代 ; 建筑设计 【 中图分类号 】 T 2 15 U 4.
豫北地区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现状分析
豫北地区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现状分析作者:刘素强来源:《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04期摘要豫北地区农村村民自建住宅建造过程中,由于农民和工匠没有现代建筑专业知识,从设计、用材、施工、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并给出了可行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自建;住宅;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广大的农村正逐渐富裕起来。
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镇体系和传统住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然而在农村自建住宅建设过程中,如何使传统住宅文化得以传承,如何看待农村居住的现状,如何解决农村住宅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农民居住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传统与文化庭院是中国住宅建筑空间本质,是中国住宅建筑的灵魂;庭院是组织、丰富了农村肌理,塑造了地域文化和生活空间的居住模式;亦是传统建筑中最为有效的气候调节器[1]。
豫北地区农村庭院多是三面或两面为建筑,其他面是围墙,围成的“三合院”或“两合院”的庭院空间。
庭院是一个家庭亲近自然、吐尘纳新的小天地;既增加了私密性,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同时庭院也创造了人们自然交往和交流的平台,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共享空间,为邻里关系的自然生长形成提供了场所。
传统住宅多是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正房多为五开间的瓦房,厢房多为三开间平房,平房也是为了适应谷物晾晒需要而建造的。
室内空间较为单一,只有卧室和客厅,厨房的功能空间一般是在客厅的一个角落。
建筑材料与装饰方面:建筑勒脚采用雕琢的规整青石;外墙是红色黏土砖砌筑的清水墙;瓦房檐口是用水磨青砖砖雕,层层砌筑成的檐口;瓦房是用小青瓦铺装成的坡屋面,曲线优美。
平房檐口多是镂空花墙。
建筑的细部上表现出传统手工工艺的精美,建筑色彩搭配和体型上都显得那么自然得体。
2 现状与问题豫北农村建设主要是农民自身为主导,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翻建。
由于缺少建筑设计人员的参与,随意性强,只凭自己的简单经验或以邻居住宅参考而盲目建设,在建造和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传统住宅文化在进一步消失。
鲁南乡村房屋建造手法研究及其价值
鲁南乡村房屋建造手法研究及其价值作者:李彦辰赵雁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第04期摘要:山东鲁南地区保留了许多乡村房屋,这些房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文章以鲁南枣庄地区的乡村房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丘陵、平原的乡村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民居的建造手法,挖掘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石头房;鲁南大院;茅草屋检索: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72-03受“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住区建筑趋于相同,许多传统民居淹没在了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所以探讨受不同区域文化影响的住区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鲁南枣庄地区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乡村住宅也特色明显。
我们希望归纳和总结其优点,并把其引申到现代住区建筑的设计中来。
一、枣庄现存乡村聚落概况枣庄位于山东西南方,与江苏省接壤,是山东的南大门,在乡村建筑的表现形式上具有鲁文化的代表性。
现今遗留下来的古老村庄形式包括以丘陵为依托的石头房聚落、平原地区的鲁南大院聚落等。
这些乡村建筑的建造方式多受当地环境影响,另外,中国人观念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等思想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建筑的营造。
二、枣庄现存乡村研究分析(一)就地取材的丘陵石房聚落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再偏远的山区,只要有人居住就会产生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文中丘陵乡村的研究选样定在枣庄市台儿庄区的鹿家荒村。
鹿家荒村坐落于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处,相传古时这里曾有野鹿出没故得名“鹿家荒”。
村子被群山环绕,背靠该区域最高的山峰——大黑山,鹿家荒村依地势呈阶梯状向主峰大黑山延伸。
村子的住宅多为石头房,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房聚落。
村子以四合院、三合院为主,这取决于户主家的人口和财力。
一个完整的户型包括大门、正房、厢房、牲畜饲养区、外用卫生间等。
正房是院落里最高的建筑,房顶采用硬山式造型。
正房多有一个大门,从大门进去后是客厅'客厅两端是卧室,年长者居西,年轻者居东。
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智慧与现代启示
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智慧与现代启示杨旭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乡村社会在精神层面上对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实践层面上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乡村的生态危机日益显现。
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源于工业文明时代对科技的滥用、迷信和对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生态智慧的舍弃。
而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蕴含的生态智慧、生态经验、生态知识并非都是过时的,它们不仅有可能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而且对工业化、城镇化有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维护生态链条、物尽其用、尊重自然规律等。
关键词:传统村落;生产生活;生态危机;生态智慧Q988 :A :1674 -621X(2016)04 -0002 -06收稿日期:2016 -11 -25作者简介:杨旭东(1980 -),男,河南新野人,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编辑,民俗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按理说应当可以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仅未能幸免,反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某些方面更为严重。
由于发展阶段的滞后,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时,我们无路可循,依然参照的是西方的治污经验。
简言之,我们在生态问题上依旧以西方为师,以“科学”的手段来解决滥用科技和“迷信”科学所造成的问题,恰恰忽视了从传统生产生活经验中寻求解决之道。
本文拟通过揭示村落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某些生态经验与智慧,思考如何将民众世代累积下来的生态智慧跟当下社会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结合,而不是完全抛弃已有的传统做法与经验。
一、从生态学的人文转向谈起将生态学引八人文学科至少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生态学”这一概念最初由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
它原本属于自然科学,近几十年来,一些人文学科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各自的领域开展研究,生态学的人文转向日趋明显。
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此后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这被视为是生态学人文转向的标志性事件。
豫北民居与其村镇规划问题
檐 口刷 以
、
水 说 凡宅
西下
,
东下 西高
” 。 ,
富 贵 英豪
,
”
、
“
东高
,
有 钱 人 家还 配 以 琉璃 瓦 和 石 狮
。
以显
,
绝 无 门房
按 这 一观念
、
古 代 大院
形
得非 同 一 般
.
厚 重 的黑 漆 大 门 异常肃 穆
使
。
落 的层 次 性
仍 被作 为 村宅 布局 的规 范
两头 低
。 ,
人感 到威严 不可侵 犯
闭后 墙后 的通 风 回 流 问 题
1
还 解决 了 封
有 的地 方人 畜饮 水质量 差
`
.
选民 表达
在 选系 上 写
情
.
人 民要水吃 的字 祥
:
”
,
村镇 建设 问题 严 盆 村镇 是农村 商 品 流通 点和 城 乡 交 换 的集
了 村镇居 民迫 切 要求提 高居 住生 活条 件的心
,
2 4 乡 风败 坏
,
。
今 天 的 通 风 日照 要 求 来 看
`
,
仍是 十 分 科 学
,
这 些毫无 统一 规 划 的建 设 乱
,
显 得 十分 混
启 勺 16
.
豫 北 现 代 民居 屋 面 坡度 较 陡
主 要原 因
二
2 .
是 有 利于 排除 雨雪 和 选 用 当 地 廉 价 的 屋 面材
村镇 内部 交 通 设 施极 糟 原有 狭 窄 的步 行 街巷 被 载 重 汽 车 压 坏 新 的道 路 修 不 起
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现代应用例析
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现代应用例析引言我国的传统地域民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本土传统的生态观,建筑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
河南地域民居中蕴含了一系列生态性营造技术,是在长期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它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工艺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的建构。
它是特定气候、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自然因素综合诱导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营造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并且具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性与还原性。
这其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其体现生态适应性的两种主要途径。
一、河南地域民居中因地制宜的空间利用模式1、选址与布局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很具特色,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设计合理,布局紧凑,既有供前后行走的通道,又有连结各个院落的曲径小路,互为整体,封闭独立,又各有其道,四通八达。
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形成背山面水的建宅原则,在山脚或是山腰是选址建宅的理想场所,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接受夏日的南风,旁边的山体屏蔽冬日的寒冷,前方的水域提供良好的给排水,形成整体保持水土调节的小气候。
虽然这种传统村落背山面水的选址和布局在当今城市居住建筑建设中显得很不合时宜,但是其原理是依然受用的,需要我们以现有的条件把它进行灵活运用。
在现代居住区的选址与规划布局中,应注重根据不同的建设环境和基地形状,因地制宜,节约建设投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处理好住宅、公建、道路、绿地之间的关系,同时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和建筑物本身的个性。
2、庭院空间小店河民居是具有河南地域建筑特色的三门四户的传统四合院,每处院落又分别为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不等。
建筑群在庭院组合方面尽量压缩公共空间,只保留最基本的交通空间,将空间更多的放在建筑内部,形成半室外的庭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镇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镇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作者:崔艳秋刘畅赖震洲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8期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村镇环境建设一种新的导向,生态理念为村镇环境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仁里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镇进行现场调研及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和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结合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发展理念,提出村镇产业转型发展、村镇设施空间规划、村镇建筑技术创新和生态资源格局调整等村镇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加快村镇建设、提升村镇环境,加强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村镇建设发展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期为村镇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镇;宜居;生态环境;仁里村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15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8-0106-09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the Liv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 in Villages and Towns under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Renli Village in Jinan City as an ExampleCUI Yanqiu, LIU Chang, LAI Zhenzhou[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new dir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provides a new development mode for it. Taking Renli Village in J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income level,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uneven housing quality and low level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villages and towns,includ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facilities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innovation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pattern and so 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long-term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villages and towns to a higher level,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and towns.[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and town; liv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nli Village引言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加速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生态建设,而 2020年正是我国村镇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居环境设计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居环境设计当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首位,将人居环境设计纳入重要议程。
人居环境设计的优化和提升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居环境设计问题。
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人居环境设计的基础。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如何平衡各类土地的利用需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实现优化土地利用的目标,就必须在规划中注重各类土地的分配和协调。
例如,在城镇中心区,可以优先规划商业和休闲用地,使其更具吸引力。
而在城镇外围,可以规划适度规模的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这种分层次、分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创建更适宜城市居住的环境。
二、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城市建筑往往被过分强调为粗旷、简单和实用,没有注重建筑的人性化和艺术性。
现在,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观念不断升级,人们对建筑的美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绿色建筑概念的兴起,标志着建筑设计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把“宜居、绿色、节能”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尽量利用自然光照、自然通风等技术手段,提高人体舒适度。
同时,注重建筑外形的设计,使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以使城市更具景观感和文化底蕴。
三、交通网络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是整个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交通系统应该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促进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合理配置,以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
此外,还需要完善各种交通设施的标准,如人行道、自行车道、步行街等,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
四、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居环境设计的关键任务之一。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对绿色住宅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对绿色住宅发展的借鉴意义
孙伟伟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的建造成为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中国的住宅建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住宅的生命周期短、能耗大、住宅建设和拆迁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难以处理和再利用的建筑垃圾,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由于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反应,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大趋势,因此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正是在顺应当前大趋势的条件下对建筑方面绿色生态环保问题做出的积极地回应。
下面笔者将从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必要性、绿色住宅概念的产生、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和值得借鉴的绿色技术、关于对绿色住宅的一些认识进行简要的分析。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孙伟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岛2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9
【相关文献】
1.过去到未来:从中国传统民居园林精髓到绿色建筑更新理念--北京大学“人文学苑”的建筑文化与绿色设计 [J], 倪斗
2.基于绿色营销视角的绿色住宅发展模式探讨 [J], 张允鸣
3.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对养老住宅的借鉴意义 [J], 樊迪
4.浅析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发展的趋势及要求 [J], 王彦彦
5.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对养老住宅的借鉴意义 [J], 樊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28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王旭焱(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随着我国新型现代化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新型生态建筑物已经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追古溯今,中国的传统民居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一个微缩单元,承载着现代人的活动和繁衍生息,其中蕴含了很多生态营建的经验,包括抽象的营建观念和具体的营建措施。
本文是在综合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中国传统民居中“天人合一”生态设计观念和包括群体的布局适应、建筑的空间形态、细部的材料构件等在内的生态营建特征,并结合现代生态建筑实例,探索传统民居经验“情景融汇”和“房间群”“空间形”“在地性”等对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启示。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营建;生态建筑[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4.36The Inspi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wellings to Moder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Wang Xuya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rn towns in China, new ecological buildings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ies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welling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miniature unit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carrying the activities and prosperity of modern people, and contain many ecological building experiences, including abstract building concepts and concrete building measur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It analyses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of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wellings, including the adaptation of group layout,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detailed material components, and explores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scenes”, “room groups”, “sky corridors” and “in situ nature” design inspir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dwelling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1研究背景1.1城市发展带来过高的耗能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多数城市建筑都是能耗较高的,出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设计的缺乏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丽1 ,栾景阳2 ,刘若瀚3 ( 1.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郑州450001;2.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53;3. 河南徐唐辉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郑州450008)[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本文以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为例,从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所体现出的节能思想。
本文研究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豫北地区;节能技术;合院式传统民居[中图分类号]TU241. 5[文献标识码] AD i s c uss i on onE ner g y-sav i n g Te c hno l o g i es ofTrad i t i ona l Courtyard D w e lli n g s in Northern H enanTANG Li1,LUAN J i n g-yan g2,LIU Ruo-han3 ( 1. A r c h i t ec tu r e I n s t i tut e,Z h e ng z h o u Un i ve r s i ty,Z h e ng z h o u450001,China; 2. H e nanP r o v i n c i a l A c ad e my of Bu il d i ng R e s e a r c h,Z h e ng z h o u450053,China; 3. H e nan Xuhui A r c h i t ec tu r e D e s i gn C o.,Ltd.,Z h e ng z h o u450008,China)[Ab s tr ac t]As an i m p o r ta n t p art o f C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c h i te c t ur e,f o l k d we lli n g s' appearance and e v o l u t i o n have o bv i o us l o c a l ch a r a c te r i s t i cs.In t h i s p a p e r,ta k i n g the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we lli n g s in northern Henan as an e x a m p l e,t h e e n e r g y-s a v i n g s t r a te g i e s c o n ta i n e d i n courtyard l a y o u t,s i n g l e bu il d i n g and c o ns t ruc t i o n te chn o l o g y we re d i scuss e d,w h i ch wo u l d pr o v i d e references for current r e s i d e n t i a l bu il d i n g d e s i g n.[K e yw o r d s]northern H e n a n,e n e r g y-s a v i n g te chn o l og y,t r a d i t i o n a l courtyard d we lli n g地处寒冷地区的豫北传统民居,在寒冷的冬季不仅能满足人体基本的热舒适度要求,而且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室内较舒适的微气候。
生态学视野下的豫北山地民居景观分析——以河南省林县石板岩民居为例
生态学视野下的豫北山地民居景观分析——以河南省林县石
板岩民居为例
张萍;吕红医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2(030)001
【摘要】特殊的峡谷地形地貌、特色的石板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构成了豫北山地聚落特有的魅力景观.该文从河南林县石板岩村落独特的地域景观入手,详细分析豫北山地聚落在规划选址、营造技术和绿化景观等方面蕴含着生态思想.并进而提出山地聚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应是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和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总页数】5页(P171-175)
【作者】张萍;吕红医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454002;郑州大学建筑学院,4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传统山地民居生态经验对新民居建设的影响——以太行山区民居为例 [J], 赵晶;赵婧
2.豫北石板岩民居利用自然资源和应对环境的设计探讨 [J], 张建涛;高长征
3.建造角色视野下民居建造方式的演变研究r——基于贵州省雨布鲁村石构民居的
案例 [J], 吴桂宁;黄文
4.豫北传统民居生态化建筑节能研究r——以林州市石板岩乡草庙村为例 [J], 芦伟;张世豪
5.理学文化视野下的古民居建筑伦理特征——以武夷山市下梅村古民居建筑群为例[J], 肖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邱文明;崔育新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福建传统民居在选址、规划、布局和建造使用过程等多方面所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加以分析,借鉴国外一些著名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指出将传统民居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具有适应地域气候特点的节能建筑.
【总页数】3页(P68-69,67)
【作者】邱文明;崔育新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建筑系,350002;福州大学建筑系,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9
【相关文献】
1.浅析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对厦门居住建筑的启示 [J], 张茜
2.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J], 范晶晶
3.传统民居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J], 董宏
4.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西北寒冷地区农村学校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J], 兰昆;张泽滈
5.拉萨市传统民居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 [J], 索朗白姆;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3期2015年6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ation Vol.29.No.3Jun.2015[收稿日期]2015-04-14[作者简介]鲁艳蕊(1983—),女,河南濮阳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建筑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马凤华(1980—),女,河南商丘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建筑学硕士。
传统民居之生态居住思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以豫北民居为例鲁艳蕊,马凤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程经济系,河南郑州451464)[摘要]我国传统民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当代建筑设计正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以豫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详细分析传统民居在选址和总体规划布局、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方面蕴含的生态居住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豫北传统民居,而且探讨豫北传统民居生态思想在当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还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居住思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15)03-0023-03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建筑类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1]。
我国劳动人民从朴素的生态学出发,自觉选用居住地的原材料,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技术手段,构建理想的居住环境,建造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乡土民居建筑。
当代建筑设计正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高潮时期,借鉴传统民居的生态居住思想,推动生态建筑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分析豫北传统民居在选址和总体规划布局、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方面蕴含的生态居住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豫北传统民居,而且探讨豫北传统民居生态思想在当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还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豫北传统民居蕴含的生态居住思想(一)选址和总体规划布局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民居的选址和总体规划布局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有利的地形、充沛的水源、充足的阳光、秀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等都是聚落选址的基本因素[2]。
中国风水学是在易学原理上形成的,大到都城规划,小到居住建筑都要顺应地形地势,讲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的优势条件。
中国传统民居在选址上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
用现代生态学理论分析,背山可以抵挡冬季寒冷风向,面水可以保证建筑前方视线开阔,得到较好的日照,方便生活、生产取水。
此外,山丘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有利于形成适宜的微气候,适合人们的生存和居住。
豫北传统民居的发展就是遵循了这种理念和思想,如图1所示。
(二)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我国传统民居对地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历经岁月锤炼形成了地域技术,已升华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建筑设计。
气候条件对民居的布局、形式和结构起决定性的作用。
图1传统民居选址的生态条件[3]32豫北地区地处我国建筑热工分区的夏热冬冷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一年内冬、春、夏、秋四季更替,四季气候明显各异,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降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豫北民居常常利用建筑围合形成的外部院落空间解决采光和通风、避雨、防晒问题。
传统四合院建筑和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如北京四合院,大多面宽较大,便于冬季容纳更多的日照,而南方四合院,院落面宽狭长做成天井,便于夏季遮阳降暑。
豫北民居所处的自然环境介于南北方之间,地处中原,院落面宽和进深也处于南北方四合院之间。
豫北民居传统四合院由主房、厢房、门厅和围墙组合而成,对外很少开窗或不开窗,面向庭院开设门窗,整体风格封闭、内向。
主房北面不开窗,避免冬季寒冷风向对室内和庭院空间的影响,而南向开窗有利于迎纳东南风,改善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
豫北民居通常面向院子开窗与设置廊子,一方面由于冬季当地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光可以照射至窗上,通过窗台渗透室内,将热量传送到室内,提高冬季室内舒适度;另一方面,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廊子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作用,降低室内热量,保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而折射、反射光可以通过廊子、窗户进入室内,弥补室内采光不足的缺点。
因此,豫北民居的开窗和廊子设置,既满足了夏季遮阴需要,又满足了冬季御寒需要,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具备良好的生态效果。
豫北民居大多是平屋顶,这跟豫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密不可分。
豫北地区雨水较少。
因此,从造型上说,民居大多做成了平屋顶,但又不是绝对的平顶,而是呈穹形,从构造做法上讲,较为节约木材。
豫北现存民居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的民居,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房屋,而木材相对贫乏。
因此,便出现了这种既具地域特色,又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且节约资源的平屋顶建筑形式。
(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豫北民居就地取材,避免了长途运输的劳顿,减少了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
豫北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材料,由于地处山西、河北、河南3省交汇之地,盛产石材且质地均匀,便于开采,所以石、砖、木、土坯成为豫北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
民居墙体早期由豫北盛产的麦秸碾压混合土合成的泥浆砌筑,以增加墙体的韧性,后来发展成泥墙外贴砖或毛石片,防止雨水打湿墙壁,保护墙体。
如今大多用砖墙砌筑墙体,屋顶采用砖瓦或石瓦。
位于太行山大峡谷之中的豫北石板岩乡流传着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由此可以看出,石板岩乡的传统民居是由石材组成的,随处可见石头砌筑的房子。
关于石头房,著名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石板岩之韵》中写道:“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民居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
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的建筑一样美丽。
”石材坚固防潮,石墙的耐久性强于砖墙和土坯墙,用石材做墙基石具有牢固、防潮且安全性好的优势。
石墙不仅是承重结构,也是围护结构,石瓦具有防水性和热惰性,可以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保证屋内环境的舒适度。
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均采用当地盛产的石板材为承重和围护墙的建筑材料,石板为瓦,木梁承重,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而且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节省了运输费用和时间。
综上所述,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在科学选址、朝向、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选材、建筑结构处理各方面都遵循着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退让自然的法则,体现了人们用淳朴、简洁、环保的方式营造家居环境的生态建筑观。
二、豫北地区传统民居生态居住思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具有适应当地气候、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优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吸收传统民居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将其应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运用和提炼传统营造技术、传统材料和构筑手段,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
豫北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鲜活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设计手法可以为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的发展主题,也是改变农村面貌的一次发展机遇。
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既要借鉴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空间构成和构筑形态中符合生态的内容),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创新。
(一)整合村庄闲置土地和房屋传统民居中的“村落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思想给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村庄处于没有统一规划的自然生长状态,街巷不成系统,无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风格不统一,单层平房、单层瓦房、二层楼房等布局杂乱无章,占地较随意且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普遍较高。
因此,新农村建设应以村庄现状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推广节地、节能、节材技术;村庄规划布局应充分结合地形条件,对农村现有荒废土地和闲置房屋进行整合处理;新建住宅采用集中布置和联排设计,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另外,新农村的规划设计还应借鉴传统民居中的“和谐统一”思想,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和谐融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农村绿化特色,彰显田园风光。
(二)继承传统民居的庭院布局方式传统民居在布局上以庭院式为主。
庭院式结构布局不仅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可以堆放农具、晾晒衣服和粮食作物等,而且可以种植果木花卉,使小环境变得幽静宜人。
庭院外和宅边种植竹子、果树、垂柳等生态、观赏和经济功能相结合的绿色植物,可以调节气温和环境。
虽然传统民居建筑有很多优点值得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但传统民居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等不足。
新农村建设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节能技术改善民居的卫生条件,改进供水系统,合理铺设自来水管道,解决卫生条件42差的问题;采用粪尿分离式厕所等技术对传统民居厕所进行改造,解决污染物处理问题。
(三)尊重乡土建筑的原生态风貌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居污水处理问题可采用小型污水处理循环系统解决,将农村生活污水等导入污水处理系统,人畜粪便导入沼气池,这样可以变废为宝,在为有机农业提供肥料的同时,生成的沼气还可供村民做饭、照明等,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污物排放和清洁能源再生问题。
此外,新农村民居建设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和技术,进一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消耗。
笔者实地调研发现,豫北地区很多村庄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灶,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实现了生态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
(四)尊重乡土建筑的原生态风貌豫北地区传统民居选用建筑材料大多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值得新型城镇化建设借鉴和学习。
使用地方材料具有3个优越性,一是避免了运输损耗,节约了建筑成本;二是利用本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和资源,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三是从建筑艺术上来说,利用本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有利于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延续当地传统文脉,保护传统建筑之魂。
以安阳市西北22km的安丰乡渔洋村为例,该村的建筑选材与众多以土木为主要建材的村庄有所不同。
渔洋村北临漳河,漳河盛产鹅卵石,走进渔洋村,随处可见鹅卵石铺筑的路面,鹅卵石砌筑的墙体、房基等,以鹅卵石为建筑材料不但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新农村建设不妨借用上述手法。
硬化村庄道路时,可以突破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的限制,采用地方材料加以硬化,如鹅卵石、石板或石块等。
石板路和鹅卵石铺筑的路面不仅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更有防渗水的功能,天然的石材路面和当地传统的石头房融为一体,极具地方特色,更适合原生态的乡村氛围。
豫北地区的西部山地盛产木材,为建筑木构架房屋提供了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