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比较分析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和新加坡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侧重于传承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新加坡则是一个小而精的城邦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秩序意识,强调多元文化共存和国家认同。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和新加坡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理论。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学生被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要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国家安全教育。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感。
五、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
粤、湘、鲁、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特点分析
粤、湘、鲁、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特点分析2003年以来,经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审查进入实验的“思想品德”教科书有9套之多。
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科书各具特点,开展对教科书比较研究,有利于促进教科书质量的提高。
本文以粤、湘、鲁、人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拟从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内容整合、呈现方式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希冀找出“思想品德”教科书编写的规律和各版本教科书的特色。
一、各版本教科书编写理念的特点分析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是教科书的灵魂,它体现了编者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改革给教科书编写注入新的理念,使教科书编写有了共同的编写理念,表现在:第一,以新的德育观为统领,强调自主构建与主流价值引导相结合。
如人教版教科书编写的总原则是“以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粤版把教科书定位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向导;湘版教科书力求体现明确的价值导向;第二,以新的功能观为指导,突出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资源、工具、媒介的功能。
如粤版教科书明确指出教科书是学生道德自主构建的工具;人教版教科书定位是帮助学生“道德学习”;鲁版教科书注重对学生成长的记录;第三,以“生活德育”为依托,倡导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人教版教科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走进学生文化;粤版教科书强调教科书是学生道德生活的回归,加强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鲁版教科书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湘版教科书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作为确立教科书内容的依据,努力提高现实针对性与实效性;第四,以德育美学观为审美标准,力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如粤版教科书认为教科书是美的载体;人教版教科书认为教科书是美的存在方式。
四个版本教科书在理念追求上也各有侧重:在教科书与学生关系的理念上,人教版与粤版教科书强调教科书、教师与学生三者是平等地位上的对话关系,认为教科书是学生的“商谈者”、“对话者”,侧重从“学材”的角度来编写教科书;鲁版与湘版则基于教科书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的理念,强调教科书在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方法,以达成道德养成;在道德与实践关系的理念上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粤版与鲁版教科书注重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通过设计多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道德矛盾冲突的体验和探究。
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
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的一门科学。
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会因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特点与异同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以下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旗帜鲜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革命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主义。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全体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以下特点:1.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义。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权利意识和自由主义观念,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2.重视民主和公民素质。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素质,强调公民的参与和社会责任,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再来看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它有以下特点:1.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2.重视传统和道德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礼貌、诚实、努力等美德,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日本传统价值观。
以上是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简要比较。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健康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每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注重培养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
道德与法治的国内外比较
道德与法治的国内外比较道德和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道德和法治都被广泛运用于社会规范之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德和法治在国内外的比较进行探讨。
一、道德和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道德是指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代表了人们对于善恶、正邪的认知和评价。
道德通过内心自愿遵守的方式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通过正式程序确立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
法律通过国家的权威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国内,道德和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延续,通过内心的自觉和社会的共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法律则通过立法、执法机关和司法机构等手段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护个人的权益。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的作用更加突出。
法律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西方社会普遍倡导法治,并且注重法律的严格执行和保障。
而在一些东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道德的约束力相对较强,被视为社会的基石。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是内心的约束,强调人们的自觉和自愿遵守;而法律则是外部的规范,通过国家的权威来强制执行。
道德可以被视为法律的基础,而法律则是对道德的一种具体化和实施。
在国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相对紧密。
道德的约束力较强,拥有很高的社会认同度。
许多法律规定也源于道德观念和社会共识。
而在一些国外国家,特别是在法制相对完备的国家,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被视为主导和决定社会行为的准则。
三、国内外道德与法治的比较1.国内道德和法治的状况在国内,道德和法治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互补的作用。
道德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途径传递给年轻一代,引导人们遵守行为规范。
而法律则通过法律制定、执法等方式来保护国家和个人的权益。
然而,国内仍存在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问题。
一些人对道德的认同度不高,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一些法律规定也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等。
国内外德育途径差异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德育途径差异的比较分析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德育途径也在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管道转变为多元化的形式。
相比国内,即便是同属发达国家,国外的教育体系却大不相同。
本文将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内德育途径的主要特点在国内,一直以来,德育途径主要以课堂教育和传统礼仪为主。
大部分的德育课都是单独独立的科目,并没有与其他课程有机地结合。
此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一味强调孝道等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较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德育教师的培训也不足,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各方面的德育知识。
二、国外德育途径的主要特点相比之下,国外的德育途径更加多元化。
不少西方学校、高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例如,英国引入的“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就是将思维能力、社交技能、库尔斯特教育(Cultural Education)等进行了整合,使得学生能够从各角度全面发展。
此外,许多西方学校还引入了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德育课程,如金融素养、环保意识等等。
这些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三、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德育教育更加符合目前社会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育效果也更加显著。
而国内则需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德育途径。
建议国内学校可以先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大幅改善德育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发展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开设新领域的经验,并适当地注重思政教育。
不仅在学科背景下,德育教育也可以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去,引领学生贯彻落实校规校纪,促进学生在行为上具有自制力和自律意识。
总的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德育途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有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培育新时代的德才兼备人才。
中美两国德育课程比较
中美两国中学德育课程比较德育课程作为德育内容的系统化载体,是德育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中介,其性质、内容及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一直是各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德育通常是相对于智育、美育和体育来划分的,不仅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包括政治、思想品质及法制观念的培养等;而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德育专指伦理学体系中的道德教育。
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道德教育的界定存在相当的差异,从而导致中外德育课程在内容,范围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美国中学德育课程和我国的有着很大不同,通过了解国外中学德育课的特点,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吸收国外德育课程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德育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中学德育课程概况总的来说美国的中学德育课程分为三种:品德教育课、社会科、公民学。
美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国家,在专门设德育课的学校,德育课有的被称为“社会”或“公民”的,也有直接被称为“政治”或“民主主义原理”的,不一而足。
由于教育体制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地方分权制,美国各州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统一的德育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德育内容,各州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灵活的教学,许多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直接的德育课。
因而,各州各校的德育课程及相关大纲和教材不尽相同,但在繁多的名目中包含着许多共同的基本内容,如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同时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一直以来,美国的德育始终没有被放松,而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为了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塑造具有凝聚力的“美利坚精神”,美国的一些州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编制品德教育课程并进行试点,到1990年,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了该课程,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加强学生的自律与自我修养,三是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问题的技能,四是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国内外初中德育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国内外初中德育教材的比较与分析目录一、祖国大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一)概况(二)教材范例评析范例1 人教版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范例2 上海版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范例3 浙江版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德育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一)概况1.英国的中学德育课教材2.德国的中学德育课教材3.日本的中学德育课教材4.新加坡中学德育课教材5.我国台湾地区的初中德育课教材(二)教材范例评析1.范例我国台湾“国民”中学的初中德育课教材──《公民与道德》2.我国台湾“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教材与祖国大陆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的比较分析三、同类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容比较(一)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对比(二)我国祖国大陆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与新《课标》内容的比较1.人教版2.上海版(三)我国祖国大陆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与新《课标》要求在内容和目标上的差距四、几点启示一、祖国大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一)概况2001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以后,各种版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些教材有如下共同的特点:1.都是以《课标》为依据初一年级(七年级)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年级(八年级)采用以例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初三(九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
2.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教材基本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文中的阅读材料、事例大多力求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3.较大幅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教材在教学内容中补充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加大了学生活动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学习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范例评析我们主要分析、比较了人教版、浙江版、上海版3套教材。
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综述
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综述近年来,道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个道德多元化的时代,如何让青少年在道德方面正确引导,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以期为人们探讨道德教育提供指导。
一、国内道德教育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道德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科目,每年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道德教育课。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人们更加了解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国内实施道德教育仍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道德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其次是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不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仍是以口头灌输的方式进行,缺乏实践性的体验和实践环节。
二、国外道德教育的情况相比之下,国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成果显著。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道德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性的教育方式。
例如,在瑞典,学校不仅会安排道德课程,而且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工作,以此体验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美国,学校还会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以情感教育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比较通过分析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国内道德教育和国外道德教育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其目标都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国需要从外界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吸取国外优秀的道德教育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丰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推进道德教育的广泛普及。
总体而言,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也逐步缩小,人才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业更加突显出来。
本文试以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为例与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思考,寻找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方法0 引言在我国,思想教育一般指人们口中的德智体美的素质教育,它不仅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一些政治法制类教育、生命健康类的教育。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而被称为公民的基本教育。
根据公民教育的发展史,分为古希腊公民教育、近代公民教育、和现代教育。
古希腊公民教育主要进行无私奉献和爱国主义精神内容的教育;近代公民教育主要是培养有责任心和自觉履行义务得人;现代公民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厚,意义也更为深远,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等。
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和西方国家的公民基本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实际上公民教育浅层的教育指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健康教育等。
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名称形式不尽相同,但实质及性质都是相同的。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学生必须修够政治学分才能拿到学位证。
在日本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有的国家还在社区、学校单位设置了专门的道德委员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并有相应的评分标准。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传统,学校和各地方党委高度重视。
在高校设置思想政治公共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都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直接管理。
初中思想品德多版本教材比较
教 材 的编 写 理 念 是 教 材 的 灵 魂 , 体 现 了 编 者 的 价
值 追求 。 以人 为 本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理 念 , 思 想 品 德 课程 的基 本 理 念 可 以概 括 为 : 为 适应 学 生 的成 长 需 要 ,按 照 中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规 律 和 生 活 拓 展 的需 要 , 以 学 生 生活 中 的现 实 问 题 为 中心 来 设 计 教 育 板 块 , 使 课 程融合道德 、 心理健康 、 法律 、 国情 等 相 关 内容 , 促
“
一
纲多本” 、 实 现 素 质 教 育 的 目标 提 供 了保 证 。 目前 , 全 国范 围 内适 用 的思 想 品
德教材有近1 0 套之 多, 开展教材分析研究 , 目的 是 为 了认 识 新 版 本 思 想 品德 教 材
的特 点 , 在 教 材编 写 中广 纳 百 川 、 兼 收并蓄、 打造精 品, 形成主流教材。本文就 以 粤教 版 、 北 师 大版 、 人 教 版 的 思想 品德 教 科 书 为 例 . 拟 从 教 科 书 的编 写 理 念 、 设 计
合运用 、 取长补短 , 促 进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自新 课 程 标
准 颁 布 以来 。 全 国范 围 内适 用 的 思 想 品德 教 材 有 近 1 0 套之 多 , 各 种 版本 思 想 品德 教 材 各 具 特 色 。 本 文 以 粤
教版 、 北 师大 版 、 人教 版 的 思想 品德 教材 为例 , 从 编 写 理念 、 设计思路 、 呈现方式 、 课 文 内容 四个 角 度 进 行 比
思路 、 呈现方式、 课 文 内容 四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找 出各 版 本 教 科 书 的特 色 . 以抛 砖 引玉 , 吸 引更 多 的人 到初 中 思 想 品德 新教 材研 究 之 中 , 为 我 国 中学德 育教 材 建 设
国内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主要是中小学校,通过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育方式弘扬美国民主自由、开拓创新、勤劳诚信的民族精神。
其次,美国也极其重视宗教教育。
美国政府从法律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的权利,除了法律规范的约束,宗教主要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学说影响力最为广泛,主要宣扬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观。
宗教是美国公民精神之处和道德孵化器,奠定了美国人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
同时,宗教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中,在美国社会起到了制度稳定的作用。
再次,美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基本道德准则: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为了这些基本道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日常行为中,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道德教育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调动社会家庭积极性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同时用辩证分析方法,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来补充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德国思想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学校思想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
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渠道,同时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的科学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配合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举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宗教影响作用,加大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的支持。
二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主义带来深远影响的历史,德国统一后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为世界某些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从宏观方面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民主主义、集团主义、宗教教育等几个方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对比不同版本的特点与优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对比不同版本的特点与优势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同版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可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与优势。
本文将对不同版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全面对比,并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最常见的教材之一。
其特点之一是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方面。
教材中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价值,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次,该版本教材注重学科的整合与交叉。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如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都与道德与法治有着紧密的关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到教材中,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育科学出版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深受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的欢迎。
该版本的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该版本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
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知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教育科学出版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这一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是中学德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
1995年北京海淀区决定取消初中升高中的政治科考试,这一课题研究对于政治课改革来说又具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们注重德育内容的研究而缺乏对德育课程的研究。
注重本国的课程研究而缺乏与别国课程的比较。
近年来我们从课程模式角度探索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有不少新的发现。
一、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比较所谓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是指典型的相对稳定的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类型。
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已总结归纳出多种中学德育课程的模式特征。
我们重点分析三种国外各具代表性的模式特征和三种我国中学德育课程模式特征。
(一)英国中学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模式,亦可称为“情感模式”。
创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英国道德研究机构在中小学在校生、毕业生及社会各界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中小学德育教材《生命线》和教师指南书《学会关心》。
英国在中学德育课程中提出生命线系列教育,他们试图表明,为他人活着是值得奖励的。
他们要求学生善于体察和理解他人的需要、兴趣、情感和关心他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生命线体谅模式教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部分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所经历的人际关系问题创设情景。
例如通过宣读或板书表示出一种体谅的情境,其次请全班学生写出如果自己处于此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所作所为,再让学生选择一种行为分角色进行扮演,然后由班里同学对角色者的行为进行评论,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站在当事者双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有的还从同学关系、种族、文化、政治冲突等矛盾分歧设计情境。
第二部分是“证明规则”。
这部分针对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启发学生讨论法律、常规、原则、社会规则等内容,对不同规则的冲突或规则同自己爱好的冲突进行分析。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概述、历史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比较发现,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背景、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评价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未来可以借鉴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特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未来应继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历史发展比较、理论体系比较、实践模式比较、评价标准比较、异同点、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各自的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之处,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在当今世界正值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思想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实践模式,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体系,寻找改进教育方式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比较研究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深理解,推动共同发展。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品质。
初二年级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
初二年级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
在全球范围内,初二年级的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每个国家的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均受到其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拟人立场的方式,比较几个国家的初二年级政治教育。
首先,中国的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初二年级的政治课程主要侧重于国家的基本制度、历史背景和重要政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相比之下,美国的初二年级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民主价值观的灌输和公民参与的培养。
课堂上会涉及美国政治体系、选举制度及其背后的思想理念,学生通过模拟选举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体验民主决策过程。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和法国,初二年级的政治教育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学生学习本国政治体系的同时,也了解欧盟的功能和成员国间的合作模式,培养跨国的政治视野和理解力。
另一方面,日本的初二年级政治教育侧重于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学习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国际合作,注重通过故事和道德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不同国家的初二年级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这些国家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角色与影响,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国际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初1年级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初1年级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初一年级政治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多样化和独特性,各国教育体系在这一领域的设计与实施方式各有侧重。
通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可以为我国初一年级政治教育的改进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英国的初一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民主参与意识。
课程内容涵盖了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政治参与的基本知识,通过讨论和辩论课程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民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国家政治运作的能力。
与此相比,美国的初一政治教育侧重于美国政治体系和价值观的传承。
学生学习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民主价值观以及公民责任,通过模拟选举和公共事务讨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在德国,初一政治教育强调历史与政治的联系,重视历史背景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学生学习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民主政治的实践和欧盟内部的合作与冲突,通过研讨和小组项目加深对政治过程和决策机制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政治事件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在亚洲,日本的初一政治教育倡导公民的和谐共存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学习日本政治体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通过社区服务和公共项目参与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公民参与和社会意识。
总体而言,各国初一年级政治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民主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各具特色,值得我国借鉴和吸收。
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参与以及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发展,进一步提升初一年级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比较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比较研究1.引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上,各国中学有着不同的模式和理念。
本文将比较研究几个国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以期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2.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来进行。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制常识、国情教育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生抱怨这门课程内容晦涩难懂,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因此,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需改进。
3.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美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对来说更加自由和多元化。
美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程设置上灵活多样,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了民主价值观、公民权利和义务、社会正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这种模式相较于中国的模式更加注重主体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4.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日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于"道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个体与他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在道德、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教育。
虽然该模式传统而保守,但它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重要性。
5.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德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更注重的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体验。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参观政府机构、参加模拟投票等活动,以增加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和参与感。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比较分析对比以上几个国家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看出它们各有特色。
中国的模式注重思想政治课程的传授,但缺乏足够的参与感;美国的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但可能缺乏一定的体系化教育;日本的模式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但可能缺乏灵活性;德国的模式注重实践经验和社会参与,但可能相对较少关注理论知识。
国内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比较分析
国内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比较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中学德育课程与教材建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改革,取得许多新成果。
如新加坡、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德育教材编写方面有很多新的理念和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他们的经验为我们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国外和港台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比较分析(一)强调教材是导学工具和学习指南的美国公民教材美国公民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委托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制定了《公民与政府科课程标准》,各州根据课程标准可以自编教材。
其中,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编制的一套公民教育教材颇有特色。
该套教材由《责任》、《公民培养方案(学生用书)》、《公民培养方案(教师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责任》是师生教学用书、《公民培养方案(学生用书)》是学生活动用书、《公民培养方案(教师指南)》是教师指导用书。
整套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明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工具。
《责任》是主要的教学用书。
该书共分为三册,供小学、初中和高中使用。
其编写体例和内容设计显示了非常强的导学性。
从编写体例来看,各册均采用逻辑三段论作为主线。
如初中部分划分为四个单元共14课。
单元的编排方式是(1)责任的重要性是什么?(2)履行责任的好处和代价可能是什么?(3)如何解决不同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4)你认为谁是责任人?内容的呈现方式则按照学生学习方式来设计,每课的设计五个部分:本课目的、需要了解的术语、本课知识、批判性思维练习和本课运用。
这种目标——术语——知识——训练——运用的呈现方式,完全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程序。
从内文设计来看,教材处处流露出编著者“为了学生使用”的意图。
表现在:第一,每课内文知识精练,表述深入浅出。
如在“需要了解的术语”的栏目中教材仅列出学习该课文所需要了解的术语的名称,并不提供解释,也不要求学生记忆。
国内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主要是中小学校,通过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育方式弘扬美国民主自由、开拓创新、勤劳诚信的民族精神。
其次,美国也极其重视宗教教育。
美国政府从法律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的权利,除了法律规范的约束,宗教主要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学说影响力最为广泛,主要宣扬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观。
宗教是美国公民精神之处和道德孵化器,奠定了美国人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
同时,宗教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中,在美国社会起到了制度稳定的作用。
再次,美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基本道德准则: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为了这些基本道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日常行为中,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道德教育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调动社会家庭积极性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同时用辩证分析方法,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来补充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德国思想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学校思想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
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渠道,同时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的科学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配合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举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宗教影响作用,加大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的支持。
二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主义带来深远影响的历史,德国统一后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为世界某些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从宏观方面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民主主义、集团主义、宗教教育等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比较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中学德育课程与教材建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改革,取得许多新成果。
如新加坡、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德育教材编写方面有很多新的理念和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他们的经验为我们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国外和港台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比较分析(一)强调教材是导学工具和学习指南的美国公民教材美国公民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委托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制定了《公民与政府科课程标准》,各州根据课程标准可以自编教材。
其中,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编制的一套公民教育教材颇有特色。
该套教材由《责任》、《公民培养方案(学生用书)》、《公民培养方案(教师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责任》是师生教学用书、《公民培养方案(学生用书)》是学生活动用书、《公民培养方案(教师指南)》是教师指导用书。
整套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明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工具。
《责任》是主要的教学用书。
该书共分为三册,供小学、初中和高中使用。
其编写体例和内容设计显示了非常强的导学性。
从编写体例来看,各册均采用逻辑三段论作为主线。
如初中部分划分为四个单元共14课。
单元的编排方式是(1)责任的重要性是什么?(2)履行责任的好处和代价可能是什么?(3)如何解决不同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4)你认为谁是责任人?内容的呈现方式则按照学生学习方式来设计,每课的设计五个部分:本课目的、需要了解的术语、本课知识、批判性思维练习和本课运用。
这种目标——术语——知识——训练——运用的呈现方式,完全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程序。
从内文设计来看,教材处处流露出编著者“为了学生使用”的意图。
表现在:第一,每课内文知识精练,表述深入浅出。
如在“需要了解的术语”的栏目中教材仅列出学习该课文所需要了解的术语的名称,并不提供解释,也不要求学生记忆。
而“本课知识”栏目,每课均只讲述一个问题。
第二,教材关于知识的表述方法大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形象生动,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语言结构简单明了,不加过分的雕琢,没有大段的分析和论述,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第三,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课文篇幅最长的是“批判性思维练习”栏目。
这一栏目或设置情景或设置活动供学生对不同观念和情景进行比较、选择、批判和整合,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或抉择。
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也学习思维和决策技能,提高自身公民责任意识和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责任问题的能力。
第四,强调知行统一。
每课设计的“本课运用栏目”重视践行策略,所设计的思考题能根据本课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因此,该教材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
《公民培养方案(学生用书)》是为配合教材使用的学生活动参考书、工具书。
其内容包括一个导言和六个步骤。
六个步骤分别是:(1)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2)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3)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4)编制班级方案;(5)报告方案;(6)总结学习经验。
这个六个步骤分别给学生提出活动的要求和活动指引,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
在各步骤中,有学生进行活动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有课堂活动的分步指导,有供学生阅读的材料介绍。
学生可根据活动的要求和活动指引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
该书是名副其实的学习工具。
《公民培养方案(教师指南)》是教师指导用书,该书站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立场上编写。
内容包括:(1)参与,概要;(2)帮助学生编制方案;(3)附录。
其中,主体部分是“帮助学生编制方案”,其内容是与学生用书六个步骤对应的指导策略。
“附录”是一系列的教学工具。
包括成人志愿者帮助指南、方案评价标准单、口头报告评价标准、口头报告评分单、竞赛的程序和指导、口头报告、教师评价表、学生评价表、学生使用表格样本、成绩证书样本等。
这些工具详细介绍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操作要领,给予教师很大帮助。
上述表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编制的公民教育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工具。
它把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编写,能使学生直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课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
(二)以活动设计为载体,知识隐含活动之中的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材新加坡是华人比例相当高的国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德育教材也很有特色。
新加坡初中使用的《公民与道德》教材是依据新加坡教育部颁布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编制的。
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及随书附送的图片卡(Image Master)。
学生用书每个年级分两册(A册和B册)供上下两个学期使用。
各年级的两册书包括六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所表明的各个主题;每个范畴又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内容广泛,包括道德教育、国家建设、共同价值观,公民责任以及新加坡各宗教与各民族的信仰与风俗等。
新加坡初中《公民与道德》教材的设计别具一格,有点类似活动手册和练习册的综合本。
完全是一本供学生学习的“学本”。
表现为:第一,知识隐含于所设计的活动中。
新加坡初中《公民与道德》教材的知识内容不象我国现行初中教材那样对知识作系统的介绍和说理分析,而是把要求了解或掌握的知识融于习题之中。
如中一A册第一单元“诚实和正直”包含四个方面知识:诚实、公正、信赖、道德勇气。
教材把这四方面知识放在“寻求意义”模块,设计成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分两小题:(a) 你通过哪项活动更好地了解诚实、公平、可信赖和见义勇为?请在活动前打勾。
□讲故事兼思考,□轮流做大脑风暴;(b) 写下能够展示下列品德的行为:诚实﹡在言行上对己、对人诚实;列举两种表现诚实的行为;公正﹡尊敬别人不带偏见,列举两种表现公正的行为;信赖﹡可靠,列举两种表现信赖的行为;道德勇气﹡赞成正确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列举两种表现道德勇气的行为。
其中(b)题,编著者把诚实、公正、信赖、道德勇气的解释融进了这道题目中。
这种设计在教材中比比皆是。
第二,教材的内容组合及呈现方式符合儿童学习规律。
教材结构设计依据麦卡锡博士的四段教学模式:(1)激发学习动机——联系经验;形成概念——仔细思考;练习与运用——付诸行动;进一步去发现——经验内化。
据此模式,每单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四个模块,分别是:“寻求意义”、“想一想”、“付诸行动”、“进一步拓展”。
每个模块均以与活动相联系的习题方式呈现,要求学生在做中学。
这种呈现方式反映了编著者以学生为本,将教材编为学材的编写意图。
正如编著者在教材的介绍中提到:《公民与道德》教材(学生用书)是用于帮助学生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完成后的学生用书对学生们来说将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和行为。
教材运用多种道德教育方法如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文化传递法等方法设计了许多不同的道德情景和道德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设计形式生动活泼,有二、三十种之多。
如有知识循环、大脑风暴、情景学习、口头表述、今昔对比、故事分享、写歌曲/标语、多媒体呈现、象征性表达、写信给顾问、家庭契约、小测验、解决难题、小型展览、文化食品宴会、完成一个故事、哑剧、戏剧/漫画、识别练习、图片展示、音乐/记录片、项目展示、信息提取练习、意思概述、观看录像、学习新闻摘要、上网搜索、写家谱、拼图等等。
编著者认为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设计这些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到:(1)为互动和讨论做准备;(2)记录他们的个人观察和对书中不同话题的思考;(3)总结每一课的要点;(4)帮助他们设计要进行的活动;(5)回顾他们的(学习)过程。
第四,重视德育的实践性,体现人的思想品德知行一致、知行合一的精神。
新加坡初中《公民与道德》教材每一课中的“付诸行动”模块是专门为学生进行道德实践而设计的。
里面的作业分为实践性作业和批判性反思作业。
例如中一A册第一单元设计了这样三道题目:第一道:了解了有关诚实正直的知识后,你肯定想过在家庭、学校和团体中显示你的诚实正直。
请在家里、学校、团体这三栏中各写两种行为。
(记住:认真履行这些行为,每当你做事诚实正直时都要为自己庆贺一番)第二道:(a)勾出你为提倡正直而付诸的行动。
口编歌曲或顺口溜,口编我们的班训,设计一个图书商标。
(b)在下面的日志中记下一件你们组或班在倡议诚实正直中所做的事情。
第三道:你已经了解到当某人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缺少诚实正直会发生什么事情,请思考:你未来保持诚实正直的必要性。
在此,第一、二道题是实践性作业,第三道题是批判性反思作业。
第五,教师用书配制了详细的学习指导。
与学生用书相对应,教师用书每个单元都有详细的教学程序和资料;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安排,以及相应的材料准备都提出了要求;对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材料也予以标明,指引十分明确,方便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三)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生动活泼的香港公民教材香港《做个好公民》教材是根据1998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公民教育科课程纲要编写而成的,供小学至高中使用。
初中(中一至中三)教材共分三册,每年级各一册。
每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1)家庭;(2)邻里社会;(3)地区社会;(4)国家民族社会;(5)国际社会;(6)公民素质及公民社会。
每个单元由四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工作坊(经验囊、扮演台、游戏角、时事广场)、反思集、资讯站和实践园地。
《做个好公民》教材编写有以下特点:一是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香港《做个好公民》教材内容选择以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为依据,给予学生的公民知识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深化。
以“国家民族社会”内容范畴为例,教材从初小到高中都设计了培养学生“中国的国民归属感”的知识。
初小着重认识国歌、国徽、国旗等一类国家的象征物;高小认识中国的地理、人口、民族、语言、文化艺术、重要历史人物;初中重点选择了历代重大历史事件、中华民族主要传统、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思想和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文化艺术、重大成就和发明等。
高中选择的内容则包括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
各阶段的教材内容设计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所揭示的有关儿童学习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层次展开学习,有利于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完全掌握和领悟的目标。
二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视野宽阔。
香港《做个好公民》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它超越了国家公民的狭隘限制,从个人对不同地域环境共同体的关系中寻找公民的多层含义。
教材将公民教育分为本土环境和国际环境两大层面,前者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民族社会;后者包括国际社会。
最终提出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