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庵篆刻选

合集下载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学习篆书必选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学习篆书必选
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学习篆书必选
学篆范本——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 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 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 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 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 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 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 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 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 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 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 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 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组图组图组图)))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二二二))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篆篆书书书书书书写写写入入门:王福庵及其王福庵及其《《《说说文部首文部首》(》(》(三三三)) 作者:沈晓英 来源:篆书书写入门。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王福庵及其篆书艺术简介二、篆书对联的释文及其作用三、王福庵篆书对联创作的背景和特点四、王福庵篆书对联的释文举例分析五、王福庵篆书对联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正文一、王福庵及其篆书艺术简介王福庵,原名王禔,字福庵,号幼博,浙江杭州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

他擅长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其中尤以篆书造诣最高。

王福庵的篆书取法于秦汉古籀,融汇了历代名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篆书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篆书对联的释文及其作用篆书对联是一种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上下联各有一句,通过对比、对仗和意境的表达,展示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而篆书对联则通过篆书的形式,将古籀文字的优美形态与对联的文学意蕴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其艺术内涵。

释文是指对于古体字的翻译(逐字对译),为便于认读,一般采用楷书或行楷体,有的也使用隶书体。

在篆书对联中,释文起到了沟通古今、传播文化的作用。

三、王福庵篆书对联创作的背景和特点王福庵一生创作了大量篆书对联作品,其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篆书艺术的执着追求。

王福庵的篆书对联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严谨:他的篆书对联在字形结构上十分严谨,力求符合古籀文字的规范,展现了其对传统书法的尊重和敬仰。

2.线条流畅:王福庵的篆书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线条的起笔、转笔和收笔,力求达到线条的和谐统一。

3.意境优美:王福庵的篆书对联作品意境优美,通过对比、对仗和意境的表达,展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王福庵篆书对联的释文举例分析以下是王福庵篆书对联中的一副作品及其释文:上联:山高水长月短日长下联:春暖花开蜂自忙释文:上联:山高水长,月短日长。

寓意山水美景,时光悠长。

下联:春暖花开,蜂自忙。

寓意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蜜蜂忙碌采蜜。

五、王福庵篆书对联的艺术价值和影响王福庵的篆书对联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书法界和收藏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王福庵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

王福庵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

王福庵与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浅析【摘要】王福庵与齐白石同属于清末民国和解放初期的书法家篆刻家,但他们二者相比而言,王福庵书法篆刻属于尚“雅”者,齐白石书法篆刻则属于尚“俗”者。

他们都是以自身独特的篆书入印,二者一个属于阳春白雪,如“大家闺秀”。

一个属于下里巴人,像“山野村姑”。

以《天发神谶碑》作为突破口,是齐白石选择的基点。

而以铁线篆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是王福庵振兴浙派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齐白石;王福庵;书法篆刻;西泠印社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人物、山水,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和行草书,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i王福庵(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王褆,号福庵,又号屈瓠、别署罗刹江民,晚号持墨老人等,浙江仁和(杭州)人。

精算术,工二篆、八分,喜蓄印,自称印傭,精刻印,得浙派神髓。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浙派”领军人物。

ii 从二人的成长背景看,王福庵自小在官宦世家长大,属书香门第,幼时诗文书画金石文字具学,青年己有名气,中年游艺京师,接触者具为社会上层人物,老年成为一代印坛领袖。

齐白石是农家弟子,幼时放牧,青年木工,中年开始接触书画篆刻诗文,壮年游历既广,接触愈多,老年变法,遂成一代大师。

一、书法艺术比较从书法上比较,齐白石书法主要以行草书与篆书见长。

行草在融李北海、何绍基、吴昌硕后为一炉,最终化为自己成熟的书风,多用于跋画或书名、书写日记、题识、便笺等。

他于篆书取法除了《天发神讖碑》、《汉祀三公》以外,更多的兼取东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隶篆碑版和摹印篆。

齐白石却一变“篆尚婉而通”常态,于方整中见生机,在篆隶间抒发豪情(见图3.8)。

王福庵

王福庵

王福庵王福庵(1878-1960.3.2),原名王寿祺,后更名王褆,字维季,号福庵、福厂、屈匏,70岁后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印佣、锄石农、屈瓠、罗刹江民等,室名糜砚斋、春住楼,清·浙江省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晚年客居上海。

幼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

工书法,精篆刻,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

晚清时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

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

年轻时供职铁路。

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工书法,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

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

精于篆刻,初师“浙派”,得其神髓,又兼取“皖派”之长,上追周秦、两汉,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1910年30岁后致力于书法篆刻的继承与创新,论者谓与吴昌硕、赵时枫鼎足而立。

民主革命时期,经10年规划、筹建始正式成立,功在印界。

中年旅京,民国初年移职北京印铸局技正,与唐醉石、冯康侯等共事,负责篆铸各地官印,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尗平盛情相邀聘为顾问,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编订画册。

大革命时期,篆刻以细朱文多字印名冠当代,时与吴昌硕、赵叔孺有并美之誉,海内外求刻者纷至沓来,户限为穿。

中岁患病,伏案不便,间或在藤榻上取仰姿刻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48岁应南京政府聘请,任印铸局技正,在职2年(即1930年)辞官回沪,定居上海四明村邨,埋首艺事,喜鬻书、印以自娱、自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8岁时刻“两耳唯于世事聋”印,以志其拒敌伪要员之邀访。

解放战争时期,晚岁手颤,惟起床后一段时间可以临池,故所作多在此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之职,刻“即是多所欣”印,以表对新中国的热爱。

擅金文、小篆,尤以大小二篆为最著。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篆刻名家————————————————————————————————作者:————————————————————————————————日期:近代篆刻名家近代因考古学的兴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创作异常活跃。

当时有吴昌硕、丁辅之(鹤庐)、陈衡恪(师曾)、赵石(古泥)、齐白石(濒生)、赵时棡(叔孺)、乔大壮(曾劬)、王禔(福庵)、邓散木(粪翁)、钱瘦铁(叔厓)、来楚生(然犀)等诸家知名于世。

然论其流派风格影响深远者,当推齐白石、赵时棡、王禔三家。

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

总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而且使其更加波澜壮阔。

齐白石赵时棡乔大壮王禔邓散木陈衡恪钱瘦铁来楚生简经纶罗福颐陈巨来沙孟海易孺邓尔疋容庚谈月色朱复戡单晓天诸乐三陈子奋方介堪陈半丁韩登安马公愚黄宾虹弘一法师吕凤子徐生翁徐无闻邹梦禅秦咢生商承祚齐璜(1864--1957)字濒生,号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

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

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

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位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

后学赵之谦、吴昌硕。

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

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

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

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

由此可见,他对自已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王福庵及其《说文部目》

王福庵及其《说文部目》

地载结构
•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 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 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 垂脚篆字的底线。
排叠结构
• 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 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 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包裹结构
直势
曲势
向背结构
•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 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 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 体势,不可等而视同。 • 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 • 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
相背
相让结构
•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Fra bibliotek分的字都朝向一 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这就要求对字作 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 以达到和谐统一。
先主笔后副笔
•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 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
•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 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 的掌握重心。
独体结构
•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 独立而自成体势。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 曲势两种。 • 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 • 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横弯
直弯
•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 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上弧
•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 前面的横竖一样都 是欲右先左,欲上 先下的,关键是要 保持圆劲的势态, 保持笔毫着纸的深 浅一致以及适当的 速度,注意对称, 两弧在中间地段衔 接,衔接处要写的自 然不留痕迹。

王福庵篆书对联范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范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范文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组图)作者:沈晓英:篆书书写入门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很大影响。

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福庵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庵,晚号持默老人。

西泠印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幼承家训,耳濡目染,博学滋养,十余岁即工书法篆刻,二十五岁就与丁辅之、吴石潜等创立了西泠印社,从此声名大振,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目睹了清官所藏书画器物精品,精审鉴定,使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福庵的《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纯净单一,提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立体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致。

下面我们以此为蓝本,择字进行具体的技法分析指导,以期对小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学者从偏旁部首入手,不仅能掌握小篆的结体、用笔,而且在识篆上,也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12345王福庵王福庵(1878-1960.3.2),原名王寿祺,后更名王褆,字维季,号福庵、福厂、屈匏,70岁后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印佣、锄石农、屈瓠、罗刹江民等,室名糜砚斋、春住楼,清·浙江省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晚年客居上海。

幼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

工书法,精篆刻,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

晚清时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

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

年轻时供职铁路。

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工书法,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

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

浅谈王福庵的篆刻艺术——“玉箸铁线承前开派”

浅谈王福庵的篆刻艺术——“玉箸铁线承前开派”

MING RI FENG SHANG52艺 术 设 计文|刘治鑫浅谈王福庵的篆刻艺术——“玉箸铁线承前开派”摘要:王福庵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在中国篆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独特的书法魅力,结合扎实的传统功力,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形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格调、开创了多字印的新风貌。

他年幼时承家学,成年后又转益多师,印风形成历四期,开辟了玉箸铁线篆的新风貌。

振兴浙派,成为新浙派的领军人物,在印学发展上有开宗立派之功。

本文通过对王福庵篆刻艺术风格的形成四个时期的简述,探讨他的艺术风格特点、创新意识、和对待传统时艺学者应该持有的客观态度。

关键词:王福庵;玉箸铁线篆;新浙派;福厂印风王福庵在中国篆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对浙、邓两派印风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化为己用。

他在西泠印社四君子中,年龄最小,但在篆刻创作上唯有他具有开宗立派之功。

王福庵存世的作品数量颇多,在《福庵印稿》中就有存印一万两千方之多,《糜研斋印存》有20巨册之多。

在其篆刻生涯当中,几万方的印作可以证明王福庵具有四君子中其他三人所不具备的艺术影响与威望。

他不仅仅在西泠印社有着显著的地位,而且在中国篆刻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印风的发展与形成王福庵的篆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初期奠定阶段、游历广涉期、印风初成期、稳定成型期。

现今流传下来的王福庵印存中,很少有他二十八岁之前的作品。

结识年长他十三岁的钟以敬,对他早期篆刻学习影响很大。

王福庵喜欢他的印,常常出石求刻,他对后学的王氏也多有提携勉励之情,王福庵的印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

钟氏为王福庵所治之印,多存在《麋研斋印存》中,有上百方之多。

足以见得当时印坛前辈对后学的悉心教诲,以及后学在谦逊学习的同时,对前辈之敬重可见一斑。

王福庵在其幼年时集众家之长,自身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为日后成为新浙派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

在王福庵二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是他生活最不稳定的时期。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王福庵,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篆刻家协会会员,是一位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具有很高造诣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并获得奖项,其艺术水平被认为是属于一流的。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和篆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王福庵擅长书法和篆刻,而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研究更是颇有建树。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成果。

王福庵在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在书法作品中,他不仅追求书法笔墨的工整和美感,更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古典诗词或儒家经典为题材,运用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来创作。

在他的作品中,文字和意境的融合达到了极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王福庵在篆刻方面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印章艺术,需要对文字和形体结构有精深的理解和把握。

王福庵的篆刻作品不仅在技法上有着扎实的功力,更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情感表达。

他的篆刻作品常常以传统经典中的名句或自己的诗作为题材,运用古印文与图案相结合的方式,使作品既有着古朴的风韵,又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王福庵的篆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推崇。

王福庵的书法篆刻艺术研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上。

他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并努力挖掘其中的精髓。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敬畏和传承,又有对当代审美的追求和表达。

他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个性特色。

他也积极参与书法篆刻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传授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技法,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非常丰硕的。

他在书法和篆刻领域的造诣非常高,作品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福庵的艺术成就会更上一层楼,为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66方斋号印告诉你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取斋号的

这66方斋号印告诉你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取斋号的

这66方斋号印告诉你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取斋号的各位印友,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王福庵先生的篆刻作品,他躺着刻印的故事令不少印友啧啧称奇,膜拜不已。

王福庵先生印谱中有一方印文为“麋研斋”的朱文印,这是他自己的斋号印,听起来非常特别,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斋号的由来。

可惜金石君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刚好也借此机会向一些专家讨教。

△麋研斋说到斋号印,它可是是中国印章发展史上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

从古至今,文人都喜欢给自己的住所(可以是实的,也可能是虚的)取上好听或别致的斋号。

有了斋号以后,就自然要有斋号印,自己会刻的就自己刻,不会刻的就找别人刻。

所以,今天的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文人斋号印。

本周金石君就带您领略一下这道亮丽的风景,这些斋号印都是金石君从各种名家印谱、名人书画作品中扒出来的,足足花了三四天工夫,希望各位印友能多多捧场,随手转发。

历代名人斋号印李泌:端居室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道家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

△端居室自从肃宗在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

正是这种与肃宗极为亲密的关系,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

两京收复后,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为他建造居室,端居室就是李泌此时闲着时候居住的地方。

赵孟坚:彝斋赵孟坚(1199年-1264年),中国南宋画家。

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

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

△彝斋《檇李诗系》载:赵孟坚喜欢喝酒,喝醉了连头发上都洒着酒水。

说明他嗜酒如命。

”彝的意思是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米芾:宝晋斋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王福庵是我国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他的作品以自然、深邃、雄奇、凝重的特点而著称,被誉为“以雄奇、深邃见长,深得魏碑之神韵”。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当代艺术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王福庵的艺术背景、艺术风格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王福庵的书法篆刻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王福庵的艺术背景王福庵,原名王彦,江苏人,出生于一九二五年,是我国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

他曾师从于王羲之《颜勤礼序》中的“通”、“通”之派虞世南书法,深受它的熏陶。

此后又在金石、碑帖、篆刻方面独立探索,在王羲之、欧阳询的表现形式上,继续其研究,并将它发扬光大。

个人的独立成就,在他的学生、追随者、广大书坛朋友心目中,都是为难得的优秀艺术家。

王福庵在书法篆刻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时间,他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早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师承欧阳询、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中国古代书法篆刻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

此后,王福庵一直致力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不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书法篆刻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王福庵的书法篆刻以“雄奇、深邃”为主要特点,其作品刚劲有力,气息雄浑,意境深邃。

他的书法作品流露出一种极富魅力的个性和韵味,给人以流畅、凝重、大气、博大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笔墨之美,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庄重的气质和深刻的内涵。

王福庵的书法篆刻作品在整体构图上追求意境的深远与空灵,字体间距刚柔相济,线条流畅自然,形神兼备。

在用笔方面,王福庵极富变化的笔墨结合了魏碑、隶书、行楷的特点,将中国书法绘画中最具传统美感的线条、墨色、形体和意境完美地统一了起来。

他的书法作品宛若遗世独立,颇具中原书法传统风貌,且融入了现代艺术手法,充满了现代感和个性魅力。

王福庵的书法篆刻艺术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还深受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喜爱和追捧。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

王福庵篆书对联释文摘要:I.简介- 王福庵- 篆书对联II.篆书对联的释文- 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对联的篆书风格- 对联中的文字含义和象征意义III.王福庵的篆书艺术- 王福庵的生平- 王福庵的篆书特点- 王福庵的篆书对联作品IV.结论- 王福庵篆书对联的艺术价值- 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正文:I.简介王福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篆书对联备受人们喜爱。

篆书对联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介绍王福庵篆书对联的释文,以及王福庵的篆书艺术。

II.篆书对联的释文王福庵篆书对联的释文如下:上联:山色有无中,下联:江流左右逢。

这副对联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上联描述了山色的变化,下联描述了江流的曲折。

对联中的文字含义深刻,充满了象征意义。

III.王福庵的篆书艺术王福庵(1880-196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篆书艺术独树一帜。

王福庵的篆书对联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王福庵的篆书特点如下:1.线条流畅:王福庵的篆书线条流畅,笔画圆润,具有优美的节奏感。

2.结构严谨:王福庵的篆书结构严谨,字形规范,符合传统篆书的要求。

3.布局巧妙:王福庵的篆书对联布局巧妙,文字大小、间距恰到好处,整体协调美观。

IV.结论王福庵篆书对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展示了王福庵的篆书艺术特点,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王福庵

王福庵

王福庵王福庵(1878-1960.3.2),原名王寿祺,后更名王褆,字维季,号福庵、福厂、屈匏,70岁后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印佣、锄石农、屈瓠、罗刹江民等,室名糜砚斋、春住楼,清·浙江省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晚年客居上海。

幼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

工书法,精篆刻,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

晚清时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

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

年轻时供职铁路。

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工书法,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

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

精于篆刻,初师“浙派”,得其神髓,又兼取“皖派”之长,上追周秦、两汉,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1910年30岁后致力于书法篆刻的继承与创新,论者谓与吴昌硕、赵时枫鼎足而立。

民主革命时期,经10年规划、筹建始正式成立,功在印界。

中年旅京,民国初年移职北京印铸局技正,与唐醉石、冯康侯等共事,负责篆铸各地官印,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尗平盛情相邀聘为顾问,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编订画册。

大革命时期,篆刻以细朱文多字印名冠当代,时与吴昌硕、赵叔孺有并美之誉,海内外求刻者纷至沓来,户限为穿。

中岁患病,伏案不便,间或在藤榻上取仰姿刻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48岁应南京政府聘请,任印铸局技正,在职2年(即1930年)辞官回沪,定居上海四明村邨,埋首艺事,喜鬻书、印以自娱、自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8岁时刻“两耳唯于世事聋”印,以志其拒敌伪要员之邀访。

解放战争时期,晚岁手颤,惟起床后一段时间可以临池,故所作多在此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之职,刻“即是多所欣”印,以表对新中国的热爱。

擅金文、小篆,尤以大小二篆为最著。

王福厂铁线篆五种欣赏

王福厂铁线篆五种欣赏

王福厂铁线篆五种欣赏#书法秘诀##篆书首临峄山碑#『铁线篆』是小篆书体的一种,因线条纤细盘屈、韧如铁丝而得名。

擅此种书体者,历代名家有唐之李阳冰,清之王澍、洪亮吉孙星衍等。

至民国,当推王福厂为一时之翘楚,后世学铁线篆书者多师法之。

王福厂(1880——1960)名禔,初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厂,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

室名麋砚斋。

浙江杭州人,近现代著名金石家。

清末时与丁辅之、吴石潜、叶为铭创立西泠印社。

民国初年至京,任印铸局技正,后至沪鬻字治印自给。

一九四九年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王福厂潘正叔赠王元贶诗(局部)王福厂书法颇工致,其用笔典雅婉约,线条优美流畅。

篆、隶书法被世人推为典范。

笔者十数年间过手王福厂书法作品数百事,可见其创作量颇大,且创作整体水平较稳定。

王福厂书法虽多以篆、隶为主,然风格多样。

以篆书为例,金文、缪篆、小篆无不精通,又以铁线篆最为精工。

王福厂铁线篆书法作品主要创作于其五六十岁间,是其艺术创作最为旺盛之时。

王福厂节录班孟坚《西都赋》(局部)王福厂之铁线篆书法与前人相较,不同处首先胜在结体。

前人书铁线篆,每字大小多相近,而王氏所作铁线篆除对联之类作品外,条幅、中堂等作品,纵向行距整齐而横向错落。

此种布局当得益于其长年篆刻及金文书法的创作。

其次胜在用笔,如清代王澍、洪亮吉、孙星衍等人,书铁线篆之用笔多平滑,王氏多涩笔,远观结体严谨,近看用笔厚重凝结,有一波三折之势。

又清人多采用特殊工具创作铁线篆书法,影响蓄墨量,用墨每笔至中后段多明显墨枯。

王福厂节录左太冲《三都赋序》(局部)王氏书铁线篆或其他篆、隶书法作品时,遇转折处多有接笔,甚至一笔多接,然无丝毫突兀之象,故其用墨涩而不枯。

或云此应与王氏早年手遭电击,作书无法悬腕执笔,而其用笔之波折亦乃臂与桌之磨擦所致,乃至此后刻意使其匀净。

也因此,王氏书作少有榜书。

此聊备一说。

王福厂节录萧仁显《言志书》(一)(局部)王福厂节录萧仁显《言志书》(二)(局部)当代习王氏篆书,尤其是铁线篆者渐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