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二学案(学生专用)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档:比的应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应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比的基本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拓展:比的应用,包括物品的比较大小、数的大小比较等。
3. 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比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物品的大小。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提问:如何用比的方法表示这两个物品的大小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比的应用。
Step 2:巩固知识(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两两配对,并用比的方式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2.学生完成后,教师随机选几对学生演示,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3. 让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配对,并用比的方式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Step 3:拓展运用(30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比的问题,要求学生用比的方法解决。
例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之比是2:3,小红的身高是120cm,问小明的身高是多少?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向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比的应用问题,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并展示解决过程。
例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比是5:3,小红今年12岁,问小明几岁?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解决过程。
3. 学生互相评价展示的解决过程,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肯定。
比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
比的应用导学案(推荐3篇)【比的应用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以谁作单位1的量。
(1)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2)台湾岛面积是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几?(3)已生产的水泥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二)、新授。
1、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1)读题。
(2)怎样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3)画出线段图。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5)、将题目中的改成12%该怎样解答呢?(6)、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7)、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A:140012%=168(册)168+1400=1568(册)B:1400(1+12%)=1400112%=1568(册)2、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比的应用导学案第2篇】课题:比的应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二)》教案(优质精编)
《比的应用(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比例列方程,并能解答已知比例和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列方程,并能解答已知比例和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合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葡萄糖注射液,那你们知道这种注射液是怎样配置出来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21页上的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些什么?2.学生读图,获取数学信息。
3.全班交流。
教师相应板书:葡萄糖药粉:水=1:9提问:8.5千克药粉和需要的水的比是多少?如果用x表示要加入的水,你能写出8.5千克药粉和需要水的比嘛?二、新课学习1.学生讨论回答:8.5千克药粉和需要的水的比还是1:9,如果用x表示要加入的水,8.5千克药粉和需要水的比是:8.5:x。
写成比例是:1:9 = 8.5:x2.让学生自主列出方程并解答。
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重点交流:x=8.5*9这步的运算依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还可以根据1:9的实际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即:8.5*9=76.5(千克)4.试一试(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方程和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解答已知比例和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的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结论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已知部分量比例,求另一部分量的按比例分配问题,同学们说一说此类问题可以怎样解答?四、课堂练习课本第22页练一练。
1.先读题,找出题中成比例的量和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书写方法。
(2)学会求比值,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书写方法。
(2)求比值的方法。
(3)比例计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比与除法的关系。
(2)比例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除法的概念及应用。
(2)引入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除了用除法,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2. 探究比的书写方法(1)讲解比的书写方法: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举例演示比的书写。
3. 学习求比值的方法(1)讲解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即为比值。
(2)举例演示求比值的过程。
4.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例: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1. 基本练习:(1)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自主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
2. 拓展练习:(1)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比的书写方法、求比值的方法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了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比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比的应用二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二教学设计比的应用二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在初中数学中的比较大小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初中数学课程中,比较大小是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一步。
教学目标:通过比的应用二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应用比较大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和性质2. 比的运算方法和应用教学方法:1. 案例引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含义和运算方法。
2. 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物体和数值,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比的定义和性质 1. 热身活动:教师展示一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表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 引入比的定义:教师通过案例引入比的概念,并给出比的定义。
3. 比的性质归纳:教师让学生观察比的运算过程中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性质。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比的运算方法和应用1. 知识复习:教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比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入比的运算方法:教师通过案例引入比的运算方法,提供例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答。
3. 比的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运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1. 教学资源:教师提供涂鸦板、投影仪和实物图表等教学工具。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比的应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比的概念,了解比的含义和意义;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 学会比的大小比较;4. 练习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比的大小比较;3. 比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 学会比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环境营造:课堂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有足够的光线,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2. 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形象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比的认识,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这两个苹果哪个更大?”“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两个苹果的大小?”等等。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的概念和含义: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含义。
比是数学中表示两个物体或数量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
比的计算可以通过一个冒号“:”或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
2.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例如,若要表示AB和CD的比为2:3,可以写作“AB:CD=2:3”或“AB/CD=2/3”。
3. 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会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比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两数相除后的商的大小进行判断。
如果商大于1,前者较大;如果商等于1,两者相等;如果商小于1,后者较大。
三、练习(25分钟)1. 学生练习比的表示方法:教师出示一些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算并回答。
例如,“用比的形式表示10与20的比”等。
2. 学生练习比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一些比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比较5:7和3:4的大小”等。
3. 学生进行比的应用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比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每天用30分钟做作业,小石用50分钟做同样的作业,两人做作业的速度谁快?”等。
《比的应用》教案:小学生对比应用实际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技巧训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们来说,经常需要进行比较,比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比的应用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小学教育中,对于比的应用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小学生对比应用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是十分关键的。
教学中需要强调比的应用的实际意义,这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一步。
要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例如比家长的年龄、比自己和同学的身高、比一年四季的气温等等。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比的应用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体现的。
针对比的应用的具体内容,教师需要对比的方面进行分类,从而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
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比较大、比较小、相等三个方面开始讲解,便于学生们理解。
同时还要注意,教学中要避免一味强调大小的概念,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习惯和思考方式,让学生们明白比较的本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针对比的应用技巧训练,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们一些通用的比较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技巧,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基本常识,如何正确地使用“比”字、三个及以上比较对象的比较,使比较表达更加准确。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形式来强化学生们的比较技巧训练,例如比赛中计时、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是非常实用的训练方式。
最终,在比的应用教学中,应注重形成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帮助小学生们理解比较概念的实际意义,以及表达技巧的训练。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比的应用的本质和技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比的应用真正的应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并提高小学生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比的应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通过教学,我们能够让小学生们了解比的应用的实际意义,掌握比的应用的本质与技巧,培养小学生们辨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未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的应用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教案标题:比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据比较与分析。
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数据比较与分析。
教学难点:1. 灵活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多样化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演示用的比例尺和实物比例模型。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准备纸、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种比例尺和实物比例模型,向学生引入比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使用比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知识讲解与示范:1.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比的定义和表示方式,并从小数、百分数等角度进行讲解。
2. 提供多个实际问题,展示如何应用比的概念解答问题。
例如:今天有30个男生和50个女生参加比赛,请问男女生比例是多少?3. 运用比的概念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某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30%,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多少?合作探究:1. 分为小组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和比较。
例如:某校初中部一年级有300名学生,六年级有600名学生,请比较两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比例。
2. 要求学生在解答时写下解题思路,并通过演示答案来验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理论计算。
2. 老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纠正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拓展延伸:1.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解答。
例如:某工厂生产了200件产品,其中有15%是次品,请计算总共有多少个次品。
2. 鼓励学生针对实际生活中的比较问题进行自主设计和解答。
总结反思:1.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比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相同,比的写法一般写成“:”的形式。
3.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大小、计算比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比。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3. 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引入,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者的速度关系。
2. 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比的读写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举例,展示比的实际应用,如计算商品的折扣。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的读写方法和应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十、拓展与延伸:1.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等。
2. 比在数学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比例、比例尺等。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比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比的应用导学案2 (2)
1、 一杯330亳升的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 9。需要咖啡和奶 各多少亳升?
2、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 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48Ao三个班各应栽树多 少棵?
3、 一杯盐水200克,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 : 24:如果再放入盐8克,这时盐与水的质量比是多少?
3、 •杯盐水200克,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 : 24;如果再放入盐8克,
这时盐与水的质受比是多少?
KS处
我的疑惑
教学反思 (我的收获)
3、 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 : 20,现有盐克,可制成多少 克这种盐水?
二、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周围篱笆长140米,长与宽的比是4 : 3,这 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2、 一种混凝上是按2份水泥、3份石子、7份沙子的比配制成的,要配
制这种混凝土4吨,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千克?
4、 黑火药是用火硝、木炭和硫磺按15 : 3 : : 2的比配制成的,
要制造这种火药300干克,三种原料各需多少千克?
一、 自主学习:
5
1、 修一条路,已修的姑剩下的3。剩下的和己修的比姑(
己修的和全长的比是()o剩下的和全长的比是( )。
2、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 2,这两个锐角分别多少 度?
燕子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比的应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拓展延伸:
甲数比乙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 : 7,那么甲数是多少?
《比的应用》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告诉学生比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的表示形式为“a:b”或“a/b”,a称为被比数,b称为比数。
2. 概念讲解(1)解释比的概念:比是用来描述两者数量关系的一种运算符号。
比的意义是表示两个东西的数量关系,比是有方向的。
在比中被比数在前,比数在后。
(2)比的性质: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倍数关系、比例的可加性和消去性以及比的倒数。
3.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小明买了3件衣服,小红买了6件衣服,问小明和小红买衣服的数量之比是多少?4. 进一步应用通过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与延伸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互评。
五、作业布置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演讲和查看学生的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小学学案)比的应用导学案
《比的应用》导学案
大甲学校张志秀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比。
那么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比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二、导入明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幼儿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把一筐橘子分给到大班和小班,怎样分合理?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结果,并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样分?
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组的结果,并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四、稳固新知
1、小青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
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五、达标测试
1、列式计算
〔1〕甲数的11/4是88,甲数是多少?
(2) 甲数比232少1/4,甲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米,长与宽的比是4︰3,。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4小时后相遇。
甲、乙辆车的速度比是8︰7,甲乙辆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2〕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年级《比应用2》教学设计
六年级《比应用2》教学设计六年级《比应用2》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比应用2》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后而进行的综合练习,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
按比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份数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现在教材一般用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
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的检测评价功能,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激励功能,因为练习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
思维训练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而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训练,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笑笑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3问:你能变换一种说法吗?问:如果笑笑继续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设计意图】回顾前面的比、分数之间的关系2、看图说话盐:水:问:通过线段图你读出什么信息?现要调制这样的盐水140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独立思考归纳:这是一个基本的把两个量的和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即和比分配和比分配140÷(1+6)一份的量3、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宽、高的比是3:2:1的长方体框架。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比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和分类;2.学会运用比的应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运用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辨别问题中需要使用比的应用;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图片,上面有三个比例尺:1:10,1:50,1:100。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比例尺的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比例尺的作用是将实际尺寸缩小到一定比例,便于我们观察和测量。
2.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真实地图,然后提问:“如果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那么地图上的一条实际长度为8厘米的公路是多长?”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的应用完成计算。
3.自主探究(30分钟)a.学生分组讨论比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后选取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在每组之间巡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b.学生组内讨论时间结束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解答和思路。
其他小组通过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c.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思考情况,对于一些解答不完整或错误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问题中是否存在比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应用进行解答。
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
6.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比的应用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解题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惑和错误。
比的应用 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比的应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是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一节比的应用课,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了解比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进行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含义;(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能够理解并运用比的概念进行生活实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含义;2. 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的概念进行生活实践。
四、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含义;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的概念进行生活实践。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环境营造:教师将一些具有比较性质的物体摆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看到了哪些物体?”“你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这些不同可以如何描述呢?”“你有没有比较过这些物体呢?”3. 引入比的概念: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比的概念:“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
比就是用来描述两个物体或两组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步骤二: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概念解释:教师解释比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进行理解和描述。
2. 比的表示方法:教师介绍比的表示方法,包括用冒号表示比,用分数表示比,以及用画线表示比。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比的表示方法来描述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步骤三:比的应用实践1. 生活实践:教师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求解。
2.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系列关于比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并交流他们的解答方法和答案。
比的应用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数量、尺寸等方面的比较;2. 学会使用图表等形式展示比的信息;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比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会将比的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 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哪个形状更长/更大/更高/更轻?2. 引出比这个概念,向学生解释比的含义,如:比是一种用来比较大小、数量、尺寸等差异的方式。
第二步:比的定义和表示形式1. 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演示如何表示比的关系,如:用":"、"="等符号表示;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数量等特征,让他们使用比来描述物体间的差异。
第三步:比的运算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比例题目,如:1:2 = ?:4,向学生解释如何计算比例;2. 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比例题目,引导他们通过计算找出正确的比例关系。
第四步:比的图表展示1. 引导学生将比的结果用图表形式展示,如: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2.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张图表,展示某种比例关系的变化趋势。
第五步:拓展应用1. 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比例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2. 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范围,如:生活中的比较、商业分析等。
四、教学延伸1. 教师可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实例,进行比的分析和展示;3. 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图表来展示比的信息。
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运用比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你对比的概念有什么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比的运算方法你掌握了吗?能否给出一个计算比的例子?3. 你认为比的图表展示对于理解比有何帮助?(文章字数:694字)。
《比的应用二》优秀教案
数学导学案主备人:审批人:日期:总课时:
课题比的应用
课型展示课(三)、生成性问题:
二、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
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
多少吨?
2、图书馆买来16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年级同学阅读。
低、中、高
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三、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四、整体回顾,归纳总结
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平均分的问题,而是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
先根据己知的比得到
每部分的份数及总份数,然后根据具体数量与对应的份数关系解题,可以转化为整份数思考,也
可以由份数进一步转化为分数思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能力目标:熟练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熟练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的解法。
找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导学流程1、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分钟) 2、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分钟)3、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分钟) 4、发放学案指导预习(分钟)
一、小组合作讨论解疑
(一)、预设性问题:
温故互查:
“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二)、点拨性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它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应用(二)-优质教案word版本
比的应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利用方程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辅导学案(学生专用) 知识点: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老教材: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
例。
基本 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个内项的积。
7、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 b
a = a ÷
b (b ≠0) 8、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
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
得的商叫做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
的整数比 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一个比 例题解析
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850米的AB 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17分,乙行完全程需5分,
请你按要求写出比。
(1) 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比;
(2)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
(3) 乙所行的路程与速度的比。
例2、 甲数的37与乙数的25
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
例3、 长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例4、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内角与最小内角相差30°,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4:5,求
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例5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例6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巩固与练习
一、填空
1、5
8
=()24
÷=():16=()(填小数)=()%
2、把1
3
时:36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3、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8,甲数比乙数少()%。
4、甲、乙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比是5:6,底面半径的比是2:3,高的比是()。
)成反比例。
9、把25克盐溶解到1千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二、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3
4
千克:150克=
3
:1501:200
4
=()
3、比例的两外项之积减去两内项之积的差是0。
()5、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
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1
:
56
,所以甲数比乙数小。
()
8、A的4
5
相当于B的
4
7
,那么A::B=5:7。
()
三、选择
1、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比是()。
A.6.28:1
B.3.14
C.3.14:1
D.6.28
2、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必须()。
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缩小到原来的1
5
C.不变
3、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是2:5,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A.2:3
B.2:5
C.2:7
D.3:2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相等,它们的面积比是()。
A.2:1
B.2
C.1:2
D.1:1
5、一件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A.3:2
B.
1
1
2
C.
2
3
D.2:3
6、两只同样的直角三角板(三内角比为1:2:3),拼成一个三角形后,三个内角的比是()。
A.1:1:1
B. 1:1:4
C. 1:1:1或1:1:4
D.都不是
7、一辆自行车与汽车的速度比是1:4,一天它们行驶的路程比是2:3,则它们行驶的时间比是()。
A.8:3
B.3:8
C.1:6
D.6:1
8、在浓度为10%的盐水100克中加入10克盐,此时盐与盐水的比是()。
A.1:5
B.2:10
C.2:11
D.2:9
四、解比例方程
(1)320
12
x
=(2)
421
::
534
x=
(3)377
::
51210
x
=(4)
0.6
370
x
=
五、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为96厘米,三边的比是3:4:5,每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之和是120厘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2:1: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
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3、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
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一个车间女职工比男职工少30人,男职工与女职工的人数比是5:3,这个车间共有多少职工?
5、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书的比是5:3,如果甲校给乙校5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书的比就是
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6、在一幅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机场的距离是8厘米,一架客机以每小时600千
米的速度从甲地机场飞往乙地机场,需要几小时?
六、 真题演练
1、9:( )=0.75=(
)()
=( )% 2、如图,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5:12,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则DE 的长是( )厘米。
A B
D E C
3、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 )。
4、在比例尺为1:7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6、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相距1500千米的两地距离是40厘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7、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用____分钟才能追上乙.
8、从家到学校,王兵用了4
3小时,李平用了31小时,王兵和李平的速度比为( ) A 、4:9 B 、3:4 C 、9:4 D 、43:3
1 9、有下列叙述:①整数a 的倒数是1a
;②因为4.8÷0.8=6,所以4.8能被0.8整除;③六年级一、二班共102人,全部到齐,出勤率102%;④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做9天完成,则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12:9。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个
A.1
B.2
C.3
D.4
10、求未知数X
9X -41=10 10:X=142:5
4
X 4.0=0.7:2.8 5.72.1=X
4.0
11、某工程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完全程的
14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0米,这时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这段路共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