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名校版
2019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7: 30-9: 30)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75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士”在西周地位较低,仅担任地方基层官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开始选用士人充当要职,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无不从士人中产生。
这些原本没有世袭特权的“士”进入高级统治层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形成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表明贵族政治全面崩溃【答案】 B2.墨子《非儒》篇中说:鲁哀公迎孔子回国,席子摆的不对孔子不坐,肉类割得不正他不吃。
孔子这一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A、礼B、仁C、中庸D、德治【答案】 A3.到 2016 年为止,在全届范围内发现的汉代牛耕图像共 15 处。
其中,陕西有7 处,山东 4 处,江苏 2 处,内蒙古1 处,山西 1 处。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汉代A、牛耕技术已经普及B、北方农业相对发达C、农具取得重大突破D、政府重视精耕细作【答案】 B4.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等文字。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B、海昏侯刘贺在书法上有很髙成就C、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D、汉武帝的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答案】 C5.宋之前,“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
范氏宗之,亦釆才行髙秀養,非独贵节烈也”。
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C、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加剧【答案】 A6.明洪武十三年九月( 1380 年),在朱元璋宣布永远废除宰相制度半年以后,一度设置过所谓“四辅官”,以四季为名,选一些耆儒之臣,分季协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处理等事务。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太原市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14 分)(1)政府积极主动,开放包容;侨民众多,职业多元;外商广泛参与国内经济活动;商品生产具有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6分,任答3点即可)(2)变化:由海禁到局部开放。
(2分)影响:带动了中国特别是南方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东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形成环中国南海的贸易繁荣圈;扩大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6分,任答3点即可)26. (16 分)(1)背景:西方工业文明传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或洋务运动的推动);晚清和民国政府的教育改革。
(4分,任答2点即可)评价: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培养了一些实用人才,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程度有限。
(4 分,需从两个角度作答,一个角度2分)(2)新变化:职业中学的广泛建立;职业教育逐渐走向体系化;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
(4分,任答2点即可)原因: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现代化建设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党和政府的重视( 或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4分,任答2点即可)27. (10分)(1)国家主导,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改革科技体制;重视推动工业的科研化进程(或科研和生产的紧密结合);建立专业科研机构,完善科研体系:以军备竞赛和争夺霸权为重要目的。
(6分,任答3点即可)(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完善科研体制,促进科技进步;和平利用科技,使之为人类造福。
(4分,任答2点即可)28. (12分)评分标准第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①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①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9-6分):①观点较明确;①能结合材料并利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史实论证观点;①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doc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即“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
”五更相当于现在的()A.1点到3点B.3点到5点C.5点到7点D.7点到9点2.《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此记载反映出()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3.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吏队伍的廉洁与效率而建立的。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官吏监察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秦朝设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丞相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D.元朝设枢密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4.“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今安在?”魏源的这一诗句旨在说明()A.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B.外国商人经葱岭可以到达大清国C.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通商已经有两百年之久D.中西通商两百年以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5.洪仁玕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然之学,用以新民新世。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
由此可推断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4.中唐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D.维护国家的主权6.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太原市 高三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 选择题 :本 题共 30小 题 ,每 小题 2.5分 ,共 Ts分 。在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 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 6页 答题栏 内。 1,商 周时期 ,耕 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9以 朝诸侯”;姜 太公 曾“卖饮于孟津”,后 辅佐
文王兴盛西周 。据此可知当时
D,重 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
5。 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 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 盛唐
时期农耕文 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由此可以认为
A,寒 冷气候阻碍农耕文 明的繁荣发展
B。 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 附会
C。 气候变迁对文 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 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i 渊w 犁ຫໍສະໝຸດ 凵 凵 硎H 凵¨
ˉ' 川丨 H 凵
凵 丬
H 川
恧 奏
以 艹
猁
L 丨
L 刊
丨 丨 剽 川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23,下 表为英 国议会改革 的重大事件列表。表 格反 映 的主要趋 势是
1867年 、1884年 1872年 1883年
一再 降低选 民的财产资格 限制 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 选 民能够 自由表达个人意志 通 过 取缔 选举 舞 弊法
第 2页 (共 12页 )
12,19⒛ 年 5月 ,胡 适在隧我钔对于学生的希望》谈到 嚣“篾唐 的中懑年人阚下 了乱子 ”却要未碱 年的学生抛弃学遨爹簏废光llJ,来 干涉纠正扌这蠡天下最不鳋鞲勰事。”胡遘这敲藜疑鑫
A,赞 扬膏竿学生爱国行动
憝够认 为学 生遘 鹌耩 不辔 失
C,指 萧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太原市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7: 30-9: 30)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5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 号墓。
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
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髙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2.《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
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
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3.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4.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5.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
这些演变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6.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 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一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葛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B.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C.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D.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2.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
据此可知,周人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3.《后汉书》记载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事迹,如胶东相吴祐,遇到百姓打官司,总是“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这类地方长官为数不少。
这说明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从东汉开启C.东汉基层社会实现了长治久安D.儒家思想影响官员的为官意识4.东晋南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研习谱牒之学的世家,其中南迁的贾氏、王氏最为出名。
他们所编的《百家谱》《十八州谐》等,使得朝廷对各地士族有了更多了解。
谱牒的编修A.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适应了当时政府的治理模式C.保障了门阀士族可垄断仕途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5.唐朝官府制定了对工匠进行严格培训的制度,按照不同工种技艺难易的程度规定了长短不等的习艺时限;此外,对学艺的工匠也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
这些措施旨在A.培养工匠文化素养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确保官营产品质量D.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山西省太原市6.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历史、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
其中朱门’’指的是A. 富裕人家B. 贫苦百姓C. 寺庙庵堂D. 官府衙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选项A,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指代富贵之家,即富裕人家。
这里的“朱”通常与红色有关,而红色在古代往往与权贵、富贵相联系,因此“朱门”在此处指的是富裕人家,故A项正确。
选项B,贫苦百姓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被描述为生活困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形象,与“朱门”所代表的富贵、奢华相去甚远,故B项错误。
选项C,寺庙庵堂是宗教场所,与诗句中的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无直接关联,故C 项错误。
选项D,官府衙门是古代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虽然也与权力和地位有关,但在此诗句的语境下,它并不直接指代富裕人家或揭示阶级对立,故D项错误。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人民当家作主B. 民主集中制C. 依法治国D. 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选项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故A符合题意。
选项B,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不是核心内容和实质,故B错误。
选项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故C错误。
选项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二下·浙江期中)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A .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 .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 .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 .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2分) (2017高二下·甘谷期中) 下列对自然经济描述正确的是()①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②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③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④其特点有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等A . ①②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A .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 .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 .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 . 对爱的理解不同4. (2分)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 . 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 . 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C . 话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形式D . 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5.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
而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
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
这表明()A . 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B . 清政府只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风顺水D . 清政府严格限定企业的规模6. (2分)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②③D . ①②③④7. (2分)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
由此可推断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4.中唐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D.维护国家的主权6.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山西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2.“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A.维护农民的利益B.维护社会的稳定C.维护经济的发展D.维护国家的统一3.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
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
”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 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C.持续传承的文化结构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4.朱元璋在立国初就规定了皇室不得与大臣通婚,推行选秀女制度。
从民间良家选取后妃,这些后妃的娘家人一无社会背景、二无社会地位。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A.后宫外戚干政B.宦官专权C.地方割据D.相权过大5.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6.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
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
”书中《会同》篇写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据此分析张之洞()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7.“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山西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了地方割据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4.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5.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重型机械学院子第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重型机械学院子第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参考答案:B2. 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他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讽刺南宋以后的信奉朱熹的腐儒们,平时不干实事,只能在大难临头用以死报国的方式解脱,这种比较愚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这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致,故D项正确。
朱熹、陆九渊属于宋明理学,材料就是抨击的他们,故A、B两项错误;李贽观点体现不出,故C项错误。
3.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参考答案:B略4. 2013年10月,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问未能解决201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分歧,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
造成该次联邦政府“关门”风波的体制层面的原因是A.两党制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三权制衡体制致使政令矛盾放大C.联邦制引发各州有效抗衡中央D.内阁制招致政见冲突调解无望参考答案: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的三权分立B解析:材料涉及的是美国政府和国会的相互制约关键,是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制衡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
由此可推断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4.中唐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D.维护国家的主权6.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A.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D.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7.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多次。
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
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凸显均平意识B.保护租佃经济C.维护小农经济D.增加财政收入8.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
日常的国家事务,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办。
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
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A.引起地方对抗中央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导致改革积弊困难D.形成权臣专政局面9.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
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10.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这说明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1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12.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之意。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
这说明太平天国A.完全沉湎于个人享受B.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D.没有受到近代化影响13.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
但有人作竹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
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
”这说明 A.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 B.清末社会变革平等意识高涨C.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D.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这说明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词构成的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D.外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15.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 100)。
据此推断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B.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D.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16.漫画是一个时期历史的特殊表达。
下图漫画中反映的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17.在苏维埃革命发动初期的武装暴动中,有相当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装执行了烧杀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杀尽豪绅焚尽城市”,“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口号。
这种情况说明A.革命“左”倾思想严重B.阶级矛盾非常尖锐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工农武装割据的需要18.帽徽是一支军队的象征和标志。
下列人民军队帽徽的演变反映了A.军队性质的变化B.军队指导思想的变化C.军队任务的变化D.军队最高领导的变化19.我国从1957年到1960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全国下降19.4%,其中城镇下降1.7%,农村下降23.7%。
即使这样,1960年上半年原计划出口粮食45亿斤(合225万吨),至5月24日,仍完成了上半年计划的78.7%。
这表明A.中国成为粮食出口大国B.政策失误造成粮食减产C.民众消费结构发生改变D.人民群众支持国家建设20.1964年与中国建交时,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说明A.中国是实力超强的大国B.中法两国开展务实外交C.戴高乐向往中国文明D.中法两国消除了分歧21.《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之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崖上拋下。
”由此可见,这部法律A.存在野蛮、原始的特点B.没有形成完备体系C.注重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22.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
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
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D.承认自己的无知22.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
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
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D.承认自己的无知23.卢梭在《论不平等》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
这体现了卢梭的观点是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代议制民主C.公意高于个人意志D.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24.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
对此,后解决的方案是A.取消各州的自治权B.釆取三权分立原则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美利坚合众国25.1919年8月,德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国。
但在国会中,一部分议员是反对民主制度的。
当时,对民主自由制度的认识也没有在多数德国人的心中扎根,很多人连“公民”、“先生”等体现平等的称呼都不愿使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是A.德国民众不信奉民主共和B.共和国没有摧毁专制主义的基础C.共和国没有给人民民主自由D.旧军官旧官僚控制着共和国的政权26.1932年,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拳击“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帽子、鞋子、大衣,照相机、玩具等。
这说明当时美国A.出现严重通货紧缩B.民众喜欢物物交换C.美元已不是主要货币D.出现严重通货膨胀27.1945年9月22日,负责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美国特使鲍莱强调赔偿之后日本拥有的生产水平应维持在1926-193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日本经济能力将不能髙于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
这反映了美国A.用冷战思维处理问题B.帮助亚洲国家制裁日本C.基本控制了日本经济D.消除日本经济竞争实力28.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第一个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以及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
最后是联合起的欧洲。
而英国则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
这一政策旨在A.加强英联邦国家力量团结B.恢复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C.促使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D.鼓吹“冷战”,加速北约建立29.在1946-195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对硬性摊派给集体农庄的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还停留在1928年的水平上,而出售给农庄及庄员的工业品价格则比1928年提高了20倍。
其政策旨在A.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B.尽快修复战争的创伤C.加速工业经济的发展D.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30.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1937年的25. 9%,提高到1975年的57. 9%;政府雇员从1931年的59.1万人,提高到1975年的7212万人。
对此撒切尔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
”据此推断,保守党政府在这一时期主张A.努力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B.彻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制度C.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货币大休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
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
国家和私人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