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
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内外部风险挑战的背景下,通过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结构和动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一理解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过去增长模式的一种“升级”。
过去,我国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经济转向以创新、提高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推动方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改变经济增长的结构。
传统的增长模式中,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升,人们对于消费、文化、医疗等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出现瓶颈,投资效益下降、债务风险增加。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培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最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我们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创新和科技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应包括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通过走合作农业之路实现从分散主体参与竞争向联合组织参与竞争转变,等;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应包括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的重点,将加强农业物质装备作为农业生产条件转变的重点,等。
总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正视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狠抓措施落实,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道路。
标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重点在人口刚性增加和耕地刚性减少严重并存,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业自然灾害愈加频繁和严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等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除了充分认知其客观必要性、现实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之外,还必须切实把握路径取向,扎实夯实重点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措施。
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深入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从传统农业质变为现代农业进程中必须破题的艰巨任务。
一般来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之外,还应向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向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转变,显现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人本性等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因地制宜地“走好八条道路,实现八个转变”。
1.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现代农业是知识农业。
我国的知识农业虽然已经起步,但无论是从知识供给看,还是从知识使用看,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知识供给看,一方面,传统农耕文化精华没能完好地传承下来,更没有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普遍“线断网破人散”,现代农业知识传输和推广使用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国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农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需求都在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在农业领域逐渐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中最广泛的政策是农村改革政策,这些政策在1980年代初开始实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政策减免了农业税,并且加快了土地使用权改革,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府还利用税收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村。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农业相关方面的专项政策,如支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农民的培训,同时也加大了财政资金扶持农业发展。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现代农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使得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
市场对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需求增长迅速,要求农业生产商提高生产质量。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空间和资源的匮乏也使得新型农业技术和生产管理方式为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必要选择。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现代农业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来自政府,还来自国内外的农业企业。
这些企业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支持和投资农业现代化,如种植基地、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等。
这些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入现代化农业中,使其更适应市场需求。
三、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工程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是要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政府主持和资助了很多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以带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这些示范工程主要包括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现代化农业特色示范园、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等。
这些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涉及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以上三点,都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配合下,中国的现代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坚持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
坚持“四个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平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是省委立足省情实际对青海发展思路做出的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要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关键是努力在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上取得主攻方向,真正做到在“四个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四个发展”,不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为新阶段全面提升平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
我县拥有耕地31.3万亩,农业人口7.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的来自农业,农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事关发展全局。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农业系统把“加快发展平安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开创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设施农业、红提葡萄、全膜马铃薯、杂交油菜、冬小麦、大蒜六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渐成规模;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投资达到1.28亿元,实施了28个建设项目和水电路等配套建设,建成了以下红庄深冬蔬菜生产基地、金吉农业园区、白沈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大蒜精深加工基地等为重点的一批集精品展示、龙头带动、科技培训于一体的产业化示范基地,成为宣传和展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窗口;富硒农业发展启动迅速,引进了日本藤田株式会社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三期总投资额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将为我县培育富硒优势产业,打造沿湟现代农业百里长廊,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突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6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农业项目92项,总投资达到8120万元,有力地夯实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为全县农业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了活力;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率先开展了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建立示范基地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内在动力的科农携手实现“双赢”的新路子,使我县这项工作走在全区、全省的前列,成为全区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样板。
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依法治国课后习题答案
《十七届五中全会》思考题一、填空题:1、“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3、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简答题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什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2、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论述题1、试述认识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一)关键时期——意义重大1、基本形势说明我们处于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2、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处于关键时期3、肩负的任务说明我们处于关键时期(二)议题重大——意义重大1、胡锦涛的工作报告和讲话2、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3、增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三) 成果重大——意义重大(以上是徐老师ppt提纲,下面为百度知道答案)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五个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
部署 , 为加 快转 变 经济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式确定 了明确 的路 径 。
按 照 五个 坚持 的要 求 , 足江苏 的发展机 遇 , 立 下一 步 江 苏 的经 济 发 展 , 既要 尽 可 能 争 取
较 高 的增 长速度 , 要 在发 展理 念 、 展 目标 、 展思 路 、 更 发 发 发展模 式 等方 面有 深刻 的转 变 。主 要 应该 突 出这样 几 个方 面 的任 务 : 1 注重 经济 转 型 。适 应 后危 机 时期全 球 经 济格 局 发 生 的重 大 变 化 , 加 内需 产 品 的 生 、 增
放 、 污染 ” 低 的绿 色产业 体 系 。提高 资源 能源 使 用 效率 , 善 节 约 能 源 资源 和保 护 生态 环 境 完
的体制 机 制 , 极 发展低 碳 经济 和循 环经 济 。引 导公 众 自觉选 择 资 源 节 约型 、 境 友 好 型 、 积 环
低 碳排 放 型 的消 费模式 。 4 注重 城 乡统筹 。统筹 城 乡发展 、 进城 乡发 展 一体 化 ,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客 观 规 律 , 、 推 是
多渠 道促 进农 民增 收 , 大对农 村 基础 设施 投 入 , 进 城市 化与 新农 村建设 良性互 动 。 加 促 5 实 现 民生 幸福 。按 照经 济学 的本 原定 义 , 、 民生幸 福 既是人 类经 济活 动 的起点 , 又是 经 济发 展 的终极 目标 。进 一 步关 注 民生 , 改善 民生 是 江 苏今 后 经 济 发展 的主题 。必 须 大 力 扶 持 和鼓 励居 民创业 , 力扩 大 就业 , 努 让更 多 的 人 获得 幸 福 的 基础 。认 真协 调 好 劳 资关 系 , 积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途径分析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途径分析农业一直被认为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技术的逐渐更新,传统农业也迎来了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契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使得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途径。
一、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加强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首先,对新型农业科技的研究是促使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方面,我国近年来的投入比较大,重点推动绿色种植、智慧种植等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
在新型农业科技的创新中,还可以加强对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其次,还可以通过提升种植的科学化程度,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气象学、生态学等手段,对种植过程进行科学监管,从而避免农作物过多依赖天气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缺乏、传递和管理不畅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打造农产品溯源体系,防止“问题食品”的出现,加强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食品安全。
三、适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的有力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集群,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通过优化农业物流、服务、管理、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发挥品牌建设作用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信息公开,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生产 率高 , 建立起发 达 的保 障体系 , 使化肥 、 药 、 膜朝着 农 农 高效 、 低毒 、 低污染 的方向发 展。 3农业科学技 术现代化 , . 科学 技术不但 在农业生 产领域
化率低 。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集 中于遗传育种方 面 , 使栽 培技 术 和田间管理 技术缺位 , 粮食 单产进一 步提高很难 。中国农
4劳动者素质现代化 。现代农 业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 .
专业知识 , 具有较强 的现代市场 意识 和管理 才能 , 能熟 练地
业科研成果转 化率 不足 5%, 0 最终能够形 成规模转化 的不到 2 %, 0 并且原创性成果极少。中国农业科 技人员少 , 国家 要求
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 价格 攀升 , 直接造成 了农 业成本上 升, 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1 . 农业经 济结构现代 化 , 形成 了具 有市场竞 争力和规模
的农业支 柱产业 、 品牌产 品和特色农业产业 带。农业基础设
施现 代化 , 大大增 强抗御 自然灾 害的能力 , 成稳产 高产 的 形
摘
要: 由于传统农 业生产力低 , 科技 贡献率低 , 生产成本越 来越 高 , 中国粮食安全 隐患不断蓄积 , 使 既不能保
证 中国粮食安全 , 也不能满足 中国经济发展 需要 , 以发展 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成为了实现 中国粮食 自给 的必由之路 , 所
为 中国经济可持 续发展提供 了有力 支持和保证 ,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必将对 中国农业产生深远的积
收 稿 日期 :0 8 0 — 8 2 0 — 5 0
作者简介 : (98 )男 , 南开封人 , 乔博 16一 , 河 副教授 , 从事农村经济研 究。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两型都市农业升级
榴 红村 。2 0 0 4年 , 渡 大 队还是个 汉 江边 上 的普 通 鸦
小村 落 , 以种 植蔬 菜 为业 , 环境 脏乱 。20 05年 , 汉 武 市启 动 “ 园 建设行 动 计划 ” 家 ,鸦渡 大 队作 为第 一 批
试 点村 之一 , 西湖 区慈 惠街办 事处 以 7 东 3户居 民为
创 新示 范 区建设 三 大 国家 战 略机 遇 , 持都 市 型现 坚
高效 农业 产值 已 占农 业 总 产值 的 8%, 比 20 5 05年 提高 38个百 分 点 。食 用 菌 、 . 芦笋 、 莲藕 、 玉米 、 甜 名 特 水 产等 优势 特 色农 产 品 已逐 步形 成 区域化 布 局 。
二 是农 业 功能 得到 有效 拓展 。2 0 0 9年 , 市 乡村休 全 闲游综 合收 入 比 2 0 0 5年翻 了一 番 ; 森林 覆盖率 达 到
代 农业 的发展方 向 , 积极转 变农业 发展 方式 , 努力 推
动 资源 消耗 向科 技增 长 、 分散 经 营 向集 约经 营 、 自然 露 天生 产 向设施 保 护栽 培 、 产业 为主 向一 二 三产 一 业 协调发 展 的重大转 型 。全市特 色农 产品正 规化 生 产基地 达 到 9 3万 亩 , 健康 水 产养 殖 基地 达 到 3 5万 亩, 规模 化畜禽 养殖 小 区发 展到 2 7个 , 7 农业 循环经
2.8 比 20 提 高 5个百 分 点 , 汉市 已进入 6 %, 05年 4 武 国家森 林城 市行列 ; 业面 源污染 得到 初步治 理 ; 农 农 业 产业 化经 营水平 稳 步提高 。三是农产 品质量 安全
监 管 水平显 著提 高 。武汉 “ 两级 三层 ” 的农产 品质量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关于“十二五”时期四川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沼气普及率 占适宜农 户的 7 % , 5 基本普及农 村户用 沼 气 ; 模化养殖场养殖粪便沼气化处理率 达到 7 %; 规 0 藏 区清洁 能源普及 率达到 8 %; 0 以烧柴 为主 的农 户省柴 节煤 炉灶 升级换代 率达 到 8 %; 0 全省县 、 、 三级农 乡 村 村能 源 ( 沼气 ) 务站点覆 盖率达 到 9 %; 服 0 新农村农 民 集 中居 住 区生 活污水通 过净化 沼气池进 行有效 治理 ; 全 面推 广高效 低毒低残 留农药 和生物农 药 、 测土 配方
关于 “ 二 ’ 十 五 ’ 时期 四川 农 业 发 展 的几 点 看 法
口杨祥禄 肖 猛 李光跃 侍慧 字( 四川 省农业管理 干部学 院 , tI l 成都 ,  ̄l J 邮编6 0 1 ) 10 7 “ 十二五” 时期是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 时 期, 也是 四川在基 本完成 汶川特大地 震灾 害灾后恢复 7 %以上 ; 细蔬菜 比例达 到 5 %; 要农产 品抽检合 0 精 0 重 格 率达到 9 %以上 , 5 无公 害农产 品达到 20 0 0 个以上 ,
重建任务 基础上 , 进一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 实现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跨越 , 加快 推进农业 现代化
的 重要 时期 , 一 步加 强农 业 基 础 地 位 , 快 发 展 农 业 进 加
绿 色食 品达 到 13 0 以上 , 0 个 有机 食 品达 到 6 0 以 0个
亿元 ; 马铃薯 、 茶叶、 柑桔 、 蔬菜( 食用菌 )烟叶 、 、 油菜 、 蚕 桑、 中药材等8 大产业 整体 发展实力进入 全国前 三位。 2 . 耕地 质量 建设 目标 。到 2 1 年 , 建 标准 农 田 2 05 新 6 . 万公顷 , 再造一 个成 都平原 ” 使 四川高标 准农 66 7 “ , 田占耕 地面积 的比例 提高 1 个 百分点 以上 , 目区测 0 项 土配方施肥 技术覆 盖率达 到 9 %以上 , 0 耕地地力 提高 05 1 .至 个等级 ; 基本建成 省 、 、 三级耕地质量 监测 市 县 体 系和 预警机 制 ; 增强 耕地 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 设 建 “ 耕地大粮仓” 确保 四川粮食安全 。 , 2 农产 品品质优化 目标。到 2 1 年 , . 3 0 5 国标 三级 以上 优质稻 面积稳 定在 7 %以上 , 际二 级 以上 优质稻 力 0 国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就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方式转变。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同时,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此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与城市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推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等。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必须看到,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资源、环境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的。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
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效,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十一五”规划的实现,而且也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结合我国国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
这是包括内外需结构、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下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外部经济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该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练内功、促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使国内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是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具备立足国内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013届高三政治三轮热点突破热点专题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点专题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热点提要】1、十八大报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2、李克强总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
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1)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021年4月第18卷第4期Apr.2021Vol.18No.4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张红星(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亳州236800)摘要社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提出,有其深刻十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十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十总抓手,依据新农村建设十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就必须要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紧紧抓住当前乡村发展变革转型十历史机遇,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十现代化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十基础,促进乡村全面繁荣昌盛。
关键词:乡村振兴曰“三农”;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及现实意义(一)乡村振兴的内涵乡村振兴就是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达到城乡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党建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实现乡村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民高度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农民在安居乐业的前提下实现收入稳增长”通过对农村现状的改变逐步让农业变得有奔头、农民变得有前途、农村变得更美丽[1《首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破除旧的机制就要求政府各级部门:在乡村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其次,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全域生态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花架子,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二)实施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文化大国,历史形成的差异根深蒂固,实施乡村振兴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过大和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解决好农民吃穿住用行的问题,实现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可以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一经营体系,形成产业一体化建设,注重以科技进步为源头,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加快农业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以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资源支撑”促进城乡之间互通交流,确保生产要素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由流动,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化体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良性互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实现全民富裕”实现全民富裕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由“一收入、两不 愁、三保障”到全面富裕,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了农业供给质量,融合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和农民就业质量,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缓解了相对贫困,向全民富裕和小康社会迈进了一大步”[2](三)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随着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乡村振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从挑战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一系列难题”如: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袁作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产业,在稳总量、优结构方面的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速,对农业生产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和新功能新价值的发掘提出更高要求;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现实不会短时间内改变,更多农民选择回乡创业发展,塑造更加协调的新型城乡关系更为迫切;乡村独特价值文化和多元化功能亟待发掘和拓展,解决"空心村”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也更加艰巨[3《总体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一有 政策、二有现实条件基础”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乘势而为,不断推动农业种养加各方面全方位的发展,才能撬开农村发作者简介:张红星(1966-),男,安徽蒙城人,研究生,中共亳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农业局法规科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局法规科半年工作总结农业局是中国地级市、县级市、县一级分管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政府行政机构。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农业局法规科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局法规科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半年来,农业政策法规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和市政策法规科指导下,认真履行农业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围绕农业法制宣传、农业行政审批等积极主动的开展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1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1、按照省政府“十不准”的要求,加强对执法人员廉洁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执行执法纪律和监督制度,半年来没有出现违犯执法纪律和循私枉法的事例。
2、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技能教育,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半年来没有出现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违法行政处罚及违法行政强制。
3、督促规范行政调解。
针对农资质量纠纷日益增多,农业执法部门受理的行政调解案件大量增加的趋势,制定了一整套行政调解措施规范。
对安全的受理登记、当事人双方的陈述笔录、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都规定了明确的执行程序和文书标准,在行政调解上做到了事实清楚、有法可依、合情合理。
二、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我们农业局为保证正确、及时查处农业违法案件,切实推进依法护农,结合农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农业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守则》、《农业行政执法学习培训制度》、《农业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有效规范农业管理工作。
三、案件校审工作为搞好执法案件校审工作,采取了从立案跟踪到结案评审,全方位搞好案件校审工作,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农资违法违规一般案件,共立案///件,其中肥料///件,种子////件,结案////件,无一起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无重大坑农害农违法案件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四、深入开展宣传,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为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结合我局“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下乡活动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共宣传///场次,发放宣传单////份,在所包的乡、村进行了对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对农资商品真假辨别进行耐心的讲解,正确引导群众选购农资产品让老百姓买得放心。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习题
2015高考热点专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一号文件)【背景材料】材料一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该会议深刻阐述了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谁来种地”、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等多个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以下是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总体观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比以往更加强调粮食安全。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激励农户家庭经营的合作与联合,让农业经营有利可图。
以上意味着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也会大大上升。
用“四最”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改善农村环境、强化流程监管。
强调食品安全将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将给农业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1.农业地位会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2.粮食安全会议指出:“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3.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在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
在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
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许多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成就:
1. 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农村经济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 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民增加了增收渠道。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流转和经营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
大量的投资用于农村公路、供水设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产生活条件。
4.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此外,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和水源的生态环境。
5.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条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振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这些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强工促农奋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强工促农奋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邓建
【期刊名称】《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近年来,双流县彭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市委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县委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以争创全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样板镇"为目标,镇党委书记李晨之、镇长牧野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总页数】1页(P56)
【作者】邓建
【作者单位】双流县彭镇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川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编辑部
2.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J], 周广展
3.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跨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与启示 [J], 王洁若
4.抓城强工带农统筹推进三化实现垦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J],
5.乐山市农业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P的贡献率 超过 了 6 %, 三产业 占G P的 比重基 D 0 第 D 本保 持 在 3 %左 右 。与发达 国家和 中 等收入 国家相 5 比, 四川省第 一 、 产业 比重 明显偏 高 , 二 第三产业 比重
与兄弟省 的差距 在拉大 。近年来 四川农 民人均纯
收入一直在 2 位 以后徘徊 , 2 0 年开始连续三年名 0 从 08 列重庆之后 , 与同是农业 大省的山东省 、 河南省 的差距 也在 拉 大 。2 0 年 四川农 民人均 纯收 入分别 比山东 09 省、 河南 省 和重 庆市低 16 4 元 、4 .元 和 1 .元 . 3. 9 3 48 59 2 1 年 差距分 别增加 到 1 1.元 、8 .元和 6 .元。 00 0 7 0 33 7 0 0 与 城镇 居 民收 入 的差 距仍然 很 大 。2 1 年 四川 00
生 产总值 预期年均增速 7 城 乡居 民收入预期 年均增 %, 速 超过 7 %。居 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步 , 劳动报 酬
畜牧业 发展 贡献 下降 。近年 来 四川农 业 ( 指农 林 牧渔 中的农业 , 同) 展成效 十分突 出 , 下 发 农业在全 国
的位次提升 , 竞争力增强 ; 在全省农村 经济 中的份额 增 加 , 动作 用 明显 。2 1 年 , 带 00 四川第 一产 业 中农 业 增
续 上 升 , 别 为 4 .l 、62 % 、7 3 分 4 % 4 .1 4 . %和 5 . % , 0 4 0 9 对 6
个百分 点。增 速加快 , 但与全 国的差距却逐年增大 , 目
前 已扩 大到 7 9 元 。 四川农 民收入 只有实 现持续快 7. 0 速稳定增长 , 才能达 到和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速 度 比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明显偏 低 , 映出 四川 经济长期 由依靠第 二产业 带动 反
的发 展 方 式 没 有 根 本 改 变 。 第 一 产 业 竞 争 力 减 弱 。 四 川 第 一 产 业 占 G P的 D
比重 虽然 逐年下 降 , 但在 G P中所 占比重仍 然偏 高 , D
1 - 扣 除物 价 因素实 际增长 1.%, 5 %, 2 1 7 比全 国平均 水 平 高 08 百分 点 , 十一五 ” -个 “ 年递 增速度 高于全 国 02 .
第 一 产业 占 G P的 比重 逐 年 下 降 , 别 为 1 . % 、 D 分 92 4 1 . %、58 %和 1. %; 二产 业 占 G P的 比重 持 75 9 1.3 49 第 6 D
2. 元 , 1 6 贡献率仅为 1 %,0 9 2 6 2 0 年还 因为牧业减收 , 使 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 比上年减少 2 .9 。 67 元 1 农 民收人增长乏力 . 2 与 全 国的差距 在 拉大 。2 1 年 四川农 民人均 纯 00
川农业农村情况 , 第一产业有 下滑的趋势 , 民收入位 农
7 % , 林 业 、 业 、 业 和 二 、 产 业 中 增 收 最 多 。 与 0 在 牧 渔 三
此 同时 , 畜牧 业发 展萎缩 , 2 0 年 以来 一直走 下坡 从 07
农业 是 国民经济最基 础性 的产业 , 保 障人 民生 是 活需求 最必须 的产业 。做强第一 产业 , 提高人 民生活
加 值 占大半 壁 河 山 , 业 产 值所 占 比重也 首 次 突 破 农
5 %, 业收入 实现 连续 四年增长 , 0 农 成为 “ 十一 五” 除 ( 2 0 年 大灾 之 后 2 0 年恢 复 性增 长 ) 06 07 以来增 加 额最 多 、 长速 度最 快 的一 年 , 业 助农增 收 贡献率 接 近 增 农
;
0
Jl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实现 四川 由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的跨 越
杨祥禄 李 华
( I) 省农业管理干部学 院 , 1 tI J  ̄ 四川 成都 6 0 4 ; 10 12四川省农 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 四川 成都 6 0 7 ) 10 1
温家宝总理在全 国人大第十一届 四次会议 上所作 的《 政府 工作报告 》 明确要 求 , 十二五 ” “ 时期 我 国国内
物质保 障 , 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 转变 的基 础 。分 析 四 是
路, 牧业增加值 比重 由4 %逐年下滑到 3 %, 5 4 牧业产值
比重 由5 . 41 %逐年下滑 到4 . %, 1 7 在全国的位次从第 1 7
位 退 后 到 第 3 , 业 人 均 增 收 由 1 1 8 下 降到 位 牧 3. 元 4
也高于 山东 、 河南 、 江苏 、 河北 四各 省 市 区 的位 次一 路 下 滑 , 由
20 年 、0 8 的第 3 07 20 年 位下降 到 20 年的第 4 、0 0 09 位 2 1 年的第 5 。 位
增长 速度 高 出 3 个百 分点 , 19 年 以来农 村 居 民 . 5 是 98
次持续低位徘徊 , 农村经济 主要依靠农业 支撑 , 农村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分紧迫 , 同时也很 艰巨。
11 产 业 发 展 不 协 调 .
三大产业协 同带动 不够。2 0 年 到 2 1 年 , 07 0 0 四川
收 入 实 现 较 快 增 长 , 到 5 1 0 , 2 0 年 增 长 达 4 元 比 09
增 长和劳 动生产率 提高 同步 , 标志着 我 国经 济发展将 由粗放 型向集约 型转变 , 国将经 历第三次 历史性 转 中 型 。分析 四川农业农 村经济结 构现状 , 加快农 村经 济 发展方式 转变 , 努力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 , 四川来讲 对
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1 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