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合作,则是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指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提倡竞争,更要提倡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同课题小组的竞争,同一个小组成员的竞争,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争分夺秒,忙个不停。竞争,点燃了学生实现目标的热情,上进心和进取心被激发,竞争,让学生产生自尊心,充满自信。但是,竞争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引起学生的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能力差者失去信心。更为严重的是,当竞争被过分重视、一味追求显赫的成绩和个人自尊心时,有些学生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一种威胁和挑战,出现要么胜过别人,要么否认别人的妒嫉心理,产生不正常心理。
在竞争中,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同竞争相比,合作对人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研究资料表明,合作比竞争具有更高的效率。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别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自豪感。实际上,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的,我们看到的情形是竞争中离不开合作、合作中离不开竞争。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个课题小组里,学生合理分工,是一种竞争,但竞争中必然要合作。没有合作,课题小组犹如一盘散沙,资料不能整合,成果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出没有演完的戏剧。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论文]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评价是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提出研究性学习评价有以下特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时间的延续性。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多样性延续性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我国,2000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新一轮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计划》将研究型学习列入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开设研究型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不应当仅仅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来评价其学习,而是要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这种测量与评价应当就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那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如何开展,评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依据应该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相结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不同成分分别设置各自的评价标准。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实施探究教学
到推 广 。
—
2 0年开始实施新课改以来 , 01 我国中小学教学出现
了 明显 的变化 , 其是 探 究教学 得 到 了全 面的提 升 和推 尤
广, 但仍遇到来 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直接的阻力主要来 自以下几方面 。 1 学科知识本位教 材 .
教学 , 而适用于实施传授教学。国内实施探究教学首先 遇到的困难就是来 自 教材。
2 以传 授大量 书本知 识 为主 的传统 教 学 .
— —
现行 教材 的知 识 内容 多 、难度大 ,教 师在 1 课
时内传授知识负担过重,无暇顾及其他。
— —
学习的理念和方式在新课改中逐步推广到各个学科的教 学中去 。虽然如此 ,实施、推广到各学科的探究教学 , 目前难免遇到诸多困难、 障碍。这种 困难 、 障碍来 自社 会、家长、办学条件 、行政管理 、教育制度、高考制度 等方面,但直接的是来 自现有的教学条件。
“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化、 生动、 有利于学生探究 , 并
提出观察 、实验 、 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倡导学 ,“ 生主动参与 ,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以及 交流 与合 作 的能 力 ” 。可见 ,研 究性 学 习 、实践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答教育报记者问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成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采访。??编者按
1.为什么在高中课程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
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要观点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要观点
"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是最近三四年才受到普遍关注的,特别是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颁布以来,研究性学习已然成为教育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各种报刊上已经发表的论文、文章几近千篇,出版的著作有十多部。为了更好地引导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使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发挥更大的功能,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和梳理显然是必要的。
研究性学习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像它的目标、特性、类型、组织形式、实施步骤等。关于这些问题,在第一阶段有一些不同看法,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来,意见基本统一到《指南》上来。《指南》中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目前,对研
究性学习的认识有一个误区———把研究性学习仅仅看做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没有意识到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这样就把大多数学科教学排斥在研究性学习之外,严重制约了研究性学习广泛深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标志的。如果舍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也就不存在了。就课程形态而言,任何学科都应该由静态的知识传授向动态的探究学习转变。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却不应该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所独有,它涵盖所有学科课程。2.研究性学习给学习方式带来了十大变化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二篇)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具体目标的实现: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努力求知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是学会___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
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___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6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1.04.09
施行日期2001.04.09
文号教基[2001]6号
主题类别中等教育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正文:
----------------------------------------------------------------------------------------------------------------------------------------------------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教基[2001]6号2001年4月9日)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促进参加普通高中课程试验的省、市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部组织研究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指南》),现印发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参照实施。
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使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认真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讨论和组织管理等工作,根据《实施指南》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本省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可首先从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始,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点,组织专家和教研人员做好对试点学校的指导工作,以点带面,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深化。同时要关注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研究其所面临的问题并帮助解决。2001年秋季仍执行现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调整现行课程计划,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稿)》和《实施指南》的要求,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育部教基[2001]6号文件
教育部教基[2001]6号文件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为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指南。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编者按】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和技术教育。2000年9月,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国十省市先期实验。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2002年9月1日全国各省市高中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时空上的保证。研究性学习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并将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设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里,本刊特全文发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给读者。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为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
中国科普博览
www.kepu.com.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 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 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 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它利用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以中国科 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 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 并扩散到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科普机构,系 并扩散到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科普机构, 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内容包括天, 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内容包括天,地, 化等各个学科. 生,数,理,化等各个学科.将每一类科普信息重 新编写脚本并组织整理成虚拟科普博物馆与科普专 以生动形象, 题,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络对 外发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外发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之成为青少 年课外学习的好去处, 年课外学习的好去处,也同时为成年人继续学习提 供了良好的素材. 供了良好的素材.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保持内心的畅快清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知的补充。青年人在这样良好的心境和氛围中,才能更积极健康的成长。在当下,教育新理念正层出不穷,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关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也在多方面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活水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理念,根据教育部2001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目标如下: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从而我们意识到:这个全新的理念既培养学生严谨的研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又关注到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纵观对人类有贡献的众多科学家,正是具备了科学的研究解决学问的方法,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例如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数学必修二的学习中,立体几何初步部分的一些课题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内容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实例1:棱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探索。让学生准备一些矩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动手实践操作。问题设置: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直棱住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可否利用手边的矩形纸片来围成?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顺利得到答案。而对于一般的棱柱,如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经大家动手交流活动,可得非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可以自然引出直三棱柱的侧面积公式。对于斜三棱柱的侧面积则可根据实际图形来分析求解。(在接下来的课中进一步探索)这样,让学生经历思考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从而解决问题。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七)教师的作用
1、组织者 2、指导者 3、促进者
专职教师和兼职指导教师都要注意 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 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的 积极性。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各有关方 面的关心,理解与参与,积极开发研究 所需要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二、组织实施
(一)课程安排
从2001年秋季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正式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3节,拟安 排在星期五下午。以现教学班为组织学习形 式。设置专职教师,暂定每人带3个班。
(二)课程计划
高一:(文科结合,理科综合)问题研究为主 高二:专题研究为主 高三:课题研究为主
(三)课时安排
按每周3节,每学期20周计,共约60节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 方式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完全是一门贯彻 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拿它与传统的学科教育 比较,则可看得更清楚:
传统的 学科课 程 研究性 学习课 程 目标 方法 形式 学生 应试: 灌输式 封闭式 被动、负担重, 重结 视学习为痛苦, 果 缺乏创造力 素质: 探究式 开放式 主动、轻松, 重过 视学习为乐趣, 程 富有创新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 具体目标为: 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已明确作了规定, ①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简括之为: ②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 ③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④ 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⑥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共同讨论
专人执笔
↑
二、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成果展示和评议
组织评审小组
班级答辩报告会,同学评议,选择优秀 成果 年级报告会,成果共享
设计方案 实物作品
幻灯投影
课题网站
课题论文 分析报告
演示文稿
↑
二、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评定成绩、总结和反思
综合评定
开题报告、活动过程、最后成果都在课程成绩中 占有一定的权重,成绩按小组计算,小组经过评 议给出个人成绩,小组给出的个人成绩与小组成 绩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
二、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实施类型
按照内容 :
课题研究类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认识世界 活动设计类 (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 -操作实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3人~6组成课题组)
个人独立研究
↑
二、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3、实施途径
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类型加以实施
↑
三、实施方案
(3)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 阐述和分析 ;B、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 C、分析自己小组的研 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 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对于那些范围过大、没有具备研究条件或 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指导教师要加以劝阻。如果学生坚持,准予立项。 课题论证要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
2024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2024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1. 目的和原则:
1.1 目的:推动中学研究性学习在学校中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和探究,加强师资培养和支持,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创新生态。
2. 实施步骤和方法:
2.1 设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将研究性学习纳入正式的课程安排中。
2.2 培养教师队伍: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指导能力,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研究员作为指导老师。
2.3 营造实验环境: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4 组织科研项目: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科研工作。
2.5 学术交流和展示: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考核和评价:
3.1 学校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制定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3.2 学校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等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3.3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成果性评价,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4. 政策支持:
4.1 教育部门加大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推动和实施研究性学习。
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为改变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笔者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一、理论思考
所谓研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无疑,它是应对知识研究挑战而尝试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过去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很多地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当面对真实生活情境时,所学书本知识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应付生活,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其学习内容是丰富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自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并学会学习,从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主导精神是在探索中学习,但它也不是要求学生去搞什么科研,而是通过某个研究性的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进而养成一种自学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所以研究性学习更重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实实在在地经受锻炼和提高,素质教育和重点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将得以更好地落实。由此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如何学好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
如何学好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
——高中一年级学生入学教育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解释,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以项目,课题为载体,需要学生从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等方面的研究问题,研究项目,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展开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修满270学时,可获得15学分。高一年级修满108学时(或完成1个研究课题),获得6学分,高二年级修满108学时(或完成1个研究课题),获得6学分,高三年级修满54学时(或完成1个研究课题),获得3学分。
三、如何学好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
1、强调亲身参与和过程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实践和研究体验和感悟,因此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亲身参与,才能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最终走向成功的酸甜苦辣。
2、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在学习中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搜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同学们要利用各种有
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整理,归纳,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3、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努力开设人际沟通和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和技术教育。2000年9月,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国十省市先期实验。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2002年9月1日全国各省市高中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时空上的保证。研究性学习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并将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设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里,本刊特全文发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给读者。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为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塌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煮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归于年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售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它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周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