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7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合集下载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7《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7《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新人教版

7《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词。

2.分析理解肖像描写及所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

3.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检查预习】一、了解作者作品。

1.茨威格________(国别)著名小说家。

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______国最伟大的作家。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他在俄国文坛上活跃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列宁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二、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积累下列词语。

胡髭.()长髯.()鬈.发()一绺.绺()粗糙.()滞.留()锃.亮()甲胄.()炽.热()粲.然()禁gù() gān gà()轩áng() xī()利藏污纳垢.()粗制làn()造àn()然失色正jīn()危坐 hàn()首低眉意趣àng()然2.解释下列词语。

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黯然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1.请你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 品味语言,多角度感知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第一,以文本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

这样定位的理由在于文本的特殊性。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缺乏人物描写的常用手法——具体生动的事件。

初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还有一定难度。

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看表达上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

所以,与其让学生欣赏语言中的众多的修辞手法,不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验语言精华进而感受人物神采。

第二,以朗读文本和背景资料多角度了解托尔斯泰。

由于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

另外,《列夫·托尔斯泰》中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

所以,与其靠教师辛勤讲解,还不如通过动人的故事的诵读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一、初识托尔斯泰1.导入: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

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

我们坐火车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旅程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家中。

在客厅里我正襟危坐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

对托尔斯泰,我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

在亲眼见到我们的偶像之前,我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早已经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

可是,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学案+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学案+反思
6.课文评价: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俄国文学及世界名著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词汇、短语、句型的运用能力,提升语文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借鉴托尔斯泰的作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意识到,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讲授过程中,我应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关于难点内容的讲解:针对学生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困难,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例中感受这些技巧的运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重点放在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上,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

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总结。

他就是——?(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吧!(板书:列夫·托尔斯泰)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作者名片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作家》《三大师》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文章波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绘,并体会其作用。

2.能力目标:频频朗诵,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出色语句,领会细节描绘。

推测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阅读,感觉托尔斯泰深沉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叹和崇拜之情,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仁爱的精神质量。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掌握人物的容颜特色和性格特色。

掌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课难点:学习细节描绘。

领悟并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生》等世界名著均出自他的笔下。

固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锋利异样、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此刻,就让我们跟从着作者,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去研究他那深沉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列传作家。

善于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等。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妄图以情节的波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庸中衬托出令人恋恋不舍的人和事。

而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遣下的命运遭际。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急躁》,回想录《昨日的世界》,列传《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等。

2.背景资料本文是茨威格的《三作家》中的一节。

1928 年,茨威格接见俄国,适值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一百周年,于是他拜见了托尔斯泰墓,观光了托尔斯泰的旧居,表达了他诚挚、赞叹之情。

归国后,他写成了列传《三作家》。

3.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人物列传人物列传是对典型人物的平生、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列夫_托尔斯泰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列夫_托尔斯泰

7*列夫·托尔斯泰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新课导入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

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 轩.(xuān)昂犀.(xī)利尴尬..(ɡān ɡà) 藏污纳垢.(ɡòu) 颔.(hàn)首低眉胡髭.(zī) 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甲胄.(zhòu) 粗糙.(cāo)(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人教版

7 *列夫·托尔斯泰【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1.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2.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tuó páng zī ránjiá yǒu táng liǔquán qióng gù liâzâng càn diāo gòumào zhòu2、黝黑:黑;黑暗。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阴暗而失去本来的色彩。

3、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4、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5、突出的特征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轮廓、结构丑陋,面容表情可憎,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敦实、侏儒,眼神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6、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形象鲜明。

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合作探究案1、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是托尔斯泰的脸庞实际上是“传播智慧的庙堂”,只是表面上看不出。

这句话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庸,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

2、把晚年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比作“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巨大改变。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腐朽的阶级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XX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大意提问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提问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请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问3: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明确: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提问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列夫·托尔斯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作品中对人物和社会的深刻描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共同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力求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总结可能还不够,需要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知识。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还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创作一段人物描写。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托尔斯泰作品在当代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社会背景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托尔斯泰作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反映社会现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学案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学案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列夫托尔斯泰》学案精品7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3.体会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力量,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文体感悟】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

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茨威格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

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茨威格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

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

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列夫·托尔斯泰
自主预习
一目标导入
1.反复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重点)
2. 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

(重点)
3.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
4.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著、博爱的精神品质。

二走近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三背景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在当时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后来,他于1910年11月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四字词预习
1.识记音形
黝.黑()滞.留()轩.昂()炽.热()脸颊.()酒肆.()子弹.()剑鞘.()失调.()粗劣.()胡zī()quán()发长rán ()zèng()亮xī()利càn()然禁gù()zhū rú()粗制làn()造广mào()无垠àn ()然失色正jīn()危坐意趣àng()然热泪lián lián()
2.辨识字形
甲(zhòu)
(wèi)口
一(liǔliǔ)
(jiù)由自取
禁(gù)
干(hé)
乱(péng péng)
船(péng)
(chuō)破
杀(lù)
(jiānɡ)绳
边(jiānɡ)
3.理解词义
(1):束缚,限制。

(2)器宇:。

(3):形容有光泽。

(4):阴暗的样子。

(5)鹤立鸡群:。

(6)颔首低眉:。

(7):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8)无可置疑:。

(9)诚惶诚恐: 。

(10):广阔无边。

一、课文感知
(一)写作思路
1.本文前半部分,抓住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面容表情、等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半部分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

(二)筛选语句
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

例: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描写眉毛:
描写须发:
描写皮肤:
描写鼻子:
二、深层探究
(一)人物形象
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二)语言品析
5.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6.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三)个性表达
7.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课后拓展
一比较阅读
他(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

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

额角隆起,宽广无比。

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

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微蓝的。

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

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

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

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

据莫舍勒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

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

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伤”。

一八二五年,雷斯塔博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泪水。

1.结合选文,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阅读心语一项要求用你自己的语言写出读作品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

我的理解:
3.选段与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物的描写的侧重点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自主预习
四、
1.yǒu /zhì/xuān/chì/jiá/sì/dàn/qiào/tiáo/liâ/髭/鬈/髯/锃/犀/粲/锢/侏儒/滥/袤/黯/襟/盎/涟涟
2.胄/胃/绺绺/咎/锢/涸/蓬蓬/篷/戳/戮/缰/疆
3.(1)禁锢(2)气概,风度(3)粲然(4)黯然(5)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6)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7)正襟危坐(8)也作毋庸置疑。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意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9)惶恐不安(10)广袤无垠(11)麻木不仁
课堂探究
1.须发;长相;眼睛
2.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3.(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精美;(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4. 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5.(1)比喻与夸张手法的综合运用,有力地突出了托尔斯泰须发的茂密。

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这个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

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之大,而这都得益于他那双能看透社会丑恶与阴暗的眼睛。

6.(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7. 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课后拓展
1.
2.虽然贝多芬的命运坎坷不幸,但他内心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3.都抓住了主人公的面部特征、眼睛(表情、神态)展开细致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