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提升集群集聚、承接转移、节约集约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二)发展目标。集群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1.总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达到800亿元,增长17%。

2.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3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2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个,超1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

3.晋级争先。X市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四星级,X县、X县、X县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二星级;X市产业集聚区和纺织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一星级;X新型制造业、X煤化工专业园区力争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

4.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左右,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5.吸纳就业。全部从业人员超过23—24万人,新增1—2万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实施优势产品升级工程,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升级,着力在高强钢、智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食品医药、高档陶瓷、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开发一批升级换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摸底调查,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全面提升投产项目达产率,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

2.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拥有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容量大、需求弹性小的技术劳动复合型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3.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按照全省专业园区规范性标准,全市统筹专业园区布局。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专业园区选址和范围划定,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依托具有产业基础的重点镇,有序规划布局特色专业园区,形成与产业集聚区分工协作、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重点推进X县X煤化工产业园、X市新型制造产业园等区域特色明显、规模实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专业园区,申报晋级省级产业集聚区。

(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提升竞争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1.推动重大集群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服务督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70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集群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性资金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完善集群配套体系项目建设。依托市“三联办”监管平台,完善部门和地方协同监管机制,提高项目审批监管效率,加快推进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2.突出打造“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县(市、区)联动推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机制,制定“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年度专项方案,确定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引导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做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按照适度差异化发展原则,优先布局整机项目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和产业链引领功能。重点提升加工组装、零部件制造和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力争形成上下游衔接的区域产业链。

3.建设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围绕提升“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开展区域产业创新中心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团队、高校院所,启动一批集技术研发、研发外包、检验检测、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市场推广、金融支持等于一体的示范项目。

(三)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以创新平台和科技专项为抓手,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业态模式,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核心区。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研发创新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力争新建1—2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完善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机制,在钢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创新药物等优势领域,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专利孵化中心等各类孵化器,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力争全年新建1至2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2.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聚焦我市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化目标,突出破解产业链关键技术制约。以产业集聚区企业为主体,进一步优化专项的产业布局,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在高端智能装备、精密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

3.推进业态模式创新。落实“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业态模式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布局和示范推广,推进装备制造、钢铁精深加工、电子电器、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云平台建设,探索“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推广众包、云设计等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创业创新。

(四)提升开放招X平。以需求升级趋势为导向,强化针对性招商引资,创新模式,优化环境,提高成效。

1.明确招商重点。围绕《X市人民政府关于X市产业集聚区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区中园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X〕27号)规划的重点方向,着力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型建材、针织服装、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大力引进“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2.举办招商活动。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制定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年度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我市开展的大型对接招商活动,搭建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高端招商平台。支持各县(市、区)结合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办好特色招商引资活动。

3.创新招商模式。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引入专业化招商团队,实行产业链招商项目竞争性外包,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开发商联合行业协会、中介龙头进行整体开发、集群引进。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