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研究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教材缺乏适用性和规范性。
因此,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学工作,认真组织案例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应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新形势下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当前,由于对案例教学法的性质与内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使得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
因此,对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入探讨有着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1.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
2.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管理沟通能力。
巴纳德曾指出,组织管理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案例教学法特别侧重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采取的是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案例讨论与分析,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问题去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答案,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思考。
在案例教学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将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管理沟通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课程代码:0601423●课程学时: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践教学学时10●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六学期●制订时间:2008年6月(V.20080601)●修订时间:2019年7月(V.20190711)●修订成员:●审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课程组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职业基础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以《服务接待礼仪》、《旅游经济学》、《旅游标准》、《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心理》、《景区专业英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前置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景区管理岗位群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景区管理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以管理学中的工作知识为主体,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情境中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夯实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及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组织与组织结构、管理者及管理思想的演变、目标与计划、预测与决策、人员配备与权力的分配、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三个层次。
(一)综合素质目标1.从国学中学东方管理智慧,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从党史中学组织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3.从实践中学自我管理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创新、科学、互助的团队精神;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红色工匠精神。
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终 身学 习 能力 的基础 。 针对 此培 养 目标 。 我们对 原有 实践 教 学环 节进 行 了改革 . 成 了一种适 应社 会需 求 。 高本 形 提
科 生实 践 能力 、 工程 能力 和创新 意 识的 实践环 节新 模式 。 通 过不 同 阶段 、不 同层 次 的课 内外实 践教学 提 高 了学生
天. 推广 和运 用案 例教学 法具 有很 大的现 实意义 本文 仅 就 管理学 案例教 学法 的实践 进行探 讨
一
属于 “ 注入 式 ” 教学方 法 。可见 . 例教学 与传统 教学 的基 案 本 区别是 角色互 换 ; 师讲课 目的在于 知识 传授 。 教 案例 教
学 目的 则 在 于 知 识 应 用
中图分类 号 : 4 41 G 2.
培养 既有 一定 理论 知识 .又 具有 一定 综合 能 力 的学
述. 教师 只起辅 助作用 。 传统教 学 的课 堂举例 只是通 过 而 由教 师讲 述企业 的事 例来 说 明有关 的理论 或 原理 .基 本
生 , 高等教 育 的一项重要 任务 。 是 在本 科教 学 中培养学 生 的能力 。 于他 们适 应未 来社 会 的需 求很 有 必要 . 对 而采 用 案 例教 学是行 之 有效 的方 法之 一 。在 提倡 素质 教 育 的今
求 不断 提升 , 物工 程专业 必须 加强 学生 自主学 习 、 究 生 研
性学习、 系统分 析 能力及 实 际动手 能力 的培养 , 能 奠定 方
公 司、 内蒙古通 辽梅 花 味精 厂等 十几个 单位 签 订 了联合
建立 校外 实践 教学 基地 的协议 .形 成 了校 内外 功能 互补
的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体 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论、 市 场理论 、 分 配理论 、 国 民收入 核算理论 、 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 失业 与通货膨胀理论 、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宏 观
经济政策 、 开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理论等 内容 , 每个部分又 包含较多 的相
关概念 、 理论 、 模型和公式等 内容 。 目前高职 院校《 经济学基 础》 课程 的教学一 般安排在一个学期 内完 成 , 学 时在 4 8 ~5 4 之 间, 远远少于本科 院校所安排的两学期 , 9 6学时 。可见《 经
济学基础》 的教学 内容 非常多 , 相 比之下 所安排 的学时显得 非常紧张。因此为 了跟上教学计划进度 , 往往 比较 “ 赶” , 教学
效 果受 到一 定 影 响 。 ( 三) 课 堂教学多 以讲授为主
经验 的总结 , 具有较强 的理论性 、 实践性和应用性 。《 经济学 基础》 是高职财经 类专业 的基础理论课 程 , 其所包含 的供 求
二、 高职《 经济 学 基础》 教学 现状
( 一) 教 学 内 容抽 象 , 理 论 性 强 《 经 济学基础》 课 程内容 比较抽象 , 是在 系列假设 的基础 上, 将在现实中存在而不影响主要结论 的因素去掉 的前提下 ,
分析经济现象 、 表达经济学原理 , 既有定性分析 , 又有定 量分 析, 具有较强 的理论性 、 逻辑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需求 函数 、 供 给函数 、 生产 函数 、 成 本 函数等 分析 中普遍 运用 了数 学工 具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边际分析 、 均衡分析 、 I S— L M 模型、 A D—A S 模 型等内容 中运用 了语言逻辑分析法 、 数学工
管理学说课课件
“做”实训,创建”实
操”型实训方式体系。
在训练方式上,以
到岗后所要运用的
实际管理或其模拟
作为训练方式,如
顶岗见习、ERP沙
盘实训、自我创业
体验、情景训练、
角色扮演、案例分
析等多种方式与手
段
管理学说课课件
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全员化、全 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管理学说课课件
(八)教学改革及课程特色
管理学说课课件
领导与沟 通能力
控制与评 价能力
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人员组合与团队建设的能力
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结与评价能力
(六) 教学方法
1.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 建立参与式、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请举例说明上述某 一条或某几条沟通 原则。除上述诸条 外,你还能补充其 他的沟通原则吗?
管理学说课课件
学生沟通的案例——超市免费接送车
管理学说课课件
(五)沟通类型与沟通技巧
1、信息沟通 (1)沟通主体方面:包括清晰度与有可信度 (2)沟通对象方面 (3)沟通渠道方面:沟通方式、途径、时间、
地点、手段等。
3、《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 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管理学说课课件
(二)课程在管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管理实践
管理学知识体系
综合管理 指 导
职能管理
管理学基础 指导 提供基础
生人
其
营产力
财
他
销运资
务
职
管作源
管
能
理管管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王正万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
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一、背景及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1.建设思路及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于“专业创新”的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为例
!"#!$%&$'(')*+&,-./&$01$21(3$&)%)$$(%))基于 专业创新 的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课程为例黄倩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摘4要 专创融合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探索高职基于)专业创新*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适合专创融合模式的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改革实践!推动专创融合形成新的教育逻辑体系!有助于培养新时期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和科学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关键词 专业创新#专创融合#教学改革44)%$7年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年'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的通知中提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环境下"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专创融合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各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积极响应和贯彻实施#高职专业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施专创融合改革"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专业创新(之路"是增强学生专业技术迁移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应用$推动技术技能创新的教学新实践"也是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一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课程教学现状%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关键位置"课程基于校企合作开发"采用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企业网络组建的主要需求和常用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常用技术"并运用这些技术设计和构建高速$可靠$安全的中等规模网络#因此本门课程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安全运维工程师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自课程开设以来"虽然每年更新教学素材$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同时采用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碎片化知识的吸引力撬动传统课堂教学"但主基调还是'课堂授课;校内实验室实训(模式"由教师担任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安排"对于处于数智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的学生来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极度缺乏吸引力"因此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无法养成学生勤于思考拓展的创意创新氛围"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更加导致对后续课程%高级路由交换技术&产生厌学情绪#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材和内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开发"即分析课程对应工程师岗位及岗位职责"确定网络工程师岗位能力要素"根据岗位能力要素确定教材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编写"旨在激发好奇心$促使学会发现$培养个人技能与态度$培养创造性思维"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运用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意和创新技术服务新模式"这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不谋而合"为课程专创融合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二 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一%课程设计思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遵循校企协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融入行业最新发展思路"体现专业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与行业内知名企业杭州新华三集团$浙江金伊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洪铭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掌握行业发展趋势"融入行业新技术"校企协同编制"U Q的专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开发课程标准"协同开展课程设计"协同编写云教材和新型活页式教材"协同开发教学包"协同双师互动教学"协同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在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开展课程设计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工程$信息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专业服务模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行业企业中开展科学合理的调研"掌握网络工程师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设置"聘请行业企业资深工程师$课程开发专家$本专业毕业生"与专业带头人$专职教师一起"全面以小组$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将创新创业的内容$方法$意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确定适合专创融合的教学内容"知识$技术和实践环节"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学习领域体系#教学和实践内容来源于真实网络工程项目"通过对工程项目逐一分解"转化成适合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再结合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律"将各个工作任务合理穿插$安排到课程教学内容计划中#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内容设置为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进行独立设计"各自设立若干专创融合项目"每个项目再明确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三 教学目标设计专创融合教学目标在于将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能力与支持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融为一体"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双创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与融入#通过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相关技术的学习和网络工程方案的设计"将实际工作所需要解决的信息产业前沿问题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协同合作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深入专业内部寻找创新的触发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重点突出专创融合的思维方式"明确专业目标之外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等规模网络组建所需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技术"为学生从事网络设计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网络工程师系列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善于沟通与合作$团队协作的职业能力"以及基于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的创新创业思维#除了总体目标"对每个学习情境和专创融合工作项目又单独设置细化教学目标"每个细化的项目教学目标里均包括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四 教学方法选择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项目$问题$案例$故事等的导入$分析$评价与反思有序开展"适合专创融合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类比教学法$产品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根据%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教学内容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适合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自主性探究学习法等#$&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发布学生分组协作处理"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结果评价及效果反思等完整的运行过程#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任务驱动"学生在项目任务的推进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各项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专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选择项目教学方法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关联导向#项目应密切关联核心知识点$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比如在%!d D X&项目中"采用的是'公司员工增加"如何减轻网络管理员网络配置的工作负担(的真实项目"本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关联'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 D X(的核心知识点"另一方面需要关联创意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前期所学网络配置技术的内容"设计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和团队协作方案来完成工程#,)-挑战导向#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使项目和问题具备适度的挑战性#本课程选取的专创融合项目从企业#X地址的规划$虚拟局域网的配置$>F X防环$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的配置$网络地址的转换等"都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每一个项目对学生来说"既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又不至于让学生因难度太高望而生畏或因难度太低失去兴趣"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实施项目"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工程项目问题的能力# ,(-仪式感导向#在每一个团队的专创融合项目实施完工并在团队内部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后"课堂内举行具有仪式感的成果发布和展示"与其他团队的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切磋"利用群策群力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创业动机#,3-反思与评价导向#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包含反思和评价环节"在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学生项目团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将一个综合网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交由外部主体开展第三方评价"由行业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高级工程师评价"针对行业专家给予的评价反馈"进行后续教学的持续性改进#)&问题导向教学法以解决网络工程问题为基础"分组团队协作"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各团队围绕一个工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强调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乐趣和积极行为#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实施专创融合"首先要在布置课堂的中心任务时赋予学生明确的责任"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课堂设入度"激发学生在行为$认知$情感方面的参与意识+最后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情绪"强调学生团队协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自主探究学习法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自主探学习法"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技能和解决网络工程问题#采用自主学习探学习法实施专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关键环节在于!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项目和工程"这是激发课堂氛围和引导创意创新思维的前提要素+其次是提供清晰的学习步骤和研究过程"告知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网络知识技能+最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结果应通过主动建构与探索产生"允许甚至鼓励工程失败"避免预设理想结果#五 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过程实施的主场景$主渠道$主战场是课堂"专创融合的教学过程是促进课堂结构与创新创业过程接轨的过程"也是训练'专业创新(思维和方法的过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头脑风暴(式的创新主题设计"进行不同思想碰撞下辩驳式教学活动"形成活跃式参与的课堂氛围"促使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双向有机融合#!科技风"#"$年%月科教论坛其次"通过打造思维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激发好奇心$热情与创新创造性"实现分工合作基础上的协同创新#以分组团队合作完成网络工程的方式建设民主课堂"破解过去由教师主导的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上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现的创新力#最后"专创融合的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翻转课堂特点"是多方资源整合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学习的主动权$决定权由教师移交给学生"尝试让学生根据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利用各种途径自主获取学习资源"并通过翻转课堂巩固和验证学习成果#$六%教学效果评价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现以工作为本的评价理念"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按工作过程实施$工作能力达成来进行评价#首先"完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内容#教师借助蓝墨云平台"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评价内容"在原有评价要素的基础上加入小组网络工程的工作过程$个人目标达成结果$学生活跃度$创新性$挑战度等内容"通过蓝墨云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工作进度"将工作过程和创新程度视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工作实践相吻合#其次"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过程精细化监控"构建多主体参与$多元统一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教师通过依托蓝墨云平台实习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同时建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企业考评的多方参与的实践考评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创新和创业实践#其中以企业真实网络,如某校园安全网络组建综合项目-学生学习情境为载体的部分成绩考核"需要企业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单独进行技能鉴定#三 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效果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授课;校内实验室实训(模式"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据'蓝墨云(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前的'课堂表现(和'头脑风暴(两栏活跃性得分比率共为77&15,按$6级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三个班级平均值统计-"学生参与度平均'%&(5+改革后两栏得分比率共为13&35,按$'级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四个班级平均值统计-"学生参与度'1&$5"说明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后本专业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明显增加#其次"根据校企合作第三方考核企业的反馈显示"改革后企业给出的工程实践平均分值从$6级的平均分01&)上升到$'级的平均17&0分"说明行业企业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有所增加#再次"课程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依托专业的各类比赛"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创新能力挑战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个人赛$'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大赛...网络安全创新实践赛等专业创新能力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最后"在)%)%年$)月本校37名学生首次参加(0%公司主办'$;`(考证项目'网络安全评估(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上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四 结语'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产业模式的创新"探索高职基于'专业创新(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专创融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系上不断创新"形成新的教育逻辑体系"是做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实践#基于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既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个性化发展#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分层次$全覆盖("专创融合改革是必由之路"是时代需要引发的教改突破#参考文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L\\c(** O O O&B Z K&A Z b&,-*C J,C/\K*9%1*g,C_g LA A*)%)%%'*\)%)%%')'_ 3'))''&L\B[&)'李俊琦&)双高*视域下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0$%7%(0%200& &('胡万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表征与策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3& &3'王亚可&问题导向$X U:%教学法促进大学生课堂投入度的实证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72)(0& &7'魏华&)竞赛;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图文信息处理.为例&='&高教学刊!)%)%$(0%($$32$$1&课题基金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课题-基于专业课程的高职学生*三创*能力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33707%#)%)$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专创融合模式对浙江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i=D R)%)$D((%#)%)$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 G G)$%3)%#)%)%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研究课题-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D G%$0%作者简介 黄倩$$'16+4%!女!浙江台州人!讲师!主要从事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教学改革及研究"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
《管理学基础》高水平选修课创建的研究
开设《 管理 学基础》 公共选修课可 以满足 其他非管理 类、非经济类专业的 学生学习管 理学基础知识 的需求。《 管理 学基础》 共选 公 修课 的开设 ,可 以引导 学生学 习管理 学的思 维和 方法, 增强 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同时从 近年来全校 学生选修 管理学课 程 以及 申请 管 理双学位的人数逐 步增加说 明非管理类 学生 对管理基本知识学 习的重视 , 为了满足这一需 求, 高水平的《 管理学基础》 选修课的创建研究
性。
因此 , 管理 学基础》 从《 的课 程性质来看 , 学好
这 门课 并 不 是 那 么 简单 的 。教 师 如 何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把 理 论 知 识 传 授 给 学 生 。又 如 何 激
《 管理学基础》 的教 学应该 以教 育时象知 识 结构为基础 , 要事先进行调 查研 究, 广泛征 求选课 学生的意见 、 建议 , 充分 考虑学生的愿
理学基础》 选修课 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管理学基础 选修 课 教 学方 法 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 中 图分 类 号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G4 . 0 A 文章编号:04 4 1(0 91 — 3 — 3 10 - 9420 ) l O l l 管理既是科学 。 又是 艺术 。科学性表现在
一
面要 考虑 学生的个性特 长和他们 已有 的文化
知 识 和 能 力 水 平 ,为 学 生提 供 更加 自由 的 学
、
习、 发展 空间 ; 另一 方面要提 高各 类专业学生
的社 会 适 应 性 。
社会 与 经济 结 构 。
《 管理学基 础》 是经管类各专业 的专业基 础课 , 教 学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该 课 程 以管 理 在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扬州大学
20 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东南大学
21 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
22 水利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
河海大学
23 构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一流实践创新平台,塑现代石化工程师 江苏工业学院
24 基于高层次学科平台的道路交通类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东南大学
注:根 据得票
序号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一等奖)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
2 经济学人才培养集成创新模式
南京大学
3
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 建与实春 程建军 李北群 刘慧旻 陈敏东
丁言仁 何宁 王文宇 周丹丹 张瑛
汪祖杰 王家华 蔡则祥 张维 卢亚娟
徐康宁 李东 朱志坚 陈良华 孙晓林
钱锋 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 孙贵宁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8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
19 微生物生物学课程群研究型教学新体系建立与实践
戴勇 张铮 韩冰 顾惠明 吴慧媛
41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闵敏 吴凌娇 宋卫 姚琪 王莉
42 全程参与、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3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化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4 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
成 , 师 给予 学 生 与课 程相 配套 的实 训 教 材 , 取 的 教 学方 式 教 采
的多 样 化 的 教 学 方 法 。在 理 论 内容 中 ,根 据 教 材 和 课 程 的特
当 前 , 校 专 业课 程 中 大部 分 都 配 套 相 应 的实 践 课 程 , 学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动 手 能 力 ,便 于 他 们 毕 业 后 能 够 尽 快 适 应 工 作 岗位 。 是 , 但 实践 课 程 大 部 分 在 学 校 的 实 验室 或 实 训 中心 完
专 业 成 本 核 算 与 管 理 教 学 为例 ,对 现 阶段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高 提 出 以下 问题 与 建 议 :
1教学方法中创新教育的不足分析 .
1 1课 堂 教 学偏 重 使 用 传 统 的 教 学 方式 .
在 高 职 院校 教 学 改 革 中 ,学校 虽 然 越 来 越 重 视创 新 人 才 的培养 , 是 , 但 由于 课 程 的特 殊 性 和 多 样 性 , 部 分 的 课 程 教 大 学 还 是偏 向 于传 统 的教 学 模 式 。 教 师 在课 堂 教 学 中 一 直扮 演 着 主 角 , 生 随 堂 听课 , 动 地 接受 知识 、 学 被 培养 技能 。 生在 学 学 习 过 程 中 , 能 做 到 学 会 知识 , 握 知 识 点 , 如 何 深 入 地 应 只 掌 对 用 知 识 较 为 薄 弱 、 利 用 知识 进 行 创 新 更 是 无 从谈 起 。 对 1 2实 践 教 学 与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脱 节 .
关键词 : ; ; 才培 养 成本 创新 人
引言
中共 中 央 、 国务 院 在 《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 面推 进 素 质 关 全
《教育探索》论文题名
学院 53. UNEC 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实践 高柯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54.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刘洋 重庆工商大学 55. 加强师资生培养的基础地位,实现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 -----新升高师本科院校所面
临的挑战与应付 李伟中 李甲秋玉林师范学院 56. 化学全英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陈宏基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57. 我国传统“悟学”教学思想管窥 吴积雷 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58.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选择 孙存昌 等人 苏州大学 59. 高师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戴春林 陈秀燕 浙江师范大学 60. 关于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现象的思考 杨春理》教学内容的探索 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2. 论学习管理的作用 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3. 优化《管理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4.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 朱永江 华东师范大学
教学改革建设成效典型案例公共管理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3.3-2主讲教师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典型案例《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建设成效典型案例公管学院朱春江一、《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背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振兴一个国家经济的保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的方法.本课程是以培养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学习与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掌握管理的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对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等,从而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又具有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三、工作过程根据《关于推进我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院教[2012]40号)文件精神,2012年4月管理教研室《管理学基础》主讲教学团队积极进行精品开放课程申报工作.从2012年4月到6月,课程负责人朱春江、许强老师及主讲教师庄红蕾、张玲、段云鹏、殷铭老师进行了精品开放课程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初步完成“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程负责人、队伍介绍、课程设计、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及表现形式、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环境、主讲教师、教师结构队伍、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环境、教学评价及社会评价"等工作任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5 . 隐 陛交互 变 为 显性 交 互 。课 堂 教 学 中有 三 种交 互 : 学 生 与学 习 内容交 互 、 学 生 与教 师交 互 、 学 生 与学 生 交互 。 传统课 堂 中 , 学 生 与学 习 内容 的交互 主要 是 在 教师 的系统 讲解和 自学中发生的, 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通常是隐性 的、 内化 的, 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 的情况 只能靠教师的经
全校 性 的公 共选 修课 , 它 起着 引 导学 生认 识 工 商行 政 管理 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和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
传 统管 理 学课 程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 与 不足 1 .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 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 出。
、
我国高校传统《 管理学》 教学存在重视传授书本知识 、 轻视 兴 趣 培养 , 理 论 教 学多 、 实 践 环 节少 , 讲授课时多 、 实 践 技
由于管理学科的实践性 、 艺术性与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抽
象性 、 刻 板性 之 间 的 冲 突 , 使 得 学 生 管 理技 能 与 创 新 能 力 的培养十分困难 , 也是《 管理学》 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鼓 励 学 生 全 面参 与 , 自我 控制 , 以切 实 提 高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 实践 教学 模式 改 革势 在必 行 。
7 . 提供 资源 或 工具 ,构建 自主 学 习 和协 作学 习 的环 境 。在 课 堂教学 中 , 教 师通 过 电子 白板 可 以为学 生 精心 设 计 各 种 自主学 习 和协作 学 习 的资 源或 工具 。同 时 , 这些 资 源或工具在电子 白板上又可以被学生方便调用 , 有效地促 进 了 自主学 习和协 作 学 习的 开展 。缺 乏这 些 资 源和 工 具 , 课堂教学仍旧回到过去那种“ 老师讲 , 学生听” 的呆板式的 教学 模 式 。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材设计与开发的路径研究
教师、教法与教材(三教)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者间既相互依存又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逻辑闭环。
“三教改革”的提出直接回答了职业教育“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教材”是具体解决职业教育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有效抓手。
专业教材的质量、吸引力与呈现形式的好坏,不仅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养成。
1“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改革的现实意义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曾说过:“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没有这样的高质量教材,就算有一个好的专业、好的学科、好的老师,也很难把一个人培养成高水平人才”。
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手段方法等紧密相连,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每3年修订1次教材,对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进行动态更新[1]。
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写精品教材。
2“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的主要问题专业教材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料,与基础课程不同,专业教材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需要选择的。
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通过运用专业教材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传授技能。
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却跟不上产业与技术发展的需要,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呈现形式单一,与数字资源不能有效融合。
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作者:龚雄涛胡昌杰王亮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4期摘要科學规范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借签前期研究成果和对高职院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构成要素归纳为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课程团队、教学支持和应用效果5个维度。
通过德尔菲分析法初步构建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效度分析、运用德尔菲专家评价法选择评价指标、采用判断矩阵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等步骤,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规范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充分应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4-0056-06作者简介龚雄涛(1973- ),男,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9);胡昌杰(1969- ),男,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王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教学管理系统研究”(2019ITA03017),主持人:龚雄涛;2020年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1+X 证书制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共同体专业人才培养试点探索与实践应用”(SJ2020040101),主持人:胡昌杰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部门的引导和鼓励下,各类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数量超过4.75万门,注册用户3.64亿人,选课人次达7.55亿,在校生获得学分2.91亿人次,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和学习人数位列世界第一[1]。
在职业教育领域,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促进高职在线开放课程迅猛发展。
以学习者为导向的高职经管类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8·教育教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1037)作者简介:鲁青(1989—),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改革、教材教法创新等。
以学习者为导向的高职经管类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客户管理”课程为例鲁 青(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摘 要:目前高职商科类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实训操作培养不充分、教学评价缺乏更为科学的依据等问题,同时教学内容与岗位匹配度不高,教材实用性和操作性弱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
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校企融合课程体系,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舞台,本研究在长期大量一线授课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以学习者为导向的高职经管类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即以“毕业即上岗、上课如上班”的课程设计理念,提炼基于工作任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任务式活页教材,按照企业要求组织实训教学,使经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相一致。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企融合;任务式教学;活页教材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面对新生代的学生群体,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创新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根据用人单位和时代的要求,重点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需从“信息化+职场化”课程改革出发,整合课程资源、讲授学科前沿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后作业、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考虑,从项目设计、项目实训和教学模块分解入手,打通教学环节中的壁垒。
为此研究打造一套“职场化+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职场化+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实战能力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在课程设计和课堂中根据市场需求培养职业人才,前期在教学设计中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后期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职场环境和资源,以职场化育人环境为基础,以实施职场化教学为核心,重点考虑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从源头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本课题重点研究内容。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
2 1年6 下 第 1期 ( 第2 0 ) 01 月 8 总 4期
— 百
_ 备 术装
教学 园地
国 菊 基 职 岗要 的职 理 基 实 教 研 风 : 于 业 位 求 高能力 、领导及指挥能力。围绕这些 能力 的培养 ,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扩招教学管理实践与探索--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扩招教学管理实践与探索--以安徽警官职
业学院为例
窦蓓蓓
【期刊名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1)1
【摘要】高职社会扩招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它将对高职院校带来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在扩招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通过对社招生定期投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及时回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调研,形成阶段性学情分析报告,积极探索适合社招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后期社招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实践基础。
【总页数】5页(P104-107)
【作者】窦蓓蓓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7
【相关文献】
1.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
2.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3.高职英语SPOC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4.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
学院为例5.基于中高职衔接"三维一体"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方
法探索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要提高高志远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应综合运用管理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尝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管理学;创;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对管理活动进行总结,包含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
专业课程,并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是根据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进行编写的。
但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第一要素”的深刻含义,而“学会创造”已成为当代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创新性的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
培养训练的过程来培养。
所以,当今教育活动的迫切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善于选择典型的题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不断地改进《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进校的分数与本科生相比都较低,相对学习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督促,更加懒散,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愿意去思考和实践。
(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很少考虑学习的方法,学习缺乏计划性,基本是被动地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很少会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
(三)学习趋向于务实
高职学生往往对实训课、实际活动感兴趣,对于虚的理论不感兴趣。
我曾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尝试,上课时如果单纯地讲理论,他们就毫无精神,如果讲一些具体的案例并让他们进行分析,就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设计
针对高职学生这些特点,要将培养创新精神运用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依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改“满堂灌”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创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被学生所接受。
在教学中建立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变“满堂灌”为“互动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课堂上,师生角由有传统的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的目标,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多动脑、动口,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将学生从一言堂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时间现场,深入角色,让学生根据这些典型案例所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获得不同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而激发他们潜
在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过程里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比如在讲授领导时,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领导,可以设问什么是领导,领导具备哪些素质?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充分让每个组的成员发表意见。
学生所设想的每一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联系,从而提升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积极探索“第三课堂”
“第一课堂”,是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就是围绕教学开展的多样式活动。
而“第三课堂”则是指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并进行实践总结和反思,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创新型人才。
[1]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2018.
[2]张旭辉.“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探究[J].攀枝花学报,2018.
(韩双双(1983-),江苏南通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硕士,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