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常见偏义复词》学案 人教版1.doc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教师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教师
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逢迎
奉承,拍马屁
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港口
河、海边的码头
与江河湖泊相通的支流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石钟山记》)
私人
个人的
心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区区
小,少


智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旨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史记·屈原列传》)


见面礼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列传》)


斧,多指古代腰斩刑具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代盛酒的器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粘贴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朝廷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路途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朝向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以往
从前
从这里开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感激

w高三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w高三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③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 古义: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今义: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⑤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⑥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不同色调的物理特性
三、音通形似
• • • • • • • •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智慧 2、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皇:通“惶” ;恐惧,惊慌 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同“按” ;审察,察看。 4、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找出通假字,说说意思
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 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 二) 词 义 缩 小 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 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 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 黄金。
金 妻子 丈夫 丈人 事故
古义:金属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古义:妻子与儿子 今义:老婆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老年人的通称 今义:岳父 古义:事情(包括好事坏事) 今义:意外的不幸。
⑧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⑨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1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最接近 的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五)词义强化或弱化
•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 表示仇恨、怀恨。 • 如“宣言”古代表示扬言,今天表示“宣告、声 明”(强化) •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 怨、责备。 • 如“羞”古代语义强表示感到耻辱,今天害羞不 好意思 (弱化)

人教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第26讲 总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

人教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第26讲 总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

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文言文常用实词古今异义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文言文常用实词古今异义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文言文常用实词古今异义学习古文的时候,你最痛恨的是什么?没错,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

是不是呢?通假字就是古代作品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文字。

就是用相同的音代替。

有很多古代文言实词古代的意思跟现代差别很大,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熟记于心。

本文带领大家一起复习有哪些的这样的古代文字。

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

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

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

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词义缩小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2024届高考一轮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词+课件31张

2024届高考一轮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词+课件31张
C卫青打算上书向天子报告这次 军队(失利)的详细情况。
D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 小七十多仗,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A
B.养生丧死无憾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A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 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B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安葬死了 的人,老百姓就没有遗憾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穷 古义:处境困难(穷且益坚) 今义:经济贫穷

古义:案件(文字狱,小大之 虽不能查)
今义:监狱
狱,
如:“很”, 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深, 现在:表示的程度则更弱化了
如:“怨”, 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恨”, 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 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口诛笔 伐), 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古义 一般指黄河 演变类型 词义扩大
②金石可镂。(《劝学》) 今义:黄金
古义 ②金属
演变类型 词义缩小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义:出门所带的箱子、包裹等 古义 ③外交使者,出使的人 演变类型 词义转移 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氓》) 今义:埋怨,责怪
古义 ④仇恨,怨恨 演变类型 词义弱化
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 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 (温良恭俭让),又可表示责备 之意(二世使人让章邯),
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 例: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 今义:金子,黄金 妻子 古义:妻子与儿子 今义:老婆 丈夫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丈人 古义:老年人的通称 今义:岳父 事故 古义:事情(包括好事坏事) 今义:意外的不幸。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么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辟避躲避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不否①不②疑问语气词①或师焉,或不焉。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一、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背”。

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通“辨”,区别。

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通“变”,变化。

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彩”,彩色。

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卒:通“猝”,匆忙。

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促”,催促。

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叮咛”。

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尔”,你,你们。

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返”。

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伏:通“服”,心服。

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不:通“否”。

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盖:通“盍”,何,怎样。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欢”。

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环”,绕。

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距:通“拒”。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诀”,诀别。

例:与武决去《苏武传》◇扣:通“叩”,询问。

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离:通“罹”,遭遇。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敛:通“殓”。

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缪:通“缭”。

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列:通“裂”。

例: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闵:通“悯”。

例:夙遭闵凶《陈情表》◇冥:通“溟”。

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章》◇缪:通“穆”。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内:通“纳”,使进入。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能”,能力。

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畔”。

高考复习专题四之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高考复习专题四之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高考复习系列专题六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一、高中常见通假字梳理1. 昂其直2. 臣愿奉璧往使3. 将军禽操4. 属予作文以记之5.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6.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7. 五万兵难卒合8.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9. 距关毋内诸侯10. 君子生非异也11.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3.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14.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5.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16. 召有司案图17. 被明月兮佩宝璐18. 顷之,烟炎张天19. 张良出,要项伯20.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1. 令将军与臣有郤22.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3.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4. 至莫夜月明25. 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6. 窥谷忘反27.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28. 或师焉,或不焉29. 暮霭沈沈楚天阔30.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31.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32. 屈平既绌33. 今王田猎于此34. 曾益其所不能35 一尊还酹江月36 乃瞻衡宇37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8 夙遭闵凶39 五万兵难卒合40 尊则振龙4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3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4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45 其次诎体受辱46 见狱吏则头枪地47 网罗天下放失所闻48 终老不复取49 刑于寡妻50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51 而御六气之辩52 小知不及大知53 乃今张仪佯去秦,厚璧委质事楚54 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庭55 与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56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二、古今异义词: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入河中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 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8.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10.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 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1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13.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山东豪杰遂并起14. 旦日,卒中往往语…15.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7.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8.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19.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1. 天子春秋鼎盛蝼蛄不知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22.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王顾左右而言他帅左右登牙城拒战23.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2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5. 可以已大风26.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取“异”义
◇昼夜勤作息 偏取“作”义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取“入”义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指“姥”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进兵北略地 夺取
◇恐此事非奇 适宜
◇寻病终 不久
◇而卒葬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指“母”、“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学案 人教版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学案 人教版

3、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学习目标掌握积累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通假字导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启动思维。

理解识记下列10个重要的文言实词(《高考必背100天》NO.61-NO.65)。

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二、知识梳理,考点训练。

《步步高》NO.91、NO.93三、探究方法,整合点拨。

1、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

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须拆开翻译。

2、遇到偏义复词,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

3、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根据通假特点考虑它是否通假。

四、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习题。

汗明见春申君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

谈卒,春申君大说之。

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

”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君而恐固。

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 臣何足以当尧? ”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

”汗明曰:“不然。

臣请为君终言之。

君之贤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

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

”春申君曰:“善。

”召门吏为汗明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汗明见春申君,候间.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A. B.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春申君曰:“先生过.矣! 臣何C. D. 足以当尧? ”昼夜勤作息.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审:审查B.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料:估量C.臣请.为君终言之请:表示尊敬,“请(您)允许我……”D.今君一时..而知臣一时:很短的时间3、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课后作业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处涉及古今异义这一语言现象。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知识点助记】 ①统:统领,管辖。②迁:拔官,提升官职。③督:监督, 督察。④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⑤会:适逢,正赶上。⑥笃:(病 势)严重。⑦愚:自称之谦辞。⑧假:授予,给予。⑨镇:镇守,驻守。⑩雨: 名词用作状语,像下雨一样。⑪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⑫伺间:用空隙以 等待机会。⑬交通:勾结,串通。⑭垂:接近,快要。⑮戮:处以死刑,特 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⑯克:攻下,战胜,打败。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通 假 字
一、什么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 互相借用的现象。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字面上的 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句意解错。因此, 必须掌握通假字的基本特点。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披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 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
广义通假字,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异体字。
2.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 是古人写的别字。 2. 古人在写书或作文时仓猝忘其字,暂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3. 图省事,以熟代生,以简代繁. 4. 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5. 是古人并不十分在意将一个音写成哪一个字形 6. 古书经秦火而几乎被烧光,汉代的许多书籍是靠人们回忆再述记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风
①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意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六魏军两座军营。
②(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202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3、偏义复词
2、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知识网络】
4、古今异义


本字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分组讨论,找出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积累常用通假字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①五万兵难卒合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
积累常用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课本复习: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某所,而( )母立于兹 。王必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坐——座 乡——向 亡——无 寤——悟
1.(2020·当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中特殊的通假、偏义复词现象,熟记常用通假字、偏义复词。

2.掌握辨析通假字、偏义复词的技巧。

教学重点:积累通假字、偏义复词,掌握辨析通假字、偏义复词的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二、知识梳理通假字分类如下:1、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卖炭翁》中的“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就是“值”的意思,“直”和“值”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2、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借用了“早”的意思,“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

三、通假字推断技巧一)依据字音推断1、字音完全相同①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2、声母相同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项羽本纪》)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3、韵母相同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二)依据字形推断1、增加偏旁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举酒属客2、去掉偏旁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拜送于庭3、更换偏旁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方法总结: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

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摘要: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需要有方法针对性的去复习,针对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在复习中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逐末”。

以下便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复习一文,请您仔细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复习: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学案 人教版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学案 人教版

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学习目标学会推断疑难实词含义的方法。

导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前提测评,启动思维。

1、理解识记下列10个重要的文言实词。

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2、内容见《高考必背100天》NO.42-NO.52。

3、要求在读书课、语文课前读一读、想一想、记一记。

二、解读考题,现场矫正。

《步步高》NO.94三、探究方法,整合点拨。

《步步高》NO.94四、考点训练,随堂巩固。

1、《步步高》NO.94第1.(1)2、《步步高》NO.94第2.(2)五、课后作业,提升知能。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可矜怜”中“顽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B、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下雪C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不吉利D、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投奔3、阅读下面的语段,对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上语.诸将曰语:谈论()②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

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

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第二课时参考答案1、 D 【解析】句中“顽鲁”对“贤俊”,“贤俊”是“贤能而有才智”的意思,那么“顽鲁”自然是“愚昧而蠢笨”。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常见偏义复词》学案人教版1一、高考文言文常用通假字集锦A“案”通“按”,审察,察看。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干”通“岸”,岸边。

例如: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伐檀》B“罢”通“疲”,年老体弱的。

例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倍”通“背”,违背。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辟”通“避”,躲避。

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拂”通“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厝”通“措”,放置。

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裁”通“才”,刚刚。

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唱”通“倡”,倡导。

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绌”通“黜”,贬黜。

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材”通“才”,才能。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D“得”通“德”,恩惠。

例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太”通“大”,与“小”相对。

例如: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当”通“挡”,抵挡。

例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道”通“导”,引导。

例如: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使楚》E“而”通“尔”,你。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尔”通“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F“不(fǒu)”通“否”。

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反”通“返”,往返,返回。

例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G“盖”通“盍”,为什么。

例如: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灌”通“盥”,洗。

例如: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酤”通“沽”,买。

例如:酒酤于市。

《训俭示康》H“函胡”通“含糊”。

例如: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石钟山记》“火”通“伙”,伙伴。

例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画”通“划”,比划。

例如:曲终收拨当心画。

《琵琶行(并序)》“堕”通“隳”,毁弃。

例如:堕军实而长寇仇。

《殽之战》“曷”通“何”。

①什么。

例如: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②什么时候。

例如:曷至哉?《君子于役》“衡”通“横”。

①横放。

例如: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②梗塞,不顺。

例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通“环”,环绕。

例如: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刺秦王》“惠”通“慧”,聪明。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J“静”通“净”,干净。

例如:茅檐长扫静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齐”通“剂”,汤药,药剂。

例如: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戒”通“诫”,告诫。

例如: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冯婉贞》“决”通“诀”,告别,辞别。

例如: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

《信陵君窃符救赵》“菁”通“精”,精华。

例如: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具”通“俱”,全,都。

例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则”通“即”,就是。

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强”通“僵”,僵硬。

例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辑”通“缉”,连缀。

例如: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买椟还珠》“简”通“拣”,挑选。

例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距”通“拒”。

①把守。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②抵抗。

例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桀”通“榤”,鸡栖息的横木。

例如:鸡栖于桀。

《君子于役》K“扣”通“叩”,敲。

例如: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L“雷”通“擂”,敲击。

例如: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赤壁之战》“廪”通“懔”,危惧的样子。

例如: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论积贮疏》“零丁”通“伶仃”,孤苦无依,孤独的样子。

例如:零丁孤苦。

《陈情表》“离”通“罹”,遭受。

例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录录”通“碌碌”,庸常无能。

例如: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陵”通“凌”,欺凌。

例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僇”通“戮”,遭到贬谪。

例如:自余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记》“列”通“裂”,裂开。

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梦游天姥吟留别》M“缪”通“穆”,古代君主死后常用的谥号之一。

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N“那”通“哪”,哪里,怎么。

例如: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P“畔”通“叛”,背叛。

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被”通“披”。

①散着。

例如: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②穿。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Q“取”通“娶”,迎娶。

例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屈”通“缺”,缺少。

例如: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契”通“锲”,划,刻。

例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察今》“趣”通“促”,催促。

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阙”通“缺”。

①中断。

例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②缺点。

例如: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诎”通“屈”。

①屈服。

例如:公输盘诎。

《公输》②弯曲。

例如: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殴”通“驱”,驱赶。

例如: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论积贮疏》R“”通“煣”,用火烤使木材弯曲。

例如: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忍”通“韧”,坚韧。

例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忍”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S“逝”通“誓”,发誓。

例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竦”通“耸”,高耸,高。

例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食”通“饲”,喂养。

例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帅”通“率”,率领。

例如: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李愬雪夜入蔡州》“信”通“伸”,伸张。

例如: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T“帖”通“贴”,贴上。

例如: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庭”通“廷”,朝廷。

例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通“烫”,用热水焐。

例如: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W“亡”通“无”,没有什么。

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无”通“毋”,不要。

例如: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X“孅”通“纤”,细致。

例如: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

《论积贮疏》“向”通“响”,指声音。

例如:砉然向然,奏刀然。

《庖丁解牛》“郤”通“隙”,隔阂,嫌怨。

例如:令将军与臣有郤。

《鸿门宴》“见”通“现”。

①出现。

例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②表现。

例如: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③显现。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熙”通“嬉”,开玩笑。

例如: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生”通“性”。

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乡”通“向”。

①面向。

例如: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从前。

例如: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还”通“旋”。

例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Y“圉”通“御”,抵挡。

例如: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炎”通“焰”,火焰。

例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例如: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邪”通“耶”,吗。

例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有”通“又”,表示整数加零数。

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要”通“邀”,邀请。

例如: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芸”通“耘”,耕耘。

例如:植其杖而芸。

《荷蓧丈人》“翼”通“翌”,第二天。

例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促织》“亿”通“”,束。

例如:胡取禾三百亿兮。

《伐檀》“已”通“以”,与“来”“前后”等合用,表示时间、方位。

例如: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隆中对》“员”通“圆”,与“方”相对。

例如: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张衡传》“阳”通“佯”,假装。

例如:皆阳应曰:“诺。

”《记王忠肃公翱事》“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例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厌”通“餍”,满足。

例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Z“争”通“怎”,怎样。

例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属”通“嘱”,嘱咐,嘱托。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止”通“只”,只是。

例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振”通“震”,震动。

例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识”通“志”,记住。

例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直”通“值”,价值。

例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適”通“谪”,强迫。

例如:发闾左適戍渔阳。

《陈涉世家》“质”通“锧”,砧板。

例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质”通“贽”,见面礼。

例如: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指”通“旨”,主旨。

例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指”通“直”,一直。

例如:指通豫南。

《愚公移山》“濯”通“浊”,浑浊。

例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屈原列传》“支”通“肢”,四肢。

例如: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从”通“纵”,合纵。

例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尊”通“樽”,酒器。

例如: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坐”通“座”,座位。

例如:满坐寂然。

《口技》“曾”通“增”,增加。

例如: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蚤”通“早”,与“晚”相对。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知”通“智”,明智,聪明,智慧。

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二、古今异义词汇总B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C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资治通鉴》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