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活性成分甜菊苷化学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_毛近隆
甜菊苷 生物合成学
甜菊苷生物合成学
甜菊苷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卡路里和不产生糖尿病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中。
甜菊苷由菊科植物甜菊的叶子和茎中提取而来,是一种二萜类物质。
本文将对甜菊苷的生物合成学进行介绍。
1. 甜菊苷的化学结构与甜味机理
甜菊苷的主要甜味成分是二甲双萜苷甜菊糖(STV),其化学结构为双环二萜结构,由环氧叶甲烷和环已烷苷基组成。
STV在人体中不被吸收代谢,被排泄于尿中,因此具有低卡路里。
2. 甜菊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甜菊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经过多个关键酶催化,包括欧芹烯醇合成酶(G10H)、环氧叶甲烷合成酶(CPS)和STV合成酶(UGT)等。
G10H是甜菊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步反应,将多种底物(如苯丙氨酸、L-色氨酸和麦角甾醇)转化为欧芹烯醇。
CPS是一个细胞色素
P450酶,将欧芹烯醇氧化成环氧叶甲烷。
UGT是甜菊苷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将环氧叶甲烷和UDP-葡萄糖结合起来形成STV。
UGT基因家族在甜菊苷的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着STV合成的速率和量。
3. 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对甜味剂的需求和关注的日益增长,甜菊苷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甜菊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大幅提高甜菊苷的产量。
此外,甜菊苷的生物合成途径还为其他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了借鉴和
参考,例如有机合成中的环氧化合反应、糖基化反应等过程。
总之,甜菊苷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自然界中生物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理,也为甜味剂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从甜菊叶中提取和精制甜菊苷的工艺研究
从甜菊叶中提取和精制甜菊苷的工艺研究张丽娜,于涛,高冷摘要:实验采用乙醚先对甜菊叶进行脱脂,再用70%乙醇提取,Ca(O H)2和KAl(SO4)2作沉淀剂,在80℃下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和色素,再经AB28大孔吸附树脂处理,99%乙醇重结晶,制得含量可达10.85%、纯度可达91.7%的甜菊苷。
关键词:甜菊苷;提取;分离;重结晶 甜菊苷是从菊科植物—甜菊叶的叶和茎中提取出来的,是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的天然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300倍。
甜菊苷作为一种新型甜味剂,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1]。
据报道,在甜菊叶的水提取液中,除含有甜菊苷外,尚有大量有机酸、蛋白质、色素、无机盐等杂质,大量杂质的存在使提取液的色泽很深,给分离和精制甜菊苷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2]。
实验主要探讨提取和精制甜菊苷的工艺,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甜菊苷。
1 实验部分111 材料、试剂与主要设备11111 实验材料菊甜叶,由黑龙江海林甜菊甙厂提供。
11112 实验试剂Ca(O H)2,KAl(SO4)2,FeSO4,Na HCO3, SPFS,H2SO4,99%乙醇,乙醚,蒽酮,甲醇,正丁醇,试剂均为分析纯。
11113 主要设备AB28型大孔吸附树脂;UV21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GT22Z真空冷冻干燥机;RE25298型旋转蒸发仪;WSZ2133265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112 实验方法11211 工艺流程甜菊叶→粉碎→乙醚脱脂→70%乙醇提取→Ca(O H)2和KAl(SO4)2沉淀絮凝→离心、过滤→AB28大孔吸附树脂处理→烘干→重结晶→甜菊苷11212 方法1121211 乙醚脱脂 称取粉碎的甜菊叶10g,用纱布包好放在索氏提取器中,安装冷凝管,注入乙醚,提取至索氏提取器浸提筒中的乙醚显无色,一般提取6~8h即可,取出,放在通风橱中使乙醚挥发,弃取乙醚液。
1121212 甜菊苷的提取取100g已用乙醚脱脂的甜菊叶,放在2000mL烧杯中,加入600mL溶剂,在80℃水浴上回流提取3h,残渣再分别用300mL溶剂如前反复提取3次,将4次滤液合并,得深棕色提取液约1500mL。
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探索
76·FOOD INDUSTRY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探索叶菊,也称为甜草或者甜茶,是能够合成甜叶菊糖苷的一种菊科植物,其糖苷主要来自叶片,原产于南美洲,我国在本世纪初引入栽培,具有易栽植、易成活、易管理、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
甜叶菊糖苷具有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糖血脂、抗菌利尿、止血止痛、减肥美容促消化等功效,因此,甜叶菊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功能性糖源”。
甜叶菊的生长形态和生理性能概述甜叶菊是继甘蔗和甜菜之后的世界第三糖源。
自1950年以来,随着甜叶菊人工育苗栽培技术的成熟,也因其作为糖料植物的诸多优势,逐渐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二十多个亚洲和拉美洲国家引进栽培、驯化。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重视甜叶菊的生产加工,目前已占据较大市场。
甜叶菊叶的形态。
甜叶菊属于多年生草本,高约0.9-1.2m,茎粗约1cm。
茎直立生长,基部木质化,高端比较柔软、叶片分布着浓密的短毛,叶片类似发霉的白发是正常的汁分泌。
甜叶菊叶片是甜叶菊糖苷的主要来源。
甜叶菊的叶片主要由水和干物质组成,甜叶菊糖苷干物质的主要成分约占其叶片干物质的10%,在非甜糖部分,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和无氮浸出物。
有研究表明:甜叶菊叶提取甜叶菊糖苷约占30%,其余70%为有机或无机杂质。
甜叶菊叶片的化学成分与其品种关系密切,对于同一品种,栽培条件和提取方法都会影响甜叶菊糖苷的质量。
因此,严格按照无公害化培育的优良高产品种的甜叶菊,在科学安全的生产条件下提取的甜叶菊糖苷定会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甜叶菊糖苷的主要应用甜叶菊糖苷因为甜度高、功能性突出、安全性好等优势,在食品和药品添加剂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甜叶菊糖苷在药品领域的应用。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临床使用发现,甜叶菊糖苷有降低血压、辅助治疗糖尿病等药用价值,这一发现使甜叶菊糖苷赢得了“甜味之王”的美誉。
甜叶菊糖苷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甜叶菊糖苷作为一种甜味剂,甜度高,食用安全性好。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 叶 菊 (S t e a r b a u d i n a ( B e r to n i) H e m s l. ) 又 名 “甜菊”、“甜草”、“甜 茶 ”等 ,属 菊 科 (C o m p o ia e ) 斯 台 维 亚 属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原 产 于 南 美 洲 巴 拉 圭 和 巴 西 交 界 的 阿 曼 拜 山 脉 ,最 初 被 当 地 人 作 为 甜 茶 食 用 [1,2]。我 国 于 1 9 7 6 年从 日 本 引 进 甜 叶 菊 试 种 成功 。现已成为世界上种植甜叶菊面积最多的国 家 ,也 是 世 界 上 甜 叶 菊 糖 苷 最 大 的 生 产 国 和 出 口 国[3]。甜叶菊由于其二萜类成分“甜 菊 糖 苷 ”被广 为人知[4],近 年 来 ,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甜叶菊提 取 物 具 有 抗 氧 化 、抑 菌 、抗 病 毒 、抗 肿 瘤 、辅助治疗糖 尿病 、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同时,对甜叶菊中化合 物的药理和毒理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本文以国内外 发 表 的 文 献 为 依 据 ,针 对 甜 叶 菊 化 学 成 分 和 药 理 作 用 进 行 了 较 为 全 面 的 综 述 ,以 期 为 进 一 步 开 发 和 高 效利用甜叶菊资源提供参考。
L I U Q i o n g ,P A N Y u n -y u n ,W U W e i *
A g ron o m y C ollege ’ S ichu a n A g ric u ltu ra l U niversity ’ C hengdu 6 1 1 1 3 0 ’ C hin a
A bstract: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文章编号:1001(880(2018)6-1085(7
2018,30:1085-1091
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㊀第45卷第2期2023年1月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 Vol.45,No.2Apr. 2023doi :10.13570/ki.scc.2023.02.005http ://收稿日期:2021-09-13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 食用林产品和产地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LYKJ 2020 13);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标准制修订研究课题 桑叶中苯醚甲环唑㊁多菌灵㊁啶虫脒和螨灵限量标准制订指南第一研究阶段 (2020Z 07)资助㊂第一作者:李亚辉(1985-),男,河南郏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营养评价,E -mail :liqianhao 217@ ㊂通信作者:梁颖(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营养评价,E -mail :mnily 555@163.com ;张志勇(1979-),男,湖北武汉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营养评价,E -mail :yzuzzy @ ㊂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李亚辉1,罗敏花2,高庆超1,潘㊀超1,施㊀露1,梁㊀颖1,张志勇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南京210014;2.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89)摘㊀要:甜叶菊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㊁新型糖料作物和具有极高价值的经济作物㊂其富含糖苷类化合物㊁黄酮类化合物㊁绿原酸类化合物和其他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㊁抗菌㊁抗癌症㊁降血压㊁降血脂㊁降血糖㊁防龋齿等多种药理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食品㊁药品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㊂本文对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糖苷类化合物㊁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组成㊁检测㊁提取㊁分离纯化㊁功能活性㊁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甜叶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㊁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甜叶菊;功能成分;甜菊糖苷;黄酮;绿原酸;药理活性;提取中图分类号:S 566.9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23)02-0033-08李亚辉,罗敏花,高庆超,等.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2023,45(2):33-40.LI Yahui ,LUO Minhua ,GAO Qingchao ,et al.Recent progress on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Stevia rebaudiana [J ].Sugar Crops of China ,2023,45(2):33-40.0㊀引言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又称甜草㊁甜菊以及甜茶等,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人们食用,因其含有高甜度的甜味成分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1]㊂甜叶菊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包括糖苷(Steviol glycosides )类物质㊁黄酮类物质㊁绿原酸类物质㊁生物碱㊁甾醇㊁脂肪酸㊁多糖等,其中糖苷类化合物种类最多㊁含量最大㊂甜叶菊中糖苷类物质甜度高㊁热量低,其甜度约为蔗糖甜度的300倍,热量却仅为蔗糖的1/300,人体食用后不参与新陈代谢㊁不积蓄㊁无毒性,且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在第七次国际糖尿病会议上被公认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矫味剂,在国际上被誉为 第三糖源 ㊁最有发展前途的 新糖源 和最佳的 天然甜味剂 [2-3]㊂甜叶菊提取物安全㊁无毒性,且具有抗菌㊁抗氧化㊁抗癌症㊁降血脂㊁降血压㊁降血糖㊁防龋齿㊁抗肿瘤㊁利尿等多种功效和药用价值[4-6],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㊁食品㊁饮料㊁保健品㊁化妆品㊁畜牧㊁水产养殖㊁日常化工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7]㊂因其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甜叶菊日益被人们重视,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㊂我国在40多年前引种并开始种植甜叶菊,43中国糖料2023目前种植面积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㊂本文从功能性成分糖苷类化合物㊁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检测㊁提取㊁分离㊁纯化㊁药理作用㊁开发利用等方面对甜叶菊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的健康㊁持续和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㊂1㊀糖苷类化合物1.1㊀甜叶菊中糖苷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为二萜类及其衍生物,是甜叶菊中最主要的成分,占甜叶菊干重的6%~8%㊂甜叶菊中的糖苷是多种糖苷的混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骨架和苷元甜菊醇,区别在于苷键上结合的糖种类和数量不同㊂目前已有20多种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被分离和鉴定,国内外研究较多且被人们认可的有:甜菊苷(Stevioside,STV)㊁甜菊双糖苷(Steviolbioside,Stb)㊁瑞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eb A)㊁瑞鲍迪苷B (Reb B)㊁瑞鲍迪苷C(Reb C)㊁瑞鲍迪苷D(Reb D)㊁瑞鲍迪苷E(Reb E)和杜尔可苷A(Dulcoside A,Dul A)等[8]㊂这些甜菊糖苷中以甜菊苷(STV)和瑞鲍迪苷A(Reb A)含量最高,占总糖苷含量的80%以上[9-10]㊂研究者通过在甜叶菊种植中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糖苷含量㊂刘相阳通过控制种植密度在18万株/hm2以下㊁使用有机肥,使总糖苷尤其是瑞鲍迪苷A含量显著提高[11];马磊指出钾肥施用量在120kg/ 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和施钾量的增加,甜菊糖苷含量也相应增加[12];赵永平研究表明适量减少灌溉量或增加氮肥施用量可增加甜菊糖苷含量[13];于学健研究表明使用生长调节剂黄腐酸可提高叶片产量29.8%㊁瑞鲍迪苷A含量30%[14]㊂1.2㊀糖苷类化合物的检测㊁提取有效的检测分析方法是研究糖苷类物质的基础,目前色谱法是检测甜叶菊中糖苷类物质最常用的方法㊂郭志龙采用HSS T3色谱柱同时检测了甜叶菊中7种糖苷类物质,用Amide色谱柱测定了瑞鲍迪苷D 含量[15];孙蕊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甜叶菊叶片中3种糖苷含量[16];张苹苹㊁罗勇为等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糖苷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7-18]㊂甜菊糖苷类物质的提取㊁分离和纯化是目前甜叶菊研究较多的方面㊂从提取溶剂看,甜菊糖苷物质的提取主要为水提取和乙醇提取㊂水提取成本低,但粗体物中杂质多,后期分离纯化难度大;和水提取相比,乙醇提取杂质少㊁提取率高,但成本较高[19-20]㊂从提取方法看,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物理场辅助提取法,主要有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不同研究分别表明超声波和微波辅助处理可显著提高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的含量[7,15,21-22]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提取方法,比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㊁酶辅助提取㊁双水相提取㊁高剪切提取㊁涡轮增压提取㊁加压热水提取㊁微波辅助亚临界水提取等,这些方法中,除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甜菊糖苷的提取率[23-26]㊂关于甜菊糖苷的分离纯化,有树脂吸附㊁生物大分子絮凝㊁微孔滤膜㊁超滤膜㊁层析㊁液相色谱㊁毛细管电泳等多种技术,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树脂吸附技术㊂树脂是具有多孔结构的高聚物吸附剂,吸附树脂包括非极性大孔树脂和季铵基改性吸附树脂,树脂吸附具有条件温和㊁选择性好㊁分离速度快㊁稳定性高等优点[20,26-27]㊂徐邵合通过CD-60树脂将蛇菊苷纯度从8.05%提高到18.3%,将瑞鲍迪苷A纯度从17.17%提高到了43.73%[24]㊂王冠玉选用OMC作为吸附剂将甜叶菊粗提液中STV和RA的纯度分别从8.01%和16.73%提高到了17.51%和45.32%,利用修饰过的树脂BJ7501,将STV和RA的纯度分别从17.51%和45.32%提高到了29.83%和70.17%[28]㊂1.3㊀糖苷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甜菊糖苷不具有致畸㊁致癌和致突变毒性,其药理作用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㊂武新月等通过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证明甜菊糖苷未有急性毒性㊁遗传毒性和短期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29]㊂SHARMA等通53㊀第45卷,第2期李亚辉,等: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过大鼠模型试验表明甜菊糖苷可降低大鼠血糖水平,并且能减少胰岛细胞受损[30]㊂HOSSAIN等通过大鼠模型试验表明甜菊糖苷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改善大鼠高血脂水平[31]㊂NAKAMURA第一次报道了甜菊糖苷可以抑制肿瘤的扩增,之后大量文献报道了类似的结果[32]㊂HSIEH等研究表明服用甜菊糖苷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且未见副作用[33]㊂除此之外,甜菊糖苷还表现出抑菌㊁抗炎㊁抗氧化㊁抗腹泻等多种功能活性[9,34]㊂甜菊糖苷不仅低糖㊁低热,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作为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取代人工甜味剂和蔗糖必将成为全球趋势㊂2㊀黄酮类化合物2.1㊀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又称生物类黄酮化合物,是甜叶菊中另一类含量较高的功能性成分,甜叶菊中总黄酮含量约占甜叶菊干重的5%,主要包括芦丁㊁黄酮醇及其衍生物㊁山柰酚及其衍生物㊁槲皮素及其衍生物㊁芹菜素及其衍生物等[9,20,35]㊂TAVARINI等在甜叶菊中检测出芸香苷㊁杨梅酮㊁毛地黄黄酮等黄酮类物质[36]㊂姜华等从甜叶菊中分离7个黄酮类物质,包括木犀草素㊁槲皮素等[37]㊂童红梅等用HPLC法在甜叶菊茎叶中检测到5种黄酮成分,其中芦丁含量(701.42μg/g)为最高,槲皮素含量(451.55μg/g)其次[38]㊂GHANTA等在甜叶菊叶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39],也有研究者通过LC-MS检测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32]㊂2.2㊀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㊁提取在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甜叶菊废渣,废渣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㊁酚酸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39-40]㊂关于甜叶菊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尚不充分,目前主要集中在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等方面[41-42],不同研究均从甜叶菊废渣中提取到大量黄酮类化合物[43-46]㊂黄酮类化合物测定的方法很多,其中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普遍㊁最常用的方法㊂分光光度法包括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和氯化铝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好㊁稳定性好㊁测定时间短等特点㊂除此之外,还有荧光光度法㊁薄层色谱法㊁库伦滴定法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41,47-49]㊂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按提取剂分为热水提取㊁碱液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㊂热水提取成本低,且安全㊁环保,常用来提取黄酮苷类含量较高的原料㊂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显弱酸性,一般选择碱液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提取方法,选用不同溶剂提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的目的[47,49]㊂按提取方法一般分为酶解提取㊁物理场辅助提取㊁加速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㊂酶解提取是通过破坏细胞壁结构使总黄酮类物质充分地释放出来;物理场辅助提取主要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加速溶剂提取是通过提高温度和压力来提高提取效率[20,47,50]㊂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主要有大孔树脂吸附法㊁柱层析法㊁超临界CO2萃取法㊁聚酰胺纯化法㊁膜分离㊁高速逆流色谱等多种方法㊂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材料通常为苯乙烯㊁丙烯酸酯㊁丙烯腈㊁异丁烯等,按极性大小分为非极性树脂㊁弱极性树脂和极性树脂㊂除此之外,还有金属络合-解离法㊁重结晶法㊁铅盐沉淀法等传统方法,但目前基本已经淘汰[49-51]㊂2.3㊀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甜叶菊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㊁抑菌㊁抗癌㊁抗衰老㊁降血脂㊁治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46,52]㊂陈婷等测定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力,结果表明其自由基清除力为Vc的1.5倍[40]㊂童红梅等研究表明甜叶菊中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9~0.792)[38]㊂赵磊等研究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延缓衰老和辅助治疗炎症性63中国糖料2023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3,53]㊂MEHTA等研究表明甜叶菊黄酮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弯孢菌㊁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4]㊂3㊀绿原酸类化合物3.1㊀甜叶菊中绿原酸类化合物绿原酸类化合物是由奎尼酸与咖啡酸组成的缩酚酸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广泛分布,主要包括咖啡酰奎宁酸㊁绿原酸酯等,是甜叶菊中除了糖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又一重要的功能性成分[20]㊂甜叶菊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丰富,叶片中含量最高,高达52.69mg/g[55]㊂KARAKÖSE等人在甜叶菊叶中检测到了24种绿原酸类物质,包括咖啡酰奎宁酸㊁二咖啡酰奎宁酸和三咖啡酰奎宁酸[45];李华丽等在甜叶菊叶中同时测定了6种绿原酸类物质,包括新绿原酸㊁绿原酸㊁隐绿原酸㊁异绿原酸A㊁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总含量最高可达6.726%[56];郭志龙等在14个不同品种甜叶菊中共检测到了6种绿原酸类物质,且不同品种间绿原酸类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异[57]㊂徐美利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甜叶菊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5-CQA和异绿原酸的含量差异上[58]㊂李云聪等对比了甜叶菊与其他原料中绿原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其他原料中新绿原酸为主要成分,而甜叶菊中异绿原酸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原料[59]㊂3.2㊀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检测㊁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㊁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目前绿原酸的主要检测分析方法[45,56,60]㊂郭志龙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甜叶菊中绿原酸类成分总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种类绿原酸类成分含量[57];张民达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甜叶菊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61];谢虹等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甜叶菊不同部位绿原酸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62]㊂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为水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有机溶剂一般选用甲醇和乙醇㊂水提取生产成本低,安全无毒,但得率不高;有机溶剂提取得率高,且所得绿原酸类化合物稳定性好,但成本高,且对环境不友好[20,63]㊂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具有工艺简单㊁成本相对低㊁纯化效果好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也是目前绿原酸纯化的主要方法㊂郭志龙等从8种不同型号树脂中筛选出大孔吸附树脂XAD-16对甜叶菊中绿原酸类物质的吸附和解析性能最佳[57];王立志等采用DM700树脂用于纯化绿咖啡豆中的绿原酸[64];熊硕等选用NKA-2树脂对杜仲中绿原酸成分进行了纯化研究[65]㊂3.3㊀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绿原酸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㊁抗菌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降血压㊁降血脂㊁调控糖脂代谢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5-6,56]㊂卫生部收录的170种具有抗菌消炎㊁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均为绿原酸㊂绿原酸抗氧化活性随着咖啡酰基的增加而增加,三取代的咖啡酰奎尼酸活性最强,二取代的咖啡酰基奎尼酸次之,而单取代的绿原酸活性最弱[66]㊂李云聪等指出绿原酸类化合物中异绿原酸的生物活性最高,由于甜叶菊中异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原料,因此甜叶菊具有更强的生物功效[59]㊂卓春柳研究表明甜叶菊绿原酸可通过调节蛋雏鸡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抵御炎症反应的发生[67]㊂王智勇等通过功能评价试验表明,甜叶菊中总异绿原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㊁抑菌活性和防霉效力,可用于饲料抗氧化剂和防霉剂[68]㊂赵磊等通过小鼠试验表明甜叶菊废渣中的异绿原酸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69]㊂ZHAO等研究发现绿原酸可通过调节激素和多巴胺释放的水平,从而有效起到抗抑郁作用[70];KIM等研究表明绿原酸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71];DING等研究指出绿原酸通过在结肠中与肠道微生物代谢物联合作用起到抗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72]㊂目前,绿原酸已成为银黄制73㊀第45卷,第2期李亚辉,等: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剂㊁双黄连制剂等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除药用外,绿原酸提取物和含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植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㊁保健品㊁化妆品㊁畜牧和水产养殖等领域[56,67,73]㊂4 展望随着人们对营养㊁健康的重视,低糖食品已成为首选,甜叶菊糖作为功能性糖替代蔗糖和其他甜味剂已成为健康食品的发展趋势㊂甜叶菊除了应用在食品领域外,还广泛应用于医药㊁保健品㊁化妆品㊁酿酒等行业,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㊂我国虽然是甜叶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目前该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㊂首先,优良品种缺乏㊂好的品种是获得高产和优质产品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品种筛选和对综合指标的跟踪研究,根据不同产地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选育适合产地环境的优良品种㊂其次,种子育苗技术尚不成熟㊂虽然扦插㊁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甜叶菊规模化发展迫切需要成熟的种子育苗技术,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加快优良种子培育,提高种子萌发率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㊂再次,目前我国甜叶菊主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品出口为主,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㊁精深加工程度不够,产品品质一般㊁附加值不高㊂增加企业科研和技术投入㊁加大产品精深加工程度㊁提升产品整体品质是促进该产业稳定㊁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㊂最后,综合利用程度不够㊂目前,我国对甜叶菊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糖苷类物质的生产上,提取糖苷后的废渣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㊁绿原酸类化合物等功能性成分,仍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如何在不损失甜菊糖苷得率的同时提高其他功能性成分的得率,以及如何综合合理利用废渣仍需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BARROSO M R MARTINS N BARROS L et al.Assessment of th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effect on bioactive compounds of frozen fresh and dried samples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J .Food Chemistry 2018243208-213.2SAMUELI P AYOOB K T MAGNUSON B A et al.Stevia leaf to stevia sweetener exploring its science benefits and future potential 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814871186S-1205S.3SUN Y M XU X Y ZHANG T et 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teviol glycoside synthesis in stevia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leaves under nitrogen deficiency J .Plant Cell Reports 2021401709-1722.4KIM I S YANG M LEE O H et al.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he bioactive compound content of Stevia rebaudiana water extracts 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4451328-1332.5MOLINA-CALLE M PRIEGO-CAPOTE F DE CASTRO M D L.Characterization of Stevia leaves by LC-QTOF MS/MS analysis of polar and non-polar extracts J .Food Chemistry 2017219329-338.6BI M LI X YAN X et al.Chrysanthemum WRKY15-1promotes resistance to Puccinia horiana Henn.via the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 J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21811-11.7钟利叶牟志珍杨传辉等.超声波法提取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J .食品工业201940182-86. 8刘娜李红侠张文彬等.2015年国外甜菊研究回顾 J .中国糖料201739157-64.9刘琼潘芸芸吴卫.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3061085-1091.10PERERA W H GHIVIRIGA I RODENBURG D L et al.Rebaudiosides T and U minor C-19xylopyranosyl and arabinopyranosyl steviol glycoside derivatives from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J .Phytochemistry 2017135106-114. 11刘相阳.不同类型肥料配施对甜叶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D .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1134-36.12马磊.钾肥对甜叶菊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D .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0924-45.13赵永平.灌溉和施氮对甜叶菊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调控 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43-48.14于学健.黄腐酸调控甜菊糖苷合成的机理及甜菊糖苷的酶法转化 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36-65.15郭志龙.不同品系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和绿原酸类物质含量测定与分析 D .银川宁夏大学2019.83中国糖料2023 16孙蕊贾鹏禹冯胜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叶片中甜菊糖苷含量 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302 131-136.17张苹苹王立勋吉桂珍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甜叶菊中9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 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 6105-111.18罗勇为钟晓燕姚满芳等.色谱法测定甜叶菊叶片及其提取物中甜菊糖总苷含量的研究 J .甘蔗糖业2020496 53-59.19何巧丽.新疆甜叶菊的提取纯化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34-36.20王少甲尤飒飒.甜叶菊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J .食品工业科技20173820323-327.21LIU J LI J TANG J.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xtraction of total carbohydrates from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and identification of extracts J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2010882-3215-221.22AMEER K BAE S W JO Y et al.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total extract stevioside and rebaudioside-A from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leav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ling J .Food Chemistry 2017229198-207.23ABOLGHASEMBEYK T SHAHRIARI S SALEHIFAR M.Extraction of stevioside using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formed by choline chloride and K3PO4 J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2017102107-115.24徐邵合.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12-34.25MARTINS P M LANCHOTE A D THORAT B N et al.Turbo-extraction of glycosides from Stevia rebaudiana using 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J .Revista Brasileira de Farmacognosia 2017274510-518.26张涛俊周莹婷何建敏等.甜叶菊创新性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化工管理20202398-99.27CHEN B LI R CHEN X et al.Pur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rebaudioside A from steviol glycosides using one-dimensional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0165481408-1414. 28王冠玉.甜叶菊中甜菊糖苷高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 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0.29武新月赵悦施伟庆等.甜叶菊苷M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J .现代食品科技2021373250-258.30SHARMA N KAUR R ERA V.Potential of RAPD and ISSR markers for ass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accessions J .Indi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615195-100.31HOSSAIN M S ALAM M B ASADUJJAMAN M et al.Antihyperglycemic and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Stevia rebaudiana leaves in alloxan induced diabetic ra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20112717-22.32POTO㊅CNJAK I BROZNI C'D KINDL M et al.Stevia and stevioside protect against cisplatin nephrotoxicity through inhibition of ERK1/2STAT3and NF-κB activation 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7107215-225.33HSIEH M H CHAN P SUE Y M 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ral stevioside in patients with mil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two-year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0325112797-2808. 34万会达李丹夏咏梅.甜菊糖苷类物质的功能性研究进展 J .食品科学20153617264-269.35武秋红李文霞王梦林等.甜叶菊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C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中药化学学术年会.太原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208-215.36TAVARINI S SGHERRI C RANIERI AM et al.Effect of Nitrogen Fertihzation and Harvest Time of Steviol Glycosides Flavonoid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Food Chemistry 201563317041-7050.37姜华.甜叶菊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及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38童红梅宋巧王保平等.甜叶菊总黄酮提取条件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J .中国糖料201941232-36.39GHANTA S BANERJEE A PODDAR A et al.Oxidative DNA damage preventive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Bertoni a natural sweetener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5526 10962-10967.40陈婷徐文斌洪怡蓝等.响应面法优化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J .食品科学20163718 52-57.41罗序燕方浩斌黄瑞宇等.分光光度法测定甜叶菊废渣中总黄酮的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351093㊀第45卷,第2期李亚辉,等:甜叶菊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2820-2824.42方浩斌.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D .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556-58.43赵磊潘飞林文轩等.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作用 J .食品科学2021422247-254.44ZHAO L YANG H XU M et al.Stevia residue extract amelio rates oxidative stress in d-galactose-induced aging mice via Akt/Nrf2/HO-1pathway 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952587-595.45KARAKÖSE H JAISWAL R KUHNERT N.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ydroxycinnamate derivatives in Stevia rebaudiana leaves by LC-M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591810143-10150.46赵磊林文轩迟茜等.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24168-172.47龙宁.甜叶菊抗氧化能力测定技术研究和种质资源筛选 D .杭州浙江大学2014.48张晓丹李建婷秦丹.柑橘类黄酮生理活性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农产品加工20161462-6467.49马岚.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 D .西安长安大学201544-48.50郑晓艳沙玫.中药黄酮的提取㊁分离纯化方法概述 J .福建分析测试201423314-17.51金慧鸣谭兴和蔡文等.茅岩莓黄酮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4178-181.52KUREK J M KREJPCIO Z.The functional and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and its glycosides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antidiabetic potential-A review 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9611756-4646.53赵磊迟茜林文轩等.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J .中国食品学报20181888-15.54MEHTA R KUMAR PUNDIR R SAKHARE D et al.Herbal Formulation Against Dental Caries Causing Microorganisms Using Extracts of Stevia rebaudiana Leaves A Natural Sweetner J .The Natural Products Journal 201662126-133. 55付晓尹忠平上官新晨等.HPLC法同时测定甜叶菊中3种绿原酸类化合物 J .食品科技2014398276-280.56李华丽袁君郁荣华等.HPLC法测定甜叶菊中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2017372219-223.57郭志龙马治华张虹等.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J .广西植物2020405696-705.58徐美利李云聪徐亚超等.不同产地甜叶菊绿原酸类成分含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13246-11. 59李云聪牛志平徐美利等.甜叶菊与其他植物中绿原酸类成分对比分析 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13211-6.60KARAKÖSE H MÜLLER A KUHNERT N.Profil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enolics in Stevia rebaudiana leave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63419188-9198.61张民达刘梦婷李小莹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甜叶菊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 J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6879-883. 62谢虹陈云梁建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9151-157.63SCHARLACK N K ARACAVA K K RODRIGUES C E C.Effect of the type and level of hydration of alcoholic solvents 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797134612-4620.64王立志胡晓梅付其胜等.绿咖啡豆中总绿原酸的纯化工艺研究 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7123-128.65熊硕崔丽刘仲华等.正交试验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杜仲绿原酸 J .食品科学2013341623-26.66IWAI K KISHIMOTO N KAKINO Y et al.In vitro antioxidative effects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seven hydroxycinnamoyl derivatives in green coffee bean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45215 4893-4898.67卓春柳.甜叶菊绿原酸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研究 D .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122-45.68王智勇刘秀斌徐美利等.甜叶菊总异绿原酸抗氧化㊁抑菌及防霉功能评价 J .饲料研究2021443101-105.69赵磊张会敏徐美利等.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 J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5117-124. 70ZHAO L ZHANG Z ZHOU M et al.A urinary metabolomics GC-MS strategy to evaluate the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treated rats J .RSC Advances 20188179141-9151.71KIM H PAN J H KIM S H et al.Chlorogenic acid ameliorates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ies through scaveng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J .Biochimie 2018150131-138.72DING Y PAN L GAO G 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logic potentiation of herb extracts on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J .Fish&Shellfish Immunology 2020107556-566.73石英.绿原酸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山东畜牧兽医201839383-85.。
甜叶菊中甜菊糖苷高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
甜叶菊中甜菊糖苷高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甜叶菊中甜菊糖苷高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摘要:甜叶菊是一种富含甜菊糖苷的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甜味,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的甜味剂。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效分离甜菊糖苷的吸附剂,为甜菊糖苷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一种具有较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研究和应用评价。
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用于甜菊糖苷的分离纯化。
1. 引言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一种带有高度甜味的植物,其中包含有甜菊糖苷等多种天然甜味成分。
甜菊糖苷是一种具有强甜味和低热值的天然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
由于甜菊糖苷含量较低,生产中需要对其进行提取和纯化。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分离吸附剂对甜菊糖苷进行纯化和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所使用的甜叶菊样品为在山东地区采集的新鲜叶片,经过清洗、破碎和干燥处理后得到。
2.2 吸附剂制备以天然黄麻纤维为原料,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得到吸附剂。
首先将天然黄麻纤维进行破碎并过筛,然后采用柠檬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处理,将表面改性为羧基化纤维素吸附剂。
2.3 吸附剂性能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甜菊糖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确定最佳吸附条件。
通过等温吸附等温线图,研究吸附剂对甜菊糖苷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3. 结果与讨论3.1 吸附剂表征SEM图像显示,吸附剂表面均一且纤维结构清晰可见。
FT-IR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出现了羧基化团,并且与甜菊糖苷发生了相互作用。
3.2 吸附性能研究在30℃下,研究了甜菊糖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
结果显示,吸附剂对甜菊糖苷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甜叶菊糖甙的提取纯化及分离检测方法研究报告
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糖甙的提取纯化及分离检测方法的研究滕祥金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吃得更营养,吃得更健康逐渐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甜叶菊糖甙的生产不但能补充我国食糖的不足,更可替代糖精等不利于人体的化学合成甜味剂,因此,低热量的甜味剂甜叶菊糖营也随之热起来,长期食用甜叶菊糖普不会使人发胖,特别适宜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龋齿病患者使用,而且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无发酵性。
本论文以本实验室栽种甜叶菊叶片为原料,研究并探讨了甜叶菊糖甙的提取、纯化、分离、检测的方法。
蒸煮浸提法的最佳条件:以水为溶剂、温度100℃、时间6h、料液比1:10,浸提物中甜叶菊糖甙含量为9.28%。
甜叶菊糖甙的提纯通过比较选择了沉淀效果比较好的FeSO4;和Ca(0H)2,加入条件为80℃恒温水浴40min,静止4h抽滤,在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和阴阳离子交换吸附精制甜叶菊糖甙,冷冻干燥后得到甜叶菊糖甙结晶粉末。
甜叶菊糖甙组分的分离方法主要有重结晶法、层析法。
重结晶法利用甜叶菊糖甙各主要组分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结晶将主要组分分离;层析法是利用甜叶菊糖甙主要组分在装有硅胶的层析柱中被吸附和解吸速度的不同将甜叶菊糖普主要组分分离。
检测甜叶菊糖甙含量的主要方法有重量测定法、液相色谱法、薄板层析法、分光光度法(蒽酮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DNS试剂为显色剂)、化学发光法等。
采用硅胶G薄板层析法,展开体系:正丁醇:乙酸:乙醚:水(9:6:3:l),能十分清晰将甜叶菊糖甙、葡萄糖、麦芽糖分开,可以定性检测甜叶菊糖甙的两种主要单体组分。
分光光度法(蒽酮为显色剂)和分光光度法(DNs试剂为显色剂)都可以测定甜叶菊糖甙的主要组分,方法简便,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但准确度不高、误差大。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甜叶菊糖甙是我们最近研究出来的一种新的测定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出甜叶菊糖甙的含量,与其他测定甜叶菊糖甙的测定方法相比,其准确度、灵敏度都很高,这一测定方法在国内外尚属空白。
HPLC法测定陕北地区甜菊叶中甜菊糖苷含量
分析检测HPLC法测定陕北地区甜菊叶中甜菊糖苷含量祁春雷,刘月霞,高 强,文 钰(榆林合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719000)摘 要:采用HPLC法测定陕北地区佳县、定边、米脂3个产地的甜菊叶样品中甜菊糖苷含量。
通过超声提取得到甜菊叶中甜菊糖苷样品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甜菊糖苷样品液。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 (250.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钠缓冲液(30∶70,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 柱温40 ℃,测定波长210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表明,HPLC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稳定性好。
关键词:甜菊叶;甜菊糖苷;高效液相色谱法Determination of Stevioside in Stevia Leaves in NorthernShaanxi by HPLCQI Chunlei, LIU Yuexia, GAO Qiang, WEN Yu(Yulin Heli Biotech Co., Ltd., Yulin 719000, China)Abstract: The content of stevioside in Stevia leaves from Jiaxian, Dingbian and Mizhi in Northern Shaanxi was determined by HPLC. Stevioside sample solution in Stevia leaves was obtain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stevioside sample solution wa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performed on a C18 reversed-phase column (250.0 mm × 4.6 mm, 5 m), the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 sodium phosphate buffer (30∶70, volume ratio), gradient elution, flow rate was 1 mL/min, column temperature was 40 ℃, determination wavelength was 210 nm, and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甜叶菊RA苷合成关键基因SrUGT76G1对水分胁迫响应分析
第43卷第1期2021年1月Vol.43,No.1Jan.,2021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doi:10.13570/ki.scc.2021.01.001甜叶菊RA苷合成关键基因SrUGT76G1对水分胁迫响应分析张婷,杨永恒,孙玉明,王银杰,原海燕,张永侠,徐晓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210014)摘要:RA苷是甜叶菊叶片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其合成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
为了探究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RA苷合成关键基因SrUGT76G1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对SrUGT76G1瞬时转化烟草和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干旱处理及GUS染色,多方面阐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促进SrUGT76G1的表达。
此外,对SrUGT76G1的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个茉莉酸响应元件及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本研究不但为后续深入开展甜叶菊栽培的高效水分利用与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寻找RA苷上游水分胁迫响应调控因子并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RA苷含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甜叶菊;RA苷;基因;SrUGT76G1启动子;水分胁迫中图分类号:S5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24(2021)01-0001-06张婷,杨永恒,孙玉明,等.甜叶菊RA苷合成关键基因SrUGT76G1对水分胁迫响应分析[J].中国糖料,2021,43(1):1-6.ZHANG Ting,YANG Yongheng,SUN Yuming,et al.Water stress response of the SrUGT76G1gene for rebaudioside A gly‐coside synthesis in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J].Sugar Crops of China,2021,43(1):1-6.0引言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SGs)是富含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片中的多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总称。
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及关键酶研究进展
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及关键酶研究进展倪万潮;郭书巧【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08(000)002【摘要】甜菊醇糖苷(steviol glycosides,SGs)是甜叶(Stevia rebaudian)叶片中一类天然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量、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甲基赤藓糖醇(MEP)途径形成祝(牛)儿(牦)牛儿焦磷酸(GGPP),之后该物质在古巴焦磷酸合酶(CPPS)、贝壳杉烯合酶(KS)、贝壳杉烯氧化酶(KO)、糖菊苷转移酶(UGTs)等一系列结构功能各异的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甜菊醇糖苷.SGs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甜叶菊SGs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总页数】6页(P48-53)【作者】倪万潮;郭书巧【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相关文献】1.甜菊糖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生物转化制备策略的研究概述 [J], 李铭敏;郑仁朝;郑裕国2.蓖麻醇酸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研究进展 [J], 狄建军;黄凤兰;陈永胜;张树军;魏永春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菊糖苷中甜菊醇的含量 [J], 胡林;寇彦杰;翁永京;万小玲4.甜菊醇、异甜菊醇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HMG-CoA还原酶的分子机制研究 [J], 张军;王芳;王杭;于宁康;岳兴旺;王晴晴5.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KA13H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郭书巧;束红梅;郑卿;倪万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甜菊苷分子式
甜菊苷分子式什么是甜菊苷?甜菊苷(Stevioside)是一种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的叶子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的糖苷类,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的特点。
甜菊苷的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
甜菊苷在南美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被用作药草和代糖。
现在,甜菊苷已经被多数国家和地区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糕点、口香糖等产品中。
甜菊苷的分子式和结构甜菊苷的分子式是C38H60O18,相对分子质量是804.87 g/mol。
甜菊苷的结构由一个四环二萜配基和三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其中一个葡萄糖残基与配基的羧基形成酯键,另外两个葡萄糖残基以1-2连接形成二聚体,并与配基的羟基形成醚键。
甜菊苷的性质和功能甜菊苷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甜菊苷具有以下性质和功能:甜味:甜菊苷是一种强效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但没有卡路里。
甜菊苷的甜味有一定的延迟和持续性,与其他甜味剂或天然糖类混合使用可以改善其口感。
热稳定:甜菊苷可以耐受高温处理,不会分解或变色,适合用于烘焙、煮沸等食品加工过程中。
酸碱稳定:甜菊苷在pH值为3-9的范围内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受到酸碱条件的影响,适合用于各种酸性或碱性食品中。
光稳定:甜菊苷对紫外线和可见光都有较强的抵抗力,不会发生光降解或变色,适合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包装食品中。
抗氧化:甜菊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食品老化。
降血糖:甜菊苷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降血压:甜菊苷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抗菌:甜菊苷可以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减少龋齿和口臭的发生,对口腔卫生有益。
甜菊苷的安全性和限量甜菊苷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经过多项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不会引起致癌、致畸、致敏等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等权威机构都已经确认甜菊苷的安全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新型天然甜味剂——甜叶菊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 曾美霞[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6-81页
主题词: 甜叶菊甙;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甜菊甙;甜叶菊甙元;甜菊醇
摘要:甜叶菊是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学名为Stevio rebaudiana Bertoni。
原产南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交界的阿曼拜山脉,亚热带植物。
叶中含甜味物质在2——21.5%之间,一般为7%左右。
本世纪初,甜叶菊甙引起植物学家和化学家的注意,五十年代后迅速发展,这首先应归功于伍德和英赛悌(1955年)二人,六七十年代由于“甜精”,“仙客来”等被发现有毒,对糖精也有争论,形势逼迫科学家寻找安全无毒的天然甜味剂来取代这.。
异甜菊醇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异甜菊醇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美食的追求,低热量甜味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异甜菊醇作为一种低热量甜味剂,已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异甜菊醇的纯度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影响着其在食品领域的
应用。
因此,进行异甜菊醇的结构修饰和活性研究,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纯度,同时
优化其甜味特性,推动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将异甜菊醇的结构进行修饰,优化其甜味特性,提高稳定性和纯度的同时,进行活性研究,探索其可能的药用价值。
2.研究方法:利用有机合成方法,通过改变异甜菊醇的结构并合成不同的衍生物,对其进行活性评价,并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其甜味特性和稳定性。
同时,利用高效
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异甜菊醇的结构变化及其与
生物学机制的关联。
三、预期成果
通过结构修饰和活性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
1.合成出异甜菊醇的新衍生物,并进行活性和稳定性评价。
2.探索异甜菊醇与生物学机制的关系,探究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3.提高异甜菊醇的甜味特性和稳定性,拓展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
四、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将对异甜菊醇的结构修饰和活性研究进行系统的探究和分析,有助于推动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同时,该研究还有望揭示异甜菊醇与生物机制
的关系,为其开发新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天然甜味剂--甜菊苷
天然甜味剂--甜菊苷
鲍志华
【期刊名称】《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本文较详尽阐述了天然甜味剂甜菊苷的性质、提取、毒理性、产品分析方法及应用,说明了甜菊苷是较好的天然食品甜味添加剂.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鲍志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轻工所,1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
【相关文献】
1.天然甜味剂——甜菊苷 [J], 李冬梅;王继轩
2.两种天然甜味剂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 [J], 阎昊; 阎卫东
3.基于专利分析甜菊苷产品的研发趋势 [J], 李林生
4.HPLC法测定复方鲜竹沥液(无糖型)中甜菊苷的含量 [J], 吴春花;李诒光;张民;胡子庆;杨凌宇
5.叶黄素-甜菊苷复合物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J], 罗树伟;杨秋明;宋江峰;戴竹青;李大婧;吴彩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甜菊醇糖苷结构
甜菊醇糖苷结构介绍甜菊醇糖苷是一种天然甜味剂,也被称为甜菊糖苷。
它是从甜菊(Stevia rebaudiana)植物中提取得到的。
甜菊醇糖苷结构独特,具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作为替代糖的选择。
甜菊醇糖苷的分类甜菊醇糖苷可以根据其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1. 甜菊醇糖苷A甜菊醇糖苷A是甜菊醇糖苷家族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成员。
它是一种二萜糖苷化合物,由葡萄糖和甜菊醇酸(steviol)组成。
甜菊醇糖苷A是甜菊中最主要的甜味成分,具有非常高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300倍。
2. 甜菊醇糖苷B甜菊醇糖苷B是甜菊醇糖苷家族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
它与甜菊醇糖苷A相似,由葡萄糖和甜菊醇酸组成,但在结构上略有差异。
甜菊醇糖苷B的甜度比甜菊醇糖苷A略低,约为蔗糖的50-100倍。
3. 其他甜菊醇糖苷除了甜菊醇糖苷A和甜菊醇糖苷B之外,甜菊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甜菊醇糖苷,如甜菊醇糖苷C、甜菊醇糖苷D等。
它们的结构和甜度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甜菊糖苷的典型特征。
甜菊醇糖苷的结构甜菊醇糖苷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糖部分和甜菊醇酸部分。
糖部分通常是葡萄糖分子,而甜菊醇酸部分则是甜菊醇酸的衍生物。
甜菊醇糖苷的结构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为:C38H60O18。
其中,C表示碳,H表示氢,O表示氧。
甜菊醇糖苷的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OH),这些羟基是甜味的关键部分。
甜菊醇糖苷的甜味机制甜菊醇糖苷的甜味机制与其他甜味物质有所不同。
甜菊醇糖苷的甜味是由于其结构中的羟基与甜菊醇糖苷受体结合所产生的。
甜菊醇糖苷受体是人类舌部的一种蛋白质,与甜味物质的结合能够激活舌部的甜味感受器,从而引起甜味的感觉。
甜菊醇糖苷的应用甜菊醇糖苷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作为替代糖的选择。
甜菊醇糖苷具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的特点,对血糖影响较小,因此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减肥者食用。
此外,甜菊醇糖苷也可以用于药物制剂和口腔护理产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年 3 月
等中间体次生代谢生成,甜菊醇对种子的发 芽 和 生 长都 有 促 进 作 用,因 此 它 们 有 着 相 似 的 生 物 活 性。 武汉大学刘秀芳、柏正武等对甜菊醇和异甜 菊 醇 的 C-15、C-16 和 C-17 位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 3 个系 列的甜菊苷 衍 生 物 ( 如 图 4,表 2 所 示 ) ,其 生 长 激 素 相 关 的 生 物 活 性 和 赤 霉 素 相 当[7 -8 ]。
第 25 卷第 1 期
毛近隆:天然活性成分甜菊苷化学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71
图 2 不同甜度和甜味的甜菊苷
图 1 甜菊苷的水解和苷元的生成
( kaurene) 具有相同的核心结构,在 C-13 和 C-20 位 上分别连接不同数量的葡糖基以及鼠李糖基( 如图 2,表 1 所示) 而形成不同甜度和甜味的甜菊苷[4]。
表 2 生长激素活性化合物(1)的取代基
R1
R2
R3
H
H
CH2
CH3 CO
H
CH2
CH3 CO
H
O
化合物 A
H C2 H5
CH2 CH2 N( C2 H5 ) 2 C2 H5
CH2 CH2
H
C2 H5
CH2
C2 H5
H
CH2
H
CH2 CH2 Br
CH2
O
HHO来自HBr化合物 B N—OH
CH2 CH2 N( C2 H5 ) 2
0 引言
甜菊苷(如图 1) 是一种天然的非营养性甜味 剂,具有高甜度、低热能、易溶解、高稳 定 性 等 特 点, 其甜 度 是 蔗 糖 的 250 ~ 300 倍,热 值 只 有 蔗 糖 的 1 /300。研究表明,甜 菊 苷 除 了 做 甜 味 剂 之 外,在 降 血糖、抗高血压、抗炎、抗肿瘤、抗腹泻、利 尿 和 免 疫 等 方 面 也 有 良 好 的 生 理 作 用 。 甜 菊 苷 做 为“天 然 甜 味 剂 ”,已 经 在 中 国 、韩 国 、日 本 、巴 西 等 国 家 广 泛 使 用 ,但 尚 未 得 到 欧 美 等 国 家 的 认 可 。
天然提取的甜菊苷,工业产品的纯 度 一 般 只 有 90% ~ 95% ,由于其成分的 不 确 定,导 致 甜 味 不 正, 常带有明显的苦涩味,因此在化学纯度和安 全 性 方 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甜菊苷的研究主要针对化学
纯 度 、药 理 活 性 、安 全 性 、药 物 途 径 研 究 等 方 面[1 ]。 甜菊苷( Stevioside) 采 用 不 同 的 水 解 方 式 得 到
Abstract: Stevioside of natural active ingredients was reviewed abou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modification,including the modificationin of glycosylation which replace R1 and R2 in the C-13,C-20 position of aglycon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weetness,and treat diabetes; modification of aglycone in the C-15,C-16 and C-17 position of aglycone,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was shown in lowering blood glucose,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nd as a growth hormone and so on. Key words: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stevioside; steviol; isosteviol; diabetes; growth hormone
R1
H β-Glc β-Glc β-Glc
H β-Glc
H β-Glc β -Glc -β -Glc ( 2 -1 ) β -Glc -β -Glc ( 2 -1 ) β-Glc
R2
H β -Glc -β -Glc ( 2 -1 )
H β-Glc β -Glc -β -Glc ( 2 -1 ) β-Glc( β-Glc(3-1) ) -β-Glc(2-1) β-Glc( β-Glc(3-1) ) -β-Glc(2-1) β-Glc( β-Glc(3-1) ) -α-Rha(2-1) β-Glc( β-Glc(3-1) ) -β-Glc(2-1) β -Glc -β -Glc ( 2 -1 ) β -Glc -α -Rha ( 2 -1 )
2011 年 3 月 第 25 卷第 1 期总 83 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Mar. 2011 Vol. 25 No. 1 Sum No. 83
天然活性成分甜菊苷化学结构 修饰的研究进展
2 基于苷元的修饰
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甜 菊 醇 和 赤 霉 素有相同的前体,都是由乙酸途径通过贝 壳 杉 烯 酸
表 1 不同甜度和甜味的甜菊苷的取代基
中文名称
甜菊醇 甜菊苷 甜菊单苷 甜茶素 A 甜菊双苷 甜菊苷 A 甜菊苷 B 甜菊苷 C 甜菊苷 D 甜菊苷 E 杜尔苷 A
英文名称
Steviol Stevioside Steviomonoside Rubusoside A Steviobioside Rebaudioside A Rebaudioside B Rebaudioside C Rebaudioside D Rebaudioside E Dulcoside
图 8 内酯类衍生物
图 9 反内酯类衍生物
图 6 贝壳杉烯酸衍生物
郑州大学的陶京朝等人,在研究异 甜 菊 醇 的 结 构修饰中发现,将异甜菊醇的 C-15 和 C-16 位改 造 为二羟基类衍生物后( 如图 7 所示) ,这系列衍生物 则具有良好的 α-葡 萄 糖 苷 酶 抑 制 活 性 和 抗 细 胞 毒 素 活 性[15-16]。 巴 西 巴 拉 那 联 邦 大 学 的 Braguini 等 研究人员对异甜菊醇的酮羰基用内酯取代后( 如图 8 所示) ,得 到 的 内 酯 化 合 物 以 及 异 甜 菊 醇 都 可 通 过 抑 制 谷 氨 酸 脱 氢 酶 减 少 谷 氨 酸 氧 化,对 线 粒 体 细胞膜的通透性 产 生 一 定 的 抑 制 作 用[17]。 台 北 医 学大 学 的 Chou 等 研 究 人 员 发 现 此 内 酯 类 化 合 物 (如图 8 和图 9 所示) 对人体转 录 因 子 活 化 蛋 白 ( AP-1) 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8]。
不同 的 苷 元,经 过 高 碘 酸 钠 或 者 四 醋 酸 铅 氧 化,再 水解 可 以 得 到 甜 菊 醇 ( Steviol)[2]( 如 图 1 所 示 ) ; 如果直 接 用 盐 酸 水 解,则 得 到 异 甜 菊 醇 ( Isosteviol)[3]( 如图 1 所 示 ) 。 从 目 前 的 研 究 情 况 来 分 析, 甜菊苷的结构修饰主要包括在修饰配糖 基,以 便 改 善其甜味或者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修饰苷 元后,生理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 α-葡糖苷酶抑制作 用 、心 肌 保 护 作 用 以 及 植 物 刺 激 生 长 等 方 面 。
表 3 生长激素活性化合物(2) 的取代基
R1
R2
R3
H
O
OH
H
—NOH
OH
CH3
—NOH
OH
H
—OH
OH
H
O
H
H
—NOH
H
图 4 生长激素活性化合物(1)
图 5 生长激素活性化合物(2)
第 25 卷第 1 期
毛近隆:天然活性成分甜菊苷化学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73
甜菊苷对大鼠血脂代谢有调节作用,能 够 降 低 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较强而持久的降 血 压 作 用,并能 减 慢 心 率 和 抑 制 心 肌 的 收 缩 性[10]。 甜 菊 苷水 解 后 得 到 的 异 甜 菊 醇,能 够 抑 制 血 管 紧 张 素-Ⅱ诱导的细胞增殖 和 通 过 衰 减 活 性 氧 代 谢 的 内 皮 素-1 的 分 泌,有 助 于 提 高 心 血 管 系 统 的 免 疫 力[11]。异甜菊 醇 做 为 钾 通 道 开 放 剂,能 够 降 低 主 动脉平滑 肌 细 胞 内 钙 离 子 的 浓 度[12],有 效 地 减 少 大鼠心肌缺血 再 灌 期 VF 和 VT 的 发 生 率,对 大 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的 心 肌 有 保 护 作 用[13]。 南 非 德 班 西大 学 的 Somova 等 研 究 人 员 发 现 甜 菊 醇 的 C-13 位的羟基脱去得到的类似贝壳杉烯酸化合物( 如图 6 所示) ,表现 出 较 低 的 毒 性 和 显 著 的 冠 状 动 脉 血 管 扩 张 ,其 利 尿 和 利 钠 效 应 与 氯 噻 嗪 相 似[14 ]。
在专利 US20080051341 中,研究人员公布 了 一 种用甜菊醇或者其糖苷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 、高 血 压 的 方 法[5 ]。
在 WO2009038978 专利中,研 究 人 员 对 甜 菊 苷 的苷元和配 糖 基 进 行 了 修 饰,将 苷 元 上 的 C-15 和 C-17位双键转移至 C-15 和 C-16 位( 如 图 3 所 示) , 配糖 基 选 用 了 葡 萄 糖、鼠 李 糖 或 吡 喃 木 糖,对 甜 味 和甜度进行了改善,做为食品和饮料的非营 养 性 甜 味 剂[6]。
1 基于配糖基的修饰
甜菊苷属 于 四 环 二 萜 糖 苷 类,其 核 心 结 构 通 式为( C5 H8 ) 4 ,从 立 体 化 学 结 构 来 看,和 贝 壳 杉 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