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论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
2、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
3、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工具】和科学社会主义【归宿、结论】三部分。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历史上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起来的。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5、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阶级基础。
6、辩证唯物主义【马哲的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哲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必须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事求是是精髓】。
8、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的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一致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哲是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9、与哲学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物质)】和【社会意识(意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10、唯心主义分为:①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感觉、理性、观念、理论等【马哲承认存在】。
②客观唯心主义:也叫神秘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根本不存在,如上帝、鬼神、命运、绝对观念(黑格尔)、理学(朱熹)【马哲不承认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所坚持的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与恩格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的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何谓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客观物质世界,何者为第一性,是本源,何者为第二性,是派生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原则: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1。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内容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意义: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意识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6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法治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社会主义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法律为工具,通过法治的方式来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强调依法治国,即国家管理社会的一切事务都应以法律为准绳。
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和核心,它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法治观强调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法治的依托和保障。
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都应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3.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观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财富公平分配,消除社会各种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严格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观要求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严格遵循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包括法定性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公正正义原则等,这些原则是保障法治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法治观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并促进社会稳定。
只有依法治理,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2.保障人民权益:社会主义法治观强调人民主体地位,通过法律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
法律是人民的利器,人民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观通过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4.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法治观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法治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政府的行为,减少腐败现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观的路径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观,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在理论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劳动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细分为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看待世界,强调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的变革,而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无论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形成了剥削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部分从上述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3.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高度科学、完备而又发展着的理论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要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 哲学基础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辩证的和不可逆转的。
2.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和政治规律。
其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阶级和剥削。
社会主义理论则是指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二、核心要点的解析1.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种斗争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是基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实现自己利润的增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变革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引起的。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通过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和方法。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革命和社会变革。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键。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片段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反对空想、主观的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社会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认识,反对和谐主义的社会观,强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的认识,反对改良主义的社会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原理进行详细归纳。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活决定人的意识,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的方法,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革命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惟独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干实现社会主义。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原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泯灭剥削制度,才干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路径。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干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全面依法治国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全面依法治国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旨在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全面依法治国观。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理论依据。
全面依法治国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国家治理应依法进行。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准确把握得出的结论。
全面依法治国观强调国家的权力行使应受法律制约,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全面依法治国观的理论基础全面依法治国观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来。
只有依靠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观强调依法管理社会,正是基于这一原则。
阶级斗争理论指出,社会是由各种矛盾和冲突构成的。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行必然伴随着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全面依法治国观强调依法治理国家,可以减少权力运行中的腐败和滥用,使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全面依法治国观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法治第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相统一等。
首先,法治第一意味着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国家一切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来达到治理的目标。
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法治国家中,每个公民都应当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适用性。
再次,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马原期末总结文档
马原期末总结文档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思维、实践、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在整个马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通过学习马原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是辩证的。
唯物史观把事物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物质世界,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素归结为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基础作用,批判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经验论等错误思想。
同时,我也系统地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矛盾和变化的认识,认为事物的每一方面都是相对的、有限的、对立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主要有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马原课程的过程中,我也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现实、服务于人民的科学理论,一切理论都必须联系实际。
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路径。
我发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说,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和运用。
我们要善于把握时代特征、社会矛盾和人民需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原课程还增强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最先进的文化形态。
通过学习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和传播者的决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内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并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阶级对立和生产方式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剥削工人阶级,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不可持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这些内在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循环之中,给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社会主义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领导核心的无产阶级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控制,建立国家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分配的公平。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为实现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工人阶级逐渐觉醒,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解决方案。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上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主义追求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引着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建设和发展。
3.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事务,而是全球范围内社会进步的产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经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国家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