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代悼亡诗浅析
遣悲怀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三首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文学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从灵与肉的角度浅谈元稹李商隐的爱情诗
从灵与肉的角度浅谈元稹李商隐的爱情诗【摘要】爱情作为一种情感,成就了古今中外多少凄美感人的故事。
爱情作为一种题材,又占据了文学上的大壁江山,尤其在诗歌中,又把对这种感情的迷恋,追忆,回味,探问和思考发挥得淋漓尽致。
爱情诗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而将此作为一种专门的写作题材题材并且使其大放异彩的,则是中晚唐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然而同为大力写作爱情诗的两大圣手,却在写作手法、爱情观、女性观上截然不同。
元倾向于肉,李寄情于灵。
【关键词】李商隐;元稹;爱情诗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
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爱情”。
从百科里对爱情的解释就可以看出,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体,爱的物质载体让情感具体真实。
爱的精神寄托又让情感得以升华,隽永深刻。
元李二人的爱情诗之所以在今天还能让无数读者强烈共鸣,就是因为他们对这种灵肉的捕捉细腻周到,使人感同身受。
然而细细品味,二人的诗又不尽相同,元李二人于一字一句之间灵肉倾向的差异十分鲜明。
一、写作手法上,于细腻之中各见千秋作为一位典型的才子型作家,元稹性敏才高,风流多情。
无论是他的艳情诗还是悼亡诗,均以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可感的情致让读者可以触,可以摸,可以伤,可以感。
“半欲天明天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娃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春晓》)这是元稹集中的一首诗,同样在一个春天,空气中同样弥漫着花香,四十多岁的元稹清晨醒来,突然听到了寺庙里的钟声,他突然想起,二十前年的春天,那个娇羞妩媚的女子,她叫莺莺,她的声音正如窗外的莺啼一样美好,晓钟响了,她要回去了,当时他是那样的不舍……元稹与莺莺的故事或许在他自己写的《莺莺传》里,或许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我们不得而知。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简介及赏析】(2)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简介及赏析】(2)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②,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②弃:抛弃。
③酣高楼:在谢眺楼上畅饮。
④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
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公元214年)。
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
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眺为小谢。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⑤ 览:同“揽”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
元稹的唐传奇《会真记》(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则表现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悲剧。
有评论者认为这部《会真记》就是他的爱情自传。
关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我们首先来欣赏他的诗作。
《遣悲怀》是一组深情的悼亡诗。
元稹的妻子韦氏是工部尚书的女儿,为宦门千金,后下嫁给元稹,当时他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校书郎,但是元妻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安于清贫,在元稹最失意的时候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后来他飞黄腾达了,但是妻子却积劳成疾,撒手西去,留给元稹无限的遗憾。
面对着生与死无法逾越的距离,面对着她亲手缝补的衣物,想起和他生前的种种戏言,不料一一都成为眼前的事实,让生者如何不感慨?他也知道丧偶之痛是人人都可能体会的,但是和自己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的妻子的情谊如何能忘?人们总是叹惋爱情的悲悯,却往往忽视了一点。
即爱情之花朵盛开的时候,是爱情的顶峰,爱情此刻可以美到感天动地,可以美到绝代芳华,即使顶峰之后会留下万片落红飘逝与寂寂风中。
那流传千古的绝唱《钗头凤》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先看陆游的这一首:“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遣悲怀三首》(其三)唐·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两句是在向已故的妻子表明自己的心迹,也是久经思量后所做的无何奈何之计。
人生百年,倏忽之间,还要承受生死离别之苦,作者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沉痛悲哀。
欲寄希望于死后同穴,不过死后之事哪还由得自己决定,不过是无谓的痴想罢了。
只有终夜不眠不休,永久思念着妻子,才能报答她一生所受的痛苦。
真是哀痛欲绝,千古痴情之语,比起“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显情深似海。
当然,这两句仅仅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绝不是不再续弦以报答亡妻。
在当时那个时代,女子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是男人的,因此,元稹在妻子亡故不久即与薛涛生情,以及之后续弦就可以理解了。
扩展阅读: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附注释与注解)
遣悲怀(三首全)·元稹【作品简介】《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浅析陆游与弥尔顿的悼亡诗
浅析陆游与弥尔顿的悼亡诗一、引言古今中外,悼亡诗以其情感真挚、哀思深沉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能倾诉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故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从陆游的《沈园二首》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入手,在诗人和创作背景、诗作内容、诗歌情感和背后的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作的精髓,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蕴,同时,探讨中西方悼亡诗的差异及文化根源。
二、悼亡诗概述悼亡诗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主要类型。
广义上讲,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但一般用来指代丈夫追悼亡妻之作。
成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悼亡之诗风,由此始也。
该诗作情意真挚,造句工整,开一代之先河。
至唐代,元稹曾作《遣悲怀》三首,写下名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和妻子一起度过的那些苦难日子,在诗人脑海中蹁跹不去,只留下整夜无休止的思念,付与她那难展的蹙额。
北宋时期,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作虚实结合,记叙了诗人在梦境中和妻子的重逢。
即使再见,也应不识,诗人自己踽踽独行,走过了太多时光,现已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而所爱之人仍旧像当年那般,引人神往。
即使在幽梦中相见,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默然不语,涕泪沾裳。
在西方,悼亡诗也被译成挽歌、哀歌,是用以哀悼亲朋好友或所爱之人的诗作。
它主题广泛,语言和结构较正式,基调庄严忧郁。
托马斯·格雷曾写就《墓园挽歌》,哀悼他在伊顿公学读书时的好友。
此外,戏剧独白诗人勃朗宁在其妻子死后,写下《展望》一诗,吐露对亡妻的真挚感情,表达自己想要在她的怀抱里获得永久的安息的情感。
三、诗人和创作背景对比分析(一)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文学家和著名诗人。
陆游因坚持抗金而屡遭排斥,无法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在近杖朝之年时主持编修国史,最终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此后归居故里,寄情山水。
1209年,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后于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元稹悼亡诗词2篇赏析他
元稹悼亡诗词2篇赏析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稹悼亡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离思朝代:唐朝|作者:元稹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离思其三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诗,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注释1.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
经,经历。
2.沧海:大海。
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赏析/鉴赏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如何评价元稹的悼亡诗
如何评价元稹的悼亡诗介绍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他逝去的妻子韦丛而写的诸多的悼亡诗中的一首。
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为世人所称道,也广为流传。
元稹夫妻的感情非常的深笃。
不料结婚七年之后,韦氏不幸去世,时年仅有27岁。
韦氏去世之后,元稹一直非常的悲痛,写了不少的悼亡诗,来追忆自己的妻子。
悼亡诗不是元稹的首创。
最早写悼亡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潘岳(潘安):“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
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
元稹之后,又有苏轼首创的悼亡词,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大清才子纳兰性德写给亡妻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又有“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情知此后无来计,强说欢期”他们的悼亡诗写的也好,可写诗的时候身边又是妻妾成群了,这样的真情又有几分真,不能说没有,只是已不完整了,而元稹真的是情真意切,“取次花丛懒回顾”,(对于别的花再美也懒得看。
对于别的鲜艳的花朵再漂亮也难回首,根本就连回头都不带回头的,回头率等于零。
他等于说他对别的女色对别的女性绝无眷恋之心了)虽半缘修道半缘君,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高官实属难得。
他对于妻子的怀念真的由内心深处而发。
其妻值了。
悼亡诗所悼亡之人是陪伴他走过了一条只有他自己心领神会,深入灵魂的路程。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写尽清贫时妻子跟着他食野菜,卖了自己的陪嫁金钗供他喝酒交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想用这样的方法封存起来他对妻子的记忆和回忆,而这又根本上证明他无法摆脱对他的思念别人认为我这日子过的很穷困,未来很虚幻,可夫人认为我走的是正道。
2023年文学_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翻译赏析
2023年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翻译赏析《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1、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
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
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
寻:随即。
知命,指五十岁。
2、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
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
实是说自己。
3、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
同穴:指夫妻合葬。
《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注释这是一首自伤身世不幸的诗。
它运用典故,抒发无子丧偶之悲,进而以长鳏来报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其情痴,其语挚,吟来催人泪下。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遣悲怀闲坐悲君亦自悲》译文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悼亡诗研究课题》作者:吴亭慧巫悦郭欣璐(惠州一中)悼亡诗导语:“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下年轮,相濡以沫。
感情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都留下痕迹,穿越空间。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着怎样的心情?昨日夫妻举案齐眉,现在生离死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革命勇士林觉民《与妻书》有这样的感慨“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继承着《绿衣》而来,苏轼,元稹,潘岳,沈约等一起陷入悲痛之中,如果亡者能听到这样的诗句,相信一定会幸福的泪流满面。
诗人写下诗,也是痛苦的暂时释放。
1、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
愁肠百转新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牵手来缝制。
我思念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细葛布。
夏天的衣裳在秋天穿上,自然觉得冷。
我思念我的亡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一个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的男人。
看到故人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抑制住的情感,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女人面对失去丈夫感性的居多,孟姜女失去丈夫,她的眼泪能够摧毁长城,白娘子与许仙分离,可以发下誓言让雷锋塔倒西湖水干。
也有这样一位女子哭悼亡夫: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
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女恋情结
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女恋情结管理资料最好的管理资料下载网站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女恋情结悼亡诗,是古代诗人用以祭奠妻子或心仪女人、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抚思的一种诗歌形式。
近年来,人们对悼亡诗格外关注,有人特别编著了悼亡诗史,用以研究古代诗人的情愫。
这是因为人们对情爱的重视,对古代诗人的人格重视。
因为研究悼亡诗不仅能更深地挖掘诗人的思想性格,而且能更深入地发现诗人们的气质、情怀与精神品味,从而鼓舞人们的爱情与生活。
人们说:生与死、爱与恨、男人和女人,是文学艺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已是被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所证实,更是为悼亡诗所证实。
人们从悼亡诗中获取了生活与爱情的力量,也就更加鼓舞了人们对生活、爱情的信心,增强了人们对生活与爱情的勇气。
所以,现代人对悼亡诗的视觉越来越敏锐、犀利。
其实,悼亡诗在先秦已经出现。
如诗经中《唐风、葛生》中就有“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悲号。
这是古人对爱情的誓言。
人们之所以对悼亡诗期许与赞扬,是由于人们对爱情的梦想与追求。
诗经中的《邶风、绿衣》有“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的生离死别之叹,这是远古时期人们的爱情婚恋观的反映。
虽然,诗经中的诗没有一首能搞清是谁所作,但是司马迁《史记》中说:“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足可以说明,诗经也是古代的诗人们、学问之士——夫子们的创作。
到了六朝时期,悼亡诗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诗体呈现在诗坛上。
而擎举悼亡诗这面大旗的则是后世人们极尽推崇的才貌具佳的大才子潘安。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曾任河阳令,河阳即今洛阳市吉利区,北靠邙山,南临黄河。
他的时代正是“八五之乱”之时,所以他五十四岁(公元247——300)就被赵王伦和孙秀杀害。
潘岳的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他:“安仁轻敏,故释发而韵流”,梁代的钟嵘在《诗品》中,将他的诗列为上品。
他的创作基调是悲而不壮,哀而不怒,语言华美明畅,用典浅近,感情真切,动人肺腑,充分表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特色。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唐代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
②邓攸:西晋人。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
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已,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16.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2)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 ”和《琵琶行》中的“ ”都描绘了杜鹃悲啼的画面。
(3)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贾谊的《过秦论》中“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将士守卫要塞、盘问行人的情景。
答案解析15.C (解析: “无意于人间”错)16. (6分)没有。
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并未排遣悲情;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绝望中。
诗歌尾篇诗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
17. (1)月照花林皆似霰落月摇情满江树(2)又闻子规啼夜月杜鹃啼血猿哀鸣(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遣悲怀三首全文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全文及赏析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赏析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
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
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为左仆射(yè夜),即宰相。
偏怜女,谢安最喜欢他的侄女谢道韫,这里用谢道韫代指韦丛。
这句说明韦丛出身高贵,是一个宰相之家的最得宠爱的最小的娇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一个有志节的贫士,这里诗人用来自比。
诗人与韦丛结婚的时候,初入仕途,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是一个小官,俸钱很少,生活贫困。
这句是诗人叹惜妻子命运不好,嫁给自己这样一个寒士为妻,过着贫困的生活,百事都不遂心。
下面四句,具体描述婚后的困顿生活。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可怜她搜寻自己的衣物,卖掉自己的金钗,来为丈夫添衣买酒。
一个顾字,真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一个泥字,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依恋和纠缠,二字极富情味。
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对青年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亲密无间的真情。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这两句意思是说,妻子生前,日子过得很苦,她也曾拿野菜当饭,靠古槐落叶添薪,但她对这样的苦日子,不仅毫无怨言,反而苦中有乐,从中体味出甜来。
这对韦丛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尤为可贵。
我们从她守苦安贫的背后,可以看出他们夫妻相亲相近的亲密生活和真挚深厚的感情。
以上六句,是写妻子生前的情景。
诗人用如话家常的浅显朴素的语言把妻子在贫困生活中的音容笑貌生动地描述了出来,非常真切动人,使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贤淑的女性。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悼者,哀也”(《广雅释沽》)。
悼亡诗,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的诗篇。
悼亡诗究其源流,则可追溯到中国诗歌的源头《诗三百》,其中《诗经·邶风·绿衣》当可推为“悼亡诗”的发轫之作。
该诗说的是一男子手抚亡妻遗物,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规劝,感伤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如此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其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但“悼亡诗”名称的出现,当自晋代潘岳以《悼亡》为题写的三首追悼亡妻的诗作之后,“悼亡”二字似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丈夫哀悼亡妻诗作的专称,以致后人一见“悼亡”字眼,便自然联想到这是悼妻之作,而每逢丧妻,也都习惯以“悼亡”为题。
《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谓悼亡。
”在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类诗歌的主要内容多突出表现妻子生前的贤、惠、笃,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深切追思。
其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睹物思情,超越时空,物我统一。
诗篇的基调表现为一种凄婉沉痛、孤寂落寞、缠绵悱恻的悲情美。
其中潘岳追悼亡妻的诗以其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见长,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后影响唐代元稹等人,而元稹的悼亡诗则多一些俊朗直率、浅切通畅,正是他们二人使悼亡诗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并确定了悼亡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为此,笔者将潘岳的《悼亡》与元稹《遣悲怀》悼亡诗进行对比,探讨在同一题材下,他们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异同点及元稹对潘岳的继承与发展。
潘岳(247—300年),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刘勰曾这样评价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或忻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现在我只能整夜一直睁着眼睛思念你,来报答你一生都不能展眉欢笑,以此作为对你长年为我受苦的偿谢。
出典元稹《遣悲怀》其三注:1、《遣悲怀》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注释:遣悲怀:排遣悲哀的情怀。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3、译文1: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
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
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译文2:我独自闲坐愁思万端,悲叹她困顿的平生和我孤凄的目前;人寿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时间!行善的邓攸没有儿子,想来想去知道是命中注定;潘岳写下哀切动人的悼亡诗篇,可惜死者并不能知情。
夫妇同穴的宿愿是多么渺茫,要实现已没有什么希望;若打算结缘于来世,更加是虚幻的梦想。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苦苦地把她思念;这样来报答她的厚恩,补偿她生前愁眉未展的遗憾。
译文3:闲坐无事时,悲叹你的一生,我自己也非常酸楚凄悲。
人的一生能有多久?我在世间还能活上几时?邓攸心地善良却偏偏没有儿子,潘岳写悼亡诗怀念爱妻,但对亡去的妻子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枉费了语词。
夫妻在阴暗的冥间同穴而居又哪里值得希望?他生有缘重结伉俪更是渺茫难以预期。
唉!我一生欠你太多了,真是太多了,只好长夜难眠,睁着眼睛思念着你的音容笑貌,来报答你平生愁苦而不得舒展的双眉。
译文4:无事时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只能问苍天,潘岳悼亡诗再好白费辞章。
地下能否同穴还不知道,来生结缘更无指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 生 死 , 穿 时 空 , 以 它 以 自身 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 i 多 人 最 直 横 所 上很 接 触 碰 到 作者 的真 心 . 到 强 烈 的 震 撼 , 信 穿 越 时 空 纯 精 神 爱 受 坚 恋 的依 然 存 在 。所 谓 的悼 亡 诗有 J 义和狭 义 两种 划 分 。广 义的 划 分 即是 把 生 者哀 念 亡者 的 诗歌 全 部 归 属为 悼 亡 诗 。 晋代 潘 岳 的 从 《 亡 诗 》 首以后 , 仃 便 约 定 俗 成 地将 悼 亡 诗 理解 为丈 夫 悼 念 悼 人 j 亡妻 的诗 歌 . 虽 然 在 r 囝 古代 诗 歌 史上 女 性 诗 人 数 量较 少 , 仍 . 1 I 但 有妻 子悼 念 亡 大 的诗 篇存 留 , 如裴 羽仙 的 《 大 》 哭 二首 。因 此笔 者
文 謦 晨 ・ 唁 研 宪 谚
惟将终夜长开 眼, 报答平生未展 眉
唐 代 悼 亡诗 浅析
王 芳
( 宁 师 范大 学 , 宁 大连 1 6 2 ) 辽 辽 1 0 9
摘 要 : 亡 诗 作 为 爱 情诗 中较 为 特 殊 的 形 式 . 能拨 动读 者 悼 最
柔 软 的心 灵 底 线 , 会 阴 阳 两隔 痛彻 心扉 的 生 死之 恋 。从 《 经 》 深 诗
亡的 必然 性 .生 死悬 隔 , . 亡者 已属 于另 一 个 世界 , 也 不 能与 亲 人 再 相 见 . 者 只 能 寄希 望 于梦 中相 见 。”|元 稹 是 以梦 为 题创 作 悼 亡 生 2 诗最 多 的 一位 诗 人 , 的一 首 《 他 梦 》 梦 I 的 追 怀 与梦 隧 的 悲 哀 将 f 1
里 的 《 衣 》 《 生 、 武 帝 的《 夫人 歌 》 潘 岳 的 《 亡 诗 》 绿 、葛 汉 李 、 悼 三 首, 江淹 0 室人 》 首 、 信 的 《 往 诗 》 首 , 悼 十 庾 伤 二 一路 传 承 而 采 , 时
至唐 代 . 多的 文人 加入 到 悼 亡诗 创 作 的行 列 中。 更 关键 词 : 亡 诗 : 点 : 悼 特 共性 ; 响 影 中 图分 类 号 :2 34 文献 标 识码 : I 5 . A 文章 编号 :1 7 — 1 ( 0 0 l— 2 一 2 6 3 2l 1 2 1 ) 0 0l2 O 爱情 , 为人 类永 恒 的话 题 历 久弥 新 。因 为沧 海 桑 田 , 以刻 作 昕 骨 铭 心 。 为坚 贞 纯粹 , 以弥 足珍 贵 。 情 常 被人 们 幻 化 为纯 洁 因 所 爱 浪 漫 、 枯石 等词 的 美 丽结 晶 “ 世 间 、 为何 物 , 海 问 情 卣教人 生 死 相许 。”H 美 好 的爱 情是 人 类共 同的 心 愿 , 舌蜜 世人 都 在 祝有 情 人 终 成 眷属 , 过 是 因有 情 人终 难 成眷 属 。在 对 的时 间遇 见 了对 的人 , 不
括今 昔 对 比 , 李商 隐 的 《 巾 曲》 “ 得 千 年春 , 如 房 :忆 来语 含 悲辛 。 归 来 已不 见 , 瑟 长 于 人 。 ” 锦 韦应 物 的《 出还 》 “ 出喜 还 家 , 还 独 :昔 今 伤 意 。人 室掩 无 光 . 哀写 虚 位 。” 包括 有 梦 中 与梦 醒 强烈 反 差 衔 还 间的 对 比 “ 死亡 是 人 的 必然 归 宿 , 亡最 显 著 的特 点 也许 就 是 死 死
手 法 . 人 常 常 在 诗 作 中 反复 重 申 自己 和爱 人过 往 的经 历 , 自 诗 将 己 置 身于 以前 的 温 暖 回忆 巾 固执 的 不肯 抽 身 脱 离 , 是 在情 感 充 于 溢、 灵感 涌 动 之 时便 自由展 开联 想 。这 里对 比手法 的 运 用 , 不仅 包
高感 情 。 今 l , 情 在 时代 环 境 、 会 文 化等 凶岽 的 冲击 中 呈现 l 外 爱 社
出千 姿 玎 态 的风 貌 , 不 能 帮齐 划 一 有 关爱 情 题 材 的诗 歌史 是 最
举 不 胜数 l‘ ‘ 真 有 价 值 的 爱情 诗 所 抒 发 的往 往 都 是 超越 r具 体 r
今 日俸 钱 过 十 万 , 君 营奠 复 营 斋 与
这 首 诗 音韵 渊 , 仗 整 , 言 自然 朴 素 , 平 淡 中 见真 对 语 于 情 全 诗 不加 渲 染 , 描述 一些 家 常琐 碎 之事 落 笔 , 达 了诗 人 对 从 表 亡 妻 深 深情 意 和 浓浓 的 思 念之 情 。词 苦情 挚 , 婉 动人 , 哀 引起 r 无数 读 者 的共 呜 。 整 诗 跌 宕有 致 , 者清新 , 句凄 美 , 利通 畅。 语 语 流
唐代 的悼 f 诗 继 承 了 前 代 作 家 睹 物 思 人 、 _ 以情 叙 事 、 景 伤 触 情等表现手法 , 如韦 庄 的 《 饮 》 “ 独 : 开箧 每 寻 遗念 物 , 楼 空 缀 悼 倚 亡诗 。 李 商 隐 的 《 居》 “ 书归 梦两 悠 悠 , 有 空床 敌 素 秋 。 除 ” 端 :远 只 ” 此 之外 , 亡诗 引 入 今 昔 对 比 、 中 梦醒 对 比 、 实 相 生 等表 现 悼 梦 虚
时 空 和人 事 而 成 了全 人类 所共 通 和 共 同 的普 遍 心 。 悼 : 跨 ”” 诗
阐释 的淋 漓 尽 致 。 此 外 . 实 相 生 的刨 作 手 法 亦在 不 少 诗 作 中得 虚
以体 现 。 李 商 隐 的《 题 》 “ 镜但 愁 云 鬓改 , 吟应 觉 月光 寒 如 无 :晓 夜 、 蓬 山此 去 无 多 路 . 鸟 殷 勤 为探 看 。” 句化 实 为 虚 , 青 诗 与虚 拟 的幻 境 映叠 、 对照 , 加 凸现 意境 美 。 汤 显祖 在 《 丹 亭 ・ 辞 》 即宣 更 牡 题 中 称 :情 不 知所 起 一 往 而深 , “ 生者 可 以 死 , 者可 以 生 。 而 不 可与 死 生
两 颗浓 郁 炽 热 的心 便 会 融 入到 各 自的 灵魂 深 处 , 汇成 生 命 长 河 中 最绚 烂 的 激流 f Ⅱ如果 错 的时 间 失 I最爱 的人 呢 ?恐 怕 只 能 『 独 奏 一 曲 曲痛 失 我 爱 的 感 人 哀 乐 , 发 虽 死 不 渝 、 魂 永 系 的崇 抒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