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盐碱地改良工作调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地盐碱化是指土壤中钠盐或其他碱性盐类浓度过高,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影响农田生产的一种土壤问题。
目前,我国地盐碱化土壤的面积已经超过4亿亩,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约15%,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地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2.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增加植物死亡率。
3.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目前,针对地盐碱地治理已经有多种成熟的技术,如土壤改良剂、浅层排盐、引导渗水等。
2.经济可行性:综合治理地盐碱地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值,增加农业产量,从长期来看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社会可行性: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四、综合治理措施1.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和硫酸等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结构和纳、磷、钾等养分含量。
2.浅层排盐:通过在地面和地表之间开排水渠来排除过多的盐分,降低盐碱地的盐分含量。
3.引导渗水: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引导清洁水源渗入土壤,稀释盐分浓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4.种植适应性作物:选择适应盐碱地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五、项目实施方案1.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详细的地盐碱地勘测和评估。
2.制定具体的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浅层排盐、引导渗水和种植适应性作物等措施。
3.开展示范项目,以便农民了解综合治理效果。
4.安排政府投入,支持农民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六、预期效果及评估1.土壤盐碱含量降低,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2.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3.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4.地盐碱地面积减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方面,我们应该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盐碱地治理分析报告
盐碱地治理分析报告一、前言盐碱地是指地表或土壤中含有过高盐分和碱性成分的土地,由于其土壤肥力差,水分含量低,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很大困扰。
为了解决盐碱地的问题,本报告将对盐碱地治理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盐碱地形成原因1. 地质原因:盐碱地多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的平原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地表渗漏,积累在土壤中,形成盐碱地。
2. 水文原因:地表排水不畅,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难以溶解。
3. 农业管理原因: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引发土壤污染,使盐碱地形成或加重。
三、盐碱地治理方法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土壤改良剂,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
2. 排水系统建设:修建排水沟、排水渠,保证雨水以及地下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土壤的盐碱积累。
3. 盐渍植物种植:选择耐盐碱的植物种植在盐碱地上,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4. 盐碱土壤矫正: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使用不同的矫正技术,如石膏矫正、酸矫正等。
5. 农业合理耕作:合理施肥、轮作休闲等措施,减少盐分的积累并提高盐碱地的农业产出。
四、盐碱地治理效果评估盐碱地治理效果的评估通常包括土壤盐分浓度、作物生长情况和农业产出三个方面。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盐分浓度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治理效果。
同时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如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以及农业产出的增加情况,来衡量治理效果的成果。
五、盐碱地治理推广为了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推广效果,需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培训和会议等渠道,向农民普及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参与盐碱地治理,并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3. 技术支持:加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
六、结论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土壤改良、排水系统、植物种植和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治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盐碱地的治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土地资源综合来看,盐碱地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不同方面综合治理。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地是一个盐碱地严重的地区,盐碱地面积占据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计。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使盐碱地的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农田用地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
三、项目主要内容1.土壤改良:通过引入改良剂,如石膏、钙镁磷肥等,调节盐碱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排水设施建设:建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网等,用于排除地下水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
3.灌溉设施建设:引入优质淡水源,建立灌溉系统,通过定期灌溉来稀释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碱度。
4.适应性农作物选择: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如苦草、海水稻等,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增加农业产出。
5.合理施肥:根据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6.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如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重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
四、项目推进方案1.土壤改良与排水设施建设:按照治理区划进行分块实施,先进行土壤改良,再建设排水设施,保证改良效果。
2.灌溉设施建设:根据灌溉水源的可行性,建设人工水源或进行管道引水,确保灌溉供水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3.适应性农作物选择与合理施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并制定科学施肥方案。
4.生态修复:依托当地自然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湿地恢复方式,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五、项目预期效益1.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恢复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
2.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减少农民流失以及农村贫困问题。
3.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盐碱地土壤调查报告
盐碱地土壤调查报告盐碱地改良试验报告禾康盐碱清除剂效果试验报告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改良盐碱地大多是以挖排水渠、泡田洗盐等常规农业措施清除土壤盐碱,但常常出现改良周期长、除盐效果差、投资成本高以及引起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盐碱清除剂可以与土壤盐份离子发生络合化学反应,它们的化合产物容易随水流失并被分解,从而达到加速改良盐碱的效果。
为了解和掌握盐碱清除剂的改良效果和方法,2001年10月,我们在察布查尔县羊场开发区的盐碱地上安排了“禾康”牌盐碱清除剂的使用效果示范实验。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供用药剂为“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公司生产),试验地点在察布查尔县羊场开发区王力的承包地里。
试验设四个处理:1、对照,不用改良剂只灌水,共设三个对照;2、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1千克;3、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2千克;4、每亩用“禾康”牌盐碱清除剂3千克;“禾康”牌盐碱清除剂采用稀释后在入水口滴入灌溉水中。
试验采用间比法,即每个用改良剂的处理都与一个对照相间排列,共计6个小区(三个改良剂处理和三个对照),小区面积大于33平方米,各小区间打高埂,各小区平整土地,单独灌水,灌水量约100立方米/亩左右。
试验于10月6日开始,试验前每个小区按对角线采集基础土样,当天用改良剂和灌水。
10月14日,在原来样点附近采集用改良剂后的土样,土样送至化验室,分析化验用改良剂前后土壤总盐含量和PH值。
二、试验结果1、“禾康”牌盐碱清除剂对土壤总盐的影响表1盐碱清除剂对土壤总盐的影响处理项目用药剂前% 2.85 1.69 4.96 3.67 4.80用药剂后% 1.88 1.31 3.39 3.47 2.83增减量% -0.97 -0.38 -1.57 -0.2 -1.97增减率% -34.04 -22.49 -31.65 -5.45 -41.04比对照增减-11.55第一组第二组第三清除剂1千克对照1 清除剂2千克对照2 清除剂3千克-26.50-30.13组平均对照3 清除剂对照3.394.2 2.913.02 2.70 2.6-0.37 -1.50 -0.32-10.91 -35.58 -12.95在试验中,第一处处理在上水口,土壤基础盐份和PH值较,三个对照灌水前后土壤总盐分别下降0.38%、0.20%和0.37%,平均为0.32%,下降率平均为12.95%。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地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无法正常种植作物。
全球范围内,地盐碱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地盐碱地问题,各国纷纷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不同的方法将地盐碱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耕地,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二、目标与意义本报告旨在研究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分析可行性,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通过综合治理地盐碱地,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又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方法和措施(一)土壤改良采用土壤改良措施是治理地盐碱地的首要步骤。
可以通过加入有机肥料、石膏、腐殖酸等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深松、开沟排水等机械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分和盐碱物质的流动和排泄。
(二)种植适应性作物在土壤改良后,可以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些耐盐碱、抗旱的作物如薯蓣、生态沙棘等,适应性强,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四)技术支持与培训综合治理地盐碱地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包括土壤测试、作物选择、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专业技术的指导,农民可以正确使用农业技术,提高产量。
四、可行性分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适当的土壤改良和作物选择,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灌溉和排水的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技术支持和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收益。
五、结论六、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地盐碱地治理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综合治理。
同时,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
通过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推进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东营盐碱地调研报告范文
东营盐碱地调研报告范文东营盐碱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盐碱地成为东营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盐碱地调研,旨在收集盐碱地的情况和现状,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
我们首先走访了东营市多个盐碱地区,观察并记录了盐碱地的土壤结构、水质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然后,我们利用问卷调查采集了农民和相关研究人员对盐碱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对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三、盐碱地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东营市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的盐碱土地区,面积较大。
盐碱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土壤盐碱度高:盐碱地的土壤中含有较高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超出了作物正常生长的范围。
2.水资源短缺:盐碱地区的水资源极为有限,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导致盐碱地更加严重。
3.土壤结构差:盐碱地的土壤结构较差,水分渗透性差,导致作物难以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
4.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盐碱地治理的措施和建议为了有效治理盐碱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和农田产量,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1.改良土壤结构:采用石灰石和矾土等添加剂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透性。
2.合理施肥和管理:科学合理地施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提高作物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
3.进行地下水资源治理: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盐碱地缺水问题。
4.推广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的作物品种,提高耐盐碱性,增加产量和质量。
5.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对盐碱地治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东营市的盐碱地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市盐碱地调研及改良
**市盐碱地调研及改良**市区由浅海逐渐演变成为陆地,群众称为“退海之地”,故成土母质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土类大部分为浅色盐化草甸土及盐土,又称为滨海盐渍土,一般土壤粘重,肥力瘠薄,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
因此,在排盐的基础上,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盐碱的上移和积累。
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避免了地下顶托的生物排水作用,有效地防止土壤生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一、**市的自然状况1、**主城区的气候条件**主城区,位于辽河下游,地处辽东半岛的中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虽然靠河临海,但因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峡峙,切断了与太平洋的联系,大大地减轻了海洋的作用,所以,正常年份的气候,是具有冬寒、夏热的特色,但是,十几年来,受“厄尔屁诺”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暖冬现象。
**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冬季约180天,夏季约80天,春、秋两季各50天左右。
本区接近西伯利亚大陆,年平均气温比较温和,酷署严寒现象较少。
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是7月,为27.8℃,最低的是一月,为-10℃,平均温差为14.6℃。
近几年来,绝对高温36.8℃,绝对低温为-30.4℃,无霜期为170天左右。
由于暖冬现象,近10几年来,最低温度才-26℃,2001-2002年的冬季,最低温度才-17.2℃,辽河没有封冻,这是建国后50多年的第一次,城区气候比较异常,变化幅度较大,全球变暖的现象仍在发展,应注意城区气候这一特殊现象。
2、土壤条件据第四世纪地质及地貌的研究,辽河每年3000万立方米的泥沙向河口堆积,由浅海逐渐演变成为陆地,群众称为“退海之地”,故成土母质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土类大部分为浅色盐化草甸土及盐土,又称为滨海盐渍土,一般土壤粘重,肥力瘠薄。
**主城区地势平坦,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自然高程1.9-3.2米,坡降为万分之一,导致地下水泾流缓慢。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土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探讨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盐碱地治理方法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等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的盐碱浓度,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明显、可持续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排水处理盐碱地的盐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的上升和排泄。
通过合理的排水处理,可以将过多的盐分排除,减少盐分对土壤的影响。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建设排水沟、安装排水管道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特点,适用于盐渍化严重的盐碱地。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盐碱地治理的一种生态修复方法。
通过选植耐盐碱的植物,如碱蓬、糙隐子草等,将其引入盐碱地,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植被恢复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收益。
然而,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周期,并且对植物的选择和管理要求较高。
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评估在选择盐碱地治理方法时,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技术可行性在评估技术可行性时,需要考虑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治理方法应能够有效地降低盐碱地的盐分浓度,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治理方法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操作和管理。
此外,治理方法还应具备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的盐碱地。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治理方法的成本和效益。
治理盐碱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回收期等指标,评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需考虑治理项目对农业产值、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综合评估经济可行性。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将对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良措施和建议。
一、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1. 土壤改良技术利用化学方法,如添加石膏、硫酸、氯化钙等物质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利用生物方法,如添加优质腐熟有机肥、绿肥等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利用物理方法,如进行土壤深松、改善排水等来减少土壤盐分浓度。
2. 植被恢复技术利用耐盐性强、抗碱性好的作物如盐蒿、碱蓬等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发释放来降低土壤盐碱度。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分蒸发和流失,避免过量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度升高。
二、盐碱地改良经济效益分析1. 高产稳产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因盐碱度过高造成的作物减产率。
2. 土地价值提升盐碱地改良后,土地的使用价值将得到提升,可以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或者发展旅游等产业,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社会效益盐碱地的改良将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的长期稳定。
三、盐碱地改良社会影响研究1. 农民就业机会盐碱地的改良将带动当地农民转产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农村发展盐碱地改良后,当地农村的经济将得到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改善,农村发展前景较好。
3. 生态环境保护盐碱地改良将减少土地退化现象,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盐碱地改良可行性研究结论1. 盐碱地改良是一项既具有技术难度,又有着可行性和重要性的工作。
2.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综合利用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
3. 盐碱地改良的成功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农民等多方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良好体制机制。
综上所述,盐碱地改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运城市盐碱地改良调研报告
运城市盐碱地改良调研报告运城市盐碱地改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运城市盐碱地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措施,为解决盐碱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 盐碱地分布情况:根据了解,运城市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以南区盐碱地分布最为严重。
对盐碱地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了造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 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差、产量降低等问题。
通过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到盐碱地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3. 盐碱地改良对策措施: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运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对策措施,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进行排水疏浚、种植耐盐碱植物等。
我们调研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盐碱地的分布主要与土壤质量和地下水位有关。
土壤质量差和地下水位偏高是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 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严重,导致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下降。
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3. 运城市采取的盐碱地改良对策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机肥料施用不均匀,排水疏浚不彻底等。
四、建议和对策:1. 提高农民的盐碱地改良意识,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宣传活动,普及盐碱地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继续改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排水疏浚效果。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提高改良效果。
通过科研力量,推动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创新,提高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
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盐碱地改良工作的实施,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发展和生存环境。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运城市盐碱地的现状进行了系统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运城市盐碱地的改良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问题背景盐碱地是一种面积广泛的土地类型,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地过度开垦、灌溉不当等原因造成盐碱化问题。
地是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盐碱地面积占据全市土地面积的30%以上。
这对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及措施1.目标: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2.措施:a.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控,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速度,减少盐碱地扩展。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降低灌溉水中盐分含量。
b.土壤改良:采用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肥、石膏、硫酸铝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壤盐分含量。
c.植被恢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耐盐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淋失,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d.农业措施:优化种植结构,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合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盐分积累。
引入农田地下排水系统,降低土壤含盐量。
e.经济考虑: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经济分析,评估综合治理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
三、工程实施方案1.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分块进行实施,分块间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各个分块的实施步骤包括:a.地下水管理:建立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水位和盐分情况,制定管理措施。
合理布置灌溉设施和渠道,降低盐分含量,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速度。
b.土壤改良:进行地理调查和土壤分析,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根据土壤类型、盐分含量等,选用适宜的土壤改良材料和技术,改善土壤质量。
c.植被恢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耐盐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工程。
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加强保护管理,提高植被覆盖度。
d.农业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合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
建设农田地下排水系统,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于盐碱地的调研报告
关于盐碱地的调研报告盐碱地是一种土壤类型,指的是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碱盐类,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土地。
本篇调研报告将围绕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改良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盐碱地形成原因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到土地与水分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的构成会对土地中的盐碱盐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的地貌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难以排除。
其次,长期干旱缺水的地区,由于缺乏水分的冲洗作用,使得土壤中的盐碱盐积累。
此外,过度开垦与过度利用土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过度使用化肥等也会加速盐碱地的形成。
二、盐碱地的影响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首先,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妨碍根系正常发育以及水分吸收。
其次,土壤中的盐分还会形成土壤渗透性差、呈现浸润面积小、土壤结构差等问题,使得水分难以在土壤中循环,加剧干旱程度。
盐分还会对农作物的生理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叶片枯黄、凋落等现象。
最后,盐碱地的形成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农业产能,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为了改良盐碱地,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建设,适时排除土壤中的盐分,缓解盐碱地的发展。
其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避免过度灌溉和施肥,防止盐分的积累。
此外,适当选择耐盐碱植物进行栽培,通过引种耐盐碱植物的方式改良土壤。
最后,利用化学改良剂或者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根据,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以及盐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植性。
综上所述,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导致的。
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为了改善盐碱地的状况,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并通过引种耐盐碱植物、化学改良剂或者石灰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盐碱土壤的盐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
东营盐碱地调研报告总结
东营盐碱地调研报告总结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盐碱地资源丰富。
为了进一步了解盐碱地的现状以及利用和治理方式,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东营市盐碱地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发现东营市盐碱地分布广泛。
调研中发现,盐碱地主要集中在东营市的莒县、河口区和广饶县等地,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
其中,莒县的盐碱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河口区和广饶县。
由于盐碱地的分布广泛,对于东营市来说,盐碱地的利用和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其次,我们了解到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盐碱地的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严重。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盐碱地还会限制作物的根系发育,使得作物的吸收营养能力变弱。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东营市盐碱地的利用和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东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盐碱地的状况。
例如,通过进行土壤改良和引进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作物,有效提高了盐碱地的利用价值。
同时,东营市还鼓励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如轮作休耕、合理施肥等,以减少盐碱地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东营市在盐碱地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研究和推广盐碱地治理技术,如利用化学物质进行土壤改良、建设排水系统等,有效提高了盐碱地的水分和氧气供应,减轻了盐碱地对农作物的伤害。
此外,东营市政府还加强了对盐碱地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综上所述,东营市盐碱地调研报告总结如下:东营市盐碱地分布广泛,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东营市已经在盐碱地的利用和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改良土壤和引进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作物,有效提高了盐碱地的利用价值;通过推广盐碱地治理技术,如土壤改良和建设排水系统等,减轻了盐碱地对农作物的伤害。
希望东营市能继续加大盐碱地利用和治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土地盐碱化调研报告
土地盐碱化调研报告土地盐碱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农田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了解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特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土地盐碱化的程度和分布情况;2.探究土地盐碱化的原因;3.分析土地盐碱化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选择了若干个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土壤情况、盐碱分布情况等;2.访谈调查:采访了一些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他们对土地盐碱化问题的认识和建议;3.资料收集:查阅了相关学术论文、报告和统计数据。
四、调研结果1.土地盐碱化的程度和分布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农田,如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
其中,河北省的盐碱化发生率最高,达到了40%以上。
2.土地盐碱化的原因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盐碱物质的积累。
另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及缺乏排盐制度也是造成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3.土地盐碱化的影响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
同时,土壤盐碱化还会导致土地的膨胀收缩,引发土壤坍塌等问题,对农田和农作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4.防治措施为了防治土地盐碱化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遵循科学种植和用药原则;2)改进灌溉方式,尽量采用滴灌或渗灌等水利工程技术,减少过度灌溉;3)建立排盐制度,及时排除土壤中的盐分;4)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五、结论土地盐碱化是我国农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广合理施肥和灌溉技术,加强农民的教育宣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补贴,以促进土地盐碱化问题的解决。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土地。
在全国范围内,地盐碱地占据较大比例,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地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可行性和效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地盐碱地的成因分析:分析地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2.地盐碱地的影响评价:评价地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确定治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3.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研发适合地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排水系统建设、盐渍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4.综合治理效果评价:通过实地试验和观测,评价综合治理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对地盐碱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采样,获取相关数据和样品。
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和水样进行分析,确定土壤性质和盐碱度等关键参数。
3.数据处理与模拟: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4.综合评价: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价综合治理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1.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一套适用于地盐碱地治理的综合技术方案。
2.治理效果评价报告:编写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效果评价报告,介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六、进度安排1.第一年:开展地盐碱地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
2.第二年:开展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研究综合治理技术。
3.第三年:开展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和报告编写工作。
七、研究团队本研究由地质学家、土壤学家、农业科学家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八、经费预算本研究的经费预算为XX万元,包括实地调查费用、实验室分析费用、研发费用等。
九、预期效益本研究的预期效益主要包括:1.为地盐碱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背景信息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无机盐的土地,这种土地通常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探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并提出改善盐碱地的建议。
2. 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2.1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水分调节、排水和灌溉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包括盐分稀释、酸碱调节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2.3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分泌物质将其排出。
因此,植物绿化和耐盐植物引种是常用的生物治理方法。
此外,一些盐耐受性微生物也可以通过降解或吸收盐分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评估3.1 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现有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2 经济可行性盐碱地治理的成本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盐碱地治理的经济可行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治理规模、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
经济可行性评估是决定是否进行盐碱地治理的重要依据。
3.3 环境可行性盐碱地治理对环境影响较大,包括土壤风蚀、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为了确保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使其无法适应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广大,严重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盐碱地改良对提高农田的产能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盐碱田改良的可行性,为农民提供科学、可行的盐碱地改良方案,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盐碱田改良进行研究。
1.实地考察:选择了多个盐碱地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土壤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
2.实验室分析:收集了多个盐碱地的土壤样本,通过盐分、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土壤进行分析。
3.文献资料研究:查阅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盐碱地改良的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四、研究结果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盐碱地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普遍偏高,超过了农作物生长的最适宜范围。
2.盐碱地的土壤质地较差,通透性差,容易发生积水。
3.盐碱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普遍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盐碱地改良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包括土壤改良剂的使用、灌溉管理的调整、合理施肥等。
五、改良方案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盐碱地改良方案:1. 土壤改良剂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如石膏、有机肥、磷酸铵等,通过添加改良剂来调节土壤PH值和改善土壤质地,减少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2. 灌溉管理的调整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土壤积水,减少盐分的渗透和累积。
采用渗灌技术、滴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方法,减少灌溉水中的盐分含量。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主要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适量补充氮、钾肥。
4. 生物改良引种耐盐碱的作物和植物,如高盐地米、盐蓍草等,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逐渐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环境。
谈巴楚县盐碱地改良
谈巴楚县盐碱地改良摘要:盐碱地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改良经验。
对巴楚县盐碱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盐碱地造成的危害,通过盐碱地改良取得的成效,从而对巴楚县盐碱地改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巴楚;盐碱地;改良;措施1.概述巴楚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
全县东西最长218公里,南北最宽134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77°22′30″~79°56′15″,北纬38°47′30″~40°17′30″。
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降1/3000~1/4000。
西北部为天山山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貌类型主要以山地、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和沙漠为主。
巴楚县行政隶属喀什地区,下辖四镇八乡五个农场。
2.盐碱地现状分布巴楚县90.53万亩的耕地面积中,非盐碱地面积2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63%,盐碱地面积69.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36%。
盐碱地面积分为轻盐碱地、中盐碱地、重盐碱地三类,轻盐碱地面积36.39万亩,中盐碱地面积10.33万亩,重盐碱地面积22.41万亩。
3.盐碱地的成因3.1气候因素。
巴楚县属温带大陆*干旱荒漠气候,温差大,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作用强烈,气候愈干热,土壤积盐速度愈快,积盐强度愈大,土壤含盐量也愈高。
3.2地质条件因素。
巴楚县土壤成土母质的含盐量很高。
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m,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水质变差。
在非灌溉期,带有盐分的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被蒸发后,盐分便留在地面,加速了土壤积盐的强度。
3.3人为因素。
目前县内灌区主要引用河水进行大水漫灌,灌溉定额大于田间所需要的水量。
在排水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灌水方法不得当,引起了地下水位的迅速上升。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临界深度时,潜水中的盐分通过地面强烈蒸发而聚集于土壤表层中,土壤次生盐碱化逐渐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县盐碱地改良工作汇报材料中共某某县委某某县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近年来,在上级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某某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某某县基本概况某某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中下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定贫困县。
全县总面积6715.4平方千米,辖11个乡、2个镇、297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7%。
现有耕地86万亩,林地198万亩,待开垦土地361.3万亩,宜林宜牧荒滩361.3万亩。
盛产棉花、小麦、玉米、某某瓜、酸梅、西梅、红枣等,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某某县地处克孜河下游,“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现象十分明显。
全县2009年度大河来水量7.1亿立方米。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26亿立方米,2009年度提取地下水1.8亿立方米。
某某县共有干、支、斗、农四级渠道8014公里,其中,已防渗长度为259公里,主要以塑膜草皮防渗为主,防渗率仅为3%。
全县现有干、支、斗三级排碱渠1360公里,已清淤开挖200公里,占现有总排渠的14%。
可正常使用的抗旱机井1785眼,灌溉水的利用率为41%。
三、盐碱地治理情况(一)盐碱地现状。
我县地势低洼平坦,地表水下渗严重、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埋深在1-3米,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高,全县115万灌溉面积中有90%不同程度的出现盐渍化,盐渍化总面积103.81万亩。
以克孜河为界南岸灌区盐渍化面积53.38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31万亩、中盐渍化面积11.56万亩、轻盐渍化面积41.51万亩;北岸灌区盐渍化面积30.68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17万亩、中盐渍化面积6.65万亩、轻盐渍化面积23.86万亩;下游灌区盐渍化面积19.75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11万亩、中盐渍化面积4.28万亩、轻盐渍化面积15.36万亩。
土地盐渍化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大量减产,造成土地沙化。
(二)土壤盐渍化成因。
一是特殊的地理环境。
某某县地处喀什、疏勒、疏附、阿图什等县市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的排水出路,加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使土壤及地下水中的盐分向土壤表层积聚。
流域内的河水在汇集过程中溶解山区及土壤中的可融盐顺水流入耕地。
灌区土层下没有良好的透水层,地下水径流缓慢,再加上地势平坦,水平径流基本停滞,灌区水实际处于垂直循环状况,因而形成了积盐环境。
二是灌溉技术落后。
某某县现有灌区采用常规地面灌水技术,以畦灌为主,一般以1亩为一个灌水单元,且土地平整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我县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土地平整力度,但由于财力和技术力量等原因,大多数土地仍不平整,导致灌水不均匀,灌水量较大且低处积水高处积盐。
三是渠道渗漏严重。
由于防渗形式多为塑膜草皮防渗,防渗率低,渠系渗漏大。
灌溉定额的偏高和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
四是排水渠系不完善某某县骨干排水网已初步形成,但是支、斗、农三级排水渠的建设数量较少,供排水系统不配套。
一些骨干排水渠由于配套工程不到位,加之缺乏资金及时清淤,造成排水渠淤堵,排水不畅通。
(三)盐碱地造成的危害。
一是盐碱地致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
主要表现为:土壤保墒能力差,土壤中胶体Na+含量高,透水性差,土壤脱盐困难,土壤中有效水含量低,对作物的供水能力差。
土壤中PH值高,碳酸钙含量高,使土壤中的磷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了磷的有效性,对锌、锰、铁等元素同样有降低有效性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降低,在洗盐排水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氮素损失严重。
二是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条件变差。
土壤微生物活动受盐碱抑制,致使固氮菌不断减少,氨化作用微弱,由于营养物质大幅减少导致作物减产。
碱土中的溶液浓度过高,使作物根系吸收营养离子的能力降低,非营养离子进入作物,打乱了作物体内正常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的正常新陈代谢,破坏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引起可溶性盐离子在作物体内积聚,产生离子毒害,危及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根据统计,轻盐渍化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中盐渍化减产可达20%以上,重盐渍化作物产量仅达到一般农田产量的50%。
三是盐碱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盐碱化土壤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严重盐碱化土地被迫弃耕,由于缺少植被发育,造成土表裸露不断沙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四)盐碱地改良的必要性。
一是盐碱地改良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某某县成为喀什噶尔河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区。
在现有的排水工程中,能用的斗、农两级排水沟数量极少,干、支排水沟深度又达不到输水要求,使得排水工程目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大部分干、支排水沟成为灌溉的退水渠道,加速了排水渠的坍塌,从而抬高了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妨碍了地下水的排泄,加重了大片农田的盐渍化程度,全县盐碱性耕地面积已达90%左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是盐碱地改良是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某某县是喀什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7%。
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土地增产提高收入。
盐碱地改良利用对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若不采取改良措施,随着盐碱化的日趋加重,保持现有的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也将遭遇很大困难。
三是盐碱地改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某某县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6.5%,盐碱化严重程度与其它县比较十分突出,进行盐碱地改良,改变农业生产环境,对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对于维护县域社会稳定,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五)盐碱地治理的措施。
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降低地下水位。
建立明沟排水体系,降低地下水位,在灌水洗盐期,造成洗盐排水的条件,加强洗盐效果;在洗盐后,改变毛管上升条件,造成切断土壤盐分来源,防止土壤返盐,巩固洗盐效果。
二是淡化地下水满足作物对地下水含盐量的要求,地下水矿化度小于3g/L。
三是把土壤含盐量降低到2.5g/kg以下。
盐碱地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排水措施。
目前,我县采用工程排水措施主要有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两种:其中水平排水为明沟排水,垂直排水为竖井排水。
水平排水主要分干、支、斗、农四级排水渠道,排水网络是否完善是影响排水工程控制地下水位、抵制盐碱化的主要因素。
我县支、斗、农三级排水渠道也有一定程度的建设,但数量不多,排水作用不明显,有待完善。
近几年,某某县利用竖井排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有效的降低了地下水埋深,浅水井与大河水以1:3比例混灌,不仅为土壤脱盐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为枯水年提供有效灌溉水量,缓解了灌溉矛盾。
二是灌溉措施。
目前我县采用标准沟、畦灌、高效节水,按计划定额灌溉,在田间灌水的全过程中控制各种水量损失;加强渠系防渗,避免跑、冒、滴、漏,防止产生深层渗漏,控制地下水的垂直补给来源。
采用灌水洗盐的方法治理盐碱地,根据经验,表层土壤含盐量为2.5~6g/kg(轻度盐碱区)和12%~20g/kg(重度盐碱区),必须在非灌溉期集中灌水洗盐。
洗盐季节应安排在农作物收割之后的9月份,洗盐之后进入冬季,蒸发量小,根据我县灌区经验,在重度盐碱土地区,粘土为300~450m3/亩,壤土为200~250m3/亩。
三是农艺措施。
我县盐碱地改良的采用农艺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土地平整、土壤耕作、土壤培肥技术。
平整使土地田面土壤表层盐分脱盐均匀,改变毛管水上升条件,防止局部积盐。
通过耕翻、耕地、镇压、中耕等田间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促进土壤脱盐,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在土壤培肥措施中,我县主要采用“配沙增肥”的方法,主要是在秋收后发动群众对白地进行配沙和增施农家肥。
四是生物措施。
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以及生态林,林带的营造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改变了毛细管上升作用,减弱了地面和蒸发强度,起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饲料、肥料,促进生产,增加效益。
(六)盐碱地改良治理情况。
我县盐碱地改良工程主要以排水为主,现有排水干渠八条,总长度542公里,排水支渠845.5公里。
八条排水干渠分别为:阿巴霍加干排、恰依拉干排、喀伽公路南排干、喀—伽干排、艾木达瓦提干排、克孜勒苏干排、阿伽干排、“九三”干排。
除恰依拉干排与艾木达瓦提干排外,其他六条已于近年通过世行项目资金清淤改造完毕,恰依拉干排与艾木达瓦提干排目前淤积严重,急需清淤改造。
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对盐碱地展开了治理。
一是加大新建、清淤、改造排水沟的力度,保障排水出路。
自2001年以来,通过自筹、世行贷款、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资金2487.2万元共清淤干排6条、346.3公里,支、斗排渠14条、176.5公里。
先后对阿巴霍加干排、喀伽公路南排干、阿伽干排、喀伽干排、九三干排、克孜勒苏干排、艾木达瓦提干排下游段、桑支排、苏里坦艾日克支排进行了清淤改造,基本实现骨干排水工程的畅通。
二是加大灌排两用机井建设力度,降低地下水位。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到盐碱地改良工作中,积极鼓励乡、村两级集体,农民,个体户出资新建浅水机井。
自2006年以来我县共建设浅水机井621眼,累计提取地下水约1.6亿立方米,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
根据2009年5月份喀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出具的《某某县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报告》,2006年以前我县地下水埋深涨落幅度比较平稳,2006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出现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变幅为89cm。
三是提高渠道水利用率,加大防渗配套力度。
通过每年对一至两条主干、支渠进行防渗,逐步提高渠系防渗率,减少地下水补给。
通过近几年对部分干、支渠道采取塑膜草皮防渗,我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1998年的0.39提高到2009年的0.46。
四是加强田间节水,实施定额灌溉,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模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主要在上游灌区实行定额灌溉,在下游灌区加大排水力度,形成“上控下排”格局。
自实施定额灌溉以来,通过加强田间灌溉管理亩毛灌定额由1200m3/亩降至目前970m3/亩。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目前我县累计实施高效节水面积4.09万亩。
灌水定额的降低,农田垂直下渗水量大幅减少,从而使因地下水位抬升造成的盐碱化得到有效遏制。
五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平整度,同时进行渠系合并,加大正规条田建设力度,有效减少盐渍化耕地面积。
针对我县条田标准化程度底,地块零乱的现状,我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每年中、低产田改造、条田规划速度不低于5万亩,将低产田改造列入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