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试题-A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

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

200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 。

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管辖原则2 、犯罪同类客体最显著的作用是( ) 。

A 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根据B 构建刑法分则体系的根据C 确立具体犯罪构成的依据D 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根据3 、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 。

A 不可能构成犯罪B 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C 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 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 )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

A 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 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 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 丁为谋杀李某而花10 万元雇佣杀手6、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

对甲的行为应当( ) 。

A 以故意杀人罪( 未遂) 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B 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C 以故意杀人罪( 未遂) 定罪处罚D 以故意杀人罪( 既遂) 定罪处罚7、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但火情立即被他人发现并迅速扑灭。

甲的行为属于( ) 。

A 放火罪的未遂B 放火罪的既遂C 放火罪的预备D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8、甲教唆15 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 1 万元的摩托车。

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 。

A 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 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 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D 甲单独构成盗窃罪9、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 。

07-08-1高数A(上)试卷A

07-08-1高数A(上)试卷A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A 卷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设⎩⎨⎧≥<=0,0,0)(x x x x f ,10,0,1)(⎩⎨⎧≥<-=x e x x g x ,则=)]([x g f ________________。

2.设)(u f 可导,且)()(x x e e f x y -+=,则=')(x y 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函数)(x y y =由方程xy e e y x =-确定,,则0=x dy= 。

4.函数)1ln(+=x y 在区间]1,0[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ξ = 。

5.设)(x f 在),[+∞a 上连续,且⎰+=xx x dt t f 0 )cos 1()(,则_______)2(=πf 。

6.设21,r r 是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0=+'+''qy y p y 的特征方程的根,则=p ____________;=q 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设=)(x f ⎪⎩⎪⎨⎧=≠+-0,10,121211x x xx ,则点0=x 是)(x f 的( )。

(A) 可去间断点 (B) 跳跃间断点 (C) 无穷间断点 (D) 连续点2.设⎩⎨⎧+==)1ln(arctan 2t y t x ,则=22dx yd ( )。

(A) 2 (B) 212t+ (C) )1(22t + (D) 221t-3.设⎰=x dtt x f 02sin )(,43)(x x x g +=,则当0→x 时,)(x f 是)(x g 的( )。

(A)等价无穷小 (B)同阶非等价无穷小 (C)高阶无穷小 (D)低阶无穷小 4.若反常积分⎰∞--0dx e kx 收敛,则必有( )。

(A) 0>k (B) 0≥k (C) 0<k (D) 0≤k5.关于曲线)0(ln +∞<<=x x x y 的凹凸性,正确的判断是( )。

华侨大学刑法学2007真题

华侨大学刑法学2007真题

2007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华侨大学专业课试题(A)(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学科名称:法学院招生专业:刑法学科目名称:刑法学科目代码:62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犯罪构成2、犯罪客体3、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4、牵连犯5、自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派生原则。

2、简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4、简述转化型抢劫罪(准抢劫罪)的构成条件。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的构成。

2、试述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及其利弊3、试述想象竞合犯与法规竞合之概念及其区别。

四、案例分析题(25分)林某因自己的摩托车被盗而心情不好,便于2006年6月5日晚约来自己的好友王某、陆某等一起到大排挡喝酒。

其间,林某因有事要外出一下,便向王某借用了摩托车,在返回途中,林某心生邪念,想要非法占有王某的摩托车(价值一万多元)。

之后,林某便将王某的摩托车直接骑到某停车场藏放。

而后返回大排挡,将车钥匙返还给王某,并说车已停放在原位置。

吃完饭后,王某发现摩托车不见了,便问林某怎么回事。

林某却说:我回来的时候已将车锁好,一定是被偷了,并敦促王某报警。

后林某被抓获。

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请简述理由。

(13分)2、本案中,林某在王某问起摩托车去向时欺骗王某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6分)3、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本质区别。

(6分)。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南湖学院文法系法学专业2007级《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30分)1.从解释的效力上来看,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无效解释的是: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限制解释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5.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

甲的行为是: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杀人罪(既遂)C.意外事件D.过失致人死亡罪6.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

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7.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就此作罢。

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A8.甲、乙、丙三个共同去盗窃。

2007年刑法试卷

2007年刑法试卷

06级校直专科《刑法学》试题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成绩:一、判断分析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注意:)罚处罚。

()2.累犯和暴力犯罪都不适用假释。

()3.凡是在诉讼中作伪证,情节严重的的,都构成伪证罪。

()4.王某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则对陈某虽构成盗窃罪,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5.对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应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注意: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所给1.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应是在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2.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3.防卫过当是指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4.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主犯 B.首要分子 C.从犯 D.胁从犯5.“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这体现了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6.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的A.从新原则 B.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7.数罪并罚时,拘役的最高刑期是A.6个月B.1年 C.2年D.3年8.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刑罚是A.吊销执照 B.罚金 C.没收财产 D.罚金和没收财产9.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其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000元。

甲与丙的行为属于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任意共犯D.不构成共同犯罪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07.08法学专业 刑法学(1) 试题6

07.08法学专业  刑法学(1)  试题6

试卷代号:21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刑法学(1) 试题2008年1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3.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lo.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 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 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 D. 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 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 放火罪D. 抢劫罪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 减轻D.从轻6.死刑不适用于( )。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

刑法学总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A卷考试对象:法学本科及试验班一,单项选择题(20×1=20)1,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其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我国刑法还规定,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4个空格中,有()处填写“罪刑”,有()处填写“罪行”。

A,1,3B,2,2C,3,1D,4,02,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外国人甲在国外寄送含有毒药的营养品到中国,意图毒死中国人乙,乙一直没有饮用,一年后甲到中国旅游,中国司法机关对甲没有刑事管辖权。

B,外国人甲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法定刑最高为两年有期徒刑的,不适用中国刑法。

C,我国船舶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两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经假释回国后,我国法院不能再对甲进行起诉、审判。

D,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劫掠中国船只。

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等人没有刑事管辖权。

3,以下情形中行为人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的是A,甲男与乙女谈恋爱并商量准备结婚,乙威胁甲称:“你家不给买婚房的钱我就跳楼。

”甲对此置之不理,乙真的站在阳台护栏上,甲没有制止。

乙从5楼上跌下受重伤,对甲的不制止行为。

B,乙在甲经营的饭店里吃饭时喝多了酒,出门时殴打街上无辜的行人丙,甲在一旁围观未制止,乙将丙打成重伤,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C,母亲甲不喂养自己亲生的婴儿乙,继而将其弃置家中,导致以饿死,对于甲的不喂养行为。

D,甲见邻居家8岁的小男孩乙在河里游泳而不制止,乙游进深水区后被淹死,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4,关于首要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B,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

刑法学往年试题及标准答案

刑法学往年试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中央开放专科生用)本总复习资料包括五方面内容:1、往年试题14套。

2、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10套。

3、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4、《刑法学学习指导(上册•刑法总论)》204-209页的三套模拟测试题参考答案。

5、《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80-87页的三套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

在对《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和《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的习题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往年试题和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可以作为期末考试前数周冲刺使用。

第一部分往年试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1)试题(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

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3、盲人犯罪后可以()。

华东政法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

华东政法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法理学导论》(301010012)期末考试试题(A卷)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7级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4分,共20分)1、应然法和实然法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3、法的效力和法律溯及力4、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5、一般法和特别法二、单项选择(请把下列选项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1分,共10分)1、在法律演绎推理即“司法三段论”的运用中,如果存在两个法律规则可以作为大前提,但它们相互抵触甚至矛盾,首先应该选择的解决办法是?A、按照法律位阶的冲突规则处理B、按照目的解释的方法处理C、按照法律原则的要求确定可适用的法律规则D、按照法的事实效力原则确定可适用的法律规则2、法律解释的客观说认为,法律自颁布时起,就脱离了原有立法机关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物,因此具有了自身的含义。

法律解释的目标就是探求这个内在于法律的意旨。

法律解释的客观说意味着什么?A、法律解释可能会有更大的确定性B、法律解释可能会有更大的客观性C、法律解释可能会有更大的解释空间D、法律解释可能会有更小的解释空间3、从“无过错责任”的含义中,以下哪项是人们可以顺利推导得出的?A、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导致法律制裁B、有过错一定导致制裁C、无过错就无责任D、无过错但可以有责任4、法律关系的客体之一是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它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生产物;可以是活动物,也可以是不活动物。

从中可以看出哪项正确?A、法律关系调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B、法律关系调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C、法律关系调整的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D、法律关系调整的是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5、以下有关当代中国法律部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比民法等法律部门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与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处于并列关系D、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具有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6、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在于?A、法律规则确定了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并无遗漏地体现于法律条文中B、法律规则有更大的适用范围,“穷尽规则,方可用原则”C、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概括D、法律规则更加明确具体,更有助维护于个案正义7、所谓法的效力范围,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法的应然效力与实然效力问题B、法的事实效力与道德效力问题C、法的空间效力与事实效力问题D、法的溯及力问题8、符合权利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是哪一项?A、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演进,所以,二者的总量是相等的B、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演进,所以,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不同历史时期,法定权利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D、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权利义务观念不同9、当不同位阶的法律渊源之间出现冲突时,应该遵循哪个标准?A、特别法优先普通法B、后法优于前法C、上位法优于下位法D、下位法优于上位法10、法律作用局限的理论表明,法律经常存在“滞后性”。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试题A (2)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试题A (2)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试题-A院别班级学号姓名核分人签名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2、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3、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

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

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D.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4、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5、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的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6、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

一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相撞的重大事故。

则某甲的行为()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是()A.确立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B.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D.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8、某甲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将前来制止不法侵害的公安人员当成犯罪分子的同伙加以伤害。

甲的行为属于()A.想防卫B.防卫挑拨C.防卫不适时D.防卫过当9、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尾随程中甲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刑事诉讼法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刑事诉讼法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试题2008年1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2.证明对象3.取保候审4.侦查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P县人民法院对赵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进行法庭审理后,合议庭评议认为,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赵某不构成犯罪,但在作出判决前,赵某固突发心脏病死亡。

P县人民法院应作出的处理是( )。

A. 裁定终止审理B.判决宣告赵某无罪C. 退回人民检察院处理D. 裁定案件撤销2.下列事项中,应适用裁定的是( )。

A. 宣告被告人无罪B. 对审判人员的回避申请C. 对违反法院秩序人员实施罚款、拘留D.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决3.J市人民检察院在对舒某刑讯逼供案侦查期间,发现舒某还曾对证人高某使用暴力手段逼取证言。

计算舒某侦查羁押期限的正确方法是( )。

A.只按照前一个罪计算侦查羁押期限B.自前一个罪的侦查羁押期限届满之口的第二口起计算新发现罪的侦查羁押期限C. 按照数罪中最重的罪计算侦查羁押期限D.自发现对证人使用暴力手段逼取证言的犯罪之口起,重新汁算侦查羁押期限4.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下列人员中有最后陈述权利的是( )。

A.公诉人 B. 犯罪嫌疑人C. 被告人D. 被害人5.李某居住在甲县,在乙县盗窃后流窜至丙市的丁县抢劫,并将两名受害人杀死。

丁县公安机关侦破了此案,并将李某逮捕归案。

本案应当由( )进行审判。

A.甲县人民法院B.乙县人民法院C. 丁县人民法院D. 丙市人民法院6.下列行为巾,属于审查起诉必经程序的是( )。

A. 询问证人B. 讯问被告人C. 讯问犯罪嫌疑人D.征求侦查。

人员的意见7.—F列部门、单位中,无权立案的是( )。

A.国家安全机关B. 军队保卫部门C. 人民法院D.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8.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后,不能团此而暂停的诉讼程序是( )。

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刑法)

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刑法)

单项选择题2007 年刑法真题1.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

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

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

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 小时之后必死无疑。

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20 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

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答案:B2.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答案:C3.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C.应走私罪犯的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D.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答案:C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答案:C5.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

法学院2007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大事记2007年9月2007...

法学院2007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大事记2007年9月2007...

法学院2007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大事记2007年9月2007年9月2日,法学院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新校区模拟法庭举行,会议由院党总支副书记黄张华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晓辉教授、院长林旭霞教授等党政领导、中层干部及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07级新生出席开学典礼。

2007年9月4日,校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及新生军训开训式在旗山校区东区田径场隆重举行,校领导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军训团官兵和2007级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开训式。

2007年9月17日上午,我校2007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在旗山校区东区田径场举行。

在本次军训会操表彰大会上07法本班获军训总成绩二等奖,并在内务评比中上也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9月2日至3日、18日至21日,07级全体同学参加了为期5天的开学初集中教育。

2007年9月17日下午,07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法学院与仓山区人民检察院在旗山校区人文楼举行的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2007年9月21下午,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物权法》起草专家组负责人梁慧星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做了题为《物权法若干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07级部分同学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2007年9月22日上午,全体新生参加了我院在校旗山校区隆重举行的学院成立五周年庆典大会,聆听了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

下午,部分同学还参加了在法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的五年院庆校友与师生代表座谈会。

2007年9月24号下午,部分同学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云生教授在文科楼二楼法学院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的题为《科学法治观与法治科学化》的专题讲座。

2007年10月2007年10月1日,部分同学参加了我院于B区桃李园餐厅前举行的“喜迎十七大,法学院与你欢度国庆”大型游园活动。

当日,省委常委、省教育工委陈桦书记,省教育厅鞠维强厅长、团省委陈冬书记、校领导张金栋书记、郭绍生副书记及学校相关部处领导也亲临全校游园活动现场和我校师生共同参加体验各学院举办的游园活动,与我校师生共度国庆佳节。

2008年《刑法学》权威模拟冲刺试题及答案

2008年《刑法学》权威模拟冲刺试题及答案

2008年《刑法学》权威模拟冲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甲在1998年5月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A、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

B、根据从新原则,适用新刑法。

C、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

D、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4、下列各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A、侵占罪B、伪证罪C、行贿罪D、生产销售假药罪5、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6、王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

考验期满内,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未过追诉时效)。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处理()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7、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试题-A院别班级学号姓名核分人签名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2、想像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3、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

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

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D.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4、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5、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的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6、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

一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相撞的重大事故。

则某甲的行为()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是()A.确立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B.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D.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8、某甲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将前来制止不法侵害的公安人员当成犯罪分子的同伙加以伤害。

甲的行为属于()A.想防卫B.防卫挑拨C.防卫不适时D.防卫过当9、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尾随程中甲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为避免罪行暴露,甲匆匆离去。

其实甲是作贼心虚,他身后根本没有人。

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C.构成抢劫罪(犯罪中止)D.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10、甲蓄意盗窃,于深夜潜入本单位的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A.盗窃既遂B.盗窃预备C.手段不能犯未遂D.对象不能犯未遂11、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

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

对于强奸罪()A.由乙独立负刑事责任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12、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

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

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

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A.杀人预备B.杀人未遂C.杀人既遂D.杀人犯意表示13、甲为杀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屋点着,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屋烧毁,甲的行为属于()A.想像竞合犯B.实质数罪C.牵连犯D.吸收犯14、在我国,有权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机关是()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法院D.监狱15、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A.15年有期徒刑B.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C.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1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 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1987年6月18日判决交付执行,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未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起算时间是()A.1987年4月2 日B.1991年4月2日C.1991年6月10 日D.1991年6月18日17、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刑罚执行3年之后,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还实施了盗窃罪和抢劫罪,这二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12年。

对甲最多还可以执行()有期徒刑A.10年B.13年C.15年D.20年18、王某犯了三个罪,审判时只判了两个罪,甲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乙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的刑期为8年。

执行2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一个丙罪没有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对王某还将执行的刑期幅度是()A.6年以上10年以下B.9年以上13年以下C.8年以上13年以下D.8年以上12年以下19、王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

服刑13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4年,王某又犯强奸罪,被判刑9年。

根据刑法规定,对王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

对王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A.应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B.应在4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C.应在9年以上16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D.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20、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年,甲在服刑3年时,因有立功表现,被减为6年有期徒刑,那么在裁定减刑之后,甲还须关押()A.2年B.3年C.4年D.1年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3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元、3万元、5万元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2、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A.不满14周岁的人B.又聋又哑的人C.生理性醉酒的人D.病理性醉酒的人3、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A.预备阶段B.实行阶段C.犯意表示阶段D.犯罪结果发生之前4、对于教唆犯()A.一律加重处罚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连续犯D.吸收犯6、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有下列相同点()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法定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未经有关法定机关批准,不得行使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法定机关批准7、在死缓执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A.有过失犯罪B.有一般立功表现C.有故意犯罪D.无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表现8、下列各项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有()A.在刑满释放后5年内再犯新罪的B.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C.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D.在假释考验期满之后5年之内再犯新罪的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过失2、一般累犯3、犯罪中止4、假释5、不作为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制度的区别。

2、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3、一般缓刑的概念及适用条件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一)甲于1997年12月7日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在缓刑考验期间,甲某日骑车外出,将残疾人乙撞倒。

乙指责甲,甲挥拳便打乙的脸部、胸部,致乙受伤。

问:1、如果对乙仅造成轻伤,对甲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4分)2、如果对乙造成严重伤害,并对甲追究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并判有期徒刑4年,则对甲应如何处理?(3分)甲最后应执行的刑罚范围是多少?如何计算?(3分)(二)甲因犯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后被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的第5年,甲盗窃汽车一辆,未被发现。

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甲因抢劫被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而甲的盗窃行为,司法机关尚未掌握。

问:1、对甲应否撤销假释?请说明理由。

(4分)2、对于甲的盗窃行为及抢劫行为该如何处理?(6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A2、D3、D4、C5、B6、C7、A8、A9、D 10、D 11、A 12、C 13、A 14、C 15、D 16、B 17、D 18、A 19、D 20、A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6分)1、BC2、AD3、ABD4、BCD5、CD6、ABD7、ABD8、BC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2、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犯罪的犯罪人。

3、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4、假释: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5、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制度的区别。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给他人的某种权利或者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都是正当行为。

但是二者区别为:紧急避险是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而正当防卫则是合法权益与不法侵害之间的矛盾。

具体区别如下:(1)危险来源不同。

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多种多样,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还包括自然的力量、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过程;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限于人的不法侵害。

(2分)(2)损害对象不同。

紧急避险是损害与造成危险无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正当防卫则只能是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2分)(3)实施条件不同。

紧急避险只能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此限制,公民只要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而不论他是否有条件采取逃跑、劝阻等方法制止不法侵害。

(2分)(4)限度标准不同。

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甚至大于所避险的损害;而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则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不明显超过不法侵害的损害即可。

(2分)2、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的过于自信过失的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心理,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容易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