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环上方。

2.定位装置正线采用铝合金限位定位器,侧线采用非限位G2型定位器。正定位时采用定位支撑,反定位采用斜拉线。

3.正线:正反定位一般情况下可水平。反定位管允许向下低头(不大于50:1000),正定位管允许向上抬头(不大于50:1000),非支定位管应略低头。

4.侧线: 反定位管允许向下低头(不大于25:1000),正定位管允许向上抬头(不大于25:1000),非支宜水平(绝缘转换处和个别情况除外) ,非支定位管应略低头。

三、软(硬)横跨预制、安装

1.软、硬横跨横承力索、上下固定绳均采用镀铝锌钢绞线。

2.软、硬横跨预制应在承受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测量长度应用钢尺,各部件必须用力矩扳手按力矩要求紧固。

3.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回头长度为 500mm,施工误差为0~-50mm,回头绑扎线用Φ1.6软态不锈钢线,长度为3.8~4m,绑扎长度为100mm、从端部向线夹方向量130mm为绑扎起点。

4.各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正确:线夹平面穿入本线,凸面穿入回头线。楔型线夹的楔子应使用正确,严禁混用。

5.双横承力索两回头处应顺直,两线应自然受力,长度应相同,不可相互拧绞,从而造成V型联板偏斜。V型联板上的双耳楔型线夹统一按凸面朝外安装,大头销应从上向下穿,不得穿反。

6.软、硬横跨上的横承线夹、定位环线夹位置应正确,下部固定绳处的定位环线夹应将缺口朝向受力的反侧。

7.软、硬横跨直吊弦使用可调式不锈钢吊索,斜拉线上端应固定于带耳定位环线夹环内,不允许固定于悬吊滑轮尾部。

8.道岔处双横承力索线夹应位于道岔两股道中间,上部定位绳上两定位环线夹间隔300mm,承力索位于导线上方;其中一支承力索悬吊滑轮改为加长型。

9.软、硬横跨固定角钢(固定底座)安装高度以悬挂股道最高轨面在支柱上水平线标记为起点进行测量,最终确定安装高度,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20mm。

10.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绳最短直吊弦距离为500mm。硬横跨时直吊弦与绝缘子间应有不小于300mm的调整间距。

11.软横跨横承,软、硬横跨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面内(部分横承应根据要求居中),且上下对齐;位于站台沿上方的绝缘子串,带电裙边应与站台沿对齐,施工误差为+0~-50mm。

12.接触线距下部定位绳距离:组合定位器(正线限位)时为400~450mm,普通定位器为300mm。

13.软横跨调整完毕后,杵头杆螺纹外露20~80mm,球型垫块球面朝支柱侧安装。

14.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悬吊滑轮长边应与斜拉线方向一致。

15.承力索在悬吊滑轮内时应外包预绞式护线条,以悬吊滑轮为中心左右各1m。

16.软、硬横跨上下固定绳两侧均设有调整螺栓。

17.当同组软、硬横跨现场股道高差过大与设计不符时,请及时将现场情况书面报工程部,调整材料计划。

18.横承力索和上、下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

四、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一)、拉线补偿

1.全线统一采用复合坠砣,复合坠砣单重为25kg,允许偏差为±2%。

2.应根据安装曲线表设置a、b值,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间距a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保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绝缘子在同一垂面,施工偏差±50mm。

3.补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坠砣串重量应包括坠砣、坠砣杆、坠砣抱箍及补偿绳、楔型线夹,每串坠砣重量误差为额定重量的±2﹪。

4.坠砣应完整,表面光洁、平整,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坠砣抱箍安装原则:坠砣抱箍安装在由下往上数第10个,在安装坠砣限制架时,应调整螺栓活动孔,使坠砣抱箍能在限制导管中灵活移动。螺栓方向应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侧。

5.下锚拉线回头长度为500mm,施工误差为0~-50mm,回头绑扎线采用Φ1.6软态不锈钢线,长度为3.8~4m,绑扎长度为100mm,从端部向线夹方向量130mm为绑扎起点。拉线回头制作完毕,立即涂油防腐,要求涂抹全面、均匀。

6.UT型耐张线夹、楔形线夹凸面朝向田野侧,楔形线夹螺栓由上向下穿,拉线基础处有U形挂环处的螺栓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UT型耐张线夹螺纹必须外露20mm以上但不得超过螺纹长度的一半,以外露50mm为宜。网锚双UT型线夹螺纹受力后外露应一致。各开口销应齐全并安装正确。

7.接触网下锚角钢安装注意偏心,承力索下锚角钢偏向线路侧,以避免补偿绳磨杵环杆。双环杆、杵环杆焊缝朝下安装,水平螺栓穿向田野侧,垂直螺栓由上向下穿。

8.补偿绳末端按拉线回头标准绑扎并对绑扎线(Φ1.6软态不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