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专业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标准与施工方法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标准与施工方法

经验二
优化施工流程和管理体系
经验四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线索安装工艺
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线索材料和规格,进行 线索的展放和连接,确保线索安装平直、高度一 致。
接触网的施工工艺
悬挂装置安装工艺
接触线安装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悬挂装置类型和 规格,进行腕臂、吊弦等设备的安装和调 整,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接触线材料和规 格,进行接触线的安装和调整,确保其平 直、高度一致。
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维护和检修
接触网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 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同时还 需要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以确保列 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接触网需要满足列车高速、重载、安 全运行的要求,确保列车能够顺利完 成电气化铁路的运输任务。
02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 网技术标准
接触网的组成与功能
节能减排
电气化铁路使用电力作为能源, 相比传统柴油或汽油动力列车, 能够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增强竞争力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能够提高铁 路运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使其 成为更经济、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接触网在铁路电气化中的作用
提供电力供应
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列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支柱安装与调整
支柱是接触网的支持结构, 需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 准确。
接触网的施工流程
线索安装与调整
线索是接触网的导电部分,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调整。
悬挂装置安装与调整
悬挂装置包括腕臂、吊弦等,需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接触线安装与调整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现代铁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和效率。

接触网的施工技术是确保铁路运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本文中,将就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和测量,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其次是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等。

最后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二、材料选用在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是接触网的材料选择,一般采用优质的钢材和铜材,以保证接触网的强度和导电性能。

其次是绝缘材料的选用,包括绝缘子、绝缘挂件等,要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候性能。

还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连接件、固定件等辅助材料,以确保接触网的安装牢固和稳定。

三、施工工艺接触网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接触网正常运行的关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地基处理:在接触网的架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其平整度和稳定性,以便安装接触网的支架。

2. 支架安装:接触网的支架安装是接触网施工的重要环节,必须确保支架的间距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接触网的均衡布置和安全性能。

3. 导线安装:接触网导线的安装要求严格,必须保证导线的张力和弧度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电气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接头连接:接触网的连接是接触网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确保接头的密封性和导电性能,以保证接触网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5. 调试验收:在接触网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系统的调试和验收工作,确保接触网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要求,以保证接触网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防护在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

接触⽹施⼯⼯艺要求160KM/h接触⽹施⼯⼯艺要求5.1基础、锚板及埋⼊杆5.1.1基础适⽤范围腕臂柱:⼀般采⽤传统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新建双绕地段采⽤混凝⼟灌注的整体直埋式基础,并设有横卧板;个别地质条件差、基坑深挖困难时采⽤浅埋式杯形基础。

软横跨⽀柱:钢柱采⽤现浇混凝⼟基础,混凝⼟⽀柱采⽤带横卧板的整体直埋式基础。

硬横跨⽀柱:环形等径混凝⼟⽀柱或钢管柱采⽤现浇杯形基础;格构式钢柱采⽤现浇混凝⼟基础。

拉线基础:接触悬挂及中⼼锚结下锚均采⽤钢筋混凝⼟柱式基础,附加悬挂下锚采⽤传统的锚板式基础。

5.1.2杯型基础测量硬横跨杯型基础中线定位应采⽤经纬仪测量,硬横跨杯型基础顶⾯⾼度和杯底深度应采⽤⽔准仪测量。

基础侧⾯限界应采⽤丁字尺测量,其他长度尺⼨可⽤钢卷尺测量。

测量精度以毫⽶计。

5.1.3杯型基础的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坑型尺⼨,尽量减少对原路基结构的影响;同时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确认地下埋设物,严禁损伤破坏。

基坑开挖产⽣的弃⼟不得污染道床和环境。

基坑位置与既有⽔沟发⽣冲突时,应按设计要求先改移⽔沟再施⼯,挖出的弃⼟严禁堵塞⽔沟。

5.1.4杯型基础浇制基础内模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内模底盘、定位杆、基坑三者的中⼼线应在同⼀铅垂线上。

钢筋⽹必须保证设计规定的混凝⼟保护层厚度。

内模放置前,其外表⾯宜涂抹脱模剂。

基础浇制完成后,杯⼝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偏差为+50/0mm。

杯深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偏差为+300/0mm。

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的⾼度尽量保持⼀致。

区间、旅客站台范围外基础⾯⾼出地⾯为100~400mm。

旅客站台范围内、货物站台基础⾯⾼出站台⾯为100mm,施⼯偏差为±20mm。

但根据地形要求,基础露出地⾯的⾼度尽量保持⼀致。

5.1.5钢柱硬横跨基础质量检验同⼀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连线应垂直下⾏正线。

每个基础地脚螺栓组相对该组硬横跨两个基础的螺栓中⼼连线的整体扭转不超过±0.25?。

接触网对土建专业的施工技术要求

接触网对土建专业的施工技术要求

附件3:接触网对土建专业的技术要求1接触网对敞开段的设计要求1.1在黄兴车辆段出入段线洞口过渡段处,接触网的支柱需预留支柱基础。

预留支柱基础的载荷要求如下所示。

确定。

1.2在过渡段洞口处接触网需设置避雷器,故在相应位置结构底板上应引出接地端子,以便接触网作接地连接,接地电阻值≤10Ω。

1.3在过渡段洞口上或者过渡段光栅梁上预留供承力索、架空地线等下锚的锚环。

1.4过渡段(包括光栅梁段)自洞口至隧道内50m范围内,隧道净空高度不宜小于5140mm。

1.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隧道洞口宜设置在直线段。

2接触网在区间、车站的预留要求2.1在有牵引变电所的地下车站,接触网专业要求预留隔离开关安装空间。

根据车站形式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设置要求。

1)若车站为侧式站台,在车站端头井处预留开关安装空间,空间不小于5000mm(顺线路)X1000(垂直线路),净空高度不小于5m。

并且这一空间应位于限界要求以外,其它设备不得侵入此空间。

图2.1-1:侧式站台时的开关预留空间2)若车站为岛式站台,在车站站台的端头设置隔离开关安装空间。

空间不小于5000mm(顺线路)X1000(垂直线路),净空高度不小于5m,并且这一空间应位于限界要求以外,其它设备不得侵入此空间。

开关安装在设备用房墙体上时,墙体必须为混凝土墙,墙体厚度不小于300mm,且要满足开关安装空间及其荷载要求。

图2.1-2:岛式站台的预留空间在站台两端设置开关的方案中,隔离开关的安装位置要统筹协调站台的长度以及两端迂回风道的相关要求。

2.2在隧道内停车线岔区侧墙上为接触网预留开关安装空间,每处空间不小于2000mm(顺线路)x1000mm(垂直线路),净空高度不小于5m。

并且这一空间应位于限界要求以外,其它设备不得侵入此空间。

如果安装在侧墙上有困难,那么可以为隔离开关单独设置墙体或者安装在设备用房的墙上,且两台开关可并列放置(空间要求:顺线路4000mmx垂直线路1000mm,净空高度不小于5m),这时墙体必须为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300mm,且要满足荷载要求。

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开工初期,根据站前工程施工实际进度,结合建设单位总体施组方案编制接触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批。

会同站前施工部门对轨道的线路中线桩、水准基点桩、岔心桩、曲线桩、轨道里程标等线路资料进行交底,按照交桩测量的有关要求安排现场复测,并做好测量记录。

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联系有关单位处理。

调查大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场路线,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施工定测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 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度。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杆位应尽量避让旧信号机、桥涵、平交道等既有建筑。

6、杆位测量应尽量避开站舍中心、路口及影响站容的的地方。

7、施工测定后,应在邻近钢轨腰部注明:支柱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支柱侧面限界。

8、标准定位支柱纵向位置:1/9道岔,1/12 ,1/18道岔定位均设计在两线间距350mm处,现场坑位有影响可在300mm~400mm间调整。

9、杆位测量中对于锚段关节、中心锚结、附加导线下锚柱应避开平交道口,并满足拉线施工要求。

10、认真填写测量记录,对于测量中变更。

应做现场简单的平面图附于记录后。

三基础坑开挖1、开挖基础坑前应与工务部门联系,了解施工区段线路状况,双方达成共识后,会同监理单位与工务部门鉴定协议,并双方约定,遵照执行。

2、基础坑开挖包括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坑、钢柱基础坑、拉线坑的开挖。

铁路接触网标准规范最新版

铁路接触网标准规范最新版

铁路接触网标准规范最新版铁路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列车提供所需的电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铁路运输需求的增加,铁路接触网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运营条件。

以下是铁路接触网标准规范的最新版概要:1. 引言铁路接触网标准规范旨在确保铁路电气化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本规范涵盖了接触网的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 术语和定义本节定义了与铁路接触网相关的专业术语,包括接触线、承力索、悬挂系统、支柱、锚固装置等。

3. 技术要求- 3.1 接触网类型:根据铁路线路的类型和速度等级,选择合适的接触网类型,如简单悬挂、链型悬挂等。

- 3.2 材料标准:所有接触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确保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 3.3 设计参数:包括接触网的高度、张力、间距等,这些参数需根据列车的运行特性进行优化。

4. 结构设计- 4.1 支柱设计:支柱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4.2 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应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列车运行引起的动态负荷。

5. 安全标准- 5.1 电气安全:接触网系统必须有完善的防雷、接地和过载保护措施。

- 5.2 机械安全:接触网结构应能承受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冲击和振动。

6. 施工与安装- 6.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和施工方案设计。

- 6.2 安装标准:接触网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

7. 测试与验收- 7.1 测试项目:包括接触网的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动态测试。

- 7.2 验收标准:所有测试结果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方可进行验收。

8. 维护与检修- 8.1 定期检查:接触网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 8.2 故障处理:制定故障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

9. 环境保护- 9.1 噪音控制:接触网的设计和施工应考虑噪音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9.2 电磁兼容性:确保接触网系统与其他电气设备兼容,避免电磁干扰。

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标准

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标准

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综合试验段高速接触网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暂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武广客专四电集成项目部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武广客运专线高速接触网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各分部应事先组织安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样板安装,安装人员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做好培训和考试记录)。

1一般规定1.1工程所用预埋件(站前)、金属另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1.2接触网安装施工不得使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分连接紧固螺栓螺母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母、垫片及弹簧垫圈。

螺栓外露螺纹部分应涂防腐油防腐。

1.3接触网上部安装及接触悬挂安装调整应采用接触网上部预制、安装的专用施工机具施工,检测应采用精度较高的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检测。

1.4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度,开口后不应有裂纹、断裂现象(外方开口销执行安装手册)。

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5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时不得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凡接触线上安装的各类线夹必须一次安装到位。

(根据国外经验,二次安装会使导线在此处产生硬点。

)1.6本标准未涉及的仍执行《武广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施工设计文件和BB公司提供的安装维护手册。

2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上部工程施工工序施工工序流程图如下:3施工测量3.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

站场、区间测量时依最外60kg 1/38道岔岔心为测量起点。

3.2应采用钢卷尺丈量。

测量时应以对应的线路里程标核对测量结果,跨距允许误差±0.5m,但最大跨距不应大于设计最大跨距值,相邻两跨距的差不应大于10m。

02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概述

02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概述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1、一般规定1.1 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A120, 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7kN,承力索13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70+CTA85,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0kN,附加导线类型:供电线LBGLJ-185,回流线LBGLJ-185/25,架空地线LBGLJ-70/10。

1.2 长治北站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一般为6.45m,最低点不小于6.2m,困难时不应小于5.7m;接触线坡度一般不大于2‰,变坡点一般不大于1‰。

长治北至北舍(郑州局管段区间)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除说明外一般为6.45m。

1.3 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

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3.1m~3.4m(含),站场腕臂柱2.5m ~3.5m(含),硬(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5m,困难时不应小于3.1m。

1.4 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 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 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 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 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8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遂渝二线SYZHSG标段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技术补充标准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改建铁路遂渝增建第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2010年10月31日目录一、编制说明 (1)二、编制依据 (1)三、上部零部件安装总体要求 (1)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2)五、承锚角钢安装: (3)六、拉线安装: (3)七、附加线架设 (4)(一)、架空地线 (4)(二)、回流线及跳线 (4)(三)、附加线架设 (5)八、支柱装配 (6)(一)支柱装配 (6)(二)、安全注意事项: (8)九、硬横跨安装 (8)十、硬横跨及隧道吊柱安装 (9)十一、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10)(一)补偿装配: (10)(二)、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11)十二、悬挂调整 (12)(一)、中心锚结安装 (12)(三)、定位安装 (14)(四)、拉出值 (16)(五)、导高及坡度 (16)(六)、锚段关节 (16)(七)、线岔 (17)(八)、电连接安装 (18)(九)、跨线桥处的调整 (19)(十)、绝缘要求 (19)十三、设备安装 (20)(一)、隔离开关安装 (20)(二)、分段、分相绝缘器安装 (20)(三)、接地线安装 (21)(四)、防雷(避雷器)及引线安装 (22)(五)、吸上线安装 (22)(六)、标志牌安装 (22)十四、验收缺陷 (23)十五、平推精调 (23)遂渝二线SYZHSG标段接触网上部施工补充技术标准一、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的基础上,根据本线特点及设计资料制定的标准,本标准是对“施工规范”及“验标”的补充,施工中首先必须执行上述标准。

二、编制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接触悬挂下锚安装图》(通化2009(1005))《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接触悬挂安装图(第一册 中间柱 限位定位器)》(通化2009(1006)-Ⅰ)《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接触悬挂安装图(第二册 转换柱 限位定位器)》(通化2009(1006)-Ⅱ)《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接触网交叉线岔安装图》(通化2009(1007))(通化2009(1008)《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内普货运输单线隧道直线中间柱》-Ⅰ)《接触网零件》遂渝二线施网73《设备安装图》遂渝二线施网71《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 本线设计平面图、安装图及变更设计文件三、上部零部件安装总体要求1、支柱上安装的所有上部工程材料如腕臂底座、拉线角钢、回流线肩架、跳线肩架、坠砣限制架角钢、隔离开关拖架角钢等均应水平安装,螺栓应密贴支柱,安装时不得挤伤支柱表面。

电务公司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

电务公司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

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工艺标准编制: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公司二00三年七月前言施工工艺是工法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强化施工技术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用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施工工艺的特点的,着重在工艺的美观上面,着重在工艺标准的统一上面,目的是为了打造我公司自己的特色产品,树立我公司自己的品牌形象。

为了力求完美,保证本工艺标准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满足《设规》、《施规》、《验标》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同时,我们组织公司接触网专业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将施工中的经验、好的施工方法总结出来,并对本工艺标准进行审阅修改,提出宝贵意见,汇总统一后,将本工艺编制成册,最终作为公司各线接触网专业的统一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公司领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电化一、二段广大技术人员参与了编写,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忠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问题,恳请批评指正。

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公司工程部(Email:ztwdgs_08@),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

主要编审人:赵松明罗亚文许小明何明全刘志军刘国红盘泰敏刘农光邹少龙编者2003、7目录1 侧沟改移、路肩恢复、石围子、护坡砌护 (1)2 基础及预制件施工 (2)3 拉线安装 (3)4 软横跨安装 (4)5 支持结构安装 (6)6 吊弦预制与安装 (6)7 附加导线施工及各类跳线安装 (7)8 电连接安装 (9)9 接地引线安装 (11)1 侧沟改移、路肩恢复、石围子、护坡砌护1.1 侧沟改移1.1.1 支柱和排水沟发生干扰时,应对排水沟按原沟的宽度、深度进行改移。

1.1.2 原有盖板(或行人较多地段)的水沟恢复时应铺设盖板,盖板的形状和规格应与原有盖板保持一致。

02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概述

02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概述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1、一般规定1.1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A120, 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7kN,承力索13kN ;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70+CTA85,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0kN,附加导线类型:供电线LBGLJ-185,回流线LBGLJ-185/25,架空地线LBGLJ-70/10。

1.2长治北站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一般为6.45m,最低点不小于6.2m,困难时不应小于5.7m ;接触线坡度一般不大于2%o,变坡点一般不大于1 %o。

长治北至北舍(郑州局管段区间)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除说明外一般为 6.45m。

1.3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

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 3.1m〜3.4m (含),站场腕臂柱2.5m〜3.5m (含),硬(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5m,困难时不应小于3.1m。

1.4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米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8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全)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全)

目录一、编制依据 (02)二、工艺流程图 (03)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 (04)1.数据的采集 (04)2.数据的计算 (05)3.预配 (06)4.软横跨及硬横梁的安装 (10)5.腕臂安装 (14)6.拉线及补偿装置安装 (17)7.线索架设 (18)8.接触悬挂调整 (21)9.附加悬挂 (26)10.支柱接地安装 (28)11.其他 (29)12.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30)一、编制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18;《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J259-2003;《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本项目工程现场调查、设计文件及图纸等相关技术资料;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文件;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及相关资料;现场踏勘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艺流程图接触网上部工程工序流程图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1.数据的采集1.1人员组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组长人 12 司镜人 2 经纬仪、水平仪各1人3 扶塔尺人 14 杆上测量人 2 包括确认予留孔情况5 限界测量人 2 包括测量支柱高度尺寸6 跨距测量人 27 防护人 21.2工、机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J2 台 1 带三角架2 水准仪S3 台 13 塔尺根 14 丁字尺 2.5-3.5m 把 1 含水平尺5 排笔把 16 钢卷尺2m、30m 把各17 铅笔支 18 粉笔支9 调和漆红kg 210 喇叭把 211 防护旗红、黄面各2面1.3操作方法1.3.1曲线超高测量置镜点在距支柱10-15m的路肩上。

在支柱处两轨面上分别竖塔尺,调整仪器,读取塔尺读数,并作记录。

两轨面塔尺读数相减即为超高值。

支柱内缘上划低轨轨面标记。

接第一步操作,读取轨面塔尺数值后,将塔尺紧靠支柱内缘竖立(曲线取两轨平均值)。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编制依据1.《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安装图》武嘉电化施网02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1—20033.《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4.《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5.《中铁十二局电气化工程公司电气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二、编制原则根据接触网上部零部件的结构及电气特性,在确保接触网施工运营安全,并满足接触网运营检修便利的条件下,尽力使上部施工标准化、安装一体化,从而提高接触网整体工程的观感质量。

三、工艺标准(一)底座、肩架的安装1.腕臂底座安装:a、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误差0~30mm;b、底座安装必须水平且与支柱密贴;c、底座固定螺栓统一穿向田野侧,螺纹外露30~50mm;d、底座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2.附加导线肩架安装:a、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误差0~30mm;b、肩架水平安装在来车方向且与支柱密贴,允许抬头30mm;c、肩架固定螺栓穿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螺纹外露30~50mm。

(二)腕臂安装1、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误差0~30mm;2、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允许抬头50mm;3、腕臂底座与棒式绝缘子连接销钉应从上而下穿入,开口销开口60º;4、平腕臂与棒式绝缘子连接销钉、套管双耳上连接销钉穿向与行车方向一致,开口销开口60º,套管双耳上紧固螺栓应交错穿向,承力索座紧固螺栓应自下而上穿入;5、斜腕臂上棒式绝缘子泄水孔应朝下,2型定位环缺口统一朝向来车方向;6、承力索放置在承力索座受力反侧的槽内(即正定位放在靠近支柱侧的槽内,反定位放在远离支柱侧的槽内),承力索距套管双耳中轴线200mm,允许误差±20mm,平腕臂留头150mm;7、所有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位管、定位器安装1、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平面内,一般呈水平状,正定位允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其坡度不大于80mm/m;2、限位定位器的坡度、限位间隙严格按设计施工,间隙允许施工偏差±1mm;3、定位管防风支撑安装角度30º<α<60º,正定位安装时1.5型套管双耳距定位线夹400mm,反定位安装时1.5型套管双耳距定位线夹300mm (中心柱除外),定位管留头100mm;4、非支定位管吊线有效长度调至设计要求后,在距非支定位管300mm处煨成Ø60的预留圈,预留圈的方向垂直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广铁路北京局管内自动闭
塞、通信及牵引供电设备改造工程III标段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编制:
审核:
批准:
一、编制依据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安装图
铁路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B10421-2003;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及运行检修规程 (铁运〔2007〕69号);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
京广铁路北京铁路局管内自动闭塞、通信及牵引供电设备改造工程施工图(中铁设计咨询)
二、外观检查
1.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应对所用吊柱、横梁及横梁吊柱长度型号、双线路腕臂横梁和吊柱长度型号、零部件、绝缘子、线材、软硬横跨材料等进行检查核实,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绝缘组件检查合格后,应按到货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并做好登记,然后将号打印在线夹本体上(打号由物资部门实施)。

施工时填写关键受力件安装记录表,对每个线夹安装车站、区间的具体位置、操作人员等均应做好记录,以备复查。

3.线材
(1)所有线材进库前,应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进行线径检查,其参数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2)批量整盘进库的镀铝锌钢绞线、铝绞线、铜合金线,不得有松散、断股、锈蚀等现象。

(3)接触线不得有硬弯、裂痕、扭曲等现象。

(4)线材使用前,依据现场测量锚段长度进行检查,确认线盘上标注的编号及有关技术数据与使用锚段技术要求相同。

(5)楔型线夹、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所需楔子规格与电连接线夹、设备线夹的槽径及所安装线索截面相符,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应进行解体检查,有质量问题的不得使用。

4.电气设备:
(2)隔离开关瓷釉不光洁,钢件有锈蚀,机械动作不协调者不得使用。

(3)避雷器表面不光洁,本体有损伤,轻摇内部有响声者不得使用。

三、腕臂安装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200-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200-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

(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17 承力索座12/16 44/60
如下图
6.腕臂安装完毕后应保证腕臂水平,允许抬头0~50 mm,不允许低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mm, 马头站、保定南站、保定-保定南区间、邯郸南II场、邢台站五个站区设计导高为6450mm。

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腕臂上定位环的缺口统一向下;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去车方向。

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平腕臂全部佩带管帽,将顶丝顶紧即可,顶丝位置在去车的水平方向。

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四、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

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环上方。

2.定位装置正线采用铝合金限位定位器,侧线采用非限位G2型定位器。

正定位时采用定位支撑,反定位采用斜拉线。

3.正线:正反定位一般情况下可水平。

反定位管允许向下低头(不大于50:1000),正定位管允许向上抬头(不大于50:1000),非支定位管应略低头。

4.侧线: 反定位管允许向下低头(不大于25:1000),正定位管允许向上抬头(不大于25:1000),非支宜水平(绝缘转换处和个别情况除外) ,非支定位管应略低头。

5.正线定位器为铝合金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静态安装角度一般控制在8~15度,安装到位后,定位器根部及限位定位器座的根部须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外,安装时还应注意调整定位线夹的螺栓、螺母方向,避免外露部份碰撞受电弓。

6.定位器长度根据拉出值按安装图中相应型号选择,具体施工中需技术下施工表。

7.定位器限位间隙:应满足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60mm的要求,可通过调整定位器的角度、定位管的坡度等来实现,同时还必须满足受电弓抬升240mm(采用非限位定位器时为
线面不发生偏磨现象,调整(顶紧)螺栓与定位器的调整间隙参考值为:15~20 mm(定位器线夹处导线底面距定位管底部的垂直高度(参考值):正定位350~450 mm,反定位370~450 mm),一般直线上高度为380mm(即到定位线夹至定位管底部距离)
8.定位器组合含定位器本体及定位线夹、定位支座、等电位连接线,等电位连线参考各安装图施工,等电位连线为一根。

(如下图)
9.所有零件、紧固件必须按照规定的力矩进行紧固,配有止动垫片的零件应正确安装。

定位装置电气连接线图
五、软(硬)横跨预制、安装
1.软、硬横跨横承力索、上下固定绳均采用镀铝锌钢绞线LXGJ-70线;软横跨跨越6支及6支以上悬挂(无论跨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6支以下时,采用单横承力索;
2.软、硬横跨预制应在承受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测量长度应用钢尺,各部件必须用力
3.硬横梁及软横跨上节点1s,2s及悬吊绝缘子均采用FQXSG-25/120HH(即双重合成绝缘子),电分段绝缘节点8及13采用FQXG-25/120HH(单重合成绝缘子)
4.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回头长度为 500mm,施工误差为0~-50mm,回头绑扎线用Φ1.6软态不锈钢线,长度为3.8~4m,绑扎长度为100mm、从端部向线夹方向量130mm 为绑扎起点。

5.各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正确:线夹平面穿入本线,凸面穿入回头线。

楔型线夹的楔子应使用正确,严禁混用。

横承力索和上、下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
6.双横承力索两回头处应顺直,两线应自然受力,长度应相同,不可相互拧绞,从而造成V型联板偏斜。

V型联板上的双耳楔型线夹统一按凸面朝外安装,大头销应从上向下穿,不得穿反。

7.软、硬横跨上的横承线夹、定位环线夹位置应正确,下部固定绳处的定位环线夹应将缺口朝向受力的反侧。

8.软、硬横跨直吊弦使用可调式不锈钢吊索,斜拉线上端应固定于带耳定位环线夹环内,不允许固定于悬吊滑轮尾部。

9.道岔处双横承力索线夹应位于道岔两股道中间,上部定位绳上两定位环线夹间隔300mm,承力索位于导线上方;其中一支承力索悬吊滑轮改为加长型。

10.软、硬横跨固定角钢(固定底座)安装高度以悬挂股道最高轨面在支柱上水平线标
记为起点进行测量,最终确定安装高度,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20mm。

12.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绳最短直吊弦距离为500mm。

硬横跨时直吊弦与绝缘子间应有不小于300mm的调整间距。

13.软横跨横承,软、硬横跨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面内(部分横承应根据要求居中),且上下对齐;位于站台沿上方的绝缘子串,带电裙边应与站台沿对齐,施工误差为+0~-50mm。

13.接触线距下部定位绳距离:组合定位器(正线限位)时为400~450mm,普通定位器为300mm。

当同组软、硬横跨现场股道高差过大与设计不符时,可采用长定位立柱及提高站线导高调整;
14.软横跨调整完毕后,杵头杆螺纹外露20~80mm,球型垫块球面朝支柱侧安装。

软、硬横跨上下固定绳两侧均设有调整螺栓。

15.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

悬吊滑轮长边应与斜拉线方向一致。

承力索在悬吊滑轮内时应外包预绞式护线条,以悬吊滑轮为中心左右各1m。

16.硬(软)横跨定位索上吊线及斜拉线(拉定位器的)均采软横跨吊线:吊线的吊线绳采用φ6.0mm不锈钢绞线制作,一端采用压接工艺将吊线绳与心型环用钳压管压接,可通过安装在其上的调整螺栓来调整吊弦绳长度。

螺栓紧固力矩55n.m;(如下图)
17.悬吊绝缘子及上下部定位索处的吊线和斜拉线吊线可调螺丝端安装在上部固定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