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与国际统一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与国际统一作者:陈耀伊
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23期
[摘要]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会计准则国际统一的高级阶段,成为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融入到国际经济潮流中。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本文深入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在分析各国会计准则趋同化形势的基础之上,对比了现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区别,并且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对其成长、发展、再一步完善所存在的障碍和阻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找到促进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一、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在人们即将踏入新世纪的时候,国际社会对制定全球通用会计准则的呼声也更加的强烈。1996年底,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 T O)会议的各个国家部长们,为了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之间的障碍和交易的费用,非常鼓励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现在,美国GAAP或FASB准则与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两套会计准则,很多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同时接受外国上市公司按美国GAAP或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
为了适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大潮流,在2006年,我国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颁布实施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此正式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开始了实质性趋同。可是因为实现的时间比较仓促,而且缺乏经验,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行,使得滞后性和被动性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我们应当抓住目前世界经济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大好机会,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滞后、被动变为同步、主动,真正保护好我国和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加速促进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快点形成。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
在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增强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是必然要求。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趋同,公允价值计量与所得税会计在与国际会计协调化方面特点突出。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导的传统会计计量已受到现实状况的冲击,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一)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必然性。首先,国际财务会计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日益广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我国在此时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增强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促进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其次,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融合加快,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再加上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所以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公允价值计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价值。最后,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尤其是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之后,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由初创走向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确立,这也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创造了基本条件。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有自己特定的、严密的会计程序,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序,采取不同的规范形式,组织这些程序的方式或规范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按准则和按制度来规范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人们通过学习具体的会计准则,将会熟练地了解特定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
会计制度则不同,以某一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从中可以看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有两个最主要的差别:
(1)规范的对象不同。准则按经济业务或项目,制度按一个企业;
(2)规范的重点不同。准则侧重于确认与计量,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确认和计量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准则是重点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20多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两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项会计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两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以上两则通知充分表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并存,缺一不可,不能相互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各方利益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
1. 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等多个领域的会计准则。这些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和组织,为其提供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
2. 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我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就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在会计领域,我国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推出了《企业会计准则》(C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一系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3. 开发新的会计准则
我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也在不断开发新的会计准则,以适应国内外的各种需求。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推出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规范金融机构的会计处理,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问题
1. 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
我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要面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问题。因为国际准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特殊处理,这与国际准则有所不同。
国际会计与我国会计的影响
国际会计与我国会计的影响
自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实现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便与世界经济相接轨。而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显然也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有必要分析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趋向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影响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不仅会受到政治制度的间接影响,还会因政治事件和变革受到直接的影响。首先,在两个国家实现政治联盟或敌对后,国家间的会计实务也将会向着相近或相反的方向来发展。例如,在改革开放一段时间里,我国与前苏联建立了政治联盟关系,所以长期进行前苏联会计体系的效仿。而到了1992年,我国开始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所以开始进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借鉴。其次,如果国家的政治权利相对集中,会计将成为用于进行国家经济活动干预的工具,继而使会计目标的研究遭到忽略。而会计目标不确定将导致会计准则与会计目标逻辑不一致,继而影响会计的自主发展。
(二)社会文化因素
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个人主义特点。而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经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求,推崇的是集体主义。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定将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继而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和缺点。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是公开制定的,所以内容详尽且事项繁多。而我国会计准则涉及的事项较少,给一些企业的不法行为的实施留下了机会。此外,不同国家的民族情结不同,经济发达国家总是希望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本国会计准则的影响,而经济欠发达国家则不愿意承认他国先进会计准则,以保持民族的自尊。
刍议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
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这个”通用的商业语言“,同其他任何语言一样,同样需要通用的语言法则(语法),即国际会计惯例,这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在市场下,特别是入世以后,我国会计同样应当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应当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即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
1.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个组织是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美国等9
个国家的16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经协议于1973年6月在伦敦发起成立的。现在已到拥有来自80多个国家专业会计组织的100多个会员。到1990年底,共发布了#‘项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同于主权国家的国家机构,其成员也不是各国政府。因此,它所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契约性”和“倡议性”,没有约束力,不像主权国家发布的那样,具有强制性。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国家法律作支撑的民间会计组织(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这种由民间会计组织制定会计准则的做法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我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则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是由国家直接制
定和发布,而不是由任何一个民间组织制定和发布的。
2.会计准则构成模式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及“公认会计原则”基本上都由基本框架和具体准则构成。如国际会计准则由财务报表框架(包括财务报表的目的、基础性假定、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如可理解性、相关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等)及具体会计原则组成。“公认会计原则”大致也由这两部分组成。除此以外,国际会计准则及“公认会计原则”均无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和会计报表这种形式的会计制度。我国则不同,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准则(会计为《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别为《行政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一系列企业具体准则)及具体会计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等)。
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状况:会计方法可比性分析
() 1 H指数和 I 指数。 H指数 ( 亦称 “ 赫芬达尔”指数 ) 是用 于通过衡量会计方法选 择的集 中程度来反映财务报告的协调程度。
n 1n ’
它以各企业对某种会计 方法选择 的发生频率为基数 , 计算各种方法的期望值。计算公式 为: P 。其 中, H= n为备选会计方法的数
针 对会计 国际化协 调程度 , 国外学 者进行 了很
多实证研究 。 l n 19 对英 国和法国就 8 Wat ( 9 2) o 个会计项 目的协调程度 进行 了考察 , 出了欧盟 协调相关度很低 的结论 。vn e T s 19 得 a r a ( 9 2) d 以 17 - 9 8年来 自 9个欧盟成员 国的 14家欧洲 上市公 司为样本 , 9 8 18 5
研 究来 了解和评价会计准则的 国际协调程度 , 当前会计理论界深入研 究的重要 问题 。本文 旨在对会计 实务 是
协 调 中会计 方 法协 调 程 度 的衡 量 方 法进 行 梳 理 , 并对 我 国会 计 方 法 国 际协 调研 究 的应 用前 景进 行 展 望 。 关 键 词 : 计 实务 会 国际 协调 会 计 方 法 可 比 性
的国际协调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 , 在会计信息系统 的加工过程 中, 同国家在 同样环境下对某一具 体事项 应该按照 同样 的方式进行 不 会计处理 , 即会计方法 的可 比性 ; 第二 , 会计信息 系统 的输 出中, 按不 同准则编制 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可 比性 ; 第三 , 系统生成 的信息 将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日益频繁,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成为当前热门话题。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不仅涉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还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将结合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和国际协调的挑战,分析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并探讨在国际背景下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1. 会计准则制定体系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体系主要由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构成。《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的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则是对应的具体规则和规定。我国还颁布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准则,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体系相对完善,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2. 会计准则的国际对接
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自2006年开始,我国就开始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要求,在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中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我国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近的《企业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应计基础和实现基础》等。这些《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
3. 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转让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3号——与金融工具有关的转移》等新的会计准则,填补了原有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方面的空白。与此我国还在积极研究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例如正在研究制订的《租赁合同》、《收入》、《保险合同》等会计准则,以适应国内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启示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启示
作者:刘伟伟
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会计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出新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制定体系上以及具体内容上。对此,提出了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认为现有会计核算模式与原则为基础的会计标准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要适应新会计准则,改进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关键词新会计启示
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满足会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并顺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我国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目标是: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的、包含各种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的、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一)在制定体系上
新会计准则高度重视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将会计的基本准则定位为部门的规章,以此作为法律的规范。[1]在国际会计理事会中,其概念框架尽管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指导作用,但是其并不是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存在法律约束力。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存在着一定差异,我国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体系内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保障其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法律性效应。相反,如果其仅充当制定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没能形成会计准则,那么在我国的现有的法制环境下,就很难实现其的制定初衷,同时也难以得到社会大众以及政府各个部门的认可。
(二)在具体内容上
新的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有着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具体准则上:第一,表现在合并报表上;第二,表现在资产减值上;第三,表现在关联方交易以及披露上。另外,还存在一个差异的重要方面是关于“公允价值”的问题。新准则体系中,主要是金融工具、投资性房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及非货币性资产等方面的公允价值。然而站在总体的角度分析,新准则体系在运用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十分谨慎。一方面,公允价值主要对现实价值做出反应,和决策实际比较相关,但是却难以保证其可靠性,并且公允价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依据来选取样本公 司 , 形成其净利润差异 的主要因素加以 对
考 察 。研 究 的 时 间选 取2 0 年 、0 2 和2 0 年 , 是 因 为 国 0 1 20年 03 这 际 财 务报 告 准 则 自2 0 年 开 始 正 式 取代 国 际会 计 准 则 ,而 我 01 国《 业 会 计 制 度 》 于 该 年 度 正 式 实 施 , 以选 取 这 三 年 的 企 也 所 数 据 进行 对 比分 析 更 具有 现 实 意 义 。我 们着 重 关 注 以下 三 类
B股(0 9 2 在20 年和20 年净利润差 异度 的正负变 化最 9 00 ) 0 1 02
为 显 著 。 在 这 两 年 中 , 晨 B股 的 净 利 润 差 异 度 分 别 为 阳
一
来我 国会计标 准和国际财 务报告 准则 的多 次修订 而有所变
化 。所 以 , 文 首 先选 取 几 家 上 市 公 司 , 会 计 标 准 差 异进 行 本 对
一
、
税 后 利 润 存 在 的 差 异 主 要 是 因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将 接 受 捐 赠 和债 务减 免 作 为损 益 处 理 所 造 成 的 ,其 影 响金 额 见 下 表 。
已经有大量丰富的文献从各种角度对我国B 市场进 行了总 股 体考察 , 本文的实证方 法是选取几家典 型的上市公司进行案
下 面将对 这6 家上 市公司进行细致 分析 ,找 出两种 会计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试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全面合作以及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也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会计惯口趋同的新时期,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要保持一致性也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大势所趋
一、会计国际化的多重涵义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具体而言,会计国际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要求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换而言之会计国际化其实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结果则形成国际会计惯例。其次,一国的会计国际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沟通阶段,即通过参与交流各国会计惯例,比较异同,促进对国际会计惯例的学习与了解,二是协调阶段,即寻求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异同之处,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尽量减少与国际会计处
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有效性;三是规范和统一阶段,即实行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同的标准化会计,使本国会计融入国际行列。最后,会计国际化体现的是一种要求、目标和活动过程,是各国会计惯例通过沟通、协调的一种结果。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摘要」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一直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回顾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揭示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矛盾,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改革国际协调在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国情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和有效实施。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意义以及在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加以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提出建议。一、国际会计协调: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重大命题(一)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会计作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信息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的历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到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再到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全面改革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中国开放政策是以引入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开始,接着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发展到今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产品、金融、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在以上各个发展阶段,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若干重大改革措施,不仅适应了各个时期经济改革发展对会计的需要,也促进了国际会计协调。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进入了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的所谓“双轨制”发展时期。国有企业是沿着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思路展开的。为此,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承包制度以及两步“利改税”,这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涉及到企业制度层面。与此相适应的国有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只是根据改革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局部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商品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为了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积累对外开放的经验,1984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开放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从而形成了由沿海向内地逐步开放的格局。外商在经济特区、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兴建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大量外资涌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当时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于1983年3月和4月,借鉴西方国家会计的基本原理,分别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80年代后期,随着“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等多元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局面;随着指令性计划的减少,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原有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构造市场导向型的会计模式被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10月财政部成立会计准则组,对于与会计准则制定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等展开系统研究,并着手企业会计准则的起草工作。[!--empirenews.page--]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两年的整顿与调整后,面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迫切形势。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问题,而且也为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1年,财政部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和会计准则研究成果,制定了《会计改革纲要》,提出了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1996年改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既兼顾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首次提出建立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命题。1992年6月,财政部适时地推出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发布了与其配套的若干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会计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标志着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会计标准的合理制定和国际协调是保证我国金融治理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
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背景下,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受到了极大关注。为了适应国内企业的需求和国际贸易的规则,我国抓紧时间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发展,积
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我国还坚持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会计准则框架,并不断
完善和更新。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企业
会计制度改革试验方案》,该方案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起点,主要包括改革试点企业会
计政策自主权,推行会计核算自主权,以及建立会计制度框架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试行)》,该准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对会计基础、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第三阶段是2000年到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主要是在对过去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在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和会计估计等方面的规范,实现了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第四阶段是2006年开始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6)》,该准则主要是对2000年版准则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提升企业的透明度。
与此我国也与国际会计标准保持了密切的合作。我国在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的积极参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
浅谈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
摘要: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经贸活动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二十多年来,国际协调在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历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也成为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构筑了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平台,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从此走上国际趋同下的充实与完善阶段。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许多趋同点,同时,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差异,并且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如何在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大会计研究课题。
关键词:会计标准建设;国际协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205-01
一、对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的正确认识
会计标准国际协调是会计标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建设也应当向国际协调方向迈进。但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离不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逐步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坚持和完善与我国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标准,从而使其更加合理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对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与
“中国特色”问题,我们只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来逐步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而不可能消除会计环境的差异。为使会计标准能有效地规范会计实务,目前我国急需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改进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等。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和稳健的路径,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加以协调或予以保留的会计标准差异,跟踪评估相关会计标准的经济后果,通过在原有会计标准的基础上逐步修改或衍生部分会计标准的方式达到国际协调的目标。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协调(1)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协调(1)
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国际财务报告的开展情况和会计准那么国际化的意义入手,讨论了中国在特殊会计环境下,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对策。关键词:会计准那么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国际协调
会计准那么国际化协调的意义
会计准那么的国际协调化有利于开展国际投资。二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开展,就必须改良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使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合理而节约地利用资源。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国在现代化建立中也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在资本流动过程中,一方是资金需求者,一方是投资者,双方都需要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投资者来说,假设可以很快地掌握资金需求者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那么他就会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
会计准那么的国际化协调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开展异常迅速,不仅兴隆国家组织跨国公司,开展中国家也开场组织跨国公司,有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普及全世界。这样,假设身处世界各国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以根本一样的会计准那么为根底编制的,那不仅会简化财务工作,进步工作效率,而且会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情况的比照、分析和考核评价。
会计准那么的国际化协调有利于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购销双方都需要利用披露的财务信息来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假设购销双方都根据根本一样的会计准那么来编制财务报表,披露财务信息,那就有利于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利于做出判断和决策。
会计准那么的国际化协调能使会计部门节省开支,降低编制财务报表的本钱。在各国会计准那么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企业会计部门往往需要编制许多套不同的财务报表,以满足不同国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样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宏大浪费。假设各国对会计报告与披露的要求不存在过多大的差异,就能大大降低会计方面的开支。同时,会计准那么的国际化协调对降低审计方面的开支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最全版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和国际协调
简介:本文对全球经济壹体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协调中应注意的壹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且提出了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和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及建议。指出要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正确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积极参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且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和运用会计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2002)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之壹是“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在各国的宣传工作也颇为活跃,短短3年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五次来到我国。我们也见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例如,要求只有在所有方面均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才能声称已按国际标准编制了财务报告。又如,原国际会计准则中作为协调产物的壹些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在改进项目中已被取消。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执行的成本。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且没有强制世界各国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但表示如要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就应该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壹些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态度不仅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壹些国家政要的关注,有些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动向颇有微词。同时我们见到,尽管如此,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简介:本文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协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及建议。指出要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正确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并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和运用会计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2002)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之一是“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在各国的宣传工作也颇为活跃,短短3年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五次来到我国。我们也看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例如,要求只有在所有方面均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才能声称已按国际标准编制了财务报告。又如,原国际会计准则中作为协调产物的一些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在改进项目中已被取消。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执行的成本。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强制世界各国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但表示如要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就应该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态度不仅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要的关注,有些还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动向颇有微词。同时我们看到,尽管如此,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运用国际会计准则,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上市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告;新西兰要求国内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可以自2005年1月1日起提前采用。据了解,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编制财务报告。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进行短期和长期协调项目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派出3名成员来了解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以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在全球会计国际协调的趋势下,我国在会计标准的建设中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应对,关系到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和发展走向。
一、会计国际协调:必然的趋势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与其所处的法律、经济环境相适应,各国必须要制定适合环境需要的会计标准。如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会计准则,并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我们认为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会计国际协调势在必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倒闭的频率和速度也在加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该基金组织当时的139个成员国在1980年至1995年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危害之大、涉及面之广可谓历史罕见。据资料显示,1985年以后美国每年倒闭上百家银行,其中1988年和1989年每年达200多家。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接连倒闭,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控制和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成为各国政府、各国及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墨西哥金融危机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七国首脑会议认为,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并由此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并增强监控和防止风险所必需的安全措施,包括鼓励市场参与者为推动市场透明度所作的努力等。亚洲金融危机后,西方七国财政
部长和欧洲委员会代表在伦敦开会,认为全球化的持续进程和亚洲最近的事件揭示了国别和国际金融体系以及私人部门投资者放贷实务的若干薄弱环节,同时提出应对危机的关键性措施,而增强透明度和信息发布是其中之一。会议同时提出要制定加强全球性金融企业监管的国际准则,并准备作为各国都应当达到的准则在全世界推广。
美国安然事件后西方八国财长在法国的会议中重申,为了鼓励投资者的信心,希望制定有私人部门参加的,适当考虑金融稳定要求的,应用、解释和强制推行方面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2002年2月1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先生在对美国众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发言中指出:“高质量会计准则能够给予投资者信心,使之相信财务报告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完整准确的图像,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目标是根据透明原则、通过公开会议及其完整适当的议程,在私人部门产生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全球性的财务报告准则”。他还提出:“我们打算建立一套可以作为‘黄金准则’的财务报告准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加剧,金融危机不再只是单个国家的问题,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必将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安全,甚至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并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或经济衰退。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透明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会计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是达到会计透明度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信息,提供会计信息的全球统一标准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引起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涌现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全球化,各国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标准地位,要求其跨国公司分国别会计标准编制其财务报告,这加大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因此对统一全球会计标准也给予了高度的热忱。
由此可见,会计标准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金融危机、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基于全球金融稳定、安全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去各国普遍运用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本国会计标准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时,各国为自身利益以各种方式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已成为事实,因此,国际会计协调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但是欧盟等国仍以积极的态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愿意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其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减少筹资或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便于监管等。(二)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协调无可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其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量外国资本的流人形成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企业到境外筹资并挂牌交易,或者同时在境内境外上市;不仅我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我国企业不仅将资金投资于国内其他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视野转向国外并将资金投资于外国公司,并已形成大量的跨国公司。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我国境外筹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资者分属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造成大量的编报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将使会计信息更为有用和可理解;同时,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中国境内发行债券,按照我国法律要求应当按照我国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意味着国外所有的会计标准在中国均必须有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能为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理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