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使得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各国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迅速推进了会计制度改革,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接。
此后,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中国会计准则,即中国会计准则(CAS)。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使得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满足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需求。
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也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和借鉴,使得我国的会计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和透明。
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的会计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一致,这给跨国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我国的行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某些领域,我国的会计标准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尽管我国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对接,并且已经对一些领域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和协调。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修订和制定过程,使我国的声音和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比分析,了解我国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加强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管,加大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与国际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和适应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各方利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1. 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等多个领域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和组织,为其提供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
2. 与国际接轨的努力我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就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在会计领域,我国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推出了《企业会计准则》(C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一系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3. 开发新的会计准则我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也在不断开发新的会计准则,以适应国内外的各种需求。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推出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规范金融机构的会计处理,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问题1. 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我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要面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问题。
因为国际准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
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特殊处理,这与国际准则有所不同。
2. 会计标准的落实难度尽管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落实难度。
企业普遍存在对会计准则理解的不足,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地方性的会计准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难以应对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3. 与国际会计标准的融合问题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我国也在不断努力推进融合工作。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日益频繁,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成为当前热门话题。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不仅涉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还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和国际协调的挑战,分析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并探讨在国际背景下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1. 会计准则制定体系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体系主要由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的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则是对应的具体规则和规定。
我国还颁布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准则,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体系相对完善,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2. 会计准则的国际对接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自2006年开始,我国就开始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要求,在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中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我国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近的《企业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应计基础和实现基础》等。
这些《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
3. 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转让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3号——与金融工具有关的转移》等新的会计准则,填补了原有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方面的空白。
与此我国还在积极研究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例如正在研究制订的《租赁合同》、《收入》、《保险合同》等会计准则,以适应国内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1. 国际化大环境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来支持企业的财务报告,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业务。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处理的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比较性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会计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推广,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标准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标准制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漫长过程。
1980年代初,中国财政部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制度试行暂行办法》《固定资产会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但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接轨程度的制约,制定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接轨存在差距。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制度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006年7月1日,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从制度接轨国际化路径上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相对封闭,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给国际化的公司治理和投资者沟通带来了困难。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缺乏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化视野,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推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必须符合国际化的规范。
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其在实践中难以推广和落实。
我国的会计准则属于法规性文件,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和会计实践的灵活性,制约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快速更新和修订。
针对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路径选择。
加大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中积极融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思想和规定,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衔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
浅谈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摘要: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经贸活动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
二十多年来,国际协调在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历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也成为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构筑了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平台,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从此走上国际趋同下的充实与完善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许多趋同点,同时,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差异,并且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如何在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大会计研究课题。
关键词:会计标准建设;国际协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205-01一、对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的正确认识会计标准国际协调是会计标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建设也应当向国际协调方向迈进。
但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离不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逐步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坚持和完善与我国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标准,从而使其更加合理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对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与“中国特色”问题,我们只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来逐步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而不可能消除会计环境的差异。
为使会计标准能有效地规范会计实务,目前我国急需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改进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等。
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和稳健的路径,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加以协调或予以保留的会计标准差异,跟踪评估相关会计标准的经济后果,通过在原有会计标准的基础上逐步修改或衍生部分会计标准的方式达到国际协调的目标。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会计标准的合理制定和国际协调是保证我国金融治理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背景下,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受到了极大关注。
为了适应国内企业的需求和国际贸易的规则,我国抓紧时间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我国还坚持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会计准则框架,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试验方案》,该方案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起点,主要包括改革试点企业会计政策自主权,推行会计核算自主权,以及建立会计制度框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试行)》,该准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对会计基础、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第三阶段是2000年到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主要是在对过去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在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和会计估计等方面的规范,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第四阶段是2006年开始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6)》,该准则主要是对2000年版准则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提升企业的透明度。
与此我国也与国际会计标准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我国在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的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与IFAC(国际注册会计师联合会)建立了联络机制,与IOSCO(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建立了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机制。
我国还参与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公开征求意见和评审工作,以确保我国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的建设及与国际协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业务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准则,它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提高经济运行的透明度和准确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也变得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晚,最早的是于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主要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制度特点进行制定,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吸收其先进经验,与其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二是结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的特点,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会计准则。
三是加强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准则,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加强对会计准则的解释和宣传,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与此我国还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争取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表我国的意见和立场,以保证我国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我国应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话和沟通,了解国际会计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反馈和应对。
我国应加强会计师的国际化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国际标准的挑战。
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与国际协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只有不断加强会计标准的建设和国际协调,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建制的基本准则,对于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透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是近年来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等方面进行论述。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0年,在我国刚刚进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实施暂行条款开始发挥作用,这是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起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我国会计准则逐渐走向规范化,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代替了实施近十年的旧准则。
此后,我国不断完善了会计标准制定的体制机制,建立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和指引,加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国企业面临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双重压力,因此如何在国内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找到平衡点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国会计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专业性不强、利益关系复杂等问题,这可能导致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一些具体业务和行业还存在一些盲区,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必须与国际标准进行协调。
目前,我国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认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准则。
这一举措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提出我国的观点和意见,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这种与国际标准的协调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助于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通过不断完善会计标准的制定机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交流与协调,我们可以提高我国会计标准的适应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是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快,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标准的制定不仅关系企业的财务监管与风险防控,也关系着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信息透明度。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国际接轨仍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相对封闭,与国际通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存在显著差异,这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成为当前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间的信任度,促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资,实现财务信息的互认和互通。
如何加强与国际协调,促进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接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达到要求,接下来请继续输出研究意义的内容】。
1.2 研究意义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的准则,对于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维护公平竞争、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会计标准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领域的重要议题。
研究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意义在于:国际协调有助于提升我国会计标准的水平和透明度,促进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日益增多,需要与国际会计标准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的影响,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适应国际会计环境变化,规避风险,增强市场信心。
研究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可以为完善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提供参考,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研究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会计标准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提升我国会计领域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国际大国,我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
本文将从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国际协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
由此可见,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为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方面提供了规范和指引。
在国际会计领域,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活动,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6年,我国颁布了《证券法》和《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2013年,我国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改革,加快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二、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国际协调不仅仅是当前会计标准建设的趋势,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增多,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意义重大。
在国际市场中,各国企业的会计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给企业在跨国交易、合作和投资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障碍。
如果各国之间的会计标准不能达成一致,就会造成财务报表的不可比性,从而影响到各国企业的资信及形象。
在国际市场上,制定一套公认的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协调可以促进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与国际接轨,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准则和理念,并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提高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和比较适用性,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国际协调也是我国加快会计改革和监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国际会计论文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国际会计论文•相关推荐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国际会计论文一、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历史必然性会计制度产生于特定的会计环境,且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也为我国会计制度加快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所以,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会计制度改革的规律,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国际协调的双重目的,将是我国加人WTO 后会计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及其令人瞠目的交易量和影响力,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意无意地纳入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欧洲统一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联盟等的建设,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已经在区域层面上向经济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加人WTO是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我国的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一方面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进行会计国际协调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会计工作,应适应加人WTO的国际大环境,适应和扩大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必须进行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通常所指的国际会计惯例是指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规范,有时也经常参照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标准。
我们在借鉴国际惯例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参考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准则,因为这些大陆法系的会计准则与我国比较接近,也更便于接近。
美国和英国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法系应当归属海洋法系,其会计管理体系与我国不同,在借鉴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标准时应当慎重。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情况。
在国际会计原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在受到国际会计原则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较大,我国会计人才素质与国际会计人才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不尽相同,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在适应国际会计监管标准方面仍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的协调化仍需要持续努力和改进,以促进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国际会计原则、我国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人才素质、国际会计人才标准、会计信息披露、国际会计信息披露、会计监管体系、国际会计监管标准、协调化分析、结论。
1. 引言1.1 引言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逐渐统一和完善,这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国际会计原则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我国会计人才素质与国际会计人才标准的差距、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以及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与国际会计监管标准的适应情况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的协调化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发展,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国际会计原则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一、规范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国际会计原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使我国会计准则更趋于规范和国际化。
国际会计原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规范,提升了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二、推动我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国际会计原则的趋于统一,促使我国企业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1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商业出口国,中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越来越强。
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外商投资使国外资本投入率提高;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和交易;不仅是中国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金融机构拟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国企业不仅将资金投向其他国内外企业,并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仍处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境外融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因为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资者属于该国或地区,分别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进行结算,形成了巨大的编译成本,所以选择全球合并会计准则更符合成本效益的规定。
2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存在的问题2.1 市场经济的不发达性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层次标准的制定,我国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和国际跨层次的标准制定的市场环境是与法律相冲突的,这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很好地适用于我国,它是先进的会计理念和规则,我国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处于初级阶段,并在这一阶段中很长一段时间,市场的竞争是不充分的,公允价值难以形成。
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范围比较小,这些都是一些协调的障碍,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国际会计协调。
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完善跨国公司的管理,近年来跨国公司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不仅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组织跨国公司,一些跨国公司也在世界各地成立子公司。
2.2 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太低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含投资者、金融机构、消费者、政府管理机关、企业的职工和社会民众,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在当代社会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政府亦是环境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他们越加关心消费的产品、劳务对于他们是否具有经济上的不利影响。
3 应对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问题的对策3.1 加快制定我国自己的会计准则理论框架会计的成长改变是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对制订会计标准有着紧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标准也在国际化的趋势下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会计标准必须与国际协调,与国际标准接轨。
首先,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进程。
当前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我国可以参考和借鉴国际标准,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近年来,我国已经参与到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中,例如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成员国之一。
这些国际组织旨在制定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我国可以在这些组织中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以便促进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
其次,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会计标准必须具有全球性。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当我国企业涉及到跨境交易时,必须使用一套全球接受的会计准则。
这些标准可以使我国企业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全球性的标准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便于国际投资者理解和评估我国企业,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必须注重本土实践。
将国际标准照搬到我国可能会遭遇很多实践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本土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例如,在编制收入确认政策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性质制定不同的标准,以便反映不同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
这样,我国的会计准则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国企业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协调。
我国应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性的会计标准,同时注重本国实践情况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的发展。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对于保障信息质量、提升信息透明度、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必须与国际接轨,提高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优点。
国际会计准则(IFRS)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会计准则,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广泛认可和应用。
我国应该积极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编制思路和理念,借鉴其经验和成果。
IFRS在确定财务报表项目时注重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注重真实与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思想都应该被我国会计标准所吸收与采纳。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应注重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个良好的会计准则体系应该具有完整的识别与计量基准、一致的记录和报告要求以及合理的披露要求。
我国会计标准的发展应当以体系建设为核心目标,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与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各要素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也需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注重发展的阶段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经济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了会计标准建设必须顾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借鉴国际会计标准的基础上,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应当根据我国经济实际,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需求,重视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准则应当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并且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沟通与协作。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IC)合作推进了全球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应用。
我国应当加强与IASB和IFRIC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提出我国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更好地反映我国的利益和特点。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是必然的趋势。
我国会计标准应当借鉴国际经验,注重准则体系的完整性,顾及我国国情的特点,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沟通与协作。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也在不断与国际接轨,以满足国际会计标准的要求,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我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国际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与国际协调,是我国会计领域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会计标准的发展与国际协调,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投资、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标准的一致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企业不仅仅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我国会计标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
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与国际会计标准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与进展。
我国会计领域的标准制定机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同时还有《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国际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负责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我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促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国还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逐步修订我国的会计标准,使之更加符合国际要求,推动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协调。
而且,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距还比较大,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一致性。
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报道和融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中国会计标准的建设与国际协调是当前中国会计领域的两件重要任务。
国家财政部作为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主管部门,不断推进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积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S)等相关国际组织协作,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在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信息透明度、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取代了早期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对话等国际准则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对接。
此后,财政部还陆续发布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等行业专项准则,形成了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然而,在与国际标准的比较中,我国会计准则仍存在诸多差异。
例如,在资产计量、收益确认、商誉会计等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企业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投资,也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交易与投融资活动。
因此,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已成为当前我国会计领域的重要任务。
1. 双向学习、取长补短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在发展历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制定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双向学习,吸收国际标准的优秀经验,同时在实践中优化改进我国标准的内容。
例如,在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国际标准的规定更为细致、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仍存在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双向学习不断推进准则的改进。
2. 逐步接轨、确保稳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和“割裂”的关系,需要在各方面进行逐步整合和融合,同时要保持稳妥和高效。
例如,在2007年,我国财政部曾试图直接将IFRS引入我国,但由于各方面的制度差异和风险考虑,随后决定“共同制定、独立发行”(即我国和IFRS联合制定国际会计准则)。
3. 保证本土特色、兼顾全局进一步接轨国际标准不代表完全背弃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保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简介:本文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协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及建议。
指出要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正确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并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和运用会计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2002)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之一是“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在各国的宣传工作也颇为活跃,短短3年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五次来到我国。
我们也看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例如,要求只有在所有方面均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才能声称已按国际标准编制了财务报告。
又如,原国际会计准则中作为协调产物的一些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在改进项目中已被取消。
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执行的成本。
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强制世界各国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但表示如要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就应该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态度不仅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要的关注,有些还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动向颇有微词。
同时我们看到,尽管如此,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运用国际会计准则,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上市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告;新西兰要求国内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可以自2005年1月1日起提前采用。
据了解,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进行短期和长期协调项目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派出3名成员来了解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以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
在全球会计国际协调的趋势下,我国在会计标准的建设中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应对,关系到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和发展走向。
一、会计国际协调:必然的趋势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与其所处的法律、经济环境相适应,各国必须要制定适合环境需要的会计标准。
如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会计准则,并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我们认为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会计国际协调势在必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倒闭的频率和速度也在加剧。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该基金组织当时的139个成员国在1980年至1995年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危害之大、涉及面之广可谓历史罕见。
据资料显示,1985年以后美国每年倒闭上百家银行,其中1988年和1989年每年达200多家。
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接连倒闭,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控制和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成为各国政府、各国及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墨西哥金融危机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七国首脑会议认为,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并由此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并增强监控和防止风险所必需的安全措施,包括鼓励市场参与者为推动市场透明度所作的努力等。
亚洲金融危机后,西方七国财政部长和欧洲委员会代表在伦敦开会,认为全球化的持续进程和亚洲最近的事件揭示了国别和国际金融体系以及私人部门投资者放贷实务的若干薄弱环节,同时提出应对危机的关键性措施,而增强透明度和信息发布是其中之一。
会议同时提出要制定加强全球性金融企业监管的国际准则,并准备作为各国都应当达到的准则在全世界推广。
美国安然事件后西方八国财长在法国的会议中重申,为了鼓励投资者的信心,希望制定有私人部门参加的,适当考虑金融稳定要求的,应用、解释和强制推行方面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2002年2月1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先生在对美国众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发言中指出:“高质量会计准则能够给予投资者信心,使之相信财务报告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完整准确的图像,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目标是根据透明原则、通过公开会议及其完整适当的议程,在私人部门产生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全球性的财务报告准则”。
他还提出:“我们打算建立一套可以作为‘黄金准则’的财务报告准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加剧,金融危机不再只是单个国家的问题,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必将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安全,甚至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并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或经济衰退。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透明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会计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是达到会计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会计信息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信息,提供会计信息的全球统一标准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
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引起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涌现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全球化,各国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标准地位,要求其跨国公司分国别会计标准编制其财务报告,这加大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因此对统一全球会计标准也给予了高度的热忱。
由此可见,会计标准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金融危机、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基于全球金融稳定、安全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
但是,过去各国普遍运用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本国会计标准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时,各国为自身利益以各种方式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已成为事实,因此,国际会计协调是必然的趋势。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但是欧盟等国仍以积极的态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
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愿意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其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减少筹资或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便于监管等。
(二)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协调无可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其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量外国资本的流人形成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企业到境外筹资并挂牌交易,或者同时在境内境外上市;不仅我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我国企业不仅将资金投资于国内其他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视野转向国外并将资金投资于外国公司,并已形成大量的跨国公司。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我国境外筹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资者分属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造成大量的编报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将使会计信息更为有用和可理解;同时,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中国境内发行债券,按照我国法律要求应当按照我国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意味着国外所有的会计标准在中国均必须有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能为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理解使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成员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而某些成员国因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拒绝接受运用我国会计标准所计算的成本资料,并要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者第三国的生产成本资料作为依据,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市场中除了个别的资本项下的外币流动受到限制以外,大部分市场经济的特征都已存在,而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交易事项在我国也已出现,例如,企业购并业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
“中航油”事件已给予我们警示,即金融工具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已提到议事日程。
另外,国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督机构对会计标准的趋同以及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切都对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已置身于会计的国际协调之中,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可选择。
另一方面,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利益,即减少我国公司到境外上市的筹资成本和每年编报财务报告的成本,提升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抉择(一)会计国际协调应澄清的几个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宣布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或要求以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但并不表明我国不关注、不重视、不协调。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在建立会计标准时就重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并且多年来始终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发展方向,特别在1997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我国推选专人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后,曾参加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历次会议并发表意见;同时还以各种方式对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各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会计处理方法上均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结果,例如收入的确认、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现有相关准则基本一致。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吸引更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我国已无可选择地加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全球统一的商业游戏规则中运行,而会计标准是全球商业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面对会计国际协调的浪潮,我们首先应当澄清在国际协调中存在的以下几个认识误区:1.盲目定论。
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中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们早就该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另一观点认为国际会计准则不可能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不可能实行国际会计准则。
我们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中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而应当对我国现阶段的形势和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深刻的分析,不应也不能盲目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