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和宏大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本文将以问答的形式对中国文化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整理。

一、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积淀。

2. 多元共生:中国文化秉持“和而不同”的观念,尊重多元文化的并存和交流,在多种文化因素的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3. 易学深奥:中国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体系,注重修身养性、尊重天地、追求道义的精神追求,涵盖了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等多个层面。

4. 文学艺术繁荣:中国文化以诗词、歌曲、戏曲、绘画等形式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人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和谐共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2. 尊重传统:重视尊敬前辈、尊重祖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尊老、爱幼、敬师的品质。

3. 诚实守信:崇尚诚实守信,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强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原则。

4. 共享共担:注重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推崇“物我两忘”的境界,追求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众多,其中一些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以纪念新年的到来,有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和吃团圆饭的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赏灯、猜谜、吃元宵等习俗。

3.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前后,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踏青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龙舟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古代教育)【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古代教育)【圣才出品】

第8章古代教育1.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3)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4)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5)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归纳起来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创业,怎样去开拓前进,怎样去改造社会。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表现为:(1)夏商时期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

(2)周代周代,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步确立,为巩固宗法制度而建立的学校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善,学校的结构也更为完备。

西周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

(3)商周时期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学在官府”。

这是因为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而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4)汉代封建制度确立以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兴办学校,招纳士子。

汉代的学校也分官学和私学两类,以官学为最发达。

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和校、庠、序等。

(5)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学教育有所削弱。

这一阶段教育的变化,是晋武帝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这是晋代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

(6)隋唐时期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①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诗词、书画、古典音乐、中医、武术等方面。

2.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 中国的象征物是什么?
中国的象征物包括国旗(五星红旗)、国徽(天安门、五星、麦穗、法律、科技)、国花(牡丹)、国树(国槐)及国鸟(丹顶鹤)等。

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5. 中国的文字是什么?
中国的文字有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连续使用至今的文字。

6.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7.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表达,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见的传统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8.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宴会画等。

9.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长衫等。

10. 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习题

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一、诗词作品及诗人中国文学自古强调功能,主张“”。

以后,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诗歌产生于,最早的诗歌应当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它收集了公元11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诗歌作品,共有305篇,代表了从到的诗歌创作水平。

《诗经》经过删编整理和评价被推为儒家经典,列为“”之一。

《诗经》按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乐调,“雅”指周王朝的乐调,“颂”指用于的音乐;按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比”就是,“兴”就是。

《诗经》的形式主要采用。

“”是继《诗经》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产生于公元4世纪。

因屈原的《》为其代表,故也称这种诗体为“”。

“”成了文人学士的代称。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诗。

《》与《》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而被称为“”,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两大源头。

汉代专门设立“”负责采集民歌。

汉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诗经》有更强的性,句式以为主,奠定了和的基础。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之最。

在的直接影响下,末年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建安文人把诗推上了一个高峰,形成一代诗风,即文学史上所称的“”。

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的影响,诗颇为流行。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奠基者,而开辟了我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派”。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标志是“”的出现。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和的诗体。

南北朝时期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究的方向发展。

唐代以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诗(即诗)为主。

“初唐四杰”指、、、。

高举诗歌革新的旗帜,提倡“”,开盛唐雄健诗风。

被称为“沈宋”的、对创立近体诗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是,《积雨辋川庄作》的作者是。

白居易和元稹倡导“”运动,主张诗歌反映民生,针砭时弊。

由他们创作的社会讽喻诗被称为“”。

晚唐诗坛成就最大者当数和,二人被合称为“”。

词出现于代,极盛于代,由民间的“”发展而来。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与韦庄同属于“”词人。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B. 中国文化起源于封建社会C. 中国文化起源于奴隶社会D. 中国文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D3. 下列哪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B4.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哪些内容?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文、数D. 礼、乐、射、御、文、画答案:A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6.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重要的节日,下列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A. 清明节B. 重阳节C. 母亲节D. 腊八节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主流文化、_____文化和民间文化。

答案:精英2.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_____》。

答案:孟子3. 中国古代的“三大战役”是:_____、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答案:赤壁之战4. 中国古代的“六艺”中,_____是指书法艺术。

答案:书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岳阳楼、_____、鹳雀楼、滕王阁。

答案:黄鹤楼三、简答题1. 请简述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义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礼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智是指知识和智慧,强调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信是指诚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直系亲属称祖先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 世纪 80 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2.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E.土地沙化3.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4.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 ?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B.经方C.神仙D.四诊E.卜算5.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1.中国传统文化2.阴阳家3.重农主义4.庙会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简论)【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简论)【圣才出品】

第1章简论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答: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园圃中一个独具性格且结构完整的系统,它根植于东方的土地,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自新能力,并且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

这个体系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文化形态:(1)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可以分为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2)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可以分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边疆的游牧文化,而农耕文化又可以分为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3)以文化的地域类型区分,包括了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州文化、两淮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4)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包括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又可分为藏文化、蒙文化、满文化、壮文化、纳西文化等;(5)以文化的社会性区分,可以分为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6)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可以分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7)以不同的门类区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诸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舟车文化、青铜文化、玉器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总之,中国文化是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2.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民族特点,这包括了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

(1)外在特征①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②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展的。

③包容性。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

“有容乃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 3(1)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 3(1)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20分二、填空题三、连接题四、简答题言简意赅五、问答题一、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世界人民的需要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个人提高素养的需要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的学说东方智慧—儒、道两大思想为代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以政治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以经济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以文化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二、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形态:统一性(发展中以华夏(汉)文化为核心);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内在品质:哲学的(天人合一、中庸和正)宗教的(儒、释、道、理学)伦理的(重伦序、忠孝、讲谦让)美学的(和乐与美感)三、1上古文化集团:华夏集团(西北、三皇五帝除伏羲外均属这一文化集团、仰韶龙山文化)东夷集团(东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蚩尤、后裔)苗蛮集团(南方、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伏羲女娲)2周人的文化维新制度体系:宗法制、分封制文化创新:制礼作乐(礼乐刑法)礼制内核:亲亲、尊尊、别贵贱序尊卑3中国文化发展(1)九分法上古(中国文化发生)--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中国文化轴心时期)--秦汉(帝国文化统一)--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隋唐—两宋—辽夏金元—明清(2)三分法自邃古以迄两汉:独立文化时期自东汉以迄明末:印度文化输入、与本土文化相融自明末以迄民国:西方学术思想、宗教政法输入四、姓氏1相关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昭穆制;大宗小宗2姓氏来源(1)最早产生的姓,多带女字旁,姜、姬、姚(2)以国邑为氏,韩、魏、赵、鲁、齐、卫、宋(3)以官职为姓,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4)以祖父父亲的名或字为姓,晁、牛、关、柯、廖、乐、仇(5)以排行次第为氏,孟、伯仲叔季(6)以爵号、谥号为氏,王、候、文、武、穆(7)以居住地为氏,傅、池、柳、西门、东郭、南宫、东方(8)以职业技能为氏,屠、陶、甄、卜、巫(9)以事为氏,李、林、车(10)避讳改氏或皇帝赐姓,周、于、(11)少数民族称呼转化,宇文、鲜于、慕容、长孙、元、安3姓氏标志一个人的血统、门第和地位(高低贵贱之分)4五服:斩衰(cui)、齐衰(zi cui)、大功、小功、缌麻5九族:五、汉字1文字的基本定义:记录与交际的工具;记录思想的工具;约定俗成的符号2汉字的结构—六书(象形(如日、月)、指事(上、下、本)、会意(武、旅、安)、形声(江、河)、转注(考、老)、假借(自、耳、且))独体字:象形、指事合体字: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3汉字形体阶段性演变甲骨文—金文(殷商)--篆书(大篆/石鼓文、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东汉、魏晋)4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5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其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唯一现存的古代表意文字体系6汉语的词汇特点—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7汉语的语法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8汉语(1)音形义实体组合(2)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部分组成(3)词汇变化较大,语言差别较小五、孔孟之道(入世之学)1儒学的基本框架为国以礼—治国方案(继承周礼)忠孝礼智信天下归仁—道德理想(儒学核心、创制了理想人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述而不作—文化方式(意在尊礼重传承)2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孔子提出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1)正名(按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常)(2)立信(要求政府立信)3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论孟子思想核心---主张“性善”和“良知”,重视精神修养人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发展孔子的人本思想为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提出“仁政”观念(升华)4孔孟异同(大题:自己百度)六、其它学术思想(1)老庄(李耳)思想(出世之学)学派特征:自然主义核心:道本体论人生主张:无为认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朴素的辩证思想)(2)墨家学说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核心主张:兼爱非攻(仁术)、尚贤尚同(人权)、节葬节用非乐(廉俭)、非命(唯物论)、尊天明鬼(宗教制约)后期: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3)法家:治国方略:严刑峻法文化政策:以法为教(4)汉代经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乐》古文学派:推崇周公,注重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今文学派: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微言大义,西汉被立官学(5)宋明理学又称“新儒学”北宋理学四大家: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经世致用)南宋代表:朱熹(二程传入),世称“紫阳先生”,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1.Q:中国文化的特点:①统一性②连续性③包容性④多样性2.Q: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①突出人文主义精神②注重和谐与中庸③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3.Q: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①内陆辽阔,空间巨大②地形复杂,气候多样③山河壮丽,景色秀丽4.Q: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①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②与封建礼制结合,盛行门阀制度;③已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5.Q: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6.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然发展的表现:①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②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③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④西行求法活动成风;7.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①社会基础: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在苦难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②思想基础: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谈;③阶级基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8.Q: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①佛学大盛②寺产丰肥③宗派林立9.Q: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佛教和中国哲学史②佛教和中国文学③佛教与艺术④佛教与中国语言10.Q:道家的渊源:①原始宗教和巫术②方术③阴阳五行学说④黄老学说11.Q:道教的基本特点:①它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②它保留了历史上的宗教因素;③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④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既符合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12.Q:道教发展的原因:①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取得了一定民族根基;道教所信仰的神,都从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及天文地理等诸家学说中演化而来,为中国民众所熟悉;②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③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13.Q: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道教的某些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因而对某些科技的发展作出了某种贡献;②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③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色彩;④在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渗入道教内容;14Q;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它的传播影响了这个的民族成分,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②阿拉伯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其中重要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生过重要影响,如回回历、阿拉伯数字;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5.Q: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①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②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③它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自人才;16.Q:科举制度的特点:①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②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不重干才,重文才;③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皇帝的工具和奴仆;④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贱、官重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17.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对社会而言给更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不仅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度;(2)消极影响:①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②名额有限,考中不易,举子们费尽心机、不择手段;③到了明清两代,采用八股文取士,其流弊更甚于前代;18.Q: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①保罗丰富②经典第一19.Q:地方志的作用?①社会制度之隐微不见于正史者;②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③遗文轶事;④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①窥见文化升隆之迹;②可与其他史实互证;20.Q: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①中国社会的伦理型结构②中国科技的实用性特点③科学技术的整体性观念21.Q: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①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②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元构成单位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③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④在艺术造型上,大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说的“大屋顶”;22.Q: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①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②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③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23.Q: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鲜明的民族特色?①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②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③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24.Q: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①“礼乐一体”的原则②融会贯通的精神③注重神韵④用于教化的目的25.Q: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①虚拟的时空环境②严格的表演程式③夸张的艺术形象26.Q: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①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②利用明暗&运用色彩③注重描写对象的比例&注重线条的运用27.Q:周朝音乐的特点?①等级化②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课程③功能由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服务28.Q: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音乐发生嬗变重要阶段的条件?①前提条件:南北混战带来的民族融合;②魏晋玄学的影响下,音乐理论转向探索音乐的美感作用;③由于佛教的广泛流行,宗教音乐同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改梵为秦”的佛教音乐;29.Q:对联的基本特点?①上下联相等②词性要相等③结构要相应④平仄要相对30.Q:对联的作用?①从文化的整体看,它与汉字、汉字的结构有密切关系;②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不可分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③从个人角度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④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古人曾用它来解决军事、外交、邢狱等重大问题;31.Q: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点?①积久性②多元性③相融性。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 精美器物)【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 精美器物)【圣才出品】

第15章精美器物1.中国文化如何看待玉?玉器的运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1)中国文化对玉的看法①玉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玉器是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古代玉器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②玉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的阴阳二元相辅相成,“阳刚与阴柔”就是它的主要内涵。

玉的本质正是坚利(阳刚)和温润(阴柔)。

因此,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

玉的出现和玉器的使用,最早是符合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给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载体。

玉最开始除了用作各种佩饰外,还用作部落图腾的标志,雕刻成“玉龙”、“玉凤”、“玉龟”等。

随着奴隶社会的形成,又逐步用来表示等级和权力。

儒学出现后,玉被用来承载儒家的伦理道德,使玉成为人格象征。

这种美玉载徳的思想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社会风尚。

长此以往,玉及玉器就成了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的文化传统。

(2)玉器运用的变化①中国的玉器发端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经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形成了主要的礼器,如圭、璧、琮、璜、璇玑、玉衡等。

这些玉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精细的制作工艺。

②到了夏、商、周三代,用玉制度愈加完备,适用范围愈加广泛,用玉制作的礼器普遍见于各种礼仪场合。

随着西周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社会功能持续加强,体现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③从战国到两汉时期,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由旧日的礼崩乐坏和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发展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确立,商周以来的传统礼制已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

这种社会制度的变化,反映到礼仪制度上来,就是大型礼器向世俗化逐步发展。

由玉制作的礼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各种玉制佩饰出现在人们的身上,如玉璧、玉环、佩剑、带钩等。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复习(1、4、6、7、8、9、10)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复习(1、4、6、7、8、9、10)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1.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 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1) 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3)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年级: 专业: 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在相应位置填上答案。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 ) A.《史记》 B.《国语》 C.《论语》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 ) A.《国语》 B.《左传》 C.《站国策》 .3、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 ( ) A.《燕歌行》 B.《长恨歌》 C.《琵琶行》4、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 (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甘英出师大秦 C.放倒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 ( ) A.摘下 B.收起 C 5、.请问“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出自我国唐代哪位诗人的笔下?( ).陆游.杜牧 CA.杜甫 B6、 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 )“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孟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A.孔子 B.老子 C 子.仁、7、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的“四库”是指什么?( ) A.经、史、子、集 B义、礼、智 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8、古籍著作《周易》的作者,传说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 )八卦,即“乾,坤,震,.孔子巽,坎,离,艮,兑” A.李斯 B.周文王 C9、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 ) 典故【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中国文化要略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习题答案习题一一、填空1、文学艺术、礼仪风俗、汉唐、明清2、中华民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3、儒、道、墨、法4、黄河、长江5、23、4、5、2、346、元谋猿人7、甲骨文、卜辞8、奴隶制度、封建制度9、文字、货币、度量衡10、新疆、青海、蒙古、西藏11、1840、鸦片战争12、八国联军、《辛丑跳跃》13、1911、辛亥革命、191214、袁世凯、北洋军阀15、十月、马克思主义16、血缘、宗教、宗法、名、号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54页2、第42页3、第65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6页2、第28页3、第48页四、论述题教材:第15页习题二一、填空1、文字2、图画、形象符号3、甲骨文、金文4、形、音、义5、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6、仁、《论语》7、性善、良知、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董仲舒、道、法、天人感应9、道、老子、庄子(简称“老庄”)10、仁爱、兼爱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82页2、第155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106页2、第168页3、第127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162页2、第151页习题三一、填空1、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2、周、宗庙、太庙、宗祠3、道、佛4、释迦牟尼、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5、藏传佛教、上师6、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文殊、普贤、地藏、观音7、龙门、云冈、敦煌8、罗马帝国、天主教、《旧约全书》、《新约全书》9、重农、重教、道德、才能、技能10、教育书院、清、国子监、太学、学生自学、朱熹、学术辩论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194页2、第198页3、第256页4、第291页三、简述题教材:1、第169页2、第167页3、第185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209页2、第271页习题四一、填空1、简册、帛书、纸写本、刻印本、石刻书籍2、经、史、子、集3、善、恶4、纪传体、编年体、司马迁《史记》5、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解缙、姚广孝6、许慎、说文解字、尔雅、、广韵7、太初历8、十进制、珠算9、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麻沸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李时珍、本草纲目、针灸10、水经注、裴秀、禹贡地域图记、方丈图、徐霞客游记11、城池、护城河12、京、海、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13、齐白石、徐悲鸿、陈衡恪、黄宾虹14、茶经、品、泉水、赋诗15、八大菜系、皖、鲁、川、淮、粤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267页2、第273页3、第275页4、第305页5、第282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263页2、第264页3、第265页4、第391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224页2、第39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地理概况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马来西亚B.老挝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华中师大)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厦门大学)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

()(西南大学)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

(西南大学)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

(2010,西南大学)A.32B.34C.33D.35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

(2011,北师大)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

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

(2011,武汉大学)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

(2011,中国传媒大学)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

(2010,浙师大)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___________A中州中原B赤县神州C 交趾安南D禹贡禹城(2010,华中师大)第三章中国历史的发展1、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

(2010,厦门大学)2、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

(2010,浙师大)3、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细石器D、复合石器(2011,武汉大学)4、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 。

(2011,浙师大)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

(2011,中山大学)6、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1,中山大学)A.长江B黄河C珠江三角州D华北平原7、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__________.。

A.云南元谋B浙江余姚C内蒙赤峰D河南安阳(2010,华中师大)8、判断:仰韶文化要早于河姆渡文化。

(2010,南师大)9、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是_________。

A 元谋猿人B蓝田猿人C北京猿人D汤山猿人(2010,南师大)10、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________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10,浙江师大)11、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__。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2011,浙江师大)12、秦灭六朝,建立统一的秦朝是在___________年。

(2010,西南大学)1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被合称为“______五霸”。

(2013,北师大)14、在北京_______发现了北京猿人。

(2013,北师大)1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2013,北师大)16、西汉末年,贵族______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 (2013,北师大)17、判断:历史上所说的“楚汉战争”是战国时期楚国和汉国的战争。

(2010,西南大学)18、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是___________。

A.勾践B 曹操C 项羽D周瑜(2010,中山大学)19、中国末代皇帝是__________。

(2011,北师大)20、唐以后宋以前称作_____________。

(2011,北师大)21、万历是__________朝的年号。

(2010浙江师范大学)第四章姓氏、名、字、号1、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________。

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2010南京大学)2、少陵野老是唐朝__________的自号。

3、汝南地区一般是__________姓的郡望。

4、判断:“韩昌黎”是指韩愈。

5、在以下姓氏中,____________来源与官职有关。

A姜 B 韩 C 史 D孟(2010,厦大)6、中国人怎么取名、字、号?三者有什么关系?(2013北师大)第五章汉字1、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是___________。

(2010,华中师大)2、相传,黄帝的史官____________创造了汉字。

(2010,华中师大)3、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最早是由清代金石学家_______首先发现的。

(2010,华中师大)4、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_________。

(2010南师大)5、选择:东巴文是_________族经师使用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A.纳西B东乡C门巴D景颇(2010南师大)6、选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子标准字体是_____。

A大篆B小篆C楷书D行书(2010南师大)7、中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_。

(2010浙江师范大学)8、中国人民币上共有5种文字,汉字以外的其他4种分别为________等少数民族文字。

A.蒙、满、回、藏B.蒙、藏、维、彝C.蒙、藏、维、回D.蒙、维、藏、壮9、古代发现的石鼓文字属于________ 体文字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体(2010,中山大学)10、“金文”是商周时代刻在______上的文字。

(2010,中山大学)11、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2010南京大学)A《说文解字》B“书同文” C文字神感 D圣人造字12、“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起源于中国的_______,是在少数民族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文字。

A甘肃天水B 广西金田C湖南江永D 云南丽江13、名词解释:金文(2013,北京师范大学)三、习题1、填空:孔子是春秋时期_______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2010西南大学)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_________。

A《庄子》B《孟子》C《孙子》D《老子》(2010,中山大学)3、白马非马是先秦哲学家_______提出来的。

(2010,中山大学)4、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跟________。

A孔融B许慎C郭象D王弼(2010南京大学)5、《道德经》的作者是________。

(2010南师大)6、判断对错:荀子提出“性善论”,孟子提出“性恶论”。

(2010南师大)7、判断对错: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人是孔子。

(2010南师大)8、选择:《老子五十八章》中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_________。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2010南师大)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_________的主张。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2010浙江师范大学)10、北宋著名理学家有“二程”,他们是程颢和________。

A.程元B.程伟元C.程宽D.程颐11、西汉时期在思想上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帝王是________。

(2011浙江师范大学)12、“焚书坑儒”实际上遵循的是_______家的思想。

(2010,中山大学)13、孔子学说的一个中心思想可以用“___________”来概括(一个字)。

14、一般认为,道家的鼻祖是_________15、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体现出儒、道、法三家共同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即____________。

A.尚贤B.大一统C.无为而治D.仁政16、孔子要求人们对天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天是生命创造之源,所以君子应该__________。

17、孔子重视“礼”这种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尤其重视丧礼和____________。

(2011中国传媒大学)18、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_____和_____。

(2011中山大学)习题1、判断:汉传佛教有被称为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有被称为小乘佛教。

(2010南师大)2、选择:基督教于_________传入我国。

(2010南师大)A二世纪B五世纪C七世纪D九世纪3、下面不属于中国人三大崇拜范畴的是_________。

A生命彼岸B天地C祖先D君师(2010南京师大)4、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________,而“武圣”是关羽。

(2010浙江师范大学)5、藏传佛教又被称为(2013北京师范大学)6、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教。

7、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和_________。

A.河南嵩山B.浙江普陀山C.江苏栖霞山D.湖北武当山8、“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佛教________宗的观点。

A.禅B.天台C.密D.律9、《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_____ 。

(2011浙江师范大学)10、中国古代帝王在祭祀天地的活动中,主要仪式有往_____封禅、往汾阴祭后土以及庙祭和郊祭。

6、判断:“达赖”和“班禅”是清初皇帝赐予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封号。

()11、判断: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这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佛家称之为“成道节”。

()12、佛教四大禅林有山东灵岩寺、______、湖北玉泉寺、南京栖霞寺。

13、判断:“喇嘛”是藏族文化和佛教结合的产物。

()14、道教的创始人是()A张道陵B葛洪C王重阳D陶弘景(2010南京大学)15、禅宗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

六祖_____是它的代表人物。

16、以下哪座山不是道教名山?A崂山B罗浮山C峨眉山D武当山(2010,中山大学)17、__________于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五代、北宋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元代在中国全面发展,与道教等其他宗教处于同等地位。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景教(2010,中山大学)18、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_______。

(2011中山大学)三、习题1、判断: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2010浙江师大学)2、《弟子规》,又名《训蒙文》,原作者是_________。

A龚自珍B纪晓岚C黄遵宪D李毓秀(2010,华中师大)3、宋初四大书院有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和_____书院。

(2012复旦大学)4、宋元有别于官学的私学是________。

(2010南京大学)5、唐代规定,国子监在校学生要向老师行_______之礼。

6、以下书籍哪部不是旧时家庭教育通用的儿童启蒙教材?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弟子规》(2011浙江师范大学)7、我国最早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是_________的《颜氏家训》。

A.颜之推B. 颜渊C. 颜真卿D. 颜师古8、朱熹曾经主持讲学的宋代书院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