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及中国文化要略500题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2、天行健,。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4、致中和,天地位焉,。
5、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6、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10、不知则问,。
二、单选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为( )。
A. 文物典籍B. 各色交错的纹理 C。
礼乐制度 D.美、善、德行2、“化”的引申义为( )。
A。
改易 B. 生成 C.教行善迁 D.性质改变3、“文”与“化”合成一词是()。
A。
春秋战国B。
殷商西周 C。
东周 D。
西汉以后4、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物质、思想与价值、制度及( )。
A。
风俗习惯 B。
社会关系 C。
语言符号 D.艺术5、文化的核心部分为(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6、属于基层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政治理论 C. 文学 D.宗教7、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 )。
A. 大文化 B。
中文化 C. 小文化 D.泛文化8、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为()。
A. 汉族 B。
中原地区民族 C. 中华民族 D。
黄河流域民族9、本教材重点在中国文化的().A. 昨天 B。
今天 C。
明天 D。
全部10、以下不属于文化(广义)的是( ).A. 火车 B。
河流 C. 房屋 D.风能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态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4、行为文化层:5、心态文化层: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简要回答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简要回答心态文化层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完整版)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名词讲解:1、郡望:(1)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本质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2)古代的人们侧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宽泛的社会心理。
如唐代的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韩愈自称为“韩昌黎”,李白为韩愈之父作碑称其为“南阳人”。
2、封禅: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好多,但以封禅最为浩大,是封建社会鹤立鸡群的大礼。
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就是在泰山周边的小山上祭地,较为出名的是在梁父山上,故史册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 。
封禅的基本目的是:帝王获取天下今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吻合天意,吻合正统。
3、禅宗:禅宗的本意是思想修养,静虑放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
传入中国今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理论系统和修行系统,成为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其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所以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谱系以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
4、清代朴学: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相同侧重训诂和考据,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朴实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研究成就高出祖先,尤以进发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灿烂,开成所谓的“乾嘉学派”。
5、善本及善本三义:(1)在版本鉴其余基础上,就产生了善本的看法。
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2)清末的张之洞提出了“善本三义”:一要“足本”,即内容没出缺漏或删节;二要“精本”,即经过仔细的校订和说明;三要一“旧本”,即时间比较老的本子。
吻合其中一条即为善本。
6、二十四节气: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了所有的二十四节气。
其详细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相同的地址,因其地址不相同,其所反响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相同。
祖先以此变化来确定他们的名称。
如立春、小满等。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赣南师学院美河绪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嫡长继承制2.汉武帝3.望4.《诗经》5.《史记》6.《西厢记》7.王弼8.三纲五常9.甲骨文10.《清明上河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D3.C4.A5.C6.B7.C8.B9.A 10.C11.B 12.B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D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皇帝是________,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 年。
3.古人对于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15日或16日称为________。
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5.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成功的史传文学巨著。
6.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7.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________。
8.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________。
9.近代发现的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代的________和金文。
10.北宋末年张择端的________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
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女之夫为婿,在他人面前自称其婿为小婿,称对方之婿为令坦。
( )2.明清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根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以与修养原那么。
3.老子、庄子先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角所创立的太平道,陵、衡、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教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兴旺,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8.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原始儒学以后,新的儒家政治伦理学即“三纲五常〞成为历代遵循的金科玉律,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9.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体通史;班固的《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体通史;唐代杜佑的通典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知几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系列。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下列哪些物品?()A. 海南默氏P香蕉B. 挖耳勺C. 火箭D. 印刷术2.以下哪个国家与中国有共同的语言文字?()A. 日本B. 泰国C. 孟加拉国D. 英国3.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A. 圣诞节B. 愚人节C.元旦D. 春节4.下列哪项属于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A. 面朝南B. 千里之外C. 天上人间D.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以下哪部作品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红楼梦》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6.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A. 北京B. 西安C. 上海D. 广州7.中国的国歌是哪首歌?()A. 《歌唱祖国》B. 《义勇军进行曲》C. 《奥运之歌》D. 《我爱你中国》8.以下哪个传统节日是中国特色节日?()A. 圣帕特里克节B. 感恩节C.清明节D. 万圣节9.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是以下哪个?()A. 故宫B. 斯图加特新城堡C. 站立自由国家古迹纪念碑D. 埃菲尔铁塔10.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A. 礼义廉耻B. 金钱至上C. 功名利禄D. 个人自由二、简答题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简要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名著。
2.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3.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哪些与农民和农业相关的节日?简要介绍其中一个节日。
4.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贸易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有何影响?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和舞蹈在今天是否仍然有重要的地位?请阐述你的观点。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独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国的欣赏和认可。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1. 语言文字方面2. 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方面3. 古代思想与哲学方面4. 艺术和文学方面5. 美食方面四、写作题请根据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评价。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汇总
09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汇总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的含义⑴文的本主是错画,也就是花纹的意思⑵化的本义是改易⑶文化很早就已合成2.广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点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自下而上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⑴是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⑵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⑶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3.狭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求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⑴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⑵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历史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⑶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的区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而文化事象则指的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
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
7.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表现在:(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多元性在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是试题五帝时期相当于什么时期?新时期晚期大溪文化在哪里?长江流域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王国维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湖北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汉代“统一化文明”是谁提出来的?李山我国古代文化划分比较简单×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形式。
√河姆渡文化位于今天河南境内×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
√良渚文化在江浙一带。
√《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者是谁竺可桢“从岁差的观点到四方”是谁文章的内容?竺可桢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原理与美洲的玛雅文化测时间的原理是相同的。
√“东作”一词在中国的意思是:农耕《诗经》中自由相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敬授民时是农耕文化的需求√《玄功五历》出现于哪里?《管子》《东君》的作者是谁?屈原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闰月是几年一闰4古史辩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2003年考古发现的遗址是:陶寺遗址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颛顼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依靠的是:C、自身文明的吸附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红山文化弗雷泽是哪个国家的英国哪个民族的历法和《管子》中的历法相像?彝族鸡骨战鼓是哪个民族的?彝族中原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凝聚了很多种文化。
√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民族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同的语言√《说文解字》中颛顼的意思是头颅。
√彝族有十二生肖。
√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是非常稳固的。
×四1 谁是周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C2 帝喾有几个儿子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3 族群代兴的时间段是什么?A、夏代西周之前B、夏代到商代C、夏代到西周D、夏代到春秋我的答案:A4 谁是殷商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B5 传说中出生就知道自己名字的远古帝王是: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C6 传说中“绝地天通”的远古帝王石: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B7 踩大脚印而生的是谁?A、姜嫄B、简狄C、尉氏D、褒姒我的答案:A8 “家天下”的开启者是谁?A、启B、禹C、桀D、商纣我的答案:A9 踩大脚印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1.Q:中国文化的特点:①统一性②连续性③包容性④多样性2.Q: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①突出人文主义精神②注重和谐与中庸③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3.Q: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①内陆辽阔,空间巨大②地形复杂,气候多样③山河壮丽,景色秀丽4.Q: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①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②与封建礼制结合,盛行门阀制度;③已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5.Q: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6.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然发展的表现:①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②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③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④西行求法活动成风;7.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①社会基础: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在苦难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②思想基础: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谈;③阶级基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8.Q: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①佛学大盛②寺产丰肥③宗派林立9.Q: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佛教和中国哲学史②佛教和中国文学③佛教与艺术④佛教与中国语言10.Q:道家的渊源:①原始宗教和巫术②方术③阴阳五行学说④黄老学说11.Q:道教的基本特点:①它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②它保留了历史上的宗教因素;③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④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既符合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12.Q:道教发展的原因:①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取得了一定民族根基;道教所信仰的神,都从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及天文地理等诸家学说中演化而来,为中国民众所熟悉;②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③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13.Q: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道教的某些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因而对某些科技的发展作出了某种贡献;②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③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色彩;④在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渗入道教内容;14Q;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它的传播影响了这个的民族成分,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②阿拉伯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其中重要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生过重要影响,如回回历、阿拉伯数字;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5.Q: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①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②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③它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自人才;16.Q:科举制度的特点:①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②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不重干才,重文才;③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皇帝的工具和奴仆;④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贱、官重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17.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对社会而言给更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不仅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度;(2)消极影响:①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②名额有限,考中不易,举子们费尽心机、不择手段;③到了明清两代,采用八股文取士,其流弊更甚于前代;18.Q: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①保罗丰富②经典第一19.Q:地方志的作用?①社会制度之隐微不见于正史者;②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③遗文轶事;④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①窥见文化升隆之迹;②可与其他史实互证;20.Q: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①中国社会的伦理型结构②中国科技的实用性特点③科学技术的整体性观念21.Q: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①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②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元构成单位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③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④在艺术造型上,大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说的“大屋顶”;22.Q: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①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②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③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23.Q: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鲜明的民族特色?①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②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③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24.Q: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①“礼乐一体”的原则②融会贯通的精神③注重神韵④用于教化的目的25.Q: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①虚拟的时空环境②严格的表演程式③夸张的艺术形象26.Q: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①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②利用明暗&运用色彩③注重描写对象的比例&注重线条的运用27.Q:周朝音乐的特点?①等级化②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课程③功能由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服务28.Q: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音乐发生嬗变重要阶段的条件?①前提条件:南北混战带来的民族融合;②魏晋玄学的影响下,音乐理论转向探索音乐的美感作用;③由于佛教的广泛流行,宗教音乐同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改梵为秦”的佛教音乐;29.Q:对联的基本特点?①上下联相等②词性要相等③结构要相应④平仄要相对30.Q:对联的作用?①从文化的整体看,它与汉字、汉字的结构有密切关系;②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不可分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③从个人角度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④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古人曾用它来解决军事、外交、邢狱等重大问题;31.Q: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点?①积久性②多元性③相融性。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祭祀2.客卿3.阴阳或农4.《离骚》5.杜甫6.《汉书》7.讲史话本8.心9.篆书10.围棋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C3.B4.A5.B6.C7.B8.D9.B 10.C11.B 12.C 13.C 14.D 15.D16.B 17.C 18.B 19.B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
“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文化要略及历年真题
第一章简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一、知识点归纳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DOC)
第一章简论1.《》:“”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指。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1.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中国文化概论题库【最新版】目录1.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3.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4.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播5.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正文一、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即中华文化,是指我国自古以来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特点的文化。
它包括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礼仪、制度等各个方面。
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2.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包容性: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
4.稳定性: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精神支撑。
5.民族性:中国文化鲜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远古文化:包括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以彩陶、玉器、青铜器等文物为代表。
2.先秦文化: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秦汉文化:统一的秦汉王朝推动了文化的整合与传承,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4.魏晋南北朝文化:这一时期文化多元化,出现了佛教、玄学等。
5.唐宋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6.元明清文化:这一时期文化融合,出现了元曲、明清小说等具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形式。
三、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礼仪、制度等各个方面。
1.哲学: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
2.文学:如《诗经》、《楚辞》、《红楼梦》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3.艺术: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4.科学:如《黄帝内经》、《九章算术》等古代科学著作。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第一章简论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第二章地理概况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___________归入中国的版图。
明代设__________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_______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_______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_________。
汉武帝将国分为___________,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_________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_________,在边疆地区设___________。
元代初年,以_________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_________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__________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从__________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早发现于___________;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_________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三皇五帝。
___________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___________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___________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三王。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卜辞;从___________即公元前___________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粹(单选题)
中国文化概论题集(一)单选题集粹1."文"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时,一般指的是后天形成的 A 。
A 品德、修养B 知识、学问C身份、地位D 装扮、修饰2.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则主要靠 C 。
A 自发传承B 家庭传承C口头传承 D 传男不传女3.贯穿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C 。
A 传统文化 B 历史文化 C 文化传统 D 文化观念4.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气候。
A 温带气候 B 亚热带气候 C 寒温带气候 D 热带气候5.把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沟通联结起来的是 B 。
A 汉水 B 灵渠 C 淮河 D 郑国渠6.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 B 。
A 由冷变暖,温暖时期越来越长,温暖程度越来越高。
B 由暖变冷,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C 由冷变暖,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D 由暖变冷,温暖时期越来越长,温暖程度越来越高。
7.据有关学者统计,自两汉以来,中国的灾害总的趋势是 C 。
A 频率越来越疏,程度越来越大 B 频率越来越密,程度越来越小 C 频率越来越密,程度越来越大 D 频率越来越疏,程度越来越小8.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 C 。
A 长江流域 B 四川盘地 C 黄河流域 D 东南沿海9.决定了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与文化方向的地理背景是 D 。
A 西高东低的地势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整体性地形 D 广大地域10.中国政治观点中的基调和历史基本方向是 A 。
A 追求一统 B 等级制度 C 宗法伦理思想 D 儒家思想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灿烂辉煌的文化高潮,得益于分封制带来的区域意识和 B 。
A 山川地理条件 B 竞争意识 C 经济军事发展 D 开放的文化政策12.扬州及周围地区盛极一时的商业文化形成,如果从构成区域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应该收入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楚辞的产生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它和《诗经》相比,有着多方面的进步。
(1)《诗经》多数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所表现的是群众的生活,很少看到诗人的个性;而楚辞是诗人的独立创作,特别是在屈原的诗歌中,塑造了具有崇高理想和伟大人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有鲜明的个性,从而结束了诗歌集体创作的局面,开始了作家创造的新时期。
(2)《诗经》的句式基本上是四言,篇幅较短,形象比较单纯,所反映的多是生活中的片断。
而楚辞则完全打破了四言的限制,以参差灵活、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宏伟的结构,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主观与客观的剧烈冲突。
它不但是中国诗歌语言的第一次解放,推动了诗歌体式的反战,也显示了诗人艺术构思的进步。
(3)《诗经》中的民歌侧重于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社会政治,风格朴素,代表着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以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辞,抒发诗人的主观激情。
并以其卓越的成就和鲜明的特色,开创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它和《诗经》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的产生使古代诗歌从集体创作进入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实现了诗歌语言和体式地重大解放,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开辟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道路,从此古代诗坛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2、试述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形成过程。
我国古代叙事诗有一个萌芽、出发形成到臻于成熟的过程。
(1)先秦时期,诗歌的基本形式是抒情诗。
但《诗经》中的部分诗歌已有叙事成分,如《生民》《公刘》等,记事概括,没有中心情节和饱满的人物,是叙事诗的萌芽。
(2)叙事诗至汉代乐府民歌方初步形成。
民歌是诗歌的先行者,两汉乐府民歌中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如《东门行》、《陌上桑》等,它们都写了生活中的片断,有情节、有人物、有一定矛盾冲突和性格特征,意味着叙事诗已初步形成。
(3)东汉末年,出现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志着叙事诗的发展和成熟。
3、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和发展?(1)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残暴罪行,表达了下层人民的痛苦、不平和反抗,是《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2)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丰富了我国的诗歌体裁。
(3)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无言,表现力有很大提高,(4)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赋比兴手法。
总之,两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传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建安文学取得了那些突出成就。
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代的楷模;艺术上为五言诗的发展壮盛奠定了基础。
汉末魏初,北方的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七子”、蔡琰邓众多作家。
这些人都怀抱救世济时的理想,又都卷入了汉末动乱的漩涡,接触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因此能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袭用乐府旧题,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
他们的创作一方面深刻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抒发他们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上,建安作家不但继承了乐府民歌和汉末故事的长处,而且在实践中加以提高和发展,他们加强诗句的修饰和润色,在对偶、炼字和声韵上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使诗歌更趋华美。
经过建安诗人的努力,五言诗成熟并开始姓盛;七言诗也在这时奠定了基础。
建安时期的辞赋和散文创作比较汉代有了明显的进步。
汉代那种铺张扬厉的大赋消沉了,抒情小赋有了较大的发展。
散文则趋于自由通脱,无论抒情、叙事或议论都显得生动活泼。
5、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原因是什么?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虽然距离建安文学只有一二十年,但与建安文学相比,无论是作家的思想,还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建安文学中反映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在正始文学中没有了,代替他们的是对黑暗恐怖的政治的揭露和对死亡灾祸随时都会到来的忧叹;建安文学中所具有的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正始文学中有着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这是建安文学中没有的,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也是建安文学的明朗刚健的风格有别。
原因: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夺权斗争,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
消极遁世的道家思想逐渐蔓延,用道家的放任自然与虚伪礼教相对抗,用道家否定一切的精神来否定现实,拒绝与司马氏合作。
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
建安文学虽紧承建安文学之后却在内容与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所以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仍然是一致的。
6、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首先是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赞美纯朴的田园生活,表现他悠然自得的心境和情趣。
如《和郭主簿》。
其次是表现他参加劳动的感受。
《归园田居五首》描写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动生活,表达了甘愿过着夕露沾衣的生活,也不愿回到官场中去的愿望。
劳动中和农民建立了友谊:“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三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困苦和他的种种思想斗争;在少量诗篇中还反映了农村凋敝的景象。
“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
诗人后期的《桃花源诗并记》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温饱的理想社会,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具有否定封建统治和封建王权的积极意义。
1、南朝乐府民歌与北朝乐府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由于多产生育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又由于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而且多是女性口吻,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载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短小,多是无言四句的小诗,它的出现为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二是多用比喻和隐语双关。
语言清新、自然、活泼,多方言口语,具有一种天真活泼的情态,风格清丽委婉、缠绵哀怨而趋于柔弱。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
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
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
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
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2、试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王维是一个有着很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在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领域都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他将各种艺术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他诗歌的艺术性。
作为一个诗人兼音乐家,他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声音美,从虫鸣鸟鸣到人语泉声,他都巧妙的写进诗中,以衬托形象,构成意境,如“鱼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作为诗人兼画家,他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动态美并加以巧妙配合,写进诗中,构成美的境界。
如“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取景、构图和色彩的配合都独具匠心。
所以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突出艺术成就。
王维不仅擅长大笔勾勒,形成富于概括力的画面,更善于撷取景物最为动人的刹那,加以精工刻画,以含蓄的风格创造出感人的美的境界,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青苔上点点夕阳,烘托环境的幽深凄清,刻画之细微,令人惊叹。
因此,王维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总的说,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都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在表现山水田园美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的个性,成就很高,在当时和后代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3、唐传奇与魏晋志怪小说相比有什么进步?它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传奇”一名大概出自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一书,后人遂把唐人小说统称为传奇。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志怪小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
一是在题材内容上,志怪主要记鬼神怪异之事,传奇虽然也传写奇闻,但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二是在写作态度上,志怪把怪异作为事实来写,并不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唐人写传奇才开始了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另外,唐传奇在结构、语言、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开辟和创造。
因此,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特点: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语言凝练流畅、生动传神。
唐传奇兴起和发展,首先与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城市经济繁荣。
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市民对文化娱乐的新要求,“市人小说”的流行。
这是社会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其次,唐传奇的发展也是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六朝志怪小说为唐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唐代变文、话本等通俗文学未传奇作家提供了创作经验,唐代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新乐府民歌创作引到了作家面向现实。
此外,唐代科举考试盛行的“行卷”、“温卷”风气对文人们写作传奇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佛道教义、神怪传说的流行也对传奇有相当影响。
4、简介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欧阳修在诗文革新中的贡献。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可以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是适应当时政治革新的需要而发生的。
宋代到了仁宗时期,国力渐弱,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危机日益严重,政治上要求变革。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实行变法。
同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文学家认识到当时流行的西昆体诗风和晦涩险怪的文风,无补于政治,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们遂大力提倡诗文革新。
经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的持续努力,出现了为那雪创作的繁荣局面,对后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诗文革新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绮靡的西昆体十分和奇涩险怪的文风,提倡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的文学风尚,以使文学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服务。
欧阳修是当时文坛领袖,对诗文革新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