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复习第三章知识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光学第三章
3-4
两相干光波振幅比的影响
➢ 设两相干光波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光强分别为
I1和I2
➢ 干涉光强 IM
2
I1 I2 , Im
2
I1 I2
➢ 对比度K=2(A1/A2)/[1+(A1/A2)2],I=It(1+Kcos), It=I1+I2
3-4
光源大小的影响
对于单色点光源,K=1
I
2I0
2I0
cos
2
(r2
r1 )
I
4I0
cos2
(r2
r1 )
但实际的光源总有一定大小,K=1 ? 可以通过作图,定性的分析一下。
3-4
S’
r1 r2
S1
bc/2
P0
S
d
l
S2
K<1 定量的分析光源宽度对条纹对比度的影响
3-4
临界宽度:
条纹对比度下降到0时,光源所对应的宽度
补充条件:必须使光 程差小于光波的波 列长度。
I a12 a22 2a1a2 cos
再来解释为什么两独立光源不能产生干涉
3-1
➢ 分光束的方法
要严格满足干涉条件,必须将源于同一波 列光分成几束,然后再令其产生干涉 。
3-1
3-1
3-2 杨氏干涉实验
y
x
r1
S
d
r2
S1
S2
D
P(x,y,D) z
➢ 分振幅光源宽度且K—干涉仪的工 作基础
3-6
条纹的定域
E
S1 S2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2
(3) 爱里斑
中央亮斑集中了入射在圆孔上能量的 83.78% ,称之为
爱里斑。其半径 0 由第一光强极小值处的 值决定:
ka 0 10 1.22π f
因此
0 1.22 f
2a
0.61 f
a
或以角半径 0 表示: 0
0
f
0.61
a
爱里斑的面积:
(0.61πf ) S0 S
1. 光强分布公式
b/2 ~ E ( x, y ) C
~ E ( x, y ) C e ik ( xx1 yy1 ) / f dx1dy1
透镜焦平面上 P(x, y)点的光场复振幅:
b / 2 a / 2
a/2
e
ik ( xx1 yy1 ) / f
dx1dy1
(3) 衍射图样
对于方形孔径:a = b,沿 x, y 方向有相同的衍射图样。
对于矩形孔径:a b,衍射图样沿x、y 方向形状相同、线
度不同。
a>b
a<b
2.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
由于光学仪器的光瞳通常是圆形的,所以讨论
圆孔衍射现象对光学仪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讨论方法与矩形孔衍射的 讨论方法相同,只是由于圆孔结构的几何对称性, 采用极坐标处理更加方便。
4 e 1.22 3.3 10 rad De
通常实验测得的人眼最小分辨角约为 1 (=2.9×10-4rad),
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2)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
望远镜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人眼睛的瞳孔。设望远镜物 镜的圆形通光孔直径为 D,若有两个物点恰好能为望远镜所 分辨,则根据瑞利判据,这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的张角 为:
《物理光学》第3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2 2
2
2
消去根号,化简便得到等光程差面方程式 :
x2 ∆ 2
2
−
y2 + z2 d ∆ − 2 2
条纹对比度主要影响因子: 光源大小 非单色性 振幅比(光强比)
3.4.1 光源大小的影响 (1)光源的临界宽度 :可见度下降到零时光源的临界宽度。 假设光源只包含两个强度相等的发光点S和S’,S和S’在屏幕 E上各自产生一组条纹,两组条纹间距相等,但彼此有位移。
S ′S 2 − S ′S1 =
2 2
=1
将Δ=mλ代入
x2 mλ 2
2
−
y2 + z2 d mλ − 2 2
2 2
=1
等光程差面是一组以m为参数的回转双曲面族,x轴为回转轴 干涉条纹就是等光程差面与观察屏幕的交线。
结论:
干涉图样是由一系列平行等距的亮带和暗带组成。
1 e= ∝ W W
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较短的单色光,条纹较密, 波长较长的单色光,条纹较稀。
λ
§3.1.2 等光程差面和干涉条纹形状 在屏幕上观察到等距的直线干涉条纹条件: d《D,且在Z轴附近观察 设光屏上任意点P的坐标为(x、y、z),则有:
d r1 = S1 P = x − + y 2 + z 2 2 d r2 = S 2 P = x + + y 2 + z 2 2
I0dx为宽度dx的S点元光源的强度,Δ为D点元光源发出的 两束相干光到达P点的光程差。
高一物理课本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课本第三章知识点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通常记作c。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则小于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还遵守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偏折的现象。
第二节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
例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现象则需要用粒子模型来解释。
根据波动理论,光是一种横波,并且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其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光的频率与波长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可以用光的速度除以波长得到。
第三节光的光程和光程差光程是指光传播的路径长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光的速度乘以时间来表示。
光程差是指两个光线在传播过程中所经过的光程之差。
光程和光程差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干涉现象中,光程差的变化会导致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
第四节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叠加产生干涉现象的现象。
光的干涉分为两种类型: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相干干涉和非各向同性介质中的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条或多条光线相互一致地进行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相干干涉通常需要保证光源的相干性,例如使用单色光或使用相干光源。
非相干干涉是指来自不同光源的光线进行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非相干干涉的典型例子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其中两个独立发光源的光线通过两个狭缝后发生干涉现象。
第五节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径或者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衍射可以用赫尔芬斯衍射公式进行计算,该公式可以描述衍射的角度和衍射图样的特征。
根据衍射的不同类型,光的衍射可以分为菲涅尔衍射和菲涅尔-柯赫衍射。
菲涅尔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几何孔径或者物体边缘时发生衍射的现象。
物理光学-第三章 光的干涉3.19
5、干涉条纹的反衬度: 当两束光波满足获得稳定干涉的条件时有:
2 E 1 E 2 E 1 0 E 2 0 c o s k 2 k 1 r 2 0 1 0
干涉场强度为:
I r I 1 r I 2 r 2 I 1 I 2 c o s k 2 k 1 r 2 0 1 0
在三维干涉场中放置一个二维
y
的观察屏Π,Π上将出现强度
变化的干涉图形,这实际上是
极值强度面与观察平面的交线,
r
因此所谓的干涉图形又称为干
涉条纹。
O
z
P(r) Δk P0 Π
x
等强度面是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平行等距平面,Π平面上的干涉
条纹是一组平行等距的直线性条纹,条纹的方向及空间频率与
观察屏Π的方向有关
令Δ=L2-L1 ,称为P点对S1和S2的光程差
P点相对于光源点S1和S2的位相差: k 0 L 1 L 2 2 01 0
注意:
I1(P)和I2(P)分别是S1和S2单独在P点产生的强度 由于初始位相差是常量, 两光波在P点的位相位差取决于Δ
3、干涉场的分析 (1)、等强度面与等光程差面
y f
Π1垂直于f,该平面上|f1|=0,
Π4
Π2
Π1
干涉条纹为无限宽条纹
Π2平行于f,有|f2|=2 sin(θ/2)/λ,
α x
干涉条纹为平行等距直条纹;
Π3 二维观察屏的干涉条纹
Π3平行于x轴,该平面|f3|=2sin(θ/2)cosα/λ,干涉条纹为平行等 距直条纹;
Π4平行于y轴,该平面|f4|=2 sin(θ/2)sinα/ λ,干涉条纹也是平
将干涉强度的极大值和干涉强度的极小值代入,得到两束平 面波干涉的条纹反衬度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
近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上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 视眼镜。
5、显微镜原理
物镜 目镜
2f1 F1 O1 F1 F2 O2 F2
物镜的作用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6、望远镜的原理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焦
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 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3):实像在透镜两侧倒立,虚像在透镜同侧 倒立。 (4):u>v, 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3、放大镜
.
F
f
小于焦距 放大镜是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4、眼睛和眼镜
正常人眼睛看远处时 晶状体变薄
正常人眼睛看近处时 晶状体变厚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或者眼 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长,成像于视网膜 后。
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 的远视眼镜。(老 花眼镜)
(5):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物体距离透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镜越远, 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成虚像时,物体 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 像越大。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 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 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 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 虚焦点 (F)
第三章_光学(讲)
表示光强与光波电场振幅的关系。
3.1.2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爱因斯坦光量子公式: 电磁场(光场)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可分成最 小的单元,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称为“光子”。 能量(解释光电效应): h 动量:
P h
(反映光的波粒二象性能) 光既可以看做光波又可以看做光子流。光子是电磁场 能量和动量量子化的粒子,而光波是光子的概率波。
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
当n1=n2 时,m = 0,无反射。
n1
与n2 差别大,反射损失严重。
设:n1=1.5,光由空气进入介质,通过一个界面的反
射损失m=0.04,透过系数1-m=0.96,从另一面进入
空气,透过部分:(1-m)2=0.922。透过x层玻璃后,
透过部分:(1-m) 2 x 为减少界面造成损失,用与玻璃折射率相近的胶 粘合。来自率ne。 不遵守折射定律
当光沿晶体光轴方向入射时,只有n0存在;与光 轴方向垂直入射时, ne最大,此值视为材料特性。沿
晶体密堆积程度较大的方向ne较大。
(3) 材料所受的内应力 透明材料,垂直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n大,平行于 受拉主应力方向的n小。
(4) 同质异构体
同质异构材料中,高温时的晶型折射率低,低温时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折射率*、反射率和透射率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全反射 本章内容
材料对光的吸收*和色散
光散射 介质的光散射与光发射 光发射 材料的光学性能 弹性散射*
3.1 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们对光的认识始于19世纪。
• 1860年,麦克斯韦创立的电磁波理论,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图3-10 金属、半导体及电介质材料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
物理光学-第3章 光的衍射
f x = ρ cos φ
f y = ρ sin
dx0 dy 0 = r0 dr0 dα 0
( x0 , y 0 ) = A
α0
0 ~ 2π
r0
0~a
24
3-4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
光强分布公式
ie iKz 2 z ( x12 + y12 ) + ∞ i 2π ( f x x0 + f y y0 ) u ( x, y ) = e u ( x 0 y 0 )e dxo dy 0 ∫ ∫∞ λz
4
3.2衍射的基本理论
①狭缝衍射 ②圆孔衍射
5
3.2衍射的基本理论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
3.2衍射的基本理论
惠更斯原理是描述波的传播过程的一个原理。设波 源在某一时刻的波阵面,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次波 源,发出球面次波。次波在随后的某一时刻的包迹 面形成一个新的波阵面。波面的法线方向就是波的 传播方向。这就是惠更斯原理。 菲涅耳在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以后,考虑到次波来 自同一光源,应该相干,因而波阵面上每一点的光 振动应该是在光源和该点间任意一个波面上发出的 次波迭加的结果。这样用干涉理论补充的惠更斯原 理叫作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2
3-2-3 夫琅和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
夫琅和菲近似:衍射屏到孔的距离z很大,透光孔很小 2 2
2 2 x0 + y 0 k ( x0 + y 0 ) max ≈0 z >> 2 z 2 2 2 2 2 1 ( x1 x0 ) + ( y1 y 0 ) 1 x12 + y12 1 x0 + y 0 x1 x0 + y1 y 0 r ≈ z 1 + = z 1 + 2 z 2 + 2 z 2 2 z2 2 z k [( x x ) + ( y y ) ] i i ikz u ( x1 y1 ) = e ∫∫ u ( x 0 y 0 )e 2 Z dx 0 dy 0 λz k 2 2 2 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三、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第2节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高三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第三章的内容尤为重要。
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质等知识点。
下面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媒质传播到另一个媒质时,遇到界面时由于介质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揭示出了光线在反射过程中的规律,使我们能够预测光线在反射后的传播方向。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由于介质之间的光速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在折射界面上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个关系由斯涅尔定律描述,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光的波动性质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上。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相互叠加造成明暗相间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出现弯曲和扩散现象。
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限定性,只有在某一方向上振动的光波才具有偏振性。
4. 光的颜色与物质的特性光的颜色与物质的特性密切相关。
白光经过物体的反射、吸收和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色散现象,即被物质吸收的光波波长不同,产生了七彩的光谱。
物体表面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对某些波长的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呈现出来的。
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不同,所以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5. 光的光谱与应用光的光谱是指将白光通过光栅或棱镜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连续的颜色带。
可见光谱由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颜色组成。
光的光谱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探测宇宙中有关恒星的信息。
在工业生产中,光谱技术可以被用于材料分析和质量检测等领域。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解释自然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高二物理第三章光学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光学知识点光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光的本质、传播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高二物理第三章光学的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与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特定的传播性质。
它以极高的速度传播,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10^8m/s,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呈直线,因此称为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光在与界面相遇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时,遇到界面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三、光的色散与光的衍射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光的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使白光中的各种颜色分离出来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在背后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四、光的成像与光的光路追迹法光的成像是指光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后,在焦点处形成清晰的像的现象。
光的光路追迹法是一种基于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构建光线追迹图来解决光学成像问题的方法。
五、光学仪器与光学现象的应用光学仪器是利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制作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器。
常见的光学仪器包括显微镜、望远镜、光栅等。
光学现象的应用广泛,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光学传感器等。
六、光的本质与光的量子性光的本质是物质与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根据光的量子性,光的能量是由量子的光子所携带的,光的强度与光子数目成正比。
总结起来,高二物理第三章光学主要涉及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衍射、成像、光学仪器、光学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本质和量子性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掌握光学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大学物理:第三章 理想光学系统
3. 物右移200mm,像移动多大距离?
例:有一光组将物放大3倍,成像在影屏上,当透镜向物 体方向移动18mm时,物象放大率为4倍。求光组焦距。
三、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
相应于高斯公式:
l2 l1 d1
………
d1 H1H 2
lk …lk1 d k1 (主面间隔)
相应于牛顿公式:
l HA,l H A
由图,有: x l f , x l f
代入牛顿公式,得: lf lf ll
f f 1 l l
n n n n l l f f
放大率公式为:
f f f f l nl
x f x f l n l
x f f f f f x f
x2 x1 1
………
1 F1F2
xk … xk 1 k1 (光学间隔)
光学间隔Δ和主面间隔d 的关系为:
1 d1 f1 f 2
………
k 1 …d k 1 f k1 f k 1
垂轴放大率为: yk y1 y2 yk
y1 y1 y2
yk
1 2 k
四、光学系统的光焦度
f h tgU
象方主点H′到象方焦点F′的距离称为象方 焦距(后焦距或第二焦距)
f h tgU
说明:
1)对于理想光学系统,不管其结构(r,d,n)如何,只 要知道其焦距值和焦点或主点的位置,其光学性质就确 定了。
2) f n n =n′ f f
fn
h ltgU ltgU
x f tgU x f tgU
§ 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
1. 焦点、焦平面 物方焦点:对应像点在像方光轴上无限远处
焦点 像方焦点:对应物点在物方光轴上无限远处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约为3×10^8m/s。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线在真空和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
3.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sin(i)/sin(r)=n2/n1,其中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4. 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部分光会被反射,部分光会被折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镜子的成像:平面镜和曲面镜都可以进行反射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是虚像,位置与物体相对称;曲面镜的成像有凸镜和凹镜两种情况,成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和凹凸程度有关。
6. 透镜的成像: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7.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光学器件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折射率的
不同而发生偏折,产生彩色光的分离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笔记整理
第三章:透镜笔记整理必背部分:一:透镜1、透镜的性质:透镜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等)制成的一种元件。
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一个平面的透明体。
它所成(2)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3)焦点:对于凸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会聚的,对于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 。
力越强。
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图(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注意:A;凸透镜的对光的会聚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都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
B;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表明会聚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C;凹透镜表面越凹,焦距越短,表明发散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三:透镜的应用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如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用用光屏承接,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如平面镜成像、倒影、人看水里的物体、放大镜成像,都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1)结构:镜头、胶卷、调焦环、快门、取景窗; (2)原理: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注意: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在使用时拍摄近处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处 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要使照相机底片上的像变大一点,应当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的镜头应离物体近一些,镜头应往外拉伸,使镜头 与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2、投影仪:(1)结构:镜头聚光镜、光源、反光镜;(2)原理: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成像特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物理光学第三章 光的衍射
8
6.1.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9
菲涅耳在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后,考虑到次波来自 于同一个光源,应该是相干的,因而光场中任意一 点的光振动应该是光源和该点之间任一波阵面上所 有子波相干叠加的结果,这就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波阵面法线
光源
任意波阵面
光场中的任 意一点
6.1.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 E P k 2 E P 0
6.1.3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假设另一个任意复函数也满足亥姆赫兹方程
2 G k 2 G 0
12
6.1.3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基尔霍夫的研究弥补了菲涅耳理论的不足,他从微 分波动方程出发,利用数学场论中的格林定理以及 电磁场的边值条件,给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较完 善的数学表达式,将空间P点的光场与其周围任一封 闭曲面上的各点光场建立起了联系,并且在某些近 似条件下,得到了菲涅耳理论中没有确定的常量 C 和倾斜因子 K 0 , 的具体表达式,建立起了光的衍 射理论。 该理论将光波作为标量来处理,只考虑电场或磁场 的一个横向分量,而假定其他有关分量可以用同样 方法独立处理,完全忽略了电磁场矢量分量间的耦 合特性,因此称为标量衍射理论。
13
6.1.3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假设单色光波通过闭合曲 面 传播,空间P点处的 光场为
E P , t E P e i t
14
n
V
P
如果P点是无源场,该点光场应满足标量波动方程
2 1 E 2 E 2 2 0 c t
即:亥姆赫兹(Helmholtz)方程
本章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章共13学时
• 衍射的基本原理(3学时)
物理光学复习第三章知识总结
第3章光的干涉§3.1 干涉的基本理论 3.1.1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真空中波具有不受其他波动干扰、保持自身特性( 频率、振幅、振动方向)、沿固有方向传播的性质。
是一切波动的共有性质。
条件:真空中普遍成立•叠加原理:多个具有独立性的波相遇时,在相遇区域内的质点位移是各个波单独传播时该质点位移的矢量和。
条件:真空,弱振动。
•线性媒质:满足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
•相干性:波相遇时,若满足某些特定条件,在相遇区域内产生的合振动强度表现为空间的周期性变化,即波具有相干性。
3.1.2光波叠加综述1. 两个同频同向平面波的叠加)](ex p[),(10101ϕω+-⋅=t z k j E t z E)](ex p[),(20202ϕω+-⋅=t z k j E t z E合成波:)](ex p[),(02t z k j E t z E ω-⋅=其中:)exp()exp()exp(0020*******ϕϕϕj E j E j E E =+=]cos cos sin sin arctan[)]cos(2[2020101020201010021102020102202100ϕϕϕϕϕϕϕE E E E E E E E E ++=-++=若10E =20E)]2(exp[)2cos(2),(1020102010ϕϕωϕϕ++-⋅-=z r k j E t z E2. 两个同频反向平面波的叠加-驻波)](ex p[),(101ϕω+-⋅=t z k j E t z E )](ex p[),(202ϕω+-⋅-=t z k j E t z E合成波:)]2(exp[)2cos(2),(102010200ϕϕωϕϕ+----=t j kz E t z E当πϕϕm kz =--21020:波复 πϕϕ)21(21020+=--m kz :波节3. 不同频率标量波的叠加)cos(),(101101ϕω+-⋅=t z k E t z E )cos(),(202202ϕω+-⋅-=t z k E t z E合成波:)](exp[)222cos(2),(0010ϕωϕω+-∆+∆-∆=t z k j t z k E t z E时间频率为两个分量波圆频率之差,这个频率频率称为拍频。
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学科知识排序与课本略有不同)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汇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作用2、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圆周CC’叫主光轴,主轴上有光心,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维持不变3、焦点焦距(画图记忆)4、常见光路图:(焦点光和平行光之间的转换体现了光路的可逆性)5、虚像和实像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u为物距,f为焦距)u;2f倒立缩小实像u=2f倒立等大实像f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实例(讲的都是凸透镜)1、照相机: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体离镜头较远,相当于u;2f)2、投影仪:射向天花板时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相当于f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这样它可以汇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第六感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第二章第三节)第十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圆周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抛物线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话题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细,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凸透镜都各有导火线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问题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棱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并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话题;经凹透镜后才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交叠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为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到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用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光的干涉§3.1 干涉的基本理论 3.1.1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真空中波具有不受其他波动干扰、保持自身特性( 频率、振幅、振动方向)、沿固有方向传播的性质。
是一切波动的共有性质。
条件:真空中普遍成立•叠加原理:多个具有独立性的波相遇时,在相遇区域内的质点位移是各个波单独传播时该质点位移的矢量和。
条件:真空,弱振动。
•线性媒质:满足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
•相干性:波相遇时,若满足某些特定条件,在相遇区域内产生的合振动强度表现为空间的周期性变化,即波具有相干性。
3.1.2光波叠加综述1. 两个同频同向平面波的叠加)](ex p[),(10101ϕω+-⋅=t z k j E t z E)](ex p[),(20202ϕω+-⋅=t z k j E t z E合成波:)](ex p[),(02t z k j E t z E ω-⋅=其中:)exp()exp()exp(0020*******ϕϕϕj E j E j E E =+=]cos cos sin sin arctan[)]cos(2[2020101020201010021102020102202100ϕϕϕϕϕϕϕE E E E E E E E E ++=-++=若10E =20E)]2(exp[)2cos(2),(1020102010ϕϕωϕϕ++-⋅-=z r k j E t z E2. 两个同频反向平面波的叠加-驻波)](ex p[),(101ϕω+-⋅=t z k j E t z E )](ex p[),(202ϕω+-⋅-=t z k j E t z E合成波:)]2(exp[)2cos(2),(102010200ϕϕωϕϕ+----=t j kz E t z E当πϕϕm kz =--21020:波复 πϕϕ)21(21020+=--m kz :波节3. 不同频率标量波的叠加)cos(),(101101ϕω+-⋅=t z k E t z E )cos(),(202202ϕω+-⋅-=t z k E t z E合成波:)](exp[)222cos(2),(0010ϕωϕω+-∆+∆-∆=t z k j t z k E t z E时间频率为两个分量波圆频率之差,这个频率频率称为拍频。
这种有两个交变物理量叠加产生一个差频物理现象称为拍频现象 3.1.3双光束干涉的基本条件 1.干涉场强度干涉问题包含:光源、干涉装置和干涉图形三个要素。
在光和物质的互相作用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光波的电场。
所以电场能量密度为: 22Ee ϖε=我们可以用e ω的相对分布来描述一个干涉图形,定义为干涉强度,并表示为E E r I ϖϖ⋅=)(干涉强度)(r I 的单位是3/m s J ⋅如果是一个二维观察屏单位为2/m s J ⋅ 2.干涉项以下面两个单色平面波为例:)cos(),(1011101ϕω+-⋅=t r k E t r E ϖϖϖ)cos(),(2022202ϕω+-⋅=t r k E t r E ϖϖϖ合成波的干涉强度为:21212)2()()(E E I r I r I ϖϖ⋅++=所以只有当212E E ϖϖ⋅不为0时,才说明该处发生了光的干涉,因此212E E ϖϖ⋅称为两束光干涉的干涉项。
由上分析可得:为了获得稳定的干涉强度空间分布,首先必须满足的条件是,12ωω=;第二个条件是,02010≠⋅E E ;条件三,1020ϕϕ-=常量。
3.干涉装置干涉装置包括三个方面:1产生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2引入被测对象3改变各相干光波的传播方向或波形使其叠加按分光功能(产生相干光波的功能),可将装置分为两类:1分波面装置: 把光波波面上划分出两个或多个空间区域并使各区域的光波叠加产生干涉2分振幅装置:利用折射、反射,将入射光按振幅比例分成两束或者多束,并使各相干光束叠加产生干涉§3.2 分波面干涉3.2.1杨氏实验理想光源是指严格的单色点光源。
(1)光源o S 位于y 轴上的情形: 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可表示为: dnxlr =∆ {:减弱:加强πλδ)5.0(+±±=∆=k k r初位相差:01020=-ϕϕ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明/暗纹位置:位置:⎪⎩⎪⎨⎧+±±=(暗纹)明纹)(2)12(λλk nld nl d k x 间距:nld x x x k k λ=-=∆+1特点:平行于缝的等亮度、等间距、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源偏离yz 面的情形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可表示为:dnx lr ≈∆ 初位相差:ξϕϕanl k≈-1020 光源偏离yz 面干涉纹特点•光源S0是位于y 轴上的理想光源时,杨氏条纹是一组强度呈余弦函数分布,全对比,平行于z 轴的平行等距直条纹,零级条纹位于x=0处;•当光源S0在干涉装置的对称面内平移(沿方ζ向)时,不改变光源空间的对称性,不影响S1和S2的初位相差,因此杨氏条纹不变;•当光源S0偏离干涉装置的对称平面,即沿ξ轴平移时,将使S1和S2之间产生初相差,引起整组条纹向光源S0移动的相反方向平移。
3.2.2光波的相干性空间相干性:横向相干性,时间相干性:纵向相干性。
光波的相干性就是讨论由实际光源产生的光波干涉叠加的性质。
由于光波相干性是由光源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扩展引起的,所以可分为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
1.光波的空间相干性光波的空间相干性是指单色扩展光源照明的空间两点S1和S2作为次波源时的相干性或位相关联性。
这种相干性或位相关联性的程度可由S1和S2发出次波的干涉强度分布来衡量,具体的说可用干涉条纹的反衬度V 来衡量。
•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反衬度的影响:如上图:B A S S 和发出不相干的光波。
但是由S1和S2发出的次波具有部分相干性。
合成的杨氏干涉条纹的强度公式中,干涉强度是受余弦函数)2cos(OBOA ϕϕ∆-∆调制的余弦条纹,条纹的反衬度为|)2cos(|OBOA V ϕϕ∆-∆=。
OA ϕ∆和OB ϕ∆分别表示B A S S 和发出的光波到达S1和S2上的相位差。
令OB OA O ϕϕϕ∆-∆=∆,当O ϕ∆=πN 2时,S1和S2完全相干,V=1:当O ϕ∆=π)12(+N 时,S1和S2是非相干,V=0;当O ϕ∆介于两者之间时,S1和S2是部分相干的,V<1 。
也可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空间相干:(1)相干范围:即允许S1和S2之间的距离。
当光源的尺寸为b 时,相干区线度为: bal λ≤相干面积: 22)(bal λ≤(2)相干角度:用允许的干涉孔径角表示的空间相干性称为相干角度,由于干涉孔径角a l s =ω,所以相干角度为:bs λω≤ 2.光波的时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本质上,点光源不同时刻扰动之间在位相上的关联性;而表观上,它表现为该点光源产生的两个光波干涉叠加时,使反衬度不为0的最大光程差或传播时间差。
描述时间相干性的几个物理量:(1)相干光程:使用非单色光源时,使干涉条纹反衬度V 刚好不为0的两束光最大的光程差。
νθ∆==∆c c o (2)相干时间:使用非单色光源时,使干涉条纹反衬度V 刚好不为0的两束光最大的时间差。
νθτ∆==∆=1c o o (3)最大干涉级:使用非单色光源时,观察到干涉条纹反衬度V 刚好不为0的干涉条纹的最大干涉级。
λλννλ∆≈∆=∆=oo m §3.3 分振幅干涉一、等倾干涉利用透明介质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将入射光的振幅分解为若干部分,由这些光波相遇所产生的干涉,称为分振幅法干涉。
在使用扩展光源的同时,保持清晰的条纹,解决条纹亮度与可见度的矛盾。
•在阳光照射下,肥皂膜或水面上的油膜上面呈现美丽的彩色图案,这些都是常见的薄膜干涉现象。
•利用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对入射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在反射方向(或透射方向)获得相干光束。
3.3.2平行平板的等倾干涉等倾干涉:非平行光入射平行平面薄膜,h 相同,对于不同的入射角产生不同的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叫等倾干涉。
1在一均匀透明介质n'中放入上下表面平行,厚度为h 的均匀介质n,两支相干光的光程差为:2等倾干涉纹特征:点光源照明倾角i 相同的光线对应同一条干涉条纹—等倾条纹。
形状:一系列同心圆环,分布:内疏外密。
3等倾干涉:透射光的干涉对于同一入射角的光束来说,两支透射光的光程差和两支反射光的光程差恰好相差半个波长,当对应某一入射角的透射光条纹是亮纹时,反射光条纹是暗纹。
透射光的等倾条纹和反射光的等倾条纹是互补的。
3.3.3楔形板和薄膜的等厚干涉1两个不平行平面的分振幅干涉,称为楔形平板的干涉。
楔板产生的等厚条纹:从光源S 中心发出经楔板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支光交于定域面上某点P ,这两支相干光在P 点产生的光程差为:)()('CP AP n BC AB n --+=∆精确计算较困难,近似用平行平板的光程差公式来代替2cos 22λθ+=∆nh2若照明平行光垂直入射楔板,02=θ若楔板折射率处处均匀,干涉条纹与等厚度的轨迹相对应,这种条纹称为等厚条纹。
3干涉条纹分布的特点:•当有半波损失时,在劈棱h=0处为暗纹,否则为一亮纹; •干涉条纹是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相邻明(暗)纹间距αλn e 2≈•楔角愈小,干涉条纹分布就愈稀疏 §3.4 多光束干涉3.4.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1平行平板分光装置相邻两束光的光程差: i n n d i nd T 2212'sin 2cos 2-==∆ 位相差:i n n d 22120sin 4-=∆λπϕ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02λϕπ∆=∆T3.4.2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及其条纹分布规律3.4.4薄膜光学基础光学薄膜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上或别种基底材料上镀制的单层或多层透明薄膜,用以控制光波的透射,反射,及偏振等传播特性。
1.单层薄膜的反射各束反射光的复振幅分别为:])2(exp[)()2exp()()exp()2exp()exp(223212223212423212212321231203212312021201ϕϕϕϕϕ∆-=∆=∆=∆=∆==-m j r r E E j r r E E j r r E j t r r r t E E j t r t E E r E E m m24λπϕdn =∆所以合振幅可表示为: ∑∞=∆-+=123212120)ex p(1m R j r r E rE E ϕ反射系数:)ex p(1)ex p(23212312ϕϕ∆+∆+=j r r j r r r总反射率:)exp(21)exp(2232122321223122232122ϕϕ∆++∆++==j r r r r j r r r r r R课本要看!1.)当2n 介于1n 和3n 之间时,单层膜可以减反射或增透射;适当选择薄膜媒质的折射率2n ,可使0=m R ,即作到消反射,消反射条件:⎪⎩⎪⎨⎧=+=31202)412(n n n N d n λ 但真正的消反射膜必须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