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性,并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一、语言积累的重要性1)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语言积累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听说、写作和词汇积累,学生才能掌握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语文水平。
2)语言积累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中,语言是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如果学生在语言积累上存在漏洞,将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
3)语言积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积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语言感悟的重要性1)语言感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语文文本的感悟,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2)语言感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文学、诗歌等语文作品的感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3)语言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语文文本的感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三、语言运用的重要性1)语言运用是检验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语言运用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语言运用是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言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浅谈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浅谈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础手段。
小学语文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力求抓住汉语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性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认识汉语的悠久历史,懂得它的源远流长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掌握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
一、观察、理解,引导学生巧记生字词在学习字词时,让学生辨别字的形、音、义,讲出汉字的特征,不能只机械、呆板地记某个字。
让学生理解汉字不仅是由横、竖、撇、点、捺、提、钩等七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每个汉字都饱含线的艺术,形体匀称,给人以图画美的感觉;而且每个汉字都有表情达意的准确度和精细性,因此,应启发学生主动进行辨别、探讨。
小学常用记字方法有:根据形声字特点,按字形结构,换偏旁、加偏旁、减偏旁、编谜语等等,实际上在教授生字时,还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来总结更多的识字、记字方法。
如在学习“辩、辨、辫、瓣”这一组形近字时,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我让学生采用先观察字形,再理解字义的方法来记字,结果学生们总结归纳出:“辩”指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争辩、辩论”,所以中间是“ 言字旁”;“辨”指根据所看到的现象来区分,如“分辨、辨别”,所以中间是“ 一点一撇”,就像眉毛和眼睛;“辫”通常指编织在一起的,如“发辫、辫子”,中间就是代表编织的“绞丝旁”;而“瓣”与瓜果、植物有关,如“豆瓣、一瓣”,则中间是“瓜”。
通过这样的记字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字的用法。
还如“暮、幕、墓、慕”,“荧、莹、萤、萦”等字也可用这样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一些笔画较多的字如“赢、嬴、羸、蠃”,则可用分部分的方法来记忆。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迅速地增加字词的识记和积累。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大众所认识。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自信、自主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而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则是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言积累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语言知识进行的积累和吸收,包括词汇、语法、表达技巧等方面。
语言积累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章,扩大阅读面,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表达方法。
每次阅读后,要让学生总结文章的要点,并从中挖掘新的词汇和短语,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记忆和复习,如卡片背诵法、读书笔记、口头复述等。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既包括了对外界语言信息的输入,也包括了对语言信息的输出。
在语言输入方面,学生需要接触到更多的语言信息,如听力、阅读、观察、交流等。
而对于语言输出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练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写作练习、口语训练、演讲比赛等。
最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交流。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语言积累。
在阅读、写作、词汇、语法等方面,要让学生注重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要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小学习,夯实基础。
学生要逐步掌握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注重语法的实际运用效果,让学生了解语法就在身边,在真实的语境下反复运用才能掌握。
其次,在语言运用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文章介绍了语文教学中通过强化熟读背诵、扩大阅读面和加强写作密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积累;感悟;运用;创造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这辩证地阐明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学生高素养的表现,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
只有基本素养厚实,创新才有扎实的根基,人的持续发展可能才越大。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育,培养语文基本素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基本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表现在交流过程中读写听说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统一的。
它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水平,是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
日常生活中,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要说的事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互相了解,这一切都以自身语言的储蓄为基础。
就算是阅读、思维、鉴赏等心智活动,都要依赖语言的传递、转换实现。
所以,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语文素质不高,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就是帮学生找“米”。
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精华语言据为己有。
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要提高语文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背、多读、多写上来,为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开发创造潜能打下坚实基础。
积累、感悟和运用
进 。教 学 中 , 们 该 如何 设 计 合 理 的 训 我 练形式 , 以使三者协凋发展 , 螺旋 升呢 ?
我们先来认识 语言的两种存在形 式 , 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系统 , 记 一 是 录 客 观 事 物 的 工 具 ,我 们 称 之 为 文 字
语言 ; 种是具体可感的人 、 、 物 , 一 事 景 是 生 活 形 态 ,不 妨 称 之 为 生 活 语 言 。
俗 话 说 : 叶知 秋 。秋 天 , 多树 的 叶 子 换 上 了新 一 许 的 色彩 , 织 秋 游 , 野 外 去 , 山上 去 , 植 物 园 里 组 到 到 到
去, 到公 园去 , 观察 一下植物 的叶子 , 它们 的颜 色有 看
什 么变化 。 即使 是 四 季 常 青 的 叶 子 , 只要 你 细 心 , 会 也 发 现 它们 的 微 小 变化 。活 动 中 , 以搜 集各 种 植 物 的 落 可 叶 , 真 观 察 它们 的 形 状 、 认 色彩 , 后 把 它们 夹在 本 子 然 里 , 回 学校 。 带
文 眼 , 引导 学 生 初 步 理 解 , 而 领 悟 语 言 , 会 文 法 , 并 进 体 以 获得 较 深 刻 的 内心 视像 。 3熟读 成 诵 , 累 内心视 像 . 积 学 生 理 解 能 力 的强 弱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个 体 内 心 视 像 积 累 的 程 度 , 读 书破 万 卷 , 笔如 有神 ” 的 就 “ 下 讲
视 像 ; 是 表 达 , 实 质 是 个 体 内 心 视 像 经 过 思 维 加 工 写 其 而诉诸语言文字。
阅读 教学 中指导 学 生 感悟 语 言 , 取 内 心视 像 获 1读通 文 字 , . 感知 文 象
一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而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学习语法知识,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才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言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思考问题,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语言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读物内容,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语言积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的词汇量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意思,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困难重重。
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很多学生在表达中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弱,很多学生在辩论和演讲中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三、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积累。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游戏和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
需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报刊杂志等文学作品,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来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语言积累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建立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而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达到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语句优美、语法正确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一、提高语言积累能力语言积累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1.多读书籍读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
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使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2.多写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和扩充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积累能力。
3.多听、多说、多练1.多练习语文题通过练习语文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语文题目,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讲解、复述及分析语文知识点讲解、复述及分析语文知识点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讲解、复述和分析语文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多参加语文竞赛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通过读书、写作、听说练等手段提高语言积累能力,还是通过练习语文题、讲解、复述及分析语文知识点、参加语文竞赛等手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积极推广和实践应用。
只有坚持注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实际效果。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更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探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一、培养语言积累的意识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才能在语言表达上游刃有余。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积累词汇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积累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词语的使用方法、搭配方法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精品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优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素材。
二、注重语言运用的实践语言积累只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言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感的语言活动,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离不开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让他们愿意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的讨论和表达,让他们敞开心扉,将内心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文创作,让他们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才能真正推动他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
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词汇积累、语法运用和写作实践三个方面介绍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
一、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拥有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中,积累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阅读、背诵、记忆等方式来进行。
首先,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词汇积累方式之一。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并且了解它们的正确用法和搭配。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生词标记下来,并通过查字典来学习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此外,阅读时要注重理解,做到“读懂、读通、读透”,这样才能真正将词汇融入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
其次,背诵是词汇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章、诗歌或者鸡汤文章进行背诵,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加词汇的储备量。
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韵律的模仿,尽量做到声音朗润、语言流畅,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最后,记忆是词汇积累的基础。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记忆计划,将需要学习的词汇写在卡片上,通过不断地复习巩固记忆。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在线记忆工具,如Quizlet等,通过单词卡片、游戏等形式进行记忆复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二、语法运用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准确地掌握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法书籍、语法练习册等途径来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并进行实际应用。
首先,要理解语法规则的含义和用法。
语法规则是描述语言结构和句子构成的规则,对各类词汇和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关系进行规范。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语法书籍来深入理解这些规则,并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巩固和运用。
其次,要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实际练习。
比如,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语法结构和句式,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丰富性。
同时,在口语交流中,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丰富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俗话说“三日不说口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
1、掌握技巧,读得真切感人。
?朗读是一种技能,如何把文章恰如其分地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只强调带着某种感情读得正确、清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么生动自然地读出这种感情。我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朗读“我”发现老班长嚼草根难以下咽这一段,其中“我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了…….’”一句,应带着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醒悟、自责、崇敬的复杂心情去读,语调要高,语速要快、音量要大,确有失声喊出来的味道,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读得真切感人。
那么,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呢?学好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应让学生从预习开始。实践证明,预习到位,学生学习知识就快,效率就高。因此,只有让学生课前充分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时,可指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着手,进行预习。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理解词语“狭路相逢”,相逢的双方实力如何?(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是“勇者”?(3)、为什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刘邓大军胜利的法宝?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思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脉络,感知了课文内容,并很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本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积累语言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朗读,这与我们汉语言的特点有关,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沉淀;不是机械分割后的穷究,而重在整体的体味和领悟。所以,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先生读一句,学生跟着一句。如是两三遍后,学生便学着先生的腔调,摇头晃脑地自己去读,直至成诵。当然,在关键的地方,先生还是要讲一下,但也只是:“微言大义”式的点拨,其余的先生是不管的了,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教学方法,于今已被众人摒弃,摒弃它的理由是“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且不管这些帽子扣得是否合适,但完全一味的摒弃了读,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以致当前的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他们走上社会,却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这是不是与摒弃读书与背书有关呢?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探讨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积累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知识,以及一定量的文化常识;而语言运
用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成为关键问题。
一方面,教师
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注意词汇、词组和句型的学习。
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堂
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释和讨论的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知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制作词卡、背诵范文等方式,
加深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记忆。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活动,让学生
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进行思考和表达。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班级演讲、问答互动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语言运用动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词组和句型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一
种重要形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进行自由的表达。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范文和写作技巧。
教
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评价和修改作文,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并改进,提高语言运
用能力。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
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刘勰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不仅能架设学生与课文之间感情的桥梁,而且能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感悟语言1.画面铺垫,激情促学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先进工具。
现代媒体能创设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例教学《小露珠》第一节时,我用电脑演示露珠的出现过程,因为小露珠的出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见到小露珠,但不易见其渐渐出现的过程。
学文至此,学生迫切希望亲眼目睹一下小露珠出现的过程。
于是,我利用这个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通过电脑演示将视觉效果(小露珠的出现过程)与听觉效果(小蟋蟀的叫声)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
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在此刻被化解了,降低了学习难度。
学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了乐学情绪,积极投入到文章的赏析中去。
2.音乐渲染,读中自悟一首《摇篮曲》能使你回到儿时妈妈的怀抱;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会让你热血沸腾,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同样《春天的故事》会使你眼前出现邓小平主席正领着全国人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前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音乐的独特魅力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
如《二泉映月》一文中阿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果仅凭教师苍白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领略阿炳非凡的艺术才华,体会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用电脑出示了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的塑像,并播放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二泉映月》,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二泉映月》使同学们一步步地走近阿炳,你听,那琴声委婉连绵,像痛苦的叹息,又像深情的赞美;随着旋律的升腾跌荡宕,乐曲进入高潮,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
积累·感悟·运用
积累·感悟·运用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既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手,指导学生在倾听中积累语言材料,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语义,在交际中运用规范语言,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听中积累,夯实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基础口语交际是通过语音这一实体来实现的。
一是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口语表达的前提条件。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言材料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倾听。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儿童喜欢听的话题,如童话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图画、音乐渲染气氛,创设一种特定的童话意境,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是拼音搭桥正音。
小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学会了汉语拼音,利用拼音搭桥正音,一方面能规范学生的口语语音,同时对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营造规范的语言环境。
地方方言是造成口语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
教师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讲课,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规范语言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让他们在规范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积累语言材料,为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读”是“说”的前提,“读”即“练”。
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读”,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获知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是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
《小猴子下山》一文的朗读训练,可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组课本剧,让5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轮流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节目配音,在特定的氛围中,学生把小猴子的机灵、好动和可爱以及最后空手而归的懊悔表现的活灵活现。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
教学随笔: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
府城小学邓红新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
积累仅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要最终形成能力,还必须在积累的同时加以运用。
只有通过运用才会使积累的东西融汇贯通,才会使积累下来的变成有用的东西。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些练习,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
学生进入到三年级之后,我很重视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多读多背,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掌握从“理解”这一层面提高到“运用”这一层面上,真正感受祖国文字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我觉很多用得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把握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
如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最终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小学第二学段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策略
小学第二学段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策略在小学第二学段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积累对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积累,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我更好地积累语言。
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累语言的策略。
我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故事书、科普读物等,将自己沉浸在不同的语境中,丰富词汇量,学习并吸收各种表达方式。
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还可以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写作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积累策略。
通过写作,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写作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各种表达问题,需要去查找词汇和句型的用法,这样可以使我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语言。
写作还可以帮助我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我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
多听多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多听中文,比如听故事、听老师的讲解等,这样可以帮助我熟悉中文的语音和语调,提高我对语言的敏感度。
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口语交流,不怕犯错,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记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积累策略。
通过积极运用记忆的方法,比如背诵课文、诗歌等,可以提高单词和句型的记忆能力。
我还会制作一些记忆卡片,将所学的知识写在卡片上,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去复习和回顾,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巩固。
与语言相关的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语言的策略。
参加一些语言比赛或演讲比赛,可以让我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增加语言的实际应用经验。
我还会参加一些语言俱乐部或者培训班,与其他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在小学第二学段的语言学习中,我通过阅读、写作、听说、记忆和参加相关活动等多种策略,不断地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我在语言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对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摘要】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积累对语用的重要性,指出了它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然后展开讨论了语言积累的定义与意义,包括积累词汇、短语和句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
接着分析了语言积累对语用能力的影响,指出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探讨了语言积累的实践与应用,强调了通过大量阅读、写作和口语练习来积累语言知识的有效方法。
总结了语言积累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语用能力。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用、真功夫、定义、意义、方法、技巧、影响、实践、应用、必要性。
1. 引言1.1 语言积累对语用的重要性语言积累对语用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言积累不仅仅是靠记忆大量单词和句型,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语言元素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积累语言材料、体会语用规律,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积累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量、熟悉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掌握语法结构等。
这些积累的内容将成为学习者日后语用能力的基础。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应用,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准确性和流利度,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语言积累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用规范。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使用方式、语言的含义、表达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
通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遵循不同语境下的语用规范,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
2. 正文2.1 语言积累的定义与意义语言积累是一个人通过长期学习和使用语言而逐渐积累的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
语言积累不仅包括词汇量的增加,还包括对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积累对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积累能够帮助人们对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有更深入的认识。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摘要】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建立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语言积累方法包括多听多说多读多写,通过实践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在实际交流中,语用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避免歧义和误解。
而语言积累对语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流利地交流,并且提升自信心。
在职场中,语言积累更是无比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合作、与客户沟通。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还能够提高我们在社交和职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用、真功夫、重要性、方法、实际交流、能力提升、职场价值1. 引言1.1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语言学习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他的口语很流利,很地道。
”或者“她的表达能力很强,很有说服力。
”这些赞美的话语往往都离不开对语言积累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积累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和实际运用,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而学会语用则是更高级的能力,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简单堆砌,更注重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和灵活性。
一个人能否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往往取决于他的语言积累和语用能力。
要想在语言交流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注重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游刃有余。
希望每个语言学习者都能珍惜积累的过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让语言成为我们沟通和表达的利器。
2. 正文2.1 建立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建立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在学会语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积累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起各种词汇、短语、句型等语言元素的过程。
这种积累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语言积累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语言积累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所积累的词汇、句式、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
语言积累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学会语用的真功夫。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如果词汇量不够,就会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难以理解别人的意思。
掌握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语言,避免犯语法错误。
只有通过大量的输入和输出积累语言知识,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积累词汇和句式,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地生动有趣。
语言积累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语用能力,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场合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得体和准确。
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语言表达者。
语言积累是促进语言交际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如果我们的语言积累不够,就会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通过不断地积累语言知识,我们可以更加地自如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语言积累也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语言积累,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语言积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更加有逻辑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谈三年级语言积累的几点体会
谈三年级语文积累的几点体会王晓玲中国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的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好词,好局、好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习作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
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
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
熟读之后还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
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
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积累。
语言的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经,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经。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而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如:在不同课文朗读中体现不同语言的丰富积累,如写景的文章《秋天的雨》通过多次朗读,积累一些秋天的写景词语和一些描写秋天的句子,用语言可以组织自己看到的景色。
哦,原来写景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背诵中积累: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学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都有赖于背诵。
尤其重要的是小学期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文质兼类,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育才小学李莉阅读是人生的伴侣,开人心窍,给人智慧。
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中感知,积累运用,培养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素质。
现结合本人的教学谈些具体做法。
一、要多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多读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有层次地阅读,一步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比较推敲,感悟语言规律。
可以采用“删除法”、“换词法”、“变序法”等诸多好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
三、凭借课文,练习语言运用。
以前,我们习惯于通过语言的分析理解内容,现在我们要换个思路——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语言的运用,这样更有助于理解课文,感悟语言魅力,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四、拓展迁移,形成语言能力。
语文学科中,不仅仅满足于教学过程,而千方百计设计多种联系让学生练习,使知识能顺利转化为技能,这就是迁移。
拓展迁移,举一反三是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课内课外的迁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课外延伸,提高语言素质。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外阅读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教师大胆引领学生,拓宽学习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外促内,提高语文素质。
学生的“感悟、积累、运用”不是老师讲出来,教出来的。
开放课堂,放开手脚,为学生创设更多时间和空间,以老师的满腔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和内驱力下学生才会主动获取知识,汲取养料。
关键词:积累感悟迁移运用延伸目录一、前言二、多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三、比较推敲感悟语言规律三、凭借课文练习语言运用四、拓展迁移形成语言能力五、课外延伸提高语言素质六、后话武汉育才小学李莉阅读是人生的伴侣,开人心窍,给人智慧,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要么是满堂“问”,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节课下来问大大小小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问题,有些问题根本不能启发学生思考,反而局限学生的思维,四十分钟的课堂生活,学生没有半点激情,有的只是疲于应付。
要么是满堂“讲”,老师拿着书本和教案,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孩子,教这教那,不用学生参与思考或学生思考不到结果时干脆直接端出教师自己的理解。
长期包办代替,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学生已不爱积极发言,学生已不再认真思考,他们已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
要么是满堂“做”,不必说初三、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是“题、题、题”,就是低年级的语文,也有标准化题泛滥的趋势。
“做”也是一种积累运用的手段,但是学生满堂做,一节课总是面朝书本背朝天,这样大量机械的练习又能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受压抑吗?阅读课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忽视或抽去“情”与“意”,热衷于文字上的排列结合,什么整体感知?什么积累感悟?什么迁移运用?几乎无踪无影,这样的阅读教学怎么行?阅读教学旨在多读多悟,活学活用,提高语言素质。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呢?现就结合个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
一、多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朗读。
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为现代心理学所充分肯定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
现代语言非常强调语言环境,而不是孤立的表态的词汇和句式。
在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不仅易于理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熟悉它们的用法。
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可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批评前苏联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读得太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
受前苏联教育影响极深的我国的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言堂”、“满堂灌”,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现象这些年大有好转,老师们真正开始重视阅读教学的“读”了。
阅读课中的读,是教师有指导地读,决不能是放任自流,让学生“小和尚念经”般地一味多读。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读的水平,让他们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拿朗读来说,教师指导的方法一般有:(1)帮助理解。
学生有时读得不够好,首先是因为理解不到位。
《鸟的天堂》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于是,应该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树”、“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在教师指导下,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读得声情并茂,也就真正感情到了作品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这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种人格的陶冶。
(2)激发情感。
把学生导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激起相应的感情也十分重要。
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语、过渡语、小节语等借助音乐音响或画面图片的渲染,带学生移情体验,这些都有助于感情的激发。
(3)技巧指点。
朗读不仅有理解和感情的问题,还有技巧运用的问题。
例如《长征》一文中,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是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受到的艰难险阻,而腾细浪,走泥丸是表现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时,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很多课例中,这方面指导很少,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
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因此,诸如重音处理、语调高低、停连处理、速度快慢等,教师都要作适当指点。
(4)作出示范。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示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示范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知其然”,引导理解和激发感情,更应让学生领悟读的技巧“知其所以然”。
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狐假虎威》一课,他指导学生朗读时,几次要求学生把书本放下——“看老师读”。
读狐狸对老虎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一段时,他伴之以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主要是手势),把狐狸吹牛、撒谎蒙老虎的语气、神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模仿力真是惊人,看老师读过之后,他们读得相当好,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表情也“仿”到家了。
可见, 教师在教学中善用范读, 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语声形象美, 激发学生积极地仿读和创造性朗读。
另外,要读好课文,必须有一个练习的过程。
有的老师指导朗读就指名让学生来读,就是忽视了这个练习过程。
即使被指名的同学读得很好,那也是他原来的基础好,并非教师指导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朗读指导后,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才用指名读和齐读等方式检查朗诵效果。
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例,朗读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1、正确朗读。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2、流利朗读。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告奋勇站起来汇报朗读,读得更顺畅。
3、理解朗读。
“那个小村庄,被咆哮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等重点词句画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与小组同学交流,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小组间说说、读读,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非重点部分更是以读代讲。
4、指导朗读。
(1)个人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如“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学生朗读时,只要语调表现出沉重,速度渐慢,富有感情就行了,不必刻意模仿。
(2)学生对读。
小组比赛、全班齐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比较推敲感悟语言规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
一个词语怎么用,不该怎么用,一句话怎么说是对的,怎么说又不对了,主要让学生从感性上积累、认识,凭借经验作出判断,而不是进行理性的、法则的分析。
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语文文字感性认识的日益积累,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进一步领悟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比较推敲是基本的方法。
常用的是:(1)删。
删去文中的某些语句,再跟原文相比较,从而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
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一句中的三个“都”,如果删去,句子成立。
请学生把删去三个“都”的句子跟原句相比较,可以体会到这三个“都”对表达此时此刻情感的作用。
(2)换。
把文章句子中的词语换一个近义词,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再与原文相比较。
《景阳冈》一文的篇末说武松打死老虎以后,手脚都酥软了,“一步步挨下冈来”。
这个“挨”字让学生试着换成别的词,如“踏、走、跨”,能有如此传神的效果吗?“删”和“换”是最常用的推敲词语的方式。
此外,个别场合也会用到其他方式,如:调。
调换词语的次序与原文比较。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了这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让学生把三个“为了……”试着换换次序,再读一读,看看行不行?课文的写法是层层推进,语势不断增强,展现了邱少云的宽阔胸怀,揭示出邱少云力量的源泉。
即使是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规律,而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
如《月光曲》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认识所表示的事物,从“实在”和“联想”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同。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屋子来。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学生不难发现,第一句中的事物是贝多芬看到的实在的事物,而第二句中的事物则是皮鞋匠在听到贝多芬美妙的音乐时产生的联想。
在弄清文章中有的是实在的事物,有的是联想的事物的句子,并归纳出表示联想的句子的共性,即通常用“好像”“仿佛”之类的词语予以提示。
感悟语言规律,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要比较推敲,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创设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孩子们“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积极地做”,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时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
如:讲到《第一场雪》时,教师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冬天,雪在?雪化了变成?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问答,证明已理解文章内容。
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回答就感觉富有新意了:冬天,雪在舞蹈;冬天,雪和大地在说悄悄话;冬天,雪到处找朋友;雪化了,变成了小溪,变成了春天,变成了温暖……在师生情境对话中,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答案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