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高三第二次学情诊断(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明湖中学2011级高三第二次学情诊断(A )
物 理 试 题 2013-10-22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答的得O 分。
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B .伽利略用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斜面实验是—个实际实验 c .物理学中的“质点”、“点电荷”等都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D .物理公式都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
2.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共同确定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决定着惯性的大小
C .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匀速或静止时没有惯性
D .质量越小,惯性越大,外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
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州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对应的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分别为ω1、ω2和a 1、a 2,则有( ) A .323
121R R =
ωω
B .
21
2
2
21R R a a = C .变轨后的“天宫一号”比变轨前动能减小了,机械能增加了
D .在正常运行的“天宫一号”内,体重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都不能使用了
4.如图所示,质量相同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 、b 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 ,其中b
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 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 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 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 ,可缓慢的将a 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 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应有( )
A .拉力F 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 .开始时拉力F 最大为3G ,以后逐渐减小为0
C .a 、b 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D .a 、b 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 ,而后逐渐减小到G
5.最近我国连续发射了多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预示着我国通
讯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卫星处于地球的同步轨道,假设其离地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 ,则有( )
A .该卫星运行周期为24h
B .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是g h
R R 2
)(
+
C .该卫星周期与近地卫星周期之比是32
)1(R
h + D .该卫星运动动能是)(22
h R mgR +
6.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 在水平方向的外力F 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
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
B .在1-2 s 内,物体正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 .在1-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在0-1 s 内,外力F 不断增大
7.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 ,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 ,g 取l0m/s 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 .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4
C .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 .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
8.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结一物体A ,物体处于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于原长,
现用一向左恒力F 推物体,则在物体向左运动至弹簧最短的过程中( ) A .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 .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和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9.10.(3分)如图,重物P 放在粗糙的水平板OM 上,当水平板绕O 端缓慢抬高,在重物P 没有滑动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一个正点电荷
Q 静止在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另一个带电质点射入该区域时,恰好能经过正方
形的另外三个角a 、b 、c ,如图所示,则有( ) A .a 、b 、c 三点电势高低及场强大小的关系是b c a b c a E E E 2,==>=ϕϕϕ
B .质点由a 到b 电势能增加,由b 到c 电场力做正功,在b 点动能最小
C .质点在a 、b 、c 三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1:2:1
D .若改变带电质点在a 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可能使其经过a 、b 、c 三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11.如图所示,将等量的正、负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O 点为MN 连线的中点,点a 、b 在M 、
N 连线上,点c 、d 在MN 中垂线上,它们都关于O 点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两点的电势相同 B .c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将电子沿直线从a 点移到b 点,电子的电势能减少 D .将电子沿直线从c 点移到d 点,电场力不做功
12.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 =∠CAB =30°,BC =2 3 m ,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一个带电为2×10-
6 C 的负电荷由A 移到B ,电势
能增加1.2×10-
5 J ,由B 到C 电场力做功6×10-
6 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两点的电势差U BC =3 V B .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 C .负电荷由C 到A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 .该电场的场强为1 V/m
第II 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小题,其中13~14小题为实验题,15~17题为计算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上.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10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实验中,下面哪些测量工具是必需的 A .天平 B .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 2,
所用重物的质量为200g 。实验中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 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 A 、B 、C 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
计算B 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22B
OB v gS = ,乙同学用2AC
B S v T = ,其中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同学;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 运动到B 点时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J , 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 J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14.(4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 为小车,B 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 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 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 .本实验m 2应远大于m 1
D .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1
1
m a -图像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忘记了平衡摩擦力,他测量得到的a-F 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
线 。(选填“甲”、“乙”、“丙”)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15.(12分)如图所示,是海滨游乐场里的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
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
的的总质量m=60.0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0μ=,斜坡的倾角37θ=︒。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 37︒=0.6, cos 37︒=0.8)求: (l )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大小;
(2)若AB 的长度为25m ,求BC 的长度。 16.(13分)如图所示,m A =4kg,m B =1kg,A 与桌面动摩擦因数μ=0.2,B 与地面间的距离s =0.8m,
A 、
B 原来静止.求: (1)B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2)B 落地后,A 在桌面上能继续滑行多远才能静止下来(A 始终没有离开桌面)? (g 取10m/s 2
)
17.(13分)如图所示,半径R = 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与粗糙的水平面相切于A 点,质量为 m = 1kg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从C 点运动到A 点,物体从A 点进入半圆轨
道的同时撤去外力F ,物体沿半圆轨道通过最高点B 后作平抛运动,正好落在C 点,已知AC = 2m ,
F = 15N ,g 取10m/s 2
,试求:
(1)物体在B 点时的速度以及此时半圆轨道对物体的弹力. (2)物体从C 到A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