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 湖心亭看雪》(教学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 湖心亭看雪》(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张岱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解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作者的人生哲理感悟还需要一些帮助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解析。
2.难点:对课文中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和期待。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标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讲解与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析,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5.欣赏与感悟: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领悟作者的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3、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具教具搜集西湖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师生搜集的西湖的诗展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学生回应)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探究新知(一)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二)译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人去的?引导学生明确:拏: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分析教材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
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
丰富文化积累。
2.分析学生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与方法。
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3.重难点分析积累文言词汇,继续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体会描写景色的妙处,感悟大自然的美。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正确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的情趣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采用“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应用”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采用朗读法,合作式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是有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的,优化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效地应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环节中,才能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雪”的名篇佳作导入,吸引学生,既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2.展示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目了然,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通过哪些方法来学习。
3.检查预习,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通过这一环节进行检测。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五篇第一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2、学习白描手法,了解这种写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3、仔细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国散文史上什么时候成绩最引人注目吗先秦和唐宋时期,如先秦诸子和唐宋八大家。
明清小品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二、学生介绍张岱及明清小品三、朗读课文1、请同学结合书下注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语音读准,语意读顺。
2、听录音,学生学读,尽力根据文章意境理解文意。
3、自主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如有不懂,请教旁边同学。
还不能解决的,划出来。
4、集中问题,全班交流。
可能的问题:1、痴:⑴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⑵“痴”表现了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⑶“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情境。
⑷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痴在哪里呢从哪里可看出他的痴呢“独”: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绝”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强饮”,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
(配乐朗读)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⑴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doc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新乡市第七中学李振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
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1)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在这一环节中,先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读描绘西湖名诗句。
八(上)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人物的心情和思想。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张岱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课文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宁静、壮美,展示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寓意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点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学生可能对此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4.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一、本课对主题的体现《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经典小品文,鉴于本校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以往在教授本课时主要就是以读书通文意为主,之后再简单了解下文中张岱的“痴”即可。
此次,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我再次认真研读了文件,并注意到了其中的几条精神:《改进意见》中要求语文教学“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基于对此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总体目标定为:通过张岱的作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内心追求。
但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深,我又注意到了《改进意见》中的第五条:初中教学要“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以及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这两条建议,决定选择张岱另一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根据内容及学生情况对文段进行了剪裁,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
2.体会张岱所痴之景。
3.品读《西湖七月半》片段,进一步理解张岱的“痴”。
4.总结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
我上交的教学片断是第3、4环节,我认为这两个环节相对最能体现此次的主题。
但其实1、2环节在本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才能有效地进行后面的环节。
接下来我就主要说一下前两个环节的设计。
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俱绝”、“更定”、“独”,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张岱赏雪的独特及思考为何会有这些独特的行为。
接下来是体会张岱所痴之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张岱所痴之景所带来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
导语设计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进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雾凇(sōn g)2生词注解(1)通假字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
(2)一词多义。
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①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3)古今异义。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创设情境:由西湖湖心岛的乾隆题字碑——风月无边设疑导入,请学生欣赏杭州西湖风光四季代表景观图片---春:苏堤春晓夏:曲院风荷秋:平湖秋月冬:断桥残雪学生吟诵关于西湖的诗句,师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教师补充介绍其著作。
多媒体摘要显示湖心亭介绍: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听: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把握字音及停顿,师提醒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错误读音。
2、读:学生给生难字注音并自由朗读课文。
3、译:学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句,并就疑难文句向他组质疑。
4、比:结合给定译文比较自己的差距,学习文言文翻译之法。
四、细读品悟探究课文1.一读课文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提问,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用原文作答。
全国初中语文新课程说课比赛教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复述·感受·点评一、教材分析1.作品。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五篇文言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散文。
它们风格各异,但皆笔触多姿,情思深浓,耐人品味。
其中《湖心亭看雪》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婉曲的意蕴,令人把卷难舍。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清朝顺治年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
作品描述了明朝崇祯年间一个大雪之后的夜晚,作者独撑一叶小舟在雾凇沆砀的西湖上看雪,在湖心亭上偶遇两个金陵客并与他们共同饮酒的经历。
作品通过描绘阔大混蒙、如真似幻的湖山夜雪图和湖心亭上的奇遇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个性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流露出作者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
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隐隐可以品味出亡国之痛。
作品写景笔墨混然,炼字出奇,叙事笔调潇洒,夭矫善变,大自然的奇美、作家的独特性情与汉语的神妙,三者完美交融,创造了空灵晶映的艺术境界。
2.作家。
作者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陶庵、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
张岱少为富贵公子,明朝灭亡后隐居著书,最优秀的作品是回忆前朝繁华生活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概括地说,他是一个用后半生回忆前半生的人。
前半生,他与明末的多数文人一样,打着追求个性解放的旗号,过着奢糜的生活,“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结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张岱:《自为墓志铭》)凡俗世享受,无所不至其极。
明朝灭亡后,“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
”(张岱:《陶庵梦忆序》)“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
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
”(《绍兴府志·张岱传》)从他的诗文作品来看,他对前明的眷恋是真挚的和深沉的,饱含着无限的忏悔和忧戚,其胸中猿咽,笔下泉鸣,着实令人动容。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成于晚明,是一篇山水小品,因此,对于文言字词方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这篇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二:1.从文章体裁看,这是一篇晚明小品文。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而作者张岱,算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
2.从文章内容看,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对于课文能够达到熟读成诵,能知道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品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进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淡淡的哀愁来自于国破家亡之痛,体会出对故国深深的爱。
4.教学重点:感受雪景的辽阔和美丽,在此基础上认识白描手法。
5.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中作者淡淡的哀愁。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板块式教学和主问题教学相结合。
板块式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结构清晰、过程有序;而主问题的教学思路则可以简化教学程序,深化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学习方法:对于字词采用背诵积累的形式;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采用主问题引领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采用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分为四个环节:前提测评、出示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
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导语:冬天来了,要是能下一场雪该多好啊!【出示雪景幻灯片】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岱笔下的雪,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有关《湖心亭看雪》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
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
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
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
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
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
二、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三、质疑解惑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四、师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五、精读课文
体会写景的'句子。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使学生进入情境。
能有感情的朗读。
六、思考阅读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熟读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八、课堂小结通过实话实说和焦点访谈的形式对本课作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板书设计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写景白描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