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合集下载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并接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设计、材料制备与加工、物性分析和应用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熟悉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熟悉国家的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职业诚信,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2. 掌握材料科学及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原理,材料设计、能级剪裁、性能优选的原则,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3. 掌握材料的物理合成、掺杂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原理,掌握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现有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4. 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材料物理专业在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兴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开展材料设计、制备改性、分析测试、新材料及其器件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三、核心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物理综合实验、材料热力学、材料分析方法与技术、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材料物理前沿专题等。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080402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建筑材料为特色,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四川省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三个专业方向)、材料物理和应用化学三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及功能材料本科专业,均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应用化学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授权学科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化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设立为“四川省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39个,研究所(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7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36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福建省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学院拥有多个学科,包括物理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子、通信工程等。

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就该学院的概况、教学情况、科研成果进行一些介绍。

一、学院概况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82年,前身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院秉承“爱国、求实、创新、开拓”的校训,培养了大批理论、实践结合的优秀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3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6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

二、教学情况物理学是该学院的重点学科之一,目前该学科已成为福州大学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

学院的物理实验中心是福建省高等教育实验中心,拥有物理教学实验设备总值超过4000万元。

该学院还开设了多个光学、材料物理等专业课程。

信息工程学科也是该学院的强势学科之一,学院开设了电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多个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科研成果该学院的科研成果丰硕,世界知名的《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多个国际权威SCI期刊均发表了学院教师的论文。

学院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阿里巴巴、中兴通讯、三星、华为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四、社会服务该学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多次为福建省工业园区和福建省科学馆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出色地完成了多个教育上重要的科研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五、总体评价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了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学院之一。

在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优化师资队伍、加强科研实践、推进产学研合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立下更高的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类)旨在培养较快适应现代材料行业及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较为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化学的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具备运用最新科技手段进行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分析和检测的能力,能在材料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创办于2005年,一级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以工为主、理工兼顾的新兴专业,是21世纪材料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学科。

本专业密切联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将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等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手段、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前沿内容引入到本专业教学实践中。

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动手能力强和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特色。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材料和化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需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政治理论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实践等课程。

2.本专业教学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课阶段,要求学生学好必修课程的同时,特别注重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开设了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听说训练课(Ⅰ、Ⅱ、Ⅲ、Ⅳ)和专业英语,同时设置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实验、C++、C++实验和AutoCAD等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程信息对照表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程信息对照表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程信息对照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一一对应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TH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TH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TH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TH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EN025大学基础英语(1)31EN025大学基础英语(1)31EN026大学基础英语(2)32EN026大学基础英语(2)32PE001体育(1)11PE001体育(1)11PE002体育(2)12PE002体育(2)12PE003体育(3)13PE003体育(3)13TH004军事理论11TH004军事理论11XP000通识教育实践活动22XP000通识教育实践活动22BI126生物学导论31默认必修CA001大学化学21CA031大学化学原理(A类)31CA044大学化学实验11CA032大学化学原理实验21CS902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31默认必修MA077线性代数(B类)31MA077线性代数(B类)31MA080高等数学(A)(1)61MA080高等数学(A)(1)61ME066前沿讲座11默认必修EI111电路理论32EE009电工与电子技术(D类)43MA081高等数学(A)(2)42MA081高等数学(A)(2)42ME116工程学导论32默认必修PH001大学物理(A类)(1)42PH001大学物理(A类)(1)42EE212电子技术33EE009电工与电子技术(D类)43EM210理论力学(E类)43EM019工程力学(1-理论力学部分)23MA119概率统计33MA119概率统计32PH002大学物理(A类)(2)43PH002大学物理(A类)(2)43MT222材料热力学33指定限选课程MT222材料热力学33PH028大学物理实验(1)12PH028大学物理实验(1)12PH029大学物理实验(2)13PH029大学物理实验(2)13TH010军训32TH010军训32EN027大学基础英语(3)33EN027大学基础英语(3)33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平台培养计划(必修课程)专业培养计划(必修课程)ME211工程实践63ME037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3)24无条件不做要求的专业课程(1-3学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MT222材料热力学33MA097数理方法33ME001工程图学(1)23MT000材料导论(D类) 2.52注:工科平台课程学期为1-3学期第四学期的必选课PE004体育(4)14EM020工程力学(2-材料力学部分)34TH0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3MT200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34 MT313材料化学34EE010电工电子技术(D类)实验24EI000电子电工基础(电子电工实习1)34EN028大学基础英语(4)34未通过水平考的学生必修TH009 形势与政策1MT201材料工程导论I14入选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必修其他课程按照培养计划自行修读工科平台培养计划(指定限选课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方向)2009版(适用10级、11级.12级.13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以及相应的功能材料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在材料制备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接受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各类材料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对材料制备、加工、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工程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提高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新设备方面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与素质: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健康的身心素质;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公共基础知识;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机电、制图等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4、掌握材料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材料加工制备、材料织构与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材料产品检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5、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最新科技信息与文献查询、技术文件及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初步技能;6、有研究、开发和制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相关装备的初步技能。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而且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的特色工程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国内同类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在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评价、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在新材料制备、组织结构表征、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方面能力较强;3.在材料表面工程、成型及控制技术、服役性能及可靠性评价、加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优势明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强大的师资队伍。

依托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和中澳国际轻金属研究中心,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表征和材料制备加工两大实训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二、培养目标贯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专业简介:材料物理是材料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将物理学理论与材料制备(或合成)加工、材料结构及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专业创办于2006年,是我校几个典型的理工相结合专业之一。

专业围绕的教学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材料制备、组织性能及加工;(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3)粉末冶金技术;(4)材料的检测和失效分析;(5)新型功能材料。

目前,教研室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且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或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在材料制备与改性、硬质合金及表面工程、碳材料态及纳米晶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毕业生因既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考研率达到1/4(多为985、211高校或中科院),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培养目标:培养出能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应用、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悉应用一门外语。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1.2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1.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适应自我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2.1 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2 熟悉材料的基础原理,初步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部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部门负责人:许德章专业负责人:冒国兵审核:凤权校长:王绍武制订日期:2018年9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能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金属液态成形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具体为:(1)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

(2)能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3)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专业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材料科学与高新材料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和宽泛的材料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受到良好应用研究训练、有从事实际材料设计与应用技能的材料物理专业人才。

毕业学生须掌握扎实的材料物理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材料设计及工程应用分析能力,拥有理工知识背景、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供材料物理专业普通班使用,也可提供给选择材料物理专业方向的基地班和逸仙学院实验班(物理方向)选用。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培养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国际视野,了解材料物理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4. 本专业学生除接受材料物理理论基础教育和实验技能训练外,还受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能的训练。

学生毕业后,除部分输送攻读材料物理学及材料物理有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外,其余部分适宜到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精密合金及精细陶瓷、现代建筑陶瓷、半导体材料与元器件、敏感材料、民用电器、质检和商检等工厂、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表中不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校级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见附表)附表材料物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与读写能力。

3.身心健康。

4.了解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熟练地运用材料学的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其他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前沿性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成果;具有较强的从事本学科领域高层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工艺、组成与结构、材料性质、使用性能等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材料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它既要探讨材料的普遍规律,又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1)智能材料与结构该方向研究的特点是将具有特殊性能的智能材料复合于本体材料、或制成智能构件与原有构件相结合,以形成一种具有感知和作动功能的新型智能材料结构,使结构自身具有自诊断、自控制、自适应的功能,达到提高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自适应智能材料、结构控制和损伤监测智能材料理论、智能材料在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中的应用等2)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泛指应用于一切土木工程结构或构件,并最终形成建(构)筑物的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常规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与水泥基材料、耐火材料等无机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凝土等有机材料。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并接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设计、材料制备与加工、物性分析和应用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熟悉国家的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职业诚信,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材料科学及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原理,材料设计、能级剪裁、性能优选的原则,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3.掌握材料的物理合成、掺杂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原理,掌握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现有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4.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材料物理专业在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兴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开展材料设计、制备改性、分析测试、新材料及其器件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三、核心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物理综合实验、材料热力学、材料分析方法与技术、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材料物理前沿专题等。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要求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要求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5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5个研究方向之间是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服役性能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以及材料的生产过程和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根据材料的组成形式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分为以力学性能为应用基础的结构材料和以物理、化学性能为应用基础的功能材料。

从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角度出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生物、能源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

但是,在仅仅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向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智能材料与器件、高新能源转换与储能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牵引以及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面正不断扩大,涉及材料的边缘学科将不断出现。

考研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考研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考研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面解析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使役性能及安全,环境影响及保护,再制造特性及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件的学科。

当前,材料已与信息、能源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冶金、机械、化工、建筑、信息、能源和航天航空等工业的支撑。

材料作为社会生产生必要的组成部分,早已作为一个统一的范畴进入政治家和产业界的视野,独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应用上既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及耐腐蚀等新型结构材料,也需要各种具有力、光、电、磁、声及热等特殊性能及其耦合效应的新型功能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已逐渐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

同时,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深入了解材料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性能的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材料制备过程组织演变模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计算材料和虚拟工程逐步发展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展望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微结构不同层次上的材料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材料开发:材料的复合化、低维化、智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材料加工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超精密化技术的开发等。

另外,一方面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有关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研究和解决与能源、信息相关的新兴材料,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科内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加工、基本性质及使役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023级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机械、计算机、电力电子等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能力旳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定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材料、机械、计算机、电力电子等学科基础理论,学习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材料成型构造与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质量检测与控制等专业知识。

通过教学、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知识与能力:(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旳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扎实旳生产管理知识及有关工程技术知识,并掌握一定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旳专业知识。

(4)较纯熟掌握CAD/CAM/CAE软件,以及其他信息化材料成型技术及手段。

(5)具有较强旳知识获取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具有开发材料成型领域旳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旳能力,并具有初步有关领域旳研究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学生不仅具有宽厚旳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旳工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具有如下特色:1、围绕轨道交通,根据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结合铁路重大工程建设,培养国家急需交叉、复合型人才。

将先进材料技术、先进成型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引入培养计划,培养新型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人才。

2、系统掌握焊接科学与工程旳基本理论知识,受益于轨道交通大型焊接装备技术、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旳先进焊接工程技术等学科特色优势,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源等领域等就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根据其爱好和爱好,可开设“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通过此项目培训旳本科生具有完整旳国际焊接高级技术人才知识体系,毕业时不仅具有“毕业证”、“学位证”,同步还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焊接工程,培养人才直接与国际接轨。

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和学院《关于制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行业一线需要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职业岗位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

1三、应职岗位群1、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从事土建、安装工程,完成施工组织任务。

2、工程施工员岗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工作。

3、工程造价审计员岗位:从事工程概、预算、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

4、工程监理岗位:专门从事工程项目质量第三方监理任务。

四、素质、知识、能力结构1、知识结构(1)通用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具备一般文字表达与人沟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专业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建筑水、暖、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2、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一般建筑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及事故的能力;具有2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技能;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Condensed Matter Phys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将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研究与应用性专业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4)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

5.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计算物理,高等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低维物理与薄膜技术,专业英语等课程,另外还要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

硕士生毕业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在相关企事业任职。

二、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生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光电子物理。

导师主要有石旺舟教授、赵祥永研究员、刘锋教授、林方婷副教授、唐艳学副教授、王飞飞副教授等。

2.材料物理。

导师主要有潘裕柏研究员、陈之战研究员、胡古今研究员,王涛副教授、秦晓梅副教授、刘爱云副教授等。

3.信息光学。

导师主要有冯勋立研究员、闫爱民副研究员、胡志娟副教授、赵振宇副研究员、何晓勇副研究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涉及半导体光伏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薄膜及纳米材料等科学领域的内容。

本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指导下,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分析等的基本知识。

具有从事材料设计和制备、新材料研发和新工艺开发以及生产及营销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具有继续深造或者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基本规格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

2)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物理、化学、经济及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以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的基本方法。

7)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8)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学制
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3-6年。

三、学分修读要求
需通过本专业技能考核,方能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一)通识课程①
★为学位课程)
(五)学位课程及修读要求
1.学位课程名称(列表中带“★”的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测试与分析
材料加工成形材料制备原理及技术固体物理B
2.学位课程修读要求
学位课程是本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学位课程必须要有准确的课程目标、系统的课程经验、有效的实施方案、科学的评价方式,在充分保证学时学分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切实提高学位课程教与学的要求与质量,为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六)第二专业课程证书学分要求
修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二专业课程证书,须修读本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47学分,选修本专业拓展必修课16学分,全部基础性实践课15学分,合计78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