秠大学生网緜廃理
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引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暴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成因分析1. 匿名性:网络的匿名性为网络暴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更容易进行攻击、辱骂和威胁等行为。
2. 群体影响:大学生常常深受社交网络的影响,一些不良的言论和行为在群体中蔓延,形成一种“虚拟群体暴力”的现象。
3. 网络成瘾: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失去了正确判断和处理网络冲突的能力,容易陷入网络暴力行为中。
4. 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网络暴力成为他们宣泄和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5. 缺乏网络素养:一些大学生缺乏网络教育和相关知识,对网络暴力的危害和法律意义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容易参与到网络暴力中。
二、应对大学生网络暴力的对策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网络暴力的认知。
2. 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暴力行为。
3.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处理网络冲突和情绪宣泄的方式,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4. 提高网络素养: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让他们了解网络暴力的危害和法律意义,增强他们对网络暴力的抵制能力。
5. 设置网络举报机制和有效处罚措施: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网络举报机制,鼓励大学生主动举报网络暴力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结论大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产生和蔓延,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共6页文档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并且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负面影响;对策网络时代所构建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时代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在目前网络立法监督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网上反动、色情的信息随处可见。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安全的网络环境,就会很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进而使得他们难以抵御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网络的不文明现象,甚至网络犯罪也就显现出来了。
一是网络的多元化,使得各种思想、各种价值观都出现在网络之中网络能够超地域无障碍的交流,它既是信息的集散地,又是信息的垃圾场,各种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垃圾信息都混杂其中,从而产生网络“信息污染”现象。
在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网民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前所未有的冲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掌握着网络信息的关键技术,网络正在成为灌输西方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工具。
我国作为技术上的“后起国”,在网络信息中,维护教育主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防止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其任务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
大学生网上言论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上言论状况调查问卷1、您所在学校名称:【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的性别:【单选题】○ A.男○ B.女3、您所学专业:【单选题】○ A.人文社科(非新闻传播学专业)○ B.理工科○ C.新闻传播学专业4、您的学历: 【单选题】○ A.专科○ B.本科○ C.研究生5、您每天上网时长是:【单选题】○ A.5小时以上○ B.2~5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内6、您每天在网上进行信息获取及交流的时间大概有:【单选题】○ A.5小时以上○ B.2~5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内7、您获取讯息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 【多选题】□ A.手机等移动设备□ B.电脑□ C.报纸□ D.电视□ E.人际交流8、您是否觉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单选题】○ A.是○ B.不是9、如果离开网络,您是否会感到寂寞空虚冷:【单选题】○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会10、您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评论的频次:【单选题】○ A.经常,很多事都想说上两句○ B.从不发表评论○ C.依情况而定11、您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时是否会受到其他言论的影响:【单选题】○ A.影响比较大,经常因为其他言论改变想法○ B.没什么影响,和网上大多数观点不一样时也会自由表达○ C.视情况而定,会参考其他合理的言论12、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校园信息:[多选题] 【多选题】□ A.微信公众号□ B.同学聊天□ C.学校微博账号□ D.校论坛□ E.学校官网13、您较多通过以下哪种设备关注校园信息:【单选题】○ A.电脑○ B.手机移动终端14、您一般会关注哪些校园事件:【单选题】○ A.校园突发性危机事件○ B.其他重大事件○ C.以上多数和学校相关的事15、对于校园事件的讨论,您一般出于什么目的:[多选题] 【多选题】□ A.和自身接近性的无意识讨论□ B.提供合理意见的驱使□ C.情绪发泄16、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对校园事件进行传播:[多选题] 【多选题】□ A.即时工具进行交流□ B.口头传播□ C.公众号文章转发□ D.转发微博文章转发17、您认为目前有关高校网上言论状况怎么样:【单选题】○ A.较好,基本没有负面内容○ B.负面内容较多○ C.有负面内容,但整体上有序18、您觉得校园发生危机事件时,学校应对如何:【单选题】○ A.迅速,能及时发布公告○ B.形式上的口头应对多,对事件相关信息公开较少○ C.不清楚19、您认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素质)怎么样:[多选题] 【多选题】□ A.素养较高,较理性□ B.不理性,情绪性言论多□ C.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等能力不足20、您对学校网络舆论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1. 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
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
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一些男学生说:“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
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因为不必负责任,谁也不知道你是谁”。
表l显示,在网上不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出现有840人,占33.3%。
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
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等人还提出一个观点: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研究发现,网络虽然被称为一个虚拟的环境,个人可以在其中随意地变换自己的面貌,甚至产生数个不同的网络自我,但事实上,这些自我的背后都隐含了相同、稳定的潜在特质。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周伟立副教授经过实验认为,网上行为取决于使用者对使用互联网的评估,而非互联网特性。
网络与其他环境一样,不能与环境中的主人翁的观感、态度和价值分割开来。
2. 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占41.9%。
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这是课题组成员亲自到学校机房长期考察的结果。
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一到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
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讨论课上,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
表1表明,自己认为“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604人,占24%,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有716人,占28.4%。
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2021年第37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7 N o.32021 (总第177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7)文章编号:1673-1646(2021)03-0110-04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双维1,郭翀2(1.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英国伦敦N W10P T)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社会治理的热点㊂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对培养个体社会治理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传统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陷入被动状态㊂因此,亟需探索新环境下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对策,构建新体系㊁打造新格局㊁发展新理念㊁创造新气象,为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㊂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网络治理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1.03.021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G o v e r n a n c e o f N e t w o r k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o fY o u n g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N e wE r aS H U A N G W e i1,G U OC h o n g2(1.S c h o o l o f S o f t w a r e,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T a i y u a n030051,C h i n a;2.D e p a r t m e n t o fA n t h r o p o l o g y,U n i v e r s i t y C o l l e g e L o n d o n,U KL o n d o nC a m d o n,N W10P T)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e w m e d i a,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f o c u s o f s o c i a l a t t e n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g o v e r n a n c e.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g o v e r n a n c e o f 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o f y o u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p l a y s a p o s i t i v e r o l e i nc u l t i v a t i n gp e r s o n a l s o c i a l g o v e r n a n c ea b i l i t y.H o w e v e r,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g o v e r n a n c e s y s t e ma n dm e t h o d s c a n n o l o n g e rm 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g o v e r n a n c e o f y o u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o p i n i o n.T h e r e f o r e,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e x p l o r en e w m e a s u r e so f 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g o v e r n a n c ei nt h e n e w e r a.B u i l d i n g n e w s y s t e m s,c r e a t i n g n e w p a t t e r n s, d e v e l o p i n g n e w i d e a s a n d g e n e r a t i n g n e we n v i r o n m e n t w i l l p r o v i d e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g o v e r n a n c e o f 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o f y o u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K e y w o r d s:y o u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n e t w 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n e t w o r k g o v e r n a n c e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与报纸㊁广播㊁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突破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信息载量大㊁传播速度快㊁交互功能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的需求㊂马歇尔㊃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1],人的思想和行为会通过媒介进行传导,网络舆情也会最终由人的组织和参与而得到表达㊂互联网正逐渐成为舆情的 暴风眼 ,网络舆情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社会治理的热点㊂研究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逐步引导其参与舆情治理,对国家稳定㊁社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㊂*收稿日期:2020-12-04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教育专项):构建新媒体共享社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2018Z S S Z0010);山西省社科联2019-2020年度重点课题: 互联网+共青团 模式团组织政治功能实现研究 (S S K L Z D K T2019066);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2020Y Y142)作者简介:双维(1979-),男,讲师,硕士,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㊂1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的积极意义早在古代就有民众对统治阶级的舆情表达,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凝聚了人类对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望㊂进入现代社会,国家更加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㊁整理和分析,民众舆情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㊂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舆情的收集逐渐向用户众多㊁操作简便的网络方向发展,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媒介正在成为社会舆论的采集器和放大器 [2]㊂网络舆情治理和思想政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明辨是非和理性对待㊂青年大学生思维敏捷㊁网络活跃度高,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其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网络治理,培养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责任感,对锤炼自我尽快成长有着重要意义㊂1.1构建协同思维,打造治理捷径从参与网络舆情行为来看,青年大学生依法行使权力㊁合理表达诉求是和社会良好互动的过程㊂大学生一方面要站稳政治立场,努力学习相关治理理念,培养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国家提供的政务平台建言献策,为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参考,从而实现网络治理和青年大学生自治的协同发展理念,积极打造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㊂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发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内容显示:到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8.47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六成,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㊂[3]以上种种数据表明,随着网络政务的普及,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政务发表个人舆论,对社会治理建言献策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基础㊂1.2利用媒体技术,提供社情民意网络时代,大数据技术使得信息推送㊁收集更加便捷,网络舆情相比较传统途径变得更加重要㊂ 数据技术催生的大数据舆情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资源㊂ [4]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整体素质高,是网络舆情参与的重要力量,网络载体给他们提供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意愿的平台,他们通过网络能及时㊁有效地将自己所思所想传达给公众,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也使得网络舆情迅速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信息资源库和重要参考库㊂ 新冠 疫情期间,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青年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体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转发㊁有序参与,通过网络建言献策㊁抵制虚假谣言,成为网络治理的新生力量,种种行为既体现了一个大国公民应有的素质,也证明了新时期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㊂1.3发挥监督功能,规范公共秩序人类对公共社会怀有秩序良好和幸福美满的最基本期望[5],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公平正义的良好秩序㊂网络舆情监督,就是通过信息载体以及网络平台对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等牵涉民情㊁民意的诸多事项进行评议和监督的过程㊂网络舆情在合理㊁合法范围内具有监督㊁纠正事物秩序之功能,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有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能力,达到更好地规范公共秩序的社会治理初衷㊂青年大学生利用所学专长,搭建网络平台,参与网络舆情监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㊂1.4弘扬积极能量,增强公众信任积极的网络舆情首先要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对社会治理做正面宣传,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还要有公众的积极响应,响应越热烈㊁肯定越积极,正能量网络舆论就会自然形成,它和社会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和谐统一㊂ 新冠 疫情期间,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网络号召,从忐忑惶恐到临危受命,积极参与返乡防疫战争,主动迎接挑战,贡献聪明才智;从居家隔离到网络参与,主动分享网络志愿服务,积极发挥向上向善强大力量;从遵守规则到创新治理,利用所学专长积极开发网络体温监测平台,服务社区服务社会㊂种种行为体现了青年大学生对政府的极端信任,也展示了青年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积极诉求㊂2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青年大学生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具有知识水平高㊁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此,在遇到网络舆情时,往往喜欢 打破砂锅问到底 ㊂现有的舆情治理体系在不断调整和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因为一些传统制度和守旧思想等因素的存在,造成舆情治理和青年大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㊂2.1 消极教条 治理观念:放弃主动引导,丧失良好机会现实社会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舆情,尤其是比111(总第177期)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双维等)较敏感的话题时,不少舆情工作者总是喜欢 家长式 做法处理问题, 一刀切 快刀斩乱麻 ,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贴 添麻烦 惹是生非 的标签,这种片面的引导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暴露了其刻板和消极的舆情治理观念㊂青年大学生人生观㊁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并稳定发展的关键阶段,极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种观念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仅不能取得成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也导致了舆情治理陷入被动㊂2.2 高度分工 管理模式:简单垂直对口,工作缺乏合力大学生对网络舆情引导和治理归口部门认识存在认知狭隘问题,简单认为属于宣传部门管理范畴㊂深入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这种认知,主要受到 对口管理 模式的影响㊂这种模式其实是在社会分工精细化㊁专业化的背景要求下而产生的,本质上促进了单项工作的效率,但是,高度的分工也会造成工作沟通的壁垒,难以将资源形成最大合力㊂现实情况也证明,青年大学生的舆情治理工作也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往往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㊂2.3 经验主义 应对方法:治理手段滞后,缺少创新能力目前,针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主要做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提升大学生政治站位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另一方面,实行以预防为主,重在疏导的应对方法㊂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舆情预见不足,大量工作集中到了疏导阶段,导致工作被动㊂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舆情治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按照 以往做法 就有可能逐步丧失主动,丢掉舆论话语权,舆情治理陷入被动境地㊂2.4 定位边缘 舆情队伍:专职化程度低,缺乏专业力量目前,舆情管理相关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从事网络舆情专项工作的人员偏少,大多数为兼职人员,甚至身兼数职,缺乏专业人才对舆情监控和治理的深入研究;针对舆情队伍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培养,从而导致工作队伍能力欠缺,遇到突发事件舆情往往不能及时应对;能够承担舆情管理的部门不少,专门设置舆情管理职能机构的却不多,舆情管理职能普遍处在被忽略的尴尬位置等㊂ 传统的官僚化舆情工作队伍,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弊病重重 [6],建设一支专业化舆情队伍势在必行,通过发挥其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 过滤器 和 催化剂 的作用,有效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㊂3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对策网络舆情是复杂多样的意识形态体现,它对青年大学生极具挑战性㊂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舆情对青年大学生人生观㊁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起到积极作用,消极颓废的负能量也在不断挑战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防线㊂探索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对策,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㊂3.1保持常态, 三力 合一:构建网络舆情新体系青年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治理绝对不是简单的 一刀切 ,而是一项长期的㊁细致的工程,要形成完善体系,用坚定的执行力㊁向上的引领力和强大的控制力来掌握舆情治理的主动权㊂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方法,着力搭建执行力㊁引领力和控制力 三力 合一的网络舆情新体系㊂执行力是指理解和领会行为意图,达到和完成预期目标的动手能力㊂公共网络舆情的常态化㊁复杂化和隐蔽化对其治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作面临极大挑战㊂良好的舆情治理体系一是要 早 ,抓住突发事件前夕的 空白期 ,做好前置预警机制;二是要 快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果断处理,坚决执行,把负面舆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㊁执行能力强的核心团队,能够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法规㊂引领力是指利用载体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大学生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能力㊂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体系正处在最关键的定型期,抓好这个关键节点对提升青年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积极意义㊂因此,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树立青年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发挥引领力 定海神针 的作用㊂控制力是指通过理性判断和执行达到控制人的活动的一种能力㊂青年大学生在参与舆情过程中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从而产生不良社会心态㊂深入研究青年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成因,建立预警机制,对于规范网络行为,传播正向舆情有着积极意义㊂211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3.2形成联动,多方参与:打造网络舆情新格局高校在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情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就其复杂性而言,单纯依靠高校治理显而易见有些力不从心㊂十九大提出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7],这给当前形势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指明了方向㊂政府 网络媒介 高校要形成联动机制㊁常态沟通,在应急治理中要信息互通㊁资源共享,搭建一个张弛有度的网络舆情防控治理体系㊂网络舆情治理不仅需要政府㊁新闻媒体和高校的多方联动,更需要全体民众㊁学生团体等多元化因素的参与作为有益补充㊂高校要善于利用资源打造网络教育 微平台 ,借助平台发声,传递网络正能量㊂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参与者,需要积极参与舆情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发挥正能量㊂ 意见领袖 在舆情传播中具有极强的组织力㊁号召力和影响力,也是多方参与的舆情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㊂青年大学生通过参加平台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网络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网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同时,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使命和担当,争取实现自己在网络中 意见领袖 的升华㊂3.3与时俱进,主动投入:发展网络舆情新理念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应用技术越发成熟,技术的革新给媒体平台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媒体逐渐由单一输出功能向多角色开放互动功能转化,用户体验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体现了新媒体不同以往的社交特质,舆情处理模式从简单应答向主动输出㊁多向互动转变㊂从某种意义上讲,从 等着 被动到 跑着 主动,新媒体推动了舆情应对思维的转变㊂在舆情治理上,我们要积极转变思维,更新舆情治理理念,思维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要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占领舆情引导制高点,将传统被动应答处理向主动介入模式转变㊂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开启了新的网络舆情治理局面㊂它可以实现针对性数据挖掘,突破传统面对海量信息无能为力的壁障,为抓住突发事件前夕的 空白期 ,解决舆情研判㊁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㊂这也要求舆情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虚心接受学习新鲜事物,对传统经验和方法进行创新,针对舆情治理中预见性不足㊁响应慢㊁科学性差的环节进行有效改进,逐步建立满足新时代舆情治理需求的完善体系㊂3.4关心关爱,内涵发展:打造网络舆情新气象风清气正㊁积极向上的网络新气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㊂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其在舆情治理中起到急先锋和排头兵的作用㊂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治理中要遵循党和政府相关网络治理的规定,加强学习,规范言行,将治理网络不良行为转化为思想自律和行为自律;同时还要主动承担网络志愿者服务工作,带领青年群体文明上网,积极营造良好氛围㊂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㊂针对从事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偏少㊁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要在政策激励和待遇保障上下功夫,出台相关规定保障工作人员从业数量不减少㊁工资待遇不降低以及后勤物资配套不缺乏,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在工作上支持,尤其要重视队伍培训和内涵发展,在工作中注重创新,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将平面的文件任务转化成立体生动的课题项目,通过可行性论证,借鉴国内外经验,制订具体实施方法和预期获得的成果,将刻板枯燥的事务工作向研究型课题转变,推动项目生根落地,以项目带动效率和成果最大化,推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㊂参考文献[1][加]马歇尔㊃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唐庆鹏.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理性审视㊁现实困境及政策趋向[J]电子政务,2015(2):46-53. [3]于朝晖.C N N I 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19(9):30-31. [4]荣婷,刘锐.基于舆情的社会治理刍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8(6):43-49.[5]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康丽丽,唐庆鹏.青年大学生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J].电子政务,2017(6):57-62.[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311(总第177期)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双维等)。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论文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论文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网络的利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
2. 方便的信息获取: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学术研究成果等信息,帮助他们保持对社会和学术前沿的了解。
3. 拓展交流机会: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与互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4. 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网络的弊1. 上瘾问题:网络的内容琳琅满目,使得有些大学生易沉迷其中,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和学业,甚至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2. 隐私泄露风险:在网络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如果不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就有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的风险,造成个人安全问题。
3. 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上不乏不良信息和不良影响,例如不健康的音频、视频,以及不良的学习、生活态度等。
如果大学生无法正确辨别和过滤这些信息,就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4. 分散注意力:网络的多样性与碎片化特点,使得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业表现。
三、应对策略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利益,同时避免其弊端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1. 理性使用网络: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明确网络的正面作用和功能,并且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
2. 提高网络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必要的,他们应该学会识别和过滤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生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 需要学会筛选,选择对自己 有价值的资源,避免被无关 信息干扰。
我们可以将网络上的各种资 源进行整合,如制作电子书 、收藏网页等,以便日后查 阅和使用。
谢谢大家
足了大学生的休闲娱乐需求,对大学生学习的 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 性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 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 术论文、电子书籍等,大大 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和范围。
网络对学习方式的影 响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使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 为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分心 和依赖网络的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1 网络学习的影响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
网络社交的影响
2
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
网络社交平台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便捷,扩
率。
大了社交圈子,但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虚拟化,
影响现实社交能力。 3 网络娱乐的影响
网络游戏、电影、音乐等丰富的网络娱乐内容满
在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的 价值取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更加重视自我实现,追求 个性化和多元化。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 的传播
网络作为传播工具,能够快 速、广泛地传播各种价值观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 响。
06 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 源
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分类
网络资源的筛选
网络资源的整合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学 习资料、娱乐内容、社交平 台等,合理分类有助于我们 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网络对学习效果的影 响
网络的便利性和实时性可以 提高学习效率,但过度依赖 网络可能导致浅层学习和缺 乏深度思考。
03 网络对大学生社交的 影响
2024年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号―8号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历史数据查询比较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中,样本总量为200份,实获有效样本195份,有效问卷率为97.5%。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共涉及青岛科技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200名学生,60%为男生。其中艺术学院学生40名,经济与管理、传播与动漫、自动化与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数理、中德科技、外语等8个学院160名学生。
(3)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
68%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32%的同学使用电脑上网,还有14%的同学使用多种工具上网。根据数据分析,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人们以往主要依赖报纸、电视的信息接受方式。如今电脑及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校园网络环境的优越及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的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对大学生来讲,寻求信息的深度性并不是他们的唯一要求,恰恰信息的广博和便捷才是他们的追求。因此,网络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同学对电脑的作用有比较科学的认识,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的观点,英语种。种原因不能接受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多接触、多了解、多使用。
2、不同班级对上网的爱好程度
综合调查问卷,经计算得出柱状图②
调查显示,超过93%的同学都有过上网的经历,其中的大多数喜欢上网,也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不感冒,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经对比发现,成绩优秀的同学对电脑的兴趣要略低于其他两类同学。同时发现,普通班的同学对网络的兴趣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第一位。
四、针对大学生上网现状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关于某一特定话题或事件的广泛传播和讨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各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浅析。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和视野网络舆论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到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事件和观点。
这些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和世界,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
二、塑造了大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网络舆论中充斥着各种情感色彩的言论和评论,这些言论和评论不仅能够触动大学生的情感,也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一些正能量的舆论可以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而一些负能量的舆论则可能导致他们心灰意冷。
三、引导了大学生的行为和选择网络舆论中对于各种事件和问题的解读和观点会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选择。
一些热门话题的讨论和引导会使大学生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做出不同的选择,甚至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舆论?如何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客观看待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平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里都能够得到表达。
大学生在获取信息和看待事件时,应该客观理性,不偏不倚地对待网络舆论中的各种观点和言论,以免受到一言堂的影响。
二、增强思辨能力面对网络舆论中的各种信息,大学生应当增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不轻易被舆论引导和左右。
在接触和参与网络舆论的大学生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保持清醒头脑在网络舆论的信息洪流中,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对待各种信息和言论。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 引言1.1 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和扩散的公众舆论。
它主要是指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和表达的公众观点和看法。
网络舆论具有即时性、公开性、交互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可以快速传播并引发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网络舆论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舆论形势和公共事件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力。
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
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可能受到影响。
了解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舆论,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的集合,是对人生、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总和。
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网络舆论可以带来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时事和各种观点。
通过网络舆论,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网络舆论也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平台或者个人可以通过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念或者意识形态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些消极的、错误的信息,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形成错误的观念,对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浅析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的解决方法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浅析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的解决方法【摘要】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在当下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传播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监督管理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未来应继续对网络行为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的问题,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网络异常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网络道德建设、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行为规范、监督管理、重要性、未来指导。
1. 引言1.1 网络异常行为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网络异常行为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规范、不符合道德伦理、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异常行为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异常行为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疏忽学业,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网络异常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大量使用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逐网络虚拟世界,会使大学生缺乏现实世界的交际和体验,导致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网络异常行为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导致大学生陷入法律风险和道德困境,给个人和家庭都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异常行为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异常行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者,也是行为规范的引导者。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其网络行为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及措施摘要:民粹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自产生以来,就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生活之中。
新世纪以来,民粹主义借助网络技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依附力极强的社会思潮并对大学生群体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为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工作领导权”,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一、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形成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乃至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民粹主义更是与网络相结合,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网络民粹主义。
而网络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大学生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表达来自国内外热点事件、教育问题、或者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由此,网络民粹主义的触角悄悄地在大学的校园里蔓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
对于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而言,其兴起原因包括: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网络的普及等。
(1)、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传统思想对大学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老子平均主义的经济思想,儒家民本主义政治思想,墨家的劳动观念等思想根植于大学生的头脑中,为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随着市场近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相继出现且愈演愈烈,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大学生渴望改变,但是又屡受打击,这种现状也为网络民粹主义在大学的渗透提供了契机。
(2)、网络的普对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网络的普及是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直接原因,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选择网络作为载体,与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第一,网络的话语自由性。
网络民粹主义主要是用激烈、不理性甚至恶毒的语言来质问他们所认为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事件,但在网络中美没有法律制约人们的话语权。
而且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网络监督管理法律体制不够完整,使得大学生可以肆意发表网络意见,却不担心承担法律责任。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施方案
网络伦理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网络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施方案,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
一、教育目标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网络伦理素养的现代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中的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具体来说,教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
4. 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二、教育内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如诚实、尊重他人、公正、正义等。
2. 网络法律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
3. 网络社会责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世界观。
4. 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防范网络攻击和诈骗等网络安全问题。
三、教育方法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网络伦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网络伦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4. 网络伦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网络伦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
6. 网上调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网络伦理的看法和态度。
大学生网络言论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1.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言论的认识,明确网络言论的责任与法律约束。
2. 培养大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安全素养。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网络言论相关案例资料3. 网络言论法律法规知识4. 网络文明公约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强调网络言论对个人、社会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网络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主题讲解1. 讲解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法律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言论自由并非绝对。
2. 分析网络言论的法律约束,包括但不限于侵权、诽谤、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行为。
3. 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
4. 结合案例,分析网络言论不当行为的危害,强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网络言论不当行为的典型案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
2.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反映了哪些网络言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行为?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网络文明公约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网络文明公约》,强调公约中的各项规定。
2. 学生讨论:如何践行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守法的网民?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网络言论的严肃性和法律约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网络言论方面的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网络文明,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评价学生对网络言论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到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3. 通过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本次班会的效果,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论网络休闲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网络休闲对大学生的影响(一)网络带来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网络中,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他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一些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二)网络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使利,大学生利用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在网上购买教材、衣服、电脑等,也可以在网络上交易二手商品;还可以在网上为自己手机充话费,更改电话服务套餐;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视频和远方的亲人面对面的交流。
(三)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过去,学生基本上从老师及课本上获得知识;查阅资料,往往只能到图书馆才能实现。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扩增,各高校图书馆资源都十分紧张,压力很大,并且图书馆到了下班时间,就会闭馆,所以许多同学很难能及时查询到所需资料。
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因特网及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件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
(四)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可以通过招聘单位的网站了解一些招聘信息,通过发Email的方式同招聘单位取得联系。
这样,大大减少了应聘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开支,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五)网络带来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网上交友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方式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网友可以直接交流思想,使个人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推心置腹,又可任意调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缓解了生活中交友的心理压力,扩大了交际面。
但也有消极影响:第一:网络上网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行为会对大学生生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以及长时间的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对网络依赖、喜欢打游戏,对网络产生孤独、网络自我认同混乱以及网络及时的疏导,长期积累,就会导致不好的习惯。
第二:网络的问题不良语言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影响,严重会不利于成长,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更为严重,心理上,会让其失去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不足机会难,危害性非常之大。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由、危害与防治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由、危害与防治
孙青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网络成瘾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公害,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腐蚀校风学风建设的根基,成为日益突出的教育难题和社会难题.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形成网瘾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防治对策,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孙青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防治 [J], 余艳英;何丰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J], 孙慧阳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造成身心危害的防治 [J], 张皓
4.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防治 [J], 丁兆叶
5.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防治 [J], 丁兆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李林来源:《理论导刊》 2015年第8期李林(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由社会转型矛盾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情的一种立场、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开阔文化视野、促进政治参与、激发了爱国情怀,又曲解正确认知、冲击科学信念、加剧了极端行为。
为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引导网络民粹主义的着力点应在于:管好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管好阵地,以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管好队伍,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18-04作者简介:李林(1989-),男,安徽固镇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衍化的新形态,其对热衷在新媒体世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使高校舆情中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在2014年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工作领导权。
”[2]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创新,弘扬和吸纳网络民粹主义的正面价值,抵御和抑制其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于大学生“网德”建设的伦理思考
Ethical Thinking on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Morality'Development
作者: 范松仁
作者机构: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页码: 29-33页
主题词: “慎独”伦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道德建设
摘要:'慎独'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道德主体的内在道德自律和崇高道德境界,对于克服和消解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价值.借鉴'慎独'伦理精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该在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语言、网上交友、网络行为等方面坚持'慎独'.。
大学生上网利于弊
大学生上网利于弊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
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
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时候,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
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就要合理的看待网络。
利: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
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互联网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大学生内在的潜能。
弊: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团
会
心
得
姓名张正海
专业班级信管10-1
学号 1010030128。
大学生网络社交利与弊
对大学生网络交际,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积极引导,鼓励那些从不上网的学生学会上网,学会使用网络邮件、校友录、BBS等,学会从网络上获取知识资料和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数字时代的真正大学生。但是对于那些迷恋网络交际,并且已经因此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精神世界的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就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帮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2.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应该多了解和积极参与网络人际沟通,加大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思政工作者能利用发达的传媒技术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用计算机合成技术和模拟技术,通过文字、声音、画面、人物的编辑,制作各种多媒体教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一方面认同大学生网上交友获得友谊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立足社会现实,用理智的眼光正确看待网上世界,使网上的朋友资源成为大学生培养多方面素质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有益补充。在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另一种形式的人际沟通模式,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形成,可谓相得益彰。其次,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具体的思想工作。网络的虚拟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思想的真实性,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最后,大学教师们还应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认真备课,并且在备课时注意学生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推出精品课程,吸引学生走入课堂,不再迷恋网络。最近教育部正积极推出的网上精品课程,这也是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一种积极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
当互联网以其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将地球连接成“地球村”时,每个网民成为地球村的平等公民,互联网 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中蔓延、伸展着,它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 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疆界”、真正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及 “无限关涉”。
网络迷恋心理障碍 :网络色情迷恋 、网络交际迷恋 、网络游戏迷恋 、网络恋情迷恋 、网络信息收集成 瘾 、网络制作迷恋
h
15
主要是指希望通过上网获取大量信息、网上娱乐、网上人际交往来提高或改变自己,但上网未能解除孤独 甚或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或反而因为触网而引发孤独感的不良心理状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80%的信息 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身体语言中的眼神、姿势、手势等传达的,网络所能给的只能是键盘、鼠标和显示 器所造就的书面语言。
4、网络恋爱型 (flash:当爱已成“网”事)
h
8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课堂和书本给予的知识,因为这和海量的 网络信息比起来,其使用方法和新鲜程度显然要落后得多,书架上一 本一本寻找的龟速怎比得上鼠标的轻点快捷。许多大学还购买了一 些专业资料网站的使用权,“中国期刊网”、“方正维普”、 “ARL”、“Kluwer Online”等资料库已被很多学生所熟悉并使用 ,在这里可以精心研读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吸取来自国内外研究的最 新成果。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而是主动的信息处理器 ,他们从各种渠道主动参与和得到立体多媒的相关知识。随意采集 信息、加工知识和整合思维;网络上的自主学习方式,已经成了年 轻人追求的时尚
h
12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1、网络恐惧(flash:网虫病毒) 2、网络迷恋 3、网络孤独 4、网络成瘾
h
13
大学新生特别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或接触很少,进入大学后面对色彩 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书籍、电脑软件,瞧着周围的同学熟练的使用电脑,自由地浏 览、聊天时,一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茫。
h
4
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怪杰”,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 隐匿或篡改:一个白发老翁可以发布电子讯号将自己伪装成红颜少女,强盗亦可自称警察而难被发觉,甚 至就象比尔·盖茨的那个玩笑:“在Internet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h
5
网上的信息不为某一个人独有,而是平等地属于每一个网民。互联网的这种特点,使网民的意识和思维进 一步走向平等和双向沟通,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也更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但是,网络也是一个彻 底“民主”或无政府主义的地方,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
另外,一些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大学生也有这样的障碍,他们对网络的畏惧主要是害怕跟不上网络的快速发 展,怕掌握不了新的网络技术而被淘汰。
h
14
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如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 信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个人生理受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 受到严重影响。
h
6
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特点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1、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2、急功近利心理。 3、发泄欲求。 4、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
h
7
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类型
1、知识信息型
2、娱乐游戏型
3、人际沟通型(flash:寂寞的时候上网来找我)
第九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
h
1
网络的特征
1、开放性 2、全球性 3、虚拟性(flash:别以为上网我就不认识你) 4、身份不确定性(flash:网虫奇遇) 5、平等性 6、非中心化 7、个性化
h
2
(1)对用户开放。互联网是一个对用户充分开放的系统。在这里, 不分国家、种族、贫富、性别、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你具备 上网的硬件条件,就可以上网,去体会网上冲浪的乐趣。
h
10
据调查,46%的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进行人际交往。大学生充分利用 BBS、论坛、QQ(MSN)、IP、Email等形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在好 奇心、求知欲等的驱使下,大学生在交往内容上一般没有太多的局限 。虽然学习和爱情是大学生永不厌倦的话题,但话题绝不局限于此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作为很好的谈资,兴之所至,信马由 缰。尽管网络交往广阔的交互空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 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压力,但是,这把双刃剑也消耗了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扰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造就了一大批“网虫 ”。
(2)对服务者开放。互联网正是通过对服务者开放,为用户提供一 个开放的接入环境,从而使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自愿地 、轻而易举地为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开放性,是互联网 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源。
(3)对未来的改进开放。互联网的关键概念在于,它不是为某一种 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
h
9
只要输入电影名或歌曲名,轻点鼠标,数秒内就可以欣赏到自己想看的电影或想听的歌曲。这种菜单式的 生活享受正是无所不能的网络所提供的。
和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网络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因此,游戏网站也是大学生们 经常光顾的地方。
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相反却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了网络娱乐 与游戏。
h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人们发现了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网恋。网 络世界的交友模式与现实社会中的恋爱交往模式有某种的共同点, 再加上因为网络匿名性的特性,容易使彼此互不认识的男女双方很 快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进而发展为相互心灵上的依赖关系,都是 促成网络恋爱快速发展的原因,使得网络上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 网络恋情不乏喜剧收场,但蓄意网络犯罪也不少 .
h
16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
1、要有正确的网络认知。
2、要自律。
3、寻求心理治疗。
h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