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一五”计划的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其原因在于: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中国要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 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先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而且工业资 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 援,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此,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基地,长
岳 麓 版 历 史
【答案】
A
第四单元 【例2】 (20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
)
岳 麓 版 历 史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例1】 (2008·江苏·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 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 考查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解 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下面的时间“1953年”,根据这一时间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社”应是实行改造后的农 业生产合作社。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的组织, 不符合“农民”这一条件。C项是1958年建立的,D项出现 于20世纪70年代末。
岳 麓 版 历 史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4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B.优先发展重工业C.生产关系改造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D.工业分布畸形【答案】 B【解析】重工业所占比例为38.4%,远远超过其它部门所占比例,这体现了我国在建国初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2.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里的“一桥”建成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二五”计划期间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B【解析】“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 A【解析】B项是1960年冬,时间不符,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4.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B.对农业进行改造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答案】 B【解析】1953~1957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5.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发生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和方针,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八大精神的是()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的内部矛盾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是实事求是的大会,而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实际。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字导学)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字导学)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导学基础梳理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问题思考1.“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1)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十分不全。

(3)中国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问题思考2.如何正确认识“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并强调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为特征。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①1953年,开始从方面入手,逐步按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②后来,改变为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采取、限制和的策略,将其纳入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问题思考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面的表格把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 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
A.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 C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 项错误;实现工业化是长 期过程, B 项错误; 1958 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 D 项错误。
答案 C
5.如图反映了我国(
)
A.1949 年的情况 C.1953 年的情况
B.1952 年的情况 D.1956 年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 据绝对优势,这应是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才出 现的状况。
答案 D
6.下列关于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工商业政策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解析
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起来,故 A、C 两项错误,D 项正确。人民实现了当 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B 项错误。
答案 D
8.1958 年 5 月 27 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 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 时在( )
答案 B
9.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 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 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 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概括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并会总结其经验教训。

2.培养学习宏观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3.学会如何让处理主观热情与客观条件的关系,理解正确政策的重要性。

重点:过渡时期及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三大改造的特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知识链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1949年10月——现在)1.1949年10月----1956年底(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2.1956年-----1966年曲折发展时期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4.1978年------- 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法指导:主要把握三大问题 1.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什么?2.曲折是什么?3.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A级【知识梳理】1、背景: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理论上④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4、成就:1957年底①初步建立了②形成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B级探究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问题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特点:1、优先及交通运输业2、重点发展区域在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由私到公)A级【知识梳理】1、三大改造的目的:为了,早日建成2、性质及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①在中国基本确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提示
史论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设总路线
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 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
“大跃进” 大炼钢铁
态环境严重破坏
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
人民公社 “一大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 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 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 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
基本史实。 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
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成就和失误。 总结其经验教训。
3.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图解识记
思维点拨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 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 之间的矛 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讲解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讲解
(五)三年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年)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1.目的: ①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措施: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合并为农业社(1954)
农业社的农民在分粮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1.目的: ①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措施: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高级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1953年个别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①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②政治: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社会: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牛刀小试】
1.过渡时期的总路中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
A 间的关系是( )
A.同时进行,互相促进 B.先进行工业化,后进行改造 C.先进行改造,后进行工业化 D.完成改造后,再进行工业化
2.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方针:在综合平衡重稳步前进。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岳麓版必修二)

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岳麓版必修二)

10、重点在哪个区域发展?为什么? 10、重点在哪个区域发展?为什么?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2、3幅图片表现 了社会主义改造 的什么措施?
真实的生活——荒芜的土地 真实的生活——荒芜的土地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因 探索失误而曲折发展
10、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10、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 运动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是新中国经济探索 中的失误,你知道其原因吗? 中的失误,你知道其原因吗? 1.在指导思想上, 1.在指导思想上, 在指导思想上 2.经济建设上, 2.经济建设上,缺乏 经济建设上 不断发展; 不断发展; 急于求成, , 急于求成,忽视 。
1952年 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3、根据材料:1953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 根据材料:1953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 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年内(1953~1957), ),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 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 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 766.4亿元 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 58.2% 55.8%。 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156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156项大中型 1156项大中型 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 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大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符合人民的利益)
练习:
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 的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暂时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 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 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宝成铁路筒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工业化并举)
项目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改造方式
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
目的
为了适 应国家 工业化 的要求, 早日建 成社会 主义。
结果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策略是?形式有?和平赎买 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创举)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左倾错误的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结果: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 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3、调整恢复
方针: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核心
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 民生活有所改善。 实质:纠左。 隐患:思想领域的左倾错误并未消除。
指导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改造
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做了 一个什么重要的决定?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重新恢复“八大”所坚持的正确方 4、 “八字方针”: 针。
5、成就:
第二阶段:(1966-1976)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 星”,……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热烈地 向发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祝贺。”
问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 大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有何不同?中国应该借鉴 哪一种?为什么?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宝成铁路筒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原因: 2、内容 (1)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合作化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国 民党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千疮百 孔的烂摊子。如何收拾这个残局?如何把 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如何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 党开始领导了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取 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产生哪些严重的失 误?给我们的建设留下怎样的经验教训?
5、成就:
为什么会 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严重失误:
一、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急于 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 三、文革期间,政治动荡。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有何启示?
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2、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 的经济建设方针。 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默 地 注 视 着 我,我 想抚摸 你那没 有下巴 的脸
论从史出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 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 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 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 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 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 当的政治安排。
B.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思考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
的规律。
㈢严重失误的原因:
⑴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⑵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急于求成,忽视 了客观规律。
㈣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
原因: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 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 力的作用。
影响: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返回
3、“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
⑴制定: 1953—1957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
⑵成就: 提前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中国工业化建设有何特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趣味探究请看看这些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谁说我们苯,不如西洋人。

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如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思考讨论:上述口号说明了什么问题?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A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经济凋敝;B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好转;C 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时间:1953年,(2)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3)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3)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如: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实质: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

5、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

(2)内容:A 基本形势:中国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傾错误的初步发展:(1)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必选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必选课件)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中共八大(1956.9)
中共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刚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尽快建成强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 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和东欧诸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汲取苏东国家的教训,闯出一条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共八大面临的一个挑战。
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性 对全党进行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质 的教育运动
主 题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 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 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概 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过3 况 次。1957年4月27日到1958年8月
意 义
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 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 和建设需要。
的指导方针问题。
➢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
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
(一)《论十大关系》(1956.5)
根据多年来经济建设的实践,毛泽东强调指出: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
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
的需要,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是一条“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
讲“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在这样的状态底下,希 重挫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副产
望快,希望能够尽快把我们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上来,品产量急剧下降。自然生态环境也
这是一个普遍的民族心理。——《金冲及谈“大跃 受到严重破坏,全国出现大面积粮
进”起因:当时预计朝战后仅15年和平发展期》 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 • 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 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 城镇人口。其主要 目的是 D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 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1956——1976年间中共制定了哪些 正确的方针,又有哪些失误?
中共“八大”
正确的指导思想
1956-1966年
八字方针 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两 个 阶 段
1966-1976年
探索中的失误 “文革”十年浩劫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1953——1957)
克拉玛依 油田
长春一汽
鞍钢 兰州黄河大桥 西安第二 发电厂 武汉长 江大桥
武汉国棉 一厂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以东北为中心。 【合作探究 2】 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从工业建设成就的区域布局来看,有何特点? 从工业建设成就来看,优先发展什么 ? 重工业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3.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1)背景: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核心是调整 (3)结果: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 善。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难点释疑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 了正确的对策。
历史图片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首页 末页
历史图片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 斯国旗
苏联解体漫画
解题技巧
★(2018泰安)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D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 中 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 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
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 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 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 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过关训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 么要从农业开始。
解题技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历史。注意掌握相关基 础知识。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 更加分散,不是集中,①法错误。D符合题意。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 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 同之处是( A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目标导航
首页
末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成 就
成果展示 课堂小结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 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 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主要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 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 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 经济规律。
合作探究
1.这些规定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什么 策略、方式、步骤?
答(1)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2) 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 (3)步骤: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你如何理解国家的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答: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保证了资本 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3)结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能得出什么 教训?
答: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②搞经济建设,调整生产关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成果展示 课堂小结
探索历程 背景 核心
重工业 公有制 发展生产力 生产高速度
动动脑:
(四)课堂互动
合作探究
答:1.核心:“一化三改” 2.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关系同时并举的路线,“ 一化” 是 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 相 关联而不可分离。 3.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 有制成为我国的惟一经济基础。
观察下列图片请思考:
(1953-1957)
一五计 划重点 发展区 域在哪 里?重 点发展 部门是 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诞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②初步发展:19世纪末 ③进一步发展(或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④三座大山的重压:1927-1949年 ⑤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成立初期 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 返 回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改造完成。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4、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与总路线是啥关系? 其任务是什么?
返 回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材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长时 期,……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 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 卫国家,所以必须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暂时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 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 2、从建国后到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由经济残破到国民经济的恢复 B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C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由农业国到工业国
宝成铁路通车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52年)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可能性 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措施 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实行“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3、实施: “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社第 会一 主阶 义段 建: 设十 年
要矛盾;任务是由农业国建设 成工业国;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片面追求建设高速度,要“多”和“快”。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内容:大炼钢铁;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②后果: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 导致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4、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 1962年经济好转,人民生活有改善 5、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小结: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共“八大” 正确指导思想 八字调整方针 社会主义总路线、 后 大跃进、 果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6- 1966年 两 个 阶 段 1966- 1976年
探索中的失误:
主要成就:
影响: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认识: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 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原因: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 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 力的作用。 影响: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成就(1953—1957)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鞍钢场景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8年2月,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合并为农业社(1954)
互助组 初级生产合作社 高级生产合作社
农业社的农民在分粮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 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 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五计划”超额实现 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 假如你生活在当时, 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什么?当时最主要的 任务是什么?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司合营后, 私方举行大会,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了公司 合营的新厂牌,职工和经理 互相祝贺。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有一位资本家,在被问 到为什么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 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 个中国人。”他历述作为一 个爱国的资本家,如何梦想 兴办工业,救国富强;可是 在旧社会却尽受帝国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
第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阅读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 势?因此,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它 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什么关系?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影响较大的 模式,这两种模式有何不同?中国借鉴的是哪一种模 式?又有何新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
1、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①农业合作化 ②手工业合作化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改造的必要性是什么? 改造的步骤和方法怎样?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实行“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经济基础。 ⑴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体两翼” ⑵翼: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实质: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发达的工业国;将 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6—1976)
㈠第一阶段: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1956—1966) ㈡第二阶段: 1966-1976年十年“文革” 影响:
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 遭到严重破坏。 ⑵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出现哪些失误?为什么?
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 何启示?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㈠成就: 1、1953-1956年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一 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 确方针,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建立 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三大油田,摘了“贫油国”的帽 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有较大发展。 ㈡失误: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的报喜信
义的压迫和勒索。然后他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 面兴建了许多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 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 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有今天?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思之窗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起诞生之日起,就 在步履维艰地发展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它才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一个 组成部分,你能简要说出它的发展历程吗?
1、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3、十年“文化大革命”,空前的政治和经济浩劫。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㈢严重失误的原因: ⑴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⑵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急于求成,忽视 了客观规律。
㈣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 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2、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 建设方针。 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4、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发展生产力。 5、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 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 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 路线。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