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法笔记
作物育种学总论笔记
作物育种学总论笔记第四章杂交育种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育种通过杂文、选择和鉴定,不仅能够获得结合亲本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类型,而旦由于杂种基因的超亲分离,尤其是那些和经济性状有关的微效基因的分离和累积,在杂种后代群体中还可能出现性状超越任一亲本,或通过基因互作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的类型。
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种是超亲育种。
(1)组合育种(combination breeding) 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组合育种所处理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大多较简单,鉴别也较容易,所以长期以来自花或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多按组合育种的指导思想进行。
(2)超亲育种(transgransive breeding)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超亲育种所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上、品质上或生理上的性状,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数目较多,每个基因的效应较小,因而对它们进行分析鉴别也较因难。
2、根据育种理论与各育种单位的经验,选配亲本的原则可总结如下4点:(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其理论依据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性状互补要根据育种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注重限制产量和品质进—步提高的主要性状。
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产旦构成因素的互补,当育种目标要求的产量因素结构是穗重、穗数并重类型,可采用大穗类型与多穗类型相互杂交。
其次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当育种目标要求在某个主要性状上要有所突破时,则最好选用的双亲在这个性状上表现都较好并又有互补作用.。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核心知识点梳理作物学是农学领域中研究作物生物学的一门学科,也是农学考研中的重要科目。
下面将对江苏省考研农学中作物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考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作物学是研究农业上所使用到的作物的生物学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科。
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性质,可以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作物、蔬菜作物等。
粮食作物主要用于人类食用,经济作物则包括纺织原料、油料、饲料等,果树作物和蔬菜作物主要用于人类的膳食需求。
2. 作物的起源与驯化作物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栽培的植物,这些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野生植物演化而来。
作物的起源与驯化是作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作物的起源和驯化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管理方法。
3. 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作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种子开始,经历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多个生长阶段,最终完成生活史的循环。
了解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科学地进行作物栽培管理至关重要。
4. 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手段,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等。
掌握各项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作物的遗传育种作物的遗传育种是通过对作物遗传变异的研究,选育和培育出优良品种的过程。
遗传育种旨在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市场需求。
遗传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和害虫对作物造成的损害。
了解作物的常见病虫害,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7. 作物栽培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四、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五、农作物的分类方法农作物(field crops)——大田作物、庄稼其分类一般有下列方法:1、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p18传统分类法)(一)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二)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三)绿肥与饲料作物:绿肥与饲料作物(四)药用作物:药用作物六、作物的分布世界作物分布1、小麦(wheat),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北美洲、亚欧大陆2、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
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1.5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3、玉米(corn,maize),喜温好光耐旱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1.3亿公顷,集中于亚洲、北美洲。
4、豆类:喜温,较耐旱。
亚洲、北美洲。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5、薯类作物分布:以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甘薯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
6、油菜其中亚洲(中国、印度)、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法国)7、花生,亚洲、非洲8、向日葵俄罗斯、阿根廷。
9、棉花主要分布在三个植棉中心东亚——中亚——南亚中心: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北美洲——南美洲中心:美国、墨西哥、巴西,其中美国年产100万吨以上。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一、名词解释5*41准确度: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2精确度:是指在测定值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3 叶片开张角:是茎杆与叶耳至叶尖联线的夹角4透光率(T):某一叶层处的光强和群体冠层顶部自然光强的比值。
(用百分比表示)5 比叶重。
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6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作物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7光能转换率: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Ec)。
二、填空20*21、三类(1)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2)作物研究的理性思维法(逻辑、数学、统计方法等)(3)作物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
2、作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①提出科学问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设(设想);④验证假说;⑤形成理论;⑥检验和评价理论。
3、科学的取材和充分的试验材料的准备,是最终获得可靠的、真实的、正确的研究结果的保证。
5、变异系数:一个样本的标准差占该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
用CV表示6、抽样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随机抽样、典型抽样和顺序抽样。
7、随机抽样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两级或多级抽样。
8、典型抽样:按研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总体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个体)或单位群,以代表总体的绝大多数。
在大容量里选取少部分个体时采用。
9、倒三叶:指从上往下的第三片叶子。
10、器官样品的保存:(1)保湿保存。
测鲜重;(2)光下保存。
测光指标、蒸腾速率;(3)黑暗保存。
测叶绿素、生长素;(4)低温保存。
测叶绿素、提取DNA。
长时间保存用蜡封口。
11、样品的干燥处理:(1)风干;(2)烘干。
在105℃下杀青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把温度调到70~80℃下烘一到两天。
烘干后放入干燥器里。
12、根系研究的方法:(1)根箱观测法;(2)挖根冲洗法;(3)气培法又叫雾培法;(4)塑料管土柱法;(5)网袋法;(6)三维坐标容器法;(7)同位素示踪法。
作物育种学总论笔记
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名词解释◆品种(cultivar):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农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DUS D特异性(distinctness);U一致性(uniformity);S稳定性(stability)。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malesterility):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无融合生殖(apomixes):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的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自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
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同质杂合◆群体品种(population cultivar):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
异质杂合。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sis cultivar):育种家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选用优良的品系,更具一定的遗传交配方案有计划的人工合成的群体。
异质杂合。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知识点
绪论作物研究方法概述★试验研究:用人工的办法使欲研究的现象发生在便于研究的条件和环境中,以检验假设能否成立。
﹡生物试验法: 以生物体本身(以作物为主,也包括昆虫、病菌、土壤微生物、杂草等)为研究对象和材料,从生物体本身生育过程的反应作试验指标,研究有关生长发育的规律、某些因素的作用、某些技术的效果等。
●田间试验法●培养试验法(模拟培养试验)﹡理化分析法: 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的方法控制试验条件(如示踪技术)及鉴别土壤、植物、气候和农业技术系统内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理和生化现象。
★统计分析: 用数学逻辑研究总体变量的方法。
★调查研究: 就已有的事实进行观察与分析。
★模型研究: 计算机模拟程序(模拟植物)。
第一章试验研究概述第一节试验研究的种类及一般程序一、试验研究的种类★根据试验因素:试验因素:通过科学试验研究作用于事物的诸因素的效应时,必须在固定大多数因素的条件下才能研究一个或几个因素的作用,被固定的因子在全试验中保持一致,组成了相对一致的试验条件;被变动的一个或几个、有待于比较和研究其作用的因素,称为试验因素。
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综合试验★根据对试验条件的控制程度: 培养试验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的规模:个体试验:只在一两个点上进行的试验叫个体试验。
群体试验:在统一组织下,按照统一的题目、统一的设计、统一的方法,在许多地点同时进行的试验。
★根据试验期限:(短期、中长期、长期定位)一季试验:在一个地段进行的试验,其期限仅为一季者为一季试验。
(须重复几年;但每年都需在新的地段上设置。
)多年试验:在固定的地段上,连续几茬作物或若干个轮作周期,进行系统研究的试验称为多年定位试验或定位试验。
★根据试验小区的面积:大型小区试验:凡试验小区的大小可以采用大田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方式的试验。
(0.5亩以上300;处理、重复少;示范)小区试验:小区的大小不可能完全采用大田管理方式的试验。
(0.1亩左右60—100;处理、重复较多)微型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一般为4平方米左右的试验。
作物研究法课程心得
作物研究法课程学习心得姓名:李友强学号:11720584 专业:11级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栽培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现在栽培体系,并沿着现在的研究的起点不断的发展。
但是栽培生理是基础,通过这几次课对作物栽培生理学的学习,现将学习心得归纳总结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总规律,避免以后出现“揠苗助长”。
生长和发育是同时进行的,互为基础。
特别是作物的生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发育是生长达到一个质变化的过程,整个发育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环境因素才能使得作物顺利发育。
如小麦的生产曲线是 S型生长过程,作物的器官、个体和群体的生长通常是伴随着时间的延长“S”型的曲线变化。
它一般分为4个时期: 1、缓慢增长期;2、快速增长期;3、减慢增长期;4、缓慢下降期。
这个过程大的规律是:慢——快——慢。
总的规律我们是不能违背的,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过程的生长的规律,但我们可以宏观调控过程一些小的过程,可以让过程2快速增长期延伸的更长些,过程3减慢增长期速度放慢些,当然这只是适当的一些栽培措施去调控,不能完全改变控制,不能违背它的生长规律,当然更不会出现揠苗助长的时代。
还如:小麦的幼穗分化必须要经过一个春化阶段,不然就不能正常的结实。
如果我们不注意随便让冬性品种的小麦生长在南方,就会可能出现幼穗不分化的情况。
所以总之讲的是我们在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去采取一些认为的调控,让作物朝着我们想要的目的去生长发育,但不能违背它的规律。
第二: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总规律,合理栽培,因地制宜。
合理栽培,合理安排品种,合理利用自然土地资源。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就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特性和种植的主要目的,为其提供适合的环境条件,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方案(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到充分表达、遗传特性得到发挥,使其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安全保护。
作物栽培学就是研究作物(作物特性)-环境(环境因素)-措施(调控措施)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技术科学。
学生班 -作物研究法- 第一章-三章
提高学生的研究实践技能;
③ 对学生科学思维(思想)的训练与启迪。
8/9/2013
主要研究方法
(一)生物观察法 (二)生长解析法
(三)发育研究法
(四)生理生化法 (五)专家系统法
8/9/2013
(一)生物观察方法
生育中后期一般地上部分的采样,但对根系的研究例外。
取样时间:
按生育时期或某一特殊需要的时间进行。
取样方法
小区试验或大田采样时,多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采样。
在大田抽样,可采用分层抽样法。
8/9/2013
二、器官样品的采集
叶绿素含量 :高粱、谷子、糜子等以幼穗分化期 为最高。即以中上部叶的叶绿素含量为最高, 叶面积:水稻第三叶(由上而下)的面积最大叶片, 变异最小
生长分析法是由Gregory( 1917)Blackman(1919)和Briggs (1920)提出的,Watson(1952)、Evans(1972)等人进行了深 入研究并将其逐步完善和明确,在我国已被许多植物生理学家 和农学家们广泛采用。
8/9/2013
此方法的两个特点:
其一 把生理的因果关系作为研究因素,探究产量形成 机制; 其二 在不同作物之间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或同 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之间进行比较其因果关系。
代号 RGR LAR SLA SLW NAR LAI CGR LAD BMD
间隔时间(T2-T1)内平均值的公式 RGR=( lnW2- lnW1)/(T2-T1) LAR=( LA2/W2+ LA1/W1)/2 SLA=( LA2/W2+ LA1/W1)/2 SLW=( LW2/ LA2+ LW1/ LA1)/2 NAR=(W2-W1)/(T2-T1).(lnLA2- lnLA1) /(LA2- LA1) LAI=(LA2+ LA1)/2.(1/GA) CGR=1/GA. (W2-W1)/(T2-T1) LAD=(LA2+LA1)(T2-T1)/2 BMD=[(W2+W1)/2].(T2-T1)
作物育种笔记
1.纯系:植物连续自交若干代后,能形成基因型纯合的品系2.由于环境的影响,纯系中各个个体在一些数量性状(如豆粒的重量)会出现变异,但对这种变异进行选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的后代仍会在纯系的范围内发生变异,这就是他提出的所谓纯系内选择无效的观点。
纯系内个体差异由环境影响造成,是不遗传的,故纯系内选择无效。
纯系学说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指出在纯系内对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变异进行选择是无效的。
3.Hardy-Weinberg 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平衡群体基因型的比例是由群体基因频率决定的,而不是由原群体的基因型比例决定的。
4.临时性作图群体:如F2、F3、BC和三交群体等。
这类群体分离单位是个体,一经自交或杂交其基因型就会发生变化,很难进行重复实验。
5.永久性作图群体: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简称RI L)、加倍单倍体群体(doubled haploid lines 简称DH )、永久F2群体(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 简称IF)等。
6.RIL和DH分离单位为株系, 株系内每一个体基因型相同, 自交和近交不会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可以永久使用。
但不可以估计显性效应及与显性相关的上位性效应。
IF群体可以解决上述问题7.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 简称 NIL)其基本特征是整个染色体的绝大部分区域完全相同,只在少数几个甚至一个区段存在差异。
因此它能消除作图时背景干扰而使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QTL得以分离,从而大提高了QTL作图的准确性。
该群体是基因精确定位、分离和克隆QTL的理想群体。
8.分子标记: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
狭义的分子标记仅指DNA标记,是以染色体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标记。
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9.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作物学通论复习笔记概述
农业:人类对植物或动物进行种植、饲养或管理,并利用其产品的综合性产业。
(五谷:稻、粟、黍、菽、稷)(古六畜:马、牛、羊、鸡、犬、豕)(新六畜:猪、牛、马、羊、禽、兔)作物学:有关大田作物生产和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作物:大田作物(庄稼)粮、棉、油、糖、烟、麻园艺作物茶、桑、果、菜、药作物学的性质:应用学科(是与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联的)综合学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学科(人口、粮食、能源、环境)作物学(即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生产是以作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严格的地域性 4.技术的实用性2.明显的季节性 5.生产的连续性3.生长的规律性 6.系统的复杂性作物学的前景1、作物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
超级水稻、优质小麦、抗虫棉、双低油菜、高油玉米等2、作物信息技术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精确农业3、优质高产高效高产◊优质数量◊质量4、可持续生产技术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剧毒低效农药◊低毒高效农药5、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功率、高速、宽幅、联合作业;遥感、计算机自动控制世界作物生产: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依次为:小麦、水稻、玉米。
单产最高的作物依次为:玉米、水稻、小麦。
总产最高的作物依次为:水稻、玉米。
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特点:(1)作物收获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2)粮食作物仍占绝对优势。
(3)水稻、玉米的发展大于其他粮食作物。
(4)油料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增加很快。
(5)纤维、糖料作物发展的波动性大。
促进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1)品种改良(矮杆、抗性、品质)(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扩大灌溉面积与节水技术(4)土壤改良和低产地改造(5)温室和保护地栽培6)作物病虫草防治7)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物的概念:广义上指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狭义上仅指农作物(field crop),也称庄稼,大田作物。
作物主要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
《作物综合法律法规》读书笔记模板
精彩摘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是《作物综合法律法规》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作物综合法律法规》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作物综合法律法规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办法
法治
全民
农作物
附则
期限
作物
机制
教育 品种权
审查
综合
管理
意见
品种
植物
保护
条例
内容摘要
总书记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 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 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 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 求和自觉行动。”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三章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四章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五章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三章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四章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五章品种权的审查批准 第六章品种权的终止和无效 第七章文件的递交、送达和期限 第八章费用和公报 第九章附则
目录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 新品种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 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
细则(农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 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 细则(林业部分)
知识点精讲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重点总结
知识点精讲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重点总结知识点精讲: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重点总结作物学是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逆境适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需要对作物学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总结,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的重点进行精讲与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作物生长及发育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作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种子发芽、幼苗期、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衰老期等几个阶段。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种子发芽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幼苗期的管理:幼苗期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需掌握幼苗期的管理技术,如适宜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预防等。
3. 根系生长发育:掌握根系的形态结构以及根系在作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根系的生长方式和适宜的根系发育环境。
4. 必需元素及其功能:熟悉作物所需的各种元素,并了解不同元素在作物生长中的功能和缺乏症状。
二、作物生产与管理作物的生产与管理是作物学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知识:1. 种子处理技术:了解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
2. 施肥技术:掌握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时机,了解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实现高效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病虫害防治:了解主要的农作物病虫害,掌握预防和防治的方法,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等。
4. 水分管理:掌握合理的灌溉方法和时机,根据作物需水特点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科学施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三、作物遗传与育种作物遗传与育种是作物学的前沿知识,是培育新品种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知识:1. 遗传基础知识:了解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掌握遗传组分与产量的关系。
作物研究法笔记
作物研究法笔记第一章作物研究法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作物研究法作物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作物方法学的研究;作物科学理论的探索也是作物方法的探索;作物科学创造过程中也伴随着方法的创新;作物研究法是通过很多代努力总结和归纳的经验和瑰宝;掌握了适宜的作物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没有好的科学方法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思维能力的训练,科学方法的了解也非常重要。
二、学习作物研究法的重要性(好的作物研究法)揭示出重要的作物科学规律;产生新的重要的作物科学方法;作物产生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科研结果;解决作物科学发展和实践中的问题;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
环境措施三、有关作物的研究方法方法:主体从实践和理论上把握容体时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之总和。
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从实践和理论上把握科学认识容体而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之总和。
是认识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和过程。
作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形态观察、作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分类、逻辑推理、数字演算。
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数字、统计方法等。
作物研究的理论思维方法:逻辑、数字统计方法等。
四、作物研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获取科学事实→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形成理论→检验和评价理论(一)选题(提出科学问题)通过生产和实践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
作物生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作物研究的源泉。
有技术问题和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机理和机制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的原则:①选出有意义的问题来作为科学研究的题目(选题要针对生产实际;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②选题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获取科学事实间接科学事实:按照已定研究选题的目标和需求,大量收集和整理科学事实和素材。
可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进行检索。
直接的科学(经验)事实: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一定的实验(预实验)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提出假说(设想)利用已有的直接和间接的事实和材料;对获取的科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1,2,3···(四)验证假说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设计,对已形成的假说逐一进行检验。
作物研究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叶面积的测定 二、实验内容: (一)叶形纸称重法 (二) 长宽系数法 1.仪器设备 坐标纸;铅笔;分析天平;剪刀; 透明尺。 2.测定方法 由叶片的长乘宽再乘一校正系数 即得叶面积,所以关键是要求出正确的校正系 数(K)。
(一)叶形纸称重法 1.仪器设备:坐标纸、铅笔、剪刀、分 析天平、硫酸纸或坐标纸、镊子、搪瓷 盘。 2 .测定方法:计算出纸重面积系数 a 值 (cm2 . g-1),绘出叶形,剪取叶形纸并准 确称得叶形纸重W (g)。 3.计算叶面积(S)计算公式为: S = a· W = cm2 . g-1 × g = cm 仰角
叶向值 LOV = ∑A(Ls/Lt)/n 式中: A——叶片仰角 Lt——叶片长度 Ls——基尖距 n——测定叶片数
作物光合效率综合评价
实验目的:观测和分析作物的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SPAD值、叶向值等多个指 标,并分析它们对光合速率及物质积累 的影响。
方法:
1、剪取有代表性叶片 2、绘出叶形和长方形 3、剪取叶形纸和长方形并准确称重 4、计算K值
(2)几何图形法(选做) 1、剪取有代表性叶片 2、将叶片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3、计算叶片面积及叶片最长处和最宽处 的长方形面积 4、计算K值
实验三:作物叶片着生状态的 测定
实验方法:
一、作物材料的种植 材料:小麦、大麦或水稻 材料的种植:选用不同株型(紧凑、披 散)同一作物的两至三个品种,种植于 肥力水平一致的田块中,采用相同的栽 培管理措施。
二、各项指标的综合测定分析 测定时期:孕穗期、开花期 测定项目:叶面积、叶面积指数、SPAD 值、叶向值、作物光合速率 收获时对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进行测定。
作物发育研究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作物发育研究法1、实验目的1.1 学习生长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测定过程及计算方法1.2 了解作物研究的基本过程1.3 掌握田间取样的方法和各种测定仪器的使用。
1.4 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2、实验材料小麦3、实验内容3.1 测定株高整齐度株高整齐度表示作物田间的长势,整齐度高则表示作物群体田间长势一致,则有可能达到高产。
整齐度更是衡量田间管理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
整齐度即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1/CV3.2 测定透光率:作物群体光能的利用率的高低是作物高产的前提,透光率的大小决定了底层叶片光合强度的高低。
透光率=I/I0。
3.3 测定植株叶向值叶向值是研究作物株型时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客观的反应叶片的空间的分布及姿态。
更能反应作物田间的光能分布情况。
叶向值综合了叶片仰角、叶片长度、基尖距三项指标,用它来衡量作物叶片的着生状态更为客观。
LO V =∑A(L s/L t)/n 3.4 作物生长分析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
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
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
3.4.1 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
LAI =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3.4.2 光合势(LAD)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2·d/ hm2来表示。
作物研究法资料
作物研究法资料概论、第一章试材准备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答:(一)生物观察法。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生长解析法。
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
(三)发育研究法。
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
(四)生理生化法。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
(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
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通常是在早期进行的,包括:(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
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项目包括:(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在取样过程中植株的代表性是怎样通过准确度与精确度来体现的?答: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但在实用上多以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值的准确度。
由于真实值不易得到,所以常用由总体抽样测定的平均值来代替,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实用上是以相对偏差来表示准确度。
偏差越小说明从总体所抽样品的代表性越好。
精确度(也称精密度),是指在测定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精确度高说明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
注意:有时精确度很高,但准确度不一定很好,即测定样品的代表性不一定很好;反之,若准确度很好,则精确度也一定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研究法笔记第一章作物研究法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作物研究法作物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作物方法学的研究;作物科学理论的探索也是作物方法的探索;作物科学创造过程中也伴随着方法的创新;作物研究法是通过很多代努力总结和归纳的经验和瑰宝;掌握了适宜的作物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没有好的科学方法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思维能力的训练,科学方法的了解也非常重要。
二、学习作物研究法的重要性(好的作物研究法)揭示出重要的作物科学规律;产生新的重要的作物科学方法;作物产生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科研结果;解决作物科学发展和实践中的问题;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
环境措施三、有关作物的研究方法方法:主体从实践和理论上把握容体时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之总和。
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从实践和理论上把握科学认识容体而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之总和。
是认识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和过程。
作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形态观察、作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分类、逻辑推理、数字演算。
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数字、统计方法等。
作物研究的理论思维方法:逻辑、数字统计方法等。
四、作物研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获取科学事实→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形成理论→检验和评价理论(一)选题(提出科学问题)通过生产和实践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
作物生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作物研究的源泉。
有技术问题和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机理和机制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的原则:①选出有意义的问题来作为科学研究的题目(选题要针对生产实际;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②选题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获取科学事实间接科学事实:按照已定研究选题的目标和需求,大量收集和整理科学事实和素材。
可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进行检索。
直接的科学(经验)事实: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一定的实验(预实验)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提出假说(设想)利用已有的直接和间接的事实和材料;对获取的科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1,2,3···(四)验证假说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设计,对已形成的假说逐一进行检验。
(五)形成理论将已确证的,与科学验证相符合的假说上升为理论并将之与已有的理论进行比较,尽可能将它们统一起来。
新形成的理论与原有的理论就可能形成比较严密的、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体系。
(六)检验和评价理论理论一经建立,是否具有普遍性,这还需经过社会实践的评价。
认识论评价:实验和逻辑。
价值论评价:经济、社会、物质、精神、人文等。
第二章试材的准备科学的取材和充分的试验材料的准备,是最终获得可靠的、真实的、正确的研究结果的保证。
第2、1节试材的代表性群体:群体产量是目标。
个体:研究对象。
组织或器官:入手研究。
不可能对所有个体测定,所以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所选试材的代表性。
一、精确度和准确度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试验本身的差异;环境条件;人为因素。
从试验中得到的观察值,既包含有处理的真实效应,同时又包含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试验的观察值和真实效应有一定偏差。
试验误差(或误差):使观察值偏离试验处理真实效应的偶然影响。
它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也反应所抽取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高低。
准确度:试验中所得到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绝对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 (测定值﹣真实值)÷真实值×100绝对偏差: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偏差越小说明从总体所抽取样品的代表性越好。
相对偏差= (测定值﹣平均值)÷真实值×100精确度:是指在测定中所得到数值重复性的大小,他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精确度高说明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
二、平均差和变异系数1、平均值:表示集中趋势。
2、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描述变异性的特征数。
标准差:指单次测定值围绕平均值的密集程度,说明测定结果精确度的大小。
变异系数:一个样本的标准差占该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
变异系数小,说明平均值的波动小,精密度高,代表性好。
C.V.= S÷X ×1003、平均数标准误差,简称标准误差,也称均数标准差。
样本容量愈大,平均数的误差愈小。
4、均数变异度:指均数标准差占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
也称精确度。
均数变异度的值愈小,平均数的误差愈小,代表性愈强。
记作三、抽样原则和样本容量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典型抽样、顺序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出样本。
分层随机抽样:将总体按变异程度分成较均匀的同质的若干部分、地带、随地段(统计学上称区层),然后从每个区层内随机抽取所确定的单位机数目,最后用加权法统计总体真值。
抽整群抽样:在总体中随机的抽样单位整群,然后在每一群内进行全部抽样样单位调查。
两级或多级抽样:从总体中先随机抽出容量大的抽样单位,称初级单位。
然后第二次从初级单位再随机抽出容量较小的抽样单位,称次级单位···依次还可以继续逐级抽样,直至被抽样单位容量符合调查的要求。
典型抽样:按研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总体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个体)或单位群,以代表总体的绝大多数。
顺序抽样:按照某种既定的顺序,每隔一定时间抽取一个抽样单位组成样本。
样本容量:根据样本均数标准差与样本大小(n)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可知,样本个体数愈多,抽样误差愈小,样本的代表性就愈大。
第2、2节作物器官样品的采集与保存一、植株样品的采集苗期的测定;为维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生长分析。
二、器官样品的采集器官推断全株;器官的异质性。
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玉米:幼穗分化期最高,同期棒三叶最高。
小麦:开花期最高,籽粒形成前倒2叶最高,之后旗叶最高。
水稻:开花至灌浆初期最高,此期间倒三叶最高,以后为倒2叶、倒1叶.高粱、谷子等:幼穗分化期最高,同期中上部叶片高。
2.2 生长速率测定大豆:n叶开始生长;n-1叶生长高峰;n-2叶生长速率减缓;n-3叶停止生长或即将停止生长。
测生长速率:取倒2叶。
生理测定、形态解剖:取倒4叶。
玉米:中部叶片。
水稻:倒3叶。
棉花:自上而下第5叶。
2.3 同一片叶子的异质性气孔导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大;光合速率:上部大于下部,约为下部的2倍。
糖分积累:上部约为下部的2~3倍。
PEPC酶活性:上部比下部高2倍。
叶片的水势:Ψw,渗透式Ψs,压力势Ψp也是叶下部 > 中部 > 上部。
三、器官样品的保存保湿保存、光下保存、黑暗保存、低温保存。
第2、3节作物籽粒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一、样品采集来源:个别植株;小区或大田;大批收获物(先随机,再四分法)。
“四分法”(小粒种子留250g,大粒种子留500g)二、样品的干燥处理风干:自然干燥(晒干,室内阴干)。
烘干:杀青:105℃下0.5~2小时;烘干:70~80℃烘干至恒重,1~2天。
(成分)品质分析最好使用烘干的样品。
三、粉碎和过筛过筛:>2g,孔径1mm;1~2g,孔径0.5mm;<1g,孔径0.25mm,60目。
四、保存成分分析等最好保存在磨口瓶内。
短时间(磨口瓶);长时间(用蜡封口)。
双标签法:一个贴瓶外,一个放瓶内。
第2、4节室内材料的一般培养一、幼苗的准备精选种子:健康、品种纯正。
种子处理:消毒。
次氯酸钠(饱和溶液15min)或升汞(0.1%10min)。
催芽:水、温度。
(根系长到5~7cm时,可作水培)。
二、营养液的配制配方的选择:根据作物和品种来确定。
PH值: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PH=6~7;甜菜PH=7~7.5;马铃薯、甘薯、烟草PH=5~6.水源:因试验目的的要求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即可)盐类的纯度:据试验目的而选择分析纯、化学纯或实验试剂。
母液的配制与保存(棕色瓶内保存并放入冰箱)。
三、水培栽植培养器皿:在玻璃器皿外包一层黑纸,黑纸外再包一层反光纸。
四、吸雾培养法第三章作物形态研究法第3、1节作物根系研究法一、根系研究概述J.EWeaver“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环境下根系的变化”。
二、根的类型直根系:分主根和侧根(双子叶)。
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三、根系研究的方法1、根箱观测法定义:利用根箱追踪根的季节性生育消长的方法。
优点:便于移动,便于设置处理(土壤、肥力、水分处理)。
缺点:难以进行土根分离(根系打结),容器限制根系生长。
2、挖根冲洗法根系受到一定的损伤,影响测量的结果。
比较费工。
适合种植在疏松的土壤里。
3、气培法又叫雾培法,Cater(1942)首先采用。
简单,能观察到完整根系,通气性好,有利于根系正常生长发育。
4、塑料管土培法优点:取样简单,工作量小,易于操作,根系完整,与大田生长一致。
操作方法:①准备工程塑料硬管(PVC)。
(纵剖为2,用铁丝固定);②田间设点,放置工程塑料硬管,并填充“配合土壤”;③播种(种子种在管内);④取根冲洗、测定。
5、网袋法:1991年Steen,E.首先采用。
优点:直接在大田进行试验操作,所获取的根系样本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具体操作:①在每小区按试验要求设置样点;②插入外筒和套网袋的内筒;③填充土壤,种植作物,并竖杆标记;④一次抽出内筒和外筒;⑤取样并测定。
6、三维坐标容器法在根箱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的种根系研究法。
优点:①与大田根系特征相一致,能完整保持根系的自然状态;②能对根系的不同垂直分布层进行各项指标分析;③能在计算机上绘出完整的三维根系图。
具体操作:(1)“三维坐标容器”的制作(1立方米);(2)纱网的裁剪;(3)田间设点,“三维坐标容器”的安放;(4)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填一层土,放一层网);(5)土壤冲洗;(6)根系观测。
7、同位素示踪法:又称核示踪法,简称示踪法。
定义:指的是用同位素示踪剂研究被跟踪物质的运动,转化规律的方法。
优点:灵敏度高,样品制备简单,测定方法,可靠易行,费用低等。
(1)根部标记法原理:示踪剂置于地下,通过地上部分叶片和结实器官中积累的放射性强度来判断地下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
优点:可以不破坏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又能比较客观探明各个生育时期根系在土壤中伸展情况。
方法:①准备放射源;②埋入放射源:不同深度和广度;③地上部分检测同位素;④分析地上部分根系生长。
适用范围:一年和多年生作物。
(2)植株地上部分标记法原理:从茎基部引入放射性核素。
(3)放射自显影法优点:可以测定整个根系的动态分布。
方法:①根箱的准备;②种植作物;③注入同位素(茎基部);④放射自显影。
(4)中子照相法利用中子发生器产生热中子,使其透过种有作物的铝制盆钵,照射到钵后面铟转换器上,通过(n,r)反应而放出r射线,使照相底片感光而得到根系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