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张天芳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秋天》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__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
熟悉读歌内容。
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
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
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
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设计试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切身感受秋天的美丽,衷心赞美勤劳的人们。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读准字音,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波浪、勤劳、燃烧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学写“灯”、“作”、“字”、“丽”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结合课文抓好会写字的字(词)义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学写“波”、“浪”、“苹”、“劳”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天风光图片。
2、学生画好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图画。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巩固生字。
1、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秋姑娘交了朋友,今天,你们还想见她吗?只要你们把昨天学过的生字词认好、写好,秋姑娘就会出现。
2、(屏幕上出示生字词)学生先读生字词,再跟着老师书空写“劳”字和“丽”字。
(板书:劳、丽)3、小朋友们把昨天学过的知识记得真牢固。
看,秋姑娘来了!【设计意图:在上节课认识秋姑娘的基础上,创设富于童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生字词。
《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在执行过程中,我注意到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确保教学过程流畅。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体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执行都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课堂氛围融洽。 但在总结评价环节,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 趣。
讲授新课
总结词:系统讲解
详细描述:系统讲解秋天的特点、气候变化、物候现象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秋天的特点。
巩固练习
01
总结词:实践应用
02
详细描述:设计一些与秋天相关 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秋天的树叶 、调查当地的秋天习俗等,让学 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情感体验
在创设的秋天情境中,学生能够较好地体验到秋天的氛围 和情感。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我表 达,忽视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 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反馈的反思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心理,需要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和提问,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好的 理解。但在分析课文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 困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 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感 受秋天的美丽。
提高课堂效率的秘密:《秋天》教案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的秘密:《秋天》教案设计课堂效率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秋天》教案为例,从课堂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
一、教学背景分析《秋天》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散文课文。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秋天的美景和变化,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意义。
此外,该课文还涉及到一些文学知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较适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课堂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秋天的特点、美景和变化,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变幻莫测,培养自然保护意识,喜爱自然和生命。
3)学习策略:通过阅读、欣赏、操练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教学内容与步骤1)热身通过铁人三项(听听、看看、说说)的形式,让学生先了解一下秋天这个季节。
例如:听秋天的声音,看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的感受。
2)导入通过一段唐诗来引出今天的课程《秋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今天的课程是与秋天有关的,我们先来听一首关于秋的名诗。
3)阅读在阅读前,让学生集体预测全文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分别选些段落进行朗读,有一定的表情和语调。
4)欣赏对于该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应该介绍一下,并通过图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
在欣赏时,要求学生读懂、分析、感悟文中的人物和事物,让学生深入体验秋天的美妙之处。
5)讲解针对该课文中的难点和要点,教师应该加以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操练,巩固和加深对该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6)自由实践在学习和掌握了《秋天》的知识和技能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实践,如自由创作秋天篇章,拍摄秋天风光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式1、因材施教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重视的方面之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启发引导、小组讨论、游戏比赛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秋天的美好。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的认识,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秋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秋天的美好。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美好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任务: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自己所选的诗歌或文章,介绍其作者、背景以及自己喜欢的原因。
任务:将家人的秋天故事或活动经历写成一篇短文,与同学分享家庭的秋天温馨时光。
4.诗歌创作: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可以借鉴课文《秋天》的句式和词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要求:诗歌内容要富有诗意,结构清晰,尽量运用修辞手法,展现秋天的美丽和韵味。
5.课堂延伸:结合课文《秋天》,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的诗歌或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品味。
在情感态度方面,二年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关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等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全面提升。
《秋天》教案设计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需要 调整或改进。
教学方法反思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帮助 学生理解知识点等。
教学管理反思
反思教学管理的效果,如课堂纪律是 否良好,学生是否能够遵守规则等。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教 学技巧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的童话故事,如《秋天 的童话》等,培养他们的 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落叶》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的诗歌和散文,如《落 叶》等,提高他们的文学 鉴赏能力。
《秋天的色彩》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景色的描绘,如《秋天 的色彩》等,帮助他们更 好地观察和描绘秋天。
观察与思考
观察秋天的树叶
展开
总结词:引导探究
详细描述: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和词汇,让学生自主探究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氛围,培养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深入
总结词: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秋天对人生、对自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01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 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秋游活动,实地 感受秋天的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 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变化,培养观 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季 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珍惜时
《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教案4
《秋天》教案4第一篇:《秋天》教案4《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并尝试运用“栖息、清冽、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操。
3、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联想及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说明理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实每一个季节都是美丽的。
每一个季节,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会来。
就像现在,秋天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感受到了吗?如果你的感受还不够深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秋天》,来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呢?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先说,师补充】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曾在北大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毕业后担任过乡村师范教师,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学研究所所长。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他诗歌的特点是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后来的诗,面对现实,诗的风格走向朴实明朗。
这首诗选自他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写于20岁左右的大学时代。
/ 32、检查预习,积累字词,并尝试运用。
丁丁幽谷肥硕栖息鳊鱼乌桕廖阔枯涸清冽梦寐2、师讲解诗歌的朗读。
要带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要注意停顿、重音,快慢和语气。
结合第一节师指导朗读。
之后让学生练习朗读,再组内交流,选出代表,进行朗读。
3、找学生朗读,师以鼓励为主,纠正不足。
4、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再齐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研读全诗,说出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说出理由。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
教学设计要遵照教学进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的,以处置教什么的效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一、课文特点«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
诗不长,仅三节。
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喧嚣、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欢和赞誉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的及依据。
«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白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味〞,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先生具有感受、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才干。
要注重朗诵和默读,增强阅读方法的指点,要突出词句了解、文意掌握、内容探求等方面的教学。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知识和技艺:有感情的重复朗诵并背诵全诗掌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2、进程和方法:重复朗诵,在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先生热爱自然、安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先生重复吟诵,体味诗歌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言语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形融合的特征。
难点打破方法:内联(的同类作品),外延(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点对集体的解读,强化朗诵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腕1、教学方法:依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先生的实践状况,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教会先生如何读诗,在读中如何感受言语美;引导先生经过联想和想象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起兴味法:惹起先生阅读的兴味;讨论质疑法:在协作中共同窗习共同生长。
这样既调动了先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育了朗诵才干、言语表达才干、想象才干。
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片面推进课程革新的明天,课堂上不只要教授文明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先生迷信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材解读:《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
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7节,首尾两节呼应,总体概括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二至六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活泼可爱、成熟丰收、多姿多彩的特点。
诗歌语言活泼,想象奇特,拟人手法贯穿始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可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赞歌。
设计理念:“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
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学习目标:1.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自然积累和背诵课文。
2.在课文语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凭借文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秋天的成熟丰收的美好图景,体会诗人洋溢在诗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初步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初步感受诗人对秋天的歌颂和赞美之情,学习第一节,体会出秋天太阳和空气的宜人特点。
流程设计:一、诗文引入,揭示课题二、初读感知,疏通词语三、走进秋天,感受秋景四、指导写字,临写入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诗歌写法,仿照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流程设计:一、起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给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
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们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你瞧,太阳的脸儿变红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的身子变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继续乘着诗的翅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好吗?二、承1.听,秋天的信使来了(图片声音)!谁啊?诗中是怎样写秋风的?谁来读一读。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秋天》第二课时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之美,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么?2、(出示第一小节)是呀,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
3、过渡: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秋天,去瞧一瞧,看一看吧!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味过渡:调皮的秋风和我们玩起了迷藏,你们知道它都躲到过什么地方吗?(一)秋风吹过田野、小路、果园,它使田野和果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自己默读课文的3-5小节。
1、田野(1)出示第三小节,这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字词?(2)稻穗儿熟透过“熟”字你仿佛看到稻田里怎样的景象?蝉声儿消从“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野菊花香一个“香”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3)多么美的一幅田野秋景图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把它留在我们的心里。
2、田野里还有哪些变化?(1)玉米举着红樱乐了,忘记了夏天的烦恼,你能说说玉米的烦恼么?(2)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高粱酿出了什么歌?(3)谁愿意来做做忘忧的玉米和高歌的高粱?指名朗读3、果园(1)秋风来到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谁来读读这一小节?(2)你感觉这个果园怎么样?指名再读。
(3)除了这些果实,还有什么其他的吗?用这样的句式说说。
其实这样把苹果和葡萄当作人来写,我们就叫做拟人句。
谁再来造造其他的句子。
(4)果实们多快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第4小节。
(二)讲读课文第6小节1、这么迷人的秋景都是谁的功劳?为什么?(秋天许多果实成熟了,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它们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这都得功归于秋风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2、看着这一片片成熟的庄稼,你想到了什么?(人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了硕果,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3、齐读第6小节(三)回归整体齐读品味1、学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秋日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吗?(秋日红,因为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映衬的;因为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映衬的;因为秋高气爽,日头红……空气甜,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因为高梁酒香甜的酒气;因为果实那甜甜的味道;因为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是啊,多么迷人的秋天,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
《秋天》课文公开课教案
《秋天》课文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天》,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秋天》是一篇描绘秋天景象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3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如天气、树叶变化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3.3 讲解课文: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3.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秋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秋天》5.2 教学图片:秋天的景象5.3 教学音频:朗读《秋天》5.4 教学视频:秋天的自然景象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自然变化。
6.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特点进行讨论,如秋天植物的变化、动物的行为等,并展示讨论成果。
6.3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看法。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查找有关秋天的资料,增加对秋天的了解。
7.2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展示秋天的特点和美丽。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堂表现: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优质公开课《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赵学芬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秋色。
2.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1)带拼音读词语。
(2)去掉拼音的词语。
二、品读课文(一)认识自然段1.自然段:每个段落前面空两格2.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出自然段(二)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后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1.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凉”“黄”要读重音。
指导读句子。
2.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课件播放树叶飘落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秋天一吹就飘落下来了。
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2) 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是很多片)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一朵朵一条条一个个一杯杯。
(5)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3.齐读第1自然段。
(三)品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第二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吧!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秋天》教学设计二
《秋天》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教学准备: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
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讲授与讨论看图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2、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1、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2、请看书,听录音。
3、自己读一读课文学习课文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3 ) 指导读(4 )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3 )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3 )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5 )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4、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4 )指名朗读。
《秋天》第2课时教案
《秋天》第2课时教案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
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秋天》第2课时教案,感谢您的阅读!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
(教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用时:8分钟)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
(用时:16分钟)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
(用时:8分钟)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用时:8分钟)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
(用时:5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
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
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会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发音。
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认识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会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发音。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导入新课(点击鼠标)同学们你喜欢这些图片吗?这些图片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你喜欢秋天吗?老师最喜欢的季节也是秋天,而它,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标题。
二、认写生字、导入课文1、板书课文标题“秋天”(借助拼音认读“秋”,禾加火)齐读课题2、读字(点击鼠标)1)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借助拼音读两遍)2)去掉拼音认读(点击鼠标)(先齐读,再开火车)3)强调木字旁、口字旁(点击鼠标)3、读课文(点击鼠标)1)好了,现在认准了生字,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课文。
2)师:咦,怎么和之前的儿歌结构不一样呢?三个地方都空了两个格?(点击鼠标)这样的文字就叫做自然段,师标自然段,问一共几个自然段。
(点击鼠标)3)现在跟老师逐句读一遍4)逐段强调练习5)强调四个“一”的读音(点击鼠标播放课件)6)抠字练习(两次)(点击鼠标播放课件)4、书写生字1)“了”强调笔顺、横撇、占格,组词(走了,好了、对了)2)“子”强调加一加,组词(子女、儿子、子孙)5、打开课本54页,齐读课文6、标自然段7、开始写田字格里的生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笔握一寸眼离一尺胸离一拳)描两个写一个,边写,边说笔顺。
三、情感升华感悟小结多么美好的秋天的场景啊,我都流连忘返了,真想去秋天的田野驰骋,去秋天的池塘垂钓,去秋天的森林中捡拾一枚火红的枫叶,贮藏进我的心田,大声长出我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眷恋之情,让秋的芳香四溢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
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秋天》是著名现代诗人何其芳的作品。
它以“秋”为线,描绘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创设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本诗,要先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品味诗的细腻、精美的语言,仔细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另外,借助联想、想像,体验诗歌清丽的意象所营造的情境,从而领悟诗人由此传达出的情感。
[典题例析]例题:思考诗歌第一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如果换成“割过”一词好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细腻、精美语言的理解,也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的比较辨析,不可只谈其中一个,这样的答案不完整、不全面。
参考答案:不好。
因为“饱食”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了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而“割过”却显得平常化,没有上述这些表达效果。
[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肥硕()2、栖息()3、寥阔()4、枯涸()5、清洌()6、梦寐()二、填空、简答。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三、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设计
镇安县铁厂初级中学张天芳
【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三单元第14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诗作优美的语言、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悟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授课课型】
赏析课
【课时设置】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认真备写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活动和教法学法;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本文;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思考诗作
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品味诗作优美的语言。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通过几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诗歌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这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三幅图的画面感很强,但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我采用了“示例”法,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为例子,教给学生如何展开想象,并且生动的描绘画面。
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秋天》里的三幅图,自由选择一幅图先在小组内尝试描述,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此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还有,这节课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仿照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把《秋天》改写成歌词。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但词填的好,而且在展示时,还有的能唱出来。
课堂气氛很浓厚。
这节课再次让我体会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