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多目标制与我国经济转轨关系的实证研究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提示]可以通过论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来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策在目标上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提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
5、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提示]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基于苏浙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了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是存在异质性的,并简要分析了导致苏浙货币异质性的原因。
纵观全国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更加的巨大,诚然这样的异质性也更加明显。
但是消除异质性并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再次基础上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才是我们的落脚点。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熨平经济波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协调区域经济运行时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无论在量还是质的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突出的矛盾也相伴而生,比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而这些差异恰恰违背了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即要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部经济结构是均质的。
因此,中央银行“一刀切”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这也就为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去验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区域差异提供契机,从而为宏观政策制定者献言建策。
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scott(1955)以纽约为中心往周围空间扩散时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是否存在时滞性。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越发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探索始于二十一世纪的初期。
李虹檠(2010)指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不同产权结构的企业、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使得货币政策存在区域差异。
从以往文献中可以看出统一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将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统一货币政策下的效果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以及深入探索产生异质性的原因。
本文第二部分总结概括西方及我国关于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的理论和检验成果,第三部分介绍本文使用方法以及数据来源,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苏浙两省的异质性效应,第五部分简要分析苏浙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的原因和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调控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视角
的影 响 , 同时估 计 了一 系列 我 国经 济 运 行 的 特 征 参 数 。 本 文 分析 表 明 , 货 币政 策 工 具 对 我 国宏 观 经 济 的 调控 效 果 看 , 从 在 我 国执 行 以 货 币供 给 调 控 为 代表 的数 量型 工 具 优 于存 贷 款 利 率 为 代 表 的 价格 型工 具 , 进 一 步 提 出相 关 建议 。 并
善。 在这 一背景 下 , 民银 行利 用利 率这一 重要 的经 济杠 杆 , 一步 强化 了利率 政策 调控工 具 的运用 , 人 进 利率 调 控方 式 和调控 机制 更为灵 活 , 国家 宏 观调控 体 系 中正 在发挥 着积 极作 用 。 汇率 政策来 看 , 国于 20 在 从 我 05年 7月 实行 了人 民币有管 理 的浮动 汇率 制度 , 2 1 到 02年 6月 , 民币兑 美元 已累计 升值 超过 3 %, 民 币汇率 人 0 人 形成 机制 的改 革对 于调节 我 国外部 失衡 、 缓解 外汇 占款对 国内基础 货币 投放压 力 、 持货 币政 策独 立调整 的 保 空 间具有 重要 意义 。 的来 看 , 总 随着 我 国经济领 域改 革 的不断深 入 、 金融 体 系市 场化 程度 的持续 推进 。 中央银
二 、 国经 济 D GE模 型的构 建及 求解 我 S
本文 旨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 ,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进行量化 分析和探讨 。 本文建立了关于我 国经济的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新凯恩斯垄断竞争 模型框架建立的 , 包括了多个经济部 门: 家庭 、 中间品生产者 、 零售商、 政府等 。 目的在于考察我国金融宏观调 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就金融调控政策而言 , 在这里主要集中分析货币政策调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情 况。 我国的货币政策 中主要包括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两个大类 , 中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侧 其 重于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侧重于间接调控的工具 。 在具体分析中, 以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来代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执行情况 , 以一年期贷款利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胡海龙;宋剑奇【摘要】At present, dual-track system i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is to be defined by three levels:contents,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began with pricing dual-track system, and finally transformed Chinese economy into double- track state of mechanism and system. It started and pushed th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and boosted th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as well as it resulted in problems of corruption, rent-seeking, los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welfare. Based on evolutionary rationalism and open market environ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double-edged sword about dual-track system dilemma, construction of law is the system guarantee to crack the double- track system;the way to getting rid of dual- track system is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growth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to crack and double- track system.%目前,我国经济中的双轨制在理论分析上体现为体系、机制和体制三层涵义。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宏观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宏观经济发展问题思考作者:于露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及一系列压力。
新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平衡的把握更具挑战性,金融改革也逐步走向攻坚阶段。
文章回顾了进入21世纪以来十几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总结了其特点,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得失,并对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宏观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协调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08-02一、引言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经历了诸多重大挑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则面临了一系列新的压力。
新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平衡的把握更具挑战性,金融改革也逐步走向攻坚阶段。
实际上,从效应来看,货币政策需要更好地把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
当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开放经济格局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内外部协调,并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保持中国平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目标。
同时,当前中国房地产过热问题继续凸显,传统主流货币政策的挑战越来越大,新的宏观审慎政策呼之欲出。
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货币政策要直面控制通胀的目标,并兼顾改革和转型任务的需要。
经济和物价水平的稳定,有赖于货币政策等金融调控机制的建设,未来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鉴于此,本文将回顾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总结其特点,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得失,并对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宏观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协调发展。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经验总结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转轨任务更趋严重,“过热冲动”的问题凸显,防范通胀的要求更加迫切。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的研究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论债转股政策的效率分析债转股政策的效率分析如何杜绝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再生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监的障碍及对策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对企业机制改革的意义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论西方国债发行体制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选择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问题及相关政策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构想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论问题银行的处理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
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原因分析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影响及其启示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银行并购以后的整合问题探析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模式探讨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货币市场机制分析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国库券市场的投资特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价值分析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增发新股与配股之比较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分析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增发新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全球性金融自由化利弊分析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比较研究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问题探讨略谈适度国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战略思考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全球银行业并购的原因探析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比较研究银行业与证券业开展合作的趋势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网上银行——银行业发展的亮点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想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利弊分析对我国银行现行消费信贷政策的思考中国再贴现政策研究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构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构想金融租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与制度性障碍信托制度的比较研究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我国资本市场有效监管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我国投融资的影响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金融风险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人民币升值问题初探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业发展摸索选择当前我国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取向研究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战略构想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要实行全流通变革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新兴国家实际汇率比较国际直接投资结构变化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中国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股票与债券市场流动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基差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有效性关系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行业效应实证研究我国房价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可控性研究我国各地区企业绩效与信贷增长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实证分析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效应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及小额信贷问题分析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基金投资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问题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商业银行存款保险问题的研究商业银行并购问题的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的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问题的研究:美国次级债券的反思中国商业银行股东价值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与风险行为理论研究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负债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实际汇率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购买力动态演变分析基金投资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市盈率的中外比较研究股票价格与成交量关系分析成长性与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开放式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与股市波动性的实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绩效与激励补偿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收入水平与消费行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Shibor的运行效果评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汇率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之实证分析汇率波动与国内物价关系之实证分析汇率波动与对外直接投资分析非正规金融、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小额信贷的模式及其绩效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房地产金融政策效果评价影响利率的国际贸易机制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公司的融资方式及债务资产比率对其股市表现的影响。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之间的权衡。
通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首先概述了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并阐述了选择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DSGE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经济情境下的表现,并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建议。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DSGE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系统的多个方面,为货币政策分析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视角。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理解,也为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各国央行来说都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于全球经济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是两种主要的选择。
数量型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而价格型工具则主要是利率。
关于这两种工具的选择,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一些学者主张使用数量型工具,认为数量型工具可以更加直接地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有效地调控通胀和经济增长。
例如,(年份)的研究指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数量型工具可以更好地控制通胀水平。
然而,也有学者支持使用价格型工具,认为价格型工具可以通过调整市场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整体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向的实证研究
随着我 国资本 市场 规模 的 E益 扩大 和股 民 的 日 t 益增 多 , 票市 场 的波 动对 货 币政 策 的影 响也 越 来 股
金 融 教 学 与研 究
21 年第4 总第 12 00 期( 3 期)
我 国货 币供应 量 与股 市走 向的实证研 究
沈 昊驹 , 聂 明
( 中南 民族大学 工商学院, 武汉 4 0 6 ) 3 0 5
摘
要 : 用单位根检验 、 应 协整检验 和格 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 国股票 市场和货 币供应量关 系进行
收 稿 日期 :0 0 0 — 7 2 1— 4 2
面, 具有很多中国特色 , 例如股权分裂 、 市场主体大
多为 国有等 等 。 因此 , 国外 的研究 结果 对 我 国股 市可
① 中国证监会 数统计据网站 . t : w . r gv n u / w i / ht/ w c c o. / b e s e p/ w s . c p n t
者 开 户 数 由 19 年 的4 1 .万 户 增 加 到 2 0 年 的 99 8 06 0理解货币政策对市场 的冲击 , 减小
市 场波动 , 高股票 市场 的效率 [。 提 1 1 随 着股 票 市场 的不 断 成熟 , 究 股票 市 场 的波 研 动 成 为货 币 当局制 定货 币政 策 的重要 依 据 。 19 从 94
关
键 词 : 币供 应量 ; 票市场价 格 ; 系 货 股 关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34 (0 0 0 — 0 0 0 10 — 54 2 1 )4 0 6— 4
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不确定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搭配研究”(19XJC790015)。
收稿日期:2021-02-05作者简介:夏仕龙,男,四川内江人,博士,副研究员,供职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 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在缩窄,M2存在超发之忧,2019年的M2/GDP 超过200%;政府债务隐忧显现,2019年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 )为38.5%。
过量M2和政府债务存量或多或少限制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
2012年开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注重调结构稳增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延续大水漫灌的特征,强调精准发力。
过去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强调总量;新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强调结构。
这种终极目标的转换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即除了要求财政政策具有调结构作用外,还要求货币政策具有调结构作用,因此出现针对小微、三农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
随着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在目前的过渡期,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形式共存,实为混合型货币政策。
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的诞生对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提出挑战。
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要求货币政策指标对经济增长指标和物价上涨指标做出反应;经典的财政政策规则要求财政政策指标对政府债务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做出反应。
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和经典的财政政策规则重点关注经济总量指标,忽视经济结构指标,这对于经济结构成熟稳定、只需关注经济总量指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夏仕龙(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金融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p 进行 回归 , ) 计算 出受 约束 的残差 平放 和 R S; St②然 后将 x 。
f l2 i , ,…P : )包含 进来 回归 ,得 到无 约束 回归 的残 差平 方 和 R S r③构造 F统计 量 , Su; 即
R (ss F: :—
.
居 民及非金 融企 业等部 分可 用于转 账支 付 的活期 存款 ,流 动 性也 非常 强 , 主要是 用 于观察企 业资金 松 紧的重要 金 融指标 ; M 则包 含 了 M。 以及 定期 存款 、 储蓄存 款 与其他 存 款 , 有较 具
何 华
分析 得 方 法 的 出 以 下 结论 : 在 目前 我 国 融 资 方 式 仍 以 间接 融 资 为 主 , 即 资本 市 场 、 币 市场 尚 不 完善 , 货
利 率 和 汇 率 尚 未 实现 市 场化 的金 融结 构 下 , 贷 渠道 仍 旧是 我 国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 的 主要 渠道 。 信
款利率 、 再贴现利率 、 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 , 利率水平 的不断调低 表现 了中央银行明显的货 币扩张意 图。
资料来源 : 本表数据采用 E i s. ve 40计算 w
从 上表可 以看 出 , L A M 和 O N均在 5 %的显 著水平 下拒绝
了各 自不 是 G P格 兰杰 原 因 的假 设 , D 同时 , D G P在 1 %的显 著 水
经 济 与 法
表 1格 兰杰 检 验 结 果
度, 对影响信用渠道 和货 币渠道有效传导的因素进行分析 。
变 曩 量
CP , D | I 2
G ) I P
—
零设 假
不是 C) 4 P格兰杰的原因 CP , 不是 ‰格兰杰的原因 D
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配置的研究
经济学研究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配置的研究王 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收稿日期65 摘 要:在新公共行政价值观下,如何建立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加强对财政、货币政策合理配置的研究,成了尤为重要的课题。
这就要求我国在提高财政、银行调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问题;在结构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确保国民经济均衡、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行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54(2008)S0-0085-04 一、概念界定公共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规范体系的一部分。
公共政策与经济学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经济学途径历来是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的主导途径。
[1]而在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
美国学者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具有立法权的政治家制定出来的由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威尔逊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以公共政策的“管理职能”为中心内容。
而拉斯维尔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强调政策是一种以目的为取向的大型行动计划,实际上主要指具体政策和决策行为。
根据公共政策内容和作用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科技政策、文教政策等。
其中,经济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从宏观上考察,经济政策是一个较大的政策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农、工、商、财税、交通政策等。
如果把财政政策比作经济政策体系的左翼,那么货币政策无疑就是它的右翼,两者缺一不可。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一定的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预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所制定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控和诱导经济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运用财政政策的各种手段来调节经济,是经济发展对财政提出的客观要求。
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原来国家分配理论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财政模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相应变革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
理论探讨♦2020/12j*河北金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张成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摘要:近年来,我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可谓蹄疾而步稳,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取得良好成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需从四个方面发展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
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调整;金融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20)12-0038-06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为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在内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事实上,长期以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直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
尤其是近年来,为适应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需要,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从实际情况看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对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结构性货帀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利弊之争”顾名思义,结构性货币政策是相对于总量型货币政策而言的。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属于总量型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总量或利率作用于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以货币政策作为本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纷纷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这段时期也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Tobin(196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短期产出的波动会产生影响。
Kormendi 和Meguire(1984)对50个国家的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对美国的研究得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产出没有影响。
McCandless和Webber(1995)考察了不同货币口径下的11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相同变化,而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Andreas Schabert(2009)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给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3300字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3300字摘要: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新的经济环境时也遇到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主要论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存在制约因素,联系我国实际,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我国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现状分析;问题对策一、货币政策理论概述介绍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
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而不是纯粹的外生性,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减弱。
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外界对人民币产生升值的预期,也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内外的投资者都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抛出更多的本币,使货币供应量上升,流动性加大,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产生了反效果。
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的种类很多,有基准利率、同业拆借率、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等,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政策的实行。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向着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从政府行为转向市场行为,市场化
程度不断加深。
国家开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让市场自主
决定利率水平,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金融市场
进一步开放,鼓励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
2.独立性不断增强
过去,中国的货币政策总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但在
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在实现政治独立性的同时,也加强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独立性。
这使得中国
能够更灵活地调节货币政策以应对各种经济风险。
3.稳健性成为主导
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中性和稳健,即遏制通货膨胀
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过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稳健
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还可
以提高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4.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在转轨时期,中国政府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开展了大规模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货币政策的最新
动态和变化。
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内部人员对货币政
策的理解和宏观调控能力,使政策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实
际情况。
总的来说,在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向着更加
市场化、独立、稳健、透明和公开的方向发展。
这种货币
政策的转变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力。
003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模拟测试3
003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模拟测试3第一篇:003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模拟测试3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模拟测试题(三)B、川南地区C、成都平原区D、丘陵地区5、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
A、自然本能制约的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光标指向符合题意的答案,单击左键使该答案前的圆框内出现小黑点即可,共35小题,每小题1分)。
1、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时代不同B、内容不同C、前途不同D、领导权不同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B、三权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直接民主制3、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B、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C、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4、目前,四川全省区域经济中的发展中地区,主要指)。
A、攀枝花市B、上帝启示萌发的C、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D、理性思维支配的6、世界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A、发达国家B、跨国公司C、经济转轨国家D、发展中国家7、“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四川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依托一点”,主要是指A、攀枝花市B、成都市C、绵阳市D、自贡市8、不属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的是A、行政关系B、行政救济关系C、监督行政关系D、行政法律关系9、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1)。
()。
)。
)。
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C、基本国策D、第一要务14、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
A、竞争机制B、风险机制C、价格机制10、在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中,“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D、供求机制充满活力”是对下列哪种机制的要求()。
A、用人机制B、权力运行机制C、决策机制D、监督机制11、四川位于()。
A、中国西南部、珠江上游B、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C、中国西南部、黄河上游D、中国西北部、长江上游12、社会总需求是指)。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
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选择【摘要】三元悖论是许多国家研究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依据,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它反映了开放经济下宏观调控面临多项目标时,须针对各国当时的实际经济需要有所取舍。
本文从三元悖论作理论依据及最近经济因素,分析三元悖论下中国的政策最优选择。
【关键词】三元悖论政策组合汇率制度三元悖论揭示在没有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与浮动的汇率制度中均有影响。
然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尽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才有影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没有作用。
因此,在三元悖论中认为,不可能同时实现所有下列三种货币选择,即稳定的外汇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
政策制定者只能从上面三个选择中选择两个,也即产生下列三个种组合可能:一、固定汇率和自由资本流动的组合假如本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利率(理解为货币的价格)便会升高,对于国外的自有资本便意味着套利空间。
外币想要购买本币,那么在供需机制下,本币便会升值,汇率就无法稳定。
如果此时央行想要稳定汇率,那么必须增加金融市场上本币的供应量,这与原本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消失。
反之同理。
二、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组合假如本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利率(理解为货币的价格)便会升高,对于国外的自有资本便意味着套利空间。
外币想要购买本币,那么在供需机制下,本币便会升值,汇率就无法稳定。
如果此时央行想要稳定汇率,那么必须增加金融市场上本币的供应量,这与原本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反之同理。
三、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组合假如本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利率(理解为货币的价格)便会升高,对于国外的自有资本便意味着套利空间。
外币想要购买本币,那么在供需机制下,本币便会升值,汇率就无法稳定。
所以为了稳定汇率,必须限制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反之同理。
目前,中国无法完全放弃三元悖论包含的任何政策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多目标制与我国经济转轨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国栋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10期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也呈现出明显的转轨性,由于我国尚不能以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唯一目标,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制是当前的客观事实,也是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转型;货币政策目标;多目标制;多元回归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多目标制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般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西方国家主流性选择单一目标制,把物价稳定作为唯一目标。
但我国当前经济处于转轨时期,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央行独立性较弱等都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央行在追求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化时,应确定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并更多关注主要目标。
本文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多目标制对经济转型的实际意义,以及主要目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多目标制选择的实证研究
(一)经济转型的量化指标
经济转型可以划分为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
改革开放至今,体制转型已非当期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经济的结构转型度量指标来衡量当期经济转型:
第一,需求结构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价格的变动而调整。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
可以以消费、投资与出口相对比例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动量化指标来衡量经济转型。
第二,产业结构随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改变而调整。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经济转型的物质基础。
可以以各产业相对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经济转型。
第三,要素结构随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率提高而调整。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资本带动,向依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是经济转型的技术手段。
以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衡量经济转型。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量化指标
针对货币政策的四个主要目标,我们分别给予其量化指标:用CPI来衡量物价是否稳定;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用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用外汇储备的波动来衡量国际收支平衡。
(三)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
本文提出一个假设:各个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工具对经济转轨度量指标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由于经济转轨主要包括需求、产业和要素结构调整,我们分别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模型,探讨货币政策目标对上述三个结构性调整所起的作用。
(1)影响需求结构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我们以消费投资比率CI来度量需求结构调整,进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见方程1)
表示消费投资比率;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失业率;表示GDP增长率;表示外汇储备变动率;表示利率波动。
我们利用1978年-2013年样本数据估计回归方程系数,结果见方程2。
从回归结果看,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较多的外汇储备能够促进消费,有利于经济的需求结构调整;较高的失业率会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需求结构调整。
在0.1的显著水平下,失业率、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对消费投资比率具有显著影响,而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波动对消费投资比率影响不显著,这表明为了促进经济的需求结构调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以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主,特别应关注失业率水平。
(2)影响产业结构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我们以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T来度量产业结构调整。
(见方程3)
回归结果表明较快的经济增长、较低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以及金融环境的稳定会增加第三产业值,促进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在0.1的显著水平下,只有失业率和外汇储备对T值具有显著影响,而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和利率波动的影响却不显著,这表明为了促进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以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主,同时更关注失业率水平。
(3)影响要素结构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我们以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AP来度量要素结构调整,其回归结果见方程4。
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和金融环境波动会增加单位要素的产出,而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会降低单位要素的产出。
在0.1的显著水平下,除了CPI,失业率、经济增长、
外汇储备和利率波动均对单位要素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为了促进经济的要素结构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以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多目标制选择的总结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论证了:1、在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多目标制有助于需求、产业、要素结构调整;2、央行应选择充分就业为主要目标,只有更好地解决失业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促进转型;3、西方国家主流性选择物价稳定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而物价稳定对我国经济的需求、产业、要素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主要因为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宏观调控始终维持着对经济较强的控制等。
李国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