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隐私即无自由word版
人教版八下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共36张
天使 19:57:41
最近妈妈老是问我上网在干什么, 想看聊天记录,烦死了。
苹果 19:58:12
我妈妈也老是在我上QQ的时候张望电 脑屏幕,好象我在干坏事一样 天使 19:58:55
她还一定要我的QQ密码,不然不 让我上网。
苹果 19:59:06
那怎么办呀,我以后都不敢确定是不 是在和你聊天了,搞不好是你妈!
2、隐私的具体内容:
隐 私
私人信息: 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
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 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私人领域: 住宅、行李、日记、书包等。
请判断下列哪些是隐私。
1、老师的收入 —是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否
3、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
安琪一气之下跑出家门,来到一 家网吧,可倒霉的是,她发现网站将 她注册会员时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 息公布在论坛上。她郁闷极了…
网站的做法是违法的,因为公民享有 个人信息保密权。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维权?
与侵权人协商
停止侵害
要求 赔礼道歉
请求司法保护
精神损害赔偿
一天深夜,安琪睡的正香,突然被一阵 嘈杂声吵醒了。原来辖区派出所以“扫黄打 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正在对小 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私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和
隐
私
1、隐私权的含义
权 二、隐私权 2、隐私权的重要性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姓名
籍贯 健康状况 毕业学校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E-mail 兴趣爱好
学习和 工作经历
个人简历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政治面貌
时间
(word完整版)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摘要]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对于隐私的含义、范畴的理解以及维护隐私的意识也不相同,在国际交往中难免因此产生冲突。
分析中西价值观的不同文化溯源,探讨中西隐私观差异的根源,以推动国际交流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国;西方;隐私观;差异;根源当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不断发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
由于隐私观差异而不经意间造成的矛盾、误解、交际失败更是屡见不鲜。
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与探讨中西隐私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与容忍,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此引起的不快,取得成功。
隐私的概念始于西方,是个体或群体控制与他人交往的调节机制,是人的一种生存特性。
隐,即隐秘的,不愿或不便公开的事情;私,即私人的事务,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事务。
这种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隐秘的事务、活动及相关的信息就是隐私。
它与公共生活空间、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活动及相关信息是相对应的.王利明先生将隐私概括为“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具体地讲,隐私就是指“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领域”。
一、中西隐私观差异隐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受民族、历史、文化制约的概念。
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里,对于隐私的含义和范畴的理解,隐私权维护的意识等,即隐私观,也不尽相同。
英文privacy的定义为freedom from interference or public attention,是“不受干扰或不受公众注目的自由,是私人权利,个人自由”(《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8:1174)。
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把privacy看作一种个人的不被打搅,有私事不必告人的自由权利,是个很受尊重的概念。
他们认为隐私能使个人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有选择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柬,有机会对自我行为和经验作充分评估与认识,从而对新的行为作出选择,还能使个人有机会在亲情团体与正式场合之间进行思维界定,从而在不同场合作不同的交际选择,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平衡.西方人非常强调隐私,现代科技使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特别突出。
如何理解公民的言论自由权Word
如何理解公民的言论自由权Word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其核心是公民在社会环境中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包括批评政府、表达不同观点、传播信息和参与公共讨论等。
理解和充分利用言论自由权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人们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
正是通过言论自由,不同的观点得以充分交流和辩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言论自由的存在能够增加政府的透明度,让政府更加负责和回应公众的需求。
其次,言论自由是思想多样性和个人独立性的保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通过言论自由,个人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分享这些思想。
这种多样性的存在能够启发创新和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言论自由也有助于保护个人离群的思想,让每个人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到审查或者压制。
言论自由还有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言论自由,人们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这种多样性的存在能够增加人们的知识面和见识,拓宽思维的边界。
同时,言论自由也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然而,言论自由并非无限制的权利。
在充分理解和利用言论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限制。
例如,不该使用言论自由来煽动仇恨、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或者侵犯国家的安全等。
言论自由与其他权利的平衡是必要的,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同时,言论自由也应该伴随着责任和尊重,不应该滥用或者恶意攻击他人。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
然而,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网络暴力、假新闻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平衡言论自由和其他利益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其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思想的自由至关重要。
(完整word版)法谚
(完整word版)法谚法律格言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赞美法律1、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英国法谚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德]马克思法律的实质1、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霍尔姆斯3、以公正的逻辑代替武力的逻辑是法律本质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法官与法律1、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
—-[美]德沃金2、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3、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谚4、法官谙知法律。
--法谚5、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
马克思法律与正义1、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古罗马格言2、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法谚3。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4.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
——[美]罗尔斯法与情1、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2、一种圆满的完善的法应当具有人情味,内含一种情理,没有情理的法是一种桎梏、一种奴役,所以,法应当具有人性基础.法律与权利1、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谚2、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3、法律应当与权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4、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
5、法律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平等,但是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波洛克6、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论》7、救济走在权利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利. —-英美法谚8、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知识与能力: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
课前准备: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教学方法:讨论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
课时:时间:课题: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情景导入: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学习新课:(一)、人人有隐私1、帮小红讲清道理: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小红的故事中,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
公民都享有隐私权。
小红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都属于个人隐私,小红有权保密,所以小红的行为是正确的行为。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具体理由:(1)隐私由“隐”和“私”两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课时训练:15 不自由毋宁死 Word版含解析 (1)
课时达标训练15不自由,毋宁死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缄.口/请柬.沉湎./分娩.模.样/模.子B.桎梏./雇.佣顾忌./嫉.妒同胞./剥.花生C.衣袖./铜臭.征集./编辑.铿锵./将.进酒D.劫难./呢喃.角.色/昏厥.肤.浅/奔赴.解析:A项,jiān/jiǎn,miǎn,mú;B项,ɡù,jì/jí,bāo;C项,xiù,jí,qiānɡ;D项,nàn/nán,jué,fū/fù。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有的同学提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时尚的年代,提倡节俭是不合时宜的。
围绕着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辨论。
B.昨日上午9时许,贵阳司机杨某驾车行至镇远县都坪镇五辈桥时,遇到正背柴回家的同向行走的妇女陈某,杨某赶紧鸣笛示警,对方却“冲耳不闻”,结果被碰倒在地。
C.《创业》通过对创业陷井的揭露和受骗事件的介绍,使创业者在创业路上避免受骗,防止了创业者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
D.云老虽往,柴哲犹在,云中岳这个名字,在虚无缥缈的云气中,也将如山岳一般永远屹立不摇。
解析:A项,“辨论”应为“辩论”;B项,“冲耳不闻”应为“充耳不闻”;C项,“陷井”应为“陷阱”。
答案:D3.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1)布恩地亚一听这消息竟怔住了,他木然不动,极力着悲痛。
(2)人们感到惊异的是他们怎么会找到这个在沉睡的沼泽地中的村庄的,吉卜赛人道出了真情,是小鸟的歌声为他们指的路。
(3)他把伐木工具扛在肩上,叫大伙儿集合起来去一条小路。
(4)开头几天,他们没有遇到什么了不起的,从那里沿着野橘林间的一条小道进入大森林。
A.抑制湮没开辟障碍B.抑制淹没开创阻碍C.控制淹没开辟阻碍D.控制湮没开创障碍解析:“抑制”压下去的意思,如“抑制悲痛”;“控制”重在操纵,如“控制数字”。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隐私受爱惜》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隐私受爱惜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学习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明白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爱惜。
二.学习重难点:正确熟悉隐私和隐私权;三.温习内容:一、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二、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3、什么是姓名权?如何行使?4、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四.课堂助学:一、隐私的含义及要紧内容?二、爱惜隐私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隐私权?4、隐私权的真理是什么?五.课堂检测: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助学”中的题目;教材中落实。
2.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六.达标训练:(一)夯实基础1.关于隐私,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正大光明的人没有隐私②隐私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③经本人同意公开的个人信息仍属于个人隐私④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A. 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爱惜公民隐私权,实质上是为了爱惜公民()①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做人的最最少权利③内心世界不受侵扰④正常生活不受干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爱惜,以下能够例外的情形是()A.教师想了解学生的情形时B.家长想了解子女的情形时C.工厂领导为了治理员工时D.公安、检察机关依法侦查刑事犯法案件需要时4.某单位职工吴某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本单位领导张某的腐败问题,张某得知后,警告吴某不要侵犯他的隐私权。
吴某的行为()①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②没有侵犯他人的隐私权③受法律爱惜④是法律禁止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6、观点辨析小晶:个人私生活和个人信息都是隐私。
小景:隐私确实是丑事、不但荣的事。
(二)拓展延伸河南安阳一彩民取得88注一等奖,奖金总额近3.6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人的好奇与质疑。
大奖得主已于27号中午兑奖。
所有参与人员均签署了保密许诺书,兑奖现场并无记者在场。
没有隐私没有自由的作文
没有隐私没有自由的作文
嘿,你知道吗?没有隐私,咱们就谈不上自由了。
你想想看,
隐私就像是咱们每个人的小秘密花园,得好好保护才行。
要是别人
随便闯进来,那咱们的自由和尊严可就遭殃了。
你说是不是?咱们得有点自己的空间,想干啥就干啥,不用顾
忌别人的眼光。
隐私权就像是咱们身上的盔甲,让咱们在人群中昂
首挺胸,不用怕被别人盯上。
还有啊,隐私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咱们知道,信任就像是一
座桥,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当咱们知道别人会尊重咱们的隐私,那咱们也就更容易相信他们,和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隐私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为了大局考虑,咱们也得适当放下一些隐私。
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可以随意侵犯
别人的隐私。
咱们得遵守法律,也得有点道德心,别做出让人鄙视
的事儿。
所以啊,隐私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咱们得好好保护自己的隐
私,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这样,咱们才能活得自在、洒脱,不受束缚。
电子刊物模板word版本自由编辑刊物模板A4
电子刊物模板word版本自由编辑刊物模板A4本文为您提供一份电子刊物模板的word版本,该模板可供您自由编辑并适应A4纸张大小。
以下是模板的特点和使用指南。
模板特点- A4纸张大小:本模板已经调整为标准的A4纸张大小,方便您进行打印和阅读。
- 自由编辑:您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编辑这份模板,包括修改文字、插入图片和设计排版等。
使您能够轻松制作个性化的电子刊物。
- 高度可定制:该模板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布局选项,可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自定义。
您可以调整字体、颜色、边距等,以及添加各种图表、表格和目录等,使刊物更加专业和易读。
- 简洁清晰:模板设计注重简洁和清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刊物内容。
同时,提供了一致的标题、段落和标注风格,帮助读者快速浏览和查找信息。
使用指南2. 打开模板:使用Microsoft Word或其他兼容的文字处理软件打开模板文件。
3. 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求,编辑模板中的文字、图片和其他元素。
您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工具栏和菜单来实现各种编辑操作。
4. 自定义样式:如果需要调整字体、颜色和布局等样式设置,您可以使用软件的样式编辑功能。
请注意保持一致性和可读性。
5. 预览和保存:完成编辑后,预览刊物的每一页,确保没有错误和排版问题。
然后保存您的编辑成果到本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
6. 打印和分享:如果需要打印刊物,请确保打印机设置为A4纸张大小。
您也可以将编辑完成的刊物以PDF格式保存,方便分享给他人。
请注意,本模板仅为示例,并非法律文件或法律建议。
在使用模板进行刊物制作时,请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要求。
希望这份电子刊物模板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使用前请谨慎阅读并理解本模板使用的相关法律通知。
保护隐私,不乱动别人的东西28页PPT
保护隐私,不乱动别人的 东西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人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5.0第五课隐私受保护word教案(2)
隐私受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2、能力目标:能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
教学重点: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方法:讲授法、设疑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叙述: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
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 ⋯⋯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
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
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
小隐说,这件事一定要告诉老师。
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有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 ⋯⋯想一想:①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②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讲授新课:1 、人人有隐私情境活动一:叙述1:小隐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小红,小隐主动和她交谈,并问她家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住哪里等,想和他做朋友,也主动告诉了小红自己家的这些情况。
可小红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
于是有些同学给小隐打抱不平地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肯跟我们说。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讨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叙述2:小隐看了美国大片《国家公敌》之后,对影片中涉及隐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要与大家讨论:①犯罪分子被别人用隐形摄像机拍摄到时,拍摄者是否侵犯别人隐私?是否应该把录像带还给犯罪行为人?(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课题)(1)什么是隐私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都属于隐私。
人教版思想道德八下第五课隐私受爱惜尊重和维护隐私权word集备
_2020年3月12日
学科
政治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课型
新授课
第12课时
主备教师
史怀记
辅备教师
王富柏
三
维
目
标
知识
与
能力
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给与保护,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明白侵害者应承担的责任: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过程
与
方法
以案学法的形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体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维权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
选
作
《初中生生活》3——4题。
教学设计说明
1、情景故事一:——两难情景中正确选择
2. 情景故事二: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维护隐私是一种诚信和责任
3. 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辨别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4.情景故事四:“校长拆了我的信”——懂得依法保护隐私权
5.合作探究:“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探询并掌握有效的方法保护个人的隐私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生活中尊重和保护隐私,憎恶侵犯公民隐私是行为。
教学重难点
及
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准备
了解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板书)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第二、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板书)活动:肖肖的案例分析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老师归纳: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上面我们分析了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处理“相关连接”的内容。(可以省略)提问过渡: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哪?二、依法维护隐私(板书)1、侵害隐私权表现(板书)我们先了解一下那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教师根据教材第53页的内容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2、如何保护隐私权(板书)活动:小旺和小松的案例分析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教师小结: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首先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方法。(学生阅读P55页内容,进行归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向别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上网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网上安全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连接”。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不要侵犯我们的隐私共25页文档
2、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教师赠言
隐私是绿草地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 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 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 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谢谢!
25
在现代社会,隐私所涉及的内容更 加多样化,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 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 要也就越迫切。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 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 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有哪些常见的侵犯个人隐私权 的行为?
打探、调查个人情报、资讯或者秘密,(包 括一切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情报和资讯)。 干涉、监视私人活动。(如非法对他人的行 踪、住宅、居所等进行监视监听等)。 侵入、窥视私人领域等。例如偷看日记,私 拆信件、私闯民宅等。
一、自我保护法:
一真一假“烟幕弹” 高度警惕“防窃听” 电话改为网络聊天 日记搬到网上写 短信看过就删除 用密码设置阅读障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
二、依法保护法
1、当发现父母或其他人想窥探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 己的隐私时,应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这是自己的隐私, 自己有权保守这些秘密; 2、如果父母或其他人不经允许擅自窥探,那么就违 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对方不听,可 以向相关机构反映,请求这些机构对对方进行批评教 育; 3、如果父母或其他人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造成很 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 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身边的困惑
你觉得这位小青年这么做可以吗?为什么? 你觉得要尊重他人隐私,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
你觉得要尊重他人隐私,我们应该 怎么做?
1.要树立隐私意识. 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人与人之间要尊重彼此的隐私.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第二天,荣荣发现肖肖变了,和她保 持距离,说话也隔得远远的,不知道为什 么。 渐渐地,班上 很多同学都知道了 荣荣得过肝炎,不 少人开始疏远她, 荣荣为此感到很痛 苦,并.这个案例中有没有侵权行为? 2.荣荣的做法是否妥当?
荣荣把自己的隐私泄露出去后,给她 带来了什么影响?
外泄自己的某些隐私,有时可能会使自己丧失 尊严,有时可能会使自己处在不利境地,有些隐私 还可能会牵连到他人等。
辨析观点:
最好的保护隐私的方法就是无论何时何地 都不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那样就可以保证 自己的隐私永远不会被侵犯了。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沟通与交流有利 于我们自己成长,我们只要选择那些值得我们信 任的人去倾诉就可以了。
拿起过电。至此,郭力的这封私人电邮在网上被“晒” 了足足30天。 • “事情发生后,我曾多次要求两家公司承担责任,但 都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郭力对万网公司的解释及 事后态度表示了不满。了法庭。要求两被告公 开致歉,并向两被告索赔诉讼费、差旅费等2628元, 以及100万元精神损失费。这是我国首例私人电子邮 件遭非法链接而公开的侵权诉讼案。
小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独立意识 渐渐增强,当自己的隐私与家长或老师 的关爱发生冲突的时候,你究竟该做出 怎样的选择呢?
看哪个小组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1.当发现家长或老师侵犯自己的个人隐私 权时,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2.主动与家长或老师沟通交流。
学习本课后,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最近荣荣遇到了一个的烦恼!
这还要从上个星期的QQ聊 天说起„„
苹果 19:57:59
公交站对面新开家小店,卖肉串,去吃 吃看呀?~~
毛茸茸 19:57:41
会不会不卫生啊?我小学的时 候得过肝炎,就是吃了不卫生的 东西,很难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隐私即无自由现代情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马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关键词: 隐私权/自由/私生活权内容提要: 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奢侈品。
隐私权从无到有,隐私权话语的背后到底蕴藏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科学技术、大众传媒、公共权力、消费主义文化使现代社会的个人隐私濒于死亡。
隐私权旨在合理划分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保障私生活自由。
隐私权的实质是私生活的自由权。
一、隐私权的现代困境要真正地把握隐私权的内涵,解决隐私权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关注隐私权背后的内涵和语境,挖掘隐私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土壤。
隐私权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私生活自由在现代社会才成为一个问题。
古代的专制社会,囿于生活方式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公共权力肆虐于朝堂,但尚不足以对社会生活和个人领域实施完全控制。
在传统的乡土社区和熟人社会中,存在自发形成的宗法伦理秩序,社会成员生于斯,长于斯,潜移默化,个人、宗族、社会浑然天成,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我界别,隐私意识自然无从生长,其正当性也无法为社会成员普遍接受。
而近代以降,个人日益从传统的家族、团体中解放出来。
尤其步入现代社会后,城市生活的压力和人际疏离,使得人们的隐私意识高涨,隐私的权利遂获普遍承认。
隐私权以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的界分为原则,而公共领域天生就存在一种侵蚀私人领域的倾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无疑又强化了这种侵略性,从而导致隐私暴露的可能性与损害的严重性与日俱增。
科学技术、大众传媒、公共权力、消费主义文化交相凌侵,私生活自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呈现出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
1.科学技术进步对隐私权的挑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通讯、基因工程、视听传媒的发展一日千里。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为人类提供福祉的同时也对个人隐私构成严峻的挑战。
摄像头、窃听器、长焦镜头的使用使得个人私生活物无遁形;基因图谱的开发,使得一旦确定个人的基因特征,则其禀赋、性格、能力、健康都将被人一览无余,这将导致个人堕入基因决定论的宿命;互联网络上的cookies、黑客程序、木马病毒等技术使得对计算机使用者的网上行踪的监控和数据隐私的窃取易如反掌。
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今世界,任何人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对方的许多基本信息,数量远远超过希特勒通过恐怖政策获取其极权统治下的居民的信息量。
[1]美国有学者撰文认为,日常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在公共场所的自动监视的增加、对面部特征的技术辨认、电话窃听、汽车跟踪、卫星定位监视、工作场所的监控、互联网上的跟踪、在电脑硬件上装置监控设施、红外线扫描、远距离拍照、透过身体的扫描等,这些现代技术使得人们“无逃于天地之间”,最后其宣称“隐私已经死亡”! [2]2.大众传媒发展对隐私权的威胁大众传媒在西方国家甚至被称作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其对于私生活的侵入可谓无孔不入,神通广大,这使得个人想要免除公共关注愈来愈难。
从报纸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络,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三次革命性的进步,从而也催生出日益严重的隐私权问题。
大众传媒的泛滥与个人的私生活之间的摩擦加剧,这也是现代人隐私日益敏感的诱因。
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代斯首倡隐私权概念的肇因即为其举办的一场私人聚会被当地的媒体不当曝光,造成当事人情感的伤害。
[3]如哈贝马斯所言,公共领域借助公共舆论的趋势,造成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公共舆论”对于私人生活的猎奇性关注,这使得私人生活日益丧失隐秘性。
3.公共权力膨胀对隐私权的压迫近代市民社会以个人自由为本位,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始终秉持怵惕之心,以分权、法治、宪政、人权等各种制度设计约束公共权力。
而现代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制约关系失衡,家长式的全能政府逐渐取代传统的“守夜人”政府。
经济干预、宏观调控、福利国家,在形形色色的旗帜下国家伸张自己的有形之手。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巨大系统,其复杂性、风险性也要求政府对公共安全承担更重的责任,从整体趋势来看,公共权力对社会生活控制得更为深入和严密。
现代科技进步无疑也使得公共权力如虎添翼,造成政治国家有完全吞没社会、社群和个人之虞,从而使全权国家、全能政府在现代社会成为可能。
学者言道,政府通过科学技术提供的现代化手段控制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不能不缩小人们的自治领域,由此导致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可以说,隐私权价值的损害是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冲突的表现之一。
[4]例如美国“9.11”事件后,举国风声鹤唳,公共权力以“反恐”之名急剧膨胀。
2001年《美国爱国法案》(USA PatriotAct)授予司法部使用窃听器和其他监视技术等手段追踪可疑恐怖分子和间谍的权力,可以秘密搜查民宅、窃听人们的电话交谈、监测民众使用互联网。
据此批评者认为,“9.11”之后的美国已经由宪政国家堕落为一个警察国家。
4.消费主义文化对隐私权的操控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真正的“群众的时代”,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市场是对大众眼球的争夺,所谓“注意力经济”、“美女经济”、“明星效应”层出不穷。
早在60年代,评论家乔治.斯泰纳在《夜话》一文中指出,黄色文学之危害即在于剥夺了人的最后一点隐私。
时至今日,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更是如洪水猛兽吞噬着个人隐私。
这与从马克思到Wallerstein所批判的现代社会的“万物商品化”运动密切相关。
商品要获得最大市场,就必须迎合群众,而为了继续扩大市场,就必须同时改变更多的人的欲望趣味使他们变成群众。
商业甚至有本事把原本是要充分另类和边缘的暴力、变态、同性恋、迷信、堕落、吸毒主流化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
[5]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浸淫下,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具有媚俗、猎奇、取悦大众的特征。
如弥尔顿所言,大众文化是“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
在这种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之中,隐私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就不难理解隐私权为何被认为具有财产价值,成为交易的客体,如美国法上的公开权即是隐私权的异化物。
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要,狗崽队伺机而动,以“扒粪”为职业。
“绝对隐私”、“身体写作”、“木子美”现象在市场上风行一时,“隐私文学”成为市场中的新宠。
可以说,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导致了隐私的商品化,隐私侵害的职业化。
总之,现代社会,物质极大充裕,而现代人的个性人格和个人自由极度匮乏,濒于破产。
现代社会进一步趋向整体化,除了传统的宗教、伦理、习俗等权威之外,公共权力、大众传媒、科学技术、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形成了巨大的整体主义势力,在经济、技术、文化、审美、个人生活各个领域,整体主义渗透一切,共同扼杀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自决的可能性。
隐私权的终极价值正是对人的关怀,隐私权所表征的私生活自由是人类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救赎,隐私权的发达及其危机见证了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
二、隐私权的价值底蕴隐私权旨在合理划分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保障私生活自由,这是一个健康的多元社会的根基所在。
隐私权的底蕴是自由,消灭自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剥夺。
关于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构建的逻辑是由个人组成社群,由社群组成社会,由社会建构国家。
而隐私权正是个人与社群、社会和国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该防线被突破,私生活将会迅速地被国家、社会、集体、公众等公共势力吞没,个人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势必遭受灭顶之灾。
“自由”的人应当是有隐私的人,他保留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不会感到任何高于一切的强制力去强迫他与别人(甚至是与他喜爱、信任的人)分享每件有价值的事情。
[6]隐私权不但本身彰示着在多元的社会中的个人选择的自由,而且构筑了对自由行动、自由言论、自由思想等其他自由的坚强保障。
如美国最高法院曾将个人的隐私当作一种手段,用来制造“一个庇护所,在那里,个人的思想不受侵犯,即‘人的思想不是民选政府管理的对象,也不受司法管辖”。
[7]如果一旦丧失隐私权的根基,人们就不可能实际享有言行的自主权,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公共领域中的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都将成为沙滩上的楼阁,形同虚设。
因为没有隐私权的法律保障和屏蔽功能,个人的思想、感情、信念、记忆、希望、欲求、感觉、言论、行动都将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其中当然包括国家公共权力这个无所不在的“利维坦”。
因为公开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当一个人感觉被一双眼睛盯着的时候,他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压抑,社会学家把这种整个社会对个人的严格控制称作“社会凝视”。
在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透明的个人将被迫与社会标准保持一致,从而任何选择的自由必将丧失殆尽。
表演社会学研究过纳粹集中营里的情况,发现当囚犯们被剥夺了一切最隐私的权利时,人便沦落为野兽。
个性的形成要求有一个与日常生活的“前台”对立的,纯属私己的“后台”。
灵魂在这里审视和评价前台的表演,并如吉登斯所言,通过日常生活的仪式回忆起自己的“人格”。
完全无视隐私权,甚至把灵魂深处的东西拿到光天化日之下,当作革命的材料,“个性”便无以立足,“人格”便失去尊严,“自由”便永远被遮蔽。
[8]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都将剥夺个人隐私权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控制的手段。
著名的标语“老大哥在看着你”就是一个象征。
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著名寓言小说《一九八四》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丧失隐私的世界。
在一个名叫“大洋国”的国度,所有社会成员处于完全监视之下,每个私人房间里都装有无法关闭的“电幕”,它无时无刻不在监控人们的活动,将私人生活公布于众。
在这个没有隐私的社会里,甚至血缘和亲缘关系也发生扭曲,家庭沦落为监视和告密的温床,亲属之间相互揭发,恐怖的监视深入到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中,个人的私密关系和感情被无情剥夺。
总之,不允许有个人生活,每个人必须生活在公众之中。
由于私生活荡然无存,个人的行动和言论自由不复存在,麻木、迷信与盲从被训练成一种全民性格,每个人只不过是没有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行尸走肉而已。
摧毁隐私的屏障意味着诞生出一种对思想和情感的权力,一种深入内心的控制,一种绝对权力。
这是古往今来一切专制者所梦寐以求的权力。
在抑制隐私的社会中,任何私人性的感觉和思维都被推定为危险行为,意味着可能受到惩罚。
如此则连内在的思想和感情都没有自决的可能,更何谈外在的行动和言论的自由?我国古代社会存在着源远流长的专制主义传统,对个人隐私的漠视和排斥自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腹诽”即为一大发明。
腹诽罪的奇特之处在于,其所惩罚的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内在的思想与情感。
三、隐私权的本质是私生活自由权关于隐私的理解,国人最早往往将隐私等同于阴私。
学界则有信息说、接触说等观点,起初限于秘密信息,继而扩及对生活安宁的保护,传统观点大都认为,隐私就是隐秘而不准公开的意思。
[9]或者认为,隐私是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安宁的私生活或不受他人非法收集、刺探、公开的私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