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阈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视阈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探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也是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个在利益相关者

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过程。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校企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双方均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实现多赢,促使民办高

校校企合作取得长效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

一、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经济学基础

1. 校企合作行为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而民办院

校因为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更关心学院的办学水平、社会声望及经济收益,

两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企业更关心物质方面,

学校更关心非物质方面。此外,在进行各种决策时,企业和学校一般都会根据收

益与成本的对比进行决策,校企合作也不例外。

2.经济学对校企合作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不能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合作是无法持续下

去的[1]。因此,当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时,必须考虑合作计划是否能够使校企之

间激励相容,即学校满意,企业满意。但单就“校热企冷”这个现象而言,校企之

间的激励是不相容的,是学校满意,企业不满意,而企业不满意就会导致企业对

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降低。

3. 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有助于对校企合作问题的理解。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校企合作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这种

契约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交易关系,既然是一项交易,自然会产生交易费用。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而言,如果交易费用低而收益高,企业自然会选择与学校

合作;如果收益低而交易费用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不高。当市场交

易费用超过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时,企业会选择用内部交易替代外部交易。譬如,

当企业从外部引进人才的成本高于内部培养的成本时,企业会选择内部培养;当

企业从外部引进技术的成本高于自主研发的成本时,企业会选择自主研发。

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中的经济学分析

1.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与企业、行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使的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要,符合社会

的需要[2]。但学校在与企业、行业进行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方对学校提

出的联合培养方案并不热情。在校企合作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希望企业能给予学

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或实习机会,表现非常地积极主动;而企业则消极冷淡,不希

望接纳更多的实习生,甚至出现拒绝与学校合作的负面现象。

2.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①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得的收益有限。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得的可能收益包括: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降低员工培训成本、获得相应的技术服务。民

办高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企业的收益是有限的。一是企

业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以轻易地从劳动力市场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包括一些名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另外,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可持

续发展的能力,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在与民

办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兴趣并不大。二是企业需要引进技术和人才以满足产

品和技术不断升级的要求。然而,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不亚于民办院校教师,在一些专业领域,其水平甚至要远远超过民办院校教师,而且这些企业一般有内部的培训机构,因此由民办院校为其培训员工的必要性很小。小型企业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相对较差,但这些企业多为私营企业,企业老板培训员工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此外,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在技术服务方面,民办高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虽然有引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员工及获得技术服务的需求,但通过与民办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收益非常有限,利益驱动不大。

②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一是企业的事前交易费用。在校企合作的谈判过程中,就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容等校企之间会事先进行多次谈判和沟通,协调和沟通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公关和接待任务,会耗费企业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生产、研发任务繁重的企业而言,这种事前交易费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二是企业在校企合作后的交易费用。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后,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实习指导等,都需要企业在资金、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次品或废品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或者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会更加棘手。另外,学生的食宿问题也需要企业协助解决,而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充足的人员、时间、精力、财力来落实这些事情。校企合作的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了成本,表现出的就是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予以予以政策倾斜或奖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事业,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事业进行补偿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通过减税、增加财政补贴等优惠措施来补偿企业,增加企业收益。

如果参与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积极性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予以奖励,如对接受学生实习或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等的企业,应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

2.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内容等问题。目前,有些人把校企合作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并罗列出对企业的种种好处。事实上,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于企业而言,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校企合作实际是对正常生产的一种“干扰”,让企业心甘情愿地与学校进行合作,难度很大。所以,在校企合作时,学校既要完成校企合作的任务,也要理解企业的难处,在合作的专业、合作内容及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学校应该进行充分的思考。

3.只有双赢的校企合作才能稳固。合作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应充分尊重各方利益,而不是牺牲一方利益来换取另一方利益。维系合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是共同利益。优势互补、求同存异是实现长期合作的保障[3]。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企业要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一线生产环境,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缺乏利益共识的互助,校企合作就无法实现,利益的分享与补偿机制是校企合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