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实验班政治半期考试 2010、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文科实验班政治半期考试
命题人:曾福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中国青年报》曾撰文指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为哲学提供依据
D.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2.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埃及金字塔上的这段铭文从哲学上看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这一观点
A.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B.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D.不承认事物是客观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面对同样的灾难,有的人求神灵保佑,有的人讲究科学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

这说明
A.人们各自信仰的神灵不同
B.人们在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C.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D.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7.下面漫画所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
①只有认识自然,改造规律,才能利用和尊重自然
②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
③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在规律面前只能服从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要求
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条件
②是主观主义,没有从实际出发
③看到了创新需要解放思想
④未按客观规律办事
⑤说明了意识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10.“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1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②教师讲课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④鹦鹉学说话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⑥经济体制改革⑦修身养性
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⑦D.⑤⑥⑦
13.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诗《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哲学上看应该是
A.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14.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这说明
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人类发挥能动性能合理改造自然
15.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

这些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

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人类的活动必定会给自然界造
成灾难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6.古时某人学认字,前三天学会了写“一”“二”“三”,就辞去了老师,以为写字读书,不过如此。

一日写请柬,请万某人喝酒,他就只好骂这个个姓不好和请柬做得不够大,因为他要画一万个杠杠。

这个故事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7.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已经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和清理,有的保留,有的修改,有的废止,有的宣布失效。

这体现的哲理
A.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
C.办事情要把握好分寸,要坚持适度原则
D.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8.“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坚持了实事求是的观点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④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9.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识“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20.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很好:经济建设保持良好势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物价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

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中医讲求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
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

据此回答21—22题。

21.“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22.“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对立统一的原则
为彻底改变环境污染问题,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晋江市建成一座日处理垃圾能力750吨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目前共处理垃圾58万多吨,发电量达一亿三千万千瓦时。

回答23—24题。

23.垃圾是一大公害,但晋江市可以实现“垃圾变宝”,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有主、次之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24.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消耗。

这说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25.“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26.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沿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主业的国家。

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到上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发展经济学把这种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
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称为“荷兰病”。

“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原理,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否定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7.下列揭示的朴素道理相一致的谚语、俗话有
①少时偷针,长大偷金②咳嗽不是病,不治入膏盲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④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要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点带面,这种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有主次之分
29.厄尔尼诺是太平洋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0.和谐社会必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

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3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许多新提法让人瞩目,如“生态文明”“GDP翻两番由
‘总量’到‘人均’”“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筑到发展”等。

这一系列的新提法表明
A.社会存在是丰富多彩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社会意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2.读漫画:待“客”。

其哲学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B.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D.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温家宝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请结合材料分析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所包含的唯物论原理。

(12分)
34.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溶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10分)
3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否定一切现存的东西,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9分)
36.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的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我们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9分)
37.(探究题)就学习生活的种种烦恼,某班同学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畅所欲言。

其中三位同学有发言内容摘要如下:
甲:我三更睡,五更起,够辛苦的了,但学习成绩始终不见大的起色。

老师不是总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乙:我很喜欢踢足球,为了把学习搞好,我自觉把足球“戒”了,其实心中总是痒痒的,有时课堂上还出现萎扉不振的现象。

丙:我的数学成绩不稳定,课堂上我听课认真,公式定理记得很熟,可考试时,有些题目用公式套不上,跟老师的例题也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这次考试没戏了。

也许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曾存在类似的困惑,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些同学产生烦恼的原因。

(12分)

35.
(9分)36.
(9分)37.
(12分)
高二文科实验班政治半期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温总理强调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正是上述原理和要求的体现。

(4分)
(2)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材料中温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求真务实,防止一哄而起,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4分)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温总结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正是重视树立正确意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表现。

(4分)34.(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溶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5分)(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5分)
35.①发展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必要条件,创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也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

③创新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的东西吸取和发挥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因此,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36.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防止片面性。

材料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复杂的事物有主次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中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并要求着力破除体现出抓重点、抓关键的观点。

③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中强调新变革、新局面,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广阔道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37.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因此对以上三位同学的做法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

一方面,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认识到,要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发挥自己的主要能动性。

三更睡,五更起;自觉“戒”足球;专心听讲;善于思考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做法都存在着不足。

从他们都有不同的烦恼就可以证实,从烦恼的原因可以认识到。

(3分)
②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性为基础。

甲同学的做法违背了学习规律,是一种盲目蛮干。

(3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问题。

乙同学割裂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联系,没有看到体育锻炼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就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3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

丙同学虽然认真听讲,但不善于做到具有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一味生搬硬套,当然学习成绩提高不快。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