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纪录片

合集下载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篇一】纪录片《河西走廊》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

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

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

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

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

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

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篇二】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勾起了一些或近或远的记忆。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1.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介于东经102°13"—108°46"、北纬34°54"—42°01"之间。

甘肃地理位置独特,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

省内东西横跨1600公里,南北纵贯1000公里。

2.地貌特征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

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山峰叠翠,森林资源丰富。

甘南高原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势较低,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势平坦,气候干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道。

祁连山地位于甘肃省北部,海拔较高,山地草原景色壮观。

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1.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总量为174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黄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甘肃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青海湖、尕海等。

2.土地资源甘肃土地资源丰富,包括耕地、草原、山地、沙漠等多种类型。

耕地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等地,草原主要集中在甘南、河西走廊等地。

3.生物资源甘肃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珍稀动物。

植物资源方面,甘肃有世界著名的祁连山雪莲等高山植物。

4.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甘肃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

近年来,甘肃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推荐美食类纪录片

推荐美食类纪录片

推荐美食类纪录片1.《早餐中国》早安,人间2.《风味人间》中华美食文化之旅3.《山东味道》探寻齐鲁大地特色美食4.《老广的味道》经典!春节粤菜下饭大片5.《夜宵江湖第2季》盘点那些一口入魂的极致美味6.《向着宵夜的方向》忙了一天吃点吧7.《宵夜江湖》最地道的本土味道8.《水果传》一场抵挡不住的水果饕餮9.《老广的味道第3季》寻找被遗忘的美味10.《冀味儿第3季运河风味》解读美食中的运河情怀11.《风味原产地·潮汕》解锁地道潮汕美食12.《沸腾吧火锅》中国人的火锅盛宴13."《风味原产地·甘肃》欠的肉该长回来了"14.《乡野有真味第1季》食人间烟火品众生百态15.《拿一座城市下酒》烟火升腾处,珍味尽享时16.《《湘当韵味》第二季》解读湖湘饮食文化17."《风味原产地·贵阳》贵阳极致美食图鉴"18.《风味原产地·云南》地道云南风味19.《开动吧!海鲜》海洋生物食用指南20."《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敦煌的人间烟火气"21.《人间有味山河鲜》抵抗不住的秋冬美食鲜味诱惑22."《知味新疆第1季》深藏新疆的美食"23.《广西的味道》桂系美食大百科24."《料理的秘密》揭秘亚洲八大美食"25.《新疆味道》新疆特色美食大赏26.《街头美食斗士》吃货大王吃遍全球27."《千年陕菜第2季》陕菜美食有哪些"28.《老广的味道第2季》广味特色菜的故事29.《美食令第一季》时令之下的云南美食密码30.《千年陕菜》三秦大地滋味万千31.《美食令第2季》24节气中的云南饮食密码32."《寻味新加坡第2季》一起去新加坡大饱口福!"33.《风味实验室第3季》海洋文化百科全书34.《《湘当韵味》第一季》解读湖湘饮食文化35.《风味实验室》明星陪你边吃边聊36.《一面之词》一城一面一群人37.《万物滋养第2季》中国人的健康哲学38.《奶奶最懂得》寻找食物初始之味39.《寻味新加坡》新加坡美味大盘点40.《冀味儿第3季:品味冬奥崇礼食记》冬奥会上的河北菜41.《世界顶尖主厨》大厨们的料理哲学42.《圈粉食刻》走进琳琅满目的米粉世界43.《美食侦探》食物的神话起源44.《辣椒猎人》探索亚洲辣椒之旅45.《喜粤之味第1季》寻找粤味之旅46.《念城味》最地道的城市美食攻略47.《舌尖上的故事第1季》美食如何塑造人类"48.《鲜食煮意》特别篇美食加旅行49.《饕餮美食》打卡最常见的美食50.《面面大观第2季》丝路上的极致美味51.《食通街第五季》扫街式寻美食52.《寻访韩国美食之旅》体验韩国美味料理53.《舌尖上的故事》美味食物的诞生54.《勇厨闯天下》探索全球独特食材55.《环球街头美食》探索纽约街头美食56.《101种改变世界的快餐》食物无国界57.《佳肴‧都会》看尽世界美食"58.《年味盛宴》款待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航拍中国甘肃观后感三百字左右

航拍中国甘肃观后感三百字左右

航拍中国甘肃观后感三百字左右近年来,航拍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领略中国各地的壮丽风光。

而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航拍摄影的绝佳拍摄地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航拍中国甘肃的观后感,并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航拍中国甘肃所展现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甘肃地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之间,这里有着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

航拍所呈现的高山、峡谷、草原和湖泊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特别是祁连山脉的航拍画面,清晰展现了其雄伟壮丽的姿态,给人以无限遐想和震撼。

航拍还捕捉到了甘肃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航拍画面中的莫高窟、嘉峪关、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的建筑和风景,带给人们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在总结和回顾这些航拍画面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甘肃独特的地理和人文魅力。

航拍中国甘肃呈现出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画卷,让人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想分享的是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航拍中国甘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其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通过航拍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甘肃这片土地的珍贵和美丽,从而更加珍惜和呵护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

航拍中国甘肃所展现的壮丽风光和丰富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我深信,通过这种方式的观察和呈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为其可持续发展和传承留下宝贵的记录和思考。

航拍中国甘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表达。

航拍中国甘肃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提醒着我们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甘肃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拥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甘肃地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之间,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壮丽。

航拍所展现的高山、峡谷、草原和湖泊给人以无限遐想和震撼。

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对陇右文化的影像传播

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对陇右文化的影像传播

莫 过 于 大地 湾 文 化 , 于 大 地 湾 的 纪 录 片 拍摄 也 多 有 出 现 。 关
制的纪录片有 《 西王母祖庙》 《 、 梦萦西王母 0 5年 , 中央 电视 台来大地湾拍 摄纪录片《 火灾背后 的 王母 传 奇 》 。这 些纪 录 片 从 不 同 角 度 来 展 现 泾 川 作 为 西王 等 历史 》 反映了大地湾人 的防火意识和 防火处理 , , 为今天消 防 母 氏 族 重 要 繁 衍 生 息 之 地 、 王 母 文 化 重 要 发 祥 地 和 两 王 母 西
宋代 以来 , 伴随单 一农业 经济形 态 的形成 , 陇右 文化 由农牧 牙之谜》《 、短命的杀手》 灭绝之路》 集 , 目系统 再现 了 和《 三 节
并举 转 向 农 耕 文 化 形 态 。 ” … 临 夏 盆 地 远 古 时 期 孕 育 的大 量 丰 富 的 动 物 和 古 动 物 之 间 形 近 些 年 , 着 我 国 影像 技 术 的发 展 和 电视 频 道 栏 目化 的 成 的 生 物 链 ,揭 示 了 临 夏 盆 地 远 古 的 生 物 之 谜 和 动 物 秘 史 , 随 发展 趋 势 , 用 影 像 技 术 纪 录 和 再 现 远 古 的历 史 文 化 遗 存和 也把物种丰富、 采 神秘 多样 的临夏盆地展 示给了世人 。同样 , 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已成 为 一 种 必 不 可 少 的 文 化 纪 录 与保 央 电视 台于 2 0 0 9年摄 制的同一题材 的纪 录片 《 前动物园 史
光——秦 安大地湾 遗址 》 由重 庆 电视 台拍摄 播 出 , 这些纪 录 之周祖 陵》 《 、探寻 农耕 先周》 《 、诗经里 的先周》 周族首领不 、
片 都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闻名 于 世 的大 地 湾 文 化 进 行 了 关 照 和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纪录片《敦煌》十集篇目:第一集《探险者来了》第二集《千年的营造》第三集《藏经洞之谜》第四集《无名的大师》第五集《敦煌彩塑》第六集《家住敦煌》第七集《天涯商旅》第八集《舞梦敦煌》第九集《敦煌的召唤》第十集《守望敦煌》第一集探险者来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当这个英国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国搜集的文物时,当地官员只是这样淡淡地问了一句。

他叫斯坦因。

斯坦因有人说他是那一代最惊人的探险者、考古学家,也有人说,他是盗贼,是骗子,是丝绸之路上的魔鬼。

1907年初夏,他第一次来到敦煌。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

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这个仅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

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全面交融。

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

但是,当斯坦因来到时,这个沙洲小县已经被中国人遗忘了。

陆续登场的是西方人。

他们有英国人,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属于这个国家的,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飘扬着他们的米字旗;有法国人,在东南亚丛林里,已经布满了他们的身影;有德国人,他们已经在中国山东建起了欧式洋房;还有俄罗斯和亚洲新崛起的日本,他们正在中国的东北开战。

当这些国家越来越强大时,古老的中国仍在沉睡。

王道士1900年,斯坦因在中国新疆开始了他第一次探险。

与京城轰轰烈烈的庚子战乱相比,他的身影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这一年敦煌城外的一个小人物,不经意间将他和这片山崖连在了一起。

当天“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缝,”在一个叫王圆禄的道士写给慈禧太后的信中,藏经洞的发现颇有一些神秘。

之后他说,“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四篇【篇一】纪录片《河西走廊》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

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

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

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

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

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

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篇二】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勾起了一些或近或远的记忆。

航拍中国甘肃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甘肃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甘肃知识点总结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航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航拍的方式来欣赏和记录甘肃的美丽景观。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于航拍甘肃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甘肃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包括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等。

这些景点的美丽壮观在航拍图像中更加清晰可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甘肃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敦煌、兰州、天水等,这些城市中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也是航拍的热门拍摄对象。

甘肃的地理环境十分多样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甘肃境内有祁连山、河西走廊、祁连山脚下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形地貌,这些地方的航拍图像展示了山川壮丽的美景。

此外,甘肃还有黄河、长江、黑龙江等重要的江河流域,这些航拍图像不仅展示了江河的壮丽景色,还可以观察到水文地貌的变化。

甘肃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航拍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田野的绿色和农作物的丰收情况。

甘肃的农田分布广泛,有西北旱作农业区、黄土高原农业区、灌溉农业区等。

这些区域的航拍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甘肃还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航拍图像可以展示甘肃的矿山和能源设施分布情况,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甘肃的能源产业。

甘肃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回族、藏族、土族等。

这些地区的航拍图像可以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航拍中国甘肃呈现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

通过航拍,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了解甘肃的美丽与神秘。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地理视角解读《航拍中国》-第二季 第四集 甘肃

地理视角解读《航拍中国》-第二季 第四集 甘肃

《航拍中国》第二季第四集甘肃专题结构:1.【解说词】;2.【考点扫描】;3.【原创新题】;4.【真题回顾】;5.【针对练习】。

【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黄河穿越兰州,将这片土地划分为河东与河西,一南一北的山脉挤压出一条,约1000公里的狭长走廊,片片绿洲,勾连着中原与塞外,我们的飞行之旅,从甘肃中部开启,邂逅别样的黄土高原,穿越时空隧道,俯瞰农耕文明的过去与现在,顺流而下,看一条大河如何变换色彩,最后与一座古城不期而遇。

(黄土高原)飞行在甘肃的中部,大地就像凝固的波浪,数千万年前,这里曾是广袤的水面,远古的狂风,带来漫天沙尘,一层层地淤积在水中,大约800万年前,湖水干涸,有了黄土高原。

(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跟随游客的车队,进入这道峡谷,数百万年前,这里仍旧充满着大量湖水,随着地壳的抬升,每1万年,水位退去1米,松软的泥沙被河水带走,附着力弱小的沙石,从岩壁迅速坠落,河谷的两侧,坚硬的砂砾岩却屹立不倒,这里最高的石柱有200多米,相当于70层楼高,石林,一般是由可溶于水的石灰岩形成,黄河石林的容貌,得益于大自然持续的塑造,我们无从想象,未来这片石林,将被雕刻成什么样子。

(龙湾村)在黄河的臂弯之中,是龙湾村,长时间以来,龙湾村与外界的通路只有两条,一是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另一条则是乘坐羊皮筏子,羊颈部的刀口,是整张羊皮的唯一破损之处,制作筏子,需要使用山羊的皮,耐磨的山羊皮在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使用十几年,乘坐羊皮筏子,现在是龙湾村的旅游项目,羊皮筏子古称“革船”,在黄河上的使用时间,已有大约2000年。

千年敦煌梦.

千年敦煌梦.

千年敦煌梦
时间:2018-06-02 12:46:15 | 作者:倪妮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拍了十集的纪录片,它的名字叫做《敦煌》。

甘肃的敦煌,由于地处偏远,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它也因祸得福,躲开了许许多多的战乱,它的艺术品也得以保存。

但是,在隋唐到南宋时期,敦煌虽然偏僻,却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商队来往的重要枢纽。

慢慢看过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我的心情也起伏不定。

有愤怒,那是在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把敦煌莫高窟中的上千卷珍贵的文书洗劫一空,敦煌遗书散落各国,而我们中国自己收藏的经卷却残破不堪;有震撼,那是在常书鸿、段文杰等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敦煌的艺术,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护、研究敦煌;有感叹,那是在看到敦煌莫高窟之中的数百个洞窟里,那数不尽的雕塑、彩绘、壁画、每一件都是那样的活灵活现,它们,全都出自那些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无名大师们;有悲伤,那是在看到莫高窟挺立了近两千年,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之后,历经了许多盛衰荣辱之后,许多的壁画由于气候原因逐渐消失,我不禁为这样一座艺术的殿堂感到惋惜……
敦煌,曾经有多少人,不管他们是画家也好,雕塑家也好,画工也好,虔诚的佛教徒也好,他们怀揣着他们的梦想,千里迢迢赶赴这里,穿越茫茫沙漠,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一个梦。

航拍中国之甘肃观后感

航拍中国之甘肃观后感

航拍中国之甘肃观后感航拍中国之甘肃观后感1《航拍中国》是由余乐导演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方式记载祖国大江大河的一部优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综合类地理纪录片。

第一季记录了祖国的,海南,黑龙江,陕西,江西,上海六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势地貌。

正如影片开头旁白所说,带你领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航拍中国》所采用的特效是很炫酷的,在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加入独具魅力的视听语言更能突出祖国的神奇壮丽。

余乐团队使用无人机用俯拍的方式展现出每一个省份地区的地形地貌,更能给观众营造一种震惊的视觉效果,采用推镜头的拍摄手法更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影片大部分是解说词,时而也会有无人机轰鸣的声音,更加增添影片的真实感。

拍摄每一个地区都会先展示出该区域的动态,地形图。

旁白解读出所要经过的路线以及该地的人文历史地理。

之后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拍摄多采用推拉镜头的手法拍摄。

在的那一期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拍摄的特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田地里的大片红色,从上空拍摄给人以强大的视觉震撼力,随着无人机的下降逐渐看清原来红红火火的红色竟是大片大片的辣椒。

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了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觉。

在很多时候纪录片中缺少的就是这种豁然开朗的神秘感。

影片中不仅介绍了各种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关于各地奇妙传说,从而满足观众的好奇感,更能激发观众到此处游玩的兴趣。

在影片中,看着能“上天入地,无岁不能”的无人机,带我们领略之前难得一见的风景。

我看到了直上云霄的崇山峻岭,看到了坐落于白云之上的建筑。

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无人机带我们穿梭于不同气候,不同纬度之间,各具地域特色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航拍中国》带领我们认识了解了许多之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经过工作人员数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呈现给观众如此优秀的文艺作品。

之前看到《航拍中国》的豆瓣评分就心生好奇,看完之后才的的确确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如果没有如此优秀的团队拍出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许多美丽的景观不被人熟识,欣赏,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航拍中国之甘肃观后感2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于《敦煌》纪录片解说词

关于《敦煌》纪录片解说词

关于《敦煌》纪录片解说词【篇一】《敦煌》纪录片解说词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

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

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

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好了,敦煌莫高窟游览结束,欢迎有机会再到这里来玩。

【篇二】《敦煌》纪录片解说词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

看的时候小小地感动了一下:因为题材本身,因为许巍的主题歌,因为张楚何勇的配乐,因为镜头的整洁,因为周兵许巍张楚何勇都生长于古时的丝路上更是因为:周兵一直在做纪录片,张楚许巍他们一直在做音乐。

导演周兵是原《纪事》的制片人,所以积累了大量拍纪录片的经验。

在此怀念下《纪事》,它是《东方时空》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子栏目,每期都会播出一个纪录片或专题片。

但是,《东方时空》先是改版又是改主持人最后改播出时间,把自己改的渐渐淹没于荧屏里。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纪录片《河西走廊》是一部以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为背景,展现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纪录片。

在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触动,对河西走廊的美与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河西走廊的壮美景色,介绍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首先,影片用航拍的方式展示了河西走廊壮丽的自然风光。

远离繁华都市,在这个宽广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从天空中看,河西走廊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延绵不尽。

巍峨的祁连山和雄伟的五彩丹霞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壮丽的气息。

伴随着镜头的切换,我看到了河西走廊上点缀的古老城堡、宏伟的莫高窟和千姿百态的戈壁滩,这些景观都凸显了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

此外,纪录片还深入揭示了河西走廊的历史与文化。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河西走廊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通道,曾经是丝绸之路的经济走廊,承载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沉淀。

以莫高窟为例,这个世界文化遗产集中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无数洞窟中的壁画和佛像给人以强烈的历史震撼。

另外,纪录片还介绍了一些河西走廊上特有的民俗文化,例如舞蹈、歌曲、乐器等。

这些文化元素反映了河西走廊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彰显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不仅领略了河西走廊的壮美景色,更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既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纪录片给予我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作为观众,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河西走廊的保护和传承中。

首先,我们要关注环保问题,保护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莫高窟等文化遗产,了解更多关于河西走廊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为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更多类似的纪录片,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以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

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创新特征

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创新特征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且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文艺艺术类、工艺技术类与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

”我国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财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且为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如《故宫》(2005年)、《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年)等非遗纪录片的热播,使非遗文化被更多的观众熟知、接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顺时而迭的数字技术也使纪录片呈现形式与创作内容在不断发生转变,如3D扫描与重建、动画制作技术、网络高清技术以及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非遗影像化与数字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非遗文化所具有的传承意义成为了数字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所关注的重点。

一、追求非遗题材的多样化呈现(一)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时代更迭与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

传统表演艺术类的非遗历史文化纪录片多以影像的方式呈现这些艺术形式的底蕴与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以及其艺术修养。

如由蒋樾和康健宁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京剧》(2013年),以影像技术展现“角儿”辈出、流派纷呈的背后故事。

八一制片厂摄制完成的《四股弦》(2018年),以镜头聚焦四股弦,对其板腔体系进行诠释,呈现出四股弦唱腔典雅且内容通俗的特点,在表演形式上展现了四股弦塑造人物形象的多元性——或活泼生动,以京腔念白,真嗓吐词;或豪放高亢,用假嗓甩腔,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形态。

(二)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我国的传统手艺在现代技术发展影响下尽管呈显出日渐衰落的趋势,但是非遗历史文化纪录片通过镜头语言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书写让其有了更多的机会被人们了解认知,如由央视摄制的纪录片《留住手艺》(2012年),通过15集对不同题材的拍摄,展现了孔家“曹氏风筝”的制作故事、蔚县剪纸的雕刻时光、北京精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创新特征○何瑶张宇铮何春耕【摘要】本文以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认为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对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异彩纷呈的民俗节庆等进行了精彩呈现,非遗纪录片在采用不同视点叙述非遗内容,运用数字技术增强表现效果等创作手法上富有创新。

甘肃名胜古迹介绍

甘肃名胜古迹介绍

甘肃名胜古迹介绍甘肃啊,那可是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

你可别小瞧甘肃,这里有好多让人惊叹不已的名胜古迹呢!比如说莫高窟,那简直就是艺术的殿堂啊!一个个洞窟里,精美的壁画就像是时光的隧道,带你走进古代的世界。

那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真让人怀疑是不是神仙留下的杰作。

你站在那里,看着那些壁画,难道不会惊叹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吗?还有麦积山石窟,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观的佛像,就像是一座矗立在山间的神秘城堡。

那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你想想看,在那么高的山上雕刻出这么多精美的佛像,得花费多少心血和汗水呀!再说说嘉峪关,那可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啊!站在城楼上,你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感受到当年的豪迈与悲壮。

那雄伟的城墙,就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守护着一方安宁。

难道你不想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种豪迈的气息吗?崆峒山也不得不提呀!那秀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爬山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

等你爬到山顶,俯瞰着山下的美景,那感觉,啧啧,真是太棒了!甘肃的名胜古迹可不止这些呢!还有张掖的七彩丹霞,那色彩斑斓的地貌,就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得出奇。

还有拉卜楞寺,那庄严的氛围,让人心生敬畏。

这么多的名胜古迹,甘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去发现。

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去甘肃走一遭吧,去亲身体验一下那里的魅力和神奇。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流连忘返的!甘肃的这些名胜古迹,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了!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去守护它们,让它们永远绽放光彩吧!。

河西走廊第三集驿站观后感

河西走廊第三集驿站观后感

河西走廊第三集驿站观后感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第三集《驿站》中,片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河西走廊上著名的驿站建筑以及这些驿站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观看完这一集,我深深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也对河西走廊的壮丽与繁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纪录片的第三集从多个驿站的故事入手,展示了这些驿站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介绍的西周真陵驿站。

西周真陵驿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一个离西安至兰州必经之地。

驿站的建筑气势宏伟,独特的石雕和壁画也展示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

通过纪录片的讲解,我了解到西周真陵驿站不仅是交通要道,同时还充当着国家行政管理中心的角色。

这些驿站设立背后有着深意,不仅是为了便捷交通,更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

除了西周真陵驿站,纪录片还通过其他驿站的介绍,向观众展示了河西走廊上的各个重要节点。

例如鸣沙山驿站,这个驿站位于敦煌附近,是河西走廊上著名的景点之一。

片中揭示了鸣沙山驿站的命名由来以及其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驿站不仅仅是旅人的休息之地,更是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重要场所。

通过这些驿站,不仅实现了方圆千里之内的人和物的流动,也使当地的经济繁荣起来。

纪录片还特意介绍了驿站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我注意到这些驿站的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

比如片中介绍的格尔木驿站,建筑外观采用了藏族的特色建筑风格,表现出那里的独特魅力。

这种驿站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出于实用的需要,更是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体现。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河西走廊在古代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这个重要通道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也充分展示了多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这些驿站不仅是物质交流的场所,更是文化融合的平台。

这些驿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不容忽视,它们见证了河西走廊的辉煌和繁华。

纪录片河西走廊读后感600字

纪录片河西走廊读后感600字

纪录片河西走廊读后感600字【最新版4篇】篇1 目录1.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简介2.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和战略地位3.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特点4.观后感及启示篇1正文纪录片《河西走廊》以中国甘肃省的一条历史悠久的通道为背景,讲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演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和战略地位,并对该地区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河西走廊的历史变迁,从汉代的开拓,到唐代的繁荣,再到近代的沉寂,这一地区的历史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同时,河西走廊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要地区,它连接着中原和西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特点也让我印象深刻。

导演运用了先进的拍摄技术,如无人机航拍、高清摄像等,使得观众能够全方位、立体地感受到河西走廊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同时,纪录片还通过采访历史学者、当地居民等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的历史和文化。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和战略地位,同时也对这一地区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纪录片中展现的河西走廊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让我对这一地区充满了向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河西走廊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通道。

总的来说,纪录片《河西走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篇2 目录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纪录片的内容概述3.纪录片中的亮点与感悟4.对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的认识5.总结: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启示篇2正文纪录片《河西走廊》是一部描绘我国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与文化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在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感震撼与感动,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一条极其重要的通道,它连接着中原与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美丽中国~纪录片

美丽中国~纪录片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一、《锦绣华南》
漓江美景
暮色漓江
云南梯田
云南元阳梯田
喀斯特地形
喀 斯 特 地 形
二、《云翔天边》
梅里雪山
云南茶马古道
三、神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
冬虫夏草
藏马鸡
黑颈鹤
黑颈鹤
藏羚羊
青藏高原
高原的淡水湖泊
四、《风雪塞外》
甘肃戈壁
东北密林
玉门关
雅丹地貌
五、《沃土中原》
长江
大 熊 猫
金丝猴
秦 岭 羚 牛
朱鹮
九寨沟
少林寺
六 潮 涌 海 岸 》

丹顶鹤
大 天 鹅
水母
麋鹿
黑脸琵鹭
中 华 鲟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甘肃大地之子简介

甘肃大地之子简介

甘肃大地之子简介甘肃大地之子是一部以甘肃为背景的纪录片,该片于2019年上映,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

本片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现了甘肃大地上的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敢。

本片通过多个故事线展开,主要围绕着甘肃的农民、牧民、工人等普通人的生活展开。

他们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但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勤劳的精神。

片中展示了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种植作物、放牧牲畜、建设家园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甘肃大地之子还展示了甘肃的自然风光,包括祁连山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河西走廊等著名景点。

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为片中的故事增添了一份壮丽和宏伟,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甘肃大地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示生活和自然风光,甘肃大地之子还通过展示当地的文化传统,向观众展示了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片中呈现了甘肃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音乐舞蹈等元素,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肃的文化底蕴。

甘肃大地之子在叙事手法上独具匠心,通过细腻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以及真实的人物形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世界。

片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哲理,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该片在2019年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观众们纷纷表示,通过这部电影,他们更加了解了甘肃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风土人情,对甘肃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甘肃大地之子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镜头和感人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甘肃的自豪,也是中国电影的骄傲。

甘肃大地之子是一部展现甘肃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的纪录片。

通过真实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叙事,该片向观众展示了甘肃大地上的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和生命力的作品,值得观众们一睹为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需要为未来留下宝贵的影像事实关于甘肃发展纪录片产业的调查“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很多导演常用这样的话语来阐述纪录片。

事实上,与中国纪录片一直没能走出“低收视率”“赔本赚吆喝”的阴影不同,国际纪录片市场已经非常庞大,其中,仅纪录片专业制作公司美国探索传播集团(Discovery)在全球以130多个频道、40多种语言、向200多个国家超过15亿的订户,提供28个电视纪录片品牌的节目。

而在甘肃这样文化浓厚的省份,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甘肃的各项建设以前只留下一些照片或者文字叙述一类的资料供后人查阅而已,没有正真的影像,没有音影俱全而生动的画面资料,要想扑捉到当时正真的实际背景,只有音像纪录片是最真实的。

为广泛宣传推介甘肃丰厚的短片电影及纪录片资源,将甘肃打造成纪录片大省,2011年10月17日,“首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特举行“甘肃主题日”活动。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凌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生动写照。

秦安大地湾遗址,临洮马家窑彩陶,描绘出华夏文明的灿烂曙光;肇始农耕文明的周先祖,统一九州的秦帝国,均起步于神奇的甘肃大地。

素有丝路咽喉的河西走廊,交汇世界古代四大文明,融合人类三大宗教;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艺术宝库,天水麦积山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武威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嘉峪关驿使画像成为中国邮政标志。

按照文化大省建设的总要求,打破现有的行政界限,统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基地、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基地、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基地,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试点、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培养、节庆赛事会展等。

通过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甘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为同类地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示范。

其中,文化品牌打造板块明确提出,要“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拍摄一批全面反映甘肃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专题片、纪录片、动画片和影视剧”,“在敦煌、张掖和景泰建设具有西部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影视基地”,展映甘肃题材短片。

在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演中,一部历时十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引起了中外参展嘉宾的广泛注意。

迄今为止,该部作品已荣获国内外九大重要奖项,其中包括:“第二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佳作品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2012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人文类…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导演‟奖”、“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一等奖”、“俄罗斯生态与环保杂志最佳导演奖”、“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荣誉奖”、“日本北海道札幌中日韩三国论坛展播奖”。

其作者李亚威导演对甘肃纪录片发展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谈及出席本次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时,李亚威导演感触颇深。

她说:“一直以来我对甘肃题材是很感兴趣的,由于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凝重,拍摄这一类的纪录片是需要厚重的文化积淀,浮光掠影是不行的。

我本人更偏重于人类学和人文色彩的东西,比如像…沙尘暴的家庭‟、…武威抗沙植树‟这一类题材我是很感兴趣的。

近年来,甘肃纪录片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叙事语言流畅,内容丰满。

甘肃纪录片更易于展现当地历史文化深厚性。

”较之于影视剧,纪录片以其真实性而独具魅力。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故宫》,展现莫高窟前世今生的《敦煌》,还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舌尖上的中国》,都以精良的拍摄和唯美的画面,成为我国纪录片的佳作代表。

今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纪录片第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也第一次从高端走向大众。

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热潮下,在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甘肃省提出打造纪录片大省。

甘肃有着丰富的纪录片拍摄资源,从甘肃出发。

但综观甘肃省纪录片创作现状,依然处在小打小闹的状态。

距离纪录片大省,甘肃还有多远的距离?“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和打造甘肃纪录片大省的目标,无疑给我省的纪录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省历史、自然、人文资源异常丰厚,这里有着与内地和沿海地区迥然不同的雪山冰川、黄土沟壑、戈壁沙漠、绿洲牧场、丝绸古道等自然景观,还有大地湾、马家窑、炳灵寺、莫高窟、伏羲女娲、秦皇周祖等古老文化遗存以及丰富多彩的边疆少数民族风情……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交汇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过度带,甘肃的历史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唯一性和差异性。

上下八千年的人文历史与丰厚遗存,纵横三千里的山川地貌与风土人情,无不蕴含着奇妙丰富、瑰丽多姿的纪录片题材资源。

急需大手笔作品来推动纪录片大省的创建目前最紧缺的就是人才,一名纪录片导演的培养短的要五、六年,长一点的话需要十年,人才储备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适宜于纪录片成长的土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会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纪录片人才的。

甘肃留下原始的地貌、原始的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这个本身就是差异,差异就是文化。

所以我们的片子的资源就是源源不断的,能够撑起一个纪录片大省,所以我觉得‘打造纪录片大省’这个口号提得非常的及时,非常符合现在的中国文化、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打造甘肃省文化名牌的一个重要力量。

目标甘肃省提出打造纪录片大省向来追求画面真实感的纪录片在观众眼中,确实不受宠爱。

但纪录片并非不好看,比如说,世界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留名影史的杰作“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

以及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全球票房最高的纪录片《海洋》都呈现给观众那些隐藏在地球中的绝美风景以及与人们共存于这个地球的种群故事。

海洋的深处,湛蓝清澈的海水中,那波光粼粼又悠闲自得的海鱼,是很多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2012年,对于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有一部作品横空出世,虽然在深夜播放,但却打破综艺类节目一统江湖的收视率,令全国观众掀起观看纪录片的狂潮,这部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

从食材生长的故事,再到被制作为美食的过程,《舌尖上的中国》顺应了中国观众的观看习惯,有一种巧妙的天人合一的意味,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近年来受众人群最高的纪录片。

10月17日,“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在甘肃省嘉峪关开幕,电影展在甘肃搭建了一个中外影视短片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国际性平台,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西部风格和国际知名度的文化节会品牌,共收到来自国内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荷兰、新西兰、波兰等10个国家的440多部影片。

打造甘肃纪录片大省。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丕民则对打造甘肃纪录片大省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甘肃省所汇聚的人文、历史、自然、组织推动、人才保障等各方面的优质电影资源,必将为国际短片电影展的成功举办创造有利条件,必将成为打造纪录片大省的有效抓手。

”优势甘肃纪录片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和打造甘肃纪录片大省的目标,无疑给甘肃省的纪录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5年10月份,黄金时间播出的纪录片《故宫》横空出世,好评如潮。

光音像制品就销售了30多万套,国内外市场收入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

国家地理频道的人也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故宫》版权。

改编后的《故宫》国际版是两个小时的精华,通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以26种语言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故宫》被业界认为中国纪录片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导演名叫周兵,甘肃兰州人。

紧接而来的《台北故宫》和《敦煌》以及《外滩》,都展现了其创造性的运用现代扮演历史人物的手法,令纪录片犹如影视作品一般,还原出曾经真实的历史,不过纪录片的真实性,又是影视作品无法达到的。

“月初升起,彩灯迷离,香粉萦绕廊;礼花绽放,琴声悠扬,再现大明宫。

”甘肃籍导演金铁木的几部纪录片都进入院线,与大制作的电影共争票房,这在纪录片界,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尝试。

《大明宫》在西安上映数日,复原了“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壮丽和辉煌”。

场场爆满,人们沉浸在盛唐的长安,犹如梦境中。

作品曾入选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东京国际环保纪录片节、阿姆斯特丹电影节等国际纪录片节会。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活跃在甘肃省的纪录片导演,还是在全国斩露头角的甘肃籍纪录片导演,都在这个行业中,承担起了顶梁柱的作用。

现状创作在全国处于边缘状态然而,甘肃纪录片创作发展在具备一定优势的同时,其当下的创作现状,却不容乐观。

“甘肃省的纪录片创作在全国长期处于边缘状态,数量少,影响也小,缺乏品牌知名度。

全省的纪录片创作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生存艰难,步履蹒跚。

”秦川痛心地说,当下,由甘肃纪录片,在全国范围内还缺乏叫得响的作品。

“从纪录片的发展来看,人才储备是重中之重。

不仅是甘肃,从全国而言,纪录片摄制人才都是非常紧缺的。

“全省各级电视台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专业人员一共也就十几个人。

从设备上来说,目前央视所有纪录片都要求按高清格式拍摄制作。

而甘肃大多数设备比较落后,摇臂、轨道、航拍飞机等想都不敢想。

这就意味着,地方台如果不跟进投入高清设备,将被彻底拒之门外。

”秦川说,人才和设备是基础条件,而投资则是这一切的支撑点。

据了解,即使是甘肃省纪录片制作最活跃的酒泉台,2004年~2006年拍摄的8集共6个小时长度的大型纪录片《大河西流》,三年累计投入不足10万元,平均每集也就1万元多一点,而同期同题材的央视纪录片《敦煌》,投入高达几百万元。

反观甘肃省纪录片拍摄,庆阳台拍《传奇陇剧》,七八个人的摄制组到县里拍一个星期,一共才不到3000元的费用;酒泉台获2008年“纪录·中国”银奖的纪录片《最后的牧羊人》,编导守在农村老家拍摄一个月,回来只报销了不足500元的交通费,这就是全部投入;定西市临洮县的编导为了拍摄大型纪录片《洮河记事》竟然动用亲朋好友出钱出力。

所以要做好这项必须有一个平台和资金去支持,这个工作的显现只有未来才能感觉到甘肃或者兰州及其他城市、某个行业曾经过去是什么样的,您的功绩也许当时没有什么,但在后来者是很珍贵的财富和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