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展开研究,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特点,分析了教学的基本结构与算理,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际教学的应用效果。
提出了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本文给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结构优化的建议,总结了教学策略的重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分析、评估方法、教学结构、优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他们掌握数学技能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教学结构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结构和算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注重数学计算的结果,对于数学计算的过程和规律缺乏深入的探究。
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
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结构和算理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优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结构和算理分析,旨在揭示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困难和误区,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计算是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数学规律的揭示,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
我校的计算教学模式是:抽象算式,探究算法,展示点评,分层训练。
(一)抽象算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抽象算式)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当地实践选择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抽象算式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
(二)探究算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解疑—达成共识)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运算方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质疑解疑,不断优化自己的计算过程,达成共识,做好汇报准备。
(三)展示点评(展示交流—点拨评价—优化算法—归纳总结)展示交流就是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有创意的计算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口头、书面、表演、操作在全班进行展示,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
展示交流时要声音洪亮,语言有序要简明扼要,其他学生要倾听、质疑、补充、思考、评价;教师监控及时追问、点拨、拓展并适时评价。
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方法,优化自己的方法,提升认识,完善理解,归纳总结。
在讲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优化。
(四)训练提升(面向全体—分层训练—应用拓展—提升能力)练习要注意参与面,要有层次性,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
让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以显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一层次:基本练习。
重在明理,是所学知识的再现,唤起学生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和回忆,形成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II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算法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
III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造成的。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IV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促进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干预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V结论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正确率。
引言2011年,___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研究中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
该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7篇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7篇第一篇一、“三主”体系“主”则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以及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主”体系。
日常的教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培养的目标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达到的。
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除此以外,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采取全面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评价以及教学时应当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挖掘自身的需求以及缺点,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活是学习源泉“活”则指课堂教育教学的活跃性。
一方面来看,教育教学是由学生跟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有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而且有未知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便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为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自身储蓄,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课堂控制的能力。
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以及欲望。
事实证明,学生如果在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将是极为高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呢?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呢?这将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此,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增强思维意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中,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激发学生思维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增强思维意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激发其积极活跃的思维。
2.创设有效情境。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当创设一些较为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有趣、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教育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展示,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数学学科的拓展性学习和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1.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中引入数字游戏、数学软件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可以建立虚拟数学实验室、数学学习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进行网络教学和网络互动,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保障1.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和管理等。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建设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校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这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络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等。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如何通过核心素养视角来进行教学。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计算技巧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实现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并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以期为未来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为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本研究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关键概念,它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
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研究成绩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若干个小学数学教学班进行观察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采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实施策略
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1. 教师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整体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
2. 在整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结论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本研究只针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研究环境的限制。
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对其他学科的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题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题篇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拥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认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他们可能能够背诵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如何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寻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数学计算能力。
通过研究背景的剖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研究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数统计等。
【研究意义】部分内容如下: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数学计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其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将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探讨如何利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素养。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序言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塑造科学态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巧妙地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促进其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和解决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和可感性。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应用,如购物、测量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同时,利用教学技术手段,例如电子课件、互动白板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共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除了传授数学知识点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
通过提问、讨论、猜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2)探究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数学规律,并总结归纳。
(3)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设计具有不同难度和思维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计算课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运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那么,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设计呢?一、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传授,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要教学形式。
在数学计算课上,教师会通过黑板书写或幻灯片展示等方式,从基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方面展开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而学生需要在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完成习题。
优点: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授课内容丰富,可帮助他们掌握许多数学计算技巧和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和反馈,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
缺点:传统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趣味,容易产生学生的学习疲劳。
而且,在教师离开后,学生很难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对学生进行补充和帮助。
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的方式,逐步掌握计算技能和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
优点:现代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缺点:现代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经验,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辅导。
综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它们互相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优点:综合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它们各自的缺点,使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数学计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针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特点、问题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引出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们往往感到困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技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明显,这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困难。
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孩子在数学计算方面遇到困难,希望学校能够加强相关教学。
如何有效地解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2. 正文2.1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计算,而是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调跨学科整合。
新课程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数学计算教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重视实践应用。
新课程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分数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分数混合运算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分数混合运算的定义所谓分数混合运算,就是在数学运算中,涉及到有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计算。
通常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分数混合运算通常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然后进行练习和应用。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很难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由于学生们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往往会存在很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无法很好地解决学生们的困惑和疑惑。
四、现代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分数混合运算教学中,也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五、教学策略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综合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六、教学案例以小学五年级的分数混合运算为例,假设有一个教学案例:小明购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1/4的苹果,3/8的香蕉,还有一些橙子。
请计算小明购买的水果中,苹果和香蕉的比例,并用分数表示。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需求。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繁杂新课程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不再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教学内容繁杂,难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2. 学生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存在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导致他们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难以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3. 课堂教学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资源匮乏一些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对策提出1. 精简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教师应该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多元化教学针对课堂教学单一的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利用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字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新课程的要求。
一、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情境化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在情境化教学法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实验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场“美食盛宴”,让学生用分数来描述各种不同比例的菜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真正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情境化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情境化教学法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概念和算法,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法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设计的。
在探究式教学法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数学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周长和面积的实验,通过实践来发现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知识。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学评价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动态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4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法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应该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手脑并用,视觉、触觉、嗅觉结合。
要想让小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概念,只有直观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他们身上还具有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所以,我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特别注意他们手、脑、口并用。
比如,在教学加法时,我会拿出粉笔、火柴棒、黑板擦这些实物,问同学们“一支粉笔放在盒子里了,如果我再放进去一支,大家一起看看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呢?之前我们一个手指数一个数,那么现在该伸出几个手指了呢?小学数学注重的是数学基础和实用性,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鉴于这一点,我也会采用实际情景设定问题,如分给学生纸板,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剪裁三角形,让学生们一起开动脑筋思考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了数学逻辑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智力基础,同学们不仅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了,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只有这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调动出来,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创造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
最后,展示成功,为学生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而数学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有效的教学,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结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通过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要素,形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容简单,但涉及广泛。
小学数学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等,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涉及范围广泛。
2. 学生基础薄弱,需要系统的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基础往往较薄弱,需要教师有系统的训练和引导。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需要激发。
小学生对数学计算往往缺乏兴趣,需要通过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思辨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设计多个解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小学三年级的加法计算为例,通过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教学策略分析。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来进行加法计算。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
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
第一步: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教具或者幻灯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示范解题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示范给学生看如何解题,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组织练习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
第四步:反馈与讨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提问学生或者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提高。
第六步:总结归纳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零散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数学方面的人才。
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模式
“计算题”教学模式一、前置作业1、复习铺垫①口算。
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②回答本节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计算法则。
明确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迁移打下基础。
2、学生试做课本上的相对应练习二、检查汇报1、利用迁移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①指导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迁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知识间的共同因素。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
②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实行比较、区别。
当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实行比照、分析,抓住本质实行区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学生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公布于众,便于大家评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③计算法则的概括。
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
一个人说不完整,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准确的计算法则。
三、当堂检测1、尝试计算法则,加深知识理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法则的使用。
通过练习,发现错误,教师即时指导,矫正补缺。
2、巩固计算法则紧扣教学内容,教师把难易适中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准备难度较大的思考题给掌握较快的学生做。
通过集体批改,对普遍性错误即时矫正讲评。
四、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既可以评价自己,也可以对他人进行评价。
既培养了学生上课听讲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教师要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评价,多方面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
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笔算45×12,复习在三年级已学过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正确,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而在此时,教师在乘数的百位上添上“1”,问:“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教师把新知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并以比赛的形式,使其带着强烈的愉悦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A、尝试,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的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学生顿时“傻眼”,产生了“疑”。
B、讨论,解惑。
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惑”,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
他们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
同时,教师要善于调控,不要把讨论流于形式。
那种无任何积极意义的所谓的“讨论”,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应该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C、小结,升华。
这个环节是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有些学生会做题目,可能是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
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必要的板书,运用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或电化教学手段,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书写格式、书写规范化等。
三、组织训练,明确深化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
这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
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练习要注意参与面,要有层次性,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
一般,练习包括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
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可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选择设计。
这些练习的评价可根据难度的不同采用个人自批、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巡堂批等形式,由个人、组长向教师反馈练习结果。
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
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些练习可以选择设计或补充一些改错题、是非题、改编题等,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让学生自编、自练、自查、自纠。
这些练习可以采用全班评讲或教师面批等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四、概括点拨、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