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个完善的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流程,以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评价等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针对性: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来制定,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进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三、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内容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的梳理: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重难点的确定:教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四、了解学生特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了解学生特点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了解学生特点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便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型。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教案类型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教案类型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教案类型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及加法的运算规则。

2. 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簿、小黑板及粉笔、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黑板、桌椅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教学内容呈现: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相关的练习,同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加法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解决购物、分赃等问题。

5. 巩固:进行加法运算的口算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辅导。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为主题,旨在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使教师们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策略,熟悉教学过程,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但可能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本次教学将针对这一群体,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也适用于对教学设计感兴趣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育研究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2)学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数学教学目标;(3)掌握并运用多样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4)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5)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教师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3)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教师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3)引导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勇于尝试和改进;(4)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5)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一、概述·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概述学习内容·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修改后的课标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

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学生教师进行逻辑选择的运用的活动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基本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基本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基本格式
主题:加法和减法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能够解决包含加法和减法题目的问题,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解决包含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素材、答题卡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猜测如何求解;
2. 讲解:逐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做加法和减法练习题,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活跃度高,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避免记忆运算结果而忽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数字的大小比较;2.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1.数字的大小比较;2.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具和教材;•学生准备好课本、笔和本子。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步骤二: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学生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扩展与应用教师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找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团队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思考并记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形式活

小学数学教案形式活

小学数学教案形式活
课题: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列竖式加法的运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列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列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实际问题题目。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及铅笔、橡皮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学习新知识:教师讲解列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并示范几个例题。

3. 练习应用: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若干道练习题。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如购物结账等。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上交流经验。

七、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整体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

只有我们才能确保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具体而言,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再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

1. 阐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基础工具,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思维和推理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这种分析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用,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学生通过探索和尝试,可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

这样的练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枯燥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比例尺的练习》来谈谈练习课的基本模式.一、教材分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析《比例尺的应用》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吧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一、课程内容概述
1.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用具和教材
2.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素材
3. 整理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三、教学实施
1.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2. 讲解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
四、巩固提升
1. 布置相关作业和复习计划
2. 提供学生辅导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梳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3. 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六、课后反思
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向学生及家长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3.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模板
1.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适用于小
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模板。

2.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
生在学习这个教学内容之后所达到的预期结果。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达到。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典型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通过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包括教材的准备、课堂资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以下资源: - 数学教材 - 教学PPT - 黑板、白板 - 数学练习题 - 游戏道具(如数学拼图)
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4.教学活动设计
4.1 导入新知识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导入新知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
提问、呈现问题或者展示一个有趣的实例来引入新知识。

例如,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2.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与数的认识教学重点:数的名称及数的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

2.加法和减法初步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进位与借位的运算。

3.简单的数学应用教学重点:与食品、水果等实物相关的数学运算和计算。

教学难点: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4.乘法与除法初步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表和加法表对应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则。

2.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3.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2.拓展知识: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3.巩固训练:通过练习题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数学推理和探究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知识运用:设计有趣的数学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1.通过日常思考题、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课堂练习和小测验,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通过设计有趣的项目作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数学教科书:提供教学知识和练习题。

2.数学学习网站和软件:提供在线学习和练习的工具和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1. 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7分钟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3、指名介绍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方法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教学内容:教师准备好教材,并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保持安静整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教师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并逐步演示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4. 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互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与目标定位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知识点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方案针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定位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整合1. 整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协作交流,释疑解难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

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课外延伸,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所以课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

引用紫藤花园的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程)一、.复习课教学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二、练习课教学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2)克服定势——变式练(3)串线成网——综合练 .(4)拓展延伸——发展练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三、综合与实践教学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四、可能性教学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五、图形与位置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六、图形的运动教学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七、统计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框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框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版本和年级,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教学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b.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c.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2. 探究新知a. 学生自主探究1. 阅读教材,理解概念2. 完成预习作业,巩固知识b. 小组合作交流1. 分享探究成果2. 解答疑难问题3. 总结规律,提炼方法c. 教师讲解1. 重点难点解析2. 方法指导,技巧分享3. 应用新知a. 完成课堂练习b.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c. 教师点评,总结反思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b. 总结方法,提炼规律c. 强调重点,提醒注意事项5. 布置作业a. 完成课后练习题b. 完成探究性作业c.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评价:通过考试、竞赛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改进措施。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版本和年级,选择合适的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3. 实物教具:准备相关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形式。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
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旨在探索“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基于“理解为先”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升研究兴趣。

“理解为先”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深入挖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理解为先,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深入的认知。

为了验证“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将在实践研究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环境构建一套“理解为先”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然后,我们将进行教学实践,收集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深入分析“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提升研究兴趣。

在未来,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研究环境。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格式
主题: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年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综合运算。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和课件。

2.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图形中的数字之和。

二、学习(20分钟)
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方法。

2. 指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比赛。

2. 比赛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答题过程,让其他同学纠错。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下节课予以检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但仍需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际问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设计是新课改的目标和理念的有效载体。

教学设计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是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探索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各要素的作用与效果之间的联系。

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等。

”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步骤方法,或者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教学功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用系统整体观点来把握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一种规划性的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

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

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以学生为主语。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

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

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

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就是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

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写作时应该图文并茂,必须将教学内容和课件中的图片、表格等书写在教案之中。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
1.活动内容
活动的内容应该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

练习与作业设计(包括尝试性习题、课内练习、课外作业、数学思考、游戏与操作等。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一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一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一数学的、教学的。

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下面为参考格式: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五、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

例如,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设计当堂课或课后能够做的1—2个小问题。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
(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