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备课20
物理教案: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效果
物理教案: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效果。
实验器材:
1、平面镜
2、灯泡
3、光屏
4、尺子
5、直尺
实验操作:
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调整好角度。
2、用尺子测出灯泡与平面镜的距离,确定一个固定的角度。
3、将灯泡向平面镜靠近,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4、在光屏前方测出平面镜与光屏的距离,确定影像位置。
5、记录好所有数据,进行实验分析。
实验原理: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反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相等,反射角相等,并且反射光线在平面镜的法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灯泡和光屏的位置,然后根据光学成像原理,推算出平面镜的成像效果。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泡向平面镜靠近,光线反射后形成的影像会移动,但其大小、形状、方向都不会改变。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
当灯泡与光屏距离相等时,影像会在光屏上恰好重合。
这就是平面镜的成像效果。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平面镜能够将入射光线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出去,并能够形成影像的特性。
其中,影像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与物体本身无关,而与物体与镜面的相对位置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平面镜的成像效果来制作成像仪器,如望远镜等。
总结:
平面镜作为光学器具中最简单常见的一种,其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了解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及成像效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的特性,实现更多的实用功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光学原理,不断发现新的应用和技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学历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培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当你站在镜子前,你会看到镜子里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你”。
那么,镜子里的这个“你”是真实存在的吗?它和真实的你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准备一块平面镜、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作为物体,另一支未点燃作为像)、一块玻璃板、一张白纸和一个刻度尺。
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白纸上,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直到从玻璃板前看上去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此时,我们发现蜡烛 A 和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并且蜡烛 A 和蜡烛 B 的大小相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继续观察刚才的实验,我们会发现蜡烛 A 的像与蜡烛 A 关于平面镜对称。
也就是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像的虚实用一张白纸放在蜡烛 B 的位置,白纸上并没有蜡烛 A 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
我们眼睛看到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
(三)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一张白纸、一个刻度尺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白纸上。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如照镜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拓展: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度。
2.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巩固作用。
3. 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阅读:1. 《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活中的物理学》: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平面镜、蜡烛、物体(如文具、书籍等)。
2. 实验桌、实验架。
3.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图片,如穿衣镜、哈哈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成像规律等。
3. 进行实验观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等。
6. 应用拓展:出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像原理进行解决。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光的反射在其他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研究,深入了解平面镜成像在光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和课后拓展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性质。
2. 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平面镜模型或实物。
2. 光线追踪实验器材。
3.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实验材料。
4. PowerPoint或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知识。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示意图,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包括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虚像的形成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平面镜模型或实物,进行光线追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光线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四、实验设计与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验。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3. 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上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的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物距、像距、焦距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书写教材中的习题或设计一个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作业并及时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中充分结合了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实验设计与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6. 总结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模型、白板、标记笔等。
2.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相关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 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 掌握使用光线追迹法在平面镜上进行成像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 平面镜的成像方式和光线追迹法。
三、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 光线追迹法在平面镜上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光线追迹法在平面镜上的应用。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平面镜模型和实验器材。
2. 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平面镜的实验仪器和模型,向学生展示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应用平面镜进行成像。
2. 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性、位置关系和形状等内容。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光线追迹法在平面镜上的应用。
4. 练习:在黑板上绘制一张平面镜模型图,并根据光线追迹法,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成像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5. 拓展:通过展示和讲解其他类型的镜子,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镜子在成像上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运用。
七、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特点和规律:- 虚实性- 位置关系- 形状2. 光线追迹法在平面镜上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光线追迹法帮助学生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难以理解。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平面镜。
2. 透明塑料板。
3. 棋子。
4. 粉笔。
5. 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谜语导入:人人有一面镜子,除非吃饭不打开,打开以后见自己,吃饭以后见别人。
(打一日常用品)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答案。
3.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平面镜成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 利用透明塑料板和棋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4.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
三、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3. 利用棋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像的大小等。
四、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如室内设计、化妆等,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进行解决。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给出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深化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方式。
2. 学习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释成像现象。
教学步骤:1. 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引入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
3. 讲解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之间的关系,如何用数学方式表达。
4.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已知物体的位置和大小,计算出其像的位置和大小。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观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拓展: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光学成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摄像头、显微镜等。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科竞赛和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剩余章节的内容,以确保教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像。
2. 移动蜡烛,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
3. 更换不同大小的蜡烛,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 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 实验注意事项:保持平面镜的清洁和平衡,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 生活实例:解释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射现象等。
3.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
4. 理解平面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例题1:
问题:请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镜子、化妆镜、车镜等。镜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镜成像应用之一,它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进行化妆、整理仪容等。车镜则用于汽车驾驶,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
- 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平面镜成像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实例演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生动的实例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物理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
[白玻璃暂时不取出]——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2.掌握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3.能够解释和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内容:1.平面镜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准备:1.平面镜;2.实验装置:光源、屏幕;3.知识点概念卡片、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复习与平面镜有关的知识,如镜子的反射现象等;2.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二、讲授(20分钟)1.讲解平面镜的特点:平面镜是一种镜面呈平面状的光学器件,其中心称为顶点,用特殊的镀膜保护,光线垂直于镜面则向后反射;2.介绍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共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三者共点;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观察平面镜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找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虚实像的位置;4.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2.实验装置:光源、平面镜、屏幕;3.实验步骤:a.在光源处放置一把物体,将平面镜放置在物体的前方;b.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屏幕上出现物体的倒立像;c.记录实验现象,并观察和分析成像的规律;4.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四、深化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面镜成像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有什么道理?2.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上述问题展开辩论,并总结出正确的答案;3.整理学生的答案,提供正确的解释:光线的传播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因此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五、梳理总结(10分钟)1.教师梳理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方法和原理;2.反思学习过程,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面镜成像有了哪些理解?是否还有疑惑或待解决的问题?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物理教材,复习和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2.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3.准备下节课的对话演练。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型:科学探究,新授课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教学仪器: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很有创意的视频,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器材可以模拟出这样的效果来呢?学生:镜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能用镜子制造出神奇的效果来。
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除了生活中常用的镜子以外,在以前人民利用光滑的金属当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平静的水面)。
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二、进行新课(-)平面镜成像特点:1、提出问题:同学们,面对平面镜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猜想……)(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平面镜为什么要成像?原理是什么?(3)平面镜有什么用途?……2、进行猜想:好,对平面镜同学们许多感性的认识,那你们猜一猜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
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2、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平面镜成像 备课探究
备课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了解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培养观察、实验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难点: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平面镜
尺子
笔和纸
教学软件:平面镜成像模拟演示视频。
四、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反射、折射等现象。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五、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平面镜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通过实验和模拟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并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程度。
提供反馈: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七、作业布置
完成教学软件中的模拟练习题,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实验过程。
三.难点:虚像形成的原因;对实验过程的分析。
四.困惑点:如何设计实验过程合理,学生便于理解。
如何应用中考时对平面镜实验的考查,细节部分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五.热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作图;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相关问题的分析。
六、配套练习:一、------成像特点应用题1、身高1.6m的人站在竖放的平面镜前4m处,像高为________m,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当人以1m/s的速度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走去,2s后他的像长是_______,像与人间的距离为_______。
接着若人不动,镜子以速度为0.4m/s向人移动,那么,镜中的像以________m/s的速度向人移动。
2、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0.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m,如果他向后退了1m,此时的像距他m。
3、我们平时看到的钟表的表针都是顺时针转动的,那么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表针应是转动的。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4、一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他家的电子表如图,则实际时间是。
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也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D、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6、下列四个成语都涉及到光的知识,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近水楼台先得月B、立竿见影C、坐井观天D、形影不离7、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誉,不但岸上有山的美景,水中也会看到山的美景,水中山的美景是()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比山略大的虚像D、与山等大的虚像8、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_________,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_________。
9、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
10、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 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
11、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
(填“虚”“实”)12、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13、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B. 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C.远离了平面镜10 cm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1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1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A.20°或40°B.40°或70°C.20°或70°D.只能20°16、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A.10点45分B.1点15分C.7点15分D.7点45分17、河岸边的垂柳在清清河水中有一“倒影”,在长长河堤上有一“荫影”.关于这两者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B.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C.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18、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A.以1 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19、如图所示,S 1和S 2是两个小灯泡,M 是平面镜,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S 1和S 2都能经平面镜形成虚像B.S 1不在平面镜的正前方,不能经平面镜成像C.S 2距平面镜较远,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较小D.平面镜越大,S 1和S 2经平面镜所成像间的距离越大20、下面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上B.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只有实像才能用照像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D.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21、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B .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C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 .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与平面镜之间,可以发现像被挡住了二、------作图题1、如图所示,已知同一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画出光源所在的位置。
2、如图所示,S 为点光源,P 为不透光的挡光板,试画出在P 的右侧能够看到S 的像的范围。
3、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
一次,小明没有像平时那样,将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口,而是对着电视机旁光滑的墙壁,结果也达到了遥控的目的。
请你在图8中画出这种遥控方式中红外线的传播途径。
S4、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5、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6、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中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
7、如右上图:L1 L2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L1L2对应的入射光线。
8、如下图所示,L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你画出能看到S在平面镜中像的范围。
9、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ABL1L2.S10、在图中,用作图法确定为了在P 点不能看到AB 的像,而需遮挡平面镜M 的最小区域。
11、如图所示,S 是发光点,S ’是S 在平面镜中的像,SL 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SL 的反射光线。
12、如图所示,Q 为点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像,若S 发出的一条光线SA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点P ,试在图中找出点光源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三、---------实验题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他用相同的围棋子作为成像物体和寻像物体。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用相同的围棋子目的是 。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围棋子的两个像,产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M 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 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
小明在盘中放有两粒黑色旗子,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2、星期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王和小张两人在小王家里做作业,小张觉得很刺眼,看看室内并没有强烈的光源呀,他们俩循着光找去,发现楼底下的地上有一块小平面镜,奥秘全在它的身上呢!小王和小张来了兴趣,他们立即制定了研究的课题,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操作。
(1)你认为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什么? 。
(2)他们思考了片刻,立即找来一些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步骤a : 在水平桌面上平铺着一块有折痕的纸板,垂直于折痕竖立放置一块小平面镜作为反射面,用激光小手电筒射出的光沿着纸板斜射向平面镜上的0点,并用笔划线代替光线在纸板上留下痕迹(如图所示)。
用量角器量出反射光线与折痕的夹角,以及入射光线与折痕的夹角,发现相等。
步骤b :把纸板的其中一半平面M 折向桌子的边沿下方,再用激光沿另一个纸板平面N斜射向O 点,发现平面M 上找不到反射光线。
Q .. AA B请你从他们的实验步骤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中不足的地方。
(至少写出一点)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刻度尺、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立放在桌子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粒棋子A、B,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__,这时B的位置就是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将白纸竖直放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直接观察白纸,这个像不能在白纸上出现,是因为这个像是____________像。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不直接用平面镜而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面上,这样作的目的是:,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利用这一装置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其方法是:,要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其方法是:,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是实像还是虚像,其方法是:。
5、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是喜欢观察生活、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同学。
一天,他提出“我们经常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但是平面镜成像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他立即找到探究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们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上,又取来一些长度不等的蜡烛,一把小刀,采用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结合右图实验装置,回想你在课堂上所做实验,接下来他们应该。
(2)由刻度尺读出玻璃板到蜡烛的距离(物距)u和玻璃板到蜡烛B(像距)v,得到的结果是u v(填“>”“<”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