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 浙科版必修2 精品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新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本节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1.描述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说出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3)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4)教学建议: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从奥运会徽引入: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

(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

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导入二: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出发,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目前DNA亲子鉴定是测试中最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99.999 99%。

父母的DNA通过生殖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子代。

请思考:(1)为什么亲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DNA是怎样复制的呢?。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和传递过程。

2.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3. 理解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

2.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等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

3. 讲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解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RNA 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之间的关系。

4. 讲解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概念,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领域的了解。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思考:每个人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6条染色体,而且都是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为什么每个人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6条染色体,而且完全相同呢?
提示:原因是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复制产生的子代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然后通过有丝分裂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NA的复制
1.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亦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两条已解开的DNA单链;原料是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是ATP;还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故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思考:孩子既像父亲,又像母亲,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提示:父母的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内的DNA都要经过复制,然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代。

所以子代细胞中含有父母的DNA,所以表现的性状和父母相似。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及其传递过程。

2.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3. 理解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的概念: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内用于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信息,主要存储在DNA分子中。

2. 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DNA负责存储遗传信息,RNA负责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负责实现遗传信息的功能。

3. 遗传信息的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复制,产生两条相同的DNA分子,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 遗传信息的转录:RNA通过识别DNA上的基因序列,将其转化为RNA分子,实现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传递。

5. 遗传信息的翻译:RNA与核糖体结合,通过tRNA将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合成蛋白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以及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信息概念、DNA、RNA和蛋白质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遗传疾病的案例,引起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5. 案例分析:分析遗传信息传递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信息、基因、DNA、RNA等基本概念。

2. DNA复制讲解DNA复制的原理、过程和条件。

演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转录和翻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和条件。

演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其中的关键步骤。

4. 实验:DNA的复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5. 复习和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法: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实验法:进行DNA复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验材料:准备DNA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3.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显微镜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和过程。

2. 讲解: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3. 演示: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实验:进行DNA复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拓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浙教版高中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了DNA的结构,同时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视频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各碱基在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与丰富多采的生物界的关系。

(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2.从小树立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DNA的半保留的复制关于DNA复制的计算问题。

六. 教学工具:多媒体、DNA复制过程图解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组合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3. 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转录、翻译和逆转录。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概念、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2.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案例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什么是遗传信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遗传信息的概念:简述遗传信息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介绍DNA作为遗传物质,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RNA和蛋白质。

4. 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详细讲解转录、翻译和逆转录三个过程,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现象,如基因突变、遗传病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遗传信息的传递1. 遗传信息的概念和作用2. 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3. 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a. 转录b. 翻译c. 逆转录4. 案例分析5. 课堂小结六、教学拓展与探究1. 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2. 分析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可能的伦理问题。

七、实践操作1. 安排学生进行基因编辑实验,如使用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克隆实验。

2. 让学生通过软件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八、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推导结论一一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 M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记住DNA M制的概念2、简述DNA M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3.3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3.3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

《遗传信息的传递》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为主导,把孟德尔定律放在了第一章,众所周知,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然后,将染色体与遗传放在了第二章,体现了学习遗传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在联系DNA 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DNA 分子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使学生对DNA 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后面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奠定了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描述DNA 复制的概念。

②简述DNA 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 复制过程的特点。

③说出DNA 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尝试模拟DNA 的复制过程,大胆想象、猜测,养成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半保留复制的验证试验,培养比较、推理、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的资料分析,感悟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资料分析。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通过温故知新法导入教师:DNA作为遗传物质,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同学们在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已经了解在每次分裂时,首先要进行DNA复制,但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进行DNA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不复制,每个新的细胞就只能分到一半的亲本DNA,生物就无法正常发育和繁殖,物种无法延续。

教师:DNA复制可以在哪些场所发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细胞核。

教师活动:对,细胞核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来说,还是有些差别的。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可以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在原核细胞中,由于原核细胞它没有核膜,所以DNA复制在拟核和细胞质中进行;而对于病毒这种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它的DNA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如前面我们学过的T2噬菌体,它的DNA复制就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的。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一、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技术。

3.结论:DNA 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二、DNA 的复制1.概念:产生两个跟亲代DNA 完全相同的新DNA 分子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 复制的过程(1)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DNA 分子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碱基暴露出来,形成两条“模板链”(母链)。

(2)合成子链: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 :延伸子链,母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结果,一个DNA 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分子。

4.复制的条件模板:亲代DNA 解旋产生的两条母链。

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酶:DNA 解旋酶、DNA 聚合酶。

能量:ATP 。

5.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即子代DNA 双链=一条母链+一条新子链。

6.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DNA 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 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DNA 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预习交流在DNA 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

A .解旋酶破坏氢键并使DNA 双链解开B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C .与模板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D .子链与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B解析:在DNA 复制过程中,有解旋、合成子链和螺旋化等过程,但是能保证复制得到的两个DNA 分子相同的机制是在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一、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1.探究DNA的复制用什么方法?具体探究过程怎样?答案:同位素示踪法。

具体探究过程是:①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1(浙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1(浙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习目标2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掌握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和主要酶类。

4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流程。

5理解DNA的修复种类和修复的意义。

6理解转录、翻译的过程和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7了解转录后加工过程和转录的调控。

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遗传信息以碱基排列顺序的方式贮藏在DNA分子中。

基因(gene)是编码生物活性物质的DNA片断。

DNA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后者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一过程称为翻译。

遗传信息传递的这种规律称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70年代Temin和Baltimore分别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可以RNA为模板指导DNA的合成,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上述转录过程相反,故称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并发现某些病毒中的RNA也可以进行复制,这样就对中心法则提出了补充和修正,修正与补充后的中心法则如图11-l。

DNA为主导的中心法则是单向的信息流,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补充修正后的中心法则,使RNA也处于中心地位,预示着RNA可能有更广泛的功能。

2DNA的生物合成(复制)一、DNA的复制(一)DNA复制的方式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即推测,在DNA复制过程中,两条螺旋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开,然后以每条链各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相同。

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于亲代,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产物,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958年经Messelson与Stahl实验证实了Watson和Crick的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他们将细菌培养在以15NH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之后,细胞4内所有的DNA是含15N的重DNA,其密度比普通14N-DNA的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时,15N-DNA形成的区带在14N-DNA形成的区带下放。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
4.课堂互动:
a.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b.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课堂小结:
a.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强调遗传信息传递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
a.完成课本相关习题。
b.撰写遗传信息传递小论文,加深理解。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遗传信息传递在生物技术、疾病防治等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其关注科学进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5.情境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综合题:设计1道综合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遗传疾病的原因。
-实验题:设计1道实验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DNA复制过程中的半保留复制。
2.作业反馈:
-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分数和评语。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提问,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强调半保留复制和基因突变的概念。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突变对遗传信息的影响。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应用: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10道选择题,涵盖DNA复制、转录、翻译、基因突变等内容。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新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内容包括①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资料分析;②DNA复制的过程;③DNA复制的特点与条件;④DNA复制的意义。

本节内容不仅以DNA的结构为基础,也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有联系,是本节遗传规律的分子基础。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它又是学习基因突变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学习和制作了DNA结构,对DNA 双螺旋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用放射性元素研究物质的方法。

DNA复制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设置大量的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科学事实的能力。

学生虽然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但学生普遍反映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存在困难,其中重要原因是对于染色体的复制理解不透彻。

要理解染色体的复制,最重要的是理解DNA的复制,但由于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存在微观、动态、抽象的特点,需要高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很强的推理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少难度,需要许多资料、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1.描述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说出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资料分析。

鉴于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结合实验材料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借助动态的图像,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达到深入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目的。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亲子代之间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那么亲代的遗传物质如何“多出一份”来传递给子代?DNA 的复制就是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即1DNA→2DNA。

新产生的DNA 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 分子吗?是否像洗相片似的,有一张底片就可以洗出许多相片来?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

一、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1.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

2.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3.实验原理(1)DNA 的两条链都用15N 标记,那么这样的DNA 分子质量大,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底部。

(2)两条链中都含有14N ,那么这样的DNA 分子质量小,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上部。

(3)两条链中一条含有15N ,一条含有14N ,那么这样的DNA 分子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中部。

4.实验过程5.实验结果(1)立即取出,提取DNA→离心→全部重带。

(2)繁殖一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全部中带。

(3)繁殖两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1/2轻带、1/2中带。

6.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

结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和含有15N的DNA分子数分别是多少?答案2n个、2个。

2.复制n次后,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和只含14N的DNA分子数分别是多少?答案2n个、(2n-2)个。

3.复制n次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多少?答案2n+1条、2条、(2n+1-2)条。

4.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m个,则:(1)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答案m·(2n-1)个。

(2)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答案m·2n-1个。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中必修2生物教学案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中必修2生物教学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DNA的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是指每个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原来DNA分子的一条链。

3.DNA复制需要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做原料以及酶和能量。

4.DNA能精准复制是因为它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和准确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

5.DNA分子的复制可以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分子的复制(2)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bcbcDNA的复制1.DNA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概念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做模板。

(2)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3)酶:DNA聚合酶等。

(4)能量:ATP供能。

3.DNA复制的过程4.DNA复制的特点(1)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边螺旋(不是两条母链完全解开后才合成新的子链)。

(2)方式: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5.准确复制的原因和意义[判断](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3)通过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6.复制的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

7.复制的保障DNA分子之所以能自我复制,取决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为复制提供了模板;同时,由于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特性,因此能确保复制的准确性。

在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发生差错,这种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达1.归纳 DNA分子的复制。

2. 经过“活动:研究 DNA的复制过程”,感悟科学实验中包括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责备精神与创新意识,渐渐领悟科学的本质特点。

[ 学生用书 P47]一、 DNA复制的看法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好同样的新DNA分子的过程。

二、 DNA复制的过程1.形成“模板链”: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碱基暴露出来,形成了两条模板链。

2.合成子链:每一条母链依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吸引含有互补碱基的核苷酸,最后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产生一条新链(子链)。

3.形成新的 DNA分子:一条“模板链” ( 母链 ) 与一条新链 ( 子链 ) 形成一个新的 DNA分子,即一个双螺旋 DNA分子变成了两个双螺旋分子,并且新形成的 DNA分子与亲代 DNA分子同样。

三、 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四、 DNA复制的意义DNA复制是遗传物质从亲代向子代传达的基础。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进行DNA的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达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完成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提示: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以 DNA的一条链“—A— T— 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什么?提示: DNA复制合成子链时,每一条母链依照互补配对的原则,吸引含有互补碱基的核苷酸,最后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产生一条新链( 子链) 。

因此依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分子中 A与 T配对,C与 G配对,模板链为“— A— T— C—”,经复制后的子链为“— T— A—G—”。

DNA复制的研究 [ 学生用书P48]1.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2.研究过程3.结果不同样脱氧核DNA 分不同样 DNA 分子占所有 DNA 分子之比苷酸链占全部链之比世代子离心后在含 14N 、只含 14N 含含只含 15管中的地址N 的 DNA15N14N15N 的 DNA的 DNA 分子分子分子 的链 的链亲代 全在下部 1 0 0 1 0第二代 全在中部 0 1 0 1/2 1/2第三代1/2 中部, 01/21/21/43/41/2 上部4. 结论(1) 新合成的子代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 DNA ,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种假说的第二次离心的结果与半保留复制相同,第三次离心的结果不同
逆推出弥散复制
逆向思维的培养
用史而不受史的约束



提出头对头假说,并展示演绎结果。
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与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请同学们分析出这两种复制方式的根本区别在哪?
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如果能将DNA双链从中间(上下分或左右分都行)分开就好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掌握DNA复制过程。
能力目标:
1. 尝试通过模型制作,抽象思维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发散思维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 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运用文字与活动的转换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WhoAmI?”视频,对模型进行找茬,自己制作模型等,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找茬、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DNA复制概念里讲的完全相同指的是什么?
惊叹自己可能来自多种地方,并反思自己的曾经的区域歧视。
思考并回答
核苷酸序列相同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并激起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欲望
二、

究DNA复











为了保证亲子代DNA遗传信息相同,你认为DNA最可能采取什么模式复制,产生两个跟亲代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基因的组成与表达;(2)遗传信息的传递;(3)人类遗传病;(4)克隆技术。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1. 基因的组成与表达1.像素画模拟DNA结构;2.探究DNA分子结构、DNA复制和基因表达;3.介绍DNA复制的三种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总结;4.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转录成RNA和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5.对比简化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1.探究孟德尔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并让学生根据孟德尔实验案例讨论;2.介绍遗传信息的传递模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比如两个纯合子交配所得的后代会遵循基因比例为1:2:1的规律,分组讨论并总结;4.总结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维持。

3. 人类遗传病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2.介绍遗传病的发生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3.探究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糖尿病、白化病等以及多基因遗传病如乳糜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4.讲解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方法和手段。

4. 克隆技术1.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如克隆转基因植物、克隆动物、克隆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3.总结克隆技术对科技进步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随堂测评,包括小测、问题解答等;2.课堂案例讨论,以是否能分析出遗传疾病为评估标准;3.小组讨论汇报,以解决人类遗传病或探究克隆技术应用为评估标准;4.作业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综合分析和思考题等。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片,如DNA分子结构图、孟德尔实验方案等;2.PPT制作,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人类遗传病和克隆技术等;3.实验器材和生物标本,如PCR仪、罗氏试剂盒、DNA样本和pGlo菌株等;4.案例和任务书,如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访谈、批判人类遗传病相关新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浙教版高中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了DNA的结构,同时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视频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各碱基在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与丰富多采的生物界的关系。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
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2.从小树立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DNA的半保留的复制关于DNA复制的计算问题。

六. 教学工具:多媒体、DNA复制过程图解
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组合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八. 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 作业
1.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 ]
①酶类②游离四种脱氧核苷酸③ATP ④DNA分子⑤mRNA ⑥tRNA ⑦适宜的
温度⑧适宜的PH值
答案:D。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2.某生物的双链DNA分子共含有氨碱基700对,其中一条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200个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