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高中生物所有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8ea41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a.png)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由于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节的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
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领悟做预实验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观察“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照教材图3-7,体会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观察预实验的操作。
接受探究实验活动的培训,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的注意事项。
组成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设计探究实验的初步方案,提交给教师。
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药品,制作实验装置,接受教师检查。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
将实验装置带到教室、家庭或自选场所。
注意安全和实验装置的完整。
图形引导,以问题入手,探究“嵌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种资料,提供应用的实例,帮学生理清应用原理。
利用2,4-d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激发探究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兴趣。
演示预实验。
进行本探究实验主要方面的培训,如扦插枝条、沙土筛洗与消毒、扦插枝条制作等。
用提前录制的预实验的主要过程录像,演示探究实验的关键步骤。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999ee08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9.png)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0f849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a.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 理解细胞生长的重要性及调控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2. 细胞生长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3. 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的意义。
2. 理论讲解:介绍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及重要性。
3. 实验探究:进行模拟细胞分裂及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变化和生长。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5. 概念澄清:师生互动,澄清学生对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提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2. 讨论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写下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84097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f.png)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选择必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选择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46c4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6.png)
高中生物选择必修三教案课程内容:细胞生物学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过程;3. 能描述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遗传特性;4. 能够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分裂和遗传;3. 细胞的代谢和调控机制。
教学难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器的功能和协同作用;3. 细胞生长与分裂的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结构清晰的教材;3. 实验材料和仪器;4.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细胞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
2. 授课:依次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过程、生长与分裂、遗传特性和调控机制。
3. 实验: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互动:布置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或展示汇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强化学生记忆。
教学反思:1. 教学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结合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班级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展示,让学生展示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
2.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细胞生物学的相关实践活动,如观察细胞的变化和生长过程。
教学评价:1. 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必修三》;2. 实验材料和设备;3. 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愿教师和学生在生物学习的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进步!。
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全)_最新修正版
![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全)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5f6067fd5360cbb1adb29.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所以教案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def95b9d528ea81c77952.png)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4节免疫调节 (17)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能力方面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f7fde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细胞的分裂与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2. 理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幻灯片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细胞的分裂与遗传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二课时:基因的分离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结果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3.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4. 掌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结果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4.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2. 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3. 准确把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引发学生思考2. 讲解:讲解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3. 演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的分离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基因的分离规律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三课时: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掌握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了解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4. 掌握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4. 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理解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掌握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讲解:讲解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范本的示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ed81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d.png)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构造及植物根、茎、叶构造等内容联络非常严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浸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浸透吸水的原理。
2、才能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才能和创造思维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浸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浸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展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刚分析^p 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过程。
问:刚刚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别分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别离。
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别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别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复原过程。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e83d5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c.png)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难点: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水培培养袋、水培培养液、水培植物样本等。
3.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10分钟)介绍植物的主要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15分钟)讲解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四、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15分钟)介绍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五、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水培器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faeb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9.png)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第一课时:基因和遗传
教学目标:
1.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
2.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3.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的应用。
难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效果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验器材、复制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外貌特征的动植物照片引入基因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进行基因突变实验,观察不同表型的果蝇。
四、讨论:让学生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效果。
五、总结:总结基因和遗传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
教学延伸:
1.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基因和遗传的理解。
2.课外拓展:让学生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差异,探讨进化的原因。
教学反思:
1.本课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示基因突变的效果,提高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080c2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7.png)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主题:细胞的多样性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深入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4.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介绍不同类型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和功能。
2. 图示并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1. 介绍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2. 讨论细胞器在细胞内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3. 分析细胞器的功能与生物体内的作用。
第三节: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 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3. 分析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课堂活动:1. 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分组实验探究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课堂作业:1. 收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细胞的相关资料。
2. 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细胞器的功能。
3. 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反馈:1.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设计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实地考察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实验。
3. 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这是一个简单的高中生物必修课程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顺利教学!。
生物高中必修三第一节教案
![生物高中必修三第一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4ad07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生物高中必修三第一节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
3. 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生物学中细胞的重要性;
2. 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细胞结构模型;
3. 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让学生快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提出问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何关系?
二、讲解(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繁殖等。
三、探究(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模型组装细胞结构,并讨论各部分的功能;
2. 小组展示并讨论各自的结构模型,探讨不同细胞结构对应的功能。
四、实验(20分钟)
1. 实验内容: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
2. 实验步骤: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讨论: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分析不同细胞结构的特点。
五、总结(10分钟)
1. 辅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更多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的研究与探究。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学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f66ad9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8.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下载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3. 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理解细胞的功能
3. 掌握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像和视频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习:学生了解细胞的不同部分,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进行细胞染色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4. 讨论:学生围绕细胞的生物学意义展开讨论,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资源:
1. 图像和视频展示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染色试剂等
3. 课本和参考书籍
教学作业:
1. 阅读相关课文,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成果。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辅导。
教学补充:
1. 增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2d74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d.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入教案
主题: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
一、目标
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现规律,掌握基因和遗传的相关知识。
二、导入活动
1.师生问答: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 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 你认为基因与遗传的关系是怎样的?
2.实验展示:老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或者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3.图片展示:老师可以播放有关细胞结构和遗传规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了解更多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和遗传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比如,讲述一些遗传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激发思考:提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与遗传的相关内容。
比如,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平衡利与弊?
通过以上导入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27fd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6.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解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核糖体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核糖体的结构组成;2. 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核糖体与其他细胞器的联系;2. 核糖体的运作过程。
四、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并与学生一起观察核糖体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2.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详细介绍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和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核糖体模型,并观察模型的结构特点。
4. 分析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核糖体的看法,并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加深对核糖体的理解。
5. 总结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核糖体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核糖体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
6. 课堂检测: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对学生对核糖体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7. 课堂作业:布置核糖体相关的阅读和课外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核糖体的组成- 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六、教学反思:通过微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加入更多互动和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cec9071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8.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3. 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方程式;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实验视频和图片资料;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光合作用(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解释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过程和物质的产生。
三、探究光合作用的重要性(15分钟)
1. 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09e87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d.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作用;3. 能够描述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器的作用;3.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课本;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胞片、染色液等;3. 教具: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 实验设计: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细胞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2.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通过教具和实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三、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2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2.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和功能等。
四、讨论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15分钟)1. 讲解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物合成、分解等;2. 探讨细胞如何进行物质的运输和转运。
五、总结复习(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验和思考能力;3. 下节课可以继续延伸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高中生物所有教案————————————————————————————————作者:————————————————————————————————日期: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
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等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
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生:细胞外液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等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HCO3-、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课件展示: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教师总结:水:90%左右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蛋白质:7%——9%左右其它物质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提示:7.35—7.45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提示: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提示:37℃左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教学反思: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能力方面: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a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b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c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归纳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定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展示: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
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家庭不同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简单说明了内环境中的pH值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一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什么原因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呢?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那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人的体温(2)血浆的PH值(3)血浆的渗透压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