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思维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探讨
论文化视阈下的模糊语言翻译
l 从文化 角度研 究英 汉模糊 语 言之 间差 异
的原 因
语 言 的模糊 性 源 于客 观 对 象 的模 糊 性 , 也源 于
人们 对客观 事物 认识 的有 限性和不 确定性 。人们 头
传统 , 成 了抽 象 思维 模 式 。 中国 人 思维 活 动 的形 形 象性 、 体性 和诗 性 也 使 得汉 语 多 具模 糊 性 和朦 胧 具
,
因而 呈现 出笼统 而模 糊 的特点 。 西方 人 则 在认
识 客观世 界 的过 程 中层层剖 析 , 不断提 高分 析能力 ,
这种 思维 方式 的条理性 、 逻辑 性 、 学性 影 响着英语 科
表达 上 的 演绎 特 点 和缜 密特 点 j 因此 汉 语 推崇 。 简约 、 合 自如 、 对 模 糊 ; 语 擅 长 推 演 、 分缕 意 相 英 条
中图分 类号  ̄ 09 H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6 2 1 1 0 6 o 17 20 (00)2— o 4一 3
翻译是 语际 间 的 信息 转 换 , 是用 一 种语 言代 替 另一种语言 来传 达 同样 的信 息 ¨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j
源语 中 的模 糊 信息 往往无法 找到译 语 中等 同 的模 糊
声 提到跨 文化交 际 产生 的 语 言模 糊 现象 J 毛荣 贵 ,
和范武邱从 中西 方思维 方式 的不同论精确 译模糊 的 翻译 手法 一 , 均 未深 入细 致 地 研究 文化 视 角下 的 但 模糊语 言 翻译 。因此 , 笔者 尝 试性地 分 析 英汉 模 糊
语 言差异 的文化 因 素 , 出对 文 化模 糊 语 言的 翻译 提
模糊联 想也 是不 同 的。 因此 , 必要 从 文 化差 异 的 有 角 度来 研究模 糊语 言 翻译 。 1 1 思 维方 式 的不 同 .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1 8 企 韭 家 天 地 ・下 旬 /2 1 1 1 00/
浅 语 言 模 糊 性 与 翻 译 谈 的
谭 艳 阳
摘 要: 语言具有模糊性 ,这种特点对我们进 行翻译造 成 了一 达, 听来令人费解 , 但却符合生 活实际。例如宋玉 在《 徒子好 登 色赋》 中用来 描写美人 的几 句话之所 以脍 炙人 口, 是与他 运 就 用语 言的模 糊性 分 不开 的 : 增 之一 分 则太 长 , 之一 分则 太 “ 减
C o s o rc mp no h o e y u o a in,a d g t mp dy old a e 1 n e p e i sw l. e
、
语 言的模 糊性
模糊性与精确性一样 , 都是人类 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 , 是语
言的 自然 现象 。英 国著名哲 学家 罗素说 过 : 每 一个 词语都 或 “ 多或少具有一个模糊 的语意。 语言 的“ 糊性 ” fzies , ” 模 (uz s) 这 n 个术语原是从数学 借用过来 的 , “ 它 指一些 语 言单位 没有 明确
一
源语 中的模糊表达或者用译语 的模糊表达来 翻译源语 中的精确 表达 。就以上提到的翻译策 略而言 , 第一类 是一种语义翻译 , 第 二类是交际翻译 , 第三类则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的有效结合 。
( ) 义翻译。 一 语
语义翻译是用译 语的模糊 表达来 翻译 源语 中的模 糊语言 。 由于英汉文化及 文字 的差异 , 此类 翻译 往往 也不是 直译 ( 然 虽 也有直译的情况 ) 而是在透彻理解 原文精 神实质 的基 础上 , , 进 行一种再创造 , 甚至句子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 :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有些 只是 稍微 模糊 � , 有 些则 是显 著地 随 后, 美 国的 哲 学 教授 布 莱 克 于 1 93 7 年 发表 论模
的 界限 ,因而 世界 才呈 现出 多样性 ,复 杂性 . 人 的 思 维 也是模 糊的 ,文 学作 品中 的诗歌 ,艺 术创 作中 的绘 语 言学认 为, 语言 是人 们在 认识 客观 事物 的过 程中 对 其进行 范畴 化的 符号 表征 . 由 于客 观现 实本 身的 模 糊性和 人类 认知 机制 的局 限性 , 人 们对 事物 范畴 或 类属的 划分 必然 存在 不同 程度 的模 糊, 因而 模 糊 性 是自然 语言 的本 质属 性. 早在 1 9 23 年, 英国 哲 学 家 贝特 兰 罗素 (B ) 就在 其 论 模糊 性
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 即语音 �词汇和语法 �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 � 而语言的 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 容忽视的问题 �对于模糊语言 �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 � 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 关键词 模糊性 � 语言 � 翻译 � � 中图分类号 � � 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8 7974( 20 004 12 作者简介 何向妮(1 97 7 - ), 女, 陕西宝鸡人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 .
画 大多都 是这 种模 糊思� 维的 最好 见证 与表 白. 认 知 ) 指 出 ," 我 们 大 家 (包 括 那 些 追 求 精 确 无 误 ’ J
(
一 文中 提到 ," 整个 语 言或 多 或少 是 模糊 )
的 ".奥 地利 哲学 家维 特根 斯坦 也认 为我们 的日 常语 它 就是可 接受 的 1 146. 例如 ,爱美 之心 人皆 有之 ,但 什 有 的崇 尚 心灵 美 ,有 的 追 求外 表 美 ,唐 朝 以胖 为 美 , 现 代社会 苗条 才是 美, 古人 以西 施为美 ,现 代人 却 说 何 等地模 糊. 一 模糊 理论 与模 糊语 言 哲 学家和 语言 学家 的注 意. 早在 1 90 8 年 德国 语言学 家 安东 马尔 蒂就 在其 著作 对普 通语 法和 语言 哲学 的 基础的 研究 中 阐述 了自 己对 模糊 性的 理解 " 我 们 所说的 模糊 是指 这样 一种 现象 , 即 某些 名称 运用 的 范围是 没有 严格 划定 界限 的" .英 国哲 学家 贝罗素
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的误译现象分析
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的误译现象分析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标准的厘定总是建立在"忠实"、"对等"之上。
模糊语言学理论和阐释学理论表明,"忠实"和"对等"只不过是一种理想。
在文学作品中,自然语言本身所存在的模糊性和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介入都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译者对原文形象和情感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尽量消除不正确、不合理的误译。
关键词:文本误读;模糊语言;变异;前言长期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复制,不论形式还是内容,译文都应该与原文等同,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如"信、达、雅"、"忠实"等,这些标准都是把原文作为绝对标准,却忽略了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和译者具有主体性的事实,这就容易导致文本的误译。
汉语与西方印欧语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模糊性。
这就要求译者在英汉互译时,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异性,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翻译。
一、语言模糊性的成因1.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言传性是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在语言中十分常见。
从艺术方面说,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情感活动。
人类的情感、潜意识等都是独立于发声的语言之外的,一些与直觉有关的体验和情绪,是很难用语言来体现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能表达出来的远不及能感受到的多,因此,人类的语言是不能将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准确地传达出来的。
2.客观世界的无限性与个体思维的有限性模糊性反映在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体思维的有限性,换言之,现实中的事物具有无数种样式,且每种样式都是由无数更细小的部分组成,但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是无限的。
因此,人类只有通过最简单的语言传递出最多的信息。
3.历史与文化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国家的历史由无数的历史事件组成,后代人用语言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从语言的模糊性与修辞性看翻译研究
20 年第6 06 期 总第4
J OUR NAI OF J ANG I XI UNI RS TY 0F F NA VE I I NCE AND E 0N0MI S C C
NO. 6, 2 0 0 6 Sei lNO. ra 48
具有不确定性 。笔 者按语言的属性 与功能将模糊语 言 概括 为五种类型 :语义模糊( m ni uz e ) s at fz ns 、意 向 e c i s 模 糊( ae f z es、句法模 糊 ( n c c fz ns 、 i g u i s) m zn s t t uz e ) yai i s 语 用 模 糊 ( am t fz ns 和 主 题 模 糊 ( e ac p g ac uz es r i i ) t m t h i
等 ;表年龄 的如青年 、中年 、老年等 ;表颜色的如红 、
黄 、绿 、蓝等 ;表 温度 、味觉等 的词都 属于模 糊词 。
另外还有高 、矮 、胖 、瘦 、几十 、 万 、上下 、左右 、 上
大约 、附近等形容 词 、数 词 、程度副词 ,看样子 、基
本 、可能 、也许等插 入语 。 由此 可见 ,模糊语言量 大 使用 频率高 ,其主要 特点就是 表达 的概念模糊 不清 ,
收 稿 日期 :2 0 — l 2 060一0
作者简介 :蓝 昊丽 ,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硕士 ,研 究方向 :英语语 言学
性 气质 ,除 了像 老舍先生所说 的要对外 国作 家有深刻 的 了解 ,知道他艺术上 的地位 与特点外 ,还需 清楚其 智力 、 感和思想等多方 面的非语言 因素的倾 向。有 情
从美学 的角度 看 ,模 糊语言的价值在 于为读者 留 下无限 的想象空间 ,激活读 者的审美想象 。译 者是原
解构主义视角下英汉语言模糊性的翻译处理
象 进行 了深入 而广泛 的探讨 , 模 糊语 言学 与其 他 将 各学科 进 行 结 合 研 究 , 年 来 又 扩 展 到 翻译 研 究 近
领域 。
没有精 确的界 限这 一 事实 , 而 说 明在 人 类认 识 活 从
Ke r s D c n tu t eTrn lt n L n u g u zn s ;I tre t ai ; u jcii f a s tr y wo d : e o sr ci a sai ; a g a eF z ie s n etx u l y S be t t o n l o v o t v y Tr a
On t eTr nsa in Pr c s i fEngih a i e eLa ua eFu znes i h a lto o esng o l nd Ch n ng g z i s n s s t e Pe s c ieo c nsr c inim h rpe tv f De o t u to s
c n l d st a h n e e mi a y o a g a e a d t a s a i n a v c t d b h o m e se a ty t e t e r t a u p r o h a t r o c u e h tt e i d t r n c fl n u g n r n lto d o a e y t e f r r i x c l h h o e i ls p o tf r t el te ; c wh l e o t u t e t a sa i n p o i e v i b e me h d o he ma i u a i n o a g a e f z i e s i he p o e s o r n lto i d c ns r c i r n l t r v d s a a l l t o s f r t e v o a n p l t f l n u g u z n s n t r c s ft a sa i n, o wh c s f r h rp o e y a s re r n l to r c ie ih i u t e r v d b e i softa s a i n p a tc .
西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翻译研究
试论西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翻译研究摘要语言模糊性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追溯其渊源可以到古希腊时期,并且模糊语在现代翻译界也是语言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言模糊性属性不管是在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亦或是在文学创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因为多种文化因素,导致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精准地翻译出原作品的内涵主旨。
本文将探讨文学语言模糊的内涵,并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翻译策略深入研究,进而达到语言模糊性与文学作品表达精准性的平衡效果。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西方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策略平衡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引言从古至今,语言模糊性特征一直存在着,并且也是现代语言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不管在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沟通中,亦或是文学作品创作中,模糊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英文文学作品过程中,难免会碰上由于语言模糊性而产生的反翻译障碍。
为了能够精确地翻译出原著作的主题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文合理调整,进而符合接受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读者理解。
一模糊性语言概述1 模糊语定义如前文所述,语言中的模糊性特征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历史上第一个对模糊语进行定义的是皮尔斯。
他提出,“当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可能性时,即使交流者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依然难以确定这件事物的归属性,那么这件事物就是具有模糊性的。
”这种模糊性,在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中指的是不确定性,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与多种想法的可能性。
虽然语言中的模糊性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我们长期使用,因此会潜意识接受这种想法,并且不会影响人们交流沟通的目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将模糊语定义为,语言自身具有的属性,是人类长期使用语言交流形成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表达方式。
2 模糊语的属性与特征语言具有的模糊性是其自然属性,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或者含糊性。
例如在英语中一些词语,big与small,high与short就算是几种模糊形容词。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200 6 年
概念模糊和语义模糊尚无明确的、 一致的 定义和划分。 本文 语义模糊性仅指在语 法结 构清 晰、 唯 一的 前提 下, 对同一 词
《模糊集》 � � � 以来, 涌 现了 许多涉 及模 糊性的 学科, 其 中的模 糊 旭 (1 ) 对模糊语言学研究作 了回顾 和展望, 指出 模糊语 言 语言学引人注目。模糊性是自然语言 的本质属性 之一, 是语 句法、 语用 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都被纳入到 模糊语言 学的 言学所 不能回 避的研 究对象, 人类 语言的 语音、 语义、 词汇、 张全、 太光云 (1 ) 提出在英汉互 译中可 采用原文 模糊译 文 � � � 研究范围。我国模糊 语言学 的研 究起步 于二 十世 纪七十 年 作方法。王秉钦 (1 ) 较详细 地探讨 了数的 语义模 糊性、 数 � � � 代末, 伍铁平教授 1 年发表 于 《外国语》 的 论文 “模糊 语言 字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 认为数的语义模糊性 与翻译的关 系 语际间转换的不确定 性, 从翻 译标准 的模 糊性, 理解 过程 和 表达过程中的模 糊性 论述 了翻 译的 模糊 性。余 富斌 ( 20 0 0 ) 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 提 出了模糊对模糊, 精确对模糊等 翻译方 法。赵彦春 ( 20 0 1 ) 通 过对 《螽斯》 三个不同译本的分析, 描述了在翻 译中模糊 处理 带来的功效, 认为语言模糊性对翻译的本质问 题具有一 定的 解释力, 对翻译的理论建 构有着 有益的 启示。万来 声 (20 0 2) 则从语音、 语调、 词义、 语法以 及跨文化交际四 个方面分 析了 语言的模糊性及 其在 翻译 中的 实际 运用。 程同 春 ( 20 0 2) 研 究了科技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指出模糊限制 语普遍存 在于 科技英语中。王卫 新 ( 20 0 3 ) 研究 了翻 译中 模糊 与精 确的 关 系, 指出要 积极运用模糊 表达 来涵盖 原文 的丰 富内涵, 跨越 文化语言差异 以 尽 量减 少 原文 损 失, 求得 “精 确” 。张 志 强 (20 0 3) 则从文学 文体学 的角 度探 讨了 翻译 中的 以模 糊译 模 糊对再现原文文体特 征及保 持译 本与原 文本 有同样 审美 价 值的重要意义。徐敏慧 (20 0 3) 详细分 析了模 糊附加 词、 模糊 词语和模糊蕴含三类模糊现象, 指出只有借助 语境正确 理解 模糊语言, 才 能准确把握 和再 现源语 的模 糊蕴涵 , 完 成翻 译 的语用等效。朱桂成 ( 20 0 4) 从接 受学 角度 研究 了文 学语 义 初探” 是模 糊语言学研究的发轫之作。此后 � � � 二十年来对 语言 还未被充分揭示。 刘在良 (1 ) 指出 语言 的模 糊性 会引 起 模糊性的研究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从不同 角度、 在 不同层 次 上对语言模糊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对于 模糊语言学 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近年来 又扩展到翻 译研 究领域。 “但对模糊语 言 学与 翻 译的 关 系 的研 究 还不 够 系 统, 完善, 跨学科 研究还 有望进 一步深 化。 ” 本文作 者不揣 浅 陋, 对我国学 者十多年来在模糊性与翻译方面 的研究作 了简 要的综述, 并 在多个层面上对模糊性与翻译的 关系进行 了粗 略的梳理, 希 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一 话题并展 开更 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 模糊 性与翻译研究综述 张成柱 (1 ) 在 《中国翻译》 上发 表了 “模糊 学在文 学翻 1) 从 语言 的模 糊性 入 译中的应用” 一文, 较早地将模糊理论 运用于翻 译研究, 探讨 了文学翻译中的 模糊 问题。 穆雷 (1 耳目一新的感觉。 吴义 诚 (1 手, 用模糊数学理论对 译文的 评价 作了进 一步 的探讨, 给人 ) 从文 学翻 译模 糊性 的认 识 论和方法论两个大的方面说明了文学 翻译的模 糊性, 指 出翻 译标准也是一种 模糊 尺度。 文旭 (1 法、 省略法、 增字法等方法。刘 宓庆 (1 ) 研 究了 语义 模糊 与 ) 从 语义、 逻辑 和审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1 期
Vo 2 No 1 k0 .
“ 动态对等 ”, 泰特勒 的 “ 三原则”等 ) 就不难发现 , 翻译标
、
翻译理论必须研 究语 言模糊性
( )模糊性 一
对模糊性 的定义 , 内学术界还存在一 定的分歧 ( 国 苗东 准大都是相对模 糊的概念 ( 西方 的等值 翻译理 论也是如 升, 8 :8。模糊性就是指对象类 属边界不清晰 和性态 不 此 ) 翻译标准只不过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 1 72 ) 9 。 所以很难 以 确定的特性 ( 张乔 ,98 0— 0 性 ) 19 : 114 1 。从认知角度 看 , 所 确切的量化标准来界定译文质量的优劣。 有范畴 都是模糊 的 。这样 ,语 言也具 有模 糊性 。吴涌 涛 翻译分为理解 和表 达两个阶段 ,理解是 翻译的核心 ,
池 州
J un l o r a
师 专 学 报
C l g ol e e
2 0 年 2月 06
F b. 0 6 e , 0 2
o Chzo T a h r f ih u ec es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丁小 凤 , 徐 晨
( 州 师专 外 语 系 , 池 安徽 池州 2 7 0 4 0 0)
刘在 良 (99 、 富斌 (00 , 19 )余 20 ) 李文 戈 , 柏珍 (04 武 20 )
灵活地 表达问题 , 语言更加 得体 , 使 并富有 弹性 , 等分别 在 自己论 著 中从 不 同的角度探 讨 了有关 模糊 翻译 含 蓄地 、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作者:陈琳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期陈琳(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模糊语也就是指在中英文在翻译中存在的一种模糊现象,是在不同语言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就是指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没有清晰准确的上下限的界定。
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语篇等问题,阐述了语言的模糊性以及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并提出了几种模糊性语言翻译的方法,以便在总体上保障翻译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更好地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言模糊性;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3-0270-01收稿日期:2014-12-17作者简介:陈琳(1992-),女,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笔译。
一、语言的模糊性语言是现实客观世界的反映,自然就会带有模糊性的特征,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习俗风尚等差异,都是有很多不同的特色。
中英文的译文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的特点。
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模糊性,有利于更好的交流,同时也能更多的体会不同的语言思维与异域风情。
二、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1.一般性词语的模糊现象例如:汉语中的“四季”等时间的划分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时间范围,“等一会儿”这样的时间概念,到底时间是等多久?这个也很难说清楚;类似的“好”与“坏”,什么是“好”,又什么是“坏”,具体的上下限真的是模糊的。
同样的英语中这样的词也不胜枚举,“almost”、“broaden”这样的副词也同样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表达的意义也是模糊的,“大约”的概念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2.短语、成语、谚语的模糊现象这样的语言现象在英汉中是很多的。
例如“木头人”是指呆板,做事情木讷的人,而不是指“木头”,这就是短语的模糊现象;英语中“something”“many”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些”“许多”就是没有明确的语义定义和界定外延。
浅谈英国诗歌的模糊翻译
文化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 以原文为基
化信 息的重要载体。在 国际社会语 际交换 中 , 语言文 字 发挥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承载 了文化信息 的多方 面 内涵。在 诗歌 等文学作品 中, 语言 文字 是作家借 以
传达 文学形象 的物 质手段 ,同时也是 文学作 品最 基
础, 以语 言的准确 、 精 练和美感 为 目标进行翻 译是译
实的原著 ,而不是 一个面 目全非的 二次加工 文学作
话 怎样 翻译 才能恰到好 处呢?此 句 中的 s h o r t 和i n .
f i n i t e是关键词语 , 分 别是 “ 短暂的 ” 和“ 无限的” 意思 ,
如 果刻意 追求准 确 , 翻译成 “ 幸运 的人生 是短 暂的 , 不 幸的人一夜都很语言 的基 本概念 、翻 译原则
用对称 手法翻译 成“ 幸运者 一生忽忽 , 厄 运者一夜 漫 漫” 则不仅准确 , 而且有韵律和美感可言 。由此可见 ,
模糊语 言处理 给读者带来 的清新之感 需要一定 的技
巧。
和处理方 法说起 , 以诗歌 为例 进行说 明 , 讲 明模糊语 言处理 的方法和技巧 ,力图弄清 英国诗歌 文学翻译 过程 中的模糊语言处理 。
存在什么模糊 性语 言处理 的问题 , 直 接翻译成 “ 却仍
像阵阵低沉的鼓声” 即可 。 F u n e r a l m a r c h e s t o t h e g r a v e .这句话 中的模糊语
精 确表达是 每个译者在 翻译 文学作 品时都 极力
想 追求 的,但是 如何将原 文 中的各种 内涵逐 一表达
者 的不 二选择 。这里面不妨 以英 国诗歌 “ A P s a l m o f
英汉数词的模糊语义及其翻译
英汉数词的模糊语义及其翻译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受语境等因素影响的话语意义模糊和因对语篇中某些部分的不同理解或解释造成的语篇意义模糊。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人们经常运用语言的模糊性以更好地达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数字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用来表达确定数目外,在日常用语和书面语中,往往表示虚的概念,具有模糊性,从而发挥着积极有效的语用功能。
一、数词的语用模糊词义本身的复杂性,语言的概括性及词义的范围和层次决定了词义的模糊性。
数词是指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或顺序的词。
由此可见,数词原本表达非常精确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一些文学作品、成语、谚语中,由于受到语境的影响,数字很多时候并不表示准确的数量概念,而是表示模糊的虚数,具有一定的模糊意义。
一般来说,数词的语用模糊有以下情况:(一)数词本身具有语义模糊英、汉语言中的很多常用数词都具有多义性:一方面,它们可以表示纯粹的数目,具有精确性;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可以表示非精确的数目,具有模糊性。
数词词语的模糊语义是指数词在交际中其自身的因素不起主要作用,而是与其他词语一起使用时,产生了相对其自身而言的模糊意义。
所以有些数词尽管从表面上看具有精确含义,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却具有模糊性。
汉语中,数词的模糊语义大量存在,尤其在很多耳熟能详的语句中,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to make still further progress )、“百闻不如一见”(Seeing is believing.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等。
再如:(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I will not instruct my students until they have really tried hard but failed to understand.If I give them one instance and they cannot draw inferences from it ,I willnot teach them any more.(2)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仕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浅析模糊语言在古诗词英译中的应用
的表现, 它只能说明作者没有语言驾驭能力 , 因而毫无 美学效果。古诗词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在词汇层面上 ,诗人善于突破词语原有的内涵与外延 的对应关 系 , 使某一词语 的所指得 以拓展 、 以引发读者
丰 富的想象 ; 在句法层 面 上 , 人打破单一 的句法 表 意 诗 功能模式 , 使诗句的深层意蕴得到升华 ; 在主题表达方
年2 月2 日 0 .
[7 JGentile ,zolins & Va ilakakos.Liaison lnte甲 to s e r ing[M].Melb ume Univer it Press :Car ton south , o o s y i Vict
i r a, 1996.
〔 周兆祥. 翻译专业伦理是翻译专业化的灵魂 J 3 【〕 2 .第三次全国多语翻译理论研讨会, 广州,0 2年1 月. 20 0 〔 周兆祥.翻译与人生【 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 ] 4 M],
浅 析 模 糊 语 言在 古 诗 词 英 译 中 的应 用
钱 放 方 平
( 皖西学院 外语系, 安徽 六安 23 0 2 7 1 )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 结合相关 理论 , 分析 英汉社会 文化语 言差异 , 文学的模 糊性 角 从 度来分析 古诗词 ,并探讨 了如何利 用模糊性进行 古诗
词 的英 译 。
朦胧 而又广 远 的语 意外延 。模 糊是一 种普遍 的语 言现 象 , 在于任何一种语 言之 中。在文学作品中 , 它存 模糊 是 为 了达 到特定 的美学 效 果 而常被使 用 的一种修 辞方 法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就是不穷 自己所欲言 , 给读者 留
关键词 : 模 糊语 言
样 了。 它是种逻 辑 语言 , 点一 滴 , 承起合 皆须用 文 一 转 〔」 6 Callahan.Ethica lssues in Pr f ssionaI Lif 【 l oe e M]. o xf r Univer it Press :o xf r a d Newy or , od s y od n k 1988.
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透析
观存 在 , 不仅 是语 言表 达 的客 观 需要 , 更是 提 升语 言表达 层 次和 效果 的 必要 手段 。通过 对 英语 和汉
语 在语 言的 四个层 面( 即语 音 、 义 、 法 和语 用) 语 语 所体 现 出来 的模 糊 性进 行研 究 , 出 了在 英 汉互 指
译 过程 中, 译者要 敏锐 地认 识存 在 于源语 和 目的语 中的语 言模 糊 性 , 正确 理解 翻译 的模糊 性 并合理
表 现 在它 有 一 个应 用 的 有 限 区域 , 这 个 区域 的界 但 限是不 明确 的 。 美 国数学 家耶 格 尔给模 糊性 下 了一 ”
个 非 常直观 的定 义 :模糊 性就 是 一个命 题 与其 否定 “
命 题之 间缺 乏 明确 的 区别 。 体地 说 , 个 概念 离它 具 一
的一 种实 际 需要 , 而且 模糊语 言 的使 用可 以更 真实 、 生 动地 反 映 纷 繁 的客 观世 界 , 达 人类 复杂 的思 想 表 感情 。在语 言交 际 中 , 模糊 语 言不仅 不 可避免 , 且 而 往 往是 必需 的。 因此 ,必 须在 流变 中才 能真 正把 握 “ 语 言 …… 以模糊 达 到某种 语言 目的” E。 。 ]。 3
在 的现象 。它缘 于对 客观 事物本 身 的模糊 和人 们对
客 观世界 认 识 的不确 定性 。
语 言 的模糊 性 , 是语 言具 有弹性 的表 现 , 是语 更
一
、口目的 饫1 性 语言 P 1 工 p l模糊 J . I
、
言 系统 中不 可 或缺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语 言模糊 性 几 乎 就 是语 言 行 为 与生 俱 来 的现 象 , 日常语 言 交 往 在 中随 处可见 。例如 宋 玉在《 徒子 好色 赋 》 登 中用来 描 写美 人 的几 句 话 之所 以脍 炙人 口, 是 与 他运 用 语 就 言 的模 糊性 分 不 开 的 :增 之 一分 则 太 长 , 之一 分 “ 减 则太 短 。 粉则 太 白, 朱则 太赤 。说 了半 天也 不知 著 施 ”
经济学术语模糊性下的翻译对策
方 式和语 言 >惯 的不 同 , - - j 在英 汉 转换 中术语 的模 糊 性 可 能会 影 响 正确 的理 解。本 文认 为 无论 是 以 模 糊译 模糊 , 变模 糊为 清晰 , 要 能使 译 文 更 符 合 汉 语 术 语 的规 范 , 目的语 读 者 可接 受 , 是 或 只 为 便
可行 的翻译 策 略。
关键词 : 经济学术语, 模糊性, 翻译对策
Ab ta t Va e e s a p o e t f n t r ll n a src : gu n s , r p r o a u a a gu ge, e it v n n r c s e o o c t r n lgy y xs s e e i p e ie c n mi e mi oo .
Th u h e e ai fh m a hn ig e a ls p o e wi ieen a gu g o u de sa d ma y v u o ght e g n r l o u n tikn n be e pl t df r tln a est n rtn n ag e t y h c n e t ,y tte df r n hn ig p  ̄ r s a d ln u g a i lhn e h o r c o o c p s e h ie e ttikn a e n n a g a e h bt wi id rte c re tc mpr h n in i — s l e e so n E C t n lt n _v g e e si o r p r a dld.T i a e e r st a n to s o tae is f bl o r sai f a u n s n tp o e l h n e a o s y hs p p rrga d h ta y meh d rsrt ge .Ia e t ma e tr smo e sa dadie n r c e t be t h a g tln u ge,ae f a il n s,ete rm k e m r tn r z d a d mo e a c p a l o t e t r e a g a r e sbe o e i rf h 0
模糊性翻译策略在英语俚语汉译上的应用
一 .
引 言
能 为 读 者 所 接 受 ,所 以根 据 “ 译 文 模糊 法 ” ,在 中 文 中 寻找 与 源
罗素 ,英 国著名哲学家于 1 9 2 3年发表 的 《 论模糊性 》 的散 文 ,开 创 性 的提 出 了语 言 中 的模 糊 性 。4 2年后 ,查 德 在 《 模 糊 集 》 里 提 出 了模 糊 理 论 ,揭 示 了 客 观 事 物 之 间 没 有 精 确 界 限 的 事 实 。 自此 ,该 理 论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模 糊 语 言 学 也 应 运 而 生 。 伍 铁平 于 1 9 7 9年首 次 将 模 糊 理 论 引进 中 国 ,开 创 了我 国模 糊 语 言 学研 究 的先 河 。研 究 发 现 虽 然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具 有 模 糊 性 , 但 由于文化 等的差异 ,模糊性 的表现千差万别。王华琴 ( 1 9 9 6 ) 以英汉翻译 论证 了翻译 中模糊性存在的必然。 奈达认 为翻译是用 最恰 当、对 等 的语 言再 现原文 信息 ,翻 译是为读者 服 务 ,要从 读者 的角 度来 考虑 最合 适 的翻译 ,即 : 读 者 能 否 作 出预 期 的 反 应 。所 以 在 俚 语 翻 译 中 ,要 秉 持 着 功 能 动态对等原则 ,充分利用语 言的模糊性 。
这 个 俚 语 ,字 面 意 思 是 他 来 自密 苏 里 。在 D o n 1 t r y t o f o o l me ,I a m f r o m Mi s s o u i 中 :直 译 ,则 是 :别 想 骗 我 ,我 来 自密 r 苏 里 。译 文 读 者 明 白 这 两 句 话 的 句 意 ,但 是 关 于 其 想 表 达 的 意 思 却摸 不 着 头 脑 。 为 了 能 保 持 俚 语 的 原 汁 原 味 ,采 用 译 文 的 半 模 糊半 清 晰译 法 :在 直 译 的 基 础 上 ,括 号 加 注 说 明 这 表 达 的是 听 话 人 不相 信 的意 思 。 ( 三 )I t i s o n e a n d o n e m a k e s t w o t h a t . 该句直译 为 1加 1等 于 2 。在 这 句话 中 :I t i s o d e a n d o n e m a k e s t w o t h a t h e i s r i g h t . 直 译 为 他是 对 的 ,1加 1 等于2 ,完全 不 能 为 译 文 读 者 所 理 解 ,所 以必 须 化 隐 为 显 。 熟 悉 该 俚 语 的人 都 知 道 其 英 文 意 思是 i t i s c e r t a i n t h a t . 所 以 ,在此 处 选 择 译 文 清 晰 译 法 ,译 成 “ 很 明显 ” 。
语义的模糊性与英汉翻译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4期
2O O 6年 7月
语义 的模糊性 在人 类语 言 中是 客观存在 的。在英 汉 翻 模 糊 性 。 译 中巧妙并妥善地运用语义模糊性 , 会使 译文符合 原文风格 而且 , 言 的人 际 功 能 、 为 功 能 、 情 功 能 、 乐 性 功 语 施 感 娱 和语 言 特 征 , 而 更 加 忠 实 、 顺 地 完 成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的 语 能也决定 了处 于不 同社会地位 、 从 通 出于不 同社 交 目的的人们 为 码转换 , 实现翻译 的功 能对 等。 了 自己 的表 达 需 要 , 往 将 一 些 意 义 清 楚 的 言语 故 意 表 达 得 往 模糊 语 义 的概 念 模糊 、 含蓄 , 以便在 不明 确之 中生动形 象而又 风趣幽 默地 诠 语 言是 言 语 交 流 的 工 具 。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符 号 , 们 对 它 释 自己的 言 语 动 机 。 人 的理解和使用取决于信 息交换双方 的心理 、 环境 、 知 、 认 情感 所 以说 , 于现 实 世 界 的 客 观 性 和 人 类 思 维 的 主 观 性 之 由 取 向 、 流 目的 等 因 素 。 由于人 们 认 知 上 的局 限性 , 交 或对 事 物 间存在的矛盾 , 必然会产生语言语义的模糊性 。而怎样 妥善 外 延界 定 没 有统 一 、 一 、 确 的衡 量 标 准 , 是 出 于 社 交 上 地运用语言语 义的模糊性来进行英汉 翻译就变得尤为重要 。 唯 明 或 的需 要 , 们 往 往 运 用 一 些 比较 笼 统 、 括 或 者 隐讳 的 言 语 , 人 概 三 、 言 语 义 模 糊 性 与 英 汉 翻 译 语 从而 自觉不 自觉地造成语义模糊现象。另外人们 对某些词语 翻译是一种语 言语码 的有规 律 的相 互解译 过程 。它 用 外延本身就没有确切的指定 , 必然也会 产生语义模糊现象。 种 语 言把 另 一 种 语 言 所 蕴 涵 的语 意 、 格 、 情 以 及 思 想 风 感 二 、 糊 语 义 的 产 生 模 内容等忠 实、 顺地重 新表 达 出来【《 。在英 汉 翻译 过程 通 3 】 根据语言学 家 雅科 布逊 的 看法 , 任何 语 言 都是 由说 话 中 , 由于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存 在 的 巨 大 差 异 , 别 是 语 言模 糊 性 特 者、 语境 、 信息 、 接触 、 语码 、 受话 者六 个因素组成。交流 由说 的客观存在 , 很多时候 , 就需要人 们根 据语言 模糊性存 在的 话者 引起 的信息构成 , 信息需要说话者 和受话者之 间的接触 客观事实 , 据语 言模糊性 的基本特征 , 依 来进行语码转换 , 实 ( 口头 、 觉 、 子 等 ) 接 触 必 须 以 语 码 作 为 形 式 : 语 、 视 电 , 言 数 现 翻译 的功 能 对 等 。 字 、 写 、 响 构 成 物 等 。信 息 必 须 涉 及 说 话 者 和 受 话 者 都 书 音 在英汉翻译 中, 我们 可以发 现 : 在字 、 、 、 词 句 文章等语言 能理解 的语境 , 因为 语境使 信息 具有意 义 , 息不 能也不 可 符号 以及在修辞 中都存 在语 言语义 的模糊性。具体而言 , 信 几 能 提 供 交 流 活 动 的 全 部 意 义 。 交 流 的 所 得 有 相 当一 部 分 来 乎所有的形容词 、 副词都具有模糊性 , 词 、 词、 名 代 动词 、 数量 自语境 、 语码和接触手段 L《 。综 上所述 , 码信息在传递 词 、 lP ¨ J 语 介词 、 连接词等 也都有这种 现象 。而且修 辞 中的委婉语 过 程 中不 可 避 免地 会 因个 人 的 差 异 ( 文化 环 境 、 育 背 景 、 教 在 更 是 如 此 。 交际 中的地 位认同等) 而导致对相同语码信息 描述 以及理解 ( ) 言语义模糊性在英汉翻译 中存在的现象 一 语 的偏差 , 也就是产生语言语义的模糊性。 1语言符号方面存在的语 言语义模 糊性 . 另外 , 到 今 天 , 们 对 语 言 的 起 源 还 不 太 清 楚 。 就 人 直 人 ( ) 音层 面存 在 的 语 言 语 义 模 糊 性 1语 们 平常所用 的某些词语而 言, 也一直没有一个 统一 、 明确、 全 词是音 、 义的结合体。由于人类使用的语音因素有限, 形、 面 的概 念 。现 在 对 词 一 个 比较 客 观 、 面 的 认 识 是 :词 是 具 有 限的语音 因素 会结 合为成 千 上万 的词 汇 , 个过 程 中 , 别 全 “ 在这 特 有 完 整 意 义 并 能 在 口 语 和 书 面 中 独 立 运 用 的 最 小 的 语 言 单 是在语音层面上 , 会比较容易产生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也 位 。 L 然而 , 个概念只是对词定义 的一种描 述 , 实际 就是同音异义词 ) ”2 “ 这 在 。它们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模糊性。 运 用 中 , 于 词 的 整 体 意 义 , 别 是 对 某 些 词 的 内 涵 和 外 延 对 特 如 :r c l 原则 、 p nie i p( 工作 原理 ) p ni l( 要的 、 和 rca 重 i p 首要 而言 , 人们 却无 法给定 明确 的界 限 , 以真 正把握 词语 的意 的 ) 难 义 。词是语 言的基本 单位 , 对词语外延 的不明确也必然会 导 t 也 )和 to( )等 o o( w - 致语义模糊性的产生。 ()词层面存在的语 言语 义模 糊性 2 同时 , 在语言交 流 中, 受话 者对句 子句法成 分 的分析方 在语言 中, 往往 存在一 词多义 现象 , 这在 一定程度 上会 式产生的差 异以及对 语境 的不同理 解 , 也会 产生语言语义 的 产生语义的模糊性。
模糊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16·模糊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郝小磊(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要:当今社会国际化趋势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语翻译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尤为重要,准确掌握各项翻译技巧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观念认为,语言翻译追求“准确性”,认为越精确越好,但生活中,往往精确翻译反倒不能表达准确语义。
恰当应用模糊翻译的技巧,有时更能自然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模糊翻译;技巧;英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20)05-0116-03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而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语翻译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很多。
如传统观念认为,语言翻译追求“准确性”,认为越精确越好,但生活及交际中,经常出现精确翻译反倒不能表达准确语义。
而模糊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翻译技巧,利用其模糊的原则,不但对于有歧义的词可能提供准确的语义,而且更能自然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1]。
本文针对笔者在英语翻译中应用模糊翻译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模糊性及模糊翻译在语言中的研究现状[2]模糊性通常是指由于事物属性划分不分明,从而引起判断结果不确定的一种情况,源于事物本身概念等的不确定性,但现实中许多领域都巧妙应用其不确定性达到完美的效果,在语言学习中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语言是非常复杂、极其抽象的系统,又是翻译的基础。
所以日常谈翻译肯定离不开语言,也就是说要想翻译准确,必须准确理解语言。
而大量实践表明,模糊性也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因其能应用模糊的原则达到更完美、更准确的效果,在语言学习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方面的研究,好多文章都有涉及。
英语语义文学中的模糊语义的翻译研究
英语语义文学中的模糊语义的翻译研究作者:吴晓利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7期摘要:翻译作为搭建通天塔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但是由于在英语语义中存在着一些词语的语义非常模糊,所以无法有效的针对性的进行翻译,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英语语义文学中模糊语义的翻译工作。
通常来说,这些模糊语义只是起到一定的语气助推作用,通过准确的模糊语义翻译,可以让沟通的效果更好。
所以本文通过对于英语语义文学中模糊语义的翻译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增强翻译水平,促进翻译的效果和整体质量。
关键词:英语语义文学;模糊语义;翻译分析通常来说,在语义交流中通过语义的翻译,能够直接展现说话者的思想内涵,而模糊性的语义在语义交流沟通之中能够有效的促使翻译者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思想,也能够体现出说话者的水平,而模糊语义的灵活性运用可以更好的帮助表达者来理顺逻辑,增强语义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模糊语句,就必须要准确的把握模糊语义的内容,然后尽可能的转换成明确的语义,这样也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语义的翻译质量。
一、语义的模糊性通常来说,模糊语义能够区分自然语义和人工语义,不仅能够准确的传递表达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也能够提高说话者的表达水平。
在进行语义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模糊语义的存在能够起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功能。
但是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表达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理解,而且更加需要针对表达者的内在思想进行全面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语义翻译的水平。
模糊语义包括形容语、副词、双关、比喻的内容,由于这些词语的具体内涵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语义交流环境中也会存在不同的效果[1]。
二、模糊语义的特点模糊语义就是在语义表达过程中存在不清楚的语义情况,自然语义和语法语义中都会存在模糊语义的情况,通过在语义描述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表达出含糊的语义,能够体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效果。
语义有三大特点,包括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精准性,其中不确定性就是指在英语语义中由于英语模糊词汇和英语模糊附加词,具有非常丰富的语义内在,并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同的语义会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为了语义交际的不同目标,必须要深入的研究模糊语义的具体功能,帮助我们对于模糊语义进行重新判断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性思维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探讨熊莉芸(广西中医学院外语部)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美汉翻译实践中。
存在着模糊性。
本文探讨了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模糊性.综述了文学作品美汉翻译实践中模糊性思维的基本特点.探讨并且提出了将模糊性思维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思维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也是文学作品必须运用的基本要素。
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语言的模糊性。
无论从语义自身的角度、认知理解的角度还是语义对应的角度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模糊性。
人类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思维能力和鲜明的特点。
将模糊性思维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实践.对提高文学作品译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的基本内涵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看.翻译的实质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因此,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
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看。
翻译有两个层次:一是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是用译文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再现出来。
无论是原文还是表达再现都用语言这一载体。
语言有一基本特性一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包括语音的模糊性、语法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等诸多方面。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引起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实践中俯拾皆是。
事实上。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型结构和词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更由于两方的历史发展、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思维形式和美学观念也不尽相同.而语言总是打着社会、历史、种族等特定的烙印。
这种烙印在移植或翻译的过程中任你再三加以细心的保护.都不可能也不应该还同原来一样自然贴切而无斧凿之痕。
不仅翻译一部书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值”,就是翻译一句话、一个词在许多情况下也是难以求其完全。
等值”。
另外。
翻译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思维活动,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译者从挖掘原文到确定译文,每个人对语言的心理体验都可能有所区别。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是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也是模糊的。
甚至可以说“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也有其模糊性。
这些模糊性的存在给我们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翻译有了。
等级”之分。
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与概念、形象与对象、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的关系.而且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可接受性与语义模糊造成的指称信息亏空。
二、英汉翻译中模糊思维的主要特点1、人类只有经过模糊性思维才能过渡到精确性思维模糊性思维是以反映模糊现象为对象的思维形式。
人类在生存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模糊事物、接受各种模糊信息,随时要对模糊事物进行识别、做出决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不但表现在形成和发展了精确思维的能力.而且表现在发展了模糊思维的能力和处理模糊性向题的模糊方法。
如模糊集合论、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接受和处理模糊信息的例子比比皆是。
晏儿并不依照外形尺寸和衣着辨认母亲。
儿童可以辨认某些潦草的字迹、听懂不完整的话语,作家也决不用严格的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
科学家制造和利用各种直观模型就是利用模糊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
人类这种运用模糊概念和接受模糊信息的能力为我们处理纷繁复杂的语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特别在翻译实践中.利用模糊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们只有经过这种模糊性思维才能过渡到所谓“精确性”思维。
它比我们早已熟识的“两点论”或“一分为二”的思维形式更能客观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文学作品美汉翻译模糊性思维的基本特点模糊性存在的客观性决定了模糊性思维的必然性。
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模糊性思维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灵活性。
模糊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
利用模糊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可为我们的译文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根本上避免生搬硬套。
它指导我们在翻译实践中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一个意义、一种技巧、一个观点。
利用已占有的有限语言材料。
充分发挥思维者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
在不违背原文的思想、风格的前提下。
采取灵活的表达方法,以求更好地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
使得译文达神传意、入微观妙。
二是概括性。
模糊性思维的概括性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事物。
比如我们为了翻译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首先要考虑通篇文章的风格或作者本人当时的写作动机或写作态度等因素.有意识地把一切有利于我们运用模糊性思维形式的因素都考虑进来。
这样也许就更加接近于所谓“精确性”思维。
模糊性思维的概括性还要求我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对客观事物共性的东西进行抽象。
概括性可以大大简化我们的思维过程.在翻译实践中充分利用模糊性思维的概括性可使得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使得译文简洁、生动。
三、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将模糊性思维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是必要的、现时的。
实际上.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实践。
例如:“H e i s t en t i m es t he m a l l you are”译成。
他比你高明得多”.“百闻不如一见”译成“S e ei ng i s bel i evi ng”等等。
这里将词从文学作品的审美取向看丑与审丑的历程张月亮李茹(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摘要:本文以中外文学作品为对象。
以文艺蔓学理论的发展为依据。
概述了文学发展丑与审丑的历程。
这一论题。
对促进当代文艺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丰富文艺芙学的研究范围,弥补丑研究的薄弱。
发展文学创作与批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文学;丑;审丑一、丑与审丑。
古典时期美与审美的“伴唱”古典时期,丑虽然已经存在,但在美的“身边”,他始终处在被排挤的地位,他力量弱小,无力与美抗争,他的表现形式往往局限在滑稽、诙谐、可笑等形式层面。
西方美学家认为。
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产生美。
不适宜产生丑。
亚里士多德曾说丑是“无害的”,根据他的理解。
把丑限于一种不和谐的可笑的形式。
是“无害的”。
这种无害指古典时期丑的地位也许是比较准确的。
在中国古代,最早人们以。
大”为美,以“小”则丑。
庄子为其代表人物。
后来,发展为以恶为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丑释为“可恶也。
从鬼,酉声”,恶和丑,在中国古代同训。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建立起一座辉煌的“美”的殿堂。
希腊神话中那种表现智慧、力量、勇猛的故事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即使是<荷马史诗>描写刀兵相见、血染疆场的残酷战争。
不管是战争的起因、过程还是结局,都充满了美的意蕴。
丑几乎没有任何地位,“木马的故事”、“巨人岛的故事”、“潘多拉魔匣”……。
让我们领略到的并不是丑恶、恐怖。
而是智慧和力量。
在古希腊人看来。
美是最高的法则,甚至战争也因美而兴。
古典时期。
丑仅是一个。
元素”,一个“细胞”,在美面前。
她远远尚未形成独立形态。
即使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
与美相比.丑的、恶的虽有时貌似强大,但最终也被作家设计一个以失败告终的下场。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一开始就揭露克劳狄斯早已犯了杀兄娶嫂并且篡夺王位的罪行。
当哈姆莱特回到丹麦后,国王就用各种阴谋想要害死的模糊性进行了模糊处理,使得达神传意。
我们仅就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三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1、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思维单词释义释义是帮助认识概念的工具.唯有释义才能概括词义的丰富内容。
词语在表示概念时。
其外延往往是模糊的。
概念内涵的中心意义认知最清晰,记忆最容易。
距离网络中心越远的意义越模糊。
可见在词语的释义中模糊性思维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对概念的众多变体.我们应采取模糊性思维的概括性功能,抽取共性的东西,使得释义简洁、生动。
然而不同语言其对应词的内涵意义是不完全对等的.特别是名词的中心变体。
它的确立因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而异。
有时对应词语的变体相同而语域又不同。
这时我们对词语的释义不得不采取灵活的办法,使得释义得体、适用。
例如“boxc ar”译成“闷罐车”比译成“有篷车”好。
“连衣裙”译成“A one—pi e ce dr L噶8”比译成“A w om en st r e88”好等等。
2、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思维的翻译技巧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大多翻译技巧是通过例句来表达.或者说通过例句来阐述翻译技巧。
笔者认为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许多技巧大多与模糊思维有关.它充分吸收了模糊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概括性特点,使得译文不仅符合原文思想和精神。
保持原文的感染力。
还要注意汉语言习惯、形神皆似等问题。
如译交的增字减字、更换比喻形象、词类转换、结构转换、顺序转换、主动与被动转换、重复与省略、正反与反正表达、分句与全句变通、直译与意译结合、音译与意译结合等等。
对译文的要求是“信、达、雅”。
而对众多的翻译技巧需要的是“综合处理”,各种技巧之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种“综合28处理”方法就是我们所谓的模糊处理方法。
裔译技巧是伴随着翻译实践活动而产生的.是客观存在。
3、文学作品荚汉翻译模糊性思维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语言是交际和传达信息的工具.由于客观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单是一个句子往往不足以表达一个意义完整的思想.从而完成交际的功能。
因此人们常常将一群句子以适当的方式组成一个完整、语气连贯的整体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从而完成交际的功能。
模糊性首先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事物。
句子有主语。
语篇则往往有一个主题。
主题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会在语篇中重复出现。
通过模糊性思维把握好主题。
使语气连贯.各个句子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语篇中.利用模糊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还可使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次和句型.可以按照译文的语篇结构习J质重新组装和调整.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富于条理性和逻辑性。
将模糊性思维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不仅是理论同题。
而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
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利用模糊性思维方法来处理诸如直译与意译、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修辞和结构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f1】1蒋路.英语教学中的翻译D】.包钢科技,2006,(05)。
【2】谢谦.从“奴性的忠实”现象谈翻译Ⅱ】.长沙大学学报.2005。
(04)。
【3】罗林泉.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和翻译Ⅱ】.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