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描写手法
记叙文描写手法记叙文描写手法介绍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现出来。
2、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4、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中记叙文表现手法.doc
初中记叙文表现手法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
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6、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
记叙文复习4:表现手法之象征,对比,衬托
如《故乡》
杨二嫂 对比 (言行) 闰土
尖酸,刻薄
愚昧,麻木
势利,自私
善良,忠厚
反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状
况,广大人民生活上极度贫困,而且精神上
也遭受了巨大的摧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衬托:
类型: 映衬:即正面衬托 反衬:即反面衬托
实用文档
正 面 衬 托:
陌上桑《汉乐府诗集》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 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 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褥。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间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远怨怨 ,但坐观罗敷。
记叙文阅读
— 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
实用文档
明确: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实用文档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象征:在文中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对比:文章前后形成显明的照。
烘托(衬托):主要是使文章表现的主体内容突
表 出分明。
卒章显志:通常是前文层层铺垫,结尾处才用一
如:《藤野先生》5段 ❖ 以虚幻情景来衬托现实生活。
如:《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社会的面 貌: ————反衬现实社会的黑暗。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现 两句揭示文章主旨。
手
借物抒情:通过对某一物体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 情怀。
法
托物言志:托意于“物”,借“物”言“志”
以物喻人:用物来比喻人。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通过抑扬来设置“波
澜”,使文章有起有伏。
实用文档
范文举例:
悬念 ——《智取生辰岗》 欲扬先抑——《藤野先生》 白描 ——《湖心亭看雪》 托物言志 ——《马说》《爱莲说》《陋室铭》 借景抒情 ——《答谢中书书》《春》 借物喻人——《爸爸的花儿落了》 夸张 ——《皇帝的新装》 象征——《海燕》 对比——《故乡》《我的叔叔于勒》 衬托——《爱莲说》《海燕》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上的技巧叫做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可以是一些描写环境的细节,也可以是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等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还可以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主题。
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在记叙文中,借景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
比如,可以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希望和憧憬,或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忧伤和思考等等。
六、用对比法对比法是指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黑与白、大与小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七、用夸张法夸张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夸张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但是,夸张也要有度,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八、用比喻法比喻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比喻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人生如戏”。
通过比喻,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九、用象征法象征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象征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象征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国旗、国徽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红色代表革命”等等。
通过象征,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十、用反讽法反讽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反讽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反讽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更加生动,但是也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
通过反讽,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其身边的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突出其性格或特点。
2、在运用烘托艺术时,要注意不要让衬托的事物过于抢眼,否则会影响主要事物的表达效果。
同时,衬托的事物也要与主要事物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过于脱离主题。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即结尾点题),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对比、衬托、铺垫、详略、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一)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照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对比手法的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___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
(二)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烘云托月”的就是衬托。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初二记叙文中各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记叙⽂中各种表现⼿法及作⽤记叙⽂的表现⼿法及作⽤1、常见的:对⽐、象征、衬托、托物⾔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较写作⼿法是⼀种统称,包括:“表达⽅式” 、“修辞⼿法” 、“表现⼿法”、“结构⼿法”等。
表达⽅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法包括:⽐喻⽐拟借代夸张对偶排⽐反问设问等。
结构⼿法包括:开门见⼭,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三.常见表现⼿法的定义1 对⽐:在⽂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盾的双⽅,安置在⼀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个完整的艺术统⼀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的⼿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对⽐。
2 象征:此⽅法指,⽂章借⽤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某⼀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的《谈⽣命》⽤东流的春⽔、⼩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命的本质是在于⽣当奋⽃不息,⽣命的规律⼜是始于微⼩、继⽽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对⽣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们应该让⾃⼰的⼈⽣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尔基的《海燕》,在暴风⾬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命前⼣英勇⽆畏的⽆产阶级⾰命战⼠。
⽽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命者和不⾰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种⼈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我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我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重点句子1: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重点句子2: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重点句子3: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地点或事件的真实感。
可以使用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词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对话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同时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对话应该具有真实感,能够准确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3. 叙述手法:使用连贯、简洁、有序的句子结构来叙述事件的经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顺序和叙述角度,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表达某种情感。
可以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形容抽象概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虚构手法: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虚构情节、人物或场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写作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
同时,要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和冗长的句子,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流畅性,让读者能够愉快地阅读。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艺术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欢迎参考阅读!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
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
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
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6.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
打两个比方:运动会上一开始就播放明快、热烈的运动员进行曲,那就是在为下面激动人心的运动节目做了铺垫;每年春晚一开始首先出现的闹春的热烈场面,那就是在为下面的喜庆主题做好一个铺垫。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一般可以用来对生活中、历史活动或者特定经历的描述。
记叙
文十分丰富多彩,它可以分为不同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
几种常用的记叙文表现手法:
一、情节叙述
情节叙述是最基本的记叙文表现手法,也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其主要是以一系列的联系逼真的故事情节来描述某种事件或经历。
情节叙述可以采取顺序叙述或回旋叙述。
前者以线性的形式,针对一
定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后者是由结尾展开到开头,追忆和回荡着人
物的故事。
二、抒情叙述
抒情叙述是以生动活泼的想象来描写心情或感觉,它有一种贴切而隽
永的抒发形式,表达起来更有情调。
抒情叙述通过比喻、拟人和夸张
等表现手法,来显示事件的主观情绪,从而使简单的描写增加感染力,使文章的意蕴更深刻。
三、数字叙述
数字叙述也叫议论叙述,即以具体的数据说明某一内容,它可以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
要表达正确的意思,数字叙述的关键在于准确无误,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数字叙述可以为文章增加一种深度和直观感,比
如提及一场大型活动可以涉及到多少人参与、时间过去了多久等。
四、夸张叙述
夸张是一种以过分、荒谬方式来说明事件的表现方式,要想表达出夸
张的效果,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段来展示事物的变化,强调重要的地方,以过渡的词表达其意。
但也要注意不能夸张到不切实际,以免损害正
确的说服力。
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记叙文表现手法,可以灵活运用,把我们所看到、感受到的东西,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现出来。
2、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4、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