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

合集下载

心理学1:人格

心理学1:人格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 乱
亲密对孤独(20-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自我认同——不确定感 爱——孤独、寂寞
繁殖对停滞(25-65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他人——自私自利
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65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智慧、贤明——无望和无
恶感
17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观察学习: 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强化。 强化类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相信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中恰当而有效的做出行为。
19
(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
(二)人格的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 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性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 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如蒙古族的 豪放、维吾尔族的活泼等。 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分 为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 的特质)、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 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 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 来。) “火可以使黄油熔化,也可以使鸡蛋变硬”。
意义感
三、人格的测量
测量是在标准化的条件下印发出被试的行动和内部心理 变化的手段。人格测量是用测量的方法测出一个人在一定 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特征。测量人格的方 法很多,但需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应用、互相补充、 互相印证才能达到目的。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1)

心理学名词解释(1)

7.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9.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时候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10.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13.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4.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地注意。

15.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24.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5.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刺激量。

26.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值。

28.明适应:由暗处到光处,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29、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这种感受性主见增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3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32.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5.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者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达到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36.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存储,存储量、保持时间有限。

37.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38.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39.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40.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44.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与属性,舍弃个别特征与属性的过程。

心理学(一)题目+答案

心理学(一)题目+答案

心理学(一)题目+答案单选1.高中生小刚去年去过长城,至今长城的映象还留在他的脑海中。

这种映象属于()。

A.表象B.回忆C.想象D.思维【答案】A。

解析: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映象称为表象。

2.高中生在看漫画时,虽然漫画人物画得不全面,但还是能清楚地感觉到人物的表情,这主要是知觉的()起作用的结果。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答案】D。

解析: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例如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什么,这反映的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即使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这是知觉()的反映。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答案】C。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初中生()是指注意能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A.注意稳定性B.注意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答案】B。

解析:注意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指在一定事物上注意所能保持的时间。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过程。

5.朱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反映了注意的那种特性?()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答案】A。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三、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它的活动来实现。

(1)神经元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2)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

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并不对称,左半球负责身体的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两侧半球由胼胝体联合起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②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①脊神经;②脑神经;③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

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例如,学习时大脑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例如,而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

心理学1

心理学1

01|绪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 D.心理特点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4.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5.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及其规律的科学。

A.心理活动B.心理特征C.心理现象D.心理品质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华生B.弗洛伊德C.马斯洛D.杜威9.( )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应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A.人格B.人格倾向性C.人格特征D.人格意识10.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人格特征的范畴( )。

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1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

A.知觉过程B.思维过程C.意志过程D.行动过程12.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3.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4.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5.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6.“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 ( )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17.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铁钦纳C.奈瑟D.皮亚杰1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A.产物B.产品C.前提D.基础19.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什么是心理学概念(一)

什么是心理学概念(一)

什么是心理学概念(一)引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类为什么会产生特定的思考和情绪,并研究这些思考和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学习、记忆、人格和社交等五个大点。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正文内容:1. 感知- 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和处理关于世界的信息。

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模式。

- 感知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注意力的分配和感知阈值的限制等。

- 感知研究的内容包括知觉错觉、知觉心理物理学和感知的神经基础等。

2. 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如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 学习的过程受到注意、记忆和激励等因素的影响。

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积极参与、提供反馈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学习研究的内容包括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3. 记忆- 记忆是指保存并能够检索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可以分为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类型。

- 记忆的形成受到注意力、编码和存储等过程的影响。

记忆的遗忘可以通过遗忘曲线、巩固和复习等方法来减少。

- 记忆研究的内容包括工作记忆、差别记忆和情景记忆等。

4. 人格- 人格是指个体在思考、情绪和行为方面的特征模式。

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人格的研究内容包括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和人格测量方法等。

- 人格特质可以通过自我报告问卷、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5. 社交- 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过程。

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

- 社交行为受到个体特征、社会情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有效的社交技巧包括积极倾听、表达情感和解决冲突。

- 社交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心理学填空1

心理学填空1

心理学填空1(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3个体心理可分心理动机,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4动机基础是人类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反映5人的心理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7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8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9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0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见250页第25题)11意识指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1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3群体心理在群体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14唯理论的笛卡尔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简单行为; 笛卡尔相信”天赋观念”15经验论代表人物洛克主张”白板说”1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17构造主义强调内省 18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19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实验方法20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21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2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23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具体,丰富的个人第二章1一个完整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2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教学,教学一般模式: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和校正反馈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5中国最早自编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6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7高等教育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8教育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9高等教育具有“高”和“专”特点10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在: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索式转化1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1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13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14个案法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第三章1社会角色分角色期望和角色意识2教师领导方式:强硬专制者,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者和民主型. 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3典型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4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5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6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合适的7角色认同阶段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8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9教学效能感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10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控制11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1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13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而来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有三种:一是活动反思;二是活动中的反思;三是为活动反思14教师反思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15教学反思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使教师意识到问题存在,明确问题情境;(2)观察与分析阶段是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3)重新概括阶段: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问题.(4)积极的验证阶段: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16教学反思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陈述(教师的陈述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解释)17教学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18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19教学监控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20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21教学监控能力因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敏感性,对教学效果反省性,职业发展性22教学监控能力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2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趋势:(!)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4)迁移性逐渐提高24教育机智表现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25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感26师爱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第四章1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其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合适的时期就是所谓的() [单选题] *A.感应期B.适应期C.成熟期D.关键期(正确答案)2.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是遗传因素和() [单选题] *A.教育B.儿童的需要C.生理成熟(正确答案)D.社会3.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组织化的() [单选题] *A.命题和概念B.知识结构(正确答案)C.表象D.符号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每个人认知发展阶段存在本质的差异是() [单选题] *A.工作记忆容量B.语言发展特点C.图式(正确答案)D.生理成熟5.皮亚杰认为,()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单选题] *A.同化(正确答案)B.平衡C.顺应D.调整6.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被称为()[单选题] *A.同化B.顺应(正确答案)C.平衡D.发展7.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 [单选题] *A.客体客观性B.主体客观性C.客体永恒性(正确答案)D.主体永恒性8.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指() [单选题] *A.0~2岁B.2~7岁(正确答案)C.7~11岁D.11岁以上9.7岁的男孩会给妈妈选一件首饰,说明进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单选题]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正确答案)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智慧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抽象推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小学生主要处在()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形式运算阶段11.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借助符号和概念,分析熟悉的现象。

根据皮亚杰的相关理论,学生所处的阶段是()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12.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若他们手中的小餐具被收回,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活动D. 心理状态答案:A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什么?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B.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主义D.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理论答案:B3.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二、填空题4. 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5.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三、简答题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深入理解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四、论述题7. 论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职场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团队合作;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结束语:心理学是一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试题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1)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何为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

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

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

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

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

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

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

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

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

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

心理学 复习题(1)

心理学 复习题(1)

一. 单选. (共 15 小题,60 分)1. 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性质的选项是( )C .试验科学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的分类()。

D .被动注意3. 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C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

C .失眠5. 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就产生了()。

A .错觉6. 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C .深度7. 下列属于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所作的分类有()。

A .运动知觉8. 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

D .恒常性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知觉的理解性同知识经验有关系。

10. 感觉可区分为外部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B .肤觉11. 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C .差别感觉阈限12. 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B .绝对感觉阈限13.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B .试验内省14. 下列哪一个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D .构造心理学15. 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A .普通心理学二. 多选. (共 8 小题,40 分)16. 注意的种类可分为()。

A .不随意注意B .随意后注意C .随意注意17. 心理学的功能包括()。

A .认识内外世界B .调控行为18. 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A .指向性C .集中性19. 对于意识的理解可以从下列哪几项进行()。

A .意识是一种觉知B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C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D .以上都是20.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

A .接近律B .相似率C .连续率D .封闭率2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实验法D .访谈法22. 意识包括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三、意识及其特征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 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 特有的心理现象。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的基本特征
1. 意识的自觉性。
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能够 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并能够对自身的反映活动产生相应的 认识和评价。
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
2.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唯心
主义思想的影响。
3.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其它邻近学科。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 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几乎从事任何研究都离 不开观察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计划,以免 出现遗漏;
其次,应力求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主观性;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第三,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得 全面翔实的资料;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 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 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 经验总结法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
1.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和计划,同被试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 法。
2. 意识的目的性。
是指人们不但在行动之前知道干什么, 而且知道自己的行动将要取得的结果。
意识的基本特征
3. 意识的能动性。

心理学题库(1)

心理学题库(1)

单项选择题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 冯特B 马斯洛C 弗洛伊德D 詹姆斯2 科学心理学成立于( B )A 1882年B 1879年C 1789年D 1798年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从( C )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A 自然科学B 生理学C 哲学D 教育学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B )A 心理活动B 个性心理C 情绪情感D 心理发展5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哲学D 中间科学6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心理学流派是( C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7 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A 荣格B 埃里克森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8 提出自卑是人发展的推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C )A 荣格B 弗卢姆C 阿德勒D 弗洛伊德9 心理学家( C )写了《梦的解析》一书。

A 罗杰斯B 艾里斯C 弗洛伊德D 埃里克森10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C )A 相关研究B 定向研究C 纵向研究D 个案研究11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A )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相关研究D 因果研究12 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叫做( B )A 成组研究B 个案研究C 独立研究D 追踪研究13 探求两个事件、特质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研究叫做( D )A 个案研究B 因果研究C 追踪研究D 相关研究14 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是( A )A 观察法B 相关法C 调查法D 实验法15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叫( B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问卷法16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操纵的变量是( C )A 控制变量B 因变量C 自变量D 无关变量17 研究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心理学流派是( B )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派D 认知心理学18 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19 研究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机能心理学20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 )写了《一个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文章,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学1

心理学1

影响因素
• 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日本科学家发现,25岁到35岁的年轻 人患健忘症愈来愈多。由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了大 脑利用率相对降低,依赖电脑使得大脑活动变少,血液的 流动也相应降低,以至影响到大脑机能,造成记忆力下降。 • 失眠或少眠西方医学专家指出,人的睡眠对于健忘有 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失眠是一般意义上健忘的罪魁祸首, 它使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因此极不容易接纳外来信 息,无法将记忆固化,某些信息元也会因此丢失。而当这 种病症持续过长时间时,会引发心理障碍,让他们更难回 忆起忘记的东西。在中医里我们也能看到诸如“健忘多因 思虑过度、脾虚生化乏源、心肾不足、脑髓失养所致”的 解释。城市里的年轻人经常把1分钟掰成2分钟来用,通宵 加班、读书。狂欢笙歌,失眠或少眠的现象非常普遍.
• • • • • • • • • •
6、配偶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的事情总是忘记。 7、对同一个人经常重复相同的话。 8、不管什么事做过就忘了。 9、忘记约会。 10、说话时突然忘了说的是什么。 11、忘记吃药时间。 12、买许多东西时总是漏掉一、二件没买。 13、忘记关煤气而把饭菜烧焦。 14、反复提相同的问题。 15、记不清某件事情是否做过。例如锁门、关电 源。
健忘症向年轻人袭来
•年纪不大,忘性不小,健忘症正在向年轻人 猛烈袭来。最近,凤凰网健康频道发起一项 主题为“你健忘了吗”的网络调查,有 71722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有45.56% 的人表示自己“经常丢三落四”,最容易忘 记的竟然是“熟人的名字”。健忘者中,不 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现代人,是什么蚕食 了你的记忆力?难道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大 大提前了?
健忘症
• 你是否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 结果发现它却在自己手里?你是否在走出 家门时突然想起煤气没关?你是否到银行 取钱时却发现密码记不起来了?如果经常 这样你可能患上了健忘症。

基础心理学试题 (1)

基础心理学试题 (1)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单选题:(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0题。

)1、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

A、意识B、记忆C、思维D、想像2、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人心理现象3、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C、知、情、意和性格D、知、情、意和能力4、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阶段。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B、感觉、知觉、思维萌芽三个C、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和记忆四个D、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和记忆、意识五个5、感觉神经元又被称为()。

A、联络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运动神经元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B、常数关系C、对数关系D、正比关系7、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两者的关系是()。

A、常数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8、根据色觉异常遗传的途径,如果外祖父是色盲,那么所生的孩子是什么情况()。

A、女孩是色盲B、男孩是色盲C、无论生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色盲D、无论生男孩还是女孩都不是色盲9、“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B、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C、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大脑皮层的( )有听觉中枢。

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11、与人的情绪活动关系密切的外周神经系统是()。

A、丘脑B、脑神经C、脊神经D、自主神经系统12、脑干包括哪些部分()。

A、延脑和桥脑B、延脑、桥脑和中脑C、延脑、桥脑和间脑D、延脑、桥脑、间脑和丘脑13、()是控制人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它也被称为生命中枢。

A、丘脑B、延脑C、脊髓D、桥脑14、()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A、完形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机能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15、布洛卡中枢受损,这种言语缺陷叫做()。

心理学名词解释(1)

心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①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是教学中的客体,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②教学媒体:媒体为传播信息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就是教学媒体。

<包括A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实物、模型、B投影视觉辅助,如投影仪、幻灯机等;C 视听辅助,如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D听觉辅助,如录音机等。

>③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包括A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B 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3、学习与教学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4、观察法:由由者直接观察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5、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6、个案研究法: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7、反省思维:指一种能够对自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岁-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

10、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任职资格自学考教育学习题集教育学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通常指()A 家庭教育B 社会教育C 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 人类的本能活动B 人类的心理活动C 人类的生产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A 生产性 B 阶级性 C 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都在于抹杀了教育的()A 继承性B 独立性C 阶级性 D社会性6、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A 全民性B 等级性C 永恒性 D阶级性7、学校教育产生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8、‚庠‛、‚序‛、‚校‛等施教机构产生于我国的()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1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9、在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 艺术教育B 文化教育C 智力教育 D军体教育10、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A 军事体操教育B 政治哲学教育C 文化科学教育D多方面发展教育11、班级授课制出现于()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1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13、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 历史性B 永恒性C 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1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 生物界B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 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1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A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16、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2 -A 《论语》B 《学记》C 《中庸》 D《大学》17、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A 《论演说家的教育》B 《理想国》C 《大教学论》D《教育论》1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卢梭 D斯宾塞19、《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 杜威B 斯宾塞C 布鲁纳D 赞可夫2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 《教育学》B 《论共产主义教育》 C 《新教育大纲》 D 《民主主义与教育》二、填空题1、广义的教育包括、和。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的活动。

3、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的理论,一是,二是。

4、资本主义社会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以取代。

5、教育学是研究,提示的学科。

6、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的《大教学论》为开端。

7、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 3 -者、、和。

8、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一是。

9、据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和等名称。

10、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国教育家。

11、国的哲学家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1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和两种。

13、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学具有明显的,教育内容独尊。

14、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除了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外,还有强烈的,存在两种教育系统,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之间是均衡发展的。

()4、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

()四、概念题1、学校教育:也是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 4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或总指针。

是对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4、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五、辨析题1、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答案要点:不正确。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有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的思考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背后的客观规律,总结上升成科学理论的,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2、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答案要点:不正确。

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是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具有阶级性,而是一种全民教育,自从进入阶级社会后,教育才具有了阶级性。

六、简答题- 5 -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有什么关系?答题要点:教育学不等于方针政策。

(1)它们的区别是: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二者可能一致。

(2)它们的联系是: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比较可行,同时,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七、论述题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案要点:(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 6 -- 7 -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材料题(略)第一章 客观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2、D3、B4、D5、D6、A7、B8、B9、D 10、D 11、C 12、A 13、A 14、C 15、B 16、B 17、 A 18、B 19、A 20、C 二、填空题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2、培养人、社会3、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4、班级授课制、个别教育5、教育现象、教育规律6、夸美纽斯7、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8、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9、庠、序、校 10、德、赫尔巴特 11、德、康德12、官学、私学13、等级性、儒学 14、宗教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三、判断题1、×2、×3、×4、×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A 教育规模的限制B 学生数量的限制C 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A 决定作用B 加速作用C 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社会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4、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A 政治制度B 经济基础C 意识形态D生产力5、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实现的()A 发展生产力B 改变意识形态C 人才培养D创造文化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生产- 8 -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传递、保存文化,和。

4、教育的发展受文化发展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另一方面,文化按和作用于教育。

5、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能为政治,通过、发挥政治职能,促进政治。

三、判断题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程度是一致的。

()2、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精神文化再生产的过程。

()四、概念题1、教育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辨析题(略)六、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要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臵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 9 -促进作用(即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案要点:(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

3、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答案要点:(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4、简述教育的育人功能。

- 10 -答案要点:(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执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七、论述题1、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论述要点: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作用。

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八、材料题(略)第二章客观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D5、C二、填空题- 11 -1、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劳动力、科学技术3、创造更新文化、传播文化4、重要‚中介‛、自身特点、要求5、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民主化三、判断题1、×2、∨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A、可能性B、必然性C、方向性D、现实性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家庭教育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着重强调下列哪个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4、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5、印度发现的‚狼孩‛事例表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起主导作用C、起生理前提作用D、不起作- 12 -用6、年轻一代的发展要经过乳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等几个时期,这表现其身心发展具有()A、可变性B、稳定性C、差异性D、阶段性7、学生年龄特征主要指()A、生理和心理的特征B、认识过程的特征C、情感过程的特征D、意志过程的特征8、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差异性9、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就在于人具有()A、差异性B、不均衡性C、需要性D、可塑性10、在人的一生中,下列哪个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受教育的时期()A、儿童B、青少年C、中年D、老年11、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2、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3 -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二、填空题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