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P1)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P1)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四个要点:(P1)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4.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P2)
5.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P3)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5)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著《对教师的谈话》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形。(P8)
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是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开始。P(8)
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分析。(P8)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9)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浅析教师心理学学习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2019年文档
浅析教师心理学学习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 , 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
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人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并且具有自控性特征。绝大多数个体 , 其心理处于不断变化中 , 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 能
够不断完善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知
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 , 其职能在于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经验知识
传授给学生 , 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
并形成一定的心理结构。教师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 对教育教学
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心理学 , 有利于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心
理特点 , 有效联接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 达成教学目标
学习心理学, 了解学生的心理, 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古代把教师的职能归结为六字“传道、授业、解惑” , 使学
生学到知识 , 明白做人的道理 , 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 各个环节都不能
缺少对学生心理的把握 , 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 , 实施因材施教 , 有的
放矢 , 教育效果必然倍增。可以说 , 了解学生心理是教师传授科学
知识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教师与学生在没有良好沟通的情
况下 ,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斯德蒙 ?莫里斯在 1977 年《管理学》一书中指出 : “非言语活动是先天的 , 许多信息可以从这些活
动中获悉。作为教师, 课堂中的非言语暗示是孩子们重要的思维
来源。”此处的非言语暗示, 就是在对学生心理进行充分了解的
第一章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 (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 等) 3、消除观察误差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 如: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 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 如: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 2.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4、综合创造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
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1.了解、利用幼儿心理形成规律,科学 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2.针对幼儿心理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1.关键在与培养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 幼教工作者。 2.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3.幼教老师应该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 心理学知识,并将理论转化到工作 实践中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掌握学习 教育目标分类
2.布鲁纳 《教育过程》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Jerome Seymour Bruner
3.加涅
《学习条件》 学习分类
Robert Mills Gagne
4.奥苏泊尔
《教育心理学》 有意义语言学习理论
David P. Ausubel
5.安德森
《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John Robert Anderson
(3)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明确 计划详细 及时记录 进行统计分析
(4)观察法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所得结果比较真实; 能够把握当时的全面情况、特殊的气氛和情境。 缺点: 难以观察所需要研究的行为,收集资料颇费 时间; 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观察可能受到主观因 素影响,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公正
2.调查法 (1)定义 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 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 (2)形式
(五)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 富,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领域已经 开始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类 生活和其他教育情境。 成果: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布鲁纳 1994年)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 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 第二.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促进教育和优化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学能够深入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从而优化教学环境,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措施。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环境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人格特点等方面的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3.优化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认知、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规律,揭示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策略,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理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促进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教育心理学以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教育的事业当中,高等院校是学生们能够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最后阶段,到底应该怎样去促进学生们优良的心理素质提升,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获得
良好的发展,再就业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考量的一个问题。下面就针对于此,在社会性视角下,深度探索分析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具体发
展路径以及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引言
高校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势在必行,其裨益在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以便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增长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开展相关教学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素质素养及
做人做事等等的效率,高校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关键时期的领路人,以教育心理学
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1当下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当中所存在的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当中,基本上都是以学习其基础性以及心理
知识作为首选的情况,匮乏相关调查的体系。而对于心理学的教学而言,广大教
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因此,高等院校其心理学的教育工
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心理学教学工作当中,出于心理学其教学内
容普遍都是理论知识,虽然教学知识非常丰富,但是教学的设备以及教学的模式
都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另外,并没有在课堂当中融入实际生活的实践教学,学
生们对与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都并不能够完全吸收,如同鸭子听雷一般,进而
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而在定期的考核当中也多数都是理论知识的概括,具体的实践运用基本没有,促使学生学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了解如何运用到生活
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⑴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
⑵哲学与其它学科的理论意义;
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意义;
⑷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
在当代科学发展中,人类的认知问题更是最重要的前沿课题。
2.实践意义: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心理现象、解释与揭示其规律、预测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控制与调控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而为不同的实践领域服务。下面几个方面:
1、心理学有助于教育与教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材的设计、教学方法选择;
2、心理学有助于领导和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选拔人才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3、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与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
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对于这一命题,我们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与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870年弗里奇和希齐格发现大脑皮层运动中枢;
1874年,俄国生理学家贝兹在大脑皮层第五层发现了锥体细胞;
1900年,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所有这些,说明脑才是心理活动的载体,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本身就可以产生心理。人的心理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产
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根据感知规律,怎样使用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几种基本的直观形式来提高感性的认识,包括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3、遵循感知规律:(强度律、对比与差别律、活动律、组合律、变式规律等)提高直观效果。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章教育⼼理学概述
必须全部掌握熟记
第⼀章教育⼼理学概述
B、C 教育⼼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的⼼理现象及其⼼理规律的科学。
B 学⽣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B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纲)、(教材)和(课程)等。
B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D1 教育⼼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和研究的理论和⽅法基础。
★教育⼼理学研究的⽅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动研究法)。
D2展开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对⼼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
动中进⾏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教育⼼理学的研究中要把⼼理现象看做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
性原则是⼀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理现象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育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研究。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发
展产⽣伤害。
B 调查法的种类是(谈话法)和(问卷法)。
B ⾏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动)、(观察)、(反思)。
★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学⽣、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师心理学学习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精简版)
教师心理学学习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学学习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X-9-17
教师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联接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达成教学目标二能优化教师个体心理结构,增强师生互动的实效性三有利于调适群体心态,辨证对待社会的多极影响教师心理学教育教学教师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人的心理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具有自控性特征绝大多数个体,其心理处于不断变化中,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够不断完善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知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在于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形成一定的心理结构教师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联接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古代把教师的职能归结为六字“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对学生心理的把握,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效果必然倍增可以说,了解学生心理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教师与学生在没有良好沟通的情况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斯德蒙莫里斯在1977年《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非言语活动先天的,许多信息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获悉作为教师,课堂中的非言语暗示孩子们重要的思维来源”此处的非言语暗示,就在对学生心理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矛盾,而相铺相成的教师了解学生心理,从而在学识上、思想上、行动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不断修正和完善良好的沟通又学生准确揣度教师心理的一个前提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有人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只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要掌握心理学理论,但我认为并不是。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而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它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只有学习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及其有关的教育理论,才能够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自觉地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大学教师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我认为这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这两次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具有基础和应用的双重性。同时,结合老师的经验讲解以及实际举例,让我较深入的了解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需要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并学习了如何在课堂上使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另外,老师又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认知发展理论,让我们对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了许多理论依据。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老师结合心理学的知识为我们分享了如何进
行课堂管理的有效经验,让我对日后的课堂管理更有自信,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我日后的教学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帮助。
心理学的意义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
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
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学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稳定小学生的情绪,并对其加以引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进行阐释,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阶段;应用意义;效果
1引言
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受到关注。小学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
将心理学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但是,由于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有限,大多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使得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体思维之间存在相应的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小学教育阶段心理学研究力度,实现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并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2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能够及时帮助小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及时发现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设计,确保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优化课堂效率,降低教师的日常教学难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难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能够引导教师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
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归纳第一章到第十五章
1、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4、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5、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6、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
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
引言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社会中非常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 理解学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复杂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背景、能力和需求。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教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上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他们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理解有助于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2. 促进积极心态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培养积极的心态。教师职业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例如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学生行为问题等。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到积极心态对于应对挑战和压力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积极心态来应对困难。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积极心态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学习动机和增强自尊心。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特点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4. 提高教育效果
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应用心理学中的有效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深入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可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来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纪律和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
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2)
“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
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 苏格拉底 必须勤学苦练习行。”
教育心理学
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 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 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 “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
则称之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 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
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柏拉图
教育心理学
柏拉图教育心理学思想
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与感情三部 分所组成,教育的功能即在于使人的灵魂得以良 好发展,使理性表现为智慧,使意志表现为勇敢, 使感情表现为节制。 重视个别差异。因为每个人的灵魂组成不 同,故而强调按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 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这便 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教育心理学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罔:蒙蔽;殆:危险)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 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是很危险。
(强调读书与思考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
释义: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 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 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强调学习者要有上进心,要有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心理教育学知识是所有老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关键期
康拉德·劳伦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是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埃里克森婴儿期(0-1.5)儿童早期(1.5-3)学前期(3-6、7)学龄期(6、7-12)青年期(12-18)成年早期:亲密感到孤独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评价:积极和消极他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比较符合人发展的实际情况。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常见的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冲动型陈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学习风格: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
性格特征差异:对客观世界的差异,对工作、劳动和学习的态度;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桑代克的常识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过律练习律准备律
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1 人之生长和表征理论 2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1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奥苏泊尔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图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却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奥苏泊尔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
知识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工作记忆及其认知过程3个重要特征
1 信息保存时间短暂
2 它的工作或活动状态
3 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7±2个组块
工作记忆对教育的意义
1 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2 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
3 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复述和形成组块等。
4 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
5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20分钟后的遗忘率42,一天以后的遗忘率66 总之,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论述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制约性,认为它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 成熟与年龄特点3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 学生的报复水准
5 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1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2 教师的榜样作用3 教师的期望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 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渐进分化(从一般到个别综合贯通教材组织系列化)
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促进知识获得和知识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3 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 进行组块化编码5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复习应注意以下方面: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有效运用记忆术
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
1 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使用策略的意识性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 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3 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4 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影响品的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家庭的气氛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2学校环境的影响(校风班风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自身的影响学校的德育课程)3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电视节目、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影响)4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1 认知失调(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