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3讲
心理学1-3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直接实验4、重要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流派(七个)1、构造主义心理学1)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即“构造主义心理学”。
2)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代表人物:杜威。
3)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4)意识流:意识的连续性,意识像水流一样。
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给我一打儿童……)3)华生行为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pu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4)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内部心里活动的存在)★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研究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4)格塔式知觉规律:格塔式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5、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1)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 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对象
选择 教学策略
选择 教育方法
选择 教学形式
评价教学效果 ?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当代教育心理学
教学内容
1 2 3 4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理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理
5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是研究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 (1)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学中的教学论、课 程论、德育论) • (2)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 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 (1)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 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 学。 • (2)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 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 (3)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 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总结: 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 程 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教学环境 三大过程统摄五大要素,又受五大要素的影响和 制约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 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四个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斯金纳的研究
前苏联
30年代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最近发展区”具有较大影响。
◆这一时期前苏联的学者将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反对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机械
地搬到人类情境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然而,他们生搬硬套某些教条,对西方教育心理学
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包括对心理测验的全 盘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自成体系的教育心 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 20年代后,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 研究成果。 ◆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为其组成部分。 ◆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 个性、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 理学领域。
◆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信息论的思想对 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903年,桑代克(美)出版《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 1868年,乌申斯基(俄)出版《人是教育的对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 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育心理学体系。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 ◆ 1877年,卡普杰列夫(俄)出版《教育心理学》 确立。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 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概况 • 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8年)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并建设中 国的心理学。 • 第二个时期(1959年—1966年)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1962年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 员会。 •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遭受破坏 • 第四个时期(1976年—)重新恢复、不断 发展的新生时期。
•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 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 •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 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
•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论述与 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 •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发展 •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 质
• • • • • • •
•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教育中的儿童 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 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探析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新探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学校适应问题的文 化审思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 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 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与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教育心理第一章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
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的影响大些。比如 音乐家、运动员、画家等所以取得成就,不能否认遗
传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说,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
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人类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 里,那么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就不会变为现实。
中世纪 绘画中 的儿童 的形象 是“小 大人”。
发展变化是感知、运动、认知技能与操作上的平稳 的、连续的量的增加。
2.发展的阶段模型(stage model):将发展看成是 非连续的,在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具有质的 差异。 婴儿和儿童有与成人 不同的、独特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方式,必 须以不同的方式了解 他们。发展是分阶段 的,不同阶段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有质的变化
五、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 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的动物“印刻”效应。
印刻反应
人们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
育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
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 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例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 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 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 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 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能 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 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可以训练他 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S-R公式)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遗传与环境(天性与教养)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版本3讲义式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前言:课程之前的问题⒈如何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⒉教育心理学将给你提供怎样的帮助?(是否可以添加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况的内容?)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principle + theoryPrinciple:主要是用于解释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不同的评分系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Theory:用于解释学习、行为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方面内容的一组原则和规律。
⑵本学科研究对教师的作用:作为决策的教学⒊怎样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明智消费者?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㈠从三个例子说起——什么是发展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
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例2: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
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
”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
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
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
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例3: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又次序的变化过程。
发展是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某些局部短暂的变化不是发展。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课件1—3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XX辅导中期测验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属于()A.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5、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6、在苏联,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11、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那么是()12、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13、20实际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1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15、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三、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出版了。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和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6、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7、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和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
1、早在教育心理学创建之初,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心理学定义 为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种观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现在,目前仍有许多研究者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纯应用学科, 强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应用 性,是确切无疑的。但是注重应用会忽略对学科体系的探索, 教育心理学缺乏个性,或者附属于心理学,致使学科发展陷入 困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4、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建构主义兴起,1994年Bruner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四个方 面的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年由方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 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2、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 发展与曲折 3、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过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2、学习与教学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 个方面来影响学教过程: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 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堂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 教学材料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 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
立方体
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8个小立方 体。福氏认为儿童可以借助于这 种恩物获得关于整体和部分的概 念。这种恩物是放在一个立方形 木盒子里面的。在玩弄之前,首 先将盒子倒放在桌上,慢慢将底 部的盒盖抽出,然后将盒子轻轻 向上提起,不要碰坏了大立方体 的形象,使孩子能看到一个完整 的大立方体。经过分开,出现了8 个小立方体。幼小的孩子们对此 是会感兴趣的。 儿童可以在摆弄这种恩物时, 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利用8个小立 方体搭造各种东西,如立柱,城 堡,拱形构造,城门、桥梁、 塔……。福氏认为了解立方体的 形象对于艺术、科学以及实际的 生活都是头等大事。
9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8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 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 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 化的研究
10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体:(球体、圆柱体、立方体)
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 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 同的)。福氏认为球体是单一的表面,是 圆的;立方体有角有边,和球体相反,它 是静止的象征,也是“多样中的统一”的 象征。 立方体是统一的,但它的形式因观察 的角度关系(如从顶上、侧边或棱边), 又成为多样的。 立方体的平面形式和稳定性是球体的否定, 圆柱则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性质的混合,它 在竖立时是稳定的,而在卧倒时又是可动 的。 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 识,做很多活动,如旋转、摇晃、滚动, 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它们所有的特征。大 一些的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和进行描述, 可以理解到一些初步的力学定律。
(三)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1.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 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由梅伊曼 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比纳和西蒙制定第一套 智力测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 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和 体系由此确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及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的 8 背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案例】 刘老师开展了一项“培养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他 首先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实验样本,在实验前运用《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 能力测试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并统 计了所得数据;然后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及化学教学 实际,编写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教程,该《教程》以高二年级化学基 础知识内容为主线和载体,设计若干循序渐进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教案,每个教案的设计尽量体现启动、探究、归纳、演绎、创新、点评和 练习等重要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上一个教案为一个教学课时,一个 课时重点训练一个主题,同时,在课外还适当安排了一些创造性实践活动 。实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采用事先设计的经过预测的《中学生化学创 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对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进行 一次全面测试(后测),接着比较了前、后测的实验数据。
程序教学和机 器教学兴起,同 时信息论的思想 为许多心理学家 所接受,这些成 果也影响和改变 了教育心理学的 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 年代至今) 美 国
布鲁纳发起了提倡发现学习的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苏 联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 国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 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一 度中断。70年代末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李晓东主编1
教育心理学李晓东主编1教育心理学李晓东主编赵群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既涉及学习的原理与过程,也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术,对教师来说应该是最为有用的学科知识之一。
第一章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美国华生创立,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
两位大师:华生和斯金纳,另外,美国的桑代克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对行为主义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实验来研是教究动物心理的人。
“桑代克奖”。
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联结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的稳固的联系。
联结的建立是通过错误的方式形成的。
迷箱试验(被关在笼子里的猫)。
动物学习是一个盲目尝试、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即试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需要思维和推理。
人类学习与此有相似性,其本质是形成联结。
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1(准备律。
迷箱试验中的猫必须是饥饿的。
学习需要由动机唤起。
2(效果律。
如果一个反应带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学习就会发生。
满意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强。
3(练习律。
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
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1930年以后,桑代克对学习定律进行修改: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奖励可以加强联结,惩罚不一定减弱联结;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他是生理学家,但堪称学习心理学之父,他通过对动物条件作用形成过程的研究为学习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试验后提出了条件作用的几个原则:1(条件刺激的呈现应在无条件刺激之前。
2(条件作用的形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只呈现条件刺激,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反应就会消退。
(消退)3(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当条件刺激又重新单独出现时,条件反应也会重新出现。
教心学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心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心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三、教心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即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即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涉及学与教双反的))。
四、教心学的研究任务1、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类型、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
2、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规律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心学的学科性质与作用一、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二、作用1、理论作用2、实践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心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心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研究方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目前教心学中用的最多的是自然实验法)、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或称临床研究法)、测验法第四节教心学的发展状况一、我国性相近……蓬生麻中……体现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廖世承在1924年出版中国较早的一本教心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二、西方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完成并出版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西方教心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杜威推崇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教心学理论基本上可分为:行为派和认知派壹行为派教心学由桑代克首创,特点在于把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第 1——3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A类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问: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2、问:(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中,初创时期指(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过渡时期指(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发展时期指(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956)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是他的代表作,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6、布鲁纳的《教育过程》(1960)是其代表作,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影响巨大。
7、加涅是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
《学习的条件》(1965)是他的代表作。
8、奥苏贝尔的1968年和197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影响较大,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9、安德森与富斯特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10、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11、(名词解释):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察法不同。
教育经验总结法:它不只是调查法利用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而是有目的地整理这些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
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的显著特点1、学与教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一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个体社会化(名词解释):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简言之,也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1)影响学生的个体社会化;(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3、教学(名解):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4、课(名解):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5、正式的学生群体(名解):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6、班集体的类型: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7、班集体形成的过程(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8、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名解):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9、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10、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11、怎样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莫雷若(美) 社会测量法步骤:填写调查表(问卷)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制作矩阵表;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12、怎样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作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方式方法。
13、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14、我国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学生健康成长(2)意向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15、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班集体的能力;(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品质:①忠诚教育事业,牢固的专业气质。
②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③要有耐心和信心。
④乐观、活泼的性格。
⑤公正不自私。
16、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2)理解学生: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客观性(3)与学生的有效交际(4)理解自己17、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教师应进行怎样的课堂交往)(1)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①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往。
②课堂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
③课堂师生交往是“一对多”式交往。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①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②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③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支柱:(1)首先要学会认知;(2)其次要学会做事;(3)最后尤其要学会生存。
3、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1)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first-order approximations)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2)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4、未来教师发展的方向是:专业化和人性化。
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behavioural objectives),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6、普遍认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泰勒(Ralph Tyler)教授是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
泰勒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的研究。
7、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8、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9、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马杰认为,(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例如:“能列举**步骤”。
(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应在以上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即(1)应明确教学对象。
(2)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
(3)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
(4)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0、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 布卢姆: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评审);(2)柯拉斯沃:情感的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齐卜勒: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第一单元(1-3章)自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情境中的[D ]A.学习B. 学生与教师C. 教师与教学D. 学与教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C]A. 价值化B.人格化C. 社会化D.价值化3.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D]A. 促进学校的发展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C.促进师生的发展D.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A.所有的学与教B.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5.下列著作中,加涅的代表作是[D ]A.《教育心理学》B.《教育目标分类》C.《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D.《学习的条件》6.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B]A.观察法B.调查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7.( C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A.教育B.教学C.课D.学校教育8、教活动的主体是 B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9.班主任主要依靠少数几个干部维持班上工作,多数学生对班集体的支持仅属一般。
这种班集体属于[B]A.团结的班集体B.散聚的班集体C.离散的班集体D.发展的班集体1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D ]A.格式塔效应B.艾宾浩斯效应C.马斯洛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11.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
这属于课堂交往障碍中BA.课堂语言障碍B.心理障碍C.角色地位障碍D.课堂效果障碍12.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 AA.珍妮特·沃斯B.布鲁纳C.泰勒D.布鲁姆13.在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把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评审六项的是[A ] A.布鲁姆B.柯拉斯沃C.齐卜勒D.泰勒14.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是[ A]A.教师的教学行为 B.是否理解学生C.与学生的有效交际D.理解自己15.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是[C ]A.珍妮特·沃斯B.布鲁纳C.泰勒D.布鲁姆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16.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