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_语文丨2023届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纸“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丰硕的发掘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祀区发掘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进一步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阔历史画卷。
相对于中原广袤平原,巴蜀偏于一隅,向来以山高水远著称。
过去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诸如四川这样的巴蜀地区,文化多半是封闭的,与中原文化没有什么实质联系。
如顾颉刚的《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认为:“当时的蜀国本和中原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春秋战国间才同秦国起了交涉……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
”三星堆大规模考古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少是晚期之末起。
巴蜀地区与中原间就打破隔绝,开始往来交流,有时还是比较畅通的频繁交流。
2024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2024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模工匠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工匠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劳模工匠工作、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思想路径,提升广大劳动者素质素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具有重大意义。
劳模工匠是我国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持续推动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劳模工匠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能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建构起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有理想守信念”。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思想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思想动能。
劳模工匠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的实践导师。
劳模工匠工作室是由具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劳模工匠领衔,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工作现场难题、推动所在单位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平台。
要充分利用全国各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发挥技能引领作用的重要实践基地。
要加强新时代劳模工匠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古诗中,描写雨的是()A. 春晓- 孟浩然B. 夜雨- 杜牧C. 登鹳雀楼- 王之涣D. 静夜思- 李白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诗主要描写了唐代皇帝李渊的()A. 仁义风范B. 豪侠气概C. 英明决断D. 智谋过人3. 下列诗句中,哪句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C. 一行白鹭上青天,遥看瀑布挂前川。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德行天下”的理念最能体现在哪部古代经典中?()A. 《弟子规》B. 《三字经》C. 《论语》D. 《大学》5. 以下典故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是()A. 三打白骨精B. 白蛇传C. 论语D. 凤求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观书有感》中描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小小的荷叶凝聚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身旁停留的蜻蜓则是一幅清新美景的点睛之笔。
问题:这句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过程。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请根据下面的命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读书使人充实,阅读名著更能塑造人的品格。
请谈谈你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注意:请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进行思考,并围绕题目展开思路,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字数不少于800字。
希望以上模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祝愿各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第一卷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突然,小明的眼前一片漆黑。
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丝光亮。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二模拟(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二模拟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
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
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
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
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绝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
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团体的象征。
在这样的神的观念下,派生出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2024年4月沧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沧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二次模拟试卷2024.4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美有密切的关系。
但也许有很多人觉得,科学跟美没有什么关系。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
物理学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验,或者说是与实验有关系的一类活动;第二个阶段从实验结果提炼出来一些理论,叫作唯象理论;唯象理论成熟了以后,如果把其中的精华抽取出来,就成了理论架构——这是第三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理论架构要跟数学发生关系。
其实,上述四个不同的步骤里都有美,而美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大家都见过虹和宽,觉得漂亮极了,美极了。
为什么会觉得美呢?因为它们都呈圆弧状而且有很特别的规律:虹是42度的圆弧,红色在外边,紫色在里边;霓是大一点的弧,是50度的弧,其色彩排列顺序与虹相反,红色在里头,紫色在外面。
虹和霓具备这个规律,所以即使是小孩子也会觉得它们非常非常漂亮。
这是一种在实验经验里美的标准例子。
实验阶段结束后,就到了唯象理论阶段。
虹和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虹和霓是太阳光在小水珠里折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
在虹的小水珠里是一次内反射,在霓里是两次内反射。
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一次或者两次反射以后,就会出来42度或者50度的弧。
一个人了解到这点以后,他对于这个美的现象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再进一步就到了理论架构阶段,这个到19世纪才完成。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逾(yú)矩眩晕(yūn)孱(càn)头螳臂当车(dāng)B.谶(chèn)语碑帖(tiè) 挣揣(zhèng) 一绺(lǚ)头发C.处(chù)分择(zhái)菜禅(shàn)让无稽(jī)之谈D.嵯(cuó)峨秸(jiē)秆狡黠(xiá) 按(àn)部就班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优长的生命力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
这是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清华大学2012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将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C.这副画运笔拘谨,主题比较杂乱,显得粗糙和幼稚,但它的色彩搭配很和谐,层次感强,构图别出新裁。
你把它贬得一无是处,这未免也太过分了。
D.“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所说的人生这一“乐”,应该是皇天厚土对于善良的民众的垂怜与庇护。
人不过是苍海一粟,但心可以崇高博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在高考前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的书包竟然被偷,里面有他大部分的高考复习资料,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他的心情和考试成绩。
D.杨洁篪强调,安倍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我们奉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改弦更张,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在历史观中,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前提、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价值取向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其形成看,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实生活状况,即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转化、提升为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命题,直至提升为价值元命题即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其实现看,人们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使其与客观条件相符合、相适应,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本质和规律,离开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
价值维度以认识维度为基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既有赖于对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有赖于对理想社会由衷地憧憬和向往,又有赖于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科学认识,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把握,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
只有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以及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要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同样有赖于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反之,缺乏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的正确认识,则会怀疑人类进步的趋势和人类最终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会超越阶段、陷入空想、盲目行动,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导致欲速不达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二)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老百姓的记忆深处,老字号匾额往往蕴含着一个品牌的故事与理念,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自宋代商铺“字号文化”兴起后,商铺不但重视字号的命名,对其字号的题额书法亦很看重。
书刻精良的匾额可以提高商铺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品牌的形象。
匾额书法化身为商家标志性招牌,将经营者的志趣和理念流传于世。
在经营者眼中,匾额即店铺的“生命之眼”,无论沧桑巨变,只要匾额还在,老字号即在。
现留存于世的老字号匾额,木制数量最多、最易见。
石质匾额数量较少,多镶嵌在以砖石结构为主的商铺楼台的高墙上。
老字号匾额的形制大都为长方形,偶有异形。
匾额漆底以黑色居多,黑漆金字象征着“金字招牌”,预示富贵繁华和美好前景。
此外也有黄、红、棕等颜色,如瑞蚨祥黄底黑字匾、陶陶居红底金字匾、泰文楼棕底绿字匾、汲古阁蓝底金字匾、德寿堂绿底金字匾等,色彩对比鲜明,十分醒目。
匾心的书法题字与匾额边框部分的传统纹样装饰相得益彰,成为商业招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老字号匾额书写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易识读为其基本要求,目的是“盖使观者望之而知其字、明其义,以收昭告之效耳”。
因此,楷书、行楷书是题匾书法常用字体,众人也常以“大字榜书”概括之。
此外,也有少量的隶书、篆书、草书匾额。
现当代名士题署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书体的选择更加多元。
如吴作人所题韫玉斋、北京画店等匾,皆为篆书;吴昌硕所题泰文楼匾以及李可染所题通古斋匾为隶书;启功所题同仁堂匾为行楷书、中国书店匾为楷书、大观楼匾为草书等。
真草隶篆行各体成备,极尽琳琅壮观之致,“威严雄壮最为奇,均称肥兼密更宜”,或祖汉隶,或法北碑,或宗唐楷,融汇古今,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翰墨芬芳,不可胜数。
诚然,老字号匾额书法呈现出诸体荟萃之面貌,或古茂浑朴,或典雅庄重,或粗犷雄厚,或妍美清秀,展示了不同时代书写者的书法风格和审美意趣。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除了讲求实用以外,我们还要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兴趣,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
逻辑就它的本身说,是一种纯粹科学。
逻辑之学,自亚里士多德轫创以来,经过中世纪,到九十余年前,一直是在冬眠状态之下。
而自十九世纪中叶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来,突飞猛进,与纯数学合流。
由于晚近逻辑发展之突飞猛进,引起数学对于其本身的种种根本问题之检讨与改进。
写文运思而依照逻辑方式,是一件颇不易办到的事,好比在这个世界上,全然健康的人也不多见。
很少人能说他的运思为文全然无逻辑上的毛病,即使是逻辑专家,也不能完全办到这一点。
逻辑训练,除了积极方面可能助长我们的推论能力以外,在消极方面可以多少防止错误的推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我们免除种种常见的谬误。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新引》)材料二: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荒谬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
就像树起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以为: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打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法有夸张、概括、限制、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
例如,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并对这个荒谬的论点大加攻击。
有人驳斥了这一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甲】“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乙】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证实你们的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丙】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丁】如果说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同于吃饭,那么有钱人就不买书不看报只是当个饭桶喽?”稻草人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避强就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论敌本来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在反驳时,却避开对方所提出的那些强有力的、重要的、实实在在的论据,而专挑那些比较弱的、不太重要的、虚的论据展开反击。
语文技能高考仿真模拟题(二)

技能高考语文仿真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粳.米(gěng) 咄.咄逼人(duō)B.骁.勇(xiāo) 青睐.(1ài) 雕栏玉砌.(qì)C.着.落(zhuó)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豆豉.(gū) 长歌当哭(dàng)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粳.米(gěng)”应读“粳(jīng)米”“引吭.高歌(kàng)”应读“引吭(háng)高歌”;C项中的“伉.俪(háng)”应读“伉(kàng)俪”; D项中的“豆豉.(gū) ”应读“豆豉.(chǐ)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负竞走恣意妄为B.寒暄署名各行其事C.片面孪生烂竽充数D.学藉暴躁浮想联翩答案:A解析:B项中“事”应为“是”;C项中“烂”应为“滥”;D项中“藉”应为“籍”。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以旭日阳刚为的励志影片《白马王子的春天》即将开拍,制片人透露,旭日阳刚有可能出演剧中角色。
②报名时限过半,据有关部门介绍, 3月20日,全国已有10万人报名参加这项活动。
③面对强大的对手,他,赛前比谁的心态都轻松,认为对方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A.原型截至不以为意B.原形截止不以为然C.原形截止不以为意D.原型截至不以为然解析:选A。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
B.我校的教学成果显著,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C.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2(新高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与现代气候研究的依据是大量的气象监测数据不同,在古气候研究中,对气候参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文字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文字记载中的古气候;第二,考古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古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三,地质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某些特殊的岩石、沉积物判断古气候的变化。
而大型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将各种古气候资料汇集成数据库,根据气候形成理论及统计规律,建立了气候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使得古气候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这些年来,气候科学发展进步,古气候研究成果丰硕,使得我们对古气候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能够对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勾画出一个大体清晰的粗线条轮廓。
地球诞生时呈现熔融状态,温度非常之高。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岩石冷却固化,大约在40~38亿年前形成了最初的地壳,地球的地质年代由冥古宙进入太古宙。
太古宙已经有了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并孕育了生命。
太古宙的气候温暖潮湿,但后期逐渐变冷,出现第一次冰川活动。
元古宙藻类植物繁盛,大气中含氧量增加,气候延续温暖潮湿,但有较广泛的数次冰川活动。
元古宙的震旦纪出现全球性的剧烈降温,导致了“雪球事件”。
寒武纪气候温暖,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奥陶纪气候分带明显,早期温暖,末期冰川活动活跃。
志留纪早期延续寒冷,中、晚期转暖。
【高三下】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下】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
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
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
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
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
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
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就是人为。
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
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
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语文试题(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
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
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
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山西教育2022/3~4◇王霞王敏枝岳晓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耀3题。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
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广泛流行的论调,把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东西。
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
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王充的《论衡》被重视和流行,标志着理性的一次重新发现。
与此同时和稍后,仲长幹统、王符、徐的现实政论,曹操、诸葛亮的法家观念,刘劭的《人物志》,众多的佛经翻译……从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两汉,是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
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
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那么,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息(bǐng)倒叙(dào)丢三落四(là)臧否人物(pǐ)B.场院(chǎng)对峙(zhì)数见不鲜(shuò)螳臂当车(dāng)C.渐染(jiàn)晃动(huǎng)宁缺毋滥(nìng)量体裁衣(liàng)D.答复(dá)纰漏(pī)吹毛求疵(cī)恪守不渝(gé)2.下列各句中字形都是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趋之若骛不经之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B、逃之夭夭前仆后继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C、鼠目寸光满不在乎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D、疾恶如仇记忆尤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可爱。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④尽管这只是一次,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A.尤其清静从而演练B.非常清静进而演习C.非常清净从而演练D.尤其清净进而演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当今社会,环保意思、环保观念已深入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蔚见大观,层出不穷。
B.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C.那些以权谋利的贪官初次尝到甜头,私欲便急速膨胀,得陇望蜀,一步步滑向深渊。
D.今年的节日祝福一改往日的无声和黑白面孔,绘声绘色的彩信祝福越来越收到手机用户的喜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广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B.当今社会上制假、贩假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受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应引起我们反省。
C.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山生态环境中的许多植物无法在原生长地生存,正向更高海拔逃生,以寻找新的栖息地。
D.新型的DNA流感疫苗,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价格低廉,满足同时抵御多种禽流感病毒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你让小学生用榜样造句,他会很快道出一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什么是榜样,他们也许并不领悟其中的意味。
B.高考复读生越来越多,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正常发挥水平,但没考上理想院校。
另一类是没有正常发挥水平,希望来年再考。
C.某报刊登的《越来粤香还是越来越湘》一文这样写道:喜欢吃辣的广州人越来越多,并且吃出了无辣不香的一族。
D.你们放开我让我进去多救一个人救援队员小张情绪激动,哭喊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对紧拉着他的同事说。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反问)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比喻)C、读点鲁迅。
(借代)D、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夸张)8、下列各句加点的敬语词语使用的一项是()A.你对令尊的问候,我一定丝毫不差的转达。
B.我的书橱里有中学语文老师赠送的一套《契诃夫文集》,扉页上写着林红同学惠存几个遒劲的大字。
C.你的来信中有几处用词不当的地方,我都一一雅正了。
D.请放心,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会鼎力相助的。
二、现代文阅读我国深水油气探测关键技术获突破性进展日前,我国海域深水区精确定位的超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及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获得成功,在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获得了高质量的深部地层反射信号和有关资料。
这一技术将为客观认识深水区区域盆地构造、深部基础地质条件等提供高精度的地球物理信息,标志着我国已具备深水油气勘探能力,拥有有效解决深水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采集技术。
4月18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船完成国家863计划海上试验,返回广州。
6月2日,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验收。
针对国际海洋石油勘探向深海进军的趋势,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开展了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在此基础上,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南海深水油气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项目,下设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处理及联合解释技术课题。
课题从2007年开始启动,从勘探技术方法入手攻关,开展重力、磁力和地震联合采集、处理技术研究,开发重力、磁力和地震综合反演解释技术等一系列有关深水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以初步建立适应中国南海特点的深水大型油气盆地勘查及综合评价技术系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这一课题的承担单位。
今年3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船出航,前往南海北部执行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技术的海上试验,共完成试验测线217公里和15条测线18个测线段1500多公里的正式采集工作量,采集成果全部达到科技部考核技术指标。
据首席专家介绍,通过海上试验,在两项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在我国首次实现了精确定位的超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
航次拖带的二维地震工作段8100米,加前导段和弹性段等电缆长达8500多米,这是我国目前带尾标RGPS动态精度优于5米的精确定位的超长缆二维地震采集。
二是成功实现了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
海上试验采用了海洋重力、磁力、地震三种方法同步采集,重力测量精度较高,在磁力测量增设了海底日变站,同步采集的精度绝大部分控制在0.1毫秒以内,远远优于目前规范所要求的1毫秒,废炮率极少,联合质量监控,提高了地震采集的总体调查精度,已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精度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
目前,世界海洋油气的经济勘探深度可达4000米左右,我国南海500米3000米水深范围内的大部分空间勘探程度较低,这项技术将使我国在这些地区与领域取得解决深水油气问题的有效地球物理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有效深度可达近万米,为国家海洋油气等战略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高技术支撑。
(《科技日报》2008年7月8日)9.下列属于我国深水油气探测关键技术获突破性进展的具体证据的一项是()A.日前,我国海域深水区精确定位的超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及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获得成功。
B.使用这一技术在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获得了高质量的深部地层反射信号和有关资料。
C.这一技术将为客观认识深水区区域盆地构造、深部基础地质条件等提供高精度的地球物理信息。
D.这一技术标志着我国已具备深水油气勘探能力,拥有有效解决深水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采集技术。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今年3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执行的海上试验,共完成18个测线段l500多公里的正式采集工作量,采集成果全部达到科技部考核技术指标。
B.通过海上试验,精确定位的超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和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这次海上试验在我国首次实现了精确定位的超长缆地震采集技术,使用的所有电缆都长达8500多米,带尾标RGPS动态精度优于5米。
D.同步采集的精度目前规范所要求的是1毫秒,而这次海上试验同步采集的精度绝大部分控制在0.1毫秒以内。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开展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处理及联合解释技术课题,既是我国发展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国际趋势使然。
B.我国深水油气探测关键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将可能使我国海洋油气的经济勘探深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我国南海500米-3000米水深范围内的大部分空间勘探程度较低,而3000米以下水深范围勘探程度都较高。
D.这项技术将为我国海洋油气等战略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高技术支撑,这一技术一旦付诸实践,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油气资源危机。
三、古诗文(一)古诗鉴赏寄左省杜拾遗岑参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12、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
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
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
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13、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14、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绝句。
B、诗中每一联都是对偶句。
C、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D、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空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却不能如愿的悲观精神。
(二)默写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2、则胜负之数,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未易量。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
4、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
四、文言文阅读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
少好学,仕郡奏曹吏。
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
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
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
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
问:章安在?曰:车上。
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
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
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
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
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
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
吏然慈言,即日俱去。
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
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