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国有经济功能再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7期总第29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172011Sum No.29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国有经济功能再定位

1

张芳

2

(1.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脉相承,而又有

新的发展和突破。国有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由来;分析现阶段国有经济功能的主要表现;进而针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给予国有经济功能再定位,为国有经济在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关键词]国有经济;发展方式;功能[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1)17-010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国有经济功能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90018)成果之一。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YQ020,

2010YQ005)。[作者简介]邹俊(1979—),男,安徽芜湖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国有企业理论;

张芳(1980—),安徽芜湖人,硕士,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决定未来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命题。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主动作为,率先垂范,勇担重任。面对学界近来对国有经济的争论,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想的由来,分析现阶段国有经济功能的主要表现;进而针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给予国有经济功能再定位,为国有经济在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由来(一)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飞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中央就明确提出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计划提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

务,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十五”计划又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显著提高。特别在十六大以后,这一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1.落实科学学发展观,促进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思想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位越来越突出。如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意义、基本内涵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1]

;2004年5月在江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

701·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2],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明确强调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

随着实践的推进,党和国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方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反映了我党对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推动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化。“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是一次突破,它已不单指经济增长,还包括总量均衡、协调发展、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等内容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不再唯GDP是大。在200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特别强调,“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关键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功夫”[3]。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这一点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已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趋于一致了。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正式提出。在十七大报告上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新概念,与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它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个方面。[4]这不能不说是在科学发展基础上,对发展问题在思想认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1.国际环境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胡锦涛在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近十年来我国货物出口总额逐年增长,从1998年15231.6亿元到2008年100394.9亿元,表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其实暗藏风险,经不起国际环境的“风吹草动”,因而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在国际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经济战略调整。例如,美国明确提出提振实体经济,加强出口,并且呼吁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这样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经济已发展到新的高度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但我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是难以为继的。在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下,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理论,已无法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模式虽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固有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由此可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

纵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想的形成,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入而逐渐形成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始终都是改革的主角。因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功能,而且还要因时制宜对国有经济功能给予重新认识。

二、现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基本功能

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功能,既有一般市场经济要求国有经济应具有的一般功能,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有经济所具有的特殊功能。”[5]

(一)国有经济的一般功能

1.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提供市场需要的而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

·

80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